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谦山隧道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子谦山隧道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子谦山隧道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子谦山隧道工程

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编号:FA-Ⅳ-2010-015)

中铁二十四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四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八月

子谦山隧道工程

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编号:FA-Ⅳ-2010-015)

编制: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

中铁二十四局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四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八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 1

2. 风险评估总则 --------------------------------------------------------------------------------------- 1

3. 隧道概况 --------------------------------------------------------------------------------------------- 2 3.1 设计概况 --------------------------------------------------------------------------------------------------------------------------------- 2 3.2 线路概况 --------------------------------------------------------------------------------------------------------------------------------- 2 3.3 主要技术标准 -------------------------------------------------------------------------------------------------------------------------- 2

3.4 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3

4. 工程地质和水文特征 ------------------------------------------------------------------------------ 3 4.1 自然特征 --------------------------------------------------------------------------------------------------------------------------------- 3

4.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3

5. 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 4 5.1 评估程序 --------------------------------------------------------------------------------------------------------------------------------- 4 5.2 评估方法 --------------------------------------------------------------------------------------------------------------------------------- 4

5.3风险评估流程 --------------------------------------------------------------------------------------------------------------------------- 5

6. 风险评估内容 --------------------------------------------------------------------------------------- 5 6.1 风险指标体系 -------------------------------------------------------------------------------------------------------------------------- 6 6.2 风险因素核对 -------------------------------------------------------------------------------------------------------------------------- 6 6.3 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 6 6.4 初始风险等级表 ----------------------------------------------------------------------------------------------------------------------- 8 6.4.1 正洞分段风险识别 ----------------------------------------------------------------------------------------------------------------- 8 6.4.2 正洞初始风险等级 ----------------------------------------------------------------------------------------------------------------- 9 6.5 风险识别及降低风险的对策 -----------------------------------------------------------------------------------------------------11 6.5.1 安全风险目标-----------------------------------------------------------------------------------------------------------------------11 6.5.2 投资风险目标-----------------------------------------------------------------------------------------------------------------------11 6.5.3 工期风险目标-----------------------------------------------------------------------------------------------------------------------11 6.5.4 其它目标风险-----------------------------------------------------------------------------------------------------------------------12 6.6 降低风险的对策 ----------------------------------------------------------------------------------------------------------------------12

6.6.1 主要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12 6.6.2 风险对策 -----------------------------------------------------------------------------------------------------------------------------12 6.7 残余风险等级表 ----------------------------------------------------------------------------------------------------------------------12

子谦山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1. 编制依据

(1) 《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2)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3)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2. 风险评估总则

(1) 风险评估对推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加强子谦山隧道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特制订本细则。

(2) 风险评估的管理除执行本细则之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现行标准、规范、规程。

(3) 必须加强对工程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关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设备,满足环境要求,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4) 本细则所指的风险评估是指在工程实施直至竣工验收和工程缺陷责任期的全过程中,根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有关规程、规范对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是安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5) 风险评估的对象及目标任务

①评估对象:新建合福铁路客运专线子谦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安全、环境、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各方面的风险。

②评估目标: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出风险因素等级,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将风险因素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③通过风险评估,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

④优化设计和合理选用各种施工工艺等。

⑤结合工程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并积极组织或参与推广工作,以推进隧道施工的技术进步。

⑥为科研、设计、施工及工程竣工提供资料及技术数据。

⑦及时收集与组织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

(6)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成立风险管理、监督领导小组,使风险评估工作对安全、质量真正起到控制、监督作用。

3. 隧道概况

3.1 设计概况

子谦山隧道工程全长3820m,隧道进出口施工里程为:DK156+869~DK160+689。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纵坡设置为“人字坡”,从隧道进口(DK156+869)~DK160+200为单面上坡,坡度为10.1‰,坡长为3331 m,从DK160+200~隧道出口(DK160+689)为单面下坡,坡度为10.5‰,坡长为489 m。洞身最大埋深约312.5 m,最小埋深约5 m。主要围岩为Ⅱ级48 m、Ⅲ级1215m、Ⅳ级1785m、Ⅴ级772m;本隧道从DK159+891~DK160+509段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30000m。

3.2 线路概况

子谦山隧道工程全长3820m,隧道进出口施工里程分别为:DK156+869、DK160+689。隧线分界分别为:DK156+869、DK160+689。隧道洞内设置双侧侧沟与φ600mm中心管沟以及双侧电缆槽;电力电缆槽位于边墙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采用合槽方式置于道床侧。隧道内设置综合洞14处,照明变电洞室1处,其中通信区间直放站洞室3处,综合洞室内预留余长电缆腔,洞室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洞室间距为500m。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纵坡设置为“人字坡”,从隧道进口(DK156+869)~DK160+200为单面上坡,坡度为10.1‰,坡长为3331 m,从DK160+200~隧道出口(DK160+689)为单面下坡,坡度为10.5‰,坡长为489 m。洞身最大埋深约312.5 m,最小埋深约5 m。主要围岩为Ⅱ级48 m、Ⅲ级1215m、Ⅳ级1785m、Ⅴ级772m;本隧道从DK159+891~DK160+509段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30000m。

3.3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正线线间距:5m;

最小曲线半径:4000m;

最大坡度:20‰;

机车类型:电动车组;

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轨道类型:无碴轨道;

隧道防水等级:一级;

工程主体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

3.4 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本隧道围岩级别主要为IV、V级,在进口段为岩溶发育地段,共穿过有四个断层,裂隙发育较破碎,且为强富水段,所以本隧道特点为围岩级低,支护难度大,特殊地质多,安全风险高。重难点为穿越岩溶地段施工防突水、涌泥,岩溶隧道衬砌、断层破碎带施工防塌方、光面爆破、超前地质预报等。

4. 工程地质和水文特征

4.1 自然特征

隧道所处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降雨丰沛集中,梅雨显著,无霜期长,寒雪期短;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全年最大降雨达2294mm;多年平均气温16.5℃,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15.6℃,平均无霜期240天;平均相对湿度77%。

隧道地区属中低山地貌,为构造剥蚀山地,地势起伏很大,山体自然坡度一般为40°~60°,植被非常发育,松树、竹林、灌木杂草丛生。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低山丘陵区岩石的层间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的形式出露排泄。层间裂隙以及风化裂隙地下水一般水量不大,多为潜水;在基岩构造盆地、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很发育带、侵入岩接触带、褶皱核部裂隙密集带及揉皱强烈发育带等储水构造中。

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赋存并循环于沿线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可溶岩的溶洞、溶腔和裂隙中,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丰富,尤其河谷地段及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剧烈,水量较大。

4.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围岩级别为围岩级别为Ⅲ级1215m、Ⅳ级1785m、Ⅴ级772m,Ⅱ级48 m。。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灰岩、二迭系上统灰黑色泥质页岩及粉砂质细砂岩、页岩,二叠系下统灰岩,石炭系中上统灰岩,泥盆系上统石英砂岩,志留系上统泥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及泥质粉砂岩,志留系中统粉砂岩,志留系下统泥质粉砂岩,燕山晚期花岗长斑岩,地表广泛分布第四系坡残积层。

岩溶段630 m:影响段DK156+869~DK157+500,该段岩溶为弱~中等发育。

断层4处:F1断层于DK157+517与线路呈81°斜交,两盘接触处为破碎带,角砾岩及裂隙发育,其对隧道影响宽度约15~30 m;F2断层于DK157+745与线路呈75°斜交,两盘接触处为破碎带,宽度约2~4 m,其对隧道影响宽度约10~30 m;F3断层于DK158+265与线路呈61°斜交,两盘接触处为破碎带,宽度约4~5 m,其对隧道影响宽度约20~30 m;F4断层于DK159+310与线路呈69°斜交,两盘接触处为破碎带,角砾岩及裂隙发育,其对隧道影响宽度约20~30 m。

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稍发良~不发育。进口段预测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8.21(m3/天/米),为强富水段;F1断层及影响带预测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11.56(m3/天/米),为强富水段;F2断层及影响带预测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17.51(m3/天/米),为强富水段;F3断层及影响带预测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25.6(m3/天/米),为强富水段;F4断层及影响带预测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7.19(m3/天/米),为强富水段;DK160+090~+390浅埋段预测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5.66(m3/天/米),为强富水段。

5. 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5.1 评估程序

(1) 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2) 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并进行多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3) 提出风险等级;

(4)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或措施;

(5) 对风险进行再评价,提出残留风险。

5.2 评估方法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国内 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目的是辨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利后果,采用风险分析、管理理论与控制技术,进行风险辨识、度量、评价、管理和监控,最终实现工程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建设。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是近20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兴起。近些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逐渐增多,尤其是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和公路、铁路隧道的建设,伴随而来的在建设中各类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尽量避免或降低工程建设损失,风险评估逐渐在隧道建设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我国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相对国外起步较晚,由于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时间相对较短,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还不够完善,且多以理念的建立和定性的研究为主,定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较少。目前对隧道的风险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的工可阶段,大部分风险评估工作尚未形成系统的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框架。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应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投标、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一个隧道工程项目其实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系统的安全,需要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以同济大学为主进行的沪崇通道的风险评估项目(2002)则是国内近些年来较为全面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该风险评估项目涵盖了沪崇通道前期选线、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环境保护、运营事故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为后来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较完善的方向。 建设部于2007年率先推出了《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并在此指南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及理论,于2011年推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铁道部于2008年推出了《铁道隧道风险评估指南》;交通部于2010年推出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可以说目前我国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且部分成果已较好的服务于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标志着我国隧道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道路。 国内隧道风险评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集中在动态的风险管理、定量的风险计算分析及风险管理软件研发及完善等。

【隧道方案】隧道风险评估方案

【隧道方案】隧道风险评估方案 XXXX 高速公路工程 隧道风险评估方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XXX 工程有限公司 XXXXX 二 OXX 年 XX 月 目 录 一、风险评估原 则 .................... ....................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一)线路概 况 ............................................... 1 (二)主要技术标准 .. (2) (三)工程特 点 ............................................... 4 1、自然特征 .................................................. 4 2、

腐蚀性评价 ................................................ 5 3、地 震 (6) 4、气象特 征 .................................................. 6 5、 交通运输情况 .............................................. 7 (四)、主要工程数 量 ........................................... 7 三、风险评 估程序及方法 (8) (一)、评估对 象 (8) (二)、评估目 标 .......................................... . (8) (三)、风险评估人 员 .................... .................... .. 8 1、项目部 风险评估小组 ......................................... 8 2、 风险评估小组管理职 责 ........................................ 8 3、风险评估程 序 .............................................. 9 4、风险 评估方法 (11) 5、风险因素辨 识 (11)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下文是关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 你有一定的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摘要:由于市场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竞争逐渐提高,使得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 及风险持续加强,甚至会出现危机。内部控制属于强化风险 管理,是用于规范管理行为的主要保护措施。事业单位因其 性质较为特殊,使得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更加具 有意义。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防范以及控制财 务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此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进行编排。由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筹资渠道逐渐丰富,出现了内部控制的需求,可是其内部依旧具有资产管理紊乱、 预算管理随意、对外投资盲从、财务监管不当等内部不完善 的现象,使得需要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 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在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如何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有意识的 进行实施,成为了事业单位急需处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和特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目 标,将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当做主线,透过制定并进行科学合

理的控制程序以及方法,面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采 取有效识别、监督和控制的机制。 从理论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属于一个持续发展并完善的 过程,而且处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当中,而事业 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活动当中创建起来 的,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一步一步总结和完善才构成的自行 调整以及自我监督的体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 首先,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 基础,通常包含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人力 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等。 其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值的是组织和识别以及系统 分析经营活动里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风险,积极制定 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再次,信息沟通。信息和沟通属于组织正确、及时的采纳、传递同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保障信息在组织内部以及 外部之间获得有效的沟通。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二):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 风险是指组织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 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性。 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管理 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隧道风险评估报告》(设计) 2、**铁路XSGZQ-10标段***隧道设计图纸 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4、《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 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7、《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8、《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9、《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规范》(TB10119-2000) 10、《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 11、《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J10109-95) 1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14、《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7、其它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 18、本公司编制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积累的铁路施工安全经验。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铁路重点控制工程XSGZQ-10标段起讫里程:DK498+~DK507+,正线全长,联络线单线隧道全长。其中主要工程***隧道全长(双线隧道),进口里程DK498+720,隧道出口里程DK507+;路基;联络线与双线分修里程为K506+376(联络线里程LDK0+),联络线隧道出口里程LDK1+。***隧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境内,隧道进口位于布吉镇水径村附近,邻靠清平高速公路匝道,左、右线隧道出口均位于宝安区***村附近。***隧道共设斜井3座,其中1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1+63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75°,综合坡度%,斜长371m;2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3+844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90°,综合坡度%,斜长535m;3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5+84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60°,综合坡度%,斜长60m。工程自2009年7月1日开工,2011年4月30日竣工。 2、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本标处于中低山丘陵区,海拔15~700米,山坡自然坡度约20°~50°,植被发育,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我局《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测》的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我局各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我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风险评估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为顺利完成风险评估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各科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单位层面风险 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及关键岗位人员风险、会计体系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 (1)组织架构风险: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经济决策风险: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3)关键岗位人员风险: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4)会计体系风险: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健全、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业务处理不合规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5)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的选型不科学、日常维护不及时、输入系统数据不准确和不完整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业务层面风险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工作由财务科牵头组织,风险评估小组根据经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局长办公会审批通过的本年度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具体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2)各科室按负责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和科室内部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建议。 (3)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对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确保各科室及时完成本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小组完成对科室风险评估结果的汇总整理并形成单位年度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 (4)风险评估小组各成员应对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认真分析研究,并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对报告草案提出正式审议意见,审议不通过的由责任部门重新修订后再次报审,审议通过的应当出具会议决议,提请内部控制建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第一条总则 1.本实施细则主要适用于***隧道工程。 2.风险评估对推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加强隧道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特制订本细则。 3.本细则所指的风险评估是指在工程实施直至竣工验收和工程缺陷责任期的全过程中,根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有关规程、规范对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是安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4.风险评估的对象及目标任务。 评估对象:本标段所有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安全、环境、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各方面的风险。 评估目标: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出风险因素等级,采取合理的措施将风险因素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 ①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风险概率难以取得时,可采用风险频率代替。 ②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并进行多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③提出风险等级; ④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 ⑤对风险进行再评价,提出残留风险。 风险评估和评价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树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罗法和敏感分析法等。 2.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格式执行铁建设[2007]200号文件的规定。其中,隧道纵断面风险评估图增加以下三项内容: ①分段标注降低极高和高度初始风险的措施和方案。

②分段标注残留中度以上等级风险的检测手段和方案。 ③文字说明本隧道应急措施和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则。 (二)风险处理四种基本措施 1.接受风险:也称风险自留,是指项目参与方自己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减轻风险: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或者增加风险承担者,将风险各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参与方。 3.转移风险:是指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而自己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地承担时,采用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转移风险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4.规避风险:是指风险评估后,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该风险,这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行动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 (三)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和评价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蒙特卡罗法、敏感分析法等办法。本标段主要使用核对表法。 核对表法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将这些风险因素列成表格进行核对的一种方法,一般步骤为:将工程风险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 运用事故树,找出引起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作为检查表的基本检查项目; 针对风险因素,查找有关控制标准或规范; 根据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依次列出风险清单。 核对表一般应包括序号栏、检查项目栏、判断栏(以“是”或“否”来回答)和备注栏(与检查项目有关的需说明的事项)四个项目,本标段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核对表参见表2.22.1 由于在项目过程中风险因素会发生变化,在应用中应定期检查风险清单的内容是否齐全。

隧道专项风险评估

贵州白黔高速公路总承包TJ-2标合同段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评估报告 二〇一五年四月

此次安全风险评估根据总体风险评估等级Ⅲ级及以上桥梁或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白黔高速公路TJ-2标项目部组织,并负责收集、整理、提供资料,由评估小组人员参与,共同完成了福来山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并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进行完善,最终形成贵州省白黔高速公路TJ-2标合同段福来山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风险评估目的 (2) 1.3评估范围 (3) 1.4 评估原则 (3) 2.工程概括以及设计要求 (3) 2.1、地形、地貌 (3) 2.2水文、气候、工程地质 (4) 2.3地震 (4) 2.4 水文地质条件 (5) 2.4.1地表水 (5) 2.4.2地下水 (5) 2.4.3隧道涌水量预测 (5) 2.5设计概况 (6) 2.5.1隧道进口边(仰)坡地质 (6) 2.5.2隧道出洞边(仰)坡地质 (6) 2.6.隧道平、纵线形设计 (7) 2.7.隧道施工方案。 (7) 3.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8) 3.1 专项风险评估思路 (9) 3.1.1施工工序分解 (10)

3.2 风险源辨识 (11) 4.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3) 5.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5) 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8) 5.2.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 (20) 6. 一般事故控制措施 (21) 6.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2) 6.2加强通风管理 (22) 6.3爆破器材风险控制措施 (23) 6.3.1爆破器材的存储 (24) 6.4隧道触电事故一般控制措施 (25) 6.5隧道火灾事故一般控制措施 (26) 6.6隧道涌水突泥事故一般控制措施 (27) 7.重大风险源控制 (27) 8、评估结论 (31)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无水印版)

附件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安全风险等级确定 (5) 3.1 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2 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3 风险等级的确定 (6) 4 评估方法 (7) 4.1 风险源的评估方法 (7) 4.2 风险源发生概率的评估方法 (8) 4.3 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 (9) 4.4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 (9) 5 安全风险评估程序与要求 (10) 5.1 评估程序 (10) 5.2 评估小组及评估人员要求 (10) 5.3 评估报告内容及格式 (11) 6 安全风险应对与管理 (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安全风险应对 (13) 6.3 风险管理 (13) 7 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15) 7.1 一般规定 (15) 7.2 评估流程 (15) 7.3 风险源 (17) 7.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18) 7.5 风险控制 (20) 8 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2) I

8.1 一般规定 (22) 8.2 评估流程 (22) 8.3 风险评估 (24) 9 隧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评估流程 (25) 9.3 风险源 (27) 9.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28) 9.5 评估方法 (34) 9.6 风险评估 (34) 9.7 风险控制 (35) 10 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37) 10.1 一般规定 (37) 10.2 评估流程 (37) 10.3 风险评估 (39) 附录A 表格 (40) 附录B 专家调查法 (43) 附录C 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量化方法 (45) 附录D 评估报告格式 (48) II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局组织各校、各股室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工作组织 (一)组织保障 本单位成立以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为决策机构,计财股、各校财务室为牵头部门,业务部门为主体责任部门的风险评估工作机构。具体而言:风险评估决策机构人员构成:牵头部门主要参与人员:主体责任部门参与人员: (二)风险评估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机关层面风险和经济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其中经济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涵盖预决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合同业务。 (三)工作程序 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报告的基本工作程序,结合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实行单位层面风险评估与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并行,主体责任部门对相关业务层面风险归口管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具体程序如下: 1. 风险识别 按照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由计财股、各校财务室负责单位层面风险识别工作,主要辨识与风险评估机构保障、经济业务活动决策机制、经济业务活动责任机构与人员、会计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等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 业务层面风险因素由归口管理处室负责识别相应的风险因素,其中计财股、各校财务室负责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方面的风险识别;各股室、办公室处负责政府采购业务方面的风险识别;项目办处负责建设项目方面的风险识别;项目办处负责合同控制方面的风险识别;办公室、总务处处负责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工作完成后形成单位风险数据库。 2. 风险分析与评价 以“谁归口,谁分析”为基础,并采用二级风险分析机制完成风险分析与评价工作。 一级风险分析:按照风险识别工作的归口分工安排,各处室完成风险识别工作后,应当及时对所有识别的风险从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风险分析,并根据初步分析形成的定量结论为基础对所有风险因素从定性角度确定“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一般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我局《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测》的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我局各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我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风险评估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为顺利完成风险评估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各科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单位层面风险 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及关键岗位人员风险、会计体系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 (1)组织架构风险: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经济决策风险: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3)关键岗位人员风险: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4)会计体系风险: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健全、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业务处理不合规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5)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的选型不科学、日常维护不及时、输入系统数据不准确和不完整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业务层面风险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工作由财务科牵头组织,风险评估小组根据经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局长办公会审批通过的本年度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具体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2)各科室按负责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和科室内部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建议。 (3)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对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确保各科室及时完成本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小组完成对科室风险评估结果的汇总整理并形成单位年度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 (4)风险评估小组各成员应对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认真分析研究,并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对报告草案提出正式审议意见,审议不通过的由责任部门重新修订后再次报审,审议通过的应当出具会议决议,提请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局长办公会批准后,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2、风险评估方法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方案-(经典版)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市政工程隧道工程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深圳市交通工程安全监督站深交安监【2012】4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为了加强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交通部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后文简称“指南”),对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经过整体风险评估,对于3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等级的隧道工程,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红棉路隧道,在2012年底完成坳背路隧道拆迁之后,具备了隧道两端同时施工的条件,一端从隧道出口处下穿机荷高速掘进,一端在隧道入口处,向求水山掘进,目前,隧道入口定于6月份左右正式开始掘进,下穿机荷高速部分,由于以前未进行安全评估,虽然已经开工,仍纳入评估部分,文中重要语句,用加黑强调,一边阅读方便。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西接布吉东西干道立交,东至龙岗中心城南通道,全长12.80公里,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Ⅱ级主干道。本标段工程为红棉路东段,设计桩号范围为K9+960~K11+360,设计道路长度1.4公里,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初期支护以钢架、锚杆、钢筋网、喷射砼共同组成联合支护系统,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砼。 2、工程地质 线路原始地貌为低丘、台地及台地间沟谷地貌,隧道段地面起伏较大,表层多为坡、残积粘性土,强微风化砂岩,人工填土层及种植土层,隧道段下伏强风化砂岩、强风化炭质砂岩。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审查意见

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站前工程(XCZQ-5标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和隧道施工应急预案评审意见2013年2月28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科技部组织,公司领导、技术咨询委员会、社会专家、安全监察部、工程科技部、基础设施事业部,以及公司西成客专项目部等单位相关专家和人员参加,对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含四条隧道)》和《隧道施工应急预案》文件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范围 新建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位于秦岭山区与汉中盆地交接地带,正线全长31.81Km,桩号为DgK152+500~DgK184+。主要包括路基2处94.7m、隧道4座30.47Km、桥梁3座总长度1.2457Km。 工程范围包括改移道路、管线路迁改及防护、通讯线路和电力线路迁改(含影响土建施工需迁改的项目);路基、桥涵(一座节段拼装梁,两座移动模架梁)、隧道、无砟轨道道床、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等。 2、区域地质条件 本段线路内有多处盘山小路,大部分地区地面高程在600~1500m,局部地面高程在1900m以上,起伏较大。 秦岭山区构造作用强烈,岩性多变,不良地质发育,主要类型有滑坡、

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风化卸荷松动层、岩溶、人为坑洞、放射性异常等。主要分布一套变质岩系和岩浆岩地层,变质岩岩性包括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千枚岩、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大理岩、角闪岩等;岩浆岩岩性包括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构造岩类包括碎裂岩、糜棱岩、构造角砾岩、断层角砾、断层泥等。 秦岭山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为主。孔隙潜水埋深3~20m;基岩裂隙水普遍发育,分为块状基岩裂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及断层构造裂隙水,广泛分布于沿线基岩山区的裂隙、节理密集带及断层带中,含水层无明显界面,埋深和厚度不稳定,水量变化较大;岩溶裂隙水一般为层状基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地下水量较为丰富,动态变化大,一般向侵蚀基准面排泄(河流)。秦岭山区的地下水整体而言,以弱富水为主,在断层带内、褶皱核部、侵入接触带、节理密集带及浅埋通过沟谷等地段为中等富水区;局部沿区域断裂、岩溶现象发育地段为强富水区。 3、主要技术指标 (1)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25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最小3200m。 正线线间距:4.6m。 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山区不大于25‰。

2017年内控制度风险评估报告2017

2017年内控制度风险评估报告2017-05-09 15:11 | #2楼 中支公司办公室: 根据总公司文件精神,财险部对总公司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也组织专人对总公司《****办发[2017]3号》文件进行了细致的落实,现将办公室上报总公司汇总文件中财险部应提供部分进行了整理,请查阅: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为了全面评价****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财险部2017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查找非农险部门对内控制度运行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并遵循总公司文件要求的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展开自查。 二、财险部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本次内控评价的机构范围:**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及其下属各分支机构的非农险业务部门或业务。 时间范围为:2017年度公司的运行。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企业内部基本规范》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围绕非农险业务承保工作中的 风险评估、业务质量进行评价。 具体对以下重要控制活动进行评价: 1、销售控制:主要从销售人员和机构控制、销售过程和品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2、运营控制:承保控制、收费控制、业务单证控制、反洗钱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对非农险部门业务进行数据真实性控制和监督检查。 四、组织领导 财险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领导小组设在公司审计监察部,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分支公司由综合办公室的合规管理岗负责此项工作。 五、时间安排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内部控制自查评价阶段,由财险部进行,汇总自查结果,出具评价报告,在2017年3月5日前完成;第二阶段为汇总评价结果,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检查测试阶段。第三阶段为根据测试结果汇总评价出具报告阶段,在2017年3月20日前完成。 五、财险部自查评价情况 根据总公司文件精神和中支公司办公室要求,本次自查评价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在本次自查评价活动中,多次督促基层各部门,要求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对所有承保风险进行排查,本次排查涵盖了机动车险、商业性财险保险、大棚保险等非农险业务全部险种,实现了风险及内控制度排查全面覆盖。 2、**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对制度执行的可靠性、合理性进行的监督检查,确认各部门内控制度落实比较到位,不存在严重的执行漏洞。 3、财险部在本次自查和评价过程中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组织是否有效,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和授权等是否合理进行了认真的筛查,分析,确认在非农险岗位上,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完成本职工作。 4、**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多次发通知,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有利于促进各项内部控制落实到位的措施和机制。 5、**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在2017年度发生的违规行为和风险的事件及时进行 了处理和整改,其中承保资料不全的4笔业务,已经要求承办单位补齐资料,2笔承保车辆行驶证过期的业务已经要求投保人检车并进行及时的资料更正。 6、**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进行了关于内控制度的调查,各部门一致认为我公司内控制度健全合理,流程严谨,适宜业务健康发展,无其他整改意见。 **中心支公司财险部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质条件 王家寨隧道位于织金县牛场镇北东方向约 4.0km,有乡村道路通到距隧道300m处,交通不方便。区内地势起伏大,最低海拔:1207.4m,最高海拔:1516.5m,相对高差为309.1m,隧道通过段高程:1320.36~1482.66m,相对高差162.3m。隧道入口位于孤立山体斜坡上,前半段坡度平缓,地表为耕地和果园,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坡度较陡,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多为灌木。属于高原型溶蚀型低中山地貌。王家寨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线公路隧道,单洞长度1776m(左线895,右线881)。Ⅲ级围岩共940m(左线470,右线470),采用S-Ⅲa初衬型式,全断面开挖;Ⅳ级围岩共400m,其中左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 右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分为SX-Ⅳa、SX-Ⅳb、S-Ⅳc三种衬砌型式,根据Ⅳ级围岩的特性及复合式衬砌结构要求,采用正台阶开挖法;Ⅴ级围岩:共396m,其中左洞进口端175m\出口端30m, 右洞进口端171m\出口端20m,分为SX-Va、SX-Vb、SX-Vc三种衬砌型式,洞口段衬砌采用S-Ma型式。王家寨隧道左线起讫里程ZK42+945 ~ZK43+840,最大埋深146m;右线起讫里程为YK42+949~YK43+830,最大埋深146m.隧道位于S型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分别位于半径1800m、1910m的圆曲线上,出口分别位于半径为1410m、1415m的圆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左幅隧道纵坡为-2.9%和-2.398%,右幅隧道纵坡分别为-2.9%和-2.426%。开挖时洞室稳定性差,极易坍塌,甚至塌至地表。

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云南龙瑞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 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龙瑞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防控制的有效性,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控制措施,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云南龙瑞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简称:龙瑞指挥部)、龙瑞高速公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认真组织开展好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总体评估、专项评估、安全措施落实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工程地质特点,首先开展项目的总体风险评估,将评估情况报监理审查。根据总体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等级,组织本单位或委托第三方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形成专项评估报告后先自评,将自评及报告中安全防范措施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报总监理办审查。 第四条监理单位对所管辖施工单位的工程情况进行总体评估,确认重大风险源后督促施工单位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工作,并

对施工单位评估资料评审,将评审报告报龙瑞指挥部。 第五条龙瑞指挥部督促指导开展总体和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专项风险评估可建议或推荐第三方评估单位,收到监理单位报审的评估报告后,开展评审审查,上报上级主管单位。 第二章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第六条龙瑞指挥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龙瑞项目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指导施工、监理单位风险评估工作,监督检查和落实风险评估各项工作,负责组织实施上级检查迎检工作。 第七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和成立相应的实施组织机构。 第八条云南龙瑞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项目承包人、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代理人分别为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第九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一节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组织机构 指挥部成立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是负责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协调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和督促有关部门单位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责任制及安全管理落实情况,组织开展指挥部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表彰奖励桥梁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严肃处理不贯彻不执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价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领导: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

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隧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3、施工图设计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隧道风险评估的总体程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风险评估方法 (5) 五、风险源识别及确定风险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基本风险点清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风险评估内容及基本风险点归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风险控制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降低掉块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降低塌方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3、边仰坡垮塌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突水突泥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隧道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项目部安质[2009]054号 关于印发《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 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项目部所属各单位: 根据铁道部《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现结合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工程建设实际编制并印发《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五日 主题词: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通知 抄送:项目部领导各部室,存档。(共打印16份)三公司办公室 2009年9月5日印发

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前言 目前,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的建设正处在大干、快上、全面展开的阶段,隧道工程已全面展开,风险管理压力形势严峻。鉴于目前的形势,为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把向莆铁路FJ-1A标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现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关于开展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向莆铁司工程[2009]106号)文件要求,开展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特制定《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2、风险管理方针目标 风险管理方针:预报为先、动态管理、严格程序、预防为主。 风险管理目标:实现人员设备、工程主体、环境、工期及投资风险安全可控 3、组织机构和职责 3.1组织机构 集团公司指挥部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四牛 副组长:杜公平、宋长毛 组员:陈友兴,袁海梁、杨桂荣、周丛和、陆学军、罗伟波、续新乡、董锟、韦性伟、孙爱国、吕少沅、张正忠、井维柱、刘福超、郑法柱、李海军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细则模板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 细则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第一条总则 1.本实施细则主要适用于*** 隧道工程。 2.风险评估对推进技术进步, 保证工程安全、质量, 降低工程成本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加强隧道风险评估工作,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特制订本细则。 3.本细则所指的风险评估是指在工程实施直至竣工验收和工程缺陷责任期的全过程中, 根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有关规程、 规范对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是安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

一。 4.风险评估的对象及目标任务。 评估对象: 本标段所有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安全、环境、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各方面的风险。 评估目标: 经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 提出风险因素等级, 采取合理的措施将风险因素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 ①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风险概率难以取得时, 可采用风险频率代替。 ②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 , 并进行多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③提出风险等级; ④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 ⑤对风险进行再评价, 提出残留风险。风险评估和评价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树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罗法和敏感分析法等。 2.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格式执行铁建设[ ]200 号文件的规 定。其中, 隧道纵断面风险评估图增加以下三项内容: ①分段标注降低极高和高度初始风险的措施和方案。

②分段标注残留中度以上等级风险的检测手段和方案。 ③文字说明本隧道应急措施和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则。 (二)风险处理四种基本措施 1.接受风险: 也称风险自留, 是指项目参与方自己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 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减轻风险: 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 或者增加风险承担者, 将风险各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参与方。 3.转移风险: 是指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 而自己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地承担时, 采用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正确权力和责任转移给她人。转移风险的方法很多, 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4.规避风险: 是指风险评估后, 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 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 又没有其它有效的对策来降低该风险, 这时应采 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行动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 (三)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和评价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 法、模糊综合评估法、蒙特卡罗法、敏感分析法等办法。本标段 主要使用核对表法。 核对表法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将这些风险因素列成表格进行核正确一种方法,一般步骤为: 将工程风险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