世界电影史概述电子教案

世界电影史概述电子教案
世界电影史概述电子教案

世界电影史概述

世界电影史概述

世界电影自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

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

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

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

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虽然这些思想流派五花八门,但它们普遍认为:人们在现实中所直接看到、听到的都只是生活的“表象”,只有通过人的精神感受、主观印象和想象,以及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幻觉、梦境,乃至精神错乱、疯狂状态等等“内心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生活或人的本质。

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

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

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19等。

2)法国:①、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等;②、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③、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一条安达鲁狗》/1928等。

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

评价:“现代主义”电影的探索成就表明,电影不仅能够复制和再现看得见的“现实生活”,而且也可以表现与反映看不见的“内心世界”——在银幕上展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从而在精神、意识和情感的“银幕化”等方面,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

1)、1921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并取得极大成功,“纪录片”这一片种因此诞生。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

2)、1920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

“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影响很大。

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1920年代纪录片的杰作。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以“好莱坞”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美国电影,就已经在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垄断性的地位。

经过1920年代的发展,好莱坞陆续形成了以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八大公司为龙头的多个垄断性的电影企业。同时,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特点主要有:

①、制片人专权。

②、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

③、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化的流水线运行模式。以生产“类型片”为主。

④、明星制度。

“制片厂制度”秉持市场为本的原则,能够在制片人的强力统筹下,进行高效率的生产;其垄断性的的“运行模式”,则保证了所有产品都能进入院线;而“明星”则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海报”。

“1930~1940年代”,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佳作迭出、人才辈出,利润更是滚滚而来。这一时期,好莱坞、对世界电影艺术的最大贡献在于:成功地推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类型片”——这是各国电影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类型片”主要有:

西部片:《关山飞渡》/1939/约翰·福特。

喜剧片:《一夜风流》/1934/弗兰克·卡普拉。

歌舞片:《出水芙蓉》/1944。

强盗/黑帮片:《疤脸大盗》/1932。

科幻/恐怖片:《弗兰肯斯坦》/1931。

悬疑/恐怖片:《蝴蝶梦》/1940/希区柯克。

……

注:好莱坞成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关键因素

1)、美国雄霸天下的综合国力与开放多元的社会制度,保证了好莱坞在资金上的投入与回收、以及影片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2)、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3)、极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李安等)。

4)、与时俱进、永远领先的技术实力。

(1927/有声片《爵士歌王》;1935/彩色片《浮华世家》;1977/高科技《星球大战》……)

5)、挖掘、培养大量享誉世界的明星。

6)、推出一系列独具魅力的“类型片”。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

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贡献在于:

1)、在形式上,以“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为主,系统的确立了写实主义电影语法。

2)、在内容上,强调反映生活的复杂性、暧昧性、日常性,淡化戏剧式冲突。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让·雷诺阿/《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

让·维果/《操行零分》/1933、《驳船亚特兰特号》/1934;

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1930、《自由属于我们》(1932);

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1938等。

3、英、德两国的纪录片成就

在1930年代,世界纪录片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成就最高者为英、德两国。

(一)、英国在193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一次由格里尔逊倡导、组织的纪录电影运动,他们拍摄了10 0多部纪录片,形成了著名的英国纪录片学派。

他们认为:通过艺术化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电影可以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宣传手段。代表作有:《漂网渔船》/1929,《工业的不列颠》/1932,《夜邮》/1936等。

(二)、瑞芬斯塔尔是一位杰出的德国女艺术家。她在1930年代的纪录片代表作有:

《意志的胜利》/1934——记录了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第四次纳粹党代会时的壮观场面。

《奥林匹亚》/1936——纳粹德国为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所作的宣传片。该片效果超出了对奥运会的单纯记录,成为对运动中的人体的礼赞,很多体育运动的拍摄技巧由此片首创。

瑞芬斯塔尔在电影的镜头调度、摄影和剪辑等方面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此处必背)

起止时间在1945~50年前后。

代表人物:柴法蒂尼、罗西利尼、德·西卡等。

代表作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偷自行车的人》/1948、《罗马11时》/1952。

主要艺术主张:

1)形式上:“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追求实景拍摄、纪实风格。

2)内容上:“还我普通人”——以表现底层百姓生活为主,常启用非职业演员。

四、1950~70年代:世界电影“第二次创新浪潮”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受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世界电影艺术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出现了大批“现代主义电影”——旨在展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面临的种种精神危机。其特点如下:在影片内容上,开始质疑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宗教等),并提出了不少此前曾被忽视或遮蔽的社会问题。此外,这次创新浪潮还在“意识银幕化”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探讨。

在摄制形式上,突破了一些常规的电影语法,如“拍摄轴线”和“流畅剪辑”等观念。

与1920年代那次为期十年左右的创新浪潮相比,这一次持续的时间更久(前后近20年),高潮期在1959~70年前后,所波及的国家更多,主要有:法国、瑞典、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总体上,可以被统称为一次世界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总体而言,当时的世界电影由原先注重叙事的写实主义电影,逐渐转向了注重内心剖析的“现代主义” 电影。

1、法国:特吕弗、戈达尔;阿仑·雷乃

在这次世界电影“新浪潮”运动中,法国的“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这两大流派都有出色表现。

1)“电影手册派” :依托法国著名电影理论杂志《电影手册》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导演,代表人物有:特吕弗/《四百下》/1959、戈达尔/《筋疲力尽》/1959等。

他们突破了传统的电影摄制方法,成本低、周期短,采用实景和自然光效拍摄,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特别是他们打破了自格里菲斯以来的电影叙事模式和情节结构方式,常用“非逻辑的事件组合”代替以往的“流畅剪辑与逻辑结构规则”,在时空表现上极为灵活率性,例如:戈达尔用跳接和快速剪辑,取消了传统的化入化出、淡入淡出等手法;特吕弗等人则充分发挥了长镜头在叙事上的纪实性。

2)“左岸派” :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批作家导演,以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德里昂巴德》/195 8/和《广岛之恋》/1961/为代表。

这批作品继承1920年代法国先锋电影的探索成就,围绕:记/回忆、潜意识、下意识、幻觉等问题,把有关“意识银幕化”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法国“新浪潮”在电影拍摄和剪辑上,以及在“意识银幕化”等方面的探索,极大地丰富、推动了世界电影的发展。

2、瑞典:伯格曼

在这次世界性创新浪潮中,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做出了独树一帜的出色成就,其代表作是:《第七封印》/1956,《野草莓》/1957,《处女泉》/1959,《呼喊与细语》/1972等。

“数码艺术”即“新媒体艺术”,其表现手段与方式,主要是运用“CG技术”(computer graph),即“电脑图形图像技术”,来进行艺术创作。CG技术包括“虚拟影像合成技术”和“数字合成技术”。

1980年代以来,建构在CG技术之上的数码艺术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和极大的便利。

1、能够让编导的艺术才华和愿望得到充分施展,把许多原先无法表现的题材,能够“无中生有”地、逼真地呈现在银幕视听上,这尤其体现在的各种银幕奇观上。例如:在1994年的《阿甘正传》中,阿甘与肯尼迪总统的“历史性”握手;2000年的《角斗士》中的“人虎激战”;以及对其他影片中各种魔幻、灾难和宏大场面的营造。

2、能够极大地降低“巨片”制作的成本,同时有可能创造巨额财富。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

《电工基础》教案

(3) 导线:连接电路中的各元器件。作用:传输电流 (4) 开关:电路中控制电路接通与断开的器件。 导线和开关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成为电路的中间环节。他的作用是传送和分配电能,控制电路的通断,保护电路的安全,使其正常 运行。 三、电路图 1、电路示意图:用画实物外形的方法表示电路。 2、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 举例:一台电视机从设计、组装、维修等相关人员都用同一张 电路图。 3、、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教学 本节课内容较浅,再加上勤与学生互动,是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总结 课堂练习4个小组各选1名学生上黑板默画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1.名词解释(1) (P36) 作业 2.填空题(1) (P36) 《电工基础》教案 第1章直流电路 章节 1.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大量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 2、通常用I表示 3、单位: 安培A 毫安mA 微安 A 1mA=10-3 A;1A=10-6A 巩固练习(单位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 5A= mA= A;7A= A;16A= mA= 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解答:在不同导体中导电机制不同。 ①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工基础》教案

世界电影史 考试归纳

世界电影史 一、欧洲先锋派 二、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三、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 四、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探索 五、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和“制片厂制度” 六、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八、日本民族电影的兴起 九、法国“电影手册派”+“左岸派”=“新浪潮” 十、中国“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十一、昆仑与华联的区别

电影诞生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的印度厅首次向公众展示了由“活动电影机”拍摄而成的影片 电影的出现:主要由曝光速度和影像底片的材质决定。 动画创始人:艾米尔·雷诺。1892年雷诺在歌剧院放映了《更衣室外》 鲍特作品:《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最后一分钟营救) 《党同伐异》(1916年) 格里菲斯贡献:1、把电影变成了一种诉说故事和吸引观众生动而有力的方法,奠定了电影的叙事传统。 2、提出电影结构时空的基本单位是镜头,并第一个将画面景别标准化。 3、通过改变拍摄的距离、角度、用光、以及镜头的长短和组接的节奏,能 够操纵观众的心里和情绪的反应。 4、确立了电影表演的规则,反对舞台上的夸张造作,强调一种更逼真和电 影化的表演 迈克·塞纳特:美国喜剧创始人,创办“启动斯” 最大贡献:发现了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形象“流浪汉查理”--夏尔洛,《流浪汉》 《凡尔杜先生》1947年 创作特点:1、电影的戏剧性,来源于对人性的挖掘,并融入了社会批判的因素 2、时间上,善于应用长镜头来表现动作的连贯性所造成的喜剧冲突 3、空间上,善于使用全景镜头,来表现人物与环境构成的多种信息 4、影片通常只是一个松散的,开放的框架。场景与场景之间,没有环环相 扣的严密线索;而每个场景内部的表演、节奏、情调和气氛等是独立完 整的。 一、现实主义--卢米埃尔兄弟 代表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主要贡献:1、采用纪实的手法,呈现日常生活场景,还原现实的流动性和自然感。 2、参入主观化选择,创造出一种影像最初的叙事方法,如:《水浇园丁》。 3、开创现实主义电影的创造风格。 二、表现主义--梅里爱 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魔窟》、《太空旅行记》、《贵妇的失踪》 主要贡献:1、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北京电影学院十年真题大集锦复习课程

北京电影学院十年真 题大集锦

2006年北京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导演专业 初试内容: 名词解释----禽流感武侠小说电影空间 问答题------你认为一部好电影是什么样的? 小作文------你特别感兴趣的一件事 戏文专业 初试内容:电影戏剧小品《情人节》 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试题 初试(笔试): 1.名词解释: 蒙大奇.素描.白描.交响乐.长镜头 2.简答题 (1)我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 (2)谈谈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3)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 复试(面试): 现场抽题,共5题 1.请把下列词语串联成一句话:人才,市场,创业,机遇,挑战. 2.世界上最坚固的锁怕什么? 3.新的传媒方式对电影有什么影响? 4.日本动漫产业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5.我国的电影运作和好莱坞的电影运作有何不同? 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计35分。请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1、《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离骚》的作者是屈原。 2、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古希腊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素有“喜剧之父”之称;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3、艺术的七大门类分别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 4、美术作品《拾穗者》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我国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及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话剧《茶馆》的作者是著名戏剧家老舍;雕塑作品《地狱之门》的作者是罗丹。 5.电影诞生于1895 年的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有声电影的出现是1927年;彩色电影的诞生是1935年。 6、我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由聂耳作曲。 7、艺术的三大作用是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对生活下判断。8、中国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谢晋;电影《英雄》的导演是张艺谋;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导演是黑泽明。 二、选择题

汽车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汽车概论》教材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项目一欣赏名车 任务一了解汽车工业概况发展 总课时 2 第 2 课时设计者徐昆洋 设计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简析 职高学生存在理论学习能力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从而利用学生对汽车的浓厚兴趣和 较强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维教学目标 了解汽车的起源;了解汽车工业的形成;掌握欧洲为重心的汽车工业发展时期;掌握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汽车技术发展史;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教学难点: 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 教学方法及策略以讲授为主,辅之案例提问及讨论; 实践课以参观访问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写出PPT调查报告。 教学资源与平台教学PPT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 教学组织与准备1.教具: 多媒体课件、专业多媒体教室、汽车城品牌汽车4S店。 2.教材: 陈文华主编《汽车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上展示几辆早期有名汽车的图片,吸引学生 的注意,然后提问学生汽车是谁发明的?性能与当 代汽车有何区别? 提问讨论 集中学生上课的 注意力,激发学 生听课兴趣

讲授新课1.1 汽车发明简史 1.1.1 人畜运输 1.1.2 非机动车 1.1.3 机动汽车初探 1.1.4 蒸汽车发明史 1.1.5 内燃机的发明 1.1.6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 1.1.7 内燃机汽车技术的发展 1.2 世界汽车工业及发展与现状 1.2.1 汽车诞生于德国 1.2.2 汽车成长于法国 1.2.3 汽车成熟于美国 1.2.4 汽车兴旺于欧洲 1.2.5 汽车挑战于亚洲 1.2.6 世界汽车工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授内容边提问 边引导 引导方式集中学 生听课注意力 实 训操作资料查找:早期一些名车 网络和期刊:《汽车杂志》、《汽车技术》、《汽车工 程》、《汽车文摘》、《驾驶天地》 自主查找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巩固 提高了解当代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课后资料查找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 课 堂小结本课程在讲解过程中,对照图片讲解,集中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同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的形式,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经常出一些实际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也加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答: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 2.爱森斯坦 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3.色彩

答:电影色彩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的应用使电影更加贴近自然,同时作为电影视觉语言最外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电影的叙事、造型等都有一定影响。成熟起来的电影色彩逐渐摆脱了对现实世界机械还原的束缚,色彩的运用与心理和文化结合,成为自觉自由的创作元素,从而更合乎艺术创作的规律。根据对人的心理造成感觉的区别,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 4.《我父我主》 答:这是塔维亚尼兄弟保罗和维托里奥第一部取得国际性成功的影片,讲述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童通过对父亲的倔强反叛而成为一个语言学专家的故事。电影开始的场景就引入了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 5.阿巴斯 答:阿巴斯是伊朗导演中被誉为“9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整体影响着伊朗电影的发展,代表作品包括《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等。《樱桃的滋味》(1997)更是集大成之作,一举摘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之后《随风而去》使得伊朗电影异军突起。他的大部分电影关注儿童纯真的世界,维护儿童的真挚与单纯,擅长以平凡的小处着笔,朴实地讲述故事。 6.纪录片学派 答:英国电影界在20世纪30-40年代形成的由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人物的一个学派。纪录片学派刚开始时将注意力集中在1930年代最流行的技巧和手法上,如先锋派的倾向、

世界电影史(一)题库

世界电影史(一)复习题 第一讲绪论:电影的诞生 一、填空题 1.法国着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电影的发明是基于人类的()情结。 2、1888年,美国人()发明了电影胶片,他是后来着名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的创始人。 3、电影发明的三大技术基础是()、()、()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电影发明的科学与心理基础的是() A木乃伊情结B视觉滞留原理 C动的幻觉和心理认同D照相术 2、下列不属于电影发明的三大技术基础的是() A坚韧敏感的胶片B电影摄影机 C电影放映机D照相术 三、名词解释题 视觉滞留原理 第二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电影的发明与法国早期电影 一、填空题。 1、()年12月28日,法国人()兄弟在()放映了他们的短片,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2、电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是()国着名导演()于()年拍摄的()。 3、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工业化的电影企业是法国的()公司。 4、二十世纪初,法国的()兄弟组建了(),创作了()等优秀的艺术电影。 二、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卢米埃尔兄弟创作的是() A 《月球旅行记》 B 《工厂大门》 C《火车到站》D《水浇园丁》 2、下列不属于卢米埃尔电影的技术特征的是() A记录生活的写实主义拍摄方法 B将戏剧性引入电影,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等手段。 C将摄影技术引入电影的拍摄中。 D进行无意识的蒙太奇尝试。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梅里爱创作的是() A《水浇园丁》B《贵妇的失踪》 C《月球旅行记》D《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 4、下列关于梅里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梅里爱在电影史上占据多个“第一”,如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B梅里爱是电影发行行业的创始人。 C梅里爱拍摄了很多纪录片,均采用实景拍摄的纪实手法。 D梅里爱是第一个在电影中做广告的人。 三、简答题: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参考内容)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教案1 (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一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认识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及特点,熟悉电路基本元件的特点,掌握电路元件的检测。 2.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能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复杂电路(两个节点、2个网孔、3条支路)的计算。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识读电路图,分析并解释直流电路;能进行直流电路的计算。 目标任务1 电路及基本物理量 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功率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本任务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上引入了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参考方向是解决实 际电路问题的必需条件,同时它也是本任务讲授内容的重点所在。 一、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电路是指由一些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流流通的闭合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电路的作用和分类 电路的基本作用是进行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但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电路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两大类。 (三)汽车电路概述 1.汽车电路的概念 汽车电路是指用导线将汽车上的电气设备相互连接为直流电路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供、用电系统。 2.汽车电路的组成 汽车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启动电路、点火电路、照明与灯光信号电路、仪表及显示系统电路、辅助装置电路和电子控制系统电路。 3.汽车电路的特点 低压直流汽车电气系统采用低压直流电供电,额定电压主要有12 V和24V两种。 二、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一)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二)电压及电位 电压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转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压。 (三)电流、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 (四)电源的电动势 电动势是衡量电源对电荷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五)电功率 一段电路或某一电路元件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消耗)或提供(产生)的电能称为电功率。 目标任务2 常用的电路元件 一、电阻元件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做定向移动过程中,不断地相互碰撞,而且还要和组成导体的原子相碰撞,这种碰撞对电子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即对电流呈阻碍作用。因此称之为电阻。电阻是汽车电路中使用最多的电路元件之一。 二、电容元件 (一)电容及基本概念 两块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一个电容器。电容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在电路中所占比例仅次于电阻。 (二)电容在汽车电路中的典型应用 电容器作为基本电子元件在汽车电路中应用很广,作为单体元件应用的典型例子就是传统点火系统中分电器上的电容器。 三、电感元件 (一)电感线圈 影响电磁线圈磁场强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流过线圈的电流大小; (2)线圈的匝数; (3)线圈的直径、长度和铁芯材料; (4)磁感线被切割的角度。 (二)电感线圈在汽车电路中的应用 在车内,尾灯、牌照灯及停车灯的灯丝是否断开是无法确认的,而电流传感器就可用于检测这类灯具的灯丝是否断开。 目标任务3 两种电源模型 一、电压源 通常一个有源元件的电路模型可用电压源U S和内阻R S的串联组合表示。 二、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基本性质如下: (1)理想电流源输出的电流是恒定值IS,与其端电压无关。 (2)它的端电压是任意的,由外电路决定。 (3)n个理想电流源可以并联,其等效电流为其代数和。若理想电流源串联,则各电流源的电流必须相等。 (4)任一支路与理想电流源IS串联时,等效电流仍为电流IS,而等效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世界电影史解答题重点复习(精)_共25页

名词解释 ●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区别 1电影风格上:卢米埃尔兄弟坚持他们的电影创作室科学发明,主张电影的功效是记录和再现生活,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梅里爱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开创形式主义创作风格 2拍摄手法:卢米埃尔兄弟主张纪实的手法,主张不加改变的还原现实;梅里爱采用多种摄影特技去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丰富影像的表达手段 3叙事手法上:一种完全按照影像记录的叙事手法,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喜欢探究各种新的后期特效方式,以开拓影像的叙事研究,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 4表现手法上:卢米埃尔兄弟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梅里爱的银幕戏剧,则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又称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1917- 1928年之间主要在法国、德国、苏联兴起的一场不以叙述故事和商业盈利为目的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的实验和探索的电影运动,主要有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及苏联蒙太奇构成,经历了三个阶段192 5年前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1925年后超现实主义,1927年后记录电影的一个流派,是形式主义电影的源头。 代表作包括有: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犬》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让?雷诺阿《游戏规则》、《大幻灭》等等。 ●印象派电影: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 派,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代表作有《西班牙的节日》,他们的电影体现了先锋派的创作意图,被称作“第一个先锋派”。

●达达主义:一战后的产物,诞生于法国,以“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的美 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曼.雷伊《回到理性》雷内?克莱尔的《幕间休息》。 ●超现实主义电影:由达达主义演化而来,在达达主义电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 美学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代表作品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等。 ●德国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1919到1924年出现在德国,主要受后印象 主义及弗洛伊得的影响,比起法国的先锋派来说,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在继承20年代先锋主义 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代表作:让·雷诺阿《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让·维果/《操行零分》、《驳船亚特兰特号》;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自由属于我们》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 ●旧好莱坞:所谓的旧莱坞是区别于6070年代的新好莱坞时期,旧好莱坞也 称“黄金时代”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末,即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50年代末的这段时间。当时好莱坞形成了制片人制度的电影制作模式,各种类型片形成并盛行一时,很大程度上电影创作变成了一种商业化流水线生产。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在美国好莱坞的黄金时代2030年代拍摄的,主 要讲述了报业大亨凯恩的一生传奇故事,他虽产生于2030年代的好莱坞,

新能源汽车概论电子教案

项目一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周 任务名称任务 1 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认知(一)学时数 1 学时 1. 能够描述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 2. 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养目标3. 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4. 能够描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1. 参观实训室新能源汽车或挂图,初步认识新能源汽车; 2. 利用互联网查询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 1.能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查询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 2.能够撰写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讲述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备注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 课题引入教学内容业的热门话题。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你知道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你又了解多少呢? 1. 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 1)汽车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化合物。二氧化碳是大气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汽车每燃烧1kg 汽油排出 3.08kg 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 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 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 和“拉尼娜” 现象都与温室效应加剧有关。城市因人口密集、高楼密集、公路密集,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更为严重。温室气体像毯子一样把热 束缚在低层大气里,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1℃,甚至更多。城市热 岛效应已经改变了地方天气形势,特别是雨量分布形势已经发生改变, 这是全球变暖在城市的反应。 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有了明显的上升,从 1900 年以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原因,地球的平均温度已经增加了0.6 ℃。为了阻止气温的变化,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997 年12 月,由联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580403)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汽车电子技术 专业代码5804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及职业高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1、就业领域: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设备技术的检测、装配、调试、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2、初始工作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查勘定损、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 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保险承保与理赔、汽车维修接待、电子产品的辅助性设计研发、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等。 3、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租赁经营与管理等。 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面向汽车制造、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在经营、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进行汽车电气电路及电控系统故障检修等工作。 汽车修理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汽车维修电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汽车维修检验员(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来自于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下面从与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分步分解。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二、课程体系的建立 在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分解之后,建立如下表的突出核心能力,强化综合能力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 课程体系方案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发展概述 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并创立了“平行剪辑”和“最后一分钟营救”,使其成为经典的叙事模式。 第二章:法国电影 1法国电影的先驱者: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代表作《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后者采用了深焦点镜头,产生了今天常见的长镜头内部场面调度的效果。梅里埃有“银幕魔术师”之称,作品《月球旅行记》。他的“乐队指挥视点”使电影与自然界的生活完全隔离开来,银幕等同于舞台。法国拉菲特兄弟组建的“艺术影片公司”在1908年拍摄了《吉斯公爵遇刺》 2印象派和先锋派:印象派以德吕克《流浪女》为中心,包括阿贝尔·冈斯《车轮》,谢尔曼·杜拉克《微笑的布迭夫人》,让·爱浦斯坦《忠实的心》,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等。另外,导演路易斯·布鲁艾尔与萨尔瓦多·达利拍摄了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 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先驱者是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主要导演有让·雷诺阿,马塞尔·卡尔内,叙利恩·杜维威尔。 让·雷诺阿拍摄了《母狗》《幻灭》《游戏规则》 4新浪潮电影产生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很快沦陷,德国控制法国电影,德国影片开始进入法国市场;2)二次大战后,法国的电影企业完全陷入瓦解和衰败之中,美国影片再次席卷法国市场;3)“优质电影”引起了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的不满,他们先是以批评者的身份出现但很快闯入编导和制片领域,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音给法国影坛巨大的震动。 电影主张:1)电影的本提——记录本性;2)场面调度理论;3)作者电影观念。代表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枪击钢琴师》,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赞。 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点:1)其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作者电影”风格;2)打破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银幕梦幻机制,大胆革新电影语言。倾向于编导合一,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利用真实自然的背景和光效,灵活运用摄影机,在剪辑上打破传统束缚,时空表现为灵活和随心所欲。 5法国左岸派电影代表:阿伦·雷乃,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阿伦·罗伯格里叶,亨利·科尔皮。 左岸派电影艺术特色:1)受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直觉主义的影响,注重表现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境遇;2)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活动,表现记忆,遗憾,想象,潜意识活动等主题;3)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将现实与过去,心理空间与外在空间混为一体;4)注重影片的剪辑。 左岸派与新浪潮的异同点:1)都打破了传统的影片结构,但新浪潮更注重于把没有因果关联的生活事件联系起来,追求纪实风格,而左岸派侧重于人物内心表现,特别是人物瞬间的意识流动;2)左岸派在电影语言的探索上也特立独行,极富创造性。在摄影上不同于新浪潮的“自然主义”式表现风格,十分讲究画面的构图和用光效果;3)左岸派对声音的探索是与对画面的探索相并而行的,但新浪潮电影常常将声音置于一种优先的位置;4)左岸派十分注重电影的剪辑。 第三章意大利电影 1产生的背景:1)二战结束,法西斯统治结束,社会问题严重,千疮百孔;2)意大利影坛长期被传统的电影美学统治,电影一度成为法西斯“最强大的武器”;3)“白色电话片”“书法派”等原有的创作传统庸俗煽情,远离社会现实。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表现人类对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所进行的斗争:1)反对战争以及侵犯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在内容和形式上分别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的口号。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美国电影的不同:1)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传统叙事是以起承转合的因果关系将事件联系起来的,这是一种经过选择的虚构的戏剧性的结构关系。而新现实主义电影要直接的注意各种社会现象;2)新现实主义影片拒绝给影片的主人公的命运指点出路,这与大团圆的封闭结构形成鲜明对比;3)在演员表演方面,新现实主义电影反对明星效应和“扮演”角色。 3发展概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45年罗西尼里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期间代表作有

世界电影史试题及答案

1、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有,,。 2、于1915年1月推出了震惊世界影坛的当上美国最长故事片。这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标志美国电影从此进入了一个长篇故事创作新阶段。 3、晚期无声电影的一个重大特点是的出现。它的出现使电影在学科意义上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4、1914年至1913年盛行一时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电影史上第一个风格独特的电影流派,思潮。 5、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是。 6、是最早提出“现实主义”美学理念的人。 7、19世纪后期的艺术家们发现,他们所实际观察的事物与透视法所提供的图景并不相符,透视法并不是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提出这种怀疑的是法国画家。 8、印象主义导演中最大胆的电影技术创新者是。 9、提出了“联想蒙太奇”。 10、1923年提出“杂耍蒙太奇”的概念。 11、“电影眼镜流派”是苏联十月革命后由创立。 12、被誉为“动画之父”的是。 13、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14、“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有、、。 15、黑泽明是最先为西方赏识的日本导演,也是日本最欧美化的导演有之美誉。 16、1891年,美国发明家发明了单人观看影片的“电影视镜”。 17、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了“电影眼镜”的理论。 18、诗意现实主义的黑色部分的突出代表是和。 19、米开朗基多。安东尼奥尼的、、 被称为“蚀三部曲”(也称为“人类情感三部曲”)。 20、日本人自行摄制影片始于年。 21、宫崎骏的影片和两次打破日本电影票房纪录,这使宫崎骏成为日本传统动画的最后一块里程碑。 大卫。里恩---------《相见恨晚》1、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让。雷诺阿-----------《游戏规则》2、简述诗意现实主义的发展。 卓别林-----------------《淘金记》3、戈达尔的作品大致分为哪三个时期?P154 巴斯特。基顿-----------《小夏洛克》各个时期的风格。 约翰。福特-------------《关山飞渡》4、好莱坞“五大三小”分别指的是哪些制片公司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5、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就该学派的核心人物 及其代表作展开论述。 詹姆斯。克鲁茨---------《大篷车》 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1、简要论析新好莱坞与传统好莱坞之间的关系。黑泽明-------------------《罗生门》2、新德国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里? 加斯。范。森特-----------《大象》 答案:1、《火车到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P11 2、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P21 3\ 先锋电影P28 4、电影美学P31 5、布莱顿学派P18 6、路易。费雅德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6-12章)【圣才出品】

第6章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 一、名词解释 1.爱森斯坦 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2.《战舰波将金号》 答:《战舰波将金号》(1925)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实践自己的蒙太奇理论的杰出作品。影片具有史诗般的格调:主题重大、冲突鲜明、结构精巧、充满诗情画意。影片中的蒙太奇运用相当完美,“敖德萨阶梯”是影片中的杰出段落,爱森斯坦利用节奏的变化,把事件发生时的实际时间扩展为影片时间,此外,他还把同一事件表现了不止一次,因此也扩展了时间。这种蒙太奇处理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3.蒙太奇 答: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在电影问世后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4.敖德萨阶梯 答: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了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影片中“敖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爱森斯坦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敖德萨阶梯”其实并不长,但是爱森斯坦将不同方位、不同视点、不同景致的镜头反复组接,扩大了阶梯的空间,使敖德萨阶梯显得又高又长,这种空间的变形渲染了沙皇军队的残暴,给观众留下了无法湮灭的深刻印象。 5.普多夫金 答:普多夫金(1893—1953),苏联电影导演、演员,电影理论家。1920年他进入苏联国立第一电影学校学习,1922年转入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进行了大量电影实验,与爱森斯坦一起创立了苏联蒙太奇理论。普多夫金的理论突出地强调电影的叙事性。他为蒙太奇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基

电影史复习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火车大劫案》所塑造的电影艺术形象,用今天的便准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当时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书24——25)格里菲斯对美国电影的贡献:(书25——-) 第四节英国布莱顿学派:镜头的运动与思维的组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