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
猪养殖中高热综合症发病因素及中兽医预防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5.041本文首先针对猪高热综合症及其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猪高热综合症的临床病症,最后从中兽医治疗的角度提出一些方法建议,以供参考。
一、猪高热综合症及其发病特点解析1、猪高热综合症所谓猪高热综合症,在民间也被称为“猪无名高热”,是生猪养殖中面临的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的疾病,在临床中病猪会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猪高热综合症,其病原非常复杂,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如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支原体肺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等。
这些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猪之后,都可能会引起猪高热,表现为猪高热综合症。
总体上来说,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病因非常复杂,很多时候表现为多种不同病原混合感染,这给治疗和预防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发病特点对于猪高热综合症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相对其基本的发病特点形成理解,要在理解发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
第一,发病多在高温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7~9月份发病较多。
通过工作实践,以及业界同仁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在春秋和冬季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第二,病程长。
根据实践来看,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病病程较长,一般需要5~20d。
尤其是对于病原成分相对复杂的病猪,病程时间明显偏长,由此可以看出病原成分的复杂性,和病程时间长短存在直接关系。
第三,病死率高。
猪高热综合症的病死率和其他疾病相比,表现出了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第四,中小型猪的发病率较高。
通过对猪高热综合症病猪的体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病猪的体重大多在20~80kg,这说明中小型体重的猪更加容易发病。
二、猪高热综合症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于猪高热综合症的治疗和预防工作,还需要对该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形成了解。
猪无名高热的临床诊断与防控措施

状 。还有部 分病 猪群 粪便 秘结 , 球状 , 黄而少 、 呈 尿 混 浊 , 色 加深 。病 程 稍长 的病猪 全身 苍 白 , 颜 出现 贫 血 现 象 , 毛 粗 乱 , 肢 无 力 , 别 病 猪 濒 死 前 不 能 站 被 后 个 立 ,最 后 全 身 抽 搐 而 死 。有 的 病 母 猪 在 怀 孕 后 期 (0~1 10 10天 ) 出现流产 , 产死 胎 、 弱仔 和木 乃伊 胎 。
出, 有的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呈纤维素性粘连。 根 据 临床症 状 、 检 变化 , 诊 为 由多 种病 原 混 剖 确 合感染引起的猪无名高热 。
3 预 防措 施
仔猪 断奶 前 1 星期 至 断奶 后 4星期 的仔 猪 每 吨 饲 料 中添加 氟 甲砜 霉 素 与强力 霉素 20克 , ; 0 吨 或用
配 合药 物 驱虫 对控 制 本病 发 展 有一 定 意义 。在
从 分娩 、 育 到 育成 保 采用 “ 进全 出”的饲 养方 全 式 , 免 把 日龄相 差 太大 只混群 饲 养 , 避 的猪 尽量 减 少
断 奶仔 猪转 入保 育 舍 2星期后 ,选择 对体 内外 寄生
虫效 果 明显 的驱 虫剂 进行 驱虫 。
颜 色变 淡 , 的呈黄 土 色 、 有 质脆; 别病 死 猪 肾脏 、 个 膀 胱 、 头 、 冠 状 沟脂 肪 及 心 内外 膜 有 出 血 点 ; 的 喉 心 有 肾脏肿 大 , 褐色 或 土黄 色 , 地较脆 , 淤血 现象 ; 呈 质 有
有 的病 死 猪脾 脏肿 大 , 脆 ; 的呈 多发 性 浆液 纤 维 质 有 素性 胸膜 炎 和腹 膜 炎 ,胸 腔及 腹腔 有纤 维蛋 白的 渗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07
猪无名高热的综合防治

03
中草药治疗需根据病情灵活调 整剂量和用药时间。
西兽医治疗
对病猪进行解热、消炎、防止继发感染等对症治疗。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对病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疾病控制与社会责任
养猪场应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和扩散。
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 公共卫生安全。
传播。
病原体为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 合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 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
病毒2型等。
该病在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 秋季节多见,不同年龄和品种
的猪均可感染。
02
疾病病因与病理
病因分析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是引起猪无名高热的 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力和 致病力极强,对猪的免疫系统
造成严重损害。
免疫逃避
某些病原体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抗原等方式逃避 机体的免疫识别和攻击,从而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繁 殖。
免疫重建
对于某些受到免疫抑制影响的病原体,可以 通过使用疫苗等手段来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 免疫应答,实现免疫重建。
03
疾病诊断与预防
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诊断
根据病猪的体温、食欲、 呼吸、皮肤和黏膜等临床 症状,以及病程发展速度 进行初步诊断。
加强疫苗研发与改进
继续研发新型疫苗,提高疫苗的保护力和免疫持久性,降低疫 苗接种对猪的不良反应。
完善综合防治技术
总结现有防治经验,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控效果 。
未来研究方向预测
病原监测与预警
加强病原监测,及时发现新发病原,为防控提供预 警。
疫苗接种策略优化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情况,优化疫苗接种 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浅谈猪无名高热病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 期消毒、疫苗接种等。对于病情严重的病猪,可采用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 补充营养等。
02
病原学研究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01
02
03
基因组结构
猪无名高热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其基因组结构 由一条单链RNA组成,包 含多个开放阅读框( ORFs)。
3
有效治疗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确保病猪得到有效治疗。
05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 势
病原学研究的发展
病原鉴定与分类
进一步明确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原,对其进行准确分类,以便更有效地采取防控和 治疗措施。
基因组学研究
研究病原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揭示其遗传特性和致病机制,为开发新型防控药 物和疫苗提供理论支持。
制定防疫制度
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明确各项防疫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时间。
加强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携带病菌进入猪舍。
定期疫苗接种
根据猪的年龄、季节等因素,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
及时诊断与治疗病猪
1 2
及时发现
一旦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
确诊病因
对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因,为治疗提供 科学依据。
组装和释放
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 颗粒,并从宿主细胞释放出去。
病毒的致病机制
破坏宿主免疫系统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可 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引起组织损伤
病毒在体内增殖过程中可 引起组织损伤,导致器官 功能障碍。
诱发继发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可诱发继发性 感染,如细菌、真菌等感 染。
浅谈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诊断防控措施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1.0688摘 要:猪无名高热综合征较多出现在母猪以及育成猪群体当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以及发病率。
同时,该病症病因复杂,经常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并因此使其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在本文中,将就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诊断防控措施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诊断;防控1 前言在生猪养殖当中,做好疾病防控可以说是一项重点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到养殖安全。
其中,无名高热是现阶段猪养殖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类型,对此,则需要能够做好该病症的症状把握,积极做好诊断防控工作,保障养殖安全。
2 发病特点处于任何阶段的猪都可能患有该病症,且在患病后将快速传播。
在猪场当中,母猪通常先表现出病症症状,之后中大猪发病,在经过1周后则将扩散到整个猪群当中,发病率最高达到100%,且该病症死亡率很高。
对于保育猪、仔猪来说,将达到80%以上的死亡率,母猪死亡率约为40%。
同时,该病症容易反复发作,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时,所获得的效果较为有限,且病症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在控制方面存在难度。
3 临床症状猪在患病之后,体温将明显升高,最高将达到近42℃,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皮肤发红,耳后发绀,四肢末梢与腹下等位置皮肤存在紫红色板块。
呼吸不畅,存在俯卧倒地的情况,部分存在腹式呼吸,气喘,存在气促且不规则的情况。
部分猪眼分泌物增多,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存在泪斑以及结膜炎症。
部分猪将表现出便秘情况,排出球状秘结粪便,尿液浑浊、颜色加深、排尿量减少。
对于母猪而言,经常在临产前后发病,少部分表现出停止采食的情况,同时具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外阴与乳房存在水肿情况,部分在妊娠后期将表现出弱仔、流产以及死胎等情况。
对于具有较长病程的猪,则将表现出贫血症状,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后肢无力,少数猪在病情发展当中无法站立,最终因全身抽搐而死。
4 剖检变化在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可以发现肺脏位置肿胀情况明显,质地变硬,如同橡皮状且无法收缩,存在间质性肺炎症状,有时出现血性肺炎以及肺脏出血等情况,间质变宽明显。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及综合治疗

2022年第01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严重损伤病畜机体免疫屏障,属于强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在农村中小猪场较为常见高发,尤其是多批次饲养的猪场情况更为严重,须引起足够重视。
1临诊特点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在临床上多呈现继发或并发感染状态,单纯性的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原发病很罕见,以“病毒+细菌”多元混感为主,有部分为原虫性感染,偶见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M I TT )病例。
近年来,国内猪场与猪高热综合征密切相关的致病原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病毒类:猪瘟病毒(H CV 或CSFV )、猪蓝耳病病毒(PR R SV )、猪流感病毒(SI FV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 EV )、猪细小病毒(PPI V )、猪圆环病毒(PCV )、猪伪狂犬病病毒(Pr V )等;(2)细菌类:大肠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丹毒杆菌和衣原体(类细菌)等;(3)原虫类:主要是猪弓形体和猪附红细胞体。
由此可见,猪高热综合征的致病原较为复杂。
(,一般在1周左右或更长。
细菌感染则多呈急性发病,病程较短,约1~3d 左右。
(2)发病率。
猪病毒性感染发病多呈批量发病,发病数量相对更多,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
猪细菌性感染多呈零星散发、小规模流行,发病数量相对较少。
所以,近年区域性大流行的猪病多为病毒性感染所致。
(3)致死率。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会直接造成猪死亡,多是由于病程中后期继发(或并发)感染加重而导致猪群批量死亡,临床上表现为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
细菌性感染可直接导致发病猪死亡,临床上发生急性猝死的病例其原发病多为细菌感染。
(4)体温变化。
原发病为病毒感染的,病初多呈持续性高烧稽留热,发热时间持续较久。
原发病以细菌感染为主的,病初多表现为不稳定的弛张热,病程中后期体温逐渐趋于正常或略低。
(5)粪便变化。
病毒性感染的病猪,其粪便多为水样稀粪(汁多渣少),颜色多呈灰、红色,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异味。
细菌性感染的病猪,其粪便多呈较为黏稠的粥状、糊状稀便,颜色多呈黑、黄、白色,一般没有明显的刺激性异味。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摘要: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关键词:猪高热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19-01一、流行病情况该病传染快,呈地方流行,各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但以20公斤以上的多发,各年龄段猪群都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很规范的中小猪场以及散养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较快,很多治疗方法难以见效。
二、主要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达40.5--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2、有的便秘,有的拉稀,很少出现便秘和拉稀交互出现的情况。
3、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也有咳喘症状,有的鼻孔流混浊的鼻液。
4、皮肤有出血点,股内侧毛少皮薄的地方明显,有的出现毛孔渗血。
5、中后期少数病猪耳尖,四肢末端、腹下呈红紫色;有的头部和臀部发紫。
6、部分猪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卧地后四肢滑动。
7、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8、一般解热镇痛药物作用不明显。
三、剖检变化1、肺脏肿胀,质地变硬,肺间质增宽明显,有出血点或斑。
2、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切面外翻、多汁,部分有出血点,也有的出现大理石样变。
3、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脆,部分边缘有梗死灶;肝脏肿大,色淡,质脆,有的有白色坏死斑点。
4、胸腔有纤维素性渗出,肺与胸膜粘联;细胞核心脏粘联,分离后心脏呈典型的绒毛心。
5、胃粘膜有出血点,有的胃大弯粘膜弥漫性出血;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口附近有溃疡灶。
6、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很难做出诊断。
根据很多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原发病源不同,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等。
继发性细菌病原有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猪无名高热的防治措施

1 ・ 8
肺部肿胀 。 变硬 , 如不能收缩的呈橡皮状肺, 间质性 肺炎症 状 明显 , 部呈现斑 驳状 至褐色病 变似大理 石 肺 样; 大多数混合感染 肺炎 , 有化 脓灶 , 部分 肺脏出血 , 呈 出血性肺炎 , 间质 明显增宽 。淋 巴结 肿大 , 尤其 以腹 股
沟 淋 巴结 和 肺 门 淋 巴结 最 为 严 重 。有 的病 死 猪 肝 脏 肿 胀 , 色 变 淡 , 的肝 脏 呈 黄 土 色 、 脆 。个 别 猪 肾 、 颜 有 质 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猪, 再用药物进行治疗 , 给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并改 善饲养管理 ,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 , 控制猪场疾病 。 根 据疾病特 征, 相应 的进行 紧急免疫接种 , 别注 特
意 伪 狂 犬 、 耳 病 和 猪 瘟 这 几 种 免 疫 抑 制 性 疾 病 的 免 蓝 疫。 抓好母猪免疫 , 保证免疫质量。同时注意不同疫苗 的 注 射 必 须 间 隔 5 天 以 上 , 则 不仅 不 能 起 到 免疫 作 ~7 否 用 , 会 使 猪 群 免疫 受 到 抑 制 , 致 疾 病 情 况更 严 重 。 还 导
连。 5 治疗 、
2 病 因 分析 、 2 1 环 境 因素 .
许多猪舍饲养密度过高 、 通风能力低 , 隔热条件差 , 加 之 夏 季 天 气 炎 热 导 致 饲 料 中维 生 素等 营 养 成 分 因 氧 化 而 失 效 , 成 猪 群 对疾 病 的抵 抗 力降 低 。 造 2 2 免 疫 和 保 健 不 健全 . 由于 猪 价 低 , 多 中 、 型 猪场 为 了节 约 成 本 , 少 许 小 减 了猪群 的药物保 健 、 虫和疫苗接种等 内容 , 驱 并使用质 量 较 差 的 原 料 , 致 猪 群 营 养 不 良 , 疾 病 的 抵 抗 力 明 导 对 显下降 。 2 3 饲 料 因素 . 夏 季高温和潮湿 环境中饲料较 易发 生霉变而产生 霉菌毒素 , 导致 畜禽 免疫抑制 , 引起猪群免疫失败 , 疫苗 接种效果不理 想, 以致抗 体偏低 。 2 4 猪 苗 原 因 . 许 多 养 猪 场 和 养 猪 户 在 外地 采 购 大 量 猪 苗 时 , 有 没 经过严 格检疫 , 将多种病原 体带 回猪场 , 下了疫病爆 埋 发的隐患。 3 临床 诊 断 、 病猪体温升高至4 -4 ℃ , 1 2 食欲减退 , 精神不振, 初 期 便 秘 , 后 有 的腹 泻 , 部 毛 孔有 出血 点 , 内侧 毛 少 而 背 股 皮薄的地方 有蓝紫色斑 点 ; 巴结 肿大 , 的鼻孔内流 淋 有 出粘液样分 泌物 ; 后期少数病猪 耳尖 、 中 四肢 末 端 及 腹 下 呈 红 紫 色 , 走 不 稳 , 地不 起 , 行 卧 有些 病 猪 两 耳 向后 竖 起 , 而 出现 神 经症 状 。 继 4 剖检 变 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1 病料 ..
猪场采集的病猪脏器 、 血液。
E 全 自动 核酸 提 取工 作 Z1
1 12 主 要仪 器和 试 剂 ..
站 ; 氏荧 光定 量 P R仪 ;哥伦 比亚 琼 脂 培养 基 、 罗 C 巧 克 力 色 琼 脂 培 养 基 ( 于上 海 科 兴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购
中国动物检疫 2 1 年 第 2 卷第 l 期 01 8 2
— 7— — — 6
一
超‘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 " 的诊断与防
郭延 敏
( 菏泽学院制药工程 系, 山东菏泽 2 4 1 ) 70 5
摘 要 :菏泽某猪 场 出现 了一种 以无名 高热为主要 特征的猪病 , 对发 病猪场进行 实地走访 并采集典型发 病猪病料 。 用染 色镜 采
基金项 目: 菏泽 学院科研基金( Y J J ) X J _ K 8
将菌液肉汤按 0 L 只腹腔接种试验组小 白鼠, .m / 3 将 过滤后无菌的肉汤按 0 L 只尾静脉注射对照组小 .m / 3 白鼠, 隔离饲养, 观察小 白鼠发病死亡情况 。 将试验组
—
—
6— 8—
中国动物检疫 2 1 年 第 2 01 8卷第 1 2期
123 3 细 菌 的纯 化 与 保存 用 无 菌 环 挑 取在 麦 康 .. .
凯琼脂平板上 培养 2 4 h的表 面光滑、 边缘整齐 的菌
落, 接种 到 普通 营养 琼脂 斜面 上 ,3 7℃培 养 2 , 4h后 室 温保存 , 用 。 备 1234 生化 试验 .. . 1235 药敏 试验 .. . 取 经 分 离纯 化 的菌株 进 行糖 发 用 灭 菌环 取 大肠 杆 菌纯 培养 物
关键词 : 猪无名 高热综合征 ; 断;实时荧光 P R; 诊 C 防治 中图分类号:¥ 5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4 X ( 0 1 20 6 .3 88 2 0 594 2 1 )1.0 7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0 1年 8月 , 菏泽 周 边 某 猪 场 暴 发 猪 无 名 高 热 病 , 长 育成 猪和 部 分母 猪 、 育猪 出现 无名 高 热 , 生 保 发 病 率在 2 % 以上 , 亡 率 高达 8 %, 猪场 和 养猪 户 0 死 0 给 造 成 了严 重 的经济 损 失 。 无 名 高热 综合 征是 一种 发 猪 病 率和 死 亡率 均较 高 的疾 病 , 原主要 为 多种 病毒 和 病 细 菌 、 生 虫 的混合 感 染 和 继 发 感 染 , 括猪 瘟 病 毒 寄 包 ( S v)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病 毒( R S 、 流 CF 、 P R v) 猪 感病 毒 ( Ⅳ )伪狂 犬 病病 毒 (R 、 圆 环病 毒 2型 S 、 P v)猪
取 工作 站分别 进行 病毒 核酸 的提取 。
12 4 3 实 时 荧光 P R检 测 .. . C
按 照 11 .. 的五 种 2中
实 时荧 光 P R 检 测 试 剂 盒 或 国标 的要 求 , 过 罗 氏 C 通
荧光 定 量 P R仪 对 C F C S V、P RS R V、SV 和 P V、 I R
检和 细菌培养等方 法鉴 定, 果从发 病猪体 内分 离到 大肠杆 菌, 结 药敏 试验表 明该 菌株对 氟苯尼考、 头孢 呋肟、 先锋噻肟 、 氨苄 西林 钠 高敏 , 阿米卡 星、 大霉素 、 对 庆 四环素 中敏 , 而对链霉 素、 妥布霉素 、 复方新诺 明不敏 感; 过对 病猪料进行 实时荧光 P R检测 , 通 C 结果显 示猪 瘟病毒和猪繁 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毒 为 阳性 , 明该猪 场暴发 的无名 高热综合 征是 由猪瘟 病毒 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表 病毒及 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引起 。
落 特 点, 发现 疑似 大肠杆 菌 菌落 。
2型 ( SI)副 猪 嗜血杆 菌 病( P )多 杀性 巴氏杆 菌 S— 、 I H s、 ( M)猪 支 原体 肺 炎 ( P 、 MH) 弓形 体 、 、 附红 细 胞 体 、 猪 霍乱 沙 门 氏菌 (C) 细菌 的混合 感染 。 S 等
检结 果一致 , 基本确 定是接 种菌 致使小 白鼠死亡 。 故 27 病毒 学检测 .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猪 流 感 病 毒 ( I 为 阴 性 , 瘟 SV) 猪 病 毒( S V) 猪 繁殖 与 呼 吸综 合 征 病 毒 ( R V) CF 、 P RS 为 阳 性 ,C 值 分 别为 3 .9和 3 .1( 1 ;猪伪 狂 犬 t 0 4 51 图 )
P VI 别 进行 病 毒 的 检测 , C- 1分 并做 阴阳 性对 照 。 检 将 测 结果 保存 于 电脑 中。
124 4 结 果 判 定 标 准 ... 检 测 样 本 C 值 小 于 等 于 t 3 ., 曲线有 明显 的指 数 增 长期 , 定结 果有 效 , 00 且 测 可
P RS R V、SV 为 R I NA 病 毒 ,P V、P V I R C- I为 D NA
由表 1 可知, 分离菌株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相符, 可基本确定此次分离到的株菌均为大肠杆菌 。
25 药敏 试 验 . 药 敏试 验 结 果 表 明, 菌 株 对 氟 苯 该 尼 考 、 孢 呋肟 、 头 先锋 噻肟 、 苄 西 林 钠 高 敏 , 阿 米 氨 对 卡 星 、 大 霉素 、 庆 四环素 中敏 , 对 链霉 素 、 而 妥布 霉 素 、
2 1 临床观 察 . 2 6 致 病 力试验 .
注:d 2 mm,高度敏 感;1rm< < 0  ̄ >0 5a d 2 mm,中度敏感 ;d 1mm, 不敏感。 <5
小 鼠接 种 后 5h ,2只小 鼠开始 发 病 , 神 沉 郁 , 精 腹泻拉 稀 ,4 8h内全部 死亡 , 对 照小 鼠正 常 , 而 对死 亡 小 鼠肝 组 织培 养 物镜 检 结果 为 中等 大 小 、 端 钝 圆 的 两
病病 毒( R 和 猪 圆环 病毒 2 ( C _ ) P V) 型 P VI 阴性( 2 。 I 图 )
死 亡 小 白 鼠肝 组织 接 种 于普 通 琼脂 平 板 上 ,3 7℃培
观 察 检样 在 麦康 凯平 板 上培 养 出 的菌落 呈 圆 形 , 扁平 , 光滑 湿润 , 砖红 色 ; 在伊 红 美兰平 板 上 的菌落 呈
紫黑 色 , 圆形 , 缘整 齐 , 边 表面 光 滑湿 润 , 金属 光 泽 。 有
P R检测试剂盒和伪狂犬病病毒( R ) C P V 和猪 圆环病 毒 2型( c _ ) P VI 实时荧光 P R检测试剂盒( I C 购于深圳
太太基 因工 程有 限 公司 ) 。 1 2 方法 .
12 1 临 床 观 察 ..
观 察 发 病 猪 场 的病 猪 的发 病 症
状: 包括精神状况、 观察皮肤、 测量体温、 眼结膜颜色 及粪便性质等。
直接 报 告样 本 阳性 ; 测样 本 C 值大 于 3 . 小 于 检 t 00且 4 , 复 一 次 , 果 C 值 仍小 于 4 , 曲线 有 明 显 的 0重 如 t 0且 指 数增 长 期 , 可报 告 样本 阳性 , 否则 报告 样本 阴性 ; 检 测 不到 样本 C 值或 C 值为 4 , 告样本 阴性 。 t t 0报 2 结 果
司) ;QI E 核 酸 抽 提 试 剂 盒 ( 于 上 海 凯 杰 企 业 AG N 购
管理 有 限公 司 ) 瘟病 毒 ( S v)猪 繁 殖 与呼 吸 综 ;猪 CF 、 合 征 病 毒 ( R V)猪 流 感 病 毒 (I 实 时 荧 光 R - P RS 、 SV) T
12 36 1 菌 液 肉 汤和 无 菌 肉 汤 的制 备 : 鉴 定 的 .. .. 将 分 离 菌接 种 于 营养 肉汤 ,3 7℃培 养 2 。 后 , 增 4h 然 将 菌 后 的营 养 肉汤 在 无 菌条 件 下用 02 t 孔 径 的滤 . 1 2. m 膜 过滤 , 经无 菌检验 后 4 ℃保 存 备用 。 1236 2 动物 致病 性试 验 : 1 昆 白系 小 白 鼠 ... . 将 0只 随记分 成 2组 :1 试验 组和 1 对照 组 , 个 个 每组 5只 。
革兰 氏阴性 无芽孢 短杆菌 , 与上 文去病 样涂 片 、 色镜 染
发 病 初期 个 别猪 只 发烧 , 后迅 速 蔓延 至大 部分 随 猪 群 。 猪 体 温升 高 至 4~ 25℃, 神 沉郁 , 食 量 病 04. 精 采 下降, 眼结膜 潮 红 , 流泪 , 镜干 燥 , 吸 困难 , 鼻 呼 卧地 不 起 , 身 皮肤 发 红 , 全 耳后 缘发 绀 , 下和 四肢 等处 皮肤 腹 有 出血点 , 部分 猪群 轻度 腹泻 , 拉黄 色 或黄绿 色稀 粪 ; 个 别 病猪 出现 突然 死亡 。 据病 猪 的临 床症 状和 病 理 根 剖 解 , 步 诊断 为猪 无名 高热综 合征 。 初 2 2 剖检 变化 .
养 2 后, 4 h 涂片、 革兰 氏染色镜检, 观察是否为接种菌
株。
124 病 毒学检 测 .. 124 1 病 料 的前 处 理 .. . 取 各 脏 器 的少 量 组 织 于
研 钵 中 , 碎 并加 入 少 量 P S或 生 理盐 剪 B
初 步认 定为 大肠 杆菌 的菌落 特征 。
( C - ) 猪胸 膜 肺 炎 放 线 杆 菌 ( P 、 链 球 菌 属 P VI 和 I AP )猪
122 剖 检 ..
取 病 猪 和死 亡 时 间 不超 过 6h的病 猪
剖检 , 察 其病理 变化 。 观 123 细 菌学检 查 .. 123 1 病料 采集 .. . 无 菌取 病猪 的心、 、 、 、 肝 脾 肺 肾 和 淋 巴结等 组织病 料 。 1232 病 原 菌 的 分 离 培 养 将 上 述 病 料 无 菌 .. . 接 种 于 伊 红 美 蓝 琼 脂 ( MB) 板 、 康 凯 琼 脂 E 平 麦 ( co ky 平 板上 ,3 Macn e ) 7℃培 养 2 观 察细 菌 菌 4h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