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癫痫并发抑郁焦虑症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抑郁症和焦虑症PPT课件

抑郁症和焦虑症PPT课件
安全性考虑
优先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对于老年 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药物的 安全性。
联合用药与转换治疗
当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或 转换其他药物治疗。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不良反应风险。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01
常见不良反应
包括口干、便秘、头晕、嗜睡、性功能障碍等。多数不良反应在用药初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原则
预后评估
根据症状改善情况、社会功能恢复情 况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进行评估。部 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
04 抑郁症与焦虑症关系探讨
两者间联系与区别
联系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常相伴出现,相互影响。抑郁症患者 常伴有焦虑症状,而焦虑症患者也常出现抑郁情绪。
临床表现
情感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睡 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评价降低等 。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精神检查及必 要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 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身体疾病。
治疗方法与预后评估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 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可帮助患 者调整不良情绪,提高应对能力。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等 可用于严重病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焦虑症患者的 人更容易患病。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生 活事件刺激等可诱发焦
虑症。
生物化学因素
神经递质异常、内分泌 失调等可能与焦虑症发
病有关。
个性特征
过于追求完美、自我压 力大的人更容易患焦虑
症。

儿童心理疾病分类

儿童心理疾病分类

儿童心理疾病分类
儿童心理疾病有很多种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
1. 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2. 行为障碍:包括多动症、抽动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注意力。

3. 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4. 智力障碍: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社交能力。

5. 躯体障碍:包括癫痫、慢性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以上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心理疾病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叠。

对于儿童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分析3~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

分析3~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

2350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3年10月第10卷第10期October.2023,Vol.10,No.10儿童睡眠医学PediatricSleepMedicine分析3~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徐晓慧(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361000)摘要 目的:分析3~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ADHD)的发生状况及其与睡眠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厦门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康复训练科收治的3~10岁ADHD儿童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应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儿的睡眠质量,并分析ADHD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经过分析比较,其中ADHD患儿100名,非ADHD儿童900名,2组之间午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DHD患儿年龄小于非ADHD组儿童,夜间睡眠时间短于非ADHD组儿童,入睡时间≤10min、无打鼾、无夜间惊醒构成比低于非ADHD组儿童。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夜间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打鼾、夜间惊醒为ADHD的影响因素。

ADHD患儿PSQI总分大于非ADHD儿童,且各项指标分值均以ADHD组患儿较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冲动、ADHD存在相关性。

结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主要发生在9岁,以男性居多,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睡眠质量AnalyzingtheOccurrenceof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SymptomsinChildrenAged3to10andItsRelationshipwithSleepXUXiaohui(XiamenXianyueHospital,Xiamen361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occurrenceof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inchildrenaged3~10anditsrelationshipwithsleep Methods:Atotalof1000childrenaged3~10withADHDadmittedtotheChildrenandAdoles centsPsychologicalRehabilitationTrainingDepartmentofXiamenXianyueHospitalfromJanuary2019toJanuary2023werese lectedastheresearchsubjects Thesymptomsofthetwogroupsofchildrenwerecomparedusingthe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 tyDisorderDiagnosisScale,andthesleepqualityofthetwogroupsofchildrenwascomparedusing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 AndanalyzetheoccurrenceofADHDanditsrelationshipwithsleepquality Results:Afteranalysisandcompari son,therewere100childrenwithADHDand900childrenwithoutADHD 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naptimebetweenthetwogroups(P>0 05) ChildrenwithADHDareyoungerthanthoseinthenonADHDgroup,haveshorternight timesleeptime,sleeptime≤10minutes,nosnoring,andnonocturnalawakening TheproportionofchildrenwithADHDislowerthanthoseinthenonADHDgroup Multivariate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gender,age,nighttimesleeptime,timetofallasleep,snoring,andnocturnalarousalweretheinfluencingfactorsofADHD ThetotalscoreofPSQIinchildrenwithADHDwashigherthanthatinnonADHDchildren,andthescoresofallindicatorswerehigherintheADHDgroup Multivariate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therewasacorrelationbetweensleeponsettime,sleepdisorders,daytimedysfunction,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andADHD Conclusion:ADHDsymptomsinchildrenmainlyoccurattheageof9,mostlyinmales,andin teractwithsleep.Keywords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SymptomsinChildren;Sleepquality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10.029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状(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也被称为多动症,具体为儿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与同龄儿童比较,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情绪冲动[1]。

儿童期情绪障碍有哪些症状?

儿童期情绪障碍有哪些症状?

儿童期情绪障碍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儿童期情绪障碍症状,尤其是儿童期情绪障碍的早期症状,儿童期情绪障碍有什么表现?得了儿童期情绪障碍会怎样?以及儿童期情绪障碍有哪些并发病症,儿童期情绪障碍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儿童期情绪障碍常见症状:秋季狂躁症、尿频、紧张、强迫观念、攻击行为、情绪低落、儿童性别偏差、腹痛、儿童精神运动发育异常*一、症状;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如下:1.儿童恐怖症正常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都可能会对一些特殊的物体或情境出现恐惧害怕的现象,这是面临危险处境的一种防御反应,不属于病态症状。

恐惧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不经任何治疗,都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消失。

儿童恐怖症根据恐怖对象可有几种:(1)对动物恐怖症:发生于学龄前期与学龄期,恐怖的对象为猫、狗、昆虫等;(2)特殊环境恐怖症:如害怕黑暗、独处、登高等;(3)特殊物体恐怖症:如对尖锐物体的恐怖;(4)疾病恐怖症:害怕患癌症、肝炎、心脏病,害怕死亡。

(5)社交恐怖症:害怕陌生人、害怕在大庭广众下说话、害怕被人注视;2.儿童社交性焦虑障碍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

通常发生在6岁以前,病程至少1个月,需排除其它儿童心理疾病以及引起恐惧和焦虑症状的疾病。

该病主要有以下症状:(1)在与陌生人或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表现为社交回避行为;(2)与陌生人交往时,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3)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4)显著影响社交关系,导致交往受限,当进入新环境时,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3.儿童抑郁症除表现情绪低落外,可以较多地表现为多动、攻击性和冲动性等行为变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各种躯体不适等。

按照发生的年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婴儿抑郁6个月以后的婴儿与母亲分离,在经过短暂的急性痛苦期后,逐渐表现行为退缩、对环境反应降低、兴趣丧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发育停止、睡眠紊乱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丁晶:持续探索癫痫诊疗最佳临床实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丁晶:持续探索癫痫诊疗最佳临床实践

·封面人物·在中国,癫痫是神经科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

目前,癫痫尚难完全治愈,大部分患者经规范化药物治疗可得到良好控制,但仍有难治性癫痫需采用更多手段综合治疗控制发作。

“癫痫诊疗的核心在于多学科协作查明病因,明确诊断,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重视癫痫全病程管理,让癫痫患者不再发作,回归社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癫痫亚专科主任丁晶教授表示。

诊疗方案日趋完善,难治性癫痫仍是挑战癫痫又称“羊角风”或“羊癫风”。

丁晶教授指出,我国约有1 000万癫痫患者,年发病率为7‰左右且呈波动式增长趋势。

“由于妇婴保健水平的提升,新生儿遗传性及出生产伤引起的儿童癫痫有所减少,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性相关的癫痫却越来越多,肿瘤、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一些常见的免疫性疾病也可导致癫痫发病。

”谈及癫痫的诊疗策略,丁晶教授介绍,若患者为首次发作、突然发作,例如一个小孩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需要尽早进一步诊断以给予早期治疗;若患者具备“夜间发作、脑外伤病史、脑电图异常、脑影像学检查提示相关结构性损伤”中的任意一点,即使是首次发作也可以确诊为癫痫。

若患者没有上述情况,则一般在出现第二次发作后才能诊断为癫痫。

目前,临床常见的癫痫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神经调控、生酮饮食等,其中使用抗癫痫药物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患者确诊后需要根据其发病原因选择一个首选药物,若单药控制效果不佳,可以联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或替换成其他药物。

根据国际相关报道,单药治疗的癫痫发作控制率通常不到50%。

此外,若患者对某个药物的耐受性差,如出现头晕等症状导致药量无法达到治疗剂量,或有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也需要换成其可以耐受的药物。

什么样的癫痫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呢?丁晶教授指出,对于正确选择用药,仍然不能控制发作的内侧颞叶癫痫或脑皮层发育不良引起的癫痫,通常建议早期进行手术评估。

以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为例,脑皮层应该像“包子皮”一样疏松柔软,若发育不好出现局部“僵化”,久而久之相关的神经网络就会发生改变。

综合医院常见精神科问题的处理

综合医院常见精神科问题的处理

疲乏 83%
喉头及胸部缩窄感 75%
胃纳失常 71%
便秘 67%
体重减轻 63%
头痛 42%
颈、背部疼痛 42%
胃肠症状 36%
心血管症状 25%
*
抑郁症病人就诊途径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约90%的病人首诊于非精神科,就诊过程中仅20%的抑郁症被检出;
3%用过气功、迷信治疗;
7%已接受各种非抗抑郁剂治疗;
有效率均在60%-79%;一年复发率13%-26%
特点: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小,对心血管等脏器影响小,镇静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好,服用方便
服药方法:常在早餐后服药,如出现倦睡、乏力可改在晚上服。年老体弱者宜从半量或1/4量开始,酌情缓慢加量
*
SSRI的作用机制
Stahl S M, Essential sychopharmacology (2000)
WHO推荐: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5年,可不维持服药 多数意见: 首次发作维持治疗6~8个月 2次以上(尤其近5年内)应维持治疗2-3年 多次发作者应长期维持治疗 青少年起病,伴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有遗传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中止时,应缓慢减药以观察复发迹象,减少撤药症状
机制: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假说
易患人群:老年、儿童、脑损伤史、酒依赖者多发
原因:感染、脑缺氧、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手术创伤、药物、充血、水肿
*
谵妄(3)
处理
寻找引起谵妄的原因
积极处理原发病
3
对症、支持治疗
4
镇静剂的应用 小剂量、短期:氟哌啶醇,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慎用)
护理:注意环境护理,防意外
03

四肢骨折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肢骨折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肢骨折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赵艳君;俞群;汪斐;朱婷;陈燕;缪春叶;鲁斐【摘要】Objective To provide clinical evidence for the mental nursing mode of child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 through in -vestigation of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raumatic child patients.Methods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on the mode and coping style of 37 child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by using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for children,and the self-made fracture knowledge questionnaire.Possible influent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de of child patients were found out,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anxiety in child pati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less than10 years old and more than 10 years old following trauma(P<0.05);The SDS and SAS survey revealed that the children whose parents could correctly answer more than 4 questions(7 questions in total)about the knowledge of fracture got lower scores than other parents,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uld be noted when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m(P<0.01).Conclusion The age of child patients and fracture knowledge of parents had obvious impact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ode change in child patients of less than 10 years old,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ntensify propaganda among parents of child patients.%目的调查四肢骨折患儿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创伤后心理护理模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及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及自制的家长骨折知识问卷,对37例四肢骨折患儿情绪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找出可能影响骨折患儿情绪的因素.结果儿童创伤后焦虑情绪在<10岁与≥10岁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能够答对≥4道骨折知识题目的患儿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分较低,与家长答对<4题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儿年龄、家长对骨折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影响骨折患儿焦虑、抑郁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关注10岁以下儿童的情绪波动以及患儿父母的健康宣教.【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5页(P75-78,84)【关键词】儿童骨折;焦虑;抑郁;影响因素【作者】赵艳君;俞群;汪斐;朱婷;陈燕;缪春叶;鲁斐【作者单位】2000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2000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2000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2000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2000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2000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200092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R726.8在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6.1%的儿童发生外伤,其中10.0%~33.5%为严重创伤导致骨折[1]。

癫痫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研究分析

癫痫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研究分析

dpes nadax t[ ] JCi scir,99, 2 2 ersi n n iy J . l Pyha y 19 6 2— 3 o e n t 0: 1 刘金光 , 0 克纳新. 两种 剂型文拉 法辛 治疗抑 郁症 的药物 成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 分会编 . 中国精神 障碍分 类与诊 断标 准 [ . M] 3版. 济南 :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14 4 2 0 :8— 9
( 收稿 日期 :0 1 1— 7 2 1 —1 0 )
癫 痫 患者 伴 发 焦 虑 抑郁 研 究 分 析
李 莎
【 摘要】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伴发抑郁、 焦虑的发生情况及 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抑郁 自评量表 (D ) 焦虑 自 SS 、 评 量表 (A ) 5 S S 对 6例 癫痫 患 者 ( 痫 组 ) 行 评 分 测 定 并进 行 临床 分析 , 3 癫 进 与 4例 正 常 健康 人 ( 照组 ) 行 比 对 进 较 。结 果 癫 痫组抑 郁 、 焦虑程 度及 标 准分 高于对 照组 ( P<0 0 ) 癫 痫 组抑 郁 发 生率 、 虑 发 生率 均 高 于对 照 .1 ; 焦 组 ( P< . 1 ; 均 0 0 ) 癫痫 组抑郁 与 焦虑共 病发 生率 高于对 照组 ( 0 0 ) P< . 1 。结 论 许 多癫 痫 患者 存在 抑郁 及 焦 虑 ,
抗 癫痫 药物 治疗 的 同时应 早期 实施 心理 干预 , 而全 面提 高癫 痫 患者的 生活质 量 。 从
【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 中图分类号】 794 R 4 .
焦虑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70 (02 一 2 0 3 — 2 09— 2 1 2 1 ) 0 — 17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期癫痫并发抑郁及焦虑症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评价儿童癫痫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发生率。

方法:44名儿童癫痫患者,年龄7-18岁(平均年龄12.4岁),采用改良儿童焦虑症评分和儿童抑郁调查表,检测焦虑、抑郁评分及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社会经济学与癫痫的相关性。

结果:实验初期无人表现抑郁或焦虑,但后期26%出现抑郁性评分增高,16%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

结论:儿童期癫痫患者常见抑郁及焦虑症状,且易被忽略。

【关键词】焦虑;抑郁;儿童期癫痫【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80-02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pediatric epilepsy kan minchen1 song chunhai2 che xiangyu2 et al.【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rates of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epilepsy. methods: the revised child manifest anxiety scale (rcmas)and 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 were administrated to 84 epilepsy patients aged 7-18 years (mean age 12.4 years).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epilepsy-related information wa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results: no patients had been previouslyidentified to have depression or anxiety. however, 26%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epression scores and 16% met critieria for significant anxiety symptomatology. conclusion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re common among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nd appear to be overlooked by care providafs.【key words】anxiety;depression;pediatric epilepsy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

以往的研究显示,癫痫患儿是心理疾患,包括抑郁、焦虑等的易感人群。

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成人;对儿童期癫痫患者心理学并发症的研究少见。

此外,某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也有导致儿童抑郁症的副作用。

目前,我国对儿童期癫痫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和确诊率报道较少。

国外有报道称儿童期癫痫后精神障碍发生率高达33%[2],但未专门描述情感类疾病。

也有报道称儿童癫痫后行为学障碍的发生率较糖尿病儿童高,但未统计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为情感性疾病(包括抑郁和焦虑)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癫痫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的发病率、焦虑及抑郁症和人口统计学及癫痫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1 临床资料确定以下纳入及排除样本的原则:将门诊就诊的癫痫患儿(年龄7-18岁)纳入样本,精神发育迟滞者排除在外。

患儿及其父母完成数个自我报告量表以检测以下变量:1.1 人口统计学变量:记录患者年龄及性别。

根据年龄分为7-12岁组及13-18岁组。

每例患儿的父母均按照hollingshead指数,完成记录各自的社会及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婚姻及职业状况,教育程度。

按hollingshead 指数评分分为<29分组、29-48分组、>48分组,分别称为低分、中分、高分ses组。

1.2 痫性发作变量:家属提供患儿最近痫性发作及药物治疗情况。

并将既往检查及药物治疗情况补充记录,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eeg及其他神经影像学信息。

此后临床医师诊断每个患儿的痫性发作类型、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再发作时的年龄及药物治疗史。

将痫性发作分为两类:一类为惊厥性(全身大发作或部分发作继发泛化)或非惊厥性(失神发作、复杂性部分发作)。

如果两类同时出现,则归为惊厥性。

一类为下列癫痫综合征:局限性特发性癫痫(包括伴中央颞叶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局限性症状性癫痫、全身性特发性癫痫及其他类型。

1.3 抑郁症:每位患儿的父母填写儿童抑郁量表(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cdi)。

cdi为一种诊断及评价抑郁症的27条目问卷调查表,其内在连贯性及可靠性较高,一致性及鉴别的可靠性亦较好。

cdi>13分则为临床有意义的症状性抑郁。

cdi亚级评分亦考虑在内(包括负面情绪、与周围人的矛盾、兴趣缺乏、自卑心理)。

其结果见表1。

1.4 焦虑:患儿父母填写校正后儿童焦虑评分量表(revised children’s manifest anxiety scale;rcmas)。

该量表由37个问题组成,用来测量焦虑的水平及性质。

rcmas提供了一个总体概括性评分,由三个亚评分组成,包括忧虑及过度反应、社会关注度及注意力集中、生理性焦虑、谎言测评(见表2)。

该评分内部一致性及结构效度较好,总评分≥60分考虑临床意义上的焦虑。

尽管cdi及rcmas不能确诊正式的抑郁及焦虑性疾病,但其对定量评价症状的严重性非常有意义。

1.5 既往精神病史:向患儿父母咨询既往精神病史、诊断过程及治疗情况(包括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所有患儿抑郁及焦虑评分均采用双盲法编码。

表1 癫痫患儿cdi 评分2 统计分析对记录数值进行相关性变量分析,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rcmas、cdi评分与癫痫持续时间、发作年龄、近来的发病频率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t检验,根据年龄、癫痫类型(惊厥性、非惊厥性)、是否癫痫综合征、药物治疗(多药、单药),对cdi及rcmas 评分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3 结果cdi由42位患儿完成(23例男性,19例女性);rcmas由44位患儿完成(24位男性、20位女性)。

年龄范围7-18岁(平均12.4岁)。

两位患儿因随访困难而终止试验。

评分回顾及家长随访均显示患儿实验前均无抑郁及焦虑,也均未参与过心理治疗。

表2 cdi与rcmas评分相关性3.1 抑郁评分:26%的癫痫患儿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cdi评分>13分)。

此外,异常cdi亚型评分出现率增高(t评分>60)(负面情绪14%,社交障碍12%,效率底下17%,兴趣缺失12%,自卑心理7%)(见表1)。

即使将标准差值上调至均值+2,仍有7%患儿表现为重度抑郁症。

对cdi特殊问题的回答包括:11%有自杀心理但不会付诸实施,而4.3%患者有自杀倾向;4.4%患儿曾有哭泣意愿,8.9%经常有哭泣愿望。

7%患儿表示经常因事而烦恼,8%则感到从未象别人一样。

2%患儿经常性感到悲伤,16%则不时感到悲伤。

3.2 焦虑评分:16%癫痫患儿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t评分>60分)。

rcmas亚型评分常见升高(生理性焦虑23%,忧虑/过于敏感20%,社会关注16%)。

谎言评级对儿童不太可靠。

在>10岁的患儿中,28%标准化评分>60分。

cdi总评分、rcmas总评分及多数亚型评分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表2)。

3.3 人口统计变量:不同年龄组、性别组之间rcmas或者cdi评分无显著差异。

不同的ses组之间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3.4 痫性发作变量:第一次痫性发作平均年龄为7.2岁。

就诊前1月患者无痫性发作33例,一次痫性发作2例,2次或更多次痫性发作5例。

4例患者数据不明。

31例痫性发作为惊厥性发作,13例为非惊厥性发作。

两类发作间rcmas及c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癫痫持续时间,痫性发作年龄,或近期痫性发作次数和rcmas、cdi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3.5 药物治疗:4例患儿未接受任何抗癫痫药物治疗,30例患儿接受了单药抗癫痫药治疗,9例患儿接受了一种以上抗癫痫药治疗。

其中使用苯妥英钠4例,卡马西平10例,丙戊酸钠15例,拉莫三嗪1例。

接受单药或多药治疗患儿cdi及rc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4 讨论本研究表明儿童癫痫患者焦虑及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上升。

本组患儿中,无一例既往被诊断为情感性疾病,以往也少见这方面的报道,表明目前对癫痫患儿并发焦虑或抑郁症仍认识不足。

成人患者可直接表达自己是否患有抑郁或焦虑症状,但儿童患者和成人的表现并非完全一致[3],例如行为分裂或易激惹,这些症状均不易被看作是抑郁或焦虑的表现。

甚至有些患儿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本研究提示如果临床医师不直接询问和抑郁或焦虑相关的症状表现,则这些症状可能无法发现。

本研究和以往报道的成人癫痫患者抑郁及焦虑症发病率增高相一致[4]。

一些病例显示成人患者精神性疾病可能起源自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不良性心理应激,表明早期发现患儿精神心理异常意义更大。

以往有报道提示癫痫儿童患者在有自杀倾向的儿童中占有很高比例[5],结合本研究,提示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抑郁症、焦虑症甚至自杀观念。

目前全世界对抑郁及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越来越重视,对癫痫后患儿的心理学评估亦越来越重要。

在其他儿童疾病中也观察到了cdi平均评分增高[6],例如胃肠道疾病等,但对于癫痫后情感性并发症的出现仍考虑有以下几个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如痫性发作的损伤作用、引起痫性发作的原发病变,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因素(如因痫性发作而产生的耻辱心理)。

以往研究表明[7],年轻的癫痫患者和焦虑及抑郁相关的外界控制点较正常组及糖尿病对照组更高。

成人癫痫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也较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高。

本研究组未将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的癫痫患者纳入样本,该类患儿可能和本研究组患儿在本质上有一定差别。

rcmas和cdi评分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可能说明焦虑及抑郁的发病常同时存在。

此外,两种评分标准也存在一定的交集。

本研究提示了癫痫患儿中抑郁及焦虑的高发病率,但其原因、本质、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尚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变量变化及焦虑和抑郁之间的相关性,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包括精神检查、神经心理学测验及配对对照组研究在内的纵向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1] waaler pe, blom bh, skeidsvoll h, mykletun a.prevalence,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of epilepsy in children in western norway. epilepsia 2000; 41:802-810[2] larsson k, eeg-olofsson o.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epilepsy in children from a swedish county. eur j paediatr neurol 2006; 10:107-13[3] 张曼华, 陈楠. 儿童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心理干预.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89-4591[4] p kwan, e yu, h leung. association of subjectiv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leep disturbance withquality-of-life ratings in adults with epilepsy. epilepsia 2009; 5 (50): 1059-1066[5] rochelle caplan, prabha siddarth, jennifer levitt, et al. suicidality and brain volumes in pediatric epilepsy. epilepsy & behavior 2010, 3(18):286-290[6] kevin a. hommel, et al.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omplaints and disorder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medical settings 2010; 2(17): 159-166[7] wayne katon, joan russo, laura richardson, et 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reening for youth in a primary care population. ambulatory pediatrics 2008; 3(8): 182-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