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试题精选与答案解析
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解析学期期末考试完结,接下来就是假期时间,语文网特整理了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天参考答案:1.(5分)选B项给3分,选D项给2分,选E项给1分。
选A、C项不给分。
A项中的“整个一生”是错误的,原文中应当指父亲去世十年来。
C项中的“克制与坚决”是错误的,母亲的迟疑和最终没有接电话,并不是宏大的精神,而是迫于我们子女的压力无奈放弃。
E项中的“习惯地看电话”,说是胆怯仍有人给母亲打电话和母亲结婚,只对了小小的一部分,主要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和懊悔的心理。
2.(6分)用了倒叙的写法,先交待了“母亲出了状况”这一结果,引起读者留意,增加小说的吸引力。
流露出了我们的惊讶和对母亲再婚的反对心理。
总领下文,为下文介绍“母亲出了状况”的经过做了高度的概述。
为后文的“可母亲还是出了状况”留下伏笔。
3.(6分)电话是小说中的一个线索,具有呈现情节进展的作用。
“我”提前回家所发觉的电话,是母亲和老年高校同学在通话,母亲处在兴奋中,情节的开端,母亲出了状况。
新的周末大团聚时六点的电话,是母亲老年高校同学打来的电话,母亲处在无奈中,情节的进展,母亲被迫放弃。
六点准时响两声的电话,是母亲老年高校同学报平安的电话,母亲再婚被我们彻底打散了,情节的进展。
坚韧地持续着的电话,是老人女儿的电话,老人临终恳求与母亲见一面,情节的高潮。
4.(8分)赞同老年人再婚。
赡养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过上华蜜的生活,是做儿女们的责任。
儿女们虽然可以给老人供应很多物质上条件,但老年人在情感精神方面的须要,是儿女们不能供应和取代的,给老人找合适的老伴,可以完备地解决这个问题。
儿女们不能太自私,只是从自己的脸面动身,或者从自己的子女须要老人照看动身,来威逼老人,损害老人,这是不仁道的行为。
二、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子忘归客不发三、1.B[“隔岸”紧承上文“小河”,“靠左”与前文的“靠”相照应。
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1.A B项,扮像—扮相,对峙(shì)—对峙(zhì);C项,弦歌不辍(zhuì)—弦歌不辍(chuò);D项,披星带月—披星戴月。
2.C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此处应用“念念有词”。
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说念咒语或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3.A “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都是独立的分句,其间应用逗号。
4.C A项,搭配不当,“看到”与“鼓乐唱腔”不搭配,可改为“听到”。
B项,不合逻辑,“唯一”和“之一”矛盾。
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瓶颈”或将“制约着”改为“这是”。
5.D6. (1)豁然开朗;(2)落红不是无情物;(3)烟笼寒水月笼沙;(4)为有源头活水来;(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1)认为美(2)的确(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8.在公共场所中议论、指责。
(共2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9.(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共3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虽欲言,无可进者。
(1分)10.(3分)(1)色彩华丽开放(对美的大胆追求、追求时尚)(2)淳朴淡雅(3)服饰华丽异常(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11.(3分)(1)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
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
(2)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
12.(2分)“绝不能”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突出强调清朝等级森严,黄色服饰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戴。
13.(3分)C(审美意识主要取决于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14.答案:不能删掉。
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15.答案: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大全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大全暑假到,属于同学们的欢快天堂最终来了,不过漫长的暑假,学习照旧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班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大全,盼望对您有所关心!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汇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解析:C 怪癖pǐ,摒除bìng,软着陆zhuó2.解析:B 渲泄——宣泄万劫不覆——万劫不复关怀倍至——关怀备至3.解析:B4.解析:B A 项,“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
此处应为“不管”,B项,“上下其手”比方玩弄手段,暗中作弊,多贬义。
C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应为“馈赠”,“ 馈赠”指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赠送的东西、礼品等。
D栉风沐雨:形容人常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不合语境。
5.解析: D A搭配不当。
“实现”和“行动”不搭配,“实现”改为“实施”。
B句式杂糅。
“关键在于土地改革”或“土地改革是很重要的”两种句式取其一。
C语序不当。
把“讨论听取”改为“听取讨论”。
6.解析:A7.解析:D “东流水”“如苍狗”“一寸金”都是比方8.D 【解析】 A项不能鼓舞超速;B项应为“严禁烟火”;C项考场不应提“失败”。
9.解析:A 殊-同愈(进)—退10.D 【解析】A 古义为到达,B 古义为外交使节,C 古义为心腹11.A 【解析】A为推断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12.解析:A B“罪岁”:归罪于收成;C“以身份低的为师,就……;以身份高的人为师,就……”;D“莫取”:不要去占有13.解析:D14.B 【解析】以……为耻15. C 【解析】而:均为表并列的连词。
A.自己的,代词;表反问的语气词。
B.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句末表陈述,语气助词。
D.用在主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这些,代词。
16. B 【解析】“认为那些……老师,只是‘学校’而已”不当。
“学校”是对士大夫之族“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丢弃了”的错误做法的批判。
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

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最新高一暑假语文作业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以:做《师说》以贻之请以战喻自以为关中之固B.而: 群聚而笑之弃甲曳兵而走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苏秦、杜赫之属奋六世之余烈D.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或师焉,或不焉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鼓动)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王无罪(动词,归罪)岁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4.下面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刘邦安置好随从的车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
5.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定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整,不武。
(被动句)6.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将军战河北7.下列多义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分)A.①今者出,未辞也(辞别) ②辞曰,臣之壮也(推辞)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②剑坚,故不可立拔(所以)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身子向上起)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D.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送)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范增数目项王。
高中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第一练)

中学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答案(第一练)第一练一、基础学问。
1、A2、A3、B4、①书生意气,挥斥放遒。
②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道之所存。
二、文言文。
5、A6、C7、D8、D9、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
10、①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②世人果真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引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三、11.参考答案:①乘风大声咆哮;②蓬头乱发跳动;③提裙轻舞妖憨惹人笑;④对溪中的影儿哭笑;⑤跟着蛤蟆蹲跳;⑥和着鸟儿唱歌嗓干声嘶;⑦斜视柔云和淡月。
解析:在第(3)(4)两段找出关键语句,再分条列举。
12.参考答案:①内容上:寄情于景,抒发了一种淡淡悲伤哀思的情感。
萧萧的微风、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宛转的鸟声、翩翩的蝶儿、云中的新月共同构成了一幅奇妙的自然图景,浸染着作者的心情与感受,透露出淡淡的凄楚与悲凉。
②结构上:起到渲染气氛,引起下文的作用,自然引出我的狂态的描写和梦见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等。
解析:一般说来,题目问你作用意图之类,你应当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思索,这样回答才全面。
散文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①渲染气氛,②刻画人物,③推动情节,④烘托主题。
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这几个方面去思索,就能比较精确地把握文意,理解景物描写的妙处。
本文开头用了反衬手法,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愁的写法。
理解时要留意这点。
关于该题结构上的作用,后面的说法还可以这样来表述:为下文写我的狂态及梦见故去的祖母和表弟妹蓄势(张本)。
13.参考答案: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被我蹂躏的青草在春风里能够复原朝气与活力;事实上是作者希望通过年轻一代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变更不尽如人意的黯淡的现状,创建光明奇妙的将来。
解析:解答时要留意句不离段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中心、背景来理解。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篇一】一、B(A、跬kuǐ,雨y,铩sh,C、传zhun,殍piǎo;D、赭zh,傺ch,攒chun)二、D(A、“廖”改为“寥”,“沧”改为“苍”,“夹”改为“浃”,B、“缅”改为“湎”,“缕”改为“镂”,C、“敝”改为“蔽”,“明”改为“名”。
)三、D(“虽然”改为“纵使”,虽然是条件关系,“纵使”是让步关系)四、A(B,“再造就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不符合逻辑,将“再造”改为“创造”。
C、将“所”改为“的”。
D、结构混乱,应去掉“令人感慨”或把“令人感慨的”放置“一种”后。
)二、、(1)万类霜天竞自由;(2)无以至千里;(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泣孤舟之嫠妇;(5)羡长江之无穷。
三、1、母亲对我的启蒙、教化将引导我毕生的行程,母亲对子女的深爱和牺牲精神是我毕生的滋养和力量。
2、选材上都选择了父母疼爱子女的生活细节。
这样写真挚、亲切,亲情的温馨,细腻与长远,于细微处见真情。
在写法上注意虚实相生,将往事与想像融为一体,忆事与抒情互相交融。
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依恋与感激,营造了一种长远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袄”比喻家园亲情给子女温暖。
“鞋”比喻家园亲情激励子女闯荡人生之路。
“伞”比喻家园亲情为子女挡风遮阳。
“饼”比喻家园亲情持续地激发子女女的精神力量。
“线”比喻家园亲情是子女无法割舍的珍贵感情。
4、“家园如梦”即家园像梦一样温馨美好。
全文的选材组材都是围绕家园“温馨美好”来写的。
四、1、D2、C3、C4、A五、(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3、【答案】B【解析】这一情节并非人物形象的对比,属无中生有。
4、【参考答案】①呼应了吴侉子因关心女儿病情而听天气预报这一主要事件。
(情节角度)②表现了吴侉子是女儿健康生活的天空,强化了吴侉子的人物形象。
(人物角度)③父爱如天空般广阔,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主旨角度)(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参考答案三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原句标点: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
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
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征税”不属于檄文的功能范畴。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被乡里举荐”理解有误,应为乡试中举,考中了举人,才能被授予官职。
4、【参考答案】(1)我们县城正处于流贼的必经之路,而只有二百个疲惫瘦弱的士兵,靠什么守城呢?(关键词“冲”“羸”及“何以守”句式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派出使者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向熊文灿求援,一共去了十四次,都没有答复。
(关键词“缒”“报”“乞援于文灿”句式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
乡试中举,代理盐城教谕,因犯事罢职归家。
起复任陕西苑马寺万安监录事,后调任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知县。
到任刚三日,流贼突然来到,坚守八天八夜,才解围而去。
崇祯十一年,升任房县知县。
罗汝才率领九营人马向熊文灿请求授降,文灿接受了他们。
罗汝才犹豫不定,景春单骑进入汝才营中,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
汝才到熊文灿军门投降,将各营军马分散到竹谿、保康、上津,自己与白贵、黑云祥驻于房县城郊。
当时,郧阳府下属各州县,城郭都已成为废墟,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勉强可以守备。
然各色人等杂处一地,居民日夜不安。
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休整守城装备,聚集军队。
新课标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2(必修一)

新课标高一语文暑假作业2(必修一)一、基础知识(共3题,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A. 沉溺(n) 呼唤(zhāo) 慰藉(ji) 面面相觑 ( q )B. 百舸(gě) 炽热(ch) 给予(jǐ) 张口结舌(chēng)C. 句读(du) 吮吸(yǔn) 跬步(kuǐ) 浪遏飞舟 ( )D. 灰烬(jn) 不啻(ch) 摇曳(y) 自愿自艾( i )2.在以下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l)读者欣赏作品清爽的故事,却疏忽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疏忽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践上近于▲ 。
(2)中国现代文明是一座高耸的高峰,不论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下行走,▲ ,最终都肯定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觉得自己▲ ,在集团迅猛开展、国际市场不时拓展的明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停止了多方面的研讨,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局部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局部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C.这篇文章详细地引见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厚,饶风兴趣。
D.随着科技的开展,一种新型手机曾经问世,它运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用,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二、阅读训练(共21分)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4)周汝昌成为中国著名红学家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内容简明剖析。
(6分)三、诗词鉴赏(共12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试题精选与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会晤(w) 数载(zi)指摘(zhāi) 孜孜求学(zī)B.商榷(qu) 殷勤(yīn)聘请(pnɡ) 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 弭谤(mǐ)造诣(y) 道义相勖(x)D.切磋(cuō) 肄业(y)敷衍(yǎn) 能裨实用(p)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以诚相待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肄业:就学)B.二曰砥砺德行。
(砥砺:培养)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商榷:商讨)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
(详悉:详细知道)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①__________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__________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__________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__________必有以励人。
A.如果那么虽更B.苟则因为所以C.苟则故更D.如果那么虽更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些人把入党看做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B.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心无愧。
C.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D.小张帮助李老师把东西搬上七楼,这对小张来说责无旁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4日在伊朗的纳扎巴拉德城发表演讲,伊朗不会在核问题上后退一步,制裁也不能迫使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
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再次表示,要改变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日韩关系,为构筑日本与这两个国家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不相适应。
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
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7.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这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来的?答:8.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画线句子的含意和感情。
答:9.这段文字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从本段中举一例说明它的好处。
答:三、一法一练探究题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结合当时的现实,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包括学业、品行、修养三个方面。
这些对于今天的青年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由于每个人思想不同、阅历不同,对这三点的感受因而各异,但总有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
可就此结合实际谈认识。
例如抱定宗旨,即树立远大理想,可结合个人特长喜好、国家需要来谈对自己一生的意义,要有真情实感,避免空洞。
,探究题与传统问答题的区别是:问答题要求面面俱到,不能遗漏内容要点;而探究题不求面面俱到,可就一个方面作深刻阐析,表达比较深刻的见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
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
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
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
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
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
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
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
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
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
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
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瘼。
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
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
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
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
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
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
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
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
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
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
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
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
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
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
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
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
(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10.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
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答案1.C2.B3.B4.C5.D6.D7.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
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8.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以免误己误人。
9.例如宗旨既定......容有底止和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是自误也两段文字作对比,说明抱定宗旨的重要性及宗旨既乖的后果,孰优孰劣,自可判断。
10.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
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
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对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
①无论双方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②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③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