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练习(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练习(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练习(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练习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曾子烹彘”“商鞅立木”还是“一诺千金”,都包含着古人对诚信的尊崇。

B.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刘禅的一篇表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C.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下》,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人名言、定理、公理、俗语、谚语属于议论文道理论据。

B.《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其中《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C.《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3.下列内容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朝花夕拾》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出自这部散文集中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D.《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此诗写于解放战争时期。

B.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学生,“桃李”代指兄弟,“鸿雁”代指书信。

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常识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文化和文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的一些常识,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尊敬长辈。

传统的家庭结构非常重要,通常由祖父、父亲和儿子组成。

这种家庭结构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如《红楼梦》中的贾家、《西游记》中的唐僧一行人等。

这些作品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礼仪和尊重。

礼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来展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文化价值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论语》中的孔子强调了尊重和礼仪的重要性。

另外,中国古代文化强调思想和哲学。

中国古代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和墨子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如《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孟子》中的儒家思想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人生、道德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也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中国人将自然界视为与人类社会相互关联的一部分,并通过诗歌和绘画等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悟。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诗中描绘了四季变化和山水之美。

最后,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诗歌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精髓,唐代被称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以其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和李白等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

至于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红楼梦》中的散文描写了丰富的人物情感和社会风貌。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和传统观念,并欣赏其独特之处。

这些文化和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遗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复习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复习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常识、文化常识高中 专题六 文学常识1. 重要作家(1)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屈原开创了我国的浪漫主义诗词。

屈原流传下来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

渔父为司马迁所记。

同时,他的大多数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

(2)贾谊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在西汉初期真正将儒家学说推到政治前台的正是贾谊。

他以清醒的历史意识和敏锐的现实眼光,冲破文帝时甚嚣尘上的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

当朝元老旧臣的诽谤与排挤,接过陆贾与叔孙通等人的行仁义、法先圣 、制礼仪 、别尊卑的儒家主张,为汉家王朝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引起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汉文帝的重视,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贾谊认为,“察盛衰之理”是为汉朝 立经陈纪、制定“万世法程”的依据。

文学常识及常考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文学常识及常考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文学常识及常考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一、知识概述《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①基本定义:文学常识就是关于文学作品、作家及其背景等基础知识,而传统文化知识点则涵盖了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民俗等方面的信息。

②重要程度:文学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们能增加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对阅读理解、作文表达等方面都有极大帮助。

③前置知识:无特别明确的前置知识,但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

④应用价值: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还是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作文,掌握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都能让表达更丰富、更准确。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文学常识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②关联知识:历史背景与文学作品相互交织,诗词歌赋与古代哲学思想紧密相连。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关键在于多读原著、多做笔记、多思考。

④考点分析:考试中,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或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详细讲解【文学常识】以《红楼梦》为例:- 背景介绍:《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古典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盛衰变迁。

- 内容赏析:小说通过贾家的兴衰,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 写作特色:书中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华丽。

- 延伸价值:《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还对后世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以“春节”为例:- 背景介绍: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

- 内容赏析: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寓意着辞旧迎新、团聚安康。

- 写作特色: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延伸价值: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谐、团圆的向往。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考试中,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考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中语文中易考的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人们的想象和表达,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性表达来描绘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文学作品具有想象性、艺术性、表现性和审美功能等特点。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体裁进行分类,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个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3. 文学常识学生应该了解一些文学常识,比如著名作家、名著、文学流派等。

例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二、文化素养1. 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语言、宗教、艺术、习俗、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图腾。

2. 中国文化学生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传统节日、古代诗词等。

例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3. 世界文化学生也应该了解一些世界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艺术作品等。

例如: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易混淆的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1. 流派与作家学生应该注意区分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例如,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等。

2. 名著与作者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将著名作品与其作者对应起来。

例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名著之一,其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

四、培养学生的文学常识与文化素养的方法1. 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来增加对文学常识和文化素养的了解。

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第五单元一、教材文学常识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2.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小人排挤诽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一带。

楚国郢(yǐng)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的《离骚》与《诗经》里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3.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

之后,她投身影视剧本的创作中,与人合作完成了《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等作品。

4.孙鸿,当代剧作家。

他写的话剧小品《枣儿》,曾经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5.独幕剧:独幕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是剧情在一幕之内完成的小型戏剧。

独幕剧通常只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场景,篇幅较短,人物较少,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

由于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的限制,独幕剧一般情节单纯,结构非常紧凑,矛盾冲突展开比较迅速,形成高潮,戛然而上。

二、课外文化常识1.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种类:按艺术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篇幅长短来分,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作品类型来分,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第二单元一、教材文学常识1.竺可桢(1890一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他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曾获代表科、奇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

3.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4.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二、课外文化常识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高三传统文化知识点

高三传统文化知识点

高三传统文化知识点传统文化是指传承并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作为中国高三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点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培育爱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传统文化知识点的介绍:一、中国古代文化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样,语言简练优美。

读《诗经》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唐诗宋词:唐代和宋代是中国诗词的鼎盛时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学习和欣赏唐诗宋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3. 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通过对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描写,展现出勇智、忠诚和智慧的重要性。

4.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等。

这些经典著作对于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意义重大。

二、中国传统艺术1. 京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现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元素。

学习京剧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2.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代表,注重意境的表达和笔墨的丰富变化。

学习中国画可以培养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3. 高山流水:这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音乐形式,以模拟山水之间的流动声响为主题。

欣赏高山流水音乐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情绪稳定性。

4.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通过对汉字的书写表现情感和意境。

学习书法可以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提高字迹的美观度。

三、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庆祝春节可以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并加深家人之间的情感。

2.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气,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庆祝中秋节可以增进亲情和友情,同时欣赏赏月也是一种文化乐趣。

3.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庆祝端午节可以体验传统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增强文化认同感。

4.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也是寄托哀思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分值 等级描述
3
选项正确,理
由合理,分析
全面
选项正确,但
2
理由不充分或 分析不到位
选项正确,无 1 理由或理由错

0
选项错误
选项 B
C A B
答案示例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标题借用了古 代中医用语。 标题借用典故“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 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代故乡, “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标题中的“七十二变”“八十一难”借用了名 著《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
考点知识详解
典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5.传统文化知识主要复习手段是广泛积累,加强记忆,认真理 解。广泛积累:多读书,勤笔记,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加 强记忆:归类整理,有意记忆,做到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认 真理解:理出关键信息,整合题意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判 断。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知识详解
典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3.要透彻理解相关概念,比如关于史传,理解编年体、纪传体 、国别体的不同特点;比如关于古代小说,理解笔记小说、讽 刺小说、文言短篇小说的各自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 果将会很明显。
4. 传统文化考查偏重于理解,近几年考试趋势综合性较强。常 见题型:与诗句结合判断节气,与诗句结合判断描写对象,区 别、选择对联上下联,区别、选择某纪念景点对联,谦敬辞正 误判断,根据汉字演变推断字义等。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9.(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2分) 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 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 她选哪个最适合?( B )
特训三
点击链接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一)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二)
返回目录
学 无 止 境
本课结束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8.(2018台州)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中 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2分) A.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考点知识详解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5.(2019温州)寻找“最美”对联。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 出相应的对联。(3分)
(1)永嘉上塘殿戏台 C
(2)文成刘基庙 B _
(3)江心屿文天祥祠 A .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 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 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6.(2018金华、丽水)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2分)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昼夜等长,旧巢 又是栖玄鸟;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暑寒渐易,新柳 皆来扭绿腰。 (1)_惊__蛰_ (2)_春__分_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选自《微谈节气》)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下列诗句内容与语段所写的节气相符的一项是( B ) A.书架斜斜设,梅花细细香。 B.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C.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2.(2019绍兴)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 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B )(3分) A.至乐无声唯孝悌 B.流觞韵事足千秋 C.来听渔鼓唱前朝 D.愿无忘名士风流 3.(2019丽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 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 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D ) A.梅、鹤 B.竹、兰 C.兰、鹿 D.竹、梅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4.(2019杭州)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 )(3 分)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 驼祥子》 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 春行》
典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查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居多,了解与识记考查比例呈下降趋势, 理解与运用比例逐渐上升;有关文学常识考查比例有所下降, 传统文化考查比例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 相结合考查、传统文化与综合运用相结合考查趋势明显,考试 难度有所提升。
考点知识详解
典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标题借用了古代中医用语。
C
标题借用典故“桑梓”。 叶落归“嘉”,用了谐音,一语双关。
A
B
C
Hale Waihona Puke D 标题中的“网红”“心红”借用了现代流行语。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精析】本题按等级赋分。本题考查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传统文 化的理解。题目要求标题蕴含传统文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 是不正确的,标题没有蕴含传统文化;其余三个选项需要根据 具体的阐释按等级赋分。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1.(2019台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2分) 芒种为五月季。“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为始熟,田野
里开始弥漫着新麦的清香,水稻过此时则不可种。稻田里也已 一片新绿,令人心旷神怡。此时草厚螳螂生,螳螂飞捷如马, 故又称“飞马”,它是捕蝉高手,却总意识不到黄雀在后。螳螂 两足如斧,故又称“斧虫”,这斧令它自以为螳臂能挡车,这实 在是有些可笑。
名师面对 面
与名校名师面对面 与命题专家面对面
第一部分 积累
专题三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01 考点知识详解 01 典型考题精析 01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知识详解
典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试目标】 掌握《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中的文学常识和教科书涉及的 重要传统文化知识。 【能力层次】 a、b
考点知识详解
考点知识详解
典典题题精精析析
中考真题精选
7.(2018衢州)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 一项是( C )(2分) 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 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传》) 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 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考点知识详解
1.文学常识考查常设置的错误点有:作家作品搭配错误,作家 国别或所处时代错误,作品体裁归类错误,人物评价、形象分 析错误等。解题时宜从这些方面考虑。
2.文学常识侧重于识记,要准确掌握,主要复习手段是背诵。 一可采用“各个击破法”,记住某一位作家的名(名、号)时(朝代) 地(国别)评(评价身份)作(代表作品);二可采用“坐标记忆法”, 注意纵向(历史进程)横向(同一时期)两条线索,把特定作家作品 放在特定“坐标”中去记忆;三可采用“列表比较记忆法”, 同类型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列成表格区分清楚。
(2019舟山、嘉兴)小嘉翻阅报刊,发现《嘉兴日报》《南湖晚 报》上的很多标题颇有文化气息。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 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B.院士专家桐乡行,“望闻问切”助发展 C.叶落归“嘉”——吴云心的桑梓情 D.“网红”只是激动一阵子,“心红”才能幸福一辈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