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传承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梳理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山水画的起源1.1 早期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古代山水画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的山水画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玉器等器物上,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水景观。
1.2 唐宋时期山水画的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画家们开始将山水作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气势和神韵。
1.3 古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古代山水画追求自然写实,注重气势磅礴、笔墨浓淡的对比,同时注重意境的营造,体现出中国文人画的审美理念。
二、明清时期山水画的发展2.1 明代山水画的特点明代山水画在唐宋的基础上发展,注重意境的表现,追求笔墨的深邃和构图的对称美。
2.2 清代山水画的风格清代山水画更加注重写意,画家们追求笔墨的韵律和情感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清代山水画风格。
2.3 古代山水画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山水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三、近现代山水画的发展3.1 洋务运动对山水画的影响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画家们开始吸收西方绘画技法,形成了新的表现风格。
3.2 新文化运动对山水画的推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山水画家们开始尝试用现代主义的手法表现山水,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体验。
3.3 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趋势当代山水画家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注重创新与传承,探索山水画的新表现方式。
四、山水画的国际影响4.1 中国山水画的国际传播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关注和推崇,对世界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西方艺术对山水画的影响西方绘画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现代山水画家们在创作中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3 山水画在国际艺术市场的地位中国山水画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备受瞩目,不少作品被国际收藏家和机构所收藏,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意境追求和传承

045文人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过程,很多不同时期的画家受到当时社会时局的影响,对艺术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造,不断发展和创新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从而成就了山水画的辉煌。
所谓意境,主要是指画家可以赋予自然景物及物体情感,并将其表现在画作上,以此来抒发内心思想,实现情景交融,对画面产生升华作用。
对于画家自身来说,作品的优良离不开技艺的娴熟和情感的充分投入,只有在绘画中注入内心情感,才能创造出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作品,并将具有意境美的作品展示给观众,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一、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和演变(一)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很多人认为文人山水画家是专门进行绘画创作的专业绘画者,但其实很多山水画是在当时封建社会下逐渐兴起和演变的一种国画风格,受到封建制度、政治时局、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生活得如意顺遂,因此当时很多文人山水画家向往大自然的风光,以此借景抒情,将山水景观与内心情感进行融合,并表现在画作中。
文人山水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期的杰出画家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虽然是抒发爱情失意的作品,但是在背景中描绘了山川、树木及流水等自然景物,这也是初见雏形的山水画;到了隋代以后,山水画家展子虔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状态上进行了突破,虽然在意境方面的表达上还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对于笔墨的表现已经有了相应的创新。
(二) 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演变中国文人山水画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在画面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实现了多次创新发展。
山水画最初是将我国古代老子、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作为绘画的理论基础,到了唐宋时期,画家开始追求画作中自然幽静的意境表现,画面讲究重“神”轻“形”。
元代是文人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对后期山水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该时期还有四位著名的山水画画家,分别为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美术史上极负盛名,其画面描绘了富春江边的自然景物,重峦叠嶂,湖水平静,树木疏密有致。
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

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髓艺术,被人们视为一种美学表现方式。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水画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情感,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义。
一、审美特征在中国山水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气韵生动”,这个特征是通过画中的自然与气息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
山水画常常画一些自然风景,例如山、水、烟云、树木、草地、花鸟等,画中不仅表现了自然中的景色,也展示了自然中的律动。
这种自然律动有时是静态的,有时是动态的,在静态中保持着生动的情感,这样就相当于是把自然和人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此外,山水画在表现物象形态上,追求一个“以形生意”的审美目标,即在自然景物的形式特征和物质质感之上透露出自然物的精华,并形成一种美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上,通常采用“有境而无界”、“虚实相生”、“墨隐墨现”、“强调寄托”等手法来挖掘一个作品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二、文化意义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追求,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山水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形式和精神的描绘,传达了中国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
首先,山水画所描绘的,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某些方面。
在山水画中,常常是山高水远,云卷天空,形成一种虚无缥缈的气氛,从而表达了中国人的“物我两忘”的思想。
山水画中常常描绘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色,还有人文景色,在画中展示了中国人对道德秩序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和观念。
另外,山水画中常常有寄托与情感,寄托意味着画中所表现的意象与艺术家所关注的主题紧密联系,情感则体现山水画对人情世故的关注和反映。
其次,山水画的审美与文化意义体现在人空间尺度和文化史观的交汇上。
在山水画中,观者常常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融合。
这种和谐的表现常常采用规整对称的布局和刻意的构图,通过画面和空间的搭配来表达出人空间尺度和文化史观交汇的情感。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的详细介绍。
一、独特的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布局和章法,通过巧妙地安排画面元素,达到整体与局部、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在构图中,画家常常运用"远近法"、"高远法"等技巧,创造出层次感、立体感和空间感。
例如,"远近法"是通过画面中景、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表现出山水的深远和辽阔;"高远法"则是通过强调山峰的雄伟、崇高,来营造一种崇敬自然、俯瞰万物的境界。
二、笔墨的运用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通过笔墨的运用,画家能够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观中的线条和墨色。
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传达情感和意韵的方式。
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出山石的肌理、树木的生机、流水的动态等自然景观,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意境的营造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它通过画面所表现出的氛围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联想。
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往往寄托了画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例如,在表现山水的静谧和恬淡时,画家常常运用淡雅的色调和简洁的画面,创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而在表现雄浑和壮丽时,则运用浓重的笔墨和鲜明的色彩,展现出大自然的宏伟与壮观。
四、风格的多样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十分多样,不同地区的画家在创作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南方的秀美山水到北方的苍茫大地,从西部的崇山峻岭到东部的湖光山色,不同地域的山水画风格各异,但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此外,不同时代的画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诸如青绿山水、水墨山水、工笔山水等不同流派。
五、传承与创新中国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历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使山水画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古代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画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山水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但它在宋代和元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在过去的千年里,山水画一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并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中。
那么,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是怎样的呢?一、艺术风格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是被一系列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下形成的。
首先,中国古代文人有“以意逆境”的思想,他们一方面欣赏自然之美,另一方面却视自然为挑战,认为画作必须超越自然,阐发出个人精神、气质以及精神内涵。
其次,山水画在画面意境上讲求情趣、文化内涵之美,即意境美。
同样,古代山水画的经典之处还在于其“写意”技巧。
写意技法是中国画的独有特色之一。
山水画中经常使用的笔法有状物法和墨法两种。
状物法借助线条、笔触、色彩、形式和表现手法等综合因素,简写出表现对象,使画作具有生动的效果;墨法是指用墨浓淡变化、激水或喷水溶浆、分析或装逼斗劲等手法,表现烟雾、气溶胶、水雾等自然现象,并借以抒发情感。
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上,中国文人艺术家们注重笔法、色彩和光影的运用,讲求墨和水的浓淡淋漓,不拘泥于自然外形,而是从个人情感、文化背景等因素出发,自然而然地外化于画作中。
二、文化内涵山水画还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太极图》和《易经》的哲学思想贯穿在其中。
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山水形态和自然现象,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是从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学、思想等方面得到灵感的。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们从艺术中受惠,充分发散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在古代山水画中,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它属于雅俗共赏的艺术,即不需要太高的艺术修养,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三、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艺术史上,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一个很长的历史。
早期的山水画多以描绘天然景观为主,而在宋代和元代,山水画的成就更是达到了临界点。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文化精神。
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哲学的表达。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与人的和谐: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在山水画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山水与人物、建造、动植物等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为了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画卷。
这种和谐观念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追求和谐生活的价值观。
2. 深邃的哲学思量:山水画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量。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艺术家表达了对生命、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量。
画家通过山水画所传达的哲学意蕴,引起观者的思量和共鸣,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量。
3. 诗意的表达:中国传统山水画往往与诗词相结合,形成为了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画家通过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与诗词相呼应,使观者在欣赏山水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山水画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4. 虚实结合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虚实结合的审美观念。
画家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将山水的虚幻之美与现实的景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现实与虚幻、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量。
5.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在不断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与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总之,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思量与追求。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通过欣赏和研究山水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量与情感。
中国传统绘中的山水与花鸟

中国传统绘中的山水与花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与花鸟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的山水画与花鸟画是两个重要领域。
这两种画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凭借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艺术的代表。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与花鸟,探讨其特点与魅力。
一、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一支,它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以山水为表现对象,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融为一体。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山水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1. 山水画的特点山水画通常以深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追求“写意”与“墨韵”的结合。
它注重表现“意境”,而非拘泥于细节的描绘。
画家用笔勾勒出千姿百态的山川、江河,通过线条运用自由发挥,形成独特的笔墨造型。
山水画追求的是在静谧与动感之间的平衡,营造出一种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山水画的历史传承山水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源远流长。
早在唐代,就有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如王维、李白等,他们以唐朝的山水风光为题材,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宋代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文人画兴起,徽州画派、四川画派等形成。
明清时期,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吴门画派、八大山人等流派相继兴起。
这些画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的山水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以花卉、鸟类等自然界的生物为表现对象,通过精湛的技巧将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花鸟画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绘画技法与传统文化内涵而闻名。
1. 花鸟画的特点花鸟画通常以描绘自然界的花卉、鸟类为主题,注重形态的真实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花叶的纹理,鸟儿的姿态,通过绘画技艺展示出生命的美丽与和谐。
花鸟画在表现自然界的同时,也透露出了画家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2. 花鸟画的历史演进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中国山水画传承研究报告

中国山水画传承研究报告引言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山水画的历史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为今后的艺术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的图案绘制和壁画艺术。
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山水和自然景观往往被用来装点墙壁和衣物等物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艺术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山水画家们注重描绘自然的真实与壮丽,常常运用极少的笔墨来表现广阔的山水景色。
他们以意境的表现为重,追求“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的效果,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二、山水画的传承与演变自唐代以来,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传承。
每个时期的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并不断进行创新和演变。
宋代的山水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追求细腻和平和的氛围。
明代的山水画家则更加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意境,他们以饱满的笔墨和独特的构图方式创作,塑造出独具一格的山水画作品。
清代的山水画则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的艺术观念和技法,使山水画的创作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三、山水画的现代意义与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艺术观念的变革,山水画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山水画作为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窗口。
其次,山水画在表达情感和精神追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代社会中心思想和物质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越发迫切,山水画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抽象的表现方式成为了人们寻求内心平静和宁静的重要方式。
结论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经历了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演变。
从古代的图案绘制和壁画艺术起源,到唐宋明清时期的发展和创新,再到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山水画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性,为今后的艺术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传承作者:吴锁妤来源:《大观》2019年第02期摘要:中国山水画体现一种写意精神,反映画家的文学、书法、审美综合修养,中国文化讲“中庸”,书法讲“中锋”,以书入画,值得人们思考。
中国画非常讲究传统与传承,从历代中国画中可以领略到中国山水画中的传统与传承。
文章理解中国画的笔墨结构,通过笔墨结构的观念去解读中国画优秀的经典山水作品。
关键词:审美品格;笔墨形式;诗情画意;创新一、中国山水画继承的传统对山川的美,古人用毛笔加以描绘,形成了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品格和审美品格,其笔墨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传统文人画文脉传承,是历代传统文人画对自然美的处理方式,在山水画与花鸟画领域尤为突出。
其语言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传统文人画一脉相承,传统文脉随时代不断创新。
坚持文人画的自律原则就是笔墨内容,崇尚文人画高贵的精神品质就是笔墨形式,传统文人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强盛的生命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1世纪,科技进步,国家富强,中国画的传承与传统被广泛关注。
黄宾虹是文人画笔墨的集大成者,“五笔七墨论”、皴擦积染的墨意和浑厚华滋的审美品格,体现了笔墨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黄宾虹“五笔七墨”的深度研究,使画家重新认识传统、认识笔墨。
当代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的传承依据是笔墨吗?笔墨是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笔墨意象是中国文人画创作的重要元素。
其特征为诗情画意,书画一体。
要继承中国山水画,首先要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与传统的传承是自古至今一直说的、讨论的问题,画家们都司空见惯了,但很少有画家能超越这种看法。
画家想超越传统与传承,但超越的目的就是给它加上文化、加上认识,而有些画家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对文化未深入了解。
书法与写字不一样,比如张旭写一个书法,里面要有动作,要有感觉,他在抒发一种感觉,不是在制造一样东西,如画家推出的文人画,理解为有文化的画。
对于当代中国画有以下几点不同看法:(一)学习传统,崇拜传统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笔墨达到“化”的过程,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某种呈现,中国画或中国花鸟画要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用毕生精力去临摹、学习、继承、传承,虽学习的过程是借鉴古人、学习古人、运用古人,但最后是要创造自己。
很多尊重传统的画家忽略了重要一点,中国画传承的本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些画家只会盲目学习,崇拜传统,一味学古人,而不从更深层次、从中国传统文化上去深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
(二)古人的理论大多为文人画理论如庄子思想,庄子心斋的虚、清、静、玄、韵,庄子美的概念是“纯素”“淡寂”,其实就是文人画的“逸格”“平淡天真”。
南齐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等理论与选题相关。
南朝梁元帝绘画理论“格高而思逸”。
唐文人的画论,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李嗣真有“逸品”说。
黄休复:“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笔简形具,得之自然。
”苏轼: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黄庭坚“参禅识画”,米芾“平淡天真”,欧阳修:“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
孔仲武画论:“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恽南田:画要静,宁静以致远,才能得到高雅之“意”。
石涛“笔墨乃性情之事”等。
米芾把“平淡趣高”作为绘画美学的标准,其与倪瓒的“逸气说”都是中国文人画的审美标准。
可见文人画审美品格是诗情画意、情景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发展传统,追求创新發展传统是一种创新精神,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确实需要发展传统,需要创新,一味学习传统易僵化,应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思想、精神和灵魂,如“笔墨当随时代”“通变巧捷”等。
中国文人画的高峰,水墨写意画中,其山水画运笔圆润,其墨法通透主要师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等文人画家。
八大山人花鸟画受徐渭笔墨影响,吸收其精华,将传统文人画的意境提到了无法比拟的精神境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符号。
深入解读文人画审美价值和理论价值,解读山水画的笔墨,这对于研究中国山水画者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笔墨当随时代”,对于当今的艺术追求,我们尤其需要吸取古人创新精神和精湛技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本质,以整体研究法提炼出中国画的基本审美品格的内涵。
有很多画家盲目创新,脱离传统。
很多画家没有思考中国文化为何讲究“中庸”,盲目创新,脱离传统,但又自圆其说,称自己作品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认为若有传统迹象则缺乏创新和时代气息,应另辟新路,展现新的文化面貌。
此类的创新太过“新”了,以至于无法在作品上找到传统任何迹象。
中国画的审美本质通常是文人画的审美内涵。
文人画通常把大自然由“人化的自然”转化为自在的“美”,例如,八大山人是划时代的画家,他面临社会环境的冲击,笔下的作品映射当时的心境、思想及笔墨继承。
只有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坎坷后而心灵宁静、心思单纯的人才能把笔墨表现得那样至简至深。
其哲学思想丰富,对“道”领悟至“师法自然”,其审美品格体现了艺术是一个提炼的过程。
我们读懂了其平淡天真的、幽远的、冷逸的心境与意境融为一体。
中国画多作为文化的载体。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以载道,诗以言志。
二、中国文人画是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修养文人画是以哲学为基础的,是诗意的、书法的,哲学思想修身放在首位,是领悟生命本源的一个过程,是对万物宇宙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感悟的过程。
苏轼以“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赞叹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的艺术境界。
如今,在科技全球化的时代,针对当代中国画的审美品格出现了千差万别的观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家如何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中国画美学与西画美学的审美品格到底有哪些不同?这些都是要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墨的审美品格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核心本质,只有对文人画的审美品格的辨别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师古人”“师造化”而“中得心源”。
(一)中国山水画客观事物的再现在现实生活感动中,画家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占主导位置,更多艺术反映张扬、激情个性化的方式,忽略了“笔墨探索”“审美价值”等传统文化语境。
毫无疑问,中国画家对取舍是非常重视的,黄宾虹说,对景作画要懂得“舍”,追写物状要懂得“取”。
布白正是对画面进行取舍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黄宾虹山水画《狮子林望松谷》,画面的房子是画的核心,顶上如箭头一样的白指着画面的核心“房子”。
小的“白”是大的“白”的延伸,画面的留白非常丰富。
各种各样的小“白”点、虚实的“白”、若有如无的“白”、连续不断的“白”、有断续的白,这些“白”围绕着房子在运动,展示了山体的“气脉相连”至“气韵生动”,刻画了生命力非常旺盛的山。
(二)中国山水画的主观精神表现中国画注重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虚实转换,阴阳交替,具有强烈的艺术形象感染力。
当代有很多画家迷恋传统,一味临摹古人笔墨,只注重传统笔墨画风与绘画技巧,忽略时代特征,被称之“闭门造车”,清石涛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强调作为代表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气息与风貌,否则将失去中国画的新意。
中国文人画由偏重真实的再现转向主观情感的表现。
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从“意在笔先”到“立象以尽意”的过程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再现的客观真实,又有客体的主观意识。
潘天寿认为“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八大山人在《题画山水》中讲作画既要师法造化又要搜妙创真。
中国画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在“师造化”中,山水画家表现自我,完成了从物相向笔墨的转换,古人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也领略到了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与诗意意境。
我们知道欧阳修以“萧条淡泊”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鉴画,此后成为文人画和鉴画的最高标准。
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传承应做的事(一)修心古人称,看画如看其人,看一个人的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
人品如画品,正确认识自己,判断自己,中华民族注重礼仪品德,重气节、格调、尊师之德,人品必高于艺品。
中国花鸟画是画家自我表现的艺术,画蓄势足,运线坚韧有弹性。
用笔用墨能直接表达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面貌,心正则笔正,有什么样的自我就有什么样的画品,加强修养至关重要。
(二)修学画家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要读万卷书,博览古今中外多方面的文献,继承传统不仅可以提高文化修养,也可以修煉精神境界。
如唐张璪《绘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含有中国哲学、禅学等内容,理解这一含义就要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修功学习技法,掌握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书写性,画家必须修炼娴熟、精湛的技法功力,有一定技巧高度,作品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中国画的基本功主要包括用笔和用墨,笔墨之中,书法的功力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书法用笔在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中非常重要。
“写到极处就是画,画到极处便是写”,画画通常是画一种关系,写写画画,笔笔之间起承、衔接都有其自然的道理。
中华民族注重礼节与高尚品德,好的中国山水画内容必须有完美的笔墨形式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四、结语中国画体现一种写意精神,反映画家的文学、书法、审美等综合修养,把握好传统的笔墨规律,就能利用该笔墨反映时代精神,新的发现离不开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何继承古人,怎样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出“个性”,这就是靠自己充分发挥智慧去“悟”。
若无良好书法基础,又如何去“写”好一幅优秀中国山水画?无传统文化做基础,中国画的意境难以表述,这其中环环相扣。
脚踏实地才能做好学问,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好传统,才能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1]邵琦,孙海燕.画品丛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2]王其和.东坡画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3]王伯敏.黄宾虹话语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5]陈玉圃.山水画画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