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共37页

合集下载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患者血压的影响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患者血压的影响
表 1 两 组 治疗 前 的基 本 情 况 ( ± s )
1 2 给 药 方 法 : 照组 给 予 厄 贝 沙 坦 片 7 , . 对 5mg 1次/ ; 抑 d抗 郁治 疗 组 ( 疗 组 ) 对 照 组 治疗 基 础 上 给予 西 酞 普 兰 2 g 治 在 Om ,
1次 / 疗 程 8周 . 时 进 行相 应 的 心 理 干 预 。 d; 同
并 降 至 正 常 , < 1 . P 即 13k a或 S P 下 降 2 7k a ; 有 效 : B . P ②
D P下 降 < 1 3 P , 已 经 正 常 或 S P下 降 1 3 ~ 2 5 B . 3k a 但 B .3 . k a ③ 无 效 : 达 到 上述 标 准 。 P ; 未
压疗 效 , 报 道 如 下 。 现
组病例在性别 、 年龄 、 程 、 压 水 平 及 基 础 用药 方 面 差 异 无 病 血
统计学意义 ( P> 0 0 ) 见 表 1 .5 , 。
1 对 象 与 方法
11 研 究 对 象 : 择 20 . 选 0 5年 6月 至 20 0 8年 4月 心 血 管 内科
门 诊 及 心 理 咨询 / 疗 门 诊 的 伴 有 抑 郁 、 虑 障 碍 的 原 发 性 治 焦
高血压患者 6 O例 , 4 男 0例 , 2 女 O例 , 龄 4 ~ 7 年 5 5岁 , 均 平 ( 4 . ) , 机 将 患 者 分 为 对 照 组 ( 0例 ) 抗 抑 郁 治 疗 5 ±5 5 岁 随 3 和
广
西






J OURNAL OF GUANGXIM EDI AI C UNI RSI VERS I TY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指标,而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一种慢性疾病。

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与此焦虑也是人们常见的情绪波动,长期存在的焦虑情绪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焦虑经常同时存在,称之为高血压伴焦虑。

高血压伴焦虑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的同时还伴有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等症状,这使得治疗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一些研究也发现高血压伴焦虑的患者血压的变异性明显增加,即血压持续波动较大,这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中医认为高血压伴焦虑是气机不畅、肝郁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而中医证型的辨识对于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入探讨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特征、血压变异性与焦虑的关联性以及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对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伴焦虑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指导。

通过对这一相关性的研究,有望揭示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病情的特点和规律,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结合中医理论,或许可以为高血压伴焦虑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实现更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有望为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也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有望促进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高血压伴焦虑的临床表现高血压伴焦虑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情紧张、烦躁易怒、失眠头晕、头痛、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患者常常感到心跳加快、心悸、胸闷不适,甚至出现恐惧感、呼吸困难等不适感觉。

高血压伴焦虑的患者还可能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耳鸣、手脚发凉等症状。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利于避免“实施综合症”的产生。

本文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开放式住院环境实施的这些优势的确更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的进一步重建与恢复,它与封闭式住院环境实施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总而言之,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与疾病过程的本身有关,还与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精神病医院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重点之站,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恢复相关的因素不外乎“临床康复治疗措施”和“住院环境实施”两大方面。

作为精神病医院内部就应该在加强抗精神病药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等“临床康复治疗措施”的同时积极改善“住院环境实施”,从传统封闭式住院环境实施逐渐向适度开放或完全开放的住院环境实施转换,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得以良好控制的同时让患者的功能得以良好恢复而回归社会,为家庭社会减轻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并避免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让患者也过上真正自食其力的幸福生活,实现对这批特殊弱势群体完整意义的人道主义救援。

参考文献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二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8.2沈渔.精神病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74—575收稿日期:2004-03-2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张玉娟1,赵峥2,孟建新2(11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河南新乡453002;21河南省新乡第二人民医院【摘要】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

方法:对83例综合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定,并与75例正常人对照。

结果:高血压患者焦虑分、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3.0%和42.2%,综合科医师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识别率为10.2%,显著低于精神科医师。

结论: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高综合科医师对焦虑抑郁症状的认识能力。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抑郁[中图分类号]R544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0369(200411-0675-02近年来,国外的很多横向和纵向研究都提示,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和加重抑郁,而抑郁也可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

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

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

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由于其需要长期治疗和控制,患者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弹性和焦虑抑郁。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认知,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对于住院中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他们需要面对许多不适应的情境,如治疗的疼痛和副作用,医院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弹性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弹性程度与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心理弹性的提高对于这些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期面临疾病的不确定性,以及治疗和控制的压力而产生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有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的存在使得高血压患者更不可能遵循他们的治疗计划,并且可能导致他们忽视疾病的风险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

了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现状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为了分析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焦虑抑郁现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心理弹性可以使用心理弹性问卷进行评估,其中包括情绪调节、自我控制和社会支持等维度。

而焦虑和抑郁可以使用焦虑和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对症状的自我评估和心理行为的观察。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到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以及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

然后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如男女、不同年龄段、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心理弹性和焦虑抑郁水平差异。

还可以探索心理弹性和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心理问题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并减轻焦虑抑郁。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

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

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的分析,发现青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焦虑状态较为明显、抑郁情绪较为普遍的问题。

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心理疏导、相关心理技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

文章对实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研究启示和展望,为未来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该疾病。

【关键词】青年、高血压、心理弹性、焦虑、抑郁、住院、研究、干预措施、关系分析、综合分析、研究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开始出现高血压的情况。

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数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年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常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包括对健康状况的担忧、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对未来生活的恐惧等。

这些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到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了解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弹性以及焦虑抑郁状态,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住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其心理状态和心理弹性水平。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以及焦虑抑郁状况,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和个性化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揭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及焦虑抑郁现状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心理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高血压的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

高血压的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

高血压的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1.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健康。

除了医学方面的关注,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在高血压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患者在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 高血压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2.1 高血压与焦虑情绪许多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情绪。

他们对于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等问题存在担忧,这种焦虑情绪可能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疾病。

2.2 高血压与抑郁情绪抑郁是另一个常见于高血压患者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长期受到疾病困扰和治疗带来的不适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进而出现抑郁情绪。

3. 社会心理关怀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3.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家庭支持对高血压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人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3.2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除了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网络也对高血压患者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参加相关社团、加入互助小组等方式,患者可以与其他人分享经验、交流情感,从而减轻他们感到孤立和无助的情绪。

4. 人文关怀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4.1 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与高血压患者之间的沟通。

通过耐心倾听和细致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医务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相应建议。

4.2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个体差异,医务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考虑到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5. 解决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的方法5.1 心理咨询与支持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

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并给予相应指导和支持。

5.2 心理干预与认知行为治疗通过进行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学习到更好地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方法。

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严梦祺;黄雨晴;冯颖青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2(21)5
【摘要】高血压作为全球高发的疾病,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共病焦虑抑郁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研究表明两者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发病机制上也有一定共通性,但两者共病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定义及诊断量表、流行病学、相互影响机制和治疗等展开综述。

【总页数】4页(P375-378)
【作者】严梦祺;黄雨晴;冯颖青
【作者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舒郁降压颗粒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
2.氟西汀联合罗布麻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3.首发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及抑郁障碍伴焦虑患者临床特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4.抗焦虑抑郁药物对伴发焦虑抑郁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影响研究
5.抗焦虑抑郁药对伴焦虑抑郁障碍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焦虑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血压变异性在高血压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中医证型则可反映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

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的探讨,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特点,探讨中医证型在调节该疾病中的作用。

希望本研究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高血压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血压变异性、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研究意义、研究目的、高血压概述、研究方法、结论、调节作用、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焦虑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其症状包括紧张、恐惧、不安等,严重的焦虑会导致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比例存在焦虑症状,而焦虑可能会加重高血压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情境下的波动情况,它反映了心血管系统调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研究发现,高血压伴有血压变异性增加的情况,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探讨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症状及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更好地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在一定时间内出现频繁波动的现象,也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不仅与心血管意外风险增加有关,还与高血压的疾病进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探讨高血压伴焦虑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