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优质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

2.知道坐标变化量与位移具体的关系;

3.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

4.知道速度的意义、符号、单位和矢量性。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思维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体会速度概念参初中基础上的深化,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一些基础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速度的理解;速度矢量性的理解。

【主要教法】

讲述、启发讨论、实验探究、指导阅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思考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那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课的概念有个总体的印象。

二、新课教学

(一)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

(

给出书中的例题:

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行驶,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x1点,坐标x1=10m,一段时间后,时刻t2到达x2,坐标x2=30m。它的位移是

分析:

A点坐标x1:表示汽车在t1时刻的位置,

B点坐标x2:表示汽车在t2时刻的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x =x2– x1(表示汽车的位移)

⑴△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

⑵△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

3.时间的变化量△t =t2– t1

解:x1=10m,x2=30m

△x =x2– x1=30-10=20m

⑴位移的大小为20m,

⑵位移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

【思考与讨论】

1.上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

2.如果上述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

(二)速度

【思考3】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就越快

【讨论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影片展示】

1.播放比赛片段或者先设置问题“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110m栏冠军刘翔”。

2.展示质点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

【思考4】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3.“蜗牛的爬行很慢”,“飞机的飞行很快”,那么,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呢有哪些方法

【问题】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有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方法一:同样的时间,比较通过的位移,位移大的,运动的快。

动画演示:AB两小车的运动,经过2h后,A车位移为80km,B车为160km,说明B车运动的快。

方法二: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动画演示:甲乙两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跑完100m后,甲所用时间为10秒,乙所用时间为11秒,说明甲运动员运动的快。

【思考】在上述①、②两个例子中,汽车A和运动员甲,哪一个运动更快呢它们的△x 、△t 均不相同,怎样比较呢

【分析】汽车A:2h内的位移为80km;

运动员甲:10s内的位移为100m。

方法三:以单位时间作为标准,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汽车A 的运动: 运动员甲的运动:

【结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位移和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定义式:x v t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m/s(m ·s -1).

矢量性:速度是一个矢量

大小: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三、巩固练习

1.某物体在8s 的时间内从东往西运动了24m , 试求其运动速度。

解:△x= 24m ,

△t= 8s ,

所求的速度大小为:

,

所求的速度方向为:从东往西。

2. 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英国运动员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夺取该项目冠军。 试计算其s m s m s m h km /11111360021082804=≈??=s m s m s

m /1011010100==243/8x m v m s t s ?===?。

速度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以及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大家要知道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与位置与位移的关系。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要知道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定义式和单位。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

二、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坐标:某时刻物体的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二、速度

1.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2.定义式:

x v

t

?=

?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制m/s(m·s-1).

5.矢量性:速度是一个矢量

大小: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 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 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B 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 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 错误. 答案: A 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B .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C .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D .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 答案: BD 3.对速度的定义式v =x 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v =x t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 除以时间t 来获得,并不是说v 与x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答案: BCD 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也越大 B .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度必越大 C .列车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 D .列车在任何10 s 内的位移一定等于任何1 s 内位移的10倍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答案: BCD 5.对于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B .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C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D .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解析: 要抓住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定义进行比较、理解.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只有速度均匀变化时才满足这种关系. 答案: CD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 1表示t 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1对应的点x2表示时刻t2物体的位置,则△x=x2一x l,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板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 [讨论与交流] 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 课件投影图1—3—l,让学生观察,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思考与讨论] 1.图1—3—l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 2.如果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生: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 处,则Δx =x2-x1=30m一10m=20m,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师: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如,汽车沿笔直的公路向东行驶,我们可以规定向东作为x轴的正方向,来讨论汽车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教师用课件投影出示题目,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 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 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 答案:小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m,方向向西;第2s内的位移为一2m,方向向东.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位移和时间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快慢?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 /s (或m ·s-1)。 常用单位:km /h (或km ·h-1)、cm /s (或cm ·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小组讨论 问题一: △x 越大,v 越大吗? 问题二:两辆汽车从某地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出发,速度的大小都是20m/s ,他们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吗?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 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x v t ?=?x v t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例1]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随即改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最后在5min内又前进1000m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min 及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通过最后20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算出所求时间内的位移或通过所求位移需要的时间,即可由平均速度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火车在开始的15min和接着的10min内的位移分别为: s1=v1t1=10×15×60m=9×103m s2=v2t2=15×10×60m=9×103m 所以火车在前25min和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因火车通过最后2000m的前一半位移以v2=15m/s匀速运动,经历时间为:所以最后20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说明]由计算可知,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都不相等. [例2]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位移的正方向,试求: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分析]物体在t=0开始从原点出发东行作匀速直线运动,历时2s;接着的第3s~5s内静止;第6s内继续向东作匀速直线运动;第7s~8s匀速反向西行,至第8s末回到出发点;在第9s~ 12s内从原点西行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由s-t图得各阶段的速度如下: AB段:v2=0; [说明]从图中可知,经t=12s后,物体位于原点向西4m处,即在这12s内物体的位移为-4m.而在这12s内物体的路程为(12+12+4)m=28m.由此可见,物体不是作单向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不等. [例3]图1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 m/s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 的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A .24 km/h B .0 C .36 km/h D .48 km/h 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 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 s至第3 s内物体的速 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 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 s,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km. 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 圆周.该物 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 是 3 km/h ,有一小狗以 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加速度和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分析几个错误的论述,目的是区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然后利用位移与速度的对比,类比的讨论、分析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认同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说出来比通过耳朵听进去更容易识记。事实证明,采用先讨论、交流后讲解的教学策略,经过学生认同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反思二: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物理量,也新课改下学生们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矢量。当速度分别和时刻时间对应后,又可以得到两外两个重要的物理量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本节教学内容十分重要。 1、由于引入了坐标系和时间轴,在本节教学中更侧重于数学方法的应用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在时间轴上得到了时间间隔然后让两点无限接近又可以得到时刻,在这应该更讲究教学效果,时间与时刻的教学可与数学上的线段和点做对应,以加深理解。 2、由于速度这一概念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还要以已学过的位移矢量为引子,让学生分析得到速度也是矢量的结论,同时明确在对速度进行描述是,必须同时描述其大小和方向。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教学应结合时间与时刻进行教学,或者直接明确瞬时速度与某一个时刻或某个位置相对应,而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相联系。

反思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第一点,初高中的速度怎样理解。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初中学习的速度严格来讲是错的。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 第二点,瞬时速度如何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接受。我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反思 四: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v =s/t 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 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 ·s —1,常用单位还有km/h 、cm/s 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 =s/t 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 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一致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体运动的快慢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移)的平均速度,用叫这段时间(或这段位所用时间的比值, 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大小: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t s v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 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 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 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 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 m/s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 的 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 A .24 km/h B .0 C .36 km/h D .48 km/h 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 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 ,从第2 s至第3 s内物 体的速度是 ,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 ,4 s内通过的路程是 ,位移是 ,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 s, 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km. 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 圆周.该物 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 是3 km/h ,有一小狗以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12.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 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车轮响声的次数“1”,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已经过了15s,已知每段钢轨长为1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的速度吗? 参考答案 1. ACD 2. ABC 3. AC 4. B 5.解析:题目中的“7s 末”“9 m/s”和“10.2 m/s”都是多余的条件,100 m竞赛中当 然是变速运动.“100 m”和“10 s末到达终点”才是根据定义式求平均速度的必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是人教版教材第2章第3节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速度有全面的理解。“速度”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它对于整个运动学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要让学生对速度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幸福和智慧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知道它是矢量。 (2)通过实验及比较分析,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3)通过观察及理论分析,明确瞬时速度的概念。 (4)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参与实验和理论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如比值法、极限思维法)的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速度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主动获得知识的乐趣,增强友爱互助,团结奋进的情感。多处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和谐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速度、平均速度及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理解瞬时速度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速度”这个词听起来通俗易懂,没学过物理的人也知道大致的意思,但就是这种似懂非懂的认识,造成了人们对它认识的误区,同时也给这节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例如,在高速公路上一般都有限制时速的标记,如“120km”,很多人认为是指1h不可以超过120km,其实,是指任一时刻的速度都不可以超过每小时120km。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前概念澄清认识,深入理解速度的物理含义。 这节课设计的整体构思是:从生活实例引出问题,用科学实验来解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速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很熟悉。由于在初中学习的是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且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没有强调方向性。高中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准确地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学生开始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可能有误,不注意其方向性,也不清楚平均速度与时间和位移的一一对应性。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引入瞬时速度也要处理好,要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思想,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设计思路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用位移与时间的比来定义,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用坐标的变化量Δx来表示的方法是重要的。以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为例,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理解用Δx表示位移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如先选定质点运动的直线为一维直线坐标系,确定坐标轴的原点和坐标轴的正方向,并确定坐标轴的标度。 学生开始时可能误认为平均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没有区别,可通过实例让学生注意到,初中学的速度定义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它没有方向。现在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用极限思想介绍瞬时速度是可行的。定义了平均速度 x v t ? = ? 后进一步指出 “为了使运动的描述精确些,可以把Δt取得小一些,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 些;Δt越小,描述越精确;想像Δt非常小,可以认为 x t ? ? 表示物体的瞬时速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l 、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教师提问: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学生回答: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 1对应的点x 1,表示t 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 2对应的点x 2,表示t 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12x x x -=?,就表示从t 1到t 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教学过程】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x v t ? = ? .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4: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问题5: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 2)说明: a.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6: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v=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速度的教学设计,“速度”选自2006人教版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在运用的一个基础概念。 它是对初中学习过的知识——速度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今后学习运动学的一个基础。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知识外延性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也学习了两种简单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就为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其次,学生对物理模型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基础,但理性认识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①理解速度的定义,能正确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②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 ③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基本现状的分析,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以及例题和实例的引导,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 学会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高中阶段的同学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基础,对学习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因此我确定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通过所学的速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动,激发学生学 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高一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学习,对知识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但他们的理性认识还有所欠缺,所以根 据学生的心里特性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速度、平均速度以及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②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瞬时速 度与平均速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 二、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本节讲的是高一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基本概念有较强的认识,本节将以讲授、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及讨论、演示,多媒体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学法: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 1、组织新课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第一章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通过预习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2、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4、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预习内容 (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 位移是描述变化的物理量 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点后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已知AC=80m,BC=30m,则他走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人的位移为_______,位移的方向为________. (二)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t: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等 (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质点的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的速度,瞬时速度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一般情况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 (四)、速度和速率 速率: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坐标变化量的物理意义,能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2)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的分析,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4)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是矢量 【学习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回答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二.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三.精讲精练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2〕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1)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2)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和平均?(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意一 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物理观念、方法、知识结构及物理应用和物理技能的个体性、不可言传性,及其运用的无意识性,使得在常规教学中物理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相比显得更为困难。这是一节概念课,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初步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所以速度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并不抽象。这节课对速度这个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地深化。速度这个概念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是这章的重点,也是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的基础,更是整个力学学习的基础。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用比值法来定义速度,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自然地得出用比值法定义速度。讲述平均速度时,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学生用不同的时间跑完一圈时,比较他们跑得快慢。引起学生对初中速度定义和高中速度定义的认知冲突,从而很好地区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在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让学生做实验,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求法;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给出一个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数据记录,从而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体会近似估算的方法、极限思想并得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二、教材分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上面两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基础知识。这节的第一个小节继续强调某个

物理量与它的变化量的关系。教材中没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较简洁地深入到瞬时速度的概念。在定义瞬时速度时用到了极限的思想,但没有提出“极限”这个术语。教材中“说一说”和“做一做”两个栏目都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前者偏重于动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思考。这些内容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学,更多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或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与练习”中的第 3 题要计算速度,这本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要获得计算所需的数据,学生应能读懂列车时刻表。对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应加强由感性到抽象过程的教学,先内隐学习,然后强化练习,加深外显理解和巩固,为形成新的内隐知识打好基础。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感性经验,概念的同化主要依赖于知识经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对概念的掌握和习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内隐的。在概念教学的开始,要注意材料的直观性、现实性、活跃性,首先让学生在任务情境的操作和接触中开展内隐学习,而将外显训练置于其后,这样才能为后期知识规则的外显学习打好基础。要使用有效的内隐指导语,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正迁移,同时要避免负迁移的产生,有效地利用内隐知识与正迁移提高数学概念教学质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隐思维品质,可以提高后面对知识自动化的速度和运用的效率。 三、学情分析 物体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对运动的描述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即建立正确的时间、时刻,位移、位置的概念。同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速度的概念,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但学生在初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