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作曲风格

陕北民歌的作曲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传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由民众集体创作而成的民间歌谣。
陕北民歌主要分为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三大类。
格式多为七言,两句成一节,一节即一章。
惯用“比”“兴”、方言叠词等手法。
它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形成时间较早。
其中信天游于周代中期产生,汉代时基本定型。
初期的陕北民歌的歌词没有文字记载,到了西汉时期才出现有明确创作时间并被记录下来的歌谣的《上郡歌》。
后来原始的巫术活动涌现,用于祭祀的宗教性民歌诞生。
[7]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30年代以后,又以其鲜明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群众性,为宣传革命、鼓舞斗志和发展民间音乐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
陕北民歌伴随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历史及民俗活动而诞生,经久不息流传至今。
作为陕北核心文化符号之一,陕北民歌展示了陕北文化的不断发展,记录了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创新。
代表性陕北民歌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走西口》《绣金匾》等。
陕北民歌(一)

陕北民歌(一)花心大萝卜2009-10-15 19:51188.★★★★《巧口口说下些哄人话》歌词★★★★(一)灶火不利烟囱上的过,三哥哥不来人挑的祸。
六月里黄瓜下了架,巧口口说下些哄人话。
一根干柴顶门了,三哥哥不来哄人了。
你初五走了十五来,一碗羊肉直放坏。
一碗羊肉直放坏,好良心就是变了个坏。
我把你当成朋友待,你嘴甜心苦把良心卖。
高崖上开花半崖上红,半路上哄人直挠心疼。
山里的石头海里的水,什么时候得罪你。
你吃烟来我点火,多会把你的心亏着。
一天的云彩风吹散,咱俩的婚姻人搞乱。
对面梁上种白菜,坏人把咱的名闹坏。
两疙瘩石头围大井,劝了你的言语劝不了你的心。
(二)三天刮了两场风,梦也不梦你出远门。
你出远门不给我说,卖良心主意谁给你捉。
半夜灯花落炕皮,黄风恶气二十几。
你把你的冤枉说出来,心上的疙瘩我给我解开。
你走那天有些阴,山河水发不放心。
你走那天刮了一场风,昏昏沉沉到五更。
起更二更打三更,你叫妹妹怎安生。
你走那天我不知道,你叫妹妹跑前跑后可好照。
你走不和妹妹说,你叫我舍脸剥皮问人家。
井里头蛤蟆照不见天,你叫我大人娃娃都问遍。
你走不和我商议,直直想了妹妹一春期。
大白兔来红耳朵,有了人家忘记我。
要和谁来只和谁,你不要乱挑糜穗一大堆。
你在外边要摆搭,叫我在这里受零落。
大雁回家咯咯叫,妹子的苦情谁知道。
再不要说亲亲不想你,不想亲亲再想谁。
大青山高来乌拉山低,站在跟前还想你。
你要吃烟这是火,你想要我这是我。
哥哥想妹妹往回转,妹妹想哥哥枉徒然。
说说笑笑枉徒然,解不开妹子心麻烦。
前三天想见哥哥的面,口含冰糖不想咽。
半山坡坡种豌豆,见了哥哥说不够。
(三)割罢了麦子收罢了秋,为了妹妹往回走。
听见哥哥马铃铃响,一头碰烂两眼窝。
哥哥的白马拴住啦,妹妹的清茶沏好啦。
叫一声妹妹快开门,西北风冻得哥哥脸蛋蛋痕。
新垛的炉子烧青柴,什么风刮得哥哥来。
黄瓜丝丝调杂面,不估划这几天又见面。
189.★★★★《亲不上口口笑一面》歌词★★★★你在脑畔我在院,亲不上口口笑一面。
陕北民歌的分类,流传,演唱以及特点。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小调分为通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丝弦小调;大型套曲、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下面分别介绍陕北民歌的分类和各种体裁的特征。
(一)劳动号子1.劳动号子的产生劳动号子是劳动者伴随劳动节奏而唱的民歌。
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力负荷,赋予了它的歌唱以劳动呼声——吆喝、呐喊的特点。
因此民间把劳动号子不叫“喝”,北方叫“吆号子”,南方叫“喊号子”,四川叫“哨子”。
劳动号子是人类社会第一种诗歌形式,也是后来一切诗歌的源头之一。
(二)信天游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山野之歌,因此,神府一带又叫它作“山曲”。
它是陕北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种之一。
数量最大,曲调最多,内容最广,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一、信天游的流传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
*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宁夏盐池等邻近地区的信天游,由于受山曲、爬地调以及花儿的影响,别具风味。
同时有些歌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传统的信天游多是表现妇女婚姻、恋爱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痛苦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情绪;也有表现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脚夫们抒发艰难生活的苦闷以及对家乡亲人眷念;还有反映劳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表达这些丰富的思想感情,歌手们常常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即兴创作,出口成诗;于是优美动听的歌声就信天而游,遍及山野乡村,因此,人民就把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或“顺天游”。
随着革命形势的民展,信天游不仅表现劳动人民个人的喜怒哀乐,它还紧紧地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无数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革命、歌颂新生活的信天游。
陕北民歌的故事

陕北民歌的故事陕北民歌是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
它起源于陕北地区的农民和牧民之间的生活和劳动,代表了陕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陕北民歌以其深情、质朴和朴实的词曲表达方式而闻名,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珍贵遗产之一。
陕北民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当时的陕北地区的农民和牧民们用民歌来表达他们的情感、纪念祖先和赞美自然。
这些民歌以简单的曲调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为特点,通常由一人或一群人合唱。
歌词内容涉及到农村生活、家庭、爱情、友谊等各个方面,能够直观地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
陕北地区的农村生活艰苦,人们经常用歌曲来排解疲劳和愁苦。
陕北民歌通常用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能够鼓舞人们的士气,使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这些歌曲也成为了人们交流的媒介,通过歌曲,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陕北民歌也是陕西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陕北民歌常常作为表演的一部分出现。
这些歌曲传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带给观众们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陕北民歌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流行音乐的涌入,使得陕北民歌逐渐失去了它的传统地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陕西省政府和一些民间艺术团体开始采取措施,如举办音乐比赛和传统文化培训班,来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唱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故事是一个不断传承和演变的故事。
它承载着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陕北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够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陕北民歌

158.★★★★《毛市布袄袄不耐漕》歌词★★★★
毛市布袄袄不耐漕,我妈妈生我不爱好。
三颗星星两颗明,一颗不明混天星。
我妈生我混天星,二不溜小子跟一群。
159.★★★★★《女娃寻汉》歌词★★★★★
十七八的女娃门前站,公鸡倒把母鸡赶,小女娃泪不干,哎哟,小女娃泪不干。
娘问声女娃为呀什么,没吃没喝你有你大,针线那你有妈,哎哟,针线那有妈妈。
走一道街又一道街,个个 街上搭戏台,前晌唱的是梁山伯,后晌唱的是祝英台,梁生哥。
走一道坟又一道坟,个个坟里埋死人,死人临死断一口鸳鸯气,你比死人多出一口气,梁生哥。
走一道巷又一道巷,个个巷里有担水人,榆木担子柏木桶,千提万提提不醒,梁生哥。
梁生哥你听我说,你这回回去不得活,你跟你爹娘说一下,死下埋在路旁边,梁生哥。
姑娘一听上了气,骂客无道理,买卖公平不交易,哪有赠送的,(回湾)谁肯送人哩。
越思越想越害气,一把扯住你,送在老爷大堂内,板子打死你,(回湾)活活打死你。
货郎一见事不对,双胳膝跪在地,叫声姑娘饶过我,这是头一回,(回湾)这是头一回。
姑娘一见害了气,他是个冒失鬼,走上前来忙搀起,留在咱家中,(回湾)做一对好夫妻。
羊羔吃奶自跪下,巧口口说下些疼人的话。
想你想成泪人人,抽签打卜问神神。
三天刮了两天风,我在大路上被人踪。
山头上刮风树林响,想思病害在你身上。
走不尽的路来过不尽的河,钢刀也割不断你和我。
好骡子好马自生走,咱俩个相好天配就。
152.★★★★《撂下地方撂不下人》歌词★★★★
高梁高来黑豆低,走一回娘家看一回你。
骡子走头来马走后,这一回娘家没神够。
一对对山鸡隔沟飞,直娘家欢喜走婆家灰。
陕北民歌歌词346首(三灵整理-火闹闹排版)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
九月那里来秋风凉,
我给我那三哥三哥三哥缝衣裳。
三哥哥穿了一件夹皮袄。
我问我那三哥三哥三哥暖不暖。
曾巴一巴一巴曾巴曾巴曾,
咳红花一花一花红,
红花一花一花红花红花红,
咳绿个茵茵,
张生你哟是你是妹妹小情人么哎咳哟。
6.★★★★★《东方红》歌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呀,哪里人民得解放。
现将《骑白马》的歌词附录如下:
骑白马,挎洋枪,
哎呦,哎呦,哎拉打赛得儿赛,
赛得儿拉打赛得儿拉打花开有人爱。
哎呦,哎呦,哎拉打赛得儿赛,
赛得儿拉打赛得儿拉打花开有人爱。
8.★★★★★《翻身道情》歌词★★★★★
太阳一出来呀,
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咳咳咳,
满山红哎哎咳哎咳呀,
共产党救咱翻了(呦嗬)身(哎咳)呀。
旧社会咱们受苦的人(是)人下人哎哎咳哎咳呀,
男:识字牌牌好比明灯一盏
女:牌牌上的字儿我记心间
男:什么字你记心间
女:这两个字儿叫生产
男:你把那生产讲一讲
女:万般事儿它当先
男:男的我变工去耕地
女:女的我织布纺线线
男:又喂猪来又拦羊
女:牛儿驴儿一满圈
男:阳坡地
女:种棉花
男:坡坡上
女:桃树李树杏树枣树
陕北民歌100首

陕北民歌100首1.康定情歌2.小苍山谣3.天高云淡4.这么把我街5.新婚别五里6.望乡台7.新疆山歌8.大漠苍翠9.隔江犹犹10.朝花夕拾11.把手牵紧12.垦荒牧歌13.山歌14.草原洋洋15.白雪公主16.扁舟17.黄河水18.倚天抛剑19.驿马安条件20.边缘谣21.无话不说22.唐蝶梦23.大河向东流24.月亮代表我的心25.绿袖子26.巴黎圣母院27.蝉鸣漫漫28.两只老虎29.山西高吟30.咱家的野菊花31.我的祖国32.无绳快乐33.四季田庄34.夕阳拢来35.乌兰朵尔36.东大街西大街37.快活三38.索引童言39.船歌40.五龙俱下41.西藏北歌42.草原恋歌43.红太阳西看44.做一天娃娃45.大落河46.沙漠中的孤舟47.芦笙曲48.紫梅花水会49.梅花仙子50.小巴山谣51.十只鸟52.林之歌53.五个小孩弹琴54.母亲的短篇小诗55.毡房小调56.迎接晨光57.舞动的河流58.木兰辞59.翻马手60.草原之夜61.维颂62.晨曦63.虹色梦64.牧歌65.苍茫雄壮66.外婆的澎湖湾67.娃娃结义68.红豆曲69.鹤影70.沁园春·雪71.滚滚红尘72.三湘慢歌73.风卷残云74.祖国繁花75.古河渔民76.汉宫秋·宴桃园77.青春谣78.月落乌啼79.小王子80.我们的歌81.茫茫大草原82.山歌奏响83.铁桥横七关84.泪洒青草地85.情深谊长86.忆清凉碧云天87.东风夜放花千树88.山河大地89.广陵散90.鹊桥仙91.寻寻觅觅92.诉说清河93.老家94.宁夏秋色95.情未了96.把手牵97.铁路运货98.川流不息99.炎黄子孙100.春晓辞。
郭涛陕北民歌精选10首

郭涛陕北民歌精选10首郭涛,是中国内地一位知名的民歌演唱者和作曲家。
他以其深情的嗓音和扣人心弦的歌词而闻名于世。
他的歌曲往往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陕北人民的坚韧和豪情。
在这里,我为大家精选了郭涛陕北民歌的10首经典之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1. 《夜深沉》夜深沉,星光灿烂,月亮的光芒洒满了大地。
这首歌讲述了陕北农民在夜晚繁忙的田间劳作,歌颂了他们的坚韧和勤劳。
郭涛用他温暖的声音,唱出了在深夜里温暖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陕北人民的勇敢和拼搏。
2. 《黄土地上长大》这首歌是郭涛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陕西黄土高原为背景,歌颂了陕北人民勤劳的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郭涛建构起了一个宏大的音乐舞台,让人们感受到了陕北大地的广阔和陕北人民的坚韧不拔。
3. 《祖国的花朵》这首歌是郭涛受陕北儿女感染创作的作品,他用深情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勤劳的人民。
这首歌轻快欢快,让人们在欣赏时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充实。
4. 《兄弟哥儿们》这是一首充满兄弟情谊的歌曲,歌颂了陕北农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郭涛用他磁性般的嗓音,唱出了陕北农民之间珍贵的兄弟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牵挂。
5. 《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是陕北地区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郭涛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真挚的情感,将这首歌演绎得淋漓尽致。
歌曲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困境的乐观态度,让人们在困惑时保持希望。
6. 《年轻的心》这首歌以节奏欢快的音乐和励志的歌词为特色,讲述了年轻人要保持年轻心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郭涛的唱腔和歌词中的热血青年形象,让人们感到鼓舞和力量。
7. 《月亮倒挂天空》这首歌曲是郭涛根据陕北地区民歌改编而成的,以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讲述了陕北农民为生活奋斗的故事。
郭涛用他高亢激昂的嗓音,将陕北农民的艰辛与坚韧表达得淋漓尽致。
8. 《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郭涛建议中国之声主持人根据他在陕北的收集而成,用其深情的演唱方式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
我的家乡安塞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城,还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名城. 尤其是以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安塞腰鼓粗犷豪放,气势宏大,先后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等国家和省、市重大活动的大型文艺广场表演,受到广泛赞誉,被誉为“东方第一鼓”和“中华鼓王”。
安塞剪纸、农民画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而倍受青睐,被誉为艺术的“活化石”。
民歌、唢呐、泥塑等独具风采,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民间绘
画之乡”、“剪纸之乡”和
“腰鼓之乡”,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
但是我今天给大家不是以上这些,而是另外一项和我们陕北
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分为。
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
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
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
这就是陕北民歌。
“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
唱曲子。
”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
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
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流传于榆林的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
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如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陕北歌舞已经盛行,民歌必然随之滥觞。
民歌是最简便的艺术形式,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并留传至今。
如《脚夫调》的曲调只有三个音,是较为原始的反映陕北人民劳动生活的信天游山歌。
再如《调兵曲》反映了清代顺治五六年间,满清政府镇压回民起义的史实。
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在耕地、赶脚、放牧、喝酒、过节、盖房、祝寿、婚丧嫁娶、庙会等生活场景里,触物生情,即兴编唱出来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风格,寄口头传唱而流行,靠集体编创而繁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1935年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陕北成了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此时陕北民歌主要反映“闹红”,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内容,形成革命历史民歌。
1942年兴起的大生产运
动和新秧歌运动,对陕北民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大生产运动中,佳县、绥德、米脂、清涧等革命老区人民,积极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到人烟稀少、土地较多的延安地区,开梢林、垦荒地,其中许多人以后就定居延安各地。
移民们将许多民歌和民间艺术带到延安。
如《东方红》原名《移民歌》,歌中唱到“佳县移民走延安,一定要开老南山,不过几年再来看,尽是一片米粮川”。
再如横山说书艺人韩起祥到延安后,说新书、唱工农,受到毛主席赞扬。
陕北民歌经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采集和改编,出现了《东方红》、《翻身道情》、《绣金匾》、《拥军秧歌》等一批响誉全国的陕北民歌。
有人说陕北民歌“唱红了天”,这是指《东方红》唱出了时代的心声,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敬爱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求解放,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有人说陕北民歌“唱出了一个新天地”,这是指《翻身道情》以鲜明的特色,将陕北民歌的影响力、感染力演绎到了极致,“大家团结闹翻身”成了引领当时时代的共识,陕北人民唱着《东方红》和《翻身道情》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一时期除了革命民歌,又有了《三十里铺》、《赶牲灵》、《黄河船夫曲》、《跑旱船》、《五哥放羊》等许多精曲陕北民歌相继问世。
1952年中央歌舞团在绥德县数千名歌手中精选了三十多人,组建了陕北民歌合唱队,使陕北民歌有了国家级演唱团体,让陕北民歌不仅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而且享誉国际舞台,这在我国民歌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至文革前,榆林各地民歌演唱活动非常活跃,
以至许多村镇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歌村”,以绥德为中心,各地出现了许多着名艺人,他们有的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有的被音乐院校聘请任教,有的以后成为专家、教授。
陕北民歌的曲目,有的被改编为民歌管弦乐曲,有的被改编为电影音乐,有的成为音乐院校的教材。
总之,1935年以后至1965年是陕北民歌的红盛期。
文革期间,陕北民歌被禁唱,只有《东方红》如同第二国歌被中央广播电台每天播放。
1975年以后,陕北民歌逐渐恢复演唱,1979年榆林民间艺术团赴省、赴京演出,受到广泛赞誉,并被摄入电影艺术片《泥土芳香》中,1982年文化部专调榆林民间艺术汇报演出团赴京进行示范表演,对遏制当时国内艺术界崇洋媚外思潮,起到重要作用,并推出了王向荣、郭云琴等一批民歌演唱家和优秀民歌手。
1985年地区正式成立民间艺术团,并连年出国演出,陕北民歌再度唱响国际舞台。
从80年代始至90年代初,完成了陕北民歌集成工作,共收集各类民歌八千多首。
改革开放以后,各种陕北民歌演唱会和赛事,在榆林频频举行,不断涌现出陕北民歌演唱优秀人才,并在全省、全国大赛中频频获奖,特别是2006年陕西省陕北民歌大赛中评选出的“十佳歌手”均属我市籍选手,这在建国以来的民歌赛事中,尚属首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陕北民歌的源头、主流在我市,榆林民歌是陕北民歌的代表。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
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
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
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
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
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
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
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在8000首陕北民歌中,反映爱情生活、婚姻问题,或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
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
的信天游,反映的几乎全是这个内容。
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
陕北人平时最爱唱的民歌是情歌。
旧社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不能自主,他们只好用歌声来表达对封建婚姻的不满和对爱情的追求。
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从前陕北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苦,男人成群结伙到外省给人揽工,即‘走西口”。
丈夫临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咛,娓娓动听,情意绵绵,抒情色彩极浓。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
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陕北民歌。
我为我的家乡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