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山水画
历代名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及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及作品欣赏●简介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
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谥叫文敏,因称董文敏。
万历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
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
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
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
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
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
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
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
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提要《画禅室随笔》四卷,明董其昌撰。
其昌有《学科考略》,已著录。
是编第一卷论书,第二卷论画,中多微理,由其昌於斯事积毕生之力为之,所解悟深也。
第三卷分记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部。
中如记杨成以蔡经为蔡京之类,颇涉轻薄,以陆龟蒙白莲诗为皮日休之类,亦未免小误。
其评文一门,多谈制艺,盖其昌应举之文与陶望龄齐名,当时传诵,故不能忘其结习也。
四卷亦分子部四,一曰杂言上,一曰杂言下,皆小品闲文,然多可采,一曰楚中随笔,其册封楚王时所作,一曰禅悦大旨,乃以李贽为宗。
明季士大夫所见,往往如是,不足深诘,视为蜩螗之过耳可矣。
●卷一○论用笔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此八字真言,无等之咒也。
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
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
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
黄华樗寮,一支半节。
虽虎儿亦不似也。
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
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王大令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
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米元章谓:“大年千文,观其有偏侧之势,出二王外。
仿作何以成为创作?——董其昌与明清山水画¨预成图式”

性 , “预 成 式 ” 视 角 被 设 为 这 样 的 ’ 动 力 系 统 , 个 或 诈 可 以 给 我 们 提 供 了 条 破 鲥 I 消 绘 I 仿 拟 风 气 盛 行 { J ]
的 新 路 。
”。
氏 还 指
成 式 足 } J 史 或 支 化 的 他 统 、 习 惯 , 即 种 I/ lj _ 体 九 意 i 的 广‘ , ! l 物 人 炎 川 体 长 期 践 1 ㈦
释 为 它 们 就 足 本 来 的 现 实 。 ” 倘 特 『消 绘 确 确 足 “ _绘 J j ] 关f
的绘 厕 ’ ’与 “ 内 容 就 足 心 想 ” , 其 苻 种 集 大 成 的 绘 【 念 . 史 的 标 木 供 我 们 进 一步 研 究 。 么 【 清 绘 嘲 显 然 包 1 J ] 以 作 为 ¨ 艺 术 思 维 1 I
所 学 会 运 用 的 预 成 图 式 ( q l d f n a ) A i e o 1 l C U . r u S
相 匹
配 的景 象 先跳 入 他 的 注 意 中心 ,样 式 像媒 介 一 样 ,创造
一
种 心 理 定 向 一一 它 使 艺 术 零 去 寻 找 周 围 风 号 中 那 些 他
终 f发 酵 成 一 " 灿 的 笔 一 : ‘ l 表 现 为 家 对 f i i 式 作 为 笔 的 载 体
术化筑像 l } r 代 的 岂 术 统 耶 样 荇 力 竹 刈 疋 感 f l i f , j
门发 要, 址,我们 『址 f 耶 m 发 现 r依 赖 J 习 i -
成 址 个 体 埘 族 内 验 、 艾化 的 内 化 , 也 是 个 体 刈 觉 、 f 化 。 它 们 们: 1 现 察 I " J 为 j
山水画的种类及作品

山水画的种类及作品一、传统山水画1. 宋代山水画•梁楷《早春图》•赵佶《游春图》2. 元代山水画•黄公望《水墨山水图》•王蒙《雪涧幽径图》3. 明代山水画•理想山水画:董其昌《富春山居图》•文人山水画:仇英《虎丘山居图》•山水人物画:杨洪辰《泰山登顶图》4. 清代山水画•显山遁世画:石涛《万山红遍》•文人俚派画:郎世宁《春山雷雨图》•传统连屏画:恽寿平《四季山水图》二、现代山水画1. 中山水画•赵无极《夜游春寰》•齐白石《晓渔村图》2. 透视山水画•吴冠中《黄山往事》•黄永玉《万山红遍》3. 抽象山水画•吴山尘《独山寒刀行》•李洪刚《山水之美》4. 写意山水画•中国写意山水画协会《写意山水集锦》•钟巧钧《水杉岩溪山水画作品集》5. 水墨山水画•何占豪《黄山云雾山水画作品集》•黄汉卿《隋唐楼阁山水画作品集》三、山水画的创作技巧1. 构图•远近法•高低法•遮蔽法2. 线条•心法线•骨法线•法筋线3. 墨色运用•上柔下刚•以墨定色•分静和动4. 色彩运用•冷暖对比•色调层次•颜色互补四、山水画的历史影响1.传统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影响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影响国内外艺术家的创作•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现代山水画的创新和突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注入了现代审美观念•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五、结语综上所述,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历史悠久并且多样化。
从传统山水画到现代山水画,不仅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
通过对山水画的不同种类及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体会到其对中国绘画史和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

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仿古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纸本,水墨,10开,每开纵23.8cm,横13.7cm。
第一开款:“玄宰仿王叔明。
”下钤“董其昌印”。
对幅自题:“乙卯子月望,送著存使君上计吴阊,舟中写此六景为别。
董其昌。
”钤“董其昌”、“太史氏”印。
鉴藏印钤“金黼廷瘦仙氏考藏”(朱文长方)等。
乙卯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第二开款:“玄宰仿惠崇笔。
”下钤“董其昌印”。
第三开款:“仿赵大年。
玄宰。
”下钤“董其昌印”。
第四开款:“玄宰仿米元晖。
”下钤“董其昌印”。
第五开款:“玄宰仿黄子久。
”下钤“董其昌印”。
第六开款:“玄宰仿云林。
”下钤“董其昌印”。
第七开款:“玄宰。
”第八开款:“铜陵道中写所见,玄宰。
”下钤“董玄宰”印。
第九开款:“玄宰。
”下钤“董玄宰”印。
第十开款:“泉飞下溜急,松古上枝平。
玄宰。
”下钤“董玄宰”印。
王昶对题:“画家各以天姿学力胜至思翁,则漆园所谓人而天者也。
人而天,正如列子御风,冷然谁其跂之。
惊蛰后二日定香居士阅于琴画楼,时春雪犹未霁也。
”下钤“王”、“昶”、“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印。
此图册是董其昌61岁闲居江南时,在悉心模仿前代画家王蒙、惠崇、赵大年等人画作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审美意趣创作的山水系列画。
全册一页一景,皆以重峦繁树构成景致。
画页构图均为平远式。
近景树木枯荣相杂,远景山峦叠嶂连绵,中景以一潭静湖碧水扩展了画面空间,同时丰富了景致的层次变化。
图中所绘山石树木不求逼真写实,只注重其意象的表达,通过娴熟的笔墨既表现出山水的神韵,亦反映出董氏对自然山水的独特认知。
此图册印文、款题及山石的表现笔法呈两种风貌。
第一至第六开的印文为“董其昌印”,第七至第十开为“董玄宰”。
第一至第六开题款的字体清劲疏秀,行笔自然,具有董氏典型的行草体风貌;第七至第十开的款字则外松内紧,毫无董字古淡洒脱的神韵。
在山石的皴擦点染上,第一至第六开多先以细劲简括的线条勾勒石骨山脉,随后以干笔侧锋略作皴擦,并用浓墨作卧笔横点,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显现出山石铅华尽洗后的空灵淡宕之美;相比之下,第七至第十开画页中山石的笔墨过于呆板拘谨,缺少董氏山水画中含蓄秀逸的神韵。
以古为新:传统的流变及重构

以古为新:传统的流变及重构引言作为晚明的画坛领袖,“南北宗论”的倡导者,董其昌以其南宗水墨文人画一路风格,影响海内,从者如云。
一时以王维为祖师,以董、巨为标准图式的水墨渲淡的山水画风格成为文人画派的明显标志。
然而,任何人都有其多面性,董其昌在水墨之余所作的没骨重彩画,以一种重构历史的方式出现,通过特定的传播方式,并经过多次的重构,对于清代以后画坛,尤其对于近代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近代画坛在西风东渐和中西绘画交流时可资借鉴的重要历史资源。
透析没骨重彩画的传播个案,可以考察古老的艺术传统在传播过程中基于不同的需要而不断被重构的过程,以及他们所具有的不同社会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1949年春,吴湖帆为“抱真”作《仿唐杨异峒关蒲雪图》(图一),在题跋中,他感慨地写道:己丑春日,偶观董思翁画是图。
抱真索余写没骨青绿小景,因师兹法,追忆唐人画派,凡有清三百年来无问津者,幸赖是本摸索耳。
1954年,他又以笺纸作《北极冰山图》,并特别声明是“戏以杨异法写真景”。
1956年,刘海粟作《临董文敏没骨青绿山水》(图二),题曰:余曾见董玄宰仿僧繇没骨画,设色奇古,亟一临之,并存诗识,以知所自。
旁并录陈继儒诗跋云:画龙不点睛,点睛即飞去。
画山不画骨,画骨失真趣。
幻化恣神奇,君已得其意。
……玄宰不写色画十余年矣,弛幅偶仿僧繇,深入三昧,特为之拈出。
眉道人儒。
早在1934年,张大干就作有此种没骨青绿山水,题为“仿吾家张僧繇法”(图三)。
1947年,他又作有《仿杨异峒关浦雪图》(王方宇旧藏),题:青绿没骨画法出于吾家僧繇,董文敏数数临之,此又临文敏者。
其实还有更罩的。
1923年,北京画学研究会的金城就作有《仿杨异山水》(旧金山曹仲英藏),画上题云“癸亥八月仿杨异没骨法”。
遍观以上临仿作品,并综合其跋语,可知他们都是自称临仿古代的一种没骨青绿山水画,并可以大致归纳出没骨青绿山水画发展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分别是:张僧繇、杨?N、董其昌。
董其昌的无“人”之境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董其昌的无“人”之境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董其昌《花鸟画品录》中提到了“无人之境”,即画中没有任何人物,只有自然景观和动物。
这种构图方式在山水画中也同样适用。
首先,无人之境可以帮助画面更好地突出山水的自然美感。
它能够让观察者更加集中于景物本身,而非人物的故事情节。
这种形式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更为自然、恬静和优美,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魅力。
其次,无人之境也能够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诗意性。
画面采用“无人”的手法,可以让观察者感到自己进入到一个幽静的境界中,更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灵气交流。
这种呈现方式,更易于体现中国画的禅意,以及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最后,无人之境也可以给山水画留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画面中没有人物,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去想象这个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这也为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无人之境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在山水画中可以发挥独特的美学效果和表现效果。
我们可以从董其昌的无“人”之境思想中得到灵感和启示,在创作过程中寻找到新的可能性和突破。
论董其昌山水画“南北宗论”

论董其昌的山水画与“南北宗论”摘要:作为明清之际文人画家的典型,董其昌的山水画艺术及其艺术理论既有它的代表性,也有其局限性。
对于董其昌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的认识与批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艺术,拓展当代中国画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董其昌;禅宗;南北宗论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02-03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
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谥文敏,因称董文敏。
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董其昌不仅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他的书法、绘画、书画理论在明清之际也备受统治阶级以及士大夫们的推崇,俨然占据明末至清初近三百年的正统地位,他的艺术及理念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四王以及八大山人和龚贤等艺术大家。
同时,董其昌又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位画家,围绕着他的绘画、书法到书画理论乃至人品,都一直存有争议。
五四期间,董其昌与他的继承者四王曾经遭到了强烈的批判。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艺术的重新关注,董其昌的艺术再次吸引了海内外学界的目光,诸多学者对董其昌的艺术和艺术理论给予了热烈的关注与极高的评价,当然同时围绕他的争论也从未间断。
笔者认为,对董其昌的艺术的追捧代表了部分艺术家与学者们对传统艺术重新认识的一个现象,但是,在东西方文化交融,新旧观念交替,信息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时候,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传统以怎样的观念解读传统?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是顶礼膜拜是全盘否定还是批判地继承或者温和地改良?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来看,董其昌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既有代表性,但也有明显之局限性。
作为明清之际的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董其昌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对他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的认识与批评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关系到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乃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
董其昌《山水册》-董其昌九开水墨山水画册高清大图赏析

董其昌《⼭⽔册》-董其昌九开⽔墨⼭⽔画册⾼清⼤图赏析《⼭⽔册》,明代,董其昌,册页,纸本墨笔,共9开,每开纵26.4厘⽶,横16厘⽶,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明代董其昌《⼭⽔册》全九开9492x1314⾼清⼤图藏印:“□□⽥舍”、“⽵窗”、“简静斋”、“□耕澹□”、“⽵窗”、“苑西”、“顾⼦⼭秘匧印”、“江邨秘藏”、“□□堂春⽔长廊”、“清吟堂”等。
此册⽆作者款印,清⼈⾼⼠奇题跋云为董其昌所画。
每页⽤笔⾯貌各不相同,依次仿⾼克恭、沈周、黄公望、倪云林、⽶⽒⽗⼦等诸家。
董其昌画过⼤量师法古⼈的册页⼩景,体现了他对前⼈笔墨技法的领悟和实践,⾼⼠奇称董其昌“临古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临古”⽽“变古”正是董其昌所追求的绘画境界。
第⼀开:⾃题“⽞宰。
”鉴藏印钤“王时敏印”、“陆润之藏”第⼆开:⾃题“⽞宰。
”鉴藏印钤“烟客”第三开:⾃题“⽞宰画。
”鉴藏印钤“王时敏印”第四开:⾃题“⽞宰。
”鉴藏印钤“烟客”第五开:⾃题“⽞宰。
”鉴藏印钤“孙之”第六开:⾃题“董⽞宰。
”鉴藏印钤“孙之”第七开:⾃题“⽞宰。
”鉴藏印钤“王时敏印”第⼋开:⾃题“⽞宰。
”鉴藏印钤“孙之”董其昌九开⽔墨⼭⽔画《⼭⽔册》⾼清⼤图赏析(九)董其昌九开⽔墨⼭⽔画《⼭⽔册》⾼清⼤图赏析(⼗)《⼭⽔图》册,明,董其昌绘,10开,纸本,墨笔,每开纵21.2cm,横13cm。
第⼀开,画奇峰兀⽴,坡陀树⽊,云烟缭绕。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对开⾃书:“⽅⽅壶奇峰⽩云图,图在吴门,尤⽂学家,余见⽽拟之。
其昌。
”钤“太史⽒”、“董其昌”印。
第⼆开,画溪流两岸⼭峦起伏,树⽊丛⽣。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对开⾃书:“吴仲圭号梅华道⼈,此图仿之。
其昌。
”钤“太史⽒”、“董其昌”印。
第三开,画溪流、⼭⽯、树⽊。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第四开,画重峦叠嶂,云⽓弥漫,房屋茅舍,林⽊深秀。
落款“⽞宰”,钤“董其昌”印。
对开⾃书:“落落长松夏寒,右丞诗中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6厘米,横45厘米,图上左右各题一款,左款曰“吴江周敏仲以元商集贤画幅见赠,因拟为此图。
集贤与四大家同时,世罕传者,其气韵萧散,非柯敬仲辈所敢望也,玄宰丁巳立秋日识。
”钤朱文印“昌”。
是年董氏六十三岁。
右款日“前憩春阳家园为写小景,惜纸素小劣,未尽笔思,因检箧中得此图寄之,庚申花朝,玄宰重题。
”是年董氏六十六岁。
此图左下角钤细朱文收藏印“宋致樨佳收藏图书”。
读此图题跋知董氏得元商琦山水
画,感其气韵萧散而作图,据董氏之评,
商琦之笔墨远胜柯九思矣。
董其昌此山水画层次丰富,分为三景。
近景设大小数坡,坡上杂树错列穿插,颇具生机。
中景之左,峭岩壁立,下之丛树中,屋宇数栋,掩映其中。
其右则峻壁高垒,一瀑倾泻而下,直入平静无波之江中。
远景为崇岭巨嶂,连绵远岫。
画中笔墨苍劲洁净,皴擦融合水墨渲染,更觉浑厚苍润。
此图能寓险峻沉厚于清简淡远之中,滋润静穆之气毕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