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为 常用 的药 物 载体 。H A G Y 等 以大 豆 磷 脂 ( oba U N Syen
p op a dl on ,10一P 、 固 醇 、 氧 基 聚 乙 二 醇 二 hsht y h Ie S 0 i c i C) 胆 甲 硬脂酰磷脂 酰 乙 醇胺 ( , 1 2一Ds aol n—gye ier 一8 t y lcr o一3一
在体外对 上 皮 细 胞 增 殖 和 迁 移 的 影 响 , 以及 对 异 种 嫁 接 MD A—MB一 3 肿瘤 的 B L / 21 A B c裸 鼠抗肿 瘤和 抗血 管生成 作用 。结果发现 ,S S L—P X中的紫杉醇释放较缓慢 , T 延长 了 紫杉醇在体 内的时间 ; 体外试 验表 明 , 其能 够有效 抑制 上皮
等获得 了纯品并确证 了其结 构 , 为二萜类 化合物 , 并具 有抗 肿瘤作用 。其作用机理为 : 通过 对微 管蛋 白稳 定化作 用而抑
制其分解 , 同时阻断细胞 分裂周 期 中的 G 2和 M期 , 致细 导 胞 死亡 , 从而抑 制肿 瘤 的生长 -] 9 3年开 始 了紫 杉醇 2。1 8 I 临床试验 ,9 2年 被 F A批 准上市用 于治疗 卵巢 癌和 期 19 D 转移性乳腺 癌 , 商品名 为 t o。由 于其 特 殊 的作用 机理 以 a l x 及较好 的疗效 , 紫杉醇备受关 注 , 临床上主要用于卵巢癌 、 乳 腺癌 、 小细胞癌 等 J 非 。大部 分抗 癌新 药在 最初 的研究 中 都是静脉注射给药 , 而, 然 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 制备 成注射剂有一定 的困难 。在早期的研究 中, 为了解决这 一难 题, 人们 常常在注射剂 中加入 聚氧 乙烯 蓖麻油 ( rL , CE ) 现在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紫杉醇注射液( ao ̄) T xl 中的紫杉醇就是 靠聚氧 乙烯 蓖麻油与脱水 乙醇 以 1 1的比例组 成的混合 液 : 来稳定和溶解 的 。但 是 由于治疗 需要 较大 量 的紫 杉醇 , 因而需要较大量的 CE 。CE r L rL不是惰 性载体 , 一定 的生 有 , 物活性 , 大量的 C E 较 rL会 产生过敏性 反应 、 高血脂症 、 脂蛋 白的异常 、 细胞 的聚合 、 围神经 病变 等 J 因此 , 红 周 。 开发

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胞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同时也对如何改良内生真菌菌种性能和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以提升其产紫杉醇的能力,作出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关键字:紫杉醇,微生物发酵,内生菌,产量前言:目前国外市场上的紫杉醇仍依靠从红豆杉树皮中提炼和人工合成方法,目前并未见有第三种形式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制作的报道。

紫杉醇的生产受着原材料与科技二个方面的约束,短期内无法突破。

为克服红豆杉资源匮乏和紫杉醇需要量的日益扩大的问题,人类对生产紫杉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学研究,涉及化学全合成、植物细胞培养、微生物转化和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由于具备突出优点,其研制与发展日益引起中外科研学者的普遍重视。

一、紫杉醇产生菌的研究进展(一)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种类Stierle和Strobel等首次从短叶红豆杉的树枝上分离出一个可以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命名为安德列亚霉[1]。

当时这一发现对于紫杉醇的药源研究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为开发紫杉醇的物源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途径。

此后,各地研究者相继进行对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分离操作,先后在西藏红豆杉、云南省红豆杉、东北地区红豆杉、欧洲红豆杉和中国红豆杉中分离到能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其寄主植被基本包括红豆杉属下的所有种类。

在国外的树木中,科学家也分离出来到了可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

Li等在不同种类的秃柏的韧皮部和木材部中均分离出能形成紫杉醇的内生真菌[2]。

GA等18人在同一种松树中分离出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

这表明,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不但存在于红豆杉属植被中,在某些非红豆杉属植被中也存在,他的研究结果更拓宽了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研究范畴。

(二)真菌发酵制备紫杉醇的优越性与过去在红豆杉植株的树皮上获得的紫杉醇比较,由内生真菌发酵制备紫杉醇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微生物发酵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易扩大化,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落地实施;(2)微生物易于通过诱变育种等方法筛选高产菌株,提高紫杉醇的产量,微生物育种及选育速度明显高于植物细胞株;(3)内生真菌生长迅速,在简单培养基中便可大量繁殖,形成丰富的发酵活性性质;(4)内生真菌在生物反应器中生长时,可人为调节各项发酵参数,使代谢路径朝着有利于紫杉醇的生产及高浓度紫杉醇的积累的方向进行。

紫杉醇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紫 杉 醇 ( a l a e,a o ) 是 红 豆 杉 属 植 物 中 的 一 种 四环 p ci x ltx 1 , t
径 在 5  ̄ 40“ 有 利 于 药 物 释 放 和 P GA 体 内降 解 。体 外 0 0 m, L 肿 瘤 细胞 增殖 抑 制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植 入 剂 表 现 出 良好 的肿 该 瘤细胞增殖抑 制能力 , 同时 能 够 诱 导 细胞 凋 亡 , 不 会 出 现 肿 且 瘤 组 织 边 际 细 胞 复 苏 的 现 象 。植 入 实 验 动 物 体 内 2 3和 4周 , 后 , 药 物 释 放 率 分 别 为 5 ~ 9 ,0 ~ 1 和 2 , 其 1 5 O 呈零 级 递 增 。植 入 4 后 , 内药 物 浓 度 达 到 平 衡 稳 定 , 维 持 1 周 颅 可 个 月 。经 L MS 检 测 , 内组 织 中无 游 离 态 紫 杉 醇 , 示 紫 C M 颅 提 杉 醇 与 组 织 结 合 后 , 到 了 一 定 的 缓 释 作 用 。在 实 验 期 间 , 起 实 验动物无体质量减少 、 生毒性反应等 。 发
a ppr ac o a c r c m o he ap So i s a ki e y o ii lnia pp ia i s g or s o ntc nc r o h f r c n e he t r y. ti nd ofv r pr m sng c i c la lc ton ofdo a e f m fa ia e . K e r s: cia e ;a g t d deie y; n ia c r d u y wo d pa lt x l t r e e lv r a tc n e r g
d me t n b o d wa u o s i a d a r a s s mma ie e e ty a s a d t e me h d o r p r to p ro ma c , fe t e f n t n e c we e i — c rz d i r c n e r 。 n h t o fp e a a i n, e f r n e e f c i u c i t . n v o r n to u e . i a l f r g o n n t e r s a c n p c i x lt r e e ei e y wa n ia e . s ls Ta g t g a e t o n y i rd ed Fnl y,o e r u d i h e e r h i a l a e a g t d d l r s id c t d Re u t r e i g n s n t o l m— t v n p o e t es l b l y o a l a e ,b ta s e u e ist x c sd fe t . n l so e p c i x l a g t d d l e y s p l d a n w r v h o u i t f p c i x l u lo r d c o i ie e f c s Co cu in Th a l a e r ee ei r u p i e i t t t t v e

紫杉醇药源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紫杉醇药源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紫杉醇药源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加之人们对于生命科学的不断探索,许多天然药物的药源也随之被不断研究,其中就包括了一种具有抗肿瘤特性的天然化合物——紫杉醇。

紫杉醇作为一种著名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紫杉醇的药源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紫杉醇的药源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碱,其主要产自于太平洋西北部及加拿大地区的云杉树(Taxus brevifolia Nutt),同时也有些产自于欧洲、亚洲等地的兴安落叶松(Taxus chinensis)及四川云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 var. Mairei),其中以加拿大云杉树为最为优质的原材料。

这些植物当中主要以云杉为最为优质的紫杉醇药源。

紫杉醇主要由云杉树的树皮、树干、叶片等部位提取,这些部位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紫杉醇,但重要的是树皮和树干部分的含量最为丰富。

而提取紫杉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化学方法提取,如用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从云杉树的树皮、树干、叶片等部位中进行提取;另一种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提取,如利用云杉拟南芥转基因的方法进行人工合成。

无论是哪种方法,其提取效率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采集季节、采集地区、提取方法等因素均能影响提取效率。

二、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1.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植物成分,在药理作用方面表现出了多种作用机制。

目前研究表明,紫杉醇主要通过干扰细胞微管的动态稳定发挥其药理作用,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同时,紫杉醇还表现出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

2.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在研究方面也备受关注。

在分子结构方面,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分子结构、合成及修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提高其药效及副作用降低。

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也比较关注其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等问题,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一、引言癌症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一直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紫杉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传统的紫杉醇提取方法主要依赖于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然而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有限,这限制了紫杉醇的大量生产。

因此,探索新的紫杉醇生产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紫杉醇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替代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紫杉醇的结构与作用机制1. 紫杉醇的化学结构紫杉醇是一种复杂的二萜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包含多个手性中心和独特的官能团。

它的基本结构由紫杉烷环和侧链组成,紫杉烷环是一个刚性的四环结构,侧链则连接在紫杉烷环的特定位置上。

这种复杂的结构赋予了紫杉醇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机制紫杉醇主要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从而稳定微管结构来发挥抗癌作用。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是构成纺锤体的重要成分,紫杉醇稳定微管的作用会导致纺锤体无法正常形成,进而阻断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癌细胞停止增殖并最终死亡。

此外,紫杉醇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等。

三、真菌发酵法生物合成紫杉醇的研究进展1. 产紫杉醇真菌的筛选与鉴定研究人员从自然界中广泛筛选能够产生紫杉醇的真菌。

通过对不同环境样本(如土壤、植物组织等)进行分离培养,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方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含有紫杉醇。

经过大量的筛选工作,已经发现了一些能够产生紫杉醇的真菌菌株,如紫杉霉属(Taxomyces)、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等。

对这些产紫杉醇真菌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有助于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代谢途径。

2. 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了提高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产量,需要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PLGA-紫杉醇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PLGA-紫杉醇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t e , t tmoayi etdo oa amiiee.P c t e bu dn L A hsso n g ae atu o f c e d i r u rl jce r rl d ns rd ala l on igt P G a hw r t ni m re et r na l n t ix o e r t f
【 bta tP G ido hg o m r ae a. eas s utn d— ees rpr n odboo pt A src】 L A i a n i p l e t i1 B cueo i s e rl e oe yadgo i m a— s k f h y m r f ts m a p t c
we ds u s d r c n e eo me t n P GA frp ci x l r g d l ey ic s e e e td v lp n s i L o a l a e d u e i r . t v
【 e od 】L A — al xl utnd res; tni ei K yw rsP G Pct e s a e —e a a i g gn i ; si a l e na o c
T erc n e eo me t i P G rp ci x l rgd ley h e e t v lp ns n L A f a l e du ei r d o t a v
W ANG n L1Ru a . U ou 。 Li . f n LI Ba r i
p o i rt n a d mir t n a o c n r t n—d p n e t ma n i va t e a t n i g n c me h n s I h s r ve rl e ai n g a i ta c n e t i f o o ao e e d n n e i h n i go e i " a c a im. n t i e iw,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

并开始对其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紫杉醇的发现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它是
03
第一个能够显著延长部分癌症患者生存期的药物。
紫杉醇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01
02
03
紫杉醇是一种复杂的四 环二萜类化合物,由多 个环状结构和连接它们
的桥梁组成。
紫杉醇具有亲脂性,这 意味着它可以轻易地穿 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紫杉醇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神经保护作用
紫杉醇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03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的抗癌机制研究
1
紫杉醇通过抑制微管解聚,稳定微管结构,干扰 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2
紫杉醇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入凋亡通道,通过调 节Bcl-2、Bax等基因的表达,触发细胞凋亡。
卵巢癌
紫杉醇也常用于治疗卵巢癌,尤 其在铂类耐药的情况下,作为二 线药物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
非小细胞肺癌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可与 铂类等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提高 治疗效果。
紫杉醇的疗效评估
01
肿瘤缩小
紫杉醇治疗癌症的主要疗效指标 是肿瘤体积缩小,通常在治疗几 个疗程后进行评估。
02
03
生存期延长
缓解症状
研究表明,紫杉醇治疗能够延长 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 量。
3
紫杉醇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过抑制VEGF 等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减少肿瘤血供,抑制肿 瘤生长。
紫杉醇的抗癌药物优化研究
01
针对紫杉醇的耐药性问题,研究如何提高其敏感性,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02
研究紫杉醇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

紫杉醇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纳米粒的研究进展研究背景紫杉醇是一种来自紫杉树的天然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然而,由于其水溶性差和药效不稳定,导致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提高紫杉醇的药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研究人员开始将紫杉醇纳米化,将其包裹在纳米粒中,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现有的制备纳米粒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和醇化沉淀法。

其中,溶剂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控制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条件来控制纳米粒的大小和形状。

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产生不均匀的纳米粒分布,并且有毒副产物影响药物的安全性。

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法、微流控法、膜分离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制备出较为均匀的纳米粒,但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纳米粒的性质和优点制备出的纳米粒具有以下性质和优点:1.粒径小:通常在10-200 nm之间,有利于穿透生物组织并提高药效。

2.稳定性高:由于纳米粒中紫杉醇的封装,使其更加稳定,减少药物分解的可能性。

3.控制性好:通过改变纳米粒的大小和形状,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方向性。

4.减少不良反应:纳米粒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靶向性,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纳米粒的应用前景纳米粒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肿瘤的药物载体。

目前,已经有多种紫杉醇纳米粒被成功制备,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应用。

例如,巨大的生物医药公司拜耳推出的纳米粒产品Abraxane,是将紫杉醇封装在蛋白质纳米粒中得到的,该产品已经成功上市并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将纳米粒用于靶向控制药物的释放。

通过改变纳米粒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实现在特定的生物条件下释放药物,从而进一步提高药效。

总结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粒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正在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紫杉醇纳米粒的研究和开发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有望在临床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杉醇载体的研究进展(20150932140 张焕乐)摘要:紫杉醇作为一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在卵巢癌、乳腺癌等方面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大,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一些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等载体的新剂型,这些新剂型的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

能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保持其稳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基于紫杉醇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活性,人们开始将紫杉醇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并于1992年获得批准上市。

目前,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症以及难治愈的前列腺癌等的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2]。

紫杉醇药代动力学非线性,在整个6h或24h滴注过程中血药浓度增加,输液一旦停止,血药浓度即开始下降;紫杉醇会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少量病人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塞、房颤、轻度充血性心衰、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此外几乎所有病人全部脱发,1.4%-30%的病人发生3或4级粘膜炎,最主要的是轻度恶心、呕吐和局部静脉炎(4%-64%)。

年龄、以往的治疗或接受紫杉醇的总累积剂量似乎对该药的耐受性无影响[3]。

随着近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人们通过将紫杉醇依附于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微球、自微乳、胶束、凝胶、水溶性前体药物、混悬剂、纳米晶等载体制备成新的剂型,研究紫杉醇在体内代谢的情况,取得良好效果。

现就依据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将部分紫衫醇载体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紫衫醇脂质纳米粒纳米粒是一种粒径在10 ~1000 nm 的固态胶体颗粒,包括纳米囊、纳米球、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乳、纳米凝胶等多种类型。

具有物理稳定性好、粒径小、被动靶向等诸多优点,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利于药物吸收和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由美国生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紫杉醇制剂ABI-007(Abraxane,Capxol),以人血白蛋白作为共聚物形成紫杉醇白蛋白纳米悬浮液。

ABI-007 将紫杉醇和人血白蛋白经高压振动技术制成纳米微粒紫杉醇冻干粉剂,由于无助溶剂Cremophor EL,滴注时间缩短,用药前不需要考虑做预防过敏反应的预处理治疗[4]。

脂质纳米粒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能增加与肿瘤组织的亲和性,增加药物被肿瘤细胞的摄取量,降低用药剂量,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刘丹等[5]利用体外释放度实验研究紫杉醇脂质纳米粒溶液与市售普通紫杉醇注射液释放速度,结果脂质纳米粒溶液明显降低,且在初始突释阶段(0.5h内)的释放量比普通制剂高。

2.紫杉醇脂质体脂质体是利用磷脂将药物包裹,从而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细胞亲和性和靶向性的目的。

根据功能、靶向的手段等不同,脂质体也衍生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长循环脂质体、p H 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等,不断向多功能化和精细靶向方向发展。

紫杉醇多是由于靶向性不强,导致药物在正常组织的蓄积,从而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

因此,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能够降低紫杉醇的毒性作用。

崔红丽等[6]的临床结果表明,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相关毒性及某些过敏反应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后者。

张晶晶[7]通过比较38例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的结果发现,该研究总有效率为73.7%。

其中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轻度胃肠道反应以及轻度肝损伤为主, 经对症支持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均耐受。

因此, 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疗效理想。

任秀英[8]观察82例患者中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100,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症状/副作用、躯体、心理、社会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的症状/副作用、躯体、心理、社会,差异显著。

说明紫杉醇脂质体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紫杉醇微球微球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药物溶出需要通过高分子材料,因此微球具有缓释作用。

另外,微球还能够使药物分散,增加药物的溶解。

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白蛋白、明胶、壳聚糖等) 和人工合成聚合物( 如聚乳酸、PLGA 等)。

Wang等[9]以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紫杉醇微球,包封率达到70%,体外抗肿瘤活性要比紫杉醇注射液更强。

袁晓燕等[10]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成功制备了经三阴性乳腺癌特异性转导多肽PI修饰的载紫杉醇PLGA微球,微球载药技术与靶向生物分子成功联合,为以后靶向载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途径。

4.紫杉醇自微乳自微乳化药物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是包含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固体或液体剂型[11],其基本特征是口服后在胃肠道的温和搅拌下自发形成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

SMEDDS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但仍不能满足一些脂溶性很强的药物的临床应用要求。

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药用高分子材料,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聚维酮(PVP)等可以抑制药物结晶的析出,形成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SMEDDS)。

这一制剂可以大大降低SMEDDS处方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并且可以起到快速释药的目的。

沙先谊等[12]以Lauroglycol FCC:橄榄油(2:1) 作为油相,Cremophor EL:吐温-80(1:1)作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分别制备SMEDDS和S-SMEDDS,并进行相关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用HPLC法考察紫杉醇溶液剂,相同浓度的SMEDDS以及S-SMEDDS溶液三者血浆中血药浓度。

经测定,SMEDDS和S-SMEDDS 的cmax和AUC显著高于溶液剂, tmax<溶液剂。

SMEDDS和S-SMEDD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33.9%和719.3%。

SMEDDS能提高亲脂性或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5.紫杉醇胶束胶束是一种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自组装形成的药物载体。

它具有缓释以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作用。

作为抗癌药物递送系统,聚合物胶束具有优异的功能。

刘佳等[13]以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为模型,自制的新型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N-辛基-N’-(2-羧基环己甲酰基)-壳聚糖(OCCC)为载体,用透析法制备了紫杉醇聚合物胶束(PTX-M),经优化后的PTX-M的载药量和包封产率分别为31.47%和44.05%,大鼠药动学说明胶束进入体内后会快速地从血液中向各组织分布。

小鼠组织分布研究表明网状内皮系统对胶束粒子的吞噬减弱,此外胶束在心脏的分布明显减少,可以降低紫杉醇的心脏毒性。

和Taxol 制剂相比,胶束制剂的抗肿瘤药效有所提高。

6.紫杉醇凝胶原位凝胶载药材料聚( 5-乙二醇缩酮-ε-己内酯-ε-己内酯) -聚乙二醇-聚(5-乙二醇缩酮-ε-己内酯-ε-己内酯) ( PECT) 是一种温敏型可注射型凝胶。

常温(室温) 下,为溶胶状态,将其(较高浓度条件下) 注入体内后在体温(37℃)条件下转变为凝胶,可实现其“原位(定位)”的效应。

此外,低浓度PECT 在溶液中可以形成能够包载药物的纳米颗粒,从而成为纳米制剂。

赵秀梅等[14]研究了水溶性前体药物紫杉醇原位凝胶制剂PECT/PTX小鼠瘤体内植入后的药动学特点,考察结果表明:凝胶制剂组的药物排泄较慢,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制剂瘤体内给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此外,也有考虑将紫杉醇制成水溶性前体药物、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紫杉醇纳米晶等新性制剂。

7.讨论紫衫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紫杉醇的水溶较差,以及一些严重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这些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有望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选择,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

目前紫杉醇载体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改善水溶性和降低毒副作用,已经开始了靶向研究,与其他药物的基因共载,靶向至特定的肿瘤细胞内甚至细胞核内等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1] Sparre-boom A,Verweij J. Paclitaxel pharmacokinetics,threshold-models,and dosing strategies[ J]. J Clin Oncol,2003,21(14):2 803-2 804.[2] Singla A,,Garg A,Aggarwal D. Paclitaxel and its formulations[J].Int J Pharm,2002,235(2):179-192.[3] 魏昌华,姚春芳,恽榴红.新型抗癌药-紫杉醇[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5):259-263.[4] TENG X Y, GUAN Z Z, YAO Z W, et al. A tolerability study of a cremophor-free albumin bound nanoparticle paclitaxel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J]. Chin J Cancer(癌症),2004,23(11):1431-1436.[5] 刘丹,李淑斌,鲍杰,等.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1320-1326.[6] 崔红利,刘海燕,杨均,等. 紫杉醇脂质体和紫杉醇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9):2641-2643.[7] 张晶晶,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136-137.[8] 任秀英. 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7):1023-1027.[9] Wang L,Cai M,Liu Y,et al. Polymer hydrophobicity regulates paclitaxel distribution in microspheres,release profile and cytotoxicity in vitro[J].Powder Tech,2015,275: 77-84.[10] 袁晓燕,刘为青,董坚,等. 多肽修饰载紫杉醇PLGA微球的制备技术[J],西部医学,2015,27(11):1626-1630.[11] Pouton C W.Formulation of 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J].Adv Drug Deliv Rev,1997,25(1):47-58.[12] 沙先谊,陈彦佐,吴娟,等. 紫杉醇超饱和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2):138-140.[13] 刘佳,张灿,平其能. PH敏感型紫杉醇胶束的鼠体内评价[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6(12):887-892.[14] 赵秀梅,董岸杰,吕楠,等. 紫杉醇原位凝胶在EAC荷瘤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1):1895-18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