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文件-化学化工学院
苯分子轨道与电子结构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苯分子轨道和电子结构级班姓名学号同组人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环境室温20 ℃大气压76 mmHg 仪器型号一体机实验目的( 1)掌握休克尔分子轨道法的基本内容( 2)学会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分析和计算苯分子Π轨道分布( 3)学会用计算的化学方法研究简单分子的电子结构实验原理基本理论离域Π键:形成Π键的电子不局限于两个原子的区域,而是在参加成键的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中运动,这种由多个原子形成的Π型化学键称为离域Π键共轭效应:形成离域Π键,增加了Π电子的活动范围,使分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这种效应称为共轭效应分子轨道法:原子组合成分子时,原来专属于某一原子的电子将在整个分子范围内运动,其轨道也不再是原来的原子轨道,而成为整个分子所共有的分子轨道休克尔分子轨道法:为了讨论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1 931年休克尔应用LCAO-MO(分子轨道的原子线性组合)法,采用简化处理,解释了大量有机共轭分子性质,该方法称为休克尔分子轨道法,简称HMO法。
该方法针对平面共轭体系的主要特点,能给出离域Π键体系的基本性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主要运用了下列基本假设 :σ-Π分离体系:对于共轭分子,构成分子骨架的σ电子与构成共轭体系的π电子由于对称性不同,在讨论共轭分子的结构时,可以近似的看成互相独立的,把σ电子和π电子分开处理.独立π电子近似:分子中的电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运动不是独立的,但若将其它电子对某电子的作用加以平均,近似地看成是在核和其它电子形成的固定力场上运动,则该电子的运动就与其它电子的位置无关,是独立的.LCAO-MO近似:对于π体系,可将每个π分子轨道看成是由各个碳原子提供的对称性匹配的p轨道φi 进行线性组合得的.ψ=C1φ1+ C2φ2 + …+ C NφNhuckel近似:认为每个电子在每个原子核附近运动时的能量相同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基本内容在分子中把原子核、内层电子、非键电子连同σ电子一起冻结为“分子实”,构成了由σ键相连的分子骨架,π电子在分子骨架的势场中运动。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无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11(005)004
【摘要】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由1952年成立的化学系发展而来,创建于1994年。
学院下设化学、应用化学、公共化学3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
2011年1月17日,重庆化工学院落户西南大学。
从此,化学化工学院迈向了新的里程。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践行高校科研使命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记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俞磊 [J], 王艳;陈浩
2.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成长小记——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秘书刘艳 [J],
3.聚焦导电高分子,持之以恒扬远帆--记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韩杰 [J], 肖贞林
4.恪守初心只为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记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于锋 [J], 于海芳
5.西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章 芳香烃

间硝基甲苯
14
单环芳烃---命名
当两个取代基相同时,则作为苯的衍生物来命名。
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不叫乙烯 基苯乙烯
15
单环芳烃---命名
当苯环上有三个或更多的取代基时,以最优先的官能团和
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苯环一起作为母体,其所在的位置编号为1,按最低系列 规则标明其它取代基的位次。
化学化工 学化学化工学
(a)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 (b) 苯可以加氢还原为环己烷
Br
院院
(c) 在光照条件下,苯可以
和3分子氯气加成
22
Br
Br
催化剂
+ H2
Cl
3Cl2 Cl
Cl
hv Cl
Cl
Cl
苯的结构
Kekulé苯结构式不能解释的现象:
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苯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却难于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 按照Kekulé结构式,邻位二取代苯应该有两个异构体,但 实际上只有一个
7
二苯甲烷
二苯乙烯
单环芳烃---异构和命名
西 西 当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各种烃基取代后,形成了苯的同系
南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南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物。它们的通式为CnH2n-6。苯的同系物因苯环上侧链骨 架不同或取代基位置不同产生同分异构体。苯环上的氢 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得到一元、二元或多元取代 的苯衍生物。
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西 南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第一阶段: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 香化合物。
第二阶段:将苯和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称为芳香化合物。
西南大学第四届本科生创新基金立项项目

0901002
政治与公共管理
向建
吴江
教授
统筹城乡视野下的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
0901003
曾利梅
陈亮
副教授
西南大学顶岗支教实习模式调查与研究
一般
0901004
尤跃
李红
教授
不同人格特征对过分自信的影响
一般
0906002
心理学院
管瑶
徐展
副教授
汉字的声调在工作记忆中作用的行为及脑电研究
新型紧密纺复合纱线的设计与研制
重大
0910001
新闻传媒学院
郭星儿
袁智忠
教授
在无引导状态下接受影视作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影响——以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为例
重大
0918001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刘白伊郦
尧江明
教授
奇特晕核的相对论方法研究
重大
0908001
文学院
周顺
寇鹏程
副教授
“十七年时期”红色经典小说中共产党员典型形象塑造与教育意义研究
一般
0918004
汪洋
王进华
副教授
基于PC与嵌入式CAN智能节点的CAN通信系统
一般
0918005
曾颖
马忠平
副教授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路分析实验平台设计
一般
0915002
工程技术学院
李少华
谢守勇
教授
递减式高频脉冲应急快速充电的研究
一般
0915003
江方刚
罗书强
副教授
无线遥控高仿真汽车模型设计与制作
一般
一般
标题简明扼要介绍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不超过24个汉字

标题:简明扼要介绍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不超过24个汉字)姓名1, 姓名2, 姓名3*1.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4007152. 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1000843. 发光与实时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 重庆400715*通讯作者, E-mail:收稿日期: 20xx-xx-xx; 接受日期: 20xx-xx-xx;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xx-xx-xx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编号: 2009CB7241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11221062, 11452002)资助项目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 概括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 摘要的写作要精心构思, 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摘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中文摘要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关键词(3-6个)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 关键词4, 关键词5, 关键词61 引言正文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 专业术语应有定义, 符号、简略语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引言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 简要介绍相关理论或研究背景. 需要列举相关的参考文献, 尤其是近2~3年内的研究成果[1~3]. 应非常明确地给出本研究的目的, 以及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扼要交代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不必介绍文章的结构[4,5].2 实验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 应描述清楚, 引用相关文献, 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 也使同行可以根据本文内容验证有关实验.文中所有变量符号统一用斜体表示, 图中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以“括号”分隔, 如“t (min)”. 单位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西南大学45座教学楼详情

十教学楼:位于历史文化学院旁(公共)
十一教学楼:教育学院
十二教学楼:西南大学教育工会,位于北区校医院与图书馆之间
十三教学楼:物理大楼
十四教学楼:生命科学学院
十五教学楼:美术学院
十六教学楼:音乐学院琴房
西南大学45座教学楼详情
一教学楼:文学院
二教学楼:化学化工学院
三教学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四教学楼:新闻传媒学院
五教学楼:新外国语学院
六教学楼:已拆,不存在,具体位置位于音乐学院音乐厅对面的花坛处
七教学楼:位于生命科学学院与第八教学楼之间(公共)
八教学楼:介个,乃们都知道(公共)
三十八教学楼:法学院(公共)
三十九教学楼:经济管理学院
四十教学楼:食品科学学院
四十一教学楼:南区接待中心
四十二教学楼:药学院
四十三教学楼:生物技术大楼
四十四教学楼:三十一教对面(公共)
四十五教学楼:纺织服装学院
6教就是7教旁的那个“师元楼”,囧o(╯□╰)o
二十九教学楼:生化试验大楼
三十教学楼:南区理科楼
三十一教学楼:二号门旁(公共)
三十二教学楼:南区屏幕旁(公共)
三十三教学楼:园林园艺等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共青团花园对面)(公共)
三十四教学楼:植物保护学院
三十五教学楼:资源环境学院
三十六教学楼:工程技术学院
三十七教学楼:动物科技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十七教学楼: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十八教学楼:西南民族心理研究中心
十九教学楼:音乐学院办公楼
西南大学与西南医院联合培养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7年西南大学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联合培养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加速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精神,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合作,西南大学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联合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以重大科研项目为引领、学科专业为依托、高水平导师团队为支撑,开展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一、培养目标协同创新,开拓研究新领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优势发展,面向基础和前沿学科,培养造就生命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二、招生项目领域及学科专业经西南大学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双方协商确定,2017年招生项目领域如下:三、报名对象和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5.本科专业应为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医学、心理学等相近或相关专业。
6.专业和外语基础好,有科研发展潜力。
四、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见2017年西南大学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联合培养生命科学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项目领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2017年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以及各项目领域生源情况进行调整。
五、报名与考试报名方式为推荐免试或公开报考。
推荐免试按《西南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公开报考考生应参加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报名和统一入学考试,具体要求见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六、录取按照“单列计划、单独复试录取”的原则,统筹安排计划指标,按项目领域组成导师组统筹复试录取,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综合考虑考生的报考志愿、学科背景、科研素质和既往表现等,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的规定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的规定为规范加强实验室排污管理,防范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给师生带来安全隐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学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危险化学废物及分类危险化学废物是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化学废物,包括具有各种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和化学反应性的化学废物以及沾染化学物质的包装物和实验室的其他废物,危险化学废物不包括放射性废物以及实验动物尸体等。
第二条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1.实验废液(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属于危险化学物的废液);2.报废的化学试剂盒生化试剂(固体和液体);3.化学实验产生的样品(固体或液体废弃物);4.实验用危险化工产品废弃物;5.废旧剧毒试剂及其沾染物;6.汞(温度计、压力计等)和含汞的化合物;7.空试剂瓶及其它实验用沾染物(如滤纸、手套等);8.利器(碎玻璃、针头等);9.报废的有毒、有害气体(钢瓶);10.未知物(没有任何标识的化学试剂)第三条禁止事项1.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向下水口倾倒;2.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随生活垃圾丢弃;3.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放弃在楼道、阳台、庭院等公共场所;4.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私自转移给院外任何人或任何单位。
第四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存放1.酸碱分开、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固体与液体分开、有机与无机分开;剧毒、高毒、易燃易爆类单独存放,并与强酸强碱分开;一般化学废液分三个废液收集桶暂时在实验室收集存放,即:含卤有机物废液、一般有机物废液、一般无机物废液。
实验室收集和暂存一般废液应符合以下规定:(1)按照分类原则,把废弃物放在实验室指定区域,不可随意杂乱堆放或混放;废液收集桶应随时盖紧,远离火源和热源的位置。
(2)所有药品瓶和桶装废液,均应如实张贴标签,标签写明产生单位(院系、楼层、房号)、主要成分、使用人、时间等信息,尤其应注明主要成分,否则均按照不明成分认定(回收价格等同剧毒品);桶满后(不可过满,须保留1/10的空间),按记录单上内容填好相应标识粘贴在相应的桶上,上报学院安全员,等待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条 各单位和实验室不得将危险、放射性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 或一般实验废弃物;不得将化学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及实验动 物尸体等混合收集、存放、处理;严禁随意倾倒、堆放、丢弃、遗撒 实验室废弃物。
第十条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必须分类收集与存放: 1.化学危险废弃物: (1)化学废液按化学品性质和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分类进行收集, 使用专用废液桶盛装,不能把不同类别或会发生异常反应的危险废弃 物混放,化学废液收集时,必须进行相容性测试;废液桶上须贴标签, 并做好相应记录; (2)固体废弃物、瓶装废弃物和一般化学品先用专用塑料袋收集, 再使用储物箱统一存放,储物箱上须贴标签,并做好相应记录; (3)剧毒废液和废弃物必须明确标示,单独存放,执行“五双” 管理制度; (4)一般化学品须在原瓶内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必要时注明是 废弃化学品; (5)一般化学废液通常分为一般有机物废液和无机物废液,应预 先了解废液来源,分别收集和存放,不清楚废液来源和性质时禁止混 放;废液桶上应有明确标识。 2.生物危险废弃物: (1)未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 体和组织,须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再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 存,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十七条 学校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费用,根据学校与危险 或放射性废弃物处置单位签署的服务合同产生的实际费用,由学校、 二级单位共同承担,其中学校占 50%,学院占 50%。学院处置费的分摊 比例可根据自身特点自行确定。 第十八条 各单位在本单位财务预算中设立实验室废弃物处置 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第四章 处 置 第十二条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各单位和实验室应 根据其特性、产生量以及环保要求制定并实施相应处理措施,确认其 有害物质浓度达到或低于国家要求的安全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大气中。 第十三条 各单位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必须交由学校委托 的持有危险废弃物和放射性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5.监督、检查和组织本单位各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收集、 存放和集中处置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负责本单位一般实验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置工作; 7.开展本单位师生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第七条 实验室负责实验室内废弃物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置工作, 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各级管理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内废弃物分类、 收集、存放和处置工作; 2.建立和管理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暂存点,并为暂存点配 备必要安全防护设施和粘贴安全标识; 3.按学校和所在单位要求,规范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置实验室 废弃物,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必须参加学校集中处置,一般实验废弃 物妥善处置; 4.对产生的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严格实行登记制度,建立 处置档案(包含:实验室名称、日期、废弃物类别、数量、主要成分、 负责人等信息); 5.定期检查实验室废弃物储存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学校、学院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的知识教育 与培训活动。 第八条 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置实验室废弃物,禁 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随意弃置实验室废弃物。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 学校将予以追责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在集中处置之前,各单位和实验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弃物的扩散、流失、渗漏或者产生交叉污 染。
第十五条 各单位和实验室在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转移交 接时,相关人员必须在场,并做好交接记录,填写危险与放射性废弃 物转移联单,记录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存档;
第十六条 收集、存放和处置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过程中受 污染的场地、设施、设备、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必须经过消除 污染的处理,方可继续使用。
4.废弃放射装置: 在报废前须经环保部门核准,请专业人员取出放射源,放射源处 置同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方式处理。 第十一条 在具备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处置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理 之前,各单位和实验室务必保管好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按以 下要求存放: 1.原则上要求各单位对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进行集中存放 管理,保障临时存放设施的安全条件,保持通风,远离火源,避免高 温、日晒、雨淋,避免不相容性危险废弃物近距离存放;对不具备集 中存放条件的单位,由实验室负责将实验室危险与放射性废弃物,临 时存放于实验室内合适位置,不得存放于实验室楼道和学生实验的公 共区间。 2.在常温常压下易燃、易爆及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废弃物,由实 验室负责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使之稳定后方能进行一般存放,并按要 求做好记录。 3.盛装液体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须保留足够的空间,确保容器内 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 75%。 4.生物专用冰室或冰箱,不得放置其它物品,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 和组织,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再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贴上有害生 物废弃物标志,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并做好相应记录;
(3)生物实验用品:塑料制品应用特制的耐高压超薄塑料容器收 集,定期灭菌后进行回收处理;废弃的锐器(针头,小刀、金属和玻 璃等)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第四条 实验室废弃物根据来源和性质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及一般实验废弃物。
危险废弃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 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废弃物,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 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废弃物。
放射性废弃物:是指废旧的放射性同位素或含放射源装置、射线 装置,以及因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而产生的废弃物等。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实验室废弃物,是指各级各类实验室或实 验场所在进行教学、科研过程中产生的有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或存 在安全隐患的废弃物及其污染物。
第三条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根据“减少来源、分类桶装、专 人管理、定时清运、专业处置、费用分担”的原则,按照实验室、学 院(部、所、独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各单位)、学校三 级进行管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西南大学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西南大学办公室
2016 年物:是指上述未涉及的使用一般化学试剂、实验耗 材而产生的废弃物,不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验废弃物。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指导、监督与管理学校实验室废弃物 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 情况制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规章制度; 2.建立健全学校实验室危险、放射性废弃物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 3.监督和检查各单位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置工作; 4.负责与上级管理部门进行衔接,组织和办理实验室危险、放射 性废弃物处置相关工作及手续; 5.协调处理实验室危险、放射性废弃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重大事项报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决策; 6.开展学校实验室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安全管理等内容的教育培训 活动。 第六条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实验室废弃物处 置管理细则,以及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本单位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工作机制,含实验室或课题组废 弃物处置费用的分摊机制; 3.建立和管理本单位危险与放射性实验室废弃物暂存点,并为暂 存点配备必要安全防护设施和粘贴安全标识; 4.指导和组织本单位各实验室按规范要求收集、存放和处置实验 室废弃物;
西南大学文件
西校〔2016〕731 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 2016
年第 22 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西南大学 2016 年 12 月 13 日
西南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
(4)其它生物废液,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处理后确保无危害 后按生活垃圾处理;若不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则用专用塑料袋分 类收集,贴上有害生物废弃物标志,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 并做好相应记录。
3.电离辐射危险废弃物: (1)放射性废源、废液和废射线装置应该按国家有关标准做好分 类、记录和标识,内容包括:种类、核素名称等; (2)废放射源:单独收集,按国家环保局的相关要求密封收集, 进行屏蔽和隔离处理;存放地点有明显辐射警示标志,防火防盗,专 人保管; (3)放射性废弃物: 长半衰期放射性废弃物和经环保部门检测认定为解控水平以上的 短半衰期放射性废弃物,须经所在单位辐射防护小组审核并向环保部 门递交处理申请,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 经环保部门检测认定为解控水平以下的短半衰期放射性废弃物, 可按一般废弃物处理; 液态放射性废弃物,须经环保部门聘请的专业人员进行固化后再 进行处理。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防 止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环境,危害师生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十二届 9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届 58 号,2016 年修订)、《废弃 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环保总局令第 27 号)、《重庆市环 境保护条例》(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公告〔2007〕7 号,2010 年修订)、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放射性废弃 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12 号)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学校 实际,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