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新技术碘粒子治疗肿瘤

核医学新技术碘粒子治疗肿瘤
核医学新技术碘粒子治疗肿瘤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其实也是一种放射治疗肿瘤的方法。不过,它是在CT和超声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

常规治疗肿瘤的方式有3种: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以及生物治疗等,而这几种疗法并非对所有肿瘤都适宜,常规放射性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与常规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碘125粒子优势显着: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均匀,辐射半径小(两厘米左右),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与化疗配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杀灭远处的微转移病灶)。

该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治疗可以达到或接近手术和其他毁损病灶疗法的效果。对于某些经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限转移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此外,还可作为常规放射治疗的补充和协同治疗的手段,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很多人眼中,碘125粒子植入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式。其实不然,它不但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如前列腺癌,过去常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如今,可以不用手术,直接植入碘125粒子,抑制肿瘤生长,达到常规治疗一样或更好的效果,而且保留了它的生理功能。另外,对于不愿行根治性手术以及一些无法手术的子宫颈癌、鼻咽癌患者,碘125粒子植入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对于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选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达到有效控制转移

灶生长,保持器官功能、减轻疼痛的目的;由于身体状况、肿瘤位置等因素影响,无法用手术切除的肿瘤,也可选用植入碘125粒子治疗。

然而令人遗憾是很多人都因不知这种方法,或对这种方法不甚了解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为适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局灶性肿瘤,越早放置,效果越好.

什么是125碘粒子植入治疗?

125碘粒子植入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技术,属于近距离内放射治疗的一种。该方法经微创(经皮穿刺)方式或手术将放射性125碘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可能受肿瘤侵犯的组织内,也可以植入到肿瘤转移的淋巴信道或淋巴结内。125碘粒子衰变过程中发射出低剂量的伽玛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照射,能够杀死不同时期裂变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周围乏氧细胞,因此,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125碘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如下特点:

1.125I粒子辐射直径仅,能量绝大部分被组织吸收,无需特别的屏蔽防护;

2.125I粒子植入对肿瘤组织直接照射,局部照射剂量远比正常组织高得多;能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和敏感组织损伤小;

3.持续性、低剂量反复照射,对肿瘤组织的生物效应明显提高,对DNA双链破坏完全;

4.放射源始终存放在专用的容器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直接接触粒子,操作安全,易于防护;

5.125I粒子属于放射性药品,需要核医学科才能订购和专有的场所存放;125I粒子植入又需要放射科、B超、肿瘤科、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和普外科等临床科室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

6.125碘粒子植入后根据植入部位不同也有一定的并发症。

125碘粒子植入治疗的适应症:

1.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如前列腺癌)

2.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积重要器官的肿瘤,如脑深部肿瘤

3.患者拒绝进行根治手术的病例,如甲状腺癌、子宫颈癌

4.预防肿瘤局部区域性扩散,增强根治效果的预防性植入

5.转移性肿瘤病灶或术后孤立性肿瘤转移灶,如肺的多发转移肿瘤

6.无法手术的原发病例,如巨型、

7.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败的病例

8.外照射治疗剂量不足,作为局部剂量的补充

9.中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如)

125碘粒子植入治疗的禁忌症:

1.有明显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2.估计生存期不超过半年者

3.有广泛远处转移

4.肿瘤处于溃疡恶化期

为什么说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先进?

实体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属于核素内照射治疗的一种,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继承了核素内照射靶向治疗的特性。

该方法微创,可以采用影像引导经皮穿刺、术中或腔镜方式将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瘤体内,植入瘤中的碘125粒子不间断的发出射线杀细胞,从而有效地治疗。

对早期,采用该法可以达到手术治疗效果,副作用却低于手术治疗。在发达国家,是男性第一,已经有60%的患者首选该治疗方法治疗。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优点有哪些?

1.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先进,疗效好,副作用小;

2.的同时可以碘125粒子植入,覆盖“面”,碘125粒子植入突出“点”,“点、

面”结合进行综合治疗;

、MRI或彩超引导,经皮穿刺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以达到无刀手术效果,但创伤小,术后2天即可出院;

4.术中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以扩大手术治疗范围,获得更好治疗疗效;

5.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是放等治疗无效患者的最佳选择;

6.虽然碘125粒子有放射性,但,碘125粒子射程,无需考虑环境污染和防护问题;

7.该技术复杂,需要核医学科分别与介入科(放射科)、外科、磁共振、超声和内镜等学

科联合开展。

陆乾人主任治疗肿瘤经验初析

内蒙古中医药 陆乾人主任治疗肿瘤经验初析△ 朱卫红* 王晓军** 关键词:陆乾人;肿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58-02*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200) **上海市黄楼卫生社区服务中心(201200)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中青年骨干培养项(PWZ2008-20-j10)2011年11月1日收稿 陆乾人主任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工作有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倡恶性肿瘤应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互相取长不短,提高疗效。擅长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中医药治疗和晚期癌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作为名中医工作室成员和继承人的我有幸师从陆乾人主任,侍诊左右,现将陆乾人主任辨治肿瘤经验思路初步概括如下。1 勤学医理,把握肿瘤病机:本虚标实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证医案》 明确指出:“正气虚则成岩”;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篇》:“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都说明了肿瘤的形成主要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邪毒乘虚而入,蕴聚于经络、脏腑,致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功能障碍,故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胶结,日久形成肿瘤。老师认为不论是风、 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还是内伤七情、饮食、劳倦,以及痰湿瘀血等各种病理因素的损伤,只有通过正虚这一内因才能引起肿瘤的发生,正气虚损是形成肿瘤的内在依据,邪毒入侵是形成肿瘤的条件。 癌瘤的生长又会进一步耗伤正气,正不遏邪则助长癌瘤的发展。癌肿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癌肿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通常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本虚标实之病证。晚期癌症者正气虚损尤甚,因此,治病必求于本,以扶正培本为主,坚持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为治疗大法。2 从整体观出发,辨证、辨病相结合 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并强调人体的完整性。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整体的反应,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治疗疾病也应强调从整体出发,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不但要看到发生病变的局部情况,看到疾病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同时也要看到与其他方面的联系,从而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消除病邪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机演化和疾病的转化,通过整体作用于局部,从而达到消除病邪目的。癌肿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虽有局部的一系列表现,但这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辨证论治方法是以四诊八纲为主要手段,通过综合临床各种证候表现,来推究疾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认识疾病的寒热温凉、 虚实、阴阳转化。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有很多病人通过常规体检如作血液生化检查;作B 超、胃镜、肠镜、膀胱镜、CT 、MRI 等物理检查发现有异常,再予以CT 或MRI 增强、PET 等进一步检查协助诊断及疾病范围,最后通过细胞病理学确诊为恶性癌肿。但有些病人无症状出现, 出现无证可辨。这时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确定疾病部位,从中医病因病机学角度来确定治疗原则,以消除致病因素,使机体得以修复。这就是辨病治疗。 3 肿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中医理论范畴与西医不同。但现代中医肿瘤学的成立、发展也是建立在细胞病理学基础上的,他们治疗肿瘤各司其职。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西医、中医均有其长处及不足。西医学在诊断肿瘤,清除癌灶,以争取根治肿瘤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不足是有些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后引起的副反应造成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等。中医学的长处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驱邪,攻补兼施,在抗癌的同时,顾护脾胃之气、提升正气,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减轻术、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协助提高放化疗完成率,争取晚期癌肿患者手术切除的时间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有较好的生存质量。不足是根除癌灶困难,杀灭癌细胞作用不强,抗肿瘤疗效重复性差等。所以将中西医结合互补其长短,其疗效比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为好,目前已有很多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基础研究均提示及证明其疗效性。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中医药应分阶段治则用药 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陆乾人主任结合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广阅文献系统总结,认为中医药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性反应,提高放化疗完成率;②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肿瘤术后机体的康复,可以防治肿瘤术后复发、转移:③失去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机会的患者,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瘤体的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中医治疗应该是“整体治疗” 与“序贯治疗”,即根据疾病病情进展、机体邪正消长态始,采取不同的阶段性治疗策略方法。何时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何时应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中医药何以用药治则其间存在极大的临床技巧,需要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目前归纳为①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手术前宜健脾和胃、气血双补为主,以 促进术后机体尽快复元;手术后应以健脾益肾、益气补血、活血解毒为主,以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机体尽快康复,有利患者尽快进入辅助放化疗治疗阶段,减少复发转移;②化疗用药期间应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主,以减轻化疗毒副性,提高化疗完成率;减少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提高化疗的疗效性:③放射治疗时,因中医认为放射线是火毒之邪,治宜养阴生津、活血解毒、 凉血补气为主,以减少放疗对机体的毒性,提高放疗疗效,提高放疗完成率;④肿瘤缓解期或稳定期宜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以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复发、 发展、转移。⑤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晚期癌肿患者宜结合辨证益气、养血、化瘀、解毒、化痰、散结,以抑制肿瘤生长,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⑥对于西医综合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治疗手段予以相应的中医治疗法则。5 扶正培本为主,注重脾肾;扶正、祛邪灵活应用肿瘤为本虚标实之征。治病必审征求因,以扶正培本为主,坚持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老师认为,扶正培本法并不是简单地应用一些补益类的方58

核医学科岗位职责

核医学科人员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职责 1. 在院长和业务副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和科务管理工作。 2. 制定本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 组织科内人员认真检查诊断,会诊疑难病例,提高诊断质量。 4. 组织全科人员开展同位素诊治新技术、新项目和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 5. 认真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定期进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的具体意见。 6. 组织本科有关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检修及保养工作,负责请购、报销的申签。 7. 审定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货计划,督促检验同位素的安全贮存工作。组织本科人员轮流作好同位素的开瓶、分装、送服、注射等工作。 8. 经常督促全科人员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操作规程,做好放射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9. 组织临床教学工作,做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10. 经常与有关科室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与理论提高工作。 2. 指导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核医学诊断及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提高各级医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3. 定期查房和参加门诊工作及院内外特邀会诊。 4. 指导或参加急重危难病例的诊治及抢救工作。 5. 指导或示范某些新开展的或难度较高的技术操作或特殊检查。 6. 参加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讲座并提出中肯的诊处意见。 7. 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定期检查核医学诊疗质量。

8. 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9. 引进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开展新技术项目,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0. 督促下级医师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做好放射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11. 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并督促检查科研完成情况,总结成果。 12. 制定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培训规划,并督促执行。 13. 主持或参加编写、审议专业著作或教学资料。 14.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八不准》和医保各项规定,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三)核医学科主治医师职责 1. 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 每天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 掌握所负责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 主持病房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院及转院病历。 5. 根据科室工作需要参加值班、会诊及出诊工作。 6. 参加门诊工作。 7.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做好放射性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8. 组织本科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知识与技术,开展新疗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9. 开展科研工作,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10. 按科室安排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11. 参加医院指定的院外会诊及下级医院的业务指导工作。 12. 严格遵守医务人员《八不准》和医保各项规定,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四)核医学科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岗位职责

中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专家共识详解

中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专家共识 2008.厦门 推荐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 粒子治疗分会 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陕西省肿瘤医院 参与起草专家:吴沛宏、申文江、张红志、张建国、李挺、王振豫、王俊杰、李玉、张汝森、周正、朱京丽、洛小林、吴锦昌、李立军、黄学全、官泳松、王大伟、吕志武、胡晓晔、钱国军、李伟明、周志刚、李任非、向华、俞炎平、曹秀峰、束永前、周海中、姚波、卢彦达、陈建伦、付改发、雷光焰、叶鑫、钱林学、孙峰、柯明耀、柴树德、冉维强、黄毅、修典荣、袁慧书、柯明耀、刘明、柳立军、林延朋、刘宝瑞、崔亚丽、张大析、赵恒军、王娟、邹德环、李振家、张阳、金风、陈高峰、牛立志、程红岩、李玉亮、李玉宝、胡效坤、林明华、陈汉威、汤日杰、马旺扣、王中和、张青海、周大庆、柳伟、张一心、蒋晓东、丁忠旗、卢彦达、阿不力·外力、胡江、张杰、顾建文、李明峰。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肿瘤是指通过影像学引导技术(超声、CT/MRI)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靶体积内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原则 1、适应证 (1)经病理诊断的恶性实体肿瘤; (2)直径7cm以下的实体病灶; (3)局部进展期肿瘤用粒子植入需结合外照射等综合治疗措施; (4)局部进展难以用局部治疗方法控制,或有远位转移晚期肿瘤,但因局部病灶引起严重症状者,为达到姑息治疗目的,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疗; (5)术中肉眼或镜下残留; 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应用较多的恶性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以及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等。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导读:大家公认的《伤寒论》中直接描述肿瘤的条文可以说只有第167 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但经典就是经典,《伤寒论》作为中医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也具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初读还比较好理解,每一次读都有不同感受,常读常新”的特质。我读《伤寒论》40余年,感悟颇多。但在2008年7月我的代表作《中医抗癌临证新识》定稿之时,我还不敢说《伤寒论》与肿瘤有多大关系。所以上有《内经》,下有《金匮要略》《千金方》与肿瘤的关系而独缺《伤寒论》。《伤寒杂病论》自晋代王叔和重新编次改名《伤寒论》以来,不少医家长期认为书中的六经辨证理论只适于指导外感病,直至清代,始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首次提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当代医家陈亦人后来居上,对“六经钤百病”多有所发挥。但百病是否包括肿瘤,专家避而不谈,当然也不是一个口号所能服人的。只能以事实为依据,理通为准绳。近几年来,随着临床阅历渐丰,经方感悟愈多,我顿觉《伤寒论》与肿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写不足以释然,唯有一吐为快。

一、太阳经 太阳经主人体之表,为诸经之藩篱。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津液不循常道,到处流动成饮,日久凝聚成痰,不仅阻塞气道,也可阻塞食道,进而造成气机滞涩,吞咽不利。一方面,痰饮上犯,吐涎沫不绝;一方面,脏腑失却濡润,肠道干涩,便如羊屎。这两个症状就是判断食道肿瘤预后的“金标准”。吐涎沫越多,大便越干涩难解,预后越差。对于舌体胖大,阳虚明显者,我经常用小青龙汤原方获效,可谓阴霾散尽,阳回津生。风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水津不布,少腹乃至腹部胀大、下肢水肿不消,这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难症,五苓散就是的对之方。若血水互结,或寒邪化热,伤血动血,瘀血在少腹不去,硬满疼痛,腹部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取抵当汤的水蛭、虻虫活血化瘀,力量强大而不伤正气。其中水蛭用12克,虻虫用3克,都已经高出现在《中国药典》规定的3克和1.5克的常用量。根据就是《伤寒论》抵当汤用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我就不信汉代的水蛭、虻虫比现代的小那么多。寒主凝涩,与风相合,深入经络脏腑,损筋伤骨,疼痛难忍,表现在肿瘤临床往往是癌症骨转移的证候,与麻黄汤证的“头痛身痛,骨节疼痛”常有相合,可大胆用之。阳和汤用麻黄,《日华子本草》谓麻黄“破癥坚积聚”,良有以也。麻黄是我们学的第一个中

肿瘤治疗新方法 碘125粒子植入

肿瘤治疗新方法碘125粒子植入 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我国每年死于肿瘤的人数超过140万。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除早期手术切除外,常规方法存在较多的局限。如副作用大,患者不易耐受,易复发等。近一年多来我科新开展的碘125粒子植入法,已治疗恶性肿瘤数十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该疗法能扬长避短,弥补常规治疗的不足。 特点:直接植入肿瘤内。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其实也是一种放射治疗肿瘤的方法。不过,它是在CT、超声等影像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杀伤。 我们知道,常规治疗肿瘤的方式主要有3种: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还有生物治疗等,然而这几种疗法并非对所有肿瘤都适宜。放射性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与常规外照射治疗相

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碘125粒子优势显著: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和适形放疗】,对肿瘤局部作用剂量高,辐射半径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与化疗和其它全身治疗配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杀灭远处的微转移病灶)。 该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治疗可以达到或 接近手术和其他毁损病灶疗法的效果。对于某些经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限转移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此外,还可作为常规放射治疗的补充和协同治疗 的手段,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应用:不只是辅助治疗。在很多人眼中,碘125粒子植入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式。其实不然,它不但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愿行根治性手术以及一些无法 手术的实体肿瘤患者,碘125粒子植入是不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一)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一) 【摘要】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因其效果好,副作用少,微创,而成为目前国际最新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院引进该项技术,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恶性肿瘤碘—125粒子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0-75岁,均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20例,肝癌4例,骨癌2例,鼻咽癌2例。 1.2方法 根据CT或B超检查,获得肿瘤情况,通过TPS进行治疗计划设计,确定靶区、中心层面、植入粒子数目。手术时根据布源需要确定入针点位置,通过粒子植入针在CT引导下按TPS 计划将粒子植入肿瘤体内,使肿瘤细胞完全失去繁殖的能力,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及功能无损伤或轻微损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项新技术,由于病人对治疗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可提高机体对麻醉的耐受能力及机体的自身免疫力。所以护士应重视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操作过程、疗效,使其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2.2术前护理 碘—125粒子植入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护士应向患者介绍粒子植入的基本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术前准备:行治疗前首先要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做抗生素皮试,按部位备皮。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或止痛药肌注,以利于术中配合。测量生命体征,若血压偏高者,应控制舒张压在14.7kpa以下。 2.3术中护理 固定体位,体位一定要以病人舒适、安全和利于治疗为宜,注意防止血管神经长时间受压。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SaO2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处理。治疗过程中观察病人疼痛情况,及时给予止痛,保证麻醉效果,以免疼痛影响体位固定及治疗的准确。加强对放射粒子的管理,植入过程中注意清点粒子颗数,严防粒子丢失和泄露,以免引起核污染。术后安全护送病人返回病房。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经验

中醫藥治療腫瘤漫談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訪問學者王禹堂教授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覆雜的漫長過程,其病因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遺傳、免疫……等諸多方面。80%以上的癌症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長期的過度精神緊張,慢性病的不徹底治療,易導致癌症。癌症從發生到臨床上能夠查出,(直徑1㎝以上,重約1克,癌細胞數約10億個),一般是要經過30次以上的倍增,時間是數年乃至數十年。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異常”,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過度,飲食不節,勞傷過度,過嗜煙毒酒酪,生活起居失常,久病失治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正氣內虛,氣滯血瘀、痰凝濕聚,蘊熱結毒,久之結聚,日以漸大,為腫為瘤。 腫瘤如何防治呢﹖總的來講,加強腫瘤病因發病機理研究,改善生活環境,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鍛煉身體,防治慢性病,提高免疫功能。宣傳學習癌症智識,定期自我檢查結合醫生檢查,或開展防癌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腫瘤的治療目前巳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全面的綜合治療,應當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的范圍(分期)和發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多科學的參與,個體化的綜合實施,力求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強調“有計劃”、“合理”、“多學科、“個體化”。國際上通常的綜合治療指的是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及其他西醫療法綜合實施,在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 中醫藥怎樣治療癌症呢?總的來講可以用“整體觀念,辨証論治”來概括。具體地說就是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取得病史、症狀、體征,用中醫的理論辨証、分析、歸納、找出病因、病機、病位、性質,結合病人整體情況,明確疾病本質,發病條件,估計發展趨勢和轉歸,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總的治療原則包括﹕治未病(包括預防和早治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治療大法包括﹕扶正培本,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祛濕,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和以毒攻毒。 目前的社會實際情況是,疾病的診斷、治療不可能離開現代醫學(或稱西醫),腫瘤的診斷治療更不能脫離現代檢查、診斷和治療,因此現代的中醫腫瘤學治療原則應當是“整體觀念,辨証論治,辨証辨病相結合”,而“辨病”包括中醫的“病”和西醫的“病”。就是說既有純中醫的治療,又有中西結合的綜合治療。 中醫治療有哪些方法呢?首先是中藥的治療。臨床上最多的是根據辨証辨病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核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临床医学学科。它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临床核医学,具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影像核医学,包括伽马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SPEC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PET/CT和PET/MR);②治疗核医学,包括内照射治疗和外照射治疗两类;③功能测定技术;④体外分析技术。其自身特点是集功能/解剖影像、分子影像、靶向治疗为一体。核医学科既与其他影像学科、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同时又涉及核物理学、核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核医学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核医学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熟悉各轮转科室的诊疗技术;了解核医学和放射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核医学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培训内容和难易度逐步递增。通过参加门诊、病房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及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核医学科临床教学工作。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一)第一阶段为综合临床能力的培训 第1~6个月,在与核医学相关的临床科室轮转。要求在内分泌科、肿瘤科各轮转2个月; 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从心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选择一个科室轮转2个月。 (二)第二阶段为核医学与放射学知识的基础培训 第7~16个月,巩固在校期间已学过的理论基础,通读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专著1~2本,阅读国内外核医学杂志,认真参加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与讲座。 在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先后各轮转5个月。放射科轮转全部在影像诊断,包括神经、骨关节组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个月;核医学科包括核医学高活性室1个月,体外分析1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1个月,SPECT或SPECT/CT 2个月。 (三)第三阶段为核医学与放射学知识的加强培训 第17~33个月,进一步深入学习核医学与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图像融合技术、多模式分子显像。参加科室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 先在放射科影像诊断轮转5个月,包括神经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2个月;核医学科轮转12个月,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1个月,SPECT或SPECT/CT 5个月,PET(含符合线路)或PET/CT 3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3个月。 第一阶段(第1~6个月)内分泌科 肿瘤科 非指定科室(心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选其一) 2 2 2

金国梁教授运用治癌“十二字”原则治疗肿瘤的经验

金国梁教授运用治癌“十二字”原则治疗肿瘤的经验金国梁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长于肿瘤的防治,现从治法、方药 方面系统阐述其于临床运用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所创的“治癌‘十二字’原则”治疗肿瘤的经验。 标签:治癌原则;扶正;祛邪;名医经验 金国梁教授系著名中医学家、师从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继承发扬何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从事中医临床30余载,现通过读何老之书文,观金师之临证,详细阐述何任教授所创的“治癌‘十二字’原则”如下。 1?治癌“十二字”原则 何任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临床的研究,积数十年之临床经验,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整个病变过程,与人体正气的内虚,抗病能力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出恶性肿瘤的治疗要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并总结出应用扶正祛邪大法治疗癌症的“十二字”原则:“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证治之。”目前肿瘤的中医治疗法则较多,且各有长处和优点,但笔者认为,何任教授所倡导的治疗癌症“十二字”原则较为简便实用。金师将此“十二字”原则,灵活地用于临床三十余载,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临证两年余,对此“十二字”原则潜心研究,体会深刻,今总结金师灵活运用此“十二字”原则治疗肿瘤之经验,将扶正及祛邪之法、之时,随证治之之道等做简单阐述。 1.1?“不断扶正”,乃治本之法 “不断扶正”,就是指对于癌症的治疗,不间断地,自始至终地以扶助正气,培益本元,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大法。此乃治癌“十二字”法则的主导思想。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都离不开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肿瘤的发病也不例外。所谓的“正气”,包括人体的阴、阳、气、血、精、津、液、脏腑功能等一切抗病的能力。“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素问·刺法论篇》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篇》又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现代医学研究亦发现机体在免疫功能下降时易患肿瘤[1]。 “扶正”就是扶助人体对“邪”的抵御能力。癌症的发生,正气的亏虚是内因,是主要原因;邪气的侵犯是外因,是次要原因。可以说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胜则邪退(癌细胞得到抑制或消除,病情控制或减轻乃至康复),正虚则邪进(癌细胞生长、转移,病情进展)。故临证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不断地扶正培本,扶正固本,扶正强本,使本强疾自去,养正积自除。所以,“不断扶正”乃癌症的治本之法。 1.2?“适时攻邪”,乃标本兼顾 中医之“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中医病因学中常见的“邪”有外感六淫、内生五邪,宿食、痰饮、瘀血、结石等。“攻邪”,主要是使用具有解毒、散瘀、化痰、软坚等作用的中药或其他治法以达到消除致病因子,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效果。运用中药中具有解毒、散瘀、化痰、软坚等功效的攻邪抗癌中藥治疗癌症,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之适当,效果显著,但因为它们大多会损伤正气,因此切忌“粗工凶凶,以为可攻”的蛮干,应审时度势,根据病情需要,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核医学科建筑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核医学科建筑基本要求 一、核医学专业内容 1、脏器功能测定和显像 2、体外放射分析 3、核素治疗 二、建筑要求 1、建筑面积:500-800 m2,考虑引进PET在以上基础上,还需增加面积500m2。 2、选址:核医学科属于3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可以设在医院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一端或一层,与非放射性科室相对隔离,有单独出、入口,远离产科、儿科、营养科等部门。 3、设有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淋雨及卫生间、排水系统设有三格式液体衰变池(63㎡左右)、设有固体衰变池(10m2左右)、排气管道要求在周围50m内最高,并高出本身建筑物3m。 4、科室用房布局按“三区”原则划分明显(清洁区、中间区、污染区) 5、科室污染区墙壁要求防辐射涂层,防护门窗。 6、科室内设有对讲、监视、广播、网络系统。 7、根据放射防护法规,新建、改、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必须报给所在地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同意。报省卫生、公安、环保部门验收合格。领取许可证,方可启用。 三、科室设置

1、清洁区:办公室3间(主任办公室、体内办公室、体外办公室)、示教室1间、遗传培养室1间,遗传分析室1间、骨密度室1间、数据处理室1间、化学发光室1间(不小于40㎡)、更衣室1间、值班室1间。 2、中间区:放免操作一室、放免操作二室、γ计数仪室、离心吸样室、放免洗涤室、放免试剂室。 3、污染区:预约登记室、候诊厅、ECT操作诊断室、ECT机房2间(不小于30㎡/间)、心脏负荷室、注射给药室、高活性室、核素治疗病房(2-4张床位)、资料室、接待室、病员专用卫生间、工作人员卫生间及洗浴间。

核医学科各种规章制度

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服务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核医学诊断治疗工作按规定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核医学专业诊断和治疗各环节工作的控制。 3.职责 3.1临床科室医师和核医学门诊医生负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申请。 3.2核医学医师负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认定和接诊。 3.3核医学工作人员依据各自职责并按照有关规程进行相应诊疗技术操作。 3.4核医学医师负责核医学检查的结果回报及咨询,根据适应症确定治疗方案,并随时接受咨询。 3.5核医学工作人员的一切工作均应严格执行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4.工作程序 4.1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准备工作。 4.1. 1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认定和预约。 a.核医学实行正常工作时间8小时开诊,检查完毕后即发放诊断报告。 b.核医学的各项检查必须由临床医师或核医学门诊医师按规定认真填写 《核医学检查申请单》,申请单需经核医学医师认定后,即可对病人进行检查或酌情进行预约,检查时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姓名、年龄、门诊或住院号、所用同位素种类、剂量、批号,并要由检查者签名。 c.对于进行核医学治疗的患者,由核医学医师接诊后进行临床体检,填写所需的其它检查项目申请单,嘱咐患者到相应的科室完成检查,建立门诊病历,包括病史,体检,检查记录,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用同位素名称、剂量及辅助治疗方案。 4.1.2核医学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 a.上岗工作人员资格的确定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和科内的帮带教培

训,同时必须持有上岗证书 b.认真核对核医学检查和治疗项目,确定所用同位素种类及剂量。 c.向患者讲清楚可能的治疗效果,中间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4.2 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操作 4.2.1依据《开放性放射源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同位素的抽取,给患者服用或注射。 4.2.2依据核医学科(室)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治疗。 4.2.3检查注意事项 a.工作人员每次操作,必须集中精力,严格执行各项相关操作规程。 b.工作人员对老幼、重症、残疾患者应给予特殊照顾,检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帮助患者上下检查台,主动告之患者何时就诊看结果和定期复诊。 c.工作人员在检查治疗完成后应当注重嘱咐患者相关放射防护和排泄物的处理方法,避免亲属不必要的辐射或放射性的污染。 d.若出现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严格执行《放射性药品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和登记报告制度》 e.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程序〉》 4.3核医学检查完成后结果回报工作和治疗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 4.3.1核医学检查结束后,应由核医学医师即刻填写或在计算机上打印核医学检查报告,完成后即刻交于被检患者或其家属。 4.3.2核医学治疗项目结束后,核医学医生应详细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对于在疗程期间定期来核医学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核医学医生要随时进行对病情的观察并记录。 4.3.3核医学工作人员检查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要认真保存,这样,有利于病人随访、复查、会诊,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借阅手续。 5.相关文件 5.1《核医学科各项工作制度》 5.2《核医学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5.3《核医学科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6.质量记录 6.1《核医学检查登记本》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6-08-24T14:51:02.08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王倩王功朝 [导读] 探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措施。 1.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 2.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癌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癌效果和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抗癌效果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放射性碘125粒子;体外高频热疗;恶性肿瘤;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54-01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临床研究表明,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抑制部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1]。放射性碘粒子125植入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体外热疗是局部治疗的配合手段,能够有效的提高局部肿瘤的控制率。两种方法联合治疗需要进行全面性、针对性、整体性的优质护理。本文就优质护理在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名,女性46名,年龄在45-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4.13± 2.89岁。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给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每组各45名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等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护理措施有针对放射性碘粒子125植入的护理:(1)术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局限性,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消除患内心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准备好所需的碘粒子的数量、穿刺针、防护设备等。(2)术中: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保证粒子进入准确的部位,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好患者和自身非治疗部位的防护,清点粒子的数量,防止丢失而造成放射性污染。(3)术后:局部包扎,X线检查粒子的位置,定期对血象、肝肾功能的复查,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体外热疗的护理:(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热疗的禁忌症等,向患者解释热疗的目的和过程,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2)熟练掌握热疗仪的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耐热程度,调节温度和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症状及皮肤情况,发现及时报告并处理。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交流,观察患者的疼痛感及舒适度。 1.3护理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癌效果及满意度,其中抗癌效果根据WHO的癌症治疗客观评价标准为依据,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及进展。满意度为科室自制量表,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癌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一)科室场所设置与布局合理,符合放射防护要求。 (二)科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核医学专业学习,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接受放射防护培训并通过考核,查体合格,获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上岗。 (三)严格掌握放射性核素检查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经核医学科医师同意后方可办理预约,按规定提前作好准备。向患者详细交代注意事项,治疗时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完整。 (四)认真执行放射性核素仪器使用、药品分装和投药操作规程,严防放射性物质扩散污染和事故、差错发生。 (五)患者使用放射性核素前,必须经两人计算及核对品种、剂量、用法,核准无误后方可使用,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应用不同放射性核素和应用较大剂量治疗患者,应设立专门的住院病区。 (六)及时报告检查结果,如与临床表现不符,应研究原因,必要时组织复查。建立索引卡,统一登记保管,定期追踪观察。 (七)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配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八)核素治疗病房保持整齐清洁,非住院患者不得进入。患者服用放射性核素后,在专用厕所大小便,不得随意走出病房。住院医师对经治患者每日至少查房2次,做到病历完整,记载内容准确。出院时,应向患者详细交代有关事宜。

(九)严格落实防护原则和各项要求,确保患者与工作人员安全。加强工作人员计量监测。 (十)每周至少组织1次集体阅片,必要时与放射、超声科联合阅片,研究诊断和检查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诊疗质量。 (十一)备齐常用急救药品器材,科室医师熟练掌握急救技术。 (十二)严格放射性核素订购、领取、保管与使用,防止丢失、变性或浪费。 (十三)经常对机器清洁保养,每月检修1次。建立仪器设备账册和技术档案,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保养,严格质量控制。 (十四)加强资料管理,详细记录和保存患者应用药物种类、药物标记质量、给药剂量、检查时间以及仪器条件,定点存放影像检查资料、软盘及磁带,借阅照片须办理借片手续及时登记差错事故,定期统计报告与疾病诊断符合率。 (十五)加强安全管理,无关人员严禁进入贮源室、射药物注射室。认真登记核对,定期清查,严格交接手续。遇有疑问立即报告、迅速查清,妥善处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妥善处理防护用品、放射性废弃物及被污染物品。 (十六)加强应急管理。一旦发生放射性泄漏,立即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向医院总值班室、医疗管理部门、分管院领导和当地环保及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报告。

核医学新技术-碘125粒子治疗肿瘤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其实也是一种放射治疗肿瘤的方法。不过,它是在CT和超声引导下,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 常规治疗肿瘤的方式有3种: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以及生物治疗等,而这几种疗法并非对所有肿瘤都适宜,常规放射性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与常规外照射治疗相比,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碘125粒子优势显著: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均匀,辐射半径小(两厘米左右),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与化疗配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杀灭远处的微转移病灶)。 该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治疗可以达到或接近手术和其他毁损病灶疗法的效果。对于某些经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限转移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此外,还可作为常规放射治疗的补充和协同治疗的手段,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很多人眼中,碘125粒子植入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式。其实不然,它不但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而且对部分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如前列腺癌,过去常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如今,可以不用手术,直接植入碘125粒子,抑制肿瘤生长,达到常规治疗一样或更好的效果,而且保留了它的生理功能。另外,对于不愿行根治性手术以及一些无法手术的子宫颈癌、鼻咽癌患者,碘125粒子植入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对于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选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达到有效控制转移灶生长,保持器官功能、减轻疼痛的目的;由于身体状况、肿瘤位置等因素影响,无法用手术切除的肿瘤,也可选用植入碘125粒子治疗。 然而令人遗憾是很多人都因不知这种方法,或对这种方法不甚了解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为适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局灶性肿瘤,越早放置,效果越好. 什么是125碘粒子植入治疗? 125碘粒子植入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技术,属于近距离内放射治疗的一种。该方法经微创(经皮穿刺)方式或手术将放射性125碘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可能受肿瘤侵犯的组织内,也可以植入到肿瘤转移的淋巴信道或淋巴结内。125碘粒子衰变过程中发射出低剂量的伽玛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照射,能够杀死不同时期裂变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周围乏氧细胞,因此,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125碘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如下特点: 1.125I粒子辐射直径仅1.7cm,能量绝大部分被组织吸收,无需特别的屏蔽防护;2.125I粒子植入对肿瘤组织直接照射,局部照射剂量远比正常组织高得多;能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和敏感组织损伤小; 3.持续性、低剂量反复照射,对肿瘤组织的生物效应明显提高,对DNA双链破坏完全;4.放射源始终存放在专用的容器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直接接触粒子,操作安全,易于防护; 5.125I粒子属于放射性药品,需要核医学科才能订购和专有的场所存放;125I粒子植入又需要放射科、B超、肿瘤科、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和普外科等临床科室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

肿瘤的粒子治疗

粒子植入治疗的基本概念 一、粒子植入方式 1、模板插植 2、B超或CT引导下插植 3、术中直接插植 4、三维立体定向插植 5、借助各种内镜辅助插植 分暂时性插植及永久性插植。前者插植治疗的剂量率一般为5.0-7.0Gy/h,放射源活度在111-370GBq(3.0-10.0Ci),治疗方式多为高剂量率分次照射,使用后装治疗机完成,多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施源导管。永久性插植剂量率一般为0.05-0.10Gy/h,选择放射性粒子的活度每粒在11.1-37MBq(0.3-1.0mCi)之间,治疗方式为直接靶治疗区内直接植入粒子。 二、粒子植入术语 1、临床靶区(CTV):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肿瘤临床灶、亚临床灶及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一定剂量的永久性粒子插植,以其最大径描述靶区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最小靶剂量(MTD):临床靶区内所接受的最小剂量,一般位于临床靶区周边。在巴黎系统中为参考剂量,在曼彻斯特剂量系统中约等于90%的处方剂量点范围。 3、平均中心剂量(MCD):中心平面内相邻放射源之间最小剂量的算术平均值。高剂量区为中心平面内或平行于中心平面的任何平面内的150%平均中心剂量曲线所包括的最大体积。而低剂量区由90%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任何一个平面中最大体积。 4、照射区(TV):50%等计量线面所包括的范围。 5、肿瘤区(GTV):肿瘤临床灶,包括原发病灶、转移灶、转移淋巴结。其中后两种为第二肿瘤区。 6、计划靶区(PTV):90%处方剂量点范围为治疗计划靶区范围。(或理解为内在靶体积加摆位误差。) 7、处方剂量(PT):对已确认的靶区所给出的照射剂量。 8、靶剂量:肿瘤得到控制或治愈的肿瘤致死量。肿瘤局部控制率随靶剂量变化而变化,靶区剂量均匀性直接影响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取决于对照射野的精心设计,得到较为理想的符合一定要求的靶区剂量分布。实际工作中仍然是做不到的。故不能用整个剂量分布来描述靶区剂量。ICRU(国际辐射单位和计量委员会)第29号报告建议用靶剂量代替肿瘤剂量使用。 9、内在靶体积(ITV):包括临床靶区或称亚临床灶(CTV)和因生理运动的安全 边界。 10、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 11、PTV:治疗摆位的误差及器官运动的误差 三、粒子植入的生物学优势 肿瘤有实质细胞(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血管、结缔组织)组成。肿瘤组织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遵循B-T定律(人体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增殖能力越强的组织对放射线越敏感,分化程度越低的组织越敏感,反之亦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