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

第一章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特征。(P6-10)

含义:指转向一个更为一体化与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

特征:①市场全球化: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

②生产全球化: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

(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差异和质量差异。

③全球机构的出现: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联合国、G20tx

2.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有哪些?为什么这么说?(P10-13)

①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

助长了生产全球化,促进了市场全球化。使企业把它们的市场拓展到世界范围,

而不局限于单一的国家。也使企业能把生产置于从事该项活动的最佳区位。

使世界经

济日益交织在一起,依存度提高,带动全球经济发展

②技术变革的作用

a微处理器与电信技术:帮助企业把世界各地的经营点连接成复杂的信息网络,全球

通信成本大幅下降,减少协调和控制全球组织的成本

b因特网和万维网:使企业能协调和控制全球分散的生产系统,打破地域、范围和时

区的限制

c运输技术: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全球商品运输更为经济,促使生产和市场的全球化

(集装箱)

3.当今全球经济概况?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一般了解)(P15-22)

①变化了的世界产出和世界贸易图景

美国及其他老牌发达国家在世界产出和出口的相对份额下降,新兴经济体如中国、

印度、巴西等继续发展扩大,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②变化了的对外投资图景

a美国公司占总存量的份额大幅下降,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有所上升

b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流量持续增长

c以发展中国家为目的地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重要

③变化了的多国企业性质

a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

b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变化了的世界秩序

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从长远看,为国际企业创造巨大的机遇。此外,中国和拉

丁美洲转向自由市场经济正在给西方国际企业创造机会和威胁

⑤21世纪的全球经济

a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减少,跨国贸易的投资量比全球产出量增长更为

迅速。表明国家经济正在更紧密地结合为单一、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系统,预示世界

正在迅速的走向一种对国际企业实践更为有利的经济制度

b全球化并不是必然的,如果一些国家的经验与预期不符,可能会收回对原先自由经

济思想的承诺,将会是一个更严峻的世界

c更大的全球化带来了风险,地区危机更容易引发全球危机;风险的破坏力更强,也

更难恢复

4.全球化的利弊分析(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争论的焦点)(P23-29)(第一讲课件

P72-79)。

①就业与收入

就业:

抗议:a国际贸易壁垒的消除实际上剥夺了美国、英国等富裕先进国家制造业的工作

b降低贸易壁垒使公司把制造业生产转到海外那些工资水平低得多

的国家

支持:a一个国家参与自由贸易后,难免出现失业的现象,但整个经济更加强壮了

b从国外进口纺织品会降低衣服在美国的价格,从而使消费者在其他

方面能花费更多的金钱

c从出口中,外国得到越来越多的收入,提高该国收入水平,有助于

外国人购买更多的本国生产的产品

收入:

抗议:全球化导致工作岗位减少、工资降低:

a损害了发达国家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减少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工作岗位

b降低发达国家的工资

c全球化和国际外包活动剥削了低工资国家的工人

支持:全球化创造就业并提高工资:

a增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和效率。“沃尔玛效应”

b全球化创造的弹性劳动力市场使发达国家受益。

c全球化和国际外包为发达国家创造大量工作岗位,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②劳工政策与环境

抗议:a很多跨国公司常被指责支付低廉的工资,剥削工人,雇佣童工,而且工作环境也很恶劣

b全球化导致环境污染、居住环境恶化和臭氧层被破坏

支持:a自由贸易带来的污染和劳工剥削不是更多而是更少

b通过创造财富和鼓励企业技术长期创新,自由市场制度和自由贸易

能使世界更易对付污染和人口增长问题

③国家主权

抗议:经济权力正逐步从国家政府向非国家组织转移,因而降低了这些国家的自主权,国家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支持:非国家组织的权力是受各国共同授与的权力制约的,它们的存在是服务于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破坏这些利益

④贫富差距

抗议: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加大

支持:部分国家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在于专制政府、贪污腐败、对产权保护的缺失及战争,与全球化无关

5. 全球化给管理人员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P29-30)(第一讲课件P80)

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不管大小,正成为国际企业

(国际企业指任何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企业,国际企业≠跨国企业)

挑战:管理国际企业与管理国内企业是不同的

①存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②国际企业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范围更广泛,问题本身也更复杂

③国际企业管理人员要设法在政府干预与限制条件下工作

④国际交易涉及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各种外汇

第二章

1.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的具体涵义?(P43;P47;P48)

政治体制:指的是一国的政府体制。

两个尺度:①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强调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利益首要,主

张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

②民主或集权的程度:民主是指政府由人民直接选举或通过其代

表间接选举;集权指个人或一个政党对各方面都拥有绝对的控

制权。

经济体制:①市场经济:价格不受管制,所有生产性活动归私人所有而不归国家所有

②计划经济:价格由中央计划控制,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且禁止私有制

③混合经济:一部分私有制和自由市场机制,一部分国有制和政府计划机制

法律体制:一系列规则、法律以及流程,用以规范人的行为。包括普通法、大陆、宗教法

2. 对国际商务的影响?(结合各种体制的具体内容谈其影响或者优缺点,以课本内容为主)

①政治体制:作为一种政治指导理念,个人主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这对国际

商务无疑是件好事。与集体主义相反,个人主义赞成自由贸易价值观,这为国际企业

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②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就是鼓励私人生产者之间有活力的

竞争。私人

所有制也鼓励有活力的竞争和经济效率,私人所有制保证企业有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

取利润,这就鼓励企业寻找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的方法。总之,通过这种刺激的作用,

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最终就会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计划经

济缺乏动力和创新,取代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是经济趋于停滞。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

倾向于将一些困难的企业收归国有,因为这些企业继续经营被认为对国家利益极为重

要。

③法律体制:高度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

贸易,并导

致该国经济增长率下降。

第三章

1.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和概念有哪些?(P63;P66)(第二讲课件P45)

①人均国民收入(GNI):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和劳务总

值的人口

平均值。

②购买力平价 (PPP):通过购买力调整国民总收入。

GNI及PPP数据只是静态的描述。

2.阐述一国政治经济状况如何对经济发展的产生影响?(简答)(P69-71)(第二

讲课件P48)

①创新和创业是增长的动力

②创新和创业需要市场经济

③创新和创业必须加强对产权的保护。

④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民主的政治制度

⑤经济进步导致民主

⑥地理、教育和经济发展

3.理解一国政治经济状况如何决定在该国进行国际商务的吸引力(论述或简答)(P80-82)(第

二讲课件P59-62)

①收益:

a从事商务活动的货币收益是由市场规模、该市场上消费者的现有财富(购买力)和

未来财富决定的。

b通过辨别并较早在可能的未来经济明星上投资,公司可能获得先发优势(早进入市

场经济的国家获得的优势)并在国内建立品牌忠实度、积累经验:

第一进入者优势是指市场早入者所拥有的优势;

迟入者劣势是指后入者可能遭遇的障碍。

②成本:

a政治成本包括行贿和争取符合偏好和公平待遇的游说成本。

b经济成本主要与经济体系的复杂性相关,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性商业。

c在不同的国家经营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劳动力及环境标准,产权的法律保护成本

会更高。

③风险:

a政治风险:政治力量导致一个国家商业环境剧烈变化及影响商业企业盈利和其他商

业目标的可能性。

b经济风险:经济管理不善导致一个国家商业环境剧烈变化及影响商业企业盈利和其

他商业目标的可能性。

c法律风险:贸易伙伴机会性地违反合约及没收产权的可能性。

④综合吸引力:

a一个国家作为有潜力市场及投资地的综合吸引力取决于在这个国家从事商业活动有

关的利益、成本及风险的平衡。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在利益、成本、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似乎政治稳定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易实现。

第四章

1.文化的内涵(P90)(第二讲课件P72)

含义:文化是由一群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建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

价值观:关于一群人认为是好的、正确的和可期望的抽象概念,它构成文化的基础;

准则:规定特定环境下正确行为的社会工作和准则,它分为社会习俗和道德准则。

2.文化的内容和影响因素(P90-92)

文化的内容:

①价值观和准则

价值观和准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价值观构成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有关一个社会认为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令人向往的抽象概念。准则是描述在特定环境下适当行为的社会法则和指导方针

②文化、社会和民族国家

社会是拥有同一套价值准则的一群人,即在同一种文化下生活的人。各个民族国家是政

治的产物,她们可能包含一种文化,也可能包含多种文化。从另外一方面看,文化又能

跨越几个国家。文化还有不同层次,国家文化由亚文化构成

影响因素:宗教、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教育、语言和社会结构

3.文化对国际商务的影响(P111)(第二讲课件P117-118)

①跨文化素质对国际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a理解文化差异的存在;

b理解这些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含义。

②应对方法:

a雇用当地人协助;

b建立世界性的经理队伍;

c避免种族中心主义。

第六章

1.自由贸易(P159)

一国政府不打算通过配额或关税来影响它的公民从别国进口什么商品或生产什么产品

出口给别国。

2.简述H-O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第三讲P22)

内容:

①每个国家或区域应该生产和输出本国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本国稀缺要素密集的

商品;H-O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模式是由要素禀赋而非生产率差异决定的。

②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

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评价:

H-O理论清晰易懂。不过要素禀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一国可能比另一国拥有更大

更绝对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而相对丰富只是其中的一种。

3.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P161)

观点:从事贸易顺差的交换活动符合一国的最大利益,主张政府干预货币差额论,强调少买多卖、重金主义、重工主义

评价:促进了资本的发展,缺陷是将贸易看成零和博弈(指一个国家获利导致另一个国家受损)。

4.简述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会举例说明)(P163)(第三讲课件P17)

①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两优取

其最优,两

劣取其次劣。

举例: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

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

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么?

②一个国家分工生产最有效率的商品,而从别国购买自己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的商品是有

意义的。(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③无限制的自由贸易可以增加世界产出,即贸易是正和博弈

④开放一个国家进行自由贸易会刺激经济增长,转而创造贸易的动态利益

5.简述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会举例说明)(P165)(第三讲课件P20)

各国生产商品的能力不同,一个国家应该分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其他国家

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6.简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P177-179)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的模式受一个国家四方面的影响:(1)要素禀赋

(2)需求情况(3)相关与支持产业(4)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

钻石理论模型:波特认为当企业处在该模型最有力的位置时产业或产业部门最可能成功。

他认为钻石理论模型是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一种特性的作用是依其他特性的状态而定

的。波特还认为两个附加变量可以极大影响国家钻石理论模型:政府与机遇。政府通过

其政策的选择,可任意削弱或增强国家优势。

7.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第三讲课件P34/36)

主要观点:

①贸易可以通过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增加消费种类进而降低产品成本;

②存在规模经济的产业,存在第一进入者优势。

应用:

①通过国际贸易,厂商可以面对更为广阔的市场,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规模

经济使扩大

生产规模后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相同产品而规模不变的其他国内

厂商就会被淘汰;

②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某一产业部门内,各国将各自专于该产业部门的某些差

异产品的发

展,再相互交换(即开展产业内贸易)以满足彼此的多样化需要。

8.综述主要的自由贸易理论观点(主要观点及其评价)(论述)(比较优势理论

+H-O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参照课本P183及课件内容,评价自己加入)

9.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而言,它们可以从国际贸易理论中获得什么样

的启示?(P181-183)

①区位影响:从利润的角度看,一个企业将其生产活动分散到那些按照国际

贸易理论

生产最有效率的国家是有意义的。

②第一进入者优势:投入大量金融资源以建立第一进入者或早期进入者优势

即使亏损,

几年也是值得的。

③国家政策:工商企业存进自由贸易是符合母国最大利益的。

第七章

1.政府会采取哪些政策来管理进口?(P192-196)

①进口关税:进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口商所

征收的税收

②进口配额:对进入一个国家某种商品数量的直接限制,通过团体或企业发

放进口许可

证强制执行

关税与配额结合产生关税配额:向超过配额的进口品征收的关税超过配额内的

③国产化规定:要求某一商品某特定部分必须在国内生产(实物条款或价值

条款)

④行政管理政策:通过繁琐的政府规章来增加进口品进入一个国家的难度

⑤反倾销政策:惩罚从事倾销的外国企业——保护不公平的外国竞争

2.政府为什么要干预贸易?(P198-204)

①干预的政治理由:保护就业和产业、国家安全、报复、保护消费者、推动

对外政策

目标、保护人权、保护环境

②干预的经济理由:

a.幼稚工业论:政府应该暂时支持新产业,让制造业取得一个立足点

b.战略贸易政策:政府能够通过补贴帮助国内企业在规模经济很重要的全球性的产业

中取得第一进入者优势

3.试举例说明战略贸易政策。(见补充课件)

①战略性进口关税

②战略性出口补贴:克鲁格曼以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为例进行了说明

4.试分析贸易壁垒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P215-217)

①限制一个企业将其不同的生产活动分散到全球最佳区位的能力

②当贸易壁垒目标是一个特定国家的出口产品时,该特定国家企业相对于其

他国家企业

处于竞争劣势。

第八章

1.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是什么?(P229-230)

①出口的局限性。出口战略的可行性经常受到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制约。

②许可的局限性。根据内部化理论,以技术授权作为利用外国市场的战略具

有三个主

要缺陷:第一,技术授权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将宝贵的技术和技能转让给潜在的外国

竞争对手;第二,技术授权并不能使企业牢牢掌握利润最大化所需要的在国外的制

造、营销和战略控制权;第三,若企业比较优势在于生产产品的管理、营销和制造

能力,则技术授权可能不能使该企业实现同样的效率。

③国际直接投资的好处。如果运输成本或贸易壁垒使得出口丧失吸引力,企业就会偏

好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希望保持对技术诀窍或业务运作和商务战略的控制,或

者企业的能力根本无法通过转让协议明确说明,那么与技术授权(或特许经营权)

相比,企业就会偏好对外直接投资。

2.为什么相同行业的企业往往在相同的时间里进行国际直接投资?(P233-235)

①战略行为:FDI 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战略竞争的反映。尼克博克的理

论表明,许

多FDI是由寡头垄断行业中竞争企业的相互模仿行为造成的。

②产品寿命周期:企业在其所开发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进行FDI。当

其他发达国家的需求很大,足以支持当地的生产时,公司就会在这些国家

投资;当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的充分供应引发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时,公

司就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折衷理论:区位优势是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特性和方向的重要因素。按照邓宁观点:

企业提供FDI以利用特定地区的资源禀赋或资产

3.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的影响?(P239-243)

1)对东道国的影响

利:①资源转移效应: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从

而提供该国

经济增长速度

②就业效应:为东道国带来原先没有的就有机会

③国际收支效应:如果国际直接投资取代了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就

可以改善东

道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当跨国公司利用其外国子公司向其他国家出口商

品和服务时,就形成了第二个潜在的收益

④对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竞争加剧的刺激作用(尤其是服务业)

弊:①对竞争的负面效应:担心外国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经济实力强于国内的竞争者,

对东道国的经济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②对国际收支的负面效应:FDI带来的最初资本流入会导致随后的国

外子公司

向母公司利润流出;若外国子公司从国外进口大量用于投入的产品,结果就

须记入东道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借方

③国家主权与独立:丧失部分经济独立性

2)对母国的影响

利:①国外收益的流入带来的国际收支的改善

②外国子公司对本国产品的出口需求引起的有利的就业效应

③逆向资源转移效应:母国的跨国公司在外国市场学到有价值的技

能就可以把

技能转移回母国

弊:①最初的资金流出

②国际直接投资取代出口引起的负面国际收支效应

4.政府如何通过特定的政策影响国际直接投资?(P244-245)

母国:①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优惠措施试图吸引外来直接投资

②限制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规定持股比例和要求外国跨国公司达到特

定的运作要

求来限制外来直接投资

东道国:①鼓励外来直接投资:税收减免、低息贷款、资助、补贴

②限制外来直接投资:所有权限制、运作限制

5.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和政府政策对于管理者启示。(P246-248)

第九章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形式及其含义(P255-257)

含义:一个地理区域内各国一致同意减少并最终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便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形式:①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所有壁垒都被取消

②关税同盟: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并采用统一的对外贸易政

③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没有任何的贸易壁垒,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

易政策,允

许生产要素在各成员国内自由流动

④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采用统一的对外

贸易政策,

还需要一种统一的货币,成员国税率的协调,以及统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⑤政治联盟:有一个中央政治机构来协调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和对外

政策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P257-259,关系自己总结)

利:①自由贸易和投资是一种正和博弈,所有的参与国都将受益

②通过与邻近经济建立联系以及日益增进的相互依赖,相邻国家之间就

会产生争执

合作的动力,各国之间暴力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减少弊:①尽管一体化为大多数人带来了利益,但对少数人而言绝非没有损失

②国家主权的关注

③如果自由贸易区内贸易转移效应超过贸易创造效应,区域一体化就不能增进经济

福利

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管理者的启示(给内部和外部企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P276-278)

机遇:①原先备受保护的市场开放,可利用机会在建立子公司

②统一市场本身商务成本降低,便于选择最优生产地点进行集中生产

挑战:①各个集团内部的商务环境变得更加具有竞争性,企业必须利用统一市场创造出

的机会合理配置生产以及降低成本

②贸易区内众多企业的竞争地位可能在长期内得到改善,对于贸易区外的企业是

一个挑战

③对于贸易区外的企业,由于“贸易堡垒”的出现而被统一市场拒之门外

④欧盟委员会在竞争政策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欧盟希望并能够

对企业的并购活动进行干预和提出条件。这会限制企业实施其自主

的公司战略的能力

第十章

1.外汇市场的作用?P293

①将一个国家的货币转换为另一个国家的货币

②针对外汇风险提供一定的保障。风险:汇率不可预见的负面结果

2.如何理解绝对购买力评价理论?以《经济学家》的(巨无霸)汉堡包指数

为例,说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高估或低估的程度。(P300-301)(第五讲课件P18)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比率。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的购买力就会相对下降,则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反之,当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下降时,本币的购买力就会相对上升,则汇率下跌,本币升值。

3.外汇风险有哪些?如何降低这些风险?(论述)(P310-312)

①交易风险:外汇汇率变动对单笔交易收入的影响(价格/成本/利润)。

②折算风险:外汇汇率变动公司发布的财务报表的影响(“账面”)。

③经济风险:外汇汇率变动对未来价格、销售和成本的长期影响

措施:

A 降低交易和折算风险:①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和掉期(货币互换)

②根据汇率变动的预期对供应商的付款和对客户

的收款在时间上提前错后

B 降低经济风险:对生产性资源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配做出策略选择

C 其他方法:①对外汇对冲行为集中监控

②了解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区别

③预测汇率的未来变动

④建立良好的报告系统以监控风险头寸

⑤定期编制外汇风险报告,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和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主要区别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和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主要区别 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演变历程 众所周知,现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由原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以及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等专业合并而来,而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专业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个新生专业群,历史的原因使得它们的学科位置严重重合并且分野不清,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或缺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原国家教委提出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经过长期的酝酿和论证之后,教育部于1998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一新目录中,将原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等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在我国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中,经济学类下设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和金融学四个专业。其中的经济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涵盖的范畴大致相当于所谓“西方经济学”的涵盖范畴,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通常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大范畴,而我国的经济学专业则是侧重于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范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又侧重于西方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学的范畴;但同时,我国的经济学及其专业设置又必须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应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然与西方经济学及其学科划分又有所不同。这样的专业设置既有利于和国际接轨,又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当前实际经济建设工作的需要,因而是合适的。 国家教委的这次专业修订,将我国原来的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等专业合并成一个宽口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有利于克服原有专业的设置重复及国际贸易专业口径偏窄等弊病,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又没有机械照搬西方的学科设置,而是在经济学类中同时设置了经济学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应于我国当前对外经济和贸易发展迅猛,而广大基层企业精通对外经贸业务的专业人员比较匮乏的现状的,因而也是十分必要的。 广东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989年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开始

国际商务管理名词解释1

1、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2、招标:指购买产品或(服务)发包工程的机构欲将购买商品(服务)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级等成交的条件、方式、要求或者发包工程项目的概况、数量、质量、工期要求等信息,提供给多家愿意提供产品(服务)或承包工程的机构,要求后者对提供产品和承包工作的价格和其他条件进行报价,然后从中选择与自己条件最接近、最优越的投标人达成交易的行为。 3、仲裁:又称公断,是指买卖双方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签订书面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必须遵照执行。 4、FOB:即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价格术语之一。采用这一价格术语是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把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责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5、许可证贸易:又称许可贸易,是交易双方以签订技术使用许可协议的形式所进行的技术贸易,即通过签订许可证协议,许可人允许受许可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他的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而受许可人支付一定的报酬,作为取得此项使用权的价格的交易。 6、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一成员方在本国市场上对来自其他成员方的进口产品,在从其入境到被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给予的一切待遇不应低于本国的同类产品。 7、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动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额度,超过额度即禁止出口。 8、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是一种银行信用,一经开出就是独立的完整的合同文件,在信用证方式下,实行的是凭单付款的原则。信用证支付解决了汇付和托收中买卖双方风险承担责任严重不平衡的缺陷,使买卖双方的权利都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9、福费庭业务: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并经进口商往来银行担保的、期限在半年以上到5-6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前获得货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 10、离岸货币市场:离岸货币指存放于货币发行国之外的货币,因这种业务最初出现于欧洲而被成为欧洲货币。经营离岸货币业务的市场被称为离岸货币市场。 11、国际商务项目调研:系统的收集、记录和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以使企业能正确认识市场环境、评价企业自身行为,为其国际商务决策提供充分依据。与狭义的市场调查不同,它是对商务活动全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12、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是指在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避免的意外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 13、品质机动幅度:指经交易双方商定,允许卖方交货的品质与合同要求的品质略有不同,只要没有超出机动幅度的范围,买方就无权拒收。 14、国际保理:又称保付代理业务或承购应收账款业务,是指出口商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口商品,在货物装船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承购应收账款的财务公司或专门组织,即保理商,收进全部或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业务。 15、总包合同:指约定一家承包商组织实施某项工程或某阶段工程的全部任务,对业主承担全部责任,履行承包商所拥有的全部权利的合同。 16、回避不确定性:是指不同文化中社会成员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接受程度,即人们感觉到不确定性的威胁并建立制度和信念来减少或回避这一不确定性的程度。 17、要约:也称发盘或发价,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都属于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提出要约的一方成为要约人,另一方成为受要约人。 18、出口信贷:是指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进口商提供的贷款。出口信贷主要用于期限长、金额大的出口商品。 19、技术补偿贸易:指技术输出方向技术输入方提供制造某种产品的技术、机器设备、原材料或零部件、技术服务,在一段时间内,由输入方用进口技术和设备生产的产品或所 得的收益偿付输出方的技术与设备价款的贸易方式。 20、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交 易时采用的价格,由于转移价格的水平可以不受市场正常价格限制,因此通常认为调高或 调低交易价格就可以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相互之间实现转移资金的目的。 21、国际商务: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 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 22、联合体投标:是指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 身份共同投标的行为。组成联合体的目的是增强投标竞争能力,减轻联合体各方因支付巨 额履约保证金而产生的资金负担,分散联合体各方的投标风险、弥补有关各方力量的相对 不足,提高共同承担的项目完工的可靠性。 23、合同的解除:指合同在其有效期限届满和按合同约定的条件得到履行以前,经当 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发出通知,提前结束合同的效力,从而解除合同规定的双方的权利义务 关系。 24、密集分销:指制造商尽可能通过更多的批发商、零售商销售其产品,当消费者对 购买地点的便利性要求较高时,提供较高的分销密集性是十分重要的。 25、外汇掉期:是指在某一日期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买进远 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短期内可以使用乙货币而在长期又能确保 以甲货币的形式实现外汇保值。 26、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 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27、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成员在权力上的差异程度。它强调 的是人们如何看待不同个体在社会中权力大小的原因,如体力、智力、出身背景、职位上 的差异,以及对权力的不平均分配这一事实的态度。在那些非常尊崇权威、强调服从的社 会中,权力差距往往非常大。 28、倾销:是指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将产品输入到另一国的商业行为,一般 认为,当外国企业通过倾销的方式将本国企业驱逐出某个行业的市场后,会利用其垄断地 位抬高产品价格,谋取垄断利润。 29、循环信用证:指被全部或部分使用后,其金额可恢复使用直至达到规定次数或累 积总金额为止的信用证。这种信用证适用于分批均衡供应,分批结汇的长期合同,以使进 口方减少开证的手续、费用和押金,使出口方既得到收取全部交易货款的保障,又减少了 逐笔通知和审批的手续和费用。 30、限制性商业惯例:也称限制性商业做法、限制性贸易做法,是指企业或经济组织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或以其他不正当方式限制竞争,从而可能或将 会对贸易或商业产生不利后果的做法或行为;或者通过企业间正式或非正式、书面或非书 面的协议或安排而具有同样作用的做法或行为。 31、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 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和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 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32、国际多式联运:是以集装箱装载形式把各种运输方式连贯起来进行国际运输的一 种新型运输方式。 33、象征性交货:是指卖方按合同规定在装运港口将货物装船并向买方提交约定的、 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全套合格装运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需保证到货。反之,如 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合要求,即使合格的货物安全运达,也不算完成成交。 34、交钥匙工程承包:指工程承包方负责完成从拟订建设方案、设计、采购设备、土 木工程、安装调试到人员培训等全部工作,直到项目建成,验收合格之后才交给委托方的 一种工程承包形式。 35、整体产品:即市场营销中的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 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想法等,既包括有形的物体又包括无 形的服务、观念。整体产品概念中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利益产 品。 36、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达到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和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 以法令形式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交易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37、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是一种委托加工的贸易方式,由国外委托方提供全部或部分 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承接方企业按 委托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委托方在国外销售,承接方收取工缴费。对于委托方 提供的设备价款,可结合补偿贸易的做法,以劳务所得的工缴费抵偿。 38、拍卖:是专门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按照 一定的章程和规则,将货物公开展示,由买主出价竞购,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 39、特许经营:一般指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 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方法或经验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使用,由此收取特许使用 费的交易合作形式。特许专营权的接受方不仅要保证自己的产品达到特许方产品相同的技 术标准,而且在产品的形式与服务的风格上也应与之保持一致。 40、弗罗廷贷款:指国际企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通过一家国际银行作为金融中介 进行的贷款。这样做可以绕过东道国政府为限制外国子公司将资金转移到母公司而设置的 障碍,同时还可以避税。 41、项目评估:是指在有限的人力、时间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被评估的项目所 进行的专业化分析和筛选过程。 42、佣金代理:又称一般代理,是指在同一代理地区、时间及期限内,同时有几个代 理人代表委托人行为的代理。佣金代理人根据推销商品的实际金额和根据协议规定的办法 和百分率向委托人计收佣金,委托人可以直接与该地区的实际买主成交,而无需向佣金代 理人支付佣金。 43、可转让许可协议:指受许可人经许可人同意,并在许可协议允许的条件下,可以 以自己的名义把协议项下的技术提供给第三者使用,但他要对原许可方负责。 44、核心竞争力:是指对企业的战略和业绩水平发挥根本性作用的资源和特长。核心 竞争力的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对于其他企业的资源和特长而言的。一般来讲。可 以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和能力应该是企业独有的。其他企业很难模仿或很难取得 的。 45、精益生产:也称柔性制造,是指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多品种的小批量产品的制造技 术,它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现上述目的,即:减少复杂设备的生产准备时间和生产准备的 次数;通过更好的安排生产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制造工序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46、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成员方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另一成员方的产品给予的利益、优 待、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的给予原产于或运往所有其他任何一方成员方的相同产品。 即wto一个成员方给予其他任何一个成员方的产品的优惠待遇,所有其他的成员方的相同 产品均有权享受。 47、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 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限额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允 许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48、邀请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招标,是一种由招标人选择若干供应商或承包商,向其 发出投标邀请,由被邀请的供应商、承包商投标竞争,从中选定中标者的招标方式。 49、交叉许可协议:指许可协议双方将各自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或专有技术相互交 换。供对方使用,双方的权利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非独立的。交叉许可一般不收取报 酬。 50、资本预算:对投资的效益、成本和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的活动。资本预算技术可以 使企业管理层按照合理、客观的方式对不同的投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从而作出 更科学的投资决策。国际企业的资本预算包括现金流量估计和现金流量折现两个步骤。

我的专业——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专业,是国家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而设立的学科。主要学习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贸易业务实务操作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处理国际贸易业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政府机构从事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洞察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贸易政策和发展动态能力。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学、商务英语口语、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洽谈、国际商务函电、国际投资、外贸管理法、公共关系和礼仪学、国际商务实务、报关报检员、国际贸易案例、国际经济合作实务、进出口单证实务、国际市场调查等。 国际商务听起来很高尚,很多人认为很难学。其实每个专业都一样,没有高尚不高尚,至于学习那就是在于自己了。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饿略目标要靠我们努力奋斗,因此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状元。既然社会有这方面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应当以此作为自己立志的目标。况且,我们正处在刨造未来的时代,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迟缓,已经意识到我佻相距发达国家的距离。要你对专业感兴趣,在学校短短的时间内;要力争对专业的学习。个人较完整深辫的认识,从而提高对专业的认识水平。这是引发专业兴趣的有效途径。现在许多同学在学习中,再难的专业也会很容易。兴趣的建立有待经常的巩固。就专业而言,要不断地进行探究,要能问出个所以然来。知彼知已方能百战不殆,对自己的优势要有一个明确的估算。

此外,在建立培养专业兴趣时,应注重实际化,即将兴趣变成行动,不要只停留在思想上,并且切忌一曝十寒,更不能一碰到困难就退缩。应做到循序渐进,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以实践来推动和修正兴趣。如此这般,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 1.国际商务的四种风险(政治、文化、金融、贸易): 1.商业风险(贸易) 2.货币风险(金融) 3.国家风险(政治) 4.跨文化风险(文化) 2.市场全球化的维度 1.国家经济的相互依存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兴起 3.生产的全球化 4.全球投资和金融流动的增长 5.购买者生活方式和偏好的趋同 6.服务的全球化 3.核心企业进军国际战略 1).基于交易:全球采购或进口、出口、对待贸易 2)所有者权益、版权、对外直接投资(FDI )、合作、经营企业 3)基于契约关系: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 4.国际贸易理论、六点要素: 1)重商主义学说: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追求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货币流入、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 2)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分工与绝对优势,自由贸易有效。 3)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是分工和贸易的依据, 即使那些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家也可以参加国际贸易,“两优取其重,丙劣取其轻”。 4)要素禀赋理论: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价格的相对差异,国际贸易的发生 5)新贸易理论:人才资本说,需求相似说、规模经济理念、技术差距理论、“干中学”与技术创新。 6)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生产技术要经历三个演化时期:推介期、成熟期、标准化时期 5.国家产业政策(钻石模型) 6.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的表现、特征、怎么变化? 1)三个阶段分别为推介期、成熟期、标准化时期 2)推介期:一个新产品往往生产于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等国家掌握百分百的资金和先进的研发能力,这是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核心要素。同时,发达的经济也向企业提供了意志购买昂贵新产品的需求,在产品的推介期,新产品在一国内生产,该国暂时享有垄断地位。(新产品、经济发达、垄断) 成熟期:生产商大量生产该商品,并且没法向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出口。但是逐渐这种产品的生产变得更加常规也变得外国厂商开始,从而终结了发明者的垄断地位。在这一时期,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出口门单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低收入国家,生产国将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大量生产、出口、变得常规、终结垄断、低收入国家) 标准化时期:产品的生产已经广泛传播,生产制造也变得简单。在产品发展初期,生产需求研发领域内和生产制造的专门人员,一旦标准化后,主要工作就变成了用便宜的原材料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进行大量生产结果。这种产品的生产将逐渐转移到那些成本竞争优势的国家,从而能够经济有效地通过出口市场服务全球。渐渐地,该 产品的发明国却成为了净进口国,包括发明国的其他经济的需求,由于进口发展中国家产品面达到饱和。事实上,这种产品的出口将会引起其潜在技术的广泛传播,并使其生产在全球得以标准化 要素概况 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环境 相关支持产业 需求状况

如何在国际商务交流中进行更好的沟通

1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is more complex than domestic negotiations, because the political, legal and economic system is different, the national history, culture and traditions,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values differences.Therefore, in the emerging knowledge society, communi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Good communi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point out, communication is" several people or a group of people exchanging information behavior"."Oxford big dictionary" point out, "communication is through language, literary image to transfer or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ideas".The United States "Columbia Encyclopedia" point out, communication is "thought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The famous American scholar communication "is the social thought, concepts or ideas from one person is transmitted to another program, or individual within the transmission, its purpose is to make people gain acceptance communication thought understanding."The famous British media scholar Dennis Quill pointed out that "communication is mainly through the symbol of people or groups to other individuals or groups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ideas, attitudes or emotions"; "communication can be defined a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 interaction. Anthropologist and linguist Benjamin Lee Whorf (1965) proposed the Whorf hypothesis: language determines the cultur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3] (Hu Zhuanglin, 2001).Most peopl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speaker's content from 80 to 90%, that is to say there are 10 ~20% information being misunderstood or misheard.Can imagin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when a person speaks second languages, misunderstanding or mistaken percentage will rise sharply.So the cross-cultural negotiation is always faced with the language barrier.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mmunication smoothly, the general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e negotiations will use the translation.A good translation not only have bilingual ability, but also should have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vocabular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but it is only one of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 the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those from the language information is not more than 35%, 65% of the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hrough non-verbal form of [4] (Liu Jianming, 2006).And sometimes nonverbal information than the language information to be more persuasive. The main wa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body language, it includes eyes, facial and body language, reading the body language can help improve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business-negotiation国际商务沟通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To be a qualified negotiator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To be a qualified negotiator Today’s globalization requires professionals to deal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in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cultural, legal,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s. You may need to resolve a dispute with a supplier, finalize a counter proposal for a state-owned enterprise, or lead a multicultural team. Thus in a globalized market, few subjects are as critical as negotiating across cultural boundaries. When negotiators are from diverse culturally sensitive negotiating skills are necessary for managing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 So, it needs we deal with carefully and keenly. As we know,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international negotiator you should prepare well before start the negotiation.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background, corporate culture and management method of the target co. you will negotiate with. Because all these aspects will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offer, their way of doing business, even the strategy they will adapt in a negotiation. In addition, know the people well who will attend in the negotiation by all possible mea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negotiation style: task-oriented or people-oriented? Their ways of handling thing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High-context or low-context? The philosophy they stick

国际商务专业介绍

市场营销专业介绍 摘要:国际商务专业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重点培养对外商务事务处理的应用型人才,是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基本掌握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从事实际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 一、专业介绍 专业前景:自从海南省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以酒店旅游为主的服务类产业大力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快速消耗海南省资源与环境。2018年初,国家提出建设海南省自由贸易区,发展国际自由贸易岛的决定,这更加需要了解国际商法、熟知国际商务理论、具有开阔视野和良好的外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高职培养的学生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从事实际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政策研究等基础性工作。符合海南省未来人才需求。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自法政集团管理以来,大力发展国际教育,成立了专门的负责国际留学的部门为学生提供咨询,同时与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满足学生海外留学需求。国际商务专业是符合未来学院发展规划的专业,在依托现有的外语资源,配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合格的外贸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外贸企业等从事国际贸易工作、贸易洽谈及国际市场营销工作,适应全球化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模式 1、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活动总学时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训、顶岗实习、思想素质养成、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实践教学部分实行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践相结合,着重针对学生职业人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关于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

关于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 1 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的数目大量的增加,必将使得国际商贸人才尤其是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商务人才的大量短缺。一些外贸进出口业务量大的企业虽然设有进出口公司,但缺乏真正“科班”出身的人才,这和外贸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其不相称。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国际商务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2 解决国际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些对策 如果仅仅从我国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以及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数量来分析,是不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但是,近几年的就业现状表明,部分国际商务专业的大学生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这种反常现象。 2.1 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1)毕业生要迅速转变择业观念,丢掉幻想,回归现实,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所以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那么大学生们也不要认为上了大学就一定能找到轻松的,赚钱多,福利好的工作。有的时候,你对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经验可能更重要,所以,要想办法在毕业一开始就积累这些缺乏的东西,为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积极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大学生是知识精英,增强他们自主创业的信念,引导他们自主创业,这对于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包括信贷、土地和房产使用、税收等优惠措施,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不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更应摆正心态,创业不是当老板,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2.2 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1)建立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学科和教学模式。学科的设置要与社会需求衔接起来。 (2)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高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课都形同虚设,没有专业的有经验的辅导老师,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3)提高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他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在校学生在加强本身专业学习的同时,辅修一至两科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 2.3 组织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 高校应充分根据市场规律和自身特点,组织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例如,一年一度的广交会、深交会既是我国经济的盛会,又是人才盛会。广东地区的高校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鼓励国际商务专业大学生到广交会、深交会上去做兼职,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见识,同时很多学生由于表现突出直接被企业看中。高校应

国际商务

第一章 1.什么是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通常是指私人、商业组织、政府、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在生产、销售、投资、后勤服务、运输等方面发生的交易活动。 2.国际商务的主体是什么?他们的区别? 国际商务的主体:个人、商业组织、政府组织、国际组织。 3.国际商务与国内商务的区别? (1)商务环境不同(2)商务过程不同(3)商务管理不同 4.国际商务发展趋势及原因? (1)国际商务活动网络化。 原因: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专业分工的深化③国际竞争合作的需要④当地资源的专属性(2)国际商务主体微观化 原因:①企业家精神的推动②经济自由化的发展 (3)国际商务活动电子化 原因:①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②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③移动办公成为时尚 第二章 1.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在交易中定价有何不同? 1)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和异质性,消费者通常对服务持有不准确或有限的参考价格 2)消费者将服务价格作为反映服务质量的关键信号 3)对服务的消费者来说,货币价格不是唯一的相关价格,他们还要考虑参与服务或等待服 务的时间成本,选择和确定所需服务的搜寻成本,以及接受服务的便利成本和精神成本4)由于服务的价格名称多样,如酬金、手续费、租金、运费、保险费等,消费者对这些名 称认识不同 2.技术贸易的交易对象是什么?技术贸易有何特征? 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是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著作权、专有技术或商业秘密 特征: 1)交易标的。交易标的是无形的知识,其计量、论质和定价的标准都很复杂 2)交易目的。国际技术贸易的卖方一般不是为了出售才去开发技术的,只是在某些特定情 况下才转让技术。 3)交货过程。技术贸易一般是传授技术知识、经验和技艺,是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4)交易涉及的问题和法律。国际技术贸易涉及很多复杂和特殊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国内法 律和国际法律或公约。 5)政府干预程度。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国家对技术出口审查较严,政府 对国际技术贸易干预比较多。 第三章 1.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一种特殊技能,是企业家组织创建企业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资产。 2.企业家精神与国际商务的关系? (1)企业家精神是国际商务活动决策形成的前提条件。 1)企业家精神能帮助企业提前预测市场波动。 2)企业家精神能确保企业具有一个开放的决策环境。 3)企业家精神能使企业充分地利用各种商业机会和关系。

国际商务沟通整理

题型:判断题(10*2) 选择题(多选)(10*2) 填空题(5*2) 简答题(3*10) 案例分析题(20) 要点: 第一章沟通概述 1.商务沟通:指在商务组织为了顺利地经营并取得经营的成功,将有关商务经营的各种信息发送给商务组织内外的既定对象,并寻求反馈以求得商务组织内外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2.沟通的分类: ①浅层沟通和深层沟通:根据沟通时信息涉及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程度深浅.可以把沟通分为两种:浅层沟通和深层沟通。 ②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根据沟通时是否出现信息反馈.可以把沟通分为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 ③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在正式组织中,成员间所进行的沟通,可因其途径的差异.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类。 ④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根据信息载体的异同,管理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⑤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团队沟通、组织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管理沟通按照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团队沟通、组织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等不同类

型。 3.正式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是指组织中依据规章制度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沟通。 ①照信息流向的不同,正式沟通又可细分为: a.下向沟通:组织成员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层层传递,二是越级传递。 b.上向沟通:指组织中信息从较高层次流向较低层次的一种沟通。其有如下目的:传递工作指示;促使员工对工作及其他任务的厂解;向下级提供关于程序与实务的资料;向下级反馈其工作绩效;向职工阐明企业的目标,使职工增强其责任感。 c.横向沟通:指组织中同一层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d.斜向沟通:指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运用这两种沟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沟通前.尽可能先得到直接上级的允许.有时是自己的上级。有时是对方的上 级; 2)在沟通后,尽快把沟通结果直接向上级汇报: e.外向沟通。 ②按照沟通形态的不同,正式沟通一般可以分为5种:

国际商务就业方向

国际商务就业方向 一、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国际商务专业的主流毕业生主要成为三类国际商务从业人员:海关、商检、商务局和贸易公司的熟练的贸易业务操作员;科研机构的贸易理论及政策的解读传播者;国家政府的贸易政策的制定者。 1. 贸易业务操作员 绝大多数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都会成为熟练的贸易业务操作员。贸易业务操作员是指那些熟悉贸易流程,为企业达成外贸交易提供服务的人员。 例如,企业商务谈判中熟悉贸易条款,能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的人员;为企业提供包括订立运输合同、租船订舱、货物运输及装卸、出口报关报检等服务的货物代理;通过了国家报关员资格考试,帮助企业顺利通关的报关员;熟悉信用证流程,能正确审单、制单完成信用证结算的人员等。 如果一家企业到国外去进行商务谈判,主谈人肯定是这家公司的领导,谈判人员至少要包括1个技术人员——处理各种技术问题;1个财务人员——合理分析价格;以及1个贸易人员——具体负责合同交易条款。这一类人才都是接触最基本的实际业务,要求能够熟悉并完成某一个或某几个贸易流程。 2. 理论及政策的解读传播者 高校从事国际商务专业学科教育与研究的教师、研究员、国家

贸易政策解说者就是贸易理论及政策的解读传播者。现代国际商务理论起源于西方,约束交易的法规惯例也大多是由国际商会的机构制定的,将这些内容引入国内就需要有专门人员的分析介绍。 一般的,跨国大型企业更关注对国家贸易政策的解读,他们会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保持其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3. 贸易政策的制定者 贸易政策的制定者一般指在国家政府机关或民间行业组织内制定对贸易方式产生影响的政策法规的人员。加入WTO以后,中国国际商务各类业务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不能直接影响企业对外贸易活动,而是要通过对国内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制定才能直接约束企业行为,这一过程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二、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待遇 2009年,有调查机构做了一项有关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的基础调查。调查显示了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3年内的薪酬情况。 (1)毕业生1年薪酬:69%的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6%。 (2)毕业2年薪酬:54%的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2%。 (3)毕业3年薪酬:44%的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3%。 三、国际商务专业就业前景

浅谈对国际商务管理的认识

浅谈对国际商务管理的认识 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等的建立,以及以欧盟为代表的各种组织的建立,国际商务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的(WTO)更是为全球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和发展平台。 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特别是1992年发展方向的确立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方面使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奠定了制度基础。 时至今日,国际商务已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正不可遏止地滚滚向前,而国际商务就是它的载体。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见“MADE IN CHINA”的物品,而中国人对诸如波音飞机、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也早已不再陌生。国际商务和贸易已成为国际间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 那么研究企业如何到国际上去开展业务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管理的国企商务管理学科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国际商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其出发点是在跨国环境中,如何来制定并执行企业战略以及建立起实施这种战略的组织。企业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出选择,如何应对国际环境中的行业竞争,如何解决一系列非市场因素和处理与国际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甚至国际职能战略以及国际与全球经营中的组织变革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跨国企业的竞争策略。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既是国内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家间相对优势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这方面既要考虑国家相对优势的决定因素和公司内部竞争力量的发展,也要考虑跨国公司制定和完善策略的关键因素,包括跨国经营时采用合并、收购、独资公司、合资企业或到国外上市等诸多形式到海外开展业务。 三、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随着国际市场扩大和全球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更需要重视国际营销的管理,包括产品和商标管理、定价、促销和广告,还有分销、市场调查以及在国际市场中的市场组织。同时也需考虑市场进入和定位

国际商务(小范围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四、名词解释 1.进口替代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纠正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2.出口导向战略:就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 4.对外贸易:是指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13.贸易术语:是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 14.支票:是以银行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 五、简答题 1.重商主义的理论要点:)将货币与财富混为一淡,他们中的多数人把货币当作财富的唯一形式。2)一国货币财富的来源,除开采金银矿藏外,就是要发展贸易,认为财富主要来源于流通领域。3)从流通领域能增加一国财富总量的只能是对外贸易,而不是国内贸易。4)在对外贸易中,要遵循少买多买的原则。5)大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和发展本国工商业,增加国际收支盈余。 2.超保护贸易主义的特点: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2)保护的目的变了。3)保护转入进攻性4)保护的阶级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5)保护的措施多样化。6)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 7.出口导向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冲击。2)工业部门主动性差。3)债务负担加重。 8.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其特点: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特点:1)由于各国语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法律和贸易法规等不同,对贸易对手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不易,所以,国际贸易的困难大于国内贸易;2)国际贸易在内容、程序等方面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货币与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海关制度,以及国际汇兑、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也均比国内贸易复杂;3)经营国际贸易可能发生的风险多,包括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 六、论述题 1.试述出口导向战略的含义及其实施的政策与措施。P25、26 2.试述贸易术语的含义及意义。P43、44 四、名词解释 1.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五、简答题 2.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特点。P70-74 六、论述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P58 2.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P64-65 四、名词解释 1.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间服务输入和服务输出的贸易形式。 2.过境交付:是指一国向另一国提供服务,没有人员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电脑网络等完成的服务。 6.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企业间将技术商品的使用权进行跨越国境的贸易行为。 五、简答题 1.服务贸易的特点:第一,产品的无形性;第二,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消费同时进行;第三,服务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第四,服务贸易保护更具刚性和隐蔽性;第五,营销和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六、论述题 1.试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是指国家间服务输入和服务输出的贸易形式。表现形式:1)国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 2.试述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的异同: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二者都是无形贸易,但技术贸易往往只是使用权的交易,而服务贸易既是使用权的交易,有时所有权的交易;技术的交付,往往不是双方关系的终结,仅仅是开始,而服务的交付则是双方关系的了结;由于技术可连续收出多次,其成本多次分摊,因此技术贸易不能一次收回总开发费用和预期利润,而服务贸易则要一次收回成本和预期利润。 四、名词解释 1.转口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转卖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4.国际展览会:是指某一国家通过选择适当的场所,将其商品集中进行展出和销售的贸易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