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哲学的矛盾观

合集下载

第九课-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九课-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动物
生物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
华山天下险
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娴雅端方的宝钗
多愁善感的黛玉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 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希望有一个没有矛盾 的“世外桃源”,幻想没有矛盾的社会的存在,违 背了矛盾普遍性原理,那种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 观点是错误的。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哲学的矛盾概念?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 理解?
想一 想
提问:水果和苹 果、梨、香蕉是什 么关系?
想一想
1、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
2、“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明什么哲学 道理?
水 果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含多种维生素
运动领域
各种运 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 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区别的,我 们认识了普遍性不等于认识了该事物的的各个特 殊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 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第九课矛盾观

第九课矛盾观

【易错易混点拨】 1.矛盾就是斗争 。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 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因 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 的多少为标准来判读是好还是坏,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 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不足之处有两点①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 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 这种关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三种表现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同化 异化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教学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区别
矛 盾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同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统 一 一个统一体中。 一 性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个性(特殊性)
水果:能吃的水分多的植物的果实 共性(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 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苹果、三华李、菠萝等不同类别、 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 都具有共同的东西(水果的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生 苹 水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植 物 果 果 物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9-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方法论 、
•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 人和朋友, 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 的人, 的人,这说明 •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 C、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包含 、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 D、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 寓于同一性之中。 寓于同一性之中。
任何事物都存在既对立又统 一的两个方面, 一的两个方面,要一分为二 地看问题。 地看问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转化,想问题办事情要注意 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
马克思曾经说过: 假如没有小偷, 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 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 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 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知识小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知识小结】
1、矛盾的含义 、 矛盾的基本属性 基本属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统一性
同一性(统一性) 同一性(统一性) 区 含义 别 表现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相互吸引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 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渗透、 贯通( 相互贯通(渗透、包 并在一定条件下 含),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相互转化。 相对的, 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对立性) 斗争性(对立性)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 相互对立 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 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 相互区别 相互排斥 区别; 排斥。 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哲学上讲的“斗争” (哲学上讲的“斗争” 与生活中讲的“斗争” 与生活中讲的“斗争”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绝对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一般方法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 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 盾 分 析 的 方 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要方面辩证关系
【2013年上海卷26】.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 山”的哲学依据是( )
4、两者的联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A
判断:下列句子共同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什么道理?
①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和: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就 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成统一体。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A.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 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7、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要求 我们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 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分)
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次要矛 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贯穿一条主线”是抓住了重点和主 流,同时强调“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妥善解决热 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既分清了主次, 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优秀课件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优秀课件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 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 ;
C、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 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 关系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统一)和斗争性(对立)是矛盾所固有 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1)二者的区别:(略) (2)二者的联系:(略)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普遍性
特征 辨证关系
特殊性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世界观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方法论
例7:目前,我国中医的从业人数只有27万人,中、
西医的发展极不均衡。由于对中、西医相结合的片 面理解,中医异化是中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 医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甚至有一部分人声称要废 除中医。卫生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废除中医是对历 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所发挥的重要作 用的抹杀。
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中
B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 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 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 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共18张PPT)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共18张PPT)
★(3)矛盾两种基本属性的含义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 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 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考点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 (b)
①含义: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方法 论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 决矛盾。
★【考点3】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情形 (b) 【重点掌握】
★【考点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原理(c) 【重点掌握】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 关系。 (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表现:先试点,再 推广;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③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 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6】(c ) 【重点掌握】 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理论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重要性: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 能把不同质事物区别开来;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解 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九课矛盾知识点归纳

第九课矛盾知识点归纳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共同之处一般规律)
相互 区分是相对的,场合变化(范围广大、 转化 发展无限)可以转化
方法论意义
正确认识事物 —认识秩序(特-普-特) 学会科学工作方法 —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立足国情 特色理论 的哲学依据(基础) 三个代表
发展进程
含义 主要矛盾 支配地位、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 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属性
基 本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不
方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平衡性

*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作用
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的对应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
的 原理
握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盾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前提。 (2)
3 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存在的具体条件。
(具体统一)
(3)在
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及矛盾(历史统一)
(4)反对简单化的处理各种矛盾。
区别 含义(存在、属性—共性与个性)
关系
不可分割,辩证统一
相互 任何事物同时包含了普遍性与特殊性*
联系 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表现)

具体要求不同 抓重点、关键、突出中心问题
抓主流、本质、识大局、辨方向
巩固练习:
1 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 矛盾双方( )
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转化事例《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2019年高考天津卷)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问:老师,您知识如此渊博,怎么还觉得自己很无知呢?芝诺顺手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说,小圆是你们的知识,大圆是我的知识,这两个圆的外面就是无知的部分,所以我接触无知的范围就比你们广。

芝诺的说法蕴含的哲理是()A.无知是达到有知的根本动力B.无知是相对的,有知是绝对的C.无知和有知相互依赖、相互贯通D.无知和有知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2014·天津卷,12)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

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

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1)必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或必须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静态)。

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又要看到事物的统一。

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动态)。

(2)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4、20世纪初,美国西部森林有4000头野鹿和一群凶残的狼。

为了保护野鹿,当地决定开展除狼行动,24年累计杀了6000多只狼。

没有狼以后,鹿群开始大量繁殖,增长到10万多头时,草不够吃,草原枯竭,鹿群又急剧下降到3000头。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D.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5、(2014重庆卷)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2、(2014·新课标Ⅱ卷,23)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

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

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理解成是主观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有普遍性指盐碱荒地都不是良田,但又有特殊性三年实验取得成功,所以②符合题意;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就是实践带来的成功;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在自然中的实践活动,③说法有误,排除。

故答案为C项。

3、(2013·新课标Ⅰ卷,19)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该校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③符合题意;“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的说法错误,排除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说法错误。

答案 A4、(2013·安徽卷,38)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

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5、(2016全国二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12分)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扶贫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014·新课标Ⅱ卷,22)“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

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

“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矛盾的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的说法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而且也不能说谁优于谁,因为二者是相互联结、密不可分的;④中不能说个性起决定作用,只能说二者相互联结、密不可分;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说法正确,可以入选。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2、(2010四川文综)“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

“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次矛盾关系、整天和部分关系、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理解,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度较大。

竹竿效应说明,要将竹竿提高水平的关键因素,这就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一重点论的观点,体现了抓好关键部分以提高整体水平的观点,因此,①③正确。

②项强调了两点论,与题干不符。

题干材料说明了主次矛盾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非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所以④不能入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竹竿效应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