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空间
第十三讲 城市街道空间

第十三讲城市街道空间
街——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
道——供行走的路
一城市街道空间的意义及功能
街道空间的概念:
空间构成的角度:街道是由建筑实体构件围合的室内空间之外呈线形的、连续的、供人和车通行的公共领域。
环境构成的角度:街道是由沿街建筑立面、路面、绿化、各类街道设施、人流、车流等静态和动态要素共同构成的公共空间环境。
城市街道空间的功能及意义
交通功能
生活意义
文化及形象意义
经济意义
二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
街道界面: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对景面
街道景观(主观体验)
三城市街道空间尺度
街道高宽之比
街道空间“模数”
街道节点距离
四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要求
1街道应是一个连续通达的路径;
2街道应有舒适的物质环境,包括街道的尺度、空间界定等;
3街道应提供与人们视线有关的特性,具有不断变化的街道景观和吸引视线的物体等等;4街道两边的界面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街道的透明度可以增加街道的活力;
5街道两边建筑之间在形式与高度是应有一定的关系,使街道面貌具有整体性。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一、本文概述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然而,当前许多城市的街道步行空间设计忽视了人性化的需求,导致步行环境不佳,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和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通过分析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具体实践案例,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和重要性。
接着,从人的行为心理、生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可识别性和文化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具体应用,如步行道的规划、休息设施的布置、景观环境的营造等。
文章总结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对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视,提高城市步行环境的质量,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宜行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街道步行空间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然而,当前街道步行空间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步行空间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在一些城市中,步行空间被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挤压,使得行人只能在狭窄的空间中穿行,安全隐患大。
同时,步行空间的连续性经常被打断,如被停车场、占道经营等行为占据,使得步行者无法顺畅到达目的地。
步行空间的设施配置不足。
座椅、垃圾桶、照明等设施的缺乏,使得步行空间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亟待加强,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出行需求。
再者,步行空间的环境品质有待提高。
部分街道步行空间存在卫生状况差、绿化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越来越重视。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意义及其实施方法。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意义在于营造一个舒适、便利和安全的街道环境,以提供给市民更好的出行、休闲和社交场所。
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保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通过创造具有人性化、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街道空间,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实施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活动。
一个具有各种功能和活动的街道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的需求,促进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
其次是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化、景观、照明等街道元素,可以提供宜人的环境条件,保护市民免受噪音、污染和交通事故的侵害。
再次是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
在街道设计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灯具等环保设施,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同样重要的是兼顾社会公平和普及性。
街道空间设计应注重公共利益、社会包容和福利,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城市空间带来的福利。
实施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还需要有相关政策和规划的支持。
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以促进城市街道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可以鼓励和激励建筑师、设计师和开发商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城市街道空间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它可以提供给市民一个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承,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从功能多样化、舒适安全、可持续环保和社会公平等方面入手,并得到相关政策和规划的支持。
浅谈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的分类与设计研究

浅谈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的分类与设计研究作者:刘诗萌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1期街道空间一般被看作城市的肌理,在城市景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街道空间也是一种对于城市风貌的直观展现。
一般来说,被看成城市形象的承载,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街道空间相关概念在城市景观的范围中,广泛的使用型是街道景观最大的特色,它不仅是人们对于生活需求的一种展示,也是美学需求的一种表达。
究其组成元素来看,大致可将其区分为动态与静态景观两个方面。
动态景观主要指街道中较为动态的存在,譬如人与车辆,他们的活动让街道“动”了起来,让街道空间充满活力;静态景观主要是指街道中较为静态的存在,譬如两旁的建筑、小品、绿化、环境设施等,由于它们的加入才使得街道景观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提供更好的美学享受等。
2.街道的现状2.1存在问题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但是街道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第一,现代商业发展打破了传统街道结构。
第二,开发的街道大同小异,没有城市特征。
第三,街道中的休憩空间被大大压缩。
3.街道空间分类与设计根据街道所处的位置、使用功能等将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业步行街、历史文化的街道以及滨水区街道5类。
3.1交通性街道顾名思义,主要是为车辆与人群提供通行,主要承担交通的功能。
通常交通性街道景观包括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地铁站、城市主要干道等,因为通行的速度快并且流量较大,一般多用直线式的道路,在不得不转弯的地方,应按照一定的施工要求标准来施工;沿街的建筑可以结合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的宽度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交通性街道的街道设施包括道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是美化街道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可以通过提炼城市文化元素并反映到街道设施中,让人们即使在快速路上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情3.2生活性街道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最普遍的类型。
如何优化街道空间设计

如何优化街道空间设计提纲一:街道空间设计的现状分析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交通流动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街道空间设计的现状和问题是进行优化的第一步。
1.1 街道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和现状街道空间设计不仅涉及路面的铺设、灯光、植物等元素,还需要考虑交通流动、人行通道、停车等综合因素,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1.2 街道空间设计的优劣评估指标对于街道空间设计的优化,需要先制定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场景或需求来评估其优劣。
例如,对于商业街,需考虑到友好性、商业性和宣传性等因素。
提纲二:街道空间设计的最佳实践街道空间设计的最佳实践是指已经在城市规划中成功实现的、被公认为优秀的街道设计方案。
学习这些最佳实践可以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2.1 城市交通节点的街道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节点,如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
如何在这些节点的街道空间设计中,考虑到多种因素,使其更具效率和美观呢?2.2 商业街的街道空间设计商业街是城市中最热闹的地方,如何在商业街的街道空间设计中,兼顾商业性、宣传性和人性化等因素,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提纲三:数字化技术在街道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街道空间设计中运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效率和可行性,而且让设计更加直观和可视化。
3.1 数字化技术在行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在人行道布局和规划中,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生成行人路径规划,提高人行道使用率和通行效率。
3.2 数字化技术在停车规划中的应用在停车场的规划和管理中,可以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停车管理的智能化,同时减少停车难题。
提纲四:区域特色和文化在街道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使街道空间设计体现当地特色和文化,提升城市的品味和人文情怀。
4.1 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街道空间设计中,如何利用当地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呢?4.2 区域特色和生态环境的结合在街道空间设计中,如何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美好结合,营造更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提纲五:使用可持续发展材料、技术和设计在街道空间设计中,应用可持续发展材料、技术和设计,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街道空间分析方案

建筑街道空间分析方案建筑街道空间分析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街道作为建筑物之间的重要联系通道,承担着交通、商业、居住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空间的形态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对街道与建筑空间的分析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就如何进行建筑街道空间分析提出一套方案。
一、数据准备进行建筑街道空间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数据。
包括城市地图、建筑物数据(位置、高度、用途等)、道路数据(宽度、路况、交通流量等)、人口数据、用地规划等。
这些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城市规划部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民调等途径获取。
二、研究方法1. 视觉分析:通过观察和研究街道和建筑空间的形式、结构、比例、风格等,提取其特征和规律。
可以运用建筑学的相关知识,对建筑物的外观、立面、空间布局等进行分析,找出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关系。
2.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建筑物密度、层数、建筑面积等指标,揭示街道和建筑空间的容积率、密度、分布等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计算交通流量、人流量等指标,分析街道上的交通状况和人口流动状况。
3. 空间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街道和建筑空间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空间分析。
可以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叠加不同图层、进行热力图分析等方式,直观地表现出建筑物、道路、人口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关系。
三、研究内容1. 建筑物分析:通过对建筑物的位置、用途、空间布局等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划分不同功能区域,进而提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议。
2. 道路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道路,可以分析其宽度、交通流量、路况等指标,评估其通行能力和交通组织情况。
可以通过道路改造、交通管理等手段,提出优化交通状况的建议。
3. 人口分析:通过人口数据,分析街道和建筑空间的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情况等。
可以发现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为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等提供依据。
四、研究结果通过建筑街道空间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研究结果,如:1. 建筑物与街道空间的联系性和相互影响性;2. 街道和建筑物的容积率、密度、分布状况;3. 街道的交通状况和人口流动情况;4. 街道和建筑空间的特征和规律。
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方案

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方案一、背景及问题陈述市区的街道空间环境设计一直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当前街道空间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设施老化、缺乏绿化、交通拥堵等,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来解决。
二、公共设施改造与提升1. 更新公共座椅:以人性化设计为出发点,选择舒适、耐用的座椅,并合理设置座椅的数量和位置,以提供更多的休息点。
2. 安装垃圾箱:在合适的位置安装垃圾箱,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们丢弃垃圾,保持街道整洁。
3. 修改道路标志牌:重新规划和统一标志牌的样式,使其更加直观、易于辨认,方便行人和车辆的导航。
三、绿化提升1. 种植树木和花草:在街道两侧以及中央绿化带种植适宜的树木和花草,增加街道的绿化面积,净化空气,改善景观。
2. 架设阳伞和遮阳棚: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为行人提供遮阳区域,让市民可以在街道上舒适地行走,增加步行的舒适性。
3. 灯光设计:优化夜间街道照明,选择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通过巧妙的灯光布置,提升街道夜间的视觉效果。
四、交通管理与改善1. 配置自行车停车点:设置自行车停车点,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划定行人专用区域:将人行道划分为行人专用区域,与车道划分清晰,提高行人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增设交通信号灯:根据交通情况和行人需求,增设交通信号灯,引导车辆和行人合理交通,提升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五、社区参与与宣传1. 持续的宣传与教育:通过社区宣传活动、文化节庆的机会,向居民普及街道环境保护和整治的重要性,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 建立社区维护机制:利用社区力量进行街道环境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开展义务清扫等活动,形成一种自治的环保机制。
六、实施与监测1. 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根据上述设想,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措施。
2. 监测和评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建立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街道空间环境改善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街道空间格局尺度案例研究

进展完善
建筑形态研究
综合交通系统
空间构成
开放空间形成以内湖为关键面湖向海旳空间构造
背景历程
建筑图底
连续紧凑界面赋予商业价值
吸引力
旳宜人街区
高效服务
空间网络
进展完善
街道图底
合适尺度
街道空间
利于行人体验
组织单向交通
丰富慢行
路网密度
街道界面
商业气氛
进展完善
街道等级
停车设施
提供发达旳
街区搜集性
微循环路网
增强疏解效率
结合公共空间
进展完善
空间格局旳选择与拟定
街道空间格局及尺度街块细分140*140米 芝加哥150*80米 纽约120*120 巴塞罗那80*80 波特兰
进展完善
空间格局旳选择与拟定
街道空间格局及尺度街块细分140*140米 芝加哥150*80米 纽约120*120 巴塞罗那80*80 波特兰100*100 后海
进展完善
空间格局旳选择与拟定
街道空间格局及尺度街块细分140*140米 芝加哥150*80米 纽约120*120 巴塞罗那80*80 波特兰
进展完善
空间格局旳选择与拟定
街道空间格局及尺度街块细分140*140米 芝加哥150*80米 纽约120*120 巴塞罗那80*80 波特兰
472万平米
毛容积率:2.09
进展完善
地块统计
合计164块
面积173万平米
可开发109块
面积87.4万平米
公共绿地36块
面积79.5万平米
公共绿地可兼容
公共服务设施
停车设施
可提供集中商业
服务在内旳职能
高度分区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街道空间设计
谢谢
51
作业1
1收集国内外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资料,尤其是景观 功能与人文文化结合的实例。(图片、文字,做 成ppt格式的文档) 2实地考察测量本地区有代表性城市街道的幅宽及长 度,估算D/H 、D/L。
——第一周作业
34
街道空间设计
第三章 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第一节 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 一、景观角度
景观角度包括三个方面: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 (一)自然景观街道两侧的山体、水体、岩石树木、花卉、草 地等。 (二)人工景观建筑物、建筑构筑物、小品设施、指示牌、广 告牌、路灯、文化橱窗、报栏、垃圾箱车体及广告等。 (三)人——人群活动。
21
街道空间设计
特殊的情况,即一侧有建筑,另一侧开敞。这种类型有以下 几种典型的例子: (1)公园道路(公园的侧道) ; (2)滨河道路(河畔、湖畔、护城河畔、海岸);
这些街路由于只有一侧有建筑,失去了街道形态上的平衡, 所以在景观设计上有必要考虑将水、树木等自然要素融入街 道景观中,以保持其平衡。 另外,除了以上一侧开敞的道路以外,还有散步道之类的步 行道路的特殊形式:人行道、花园林荫道、滨河道。
人行道
建筑物风 格统一
景观较多
28
街道空间设计
从视觉和知觉方面来说,可以辨清人的脸部或者脸部表 情变化的距离一般在20~25m左右。 因此,在幅宽为10~20m左右的街道上,路两侧沿街行人 的视觉可以相互连接,对步行者来说,这是一个视觉感觉好 、有围合感和亲密感的空间。 而那些被称为大街的、幅宽在30m以上的道路,从空间上 超越了人视觉的尺度,因此,很难给步行者创造出一种围合 的空间感。 现在的道路规划法规,市区内的干线道路中1.5m的种植 带,4.5m的步道幅宽为标准幅宽。通常干线道路的步车道幅 宽比都在1:6以上,比较宽敞的步道空间多设置在道路两侧 。
24
街道空间设计
第三节 城市街道规划的比例
不同的街道有不同的风格,但是街道也属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一部分,因此街道空间的形式还需要遵循固定的做法, 这样的街道包括:城市主干道、景观大道、中心大道等有较 大幅宽的街道。而像胡同、小街、侧街等幅宽相对较小的街 道,则不必采用固定的形式。 1.城市街道的宽幅 北京长安街(50~100m)
20
街道空间设计
第二节 街道规划的分类
街道的类型: (1)景观大道(城市标志性道路)如市政府前的大道和站前大道 (2)繁华街(较为喧闹的道路)商业街及购物一条街 (3)大街 (4)后街(小道等) (5)小巷、胡同、小路(包括遮雨檐)。 后街与前三类相比,其特点是人流量少。街道两侧为饮食店 ,其氛围不适合观光客或外地人,但与本地居民的生活密切 相关。 小巷、小路具有一种不是私用或公私共用道路的氛围,也可 以说是外部人员难以进入的区域。
街道空间设计
2011 03 21~04 23
麻玉珠
街道空间设计
参考书籍 1.《道路交通景观设计》韩相春主编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2005.07 2.《带形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孙建雄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 版社 , 2008.09 3.《街道的美学》(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 百花文艺 出版社 , 2006 4.《城市街道研究与规划设计 全球50个街道案例》卓健编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5
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按道路红线计)按下列标准控制 : 主干道: 20米~30米; 次干道: 15米~20米; 非主次道路:10米~20米。
转弯半径
42
街道空间设计
2、地面铺装材料 路面材料 路面类型 沥青路面 沥青 透水性沥青路面 彩色沥青路面 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 水洗小砾石路面 平板瓷砖铺面路面 水磨平板路面 运用范围 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等 人行道、停车场等 人行道、广场 车道、人行道、停车场、 广场 园路、人行道、广场等 人行道、广场等 人行道、广场
• “点”和“线”的结合体
36
街道空间设计
第二节 街道空间的个性素材
1.街道以外的要素
(1)成为地区标志的山岳; (2)寺庙教会的塔、电视塔、高层建筑等塔状构造物 (3)海和湖的水面。 (4)繁华街道和传统建筑物林立的街面
37
街道空间设计
2.作为道路本体的构成要素
(1)平面线形 (2)纵断面线形(特别是凹型形状) (3)宽度构成 (4)地标(交叉点、桥头、站前广场等); (5)铺装材料; (6)行道树; (7)街道小品等。
45
街道空间设计
新型街道景观 将人行道融入街道绿化之中, 在绿化中穿插蜿蜒、舒展前进 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 尺度和比例
46
街道空间设计
1
47
街道空间设计
• 海淀圆清路街道景观设计
48
街道空间设计
1
49
街道空间设计
作业2
1.逐一列举适宜我国北方种植的植物(草、树、花)。 名称 图片 名称 手绘平面图 特点(A3) 2.交通性道路设计——参考周口市某路段进行设计 尺寸:A3 一张交通性街道总平面图(按照比例绘制) 一张立面图 一张色彩效果图 设计说明 ——第二周作业
13
街道空间设计
通行功能
交通功能 街道的功能 空间功能 途径功能
14
街道空间设计
15
街道空间设计
第二章 街道规划的类型
第一节 街道规划的形式
街道断面布置形式分为五类: 1.一板二带式街道 分为一条车行道和两条绿化带。 这是当今城市街道经常采用的绿化形式。 优点是简单整齐,成本低。 缺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 且两条绿化带不利于隔离车辆噪声,街道景观设计语言也较 为简单。
18
街道空间设计
3.三板四带式街道 用4条绿化带将车行道分隔为三部分。 有利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速 度、保障交通安全;同时,可在分隔带上布置多层次的绿化 ,取得较好的景观。 对向机动车仍存在相互干扰;
19
街道空间设计
4.四板五带式街道 用5条绿化带将车行道分隔为四部分。 区分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区分了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 占地大、投资高。 5.一板一带式街道 只设有一条绿化带。山坡旁、水体旁常用此形式。
43
街道空间设计
卵石铺砌路面(园路、人行道、广场等)
混凝土板路面(人行道等)
仿石混凝土预制板路面(人行道、广 场等)
彩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44
街道空间设计
3、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核心。 传统街道绿化的种植横断面一般沿街道侧石至街道红线依次 遵循:缀花草坪、灌木丛、中层林、背景林的从低、中到高 次序,林冠线也依次从低至高过渡。
12
街道空间设计
2 街道的功能特征
在古代,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 生活的空间场所。 没有汽车的年代,街道和道路是属于行人的空间,人们 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欢娱寻乐,完成"逛街" 所需要的全部活动。 发展到马车时代,人行与车行的冲突已开始暴露出来, 但矛盾并不突出; 而到了汽车时代,街道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由于人车 混行,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的危险外出,借助于交通安 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标识及管理系统等在街道上行走, 且不得不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因而严重影响 人们逛街的乐趣。
29
街道空间设计
设置宽敞的步道和在其两侧配置对称均衡 的行道树是道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手法。 在步行道路等幅宽较小的道路上,可以采 用单行种植、自然式种植、孤植,或放置移 动花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30
街道空间设计
2.街道的幅宽和沿街建筑高度比(D:H)
31
街道空间设计
当D/H>I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 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I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 近之感;当D/H=I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 ,显然D/H=I是空间性质的一个转折点。
35
街道空间设计
二、形态角度
街道景观随着道路的走向呈“点”、“线”、“面”的形态 分布。
点 线
面
• 一块绿地、一座花坛、公共设施 • 在形状、体量、质感、色彩上都要与整个环境 成对比统一的关系。
•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空间中起到延伸和导向的作用。 • “线”可以分为几何线、曲线、自然线。 • 避免形态、颜色的单一
9
街道空间设计
• 街道stree
1.地理范畴
街道是在城市范围内,全路或大部分地段两侧
建有各式建筑物,设有人行道和各种市政公用设 施的道路。 2.行政范畴(略) 3.规划设计首先它是城市中的一条通道,用于帮助 我们穿越城市的某一区域,通达到那些分布在街 道两旁或周边的地点,同时,这一通道也是可供 不同类型活动使用的一个共享空间。
25
街道空间设计
• 欧洲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70m)
26
街道空间设计
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60m)
27
街道空间设计
• 上海外滩中山街(40m)、伦敦的商店街大道(61m)、维也纳 施特拉塞大街(57m)、等,这些世界著名的街道已成为宽 路幅道路的范本。 • 这些道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路宽
复数列的行 道树
16
街道空间设计
一块板
一块板适用于道路红线较窄(一般在40m以下)、 非机动车不多、设四条车道已经能满足交通量需 要情况
17
街道空间设计
2.二板三带式街道 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道和三条绿化带。 很好地解决了上行和下行车道的行驶问题,减少了事故的发 生,街道景观设计语言也较为丰富,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 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问题。
32
街道空间设计
3街道的幅宽与长度比(D/L)
(1)幅宽较大的街道,从空间的整体性和视觉的均衡性来看 ,其延长距离应控制在2km左右,如果可能,1km左右作为一 个变化节点。 换算成街道宽长比来看,一般在1/15~1/40左右。 (2)步行街或繁华商业街,街道的长度最好控制在1k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