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论文
应用腹腔镜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应用腹腔镜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自2003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19-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岁,将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7例,开腹手术组23例,两组患者间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月经复潮的时间、β-hCG转阴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术中出血量、减少产妇住院时间,最大可能的保证产妇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034-02异位妊娠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它是早期妊娠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在妇科手术的应用逐渐广泛,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是腹腔镜妇科手术中进行最早且最成熟的手术之一,近几年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输卵管间质妊娠、卵巢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和腹腔妊娠等特殊部位妊娠也逐渐增多,由于特殊部位妊娠的案例以前并不多,因此腹腔镜治疗技术尚有待完善,本文对于应用腹腔镜治疗腹腔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03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9-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岁,特殊部位妊娠包括: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1例,卵巢妊娠17例,早期腹腔妊娠5例,子宫肌壁妊娠2例,子宫残角妊娠3例,输卵管残端2例。
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通过连续HCG水平的测定和腔内超声的应用,大约80%异位妊娠可以在未破裂前得到早期诊断,对临床症状不典型者更为重要。
为保留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了机会,如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可首选甲氨蝶呤(MTX)Img/m2单次肌内注射,联合服用米非司酮(Ru486)100mg/d共2天,总成功率89%。
输卵管线形切开造口术(开窗术),尤其是在腹腔镜下进行,可以融诊断与治疗为一体,且及时,准确,安全易行,术后恢复快,盆腔粘连少,值得推荐。
【关键词】异位妊娠诊治分析我院2000年开始使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早期未破裂的异位妊娠使用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或孕囊内注射,联合服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
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异位妊娠251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异位妊娠251例。
常规手术(剖腹检查)94例;腹腔镜手术130例;保守治疗27例。
平均为31.71岁(20~46岁),初次妊娠29例;未产妇67例;经产妇155例,孕次0~9次,产次0~5次,最多人流次数为7次,其中未婚人流史1~3次有21例。
本组有停经史224例(89.24 9/6),阴道流血239例(95.22 9/6);11例有休克和晕厥史(4.38%),有腹痛233例(92.83 9/6),无腹痛18例,经连续检测HCG水平和腔内超声而确诊,得以及时治疗。
1.2辅助检查检测尿HCG242例,阳性209例,弱=习性24例,阴性9例。
查血B—HCGl05例,范围25~4457umoi/L。
全部行腔内超声检测,行后穹窿穿刺140例,133例抽不凝血,4例可疑阳性,阴性3例。
行诊断性刮宫33例。
1.3结果剖腹探查术94例中,行宫角楔形切除术5例,输卵管线形切开造口术15例,单侧输卵管切除术74例。
同时对伴随疾病进行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畸胎瘤)剥出术20例,子宫肌瘤挖除术3例,对侧输卵管结扎术20例。
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疗 。方 法 : 4 对 5例 异 住 妊 娠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析 。结 果 : 所有 患 者超 声检 查后 再 行 血 h G 检 查 ,4例 手 术 治 C 2 疗 均 痊愈 ,1 药 物 保 守治 疗 , 中 2例 2例 其
失 败 。 手 术 治 疗 后 痊 愈 。 结 论 : 过 辅 行 通
20 m U ml 2例 , 0 0 l/ 者 行手 术 , 中发现均 术
为输 卵管 妊 娠 未 破 。
结 果
所有患者 中, 择手术者 2 选 4例 , 手 均 术顺利 , 术后 行 常规 抗 炎 治 疗 , 院 5— 住 8
超声检查在早 期异位 妊娠 诊断 中有
较 大 的作 用 J 但 不 能 只 将 诊 断 方 式 局 ,
手 术 。保 守治 疗 的 2 l例 , 院 时 血 H G 出 C 值 < lO l / l 1 O m U m 者 8例 ,<37 l / l 1m U m 者 3例 , 出 院 。 1个 月 后 复 查 血 H G 均 C 值正常。
讨 论
限于此 , 于可 疑病例 需采 取血 H G测 对 C 定或者 B超提 示 盆腔 积液 , 实施 后 穹隆 穿刺。医生必须注重 患者的病史 , 了解 在 临床表现及辅 助检查 的基础 上全面分析 , 进行科学地诊断 , 必要时进行剖腹探查。
异 位 妊 娠 的 临 床 诊 断 与 治 疗 体 会
辅 助 检 查 : 有 患 者 均 行 B超 检 查 、 所
王 乔 仙
之 一 。 对 于 存在 停 经 > 0天 、 H G 呈 4 血 C 阳性 、 规 B超 检 查 显 示 宫 内 无 妊 娠 囊 、 常 附 件 区 可观 察 到 包 块 等 症 状 的 患 者 , 要 需
浅析异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研究

浅析异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研究摘要】异位妊娠是常见的一种妇产科急腹症。
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前,异位妊娠发病因素出现了很大变化,症状表现也日益多样化,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主要对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异位妊娠;诊断;治疗异位妊娠就是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占所有异位妊娠的90%~95%[1-2]。
据报道,异位妊娠是育龄女性妊娠死亡的主要因素。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干预,随着妊娠周期增长可能导致受精卵着床位破裂而发生大出血,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威胁到母胎的生命安全[3]。
早期准确诊断是异位妊娠有效治疗的关键。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异位妊娠诊治水平大幅提高,临床上也进行大量研究。
1.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1.1典型症状(1)腹痛:这是异位妊娠最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尤其是输卵管妊娠更为明显,原因在于随着胚胎生长和发育,会导致输卵管过度膨胀而引起单侧下腹隐痛或者胀痛感。
在发生流产或输卵管破裂时,会感到下腹部突发性剧烈性撕裂疼痛,且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2)阴道出血:在胚胎出现发育不良或死亡之后,通常阴道会出现不规则出血,血液颜色暗红或者深褐,量少,为点滴状,少于正常月经量,极少数患者流血量较大,接近月经量,应加以警惕[4]。
(3)停经:除了输卵管间质部为妊娠的停经持续时间较长之外,其他异位妊娠一般停经6~8周,且20%~30%病例无显著停经史,原因可能是未细致询问患者病史,或把不规则阴道出血误认是末次月经,往往不了解为停经。
(4)腹部包块:异位妊娠发生流产或胚胎部位破裂时会出现较长时间血肿,血凝和周边组织粘连形成包块,如包块较大有些患者下腹可触及包块。
1.2临床检查(1)超声诊断:在异位妊娠诊断中,超声技术应用广泛,尤其是包块辨别检查上需依靠要超声诊断,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阴道B超逐步应用开来,其比常规腹部B超的诊断准确度高。
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处理

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处理。
方法本文总结了近6年30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异位妊娠好发年龄25~35岁,诊断妊娠主要采用后穹隆穿刺、HCG、超声诊断。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手段,药物保守治疗10例也已痊愈。
结论异位妊娠发病因素颇多。
近年来盆腔炎、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婚前性行为引起的宫腔手术或感染等因素较突出。
临床症状仍以腹痛、阴道出血较典型。
β-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及高分辨的超声的发展,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保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
后穹隆穿刺是决定手术的关键,手术方式依病变部位、患者对生育的要求及术中患者状况决定。
【关键词】异位妊娠;临床诊断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危害着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
现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300例异位妊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年龄分布近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300例,年龄17~45岁,25岁以下40例(13.33%),25~35岁192例(64.29%),为好发年龄段;35岁以上68例(22.08%)。
1.2 婚育史 300例患者已婚者244例(81.33%),经产妇225例(75.32%),未产妇75例(24.68%)。
30例未婚(10%),年龄17~26岁,平均21.8岁,其中16例为学生,导游2例,服务员8例,职员4例。
1.3 盆腔手术史及避孕史人流及引产一次以上169例(56.49%);放置宫腔内节育器者83例(27.66%);35例有剖宫产史(11.69%);8例有输卵管结扎史,6例有阑尾手术史,3例有3年以上不孕史,3例为重复异位妊娠。
1.4 停经史 237例有停经史,占79.22%,停经时间31~90天,人工流产后13例,占4.54%,药流后6例,占1.95%。
1.5 阴道出血 198例有阴道出血(66.23%),虽不规则出血或点滴状出血,出血时间3 h~1个月。
腹腔镜早期诊断及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诊断及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 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经腹腔镜诊治45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3例,卵巢妊娠13例,宫角妊娠5例,腹腔妊娠2例,输卵管残端妊娠2例。
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41例,成功率91.1%,平均手术时间(40.2±23.6)min,平均手术出血(66.5±35.5)ml;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用于早期诊断及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安全可行,不断提高手术技巧,结合术中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妊娠,异位;输卵管间质部;卵巢;腹腔镜术the value of laparoscope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ecial ectopic pregnancy liu ping,ma cheng bin,xie hui liang.changni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anghai,shanghai 200051,china目前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多可用腹腔镜完成,且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
现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用腹腔镜诊治特殊部位异位妊娠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用腹腔镜诊治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患者45例,占同期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3.5%(45/1 278),包括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3例,卵巢妊娠13例,宫角妊娠5例,腹腔妊娠2例,输卵管残端妊娠2例。
平均(28.4±5.2)岁。
平均孕产次(1.8±0.6)次,36例有1次以上人工流产史,5例为首次妊娠,4例为二次异位妊娠,1例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妊娠。
13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剖宫产6例,输卵管切除术4例,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阑尾切除术1例。
80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治分析

80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治分析摘要】本文选用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共接收的54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占据了同期异位妊娠的5.03%,并且该类症状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本次研究的54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存在误诊的现象。
【关键词】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48-02近些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和人工流产术的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属于一种急腹症,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其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不明显,所以诊断起来比较困难。
虽然我国的医学技术处于不断进步阶段,但是针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并未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改进,以便能够更好的对该类疾病进行诊断。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用了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54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宫角妊娠15例,左宫角6例,右宫角9例,占异位妊娠的27.78%;残角子宫妊娠12例,占22.22%;卵巢妊娠18例,占33.33%;宫颈妊娠9例,占16.67%。
所有患者的年龄一般在19-45岁,平均28.5岁,其中有5例患者未未婚初孕,有10例患者存在1次以上人工流产史,5例患者在宫内放置节育环,12例患者有剖宫产史。
1.2临床症状表现本次研究的54例患者中有49例存在停经史,通常为30-85d,宫颈妊娠、瘢痕妊娠以及残角子宫妊娠均存在阴道出血症状。
腹腔妊娠、卵巢妊娠以及残角子宫妊娠又都出现了腹痛表现。
1.3术中可见症状及治疗方法1.3.1卵巢妊娠卵巢妊娠的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并且术中可见形态不均、一侧卵巢增大、表面有破裂口、盆腔内无粘连、子宫及双侧输卵管正常等症状,其腹腔内出血量一般在200~900ml,术中通常会将卵巢楔形切除,并采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处理。
异位妊娠临床诊断治疗论文

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中图分类号】r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94-01【摘要】: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易导致大出血和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上易误诊、漏诊,随着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异位妊娠已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本文随机选择来我院就诊的3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就异位妊娠产生、诊断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异位妊娠;诊断;治疗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称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未生育者和未婚者的发病率亦显著升高,患者生育功能的保留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患者容易受滋养细胞的侵蚀,故易发生破裂出血。
因临床表现隐匿,患者未及时就诊或疏忽病情很容易导致大出血。
现对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认识和诊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0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27.1±5.2)岁。
经产妇18例,未产妇12例;未婚2例,已婚28例;30例中有盆腔炎史及盆腔手术史11例,其中盆腔炎史6例,阑尾炎手术史1例,剖宫产史4例,输卵管绝育术史6例。
主要症状多为突然发作地下腹一侧撕裂样疼痛,伴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出血甚至晕厥。
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无妊娠迹象,附件区见包块,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验阳性,血β-hcg在5000u/l以下,没有胎心搏动,根据b超检查和临床症状,估计腹腔出血量15%时停药观察,总量<600mg。
1.4 疗效标准两组均于给药后一周行血、尿hcg检测及b超检查,以后1次/周检查,直到尿妊娠试验阴性、β-hcg降至正常为止。
盆腔包块减小50%以上,临床症状消失,即治愈。
2结果30例中保守治疗成功率96.7%。
1例改行手术成功。
3讨论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中,患者多有既往流产史,婚前性生活开始较早,缺乏性保护意识,导致人流及药流年龄偏小,同时我国育龄妇女生育年龄也普遍延迟,流产后缺乏足够休养及药物治疗等容易引起异位妊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分析误诊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特殊部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收治异位妊娠的9.35%,结合病史、停经史、临床症状、彩色b超、血β-hcg 或借助其他辅助检查如磁共振(mri)检查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初步诊断,其中14例初诊时未能明确诊断,在其后的诊治过程中确诊;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根据不同部位、症状、临床表现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结论: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未破裂出血前因部位特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仔细的查体、hcg检测,结合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宫腹腔镜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避免严重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异位妊娠;特殊部位;诊断;治疗【中途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98-02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输卵管壶腹部、峡部妊娠最为多见。
近年来,随着流产术及剖宫产率的增高,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上升,一些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也随之增多;由于部位特殊,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为引起临床重视、提高今后的诊治水平,现将近几年我科收治的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异位妊娠310例,其中,特殊部位异位妊娠29例,占同期异位妊娠9.35%,包括宫角妊娠5例,卵巢妊娠4例,宫颈妊娠3例,子宫瘢痕妊娠8例,输卵管残端妊娠3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腹腔妊娠2例,子宫肌壁间妊娠2例,2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患者年龄在18~42岁,均有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术或药物流产、盆腔手术史,其中剖宫产术史13例。
1.2临床特点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停经、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下腹部胀痛等。
子宫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几乎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长短不一,卵巢妊娠出现症状停经时间最短,宫角妊娠、宫颈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就诊时均已超过6周; 60%以上的患者就诊原因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出血量少,但宫颈妊娠和子宫瘢痕妊娠误诊行人工流产时会发生大量阴道流血;腹痛情况据妊娠部位而异,除宫颈妊娠、子宫肌壁间妊娠和子宫瘢痕妊娠外均有下腹疼痛史;输卵管残端妊娠、子宫肌壁间妊娠、宫颈妊娠、子宫瘢痕妊娠、宫角妊娠均有盆腔手术史或人工流产史。
1.3 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均行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所有患者血β-hcg升高。
彩色b超检查对宫角妊娠、宫颈妊娠、子宫瘢痕妊娠定位明确,卵巢妊娠、输卵管残端妊娠、残角子宫妊娠、腹腔妊娠行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手术中明确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为宫腔残留,最终行病灶切除确诊。
1.3治疗方法及结局宫角妊娠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排出物病理提示绒毛组织,并辅助米非司酮继续口服直至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其中有2例治疗过程中阴道出血量较多,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均获成功;4例卵巢妊娠术前均未能确诊,急诊手术行卵巢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妊娠。
宫颈妊娠和子宫瘢痕妊娠治疗前明确诊断,2例宫颈妊娠行急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mtx灌注化疗,1例急诊全子宫切除术。
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根据β-hcg情况,先行杀胚治疗,b超引导下行局部注射mtx,其中2例(β-hcg大于10000miu/ml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3例患者待β-hcg下降至500miu/ml 后行b超监护下切口部位妊娠病灶清除术,术中平均出血200ml。
输卵管残端妊娠因腹腔内出血行急诊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1例腹腔妊娠病灶位于子宫直肠窝中,1例大网膜种植,行病灶切除,术后病理“找见绒毛”;2例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为宫腔残留,在b 超下清宫术后病理提示为“蜕膜样反应子宫内膜”,血清β-hcg下降缓慢,宫腔镜下行局部病灶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子宫肌壁间异位妊娠”残角子宫妊娠患者2例行开腹手术,破裂者1例,破裂者腹腔积血量为2800-4000ml。
2 讨论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于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
最常见的部位是输卵管妊娠,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指的是宫颈、宫角、残角子宫、剖宫产疤痕部位、腹腔、卵巢、阔韧带等部位的妊娠。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术及剖宫产术的增多,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也随之增多。
因病史不典型,症状体征无特殊性,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方法,以致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输卵管妊娠。
2.1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发病机理及发生率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是由于孕卵在输卵管运行时受阻或游走,与输卵管发育畸形、盆腔炎症、盆腔手术史、宫内节育环及一些器质病变有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其发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发生率占同期异位妊娠的4. 85%~ 10. 11% 不等[1]本组病例发生率为 9.35%。
2.2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常出现停经、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由于妊娠部位不同,症状体征可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极易误诊。
因此,探讨其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宫角妊娠是指孕卵种植于子宫角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于输卵管通向子宫的交接处而向输卵管侧发育者,两者在临床上术前极难分辨,这两种异位妊娠因为妊娠部位血运丰富,且易致子宫不对称的生长而破裂,一旦破裂可发生凶险的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处理原则是一样的。
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csp)、子宫瘢痕妊娠指前次剖宫产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时,孕卵种植于原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因此处肌层菲薄,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以往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很多csp在行人工流产术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需行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关注也在增加,很多既往不能发现的csp均能通过b超检查得以早期发现。
宫颈妊娠指孕卵在宫颈管内着床发育。
多见于经产妇、多次人工流产术及宫颈损伤者,临床表现为停经早期持续无痛性阴道流血或大量阴道流血,查体宫颈增大增粗,质软,外口扩张、内口关闭,于膨大的宫颈上方可触及正常大小的宫体,易被误诊为宫内妊娠流产,如行吸宫可发生大量而难以控制的出血。
子宫肌壁间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宫肌层内着床、生长发育,四周被肌层组织包围与子宫腔及输卵管腔不相通,其发生率估计为1∶30000次妊娠[2]。
此病的特点是:早孕时与其他妊娠无明显区别;未破裂时无明显腹痛;人工流产吸出物中无绒毛组织;b超监测下吸宫器械达不到孕囊,超声难以确诊者建议mri检查,国外报道mri 是诊断肌壁间妊娠的金标准[3];以往的报道多是在术中发现,手术前能诊断的病例几乎没有[4]。
本组2例患者即为术中明确诊断;治疗上以妊娠病灶清除为主。
卵巢妊娠均有短暂停经史、腹痛、内出血,术前均拟诊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急诊手术,行卵巢部分切除术。
输卵管残端妊娠是指前次异位妊娠做患侧输卵管切除手术时未做全输卵管切除术,残留之部分输卵管未完全闭合而发生再通,故在同侧残余输卵管部又一次发生异位妊娠。
残角子宫是胎儿期苗勒管的中下段发育缺陷形成,由于残角子宫肌层较厚,血管密度大,但与正常子宫相比,大多肌层又发育不全,故破裂较输卵管妊娠要晚,多在妊娠16~20周,往往伴有严重的大出血,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彩色b超检查提示宫内无妊娠迹象,子宫外上方内见妊娠囊,并可见周边清晰的胎盘回声与较厚的胎盘回声,妊娠包块与子宫交界可见明显的切迹。
残角子宫妊娠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为防日后由于精子或孕卵外游引起该侧输卵管妊娠,在行残角子宫切除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保留卵巢。
腹腔妊娠指位于输卵管、卵巢、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的妊娠,原发性少见,多为继发性,继发性腹腔妊娠往往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胚胎落入腹腔,部分绒毛组织仍附着于原着床部位,并继续向外生长,附着于盆腔腹膜及邻近脏器表面,故临床症状不典型,根据病史、血β-hcg及彩色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腹腔妊娠,一旦怀疑为腹腔妊娠,应立即剖腹探查,行病灶清除术。
2.3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治疗方法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介入治疗或mtx药物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是病灶切除或子宫切除术。
近年来,腔镜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特殊部位妊娠的诊治中,随着宫腹腔镜手术者操作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腹腔镜下缝合技术的熟练,其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中的优越性已逐渐凸显[5]。
2.4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误诊原因分析常见误诊原因为超声检查误将宫颈妊娠提示为不全流产或难免流产,行清宫时引起致命大出血;宫角妊娠临床上多表现为阴道流血和子宫不对称增大,也易误诊为先兆流产,彩色b超有助于早期诊断,宫角妊娠b超表现:在宫角波即将消失或消失的同时,可探及胚囊与宫腔相通,有肌层环绕[6];csp早期临床表现与宫内早孕、先兆流产、滋养叶细胞肿瘤、宫颈妊娠相似,常因误诊为宫内孕行人工流产术或刮宫术时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彩色b超检查。
彩超可清楚地显示宫腔、宫颈内口以及局部肌层的形态、回声等改变,尤其是子宫纵切面声像图可直接显示孕囊与子宫剖宫产伤口的关系,并可观察孕囊周边血流来源,为切口妊娠提供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7]。
总之,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既有异位妊娠的共性,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在临床中除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妇科检查,还应在相应辅助检查如彩色b超检查、血β-hcg 等协助下综合分析病情做出诊断,降低误诊率,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处理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预防或控制阴道大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保存生育功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1] 姚宝钗,陈端.少见的异位妊娠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7, 13 (1): 33.[2] 李妹燕.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破裂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6):362.[3] kucera e, helbich t, sliutz g, et al.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interstitial or intramural pregnancy: is mri and “alloyed” diagnostic gold standard or the real thing?[j]. fertil steril,2000,73(15):1063-1064.[4] 王新宇,徐开红,石一复.子宫肌壁间妊娠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8):45.[5] 张晓艳,孙香兰.腹腔镜手术联合吸宫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及子宫角妊娠.中国微创外科手术,2009,9(7):618-622.[6] 赵梅,王军梅.38例子宫角部妊娠超声检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34.[7] 许剑萍.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华影像学杂志,2004,2(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