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课件第九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合集下载
纺织材料学课件第九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酰胺基)
羊毛: -CONH;-COOH,-NH2,-OH 蚕丝: -CONH;少-COOH,-NH2,-OH 棉: 每个葡萄糖剩基含三个OH;粘胶:-OH; 维纶:-OH; 腈纶:-CN 强极性;锦纶:-CONH 涤纶: 含-COO-、-CH2-,其吸水性弱
织物吸湿前后织物结构的变化
缩水的利弊?
31
三、对密度和体积的影响 开始密度随着回潮率
的增大而增大,以后随着 回潮率的增大而减小。
纤维密度随回潮率的变化
32
四、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1.对强力的影响 一般纺织材料强力随吸湿增大而减小(棉、麻
除外),粘胶湿强下降非常显著。 水分子进入之后拆开了大分子之间的交联,分
1.温度 温度升高,平衡回潮率下降。
2.相对湿度 温度一定,相对湿度越高,纤维的平衡回潮率
也越高。 对于亲水性纤维,相对湿度的影响是主要的,
对于疏水性纤维,温度的影响明显。
28
3.原来回潮率的大小 从放湿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从吸湿达到
的回潮率。 4.空气流速的影响
当空气流速快时,纤维的平衡回潮率降低。
第九章 纤维的吸湿性 P43
1
2.平衡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
到平衡稳定的回潮率,称~。 3.标准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所达 到的平衡回潮率。材料测试必须在此回潮率下进行。
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0℃ ±1℃; 相对湿度--65% ±2%
4
4.公定回潮率(Wk)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
g1 g0(1W 1/10)0 100 g1 (100 g0)1(W 2/10)0
羊毛: -CONH;-COOH,-NH2,-OH 蚕丝: -CONH;少-COOH,-NH2,-OH 棉: 每个葡萄糖剩基含三个OH;粘胶:-OH; 维纶:-OH; 腈纶:-CN 强极性;锦纶:-CONH 涤纶: 含-COO-、-CH2-,其吸水性弱
织物吸湿前后织物结构的变化
缩水的利弊?
31
三、对密度和体积的影响 开始密度随着回潮率
的增大而增大,以后随着 回潮率的增大而减小。
纤维密度随回潮率的变化
32
四、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1.对强力的影响 一般纺织材料强力随吸湿增大而减小(棉、麻
除外),粘胶湿强下降非常显著。 水分子进入之后拆开了大分子之间的交联,分
1.温度 温度升高,平衡回潮率下降。
2.相对湿度 温度一定,相对湿度越高,纤维的平衡回潮率
也越高。 对于亲水性纤维,相对湿度的影响是主要的,
对于疏水性纤维,温度的影响明显。
28
3.原来回潮率的大小 从放湿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从吸湿达到
的回潮率。 4.空气流速的影响
当空气流速快时,纤维的平衡回潮率降低。
第九章 纤维的吸湿性 P43
1
2.平衡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
到平衡稳定的回潮率,称~。 3.标准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所达 到的平衡回潮率。材料测试必须在此回潮率下进行。
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0℃ ±1℃; 相对湿度--65% ±2%
4
4.公定回潮率(Wk)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
g1 g0(1W 1/10)0 100 g1 (100 g0)1(W 2/10)0
纺织材料学PPT课件

天然纤维的制备:棉花 的采摘与加工、羊毛的 剪切与收集等。
化学纤维的制备:聚合 物原料的合成与纺丝工 艺等。
纺织品的加工:织布、 染色、印花、后整理等 。
纺织品的性能测试与评 价:测试标准与评价方 法等。
03
纺织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纺织材料的性能测试
01
02
03
04
拉伸性能测试
通过拉伸实验测定纺织材料的 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模量 等参数,评估其承受外力的能 力。
纺织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性能
纺织材料具有多种性能,如透气性、保暖性、吸湿性、抗皱 性、耐磨性等,这些性能决定了纺织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范围。
特点
纺织材料的特点包括轻便、柔软、易加工、可塑性强等,这 些特点使得纺织材料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在推动 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02
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纺织材料的结构
安全卫生性评价
评价纺织材料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微生物指标 和卫生性能等安全卫生指标,以确保使用安全。
纺织材料的应用领域
80%
服装领域
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 包括各类服装、内衣、鞋帽等。
100%
家纺领域
纺织材料用于制造床单、被套、 窗帘、地毯等家纺产品。
80%
产业用纺织品领域
包括汽车内饰、建筑用布、医疗 用品、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 。
纤维的形态结构
纤维的长度、细度、截面形状等。
纤维的内部结构
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空隙等。
纤维集合体的结构
纤维的排列、交织方式、间隙等。
纺织材料的性质
力学性质
拉伸强度、耐磨性、弹性等。
吸湿与透气性
吸湿性、透气性、透湿性等。
纺织材料学PPT课件

• Small enough to be flexible
第12页/共115页
纤维的基本性能
• (1)一定的长度和长度整齐度; • (2)一定的细度和细度均匀度; • (3)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 (4)一定的延伸性和弹性; • (5)一定的抱合力和摩擦力; • (6)一定的吸湿性和染色性; • (7)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第40页/共115页
• 中腔胞壁对比法: 原理——成熟好的纤维胞壁厚而中腔宽度小,成熟度差的胞壁薄而中腔小。所以可根据棉纤维中腔宽度与胞 壁厚度的比值来测定成熟系数。
第41页/共115页
• NaOH膨胀法: 原理——棉纤维在18%NaOH溶液中膨化后,截面形状改变。根据膨化后胞壁厚度/纤维最大宽度,纤维外 形定确定正常纤维N、薄壁纤维B、死纤维D;计算成熟度比M。
(polyurethane), 氯纶Polyvinyl chloride
第22页/共115页
第二节 纤维的加工、应用与发展
• 天然纤维 • 棉纤维 • 麻纤维 • 毛纤维 • 丝纤维
• 化学纤维
第23页/共115页
棉纤维
• 主要产棉区 • 棉纤维的生长发育 • 棉花的初加工 • 棉纤维的分类 •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品质 • 原棉检验
~ 4000 fibers/seed, max 20,000 fibers/seed 250,000 fibers/boll
第26页/共115页
棉纤维的生长发育
• 棉纤维正常生长发育分三个阶段
伸长期 →加厚期 →干涸期(扭曲期) • 伸长期:纤维加长,形成胞壁 • 加厚期:长度基本长足,主要是胞壁加厚 • 干涸期:失去水分、胞壁扭转,沿纤维纵向形成天然转曲。
• 动物纤维:从动物身上或分泌物取得的天然纤维,也 称天然蛋白质纤维。其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
第12页/共115页
纤维的基本性能
• (1)一定的长度和长度整齐度; • (2)一定的细度和细度均匀度; • (3)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 (4)一定的延伸性和弹性; • (5)一定的抱合力和摩擦力; • (6)一定的吸湿性和染色性; • (7)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第40页/共115页
• 中腔胞壁对比法: 原理——成熟好的纤维胞壁厚而中腔宽度小,成熟度差的胞壁薄而中腔小。所以可根据棉纤维中腔宽度与胞 壁厚度的比值来测定成熟系数。
第41页/共115页
• NaOH膨胀法: 原理——棉纤维在18%NaOH溶液中膨化后,截面形状改变。根据膨化后胞壁厚度/纤维最大宽度,纤维外 形定确定正常纤维N、薄壁纤维B、死纤维D;计算成熟度比M。
(polyurethane), 氯纶Polyvinyl chloride
第22页/共115页
第二节 纤维的加工、应用与发展
• 天然纤维 • 棉纤维 • 麻纤维 • 毛纤维 • 丝纤维
• 化学纤维
第23页/共115页
棉纤维
• 主要产棉区 • 棉纤维的生长发育 • 棉花的初加工 • 棉纤维的分类 •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品质 • 原棉检验
~ 4000 fibers/seed, max 20,000 fibers/seed 250,000 fibers/boll
第26页/共115页
棉纤维的生长发育
• 棉纤维正常生长发育分三个阶段
伸长期 →加厚期 →干涸期(扭曲期) • 伸长期:纤维加长,形成胞壁 • 加厚期:长度基本长足,主要是胞壁加厚 • 干涸期:失去水分、胞壁扭转,沿纤维纵向形成天然转曲。
• 动物纤维:从动物身上或分泌物取得的天然纤维,也 称天然蛋白质纤维。其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
纺织材料学第九章(07)

• 方法:通过观察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开 火焰后的燃烧特征,散发的气味及燃烧后的残留 物,可将常用纤维分成三类,即纤维素纤维(棉、 麻、粘纤等)、蛋白质纤维(毛、丝)及合成纤 维(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等)。
•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一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 不适用于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或经过 防火、防燃及其他整理的纤维和纺织品。
10~30
含杂类型
碎叶、 硬籽、 僵片、 软籽等
麻屑、枝 叶
草屑、粪 尿、汗渍、
油脂等
清洁、发亮
返回
• 二、显微镜观察法 • 原理:根据各种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来鉴别
纤维。是最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 如:有天然转曲的是棉;
有鳞片的是毛; 有横节、纵向裂纹的是麻; 纵向有多根沟槽,截面为锯齿形的是粘纤; 截面为不规则三角形且大小不一的是丝等。 • 合成纤维一般纵向呈光滑棒状,有的还可见到呈 颗粒状无规分布的二氧化钛消光剂。 • 显微镜还可用来确定是纯纺织物(由一种纤维构 成)还是混纺织物(由两种或多种纤维的构成) 以及混纺织物中的纤维种类或大类。
几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反应
1号着色 纤维种类 剂着色
碘-碘化钾 溶液着色
纤维种类
1号着色剂 着色
碘-碘化钾 溶液着色
棉
灰
麻(苎麻) 青莲
不染色 不染色
涤纶 锦纶
红玉 酱红
不染色 黑褐
羊毛 蚕丝 粘胶纤维
红莲 深紫
绿
淡黄 淡黄 黑蓝青
腈纶 维纶 氯纶
桃红 玫红
—
褐色 蓝灰 不染色
铜氨纤维 —
黑蓝青
丙纶
鹅黄
• 五.药品着色法 • 原理:根据各种纤维对某种化学药品着色
•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一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 不适用于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或经过 防火、防燃及其他整理的纤维和纺织品。
10~30
含杂类型
碎叶、 硬籽、 僵片、 软籽等
麻屑、枝 叶
草屑、粪 尿、汗渍、
油脂等
清洁、发亮
返回
• 二、显微镜观察法 • 原理:根据各种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来鉴别
纤维。是最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 如:有天然转曲的是棉;
有鳞片的是毛; 有横节、纵向裂纹的是麻; 纵向有多根沟槽,截面为锯齿形的是粘纤; 截面为不规则三角形且大小不一的是丝等。 • 合成纤维一般纵向呈光滑棒状,有的还可见到呈 颗粒状无规分布的二氧化钛消光剂。 • 显微镜还可用来确定是纯纺织物(由一种纤维构 成)还是混纺织物(由两种或多种纤维的构成) 以及混纺织物中的纤维种类或大类。
几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反应
1号着色 纤维种类 剂着色
碘-碘化钾 溶液着色
纤维种类
1号着色剂 着色
碘-碘化钾 溶液着色
棉
灰
麻(苎麻) 青莲
不染色 不染色
涤纶 锦纶
红玉 酱红
不染色 黑褐
羊毛 蚕丝 粘胶纤维
红莲 深紫
绿
淡黄 淡黄 黑蓝青
腈纶 维纶 氯纶
桃红 玫红
—
褐色 蓝灰 不染色
铜氨纤维 —
黑蓝青
丙纶
鹅黄
• 五.药品着色法 • 原理:根据各种纤维对某种化学药品着色
第05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3、吸湿滞后性
定义 在相同大气条 件下, 件下,从放湿得到 的平衡回潮率高于 从吸湿得到的平衡 回潮率,这种现象 回潮率, 称为吸湿滞后性。
4、吸湿等温线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纤维材料因吸湿达到的 平衡回潮率和大气相对 湿度的关系曲线。 湿度的关系曲线。
吸湿等温线的规律
曲线上升:表明随相对湿度增大,纤维回潮率增大。 曲线上升:表明随相对湿度增大,纤维回潮率增大。 曲线呈反S 曲线呈反S形:表明相对湿度很小时,回潮率增加较大; 表明相对湿度很小时,回潮率增加较大; 相对湿度很大时,回潮率增加也较大;而中间阶段, 相对湿度很大时,回潮率增加也较大;而中间阶段,回 潮率增加则较小。 潮率增加则较小。
2、平衡回潮率与条件平衡回潮率
当大气条件一定时,经过一定时间,纤维吸收的水 当大气条件一定时,经过一定时间, 分子与从纤维中脱离的水分子数量相等, 分子与从纤维中脱离的水分子数量相等,纤维的回潮率 趋于一个稳定值。 趋于一个稳定值。处于这种平衡状态的纤维回潮率就称 平衡回潮率。 为平衡回潮率。 从实际需要的精度来说,纤维材料经过6~8h或稍长 6~8h 从实际需要的精度来说,纤维材料经过6~8 时间的放置,即可认为已达到平衡状态, 时间的放置,即可认为已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回潮率的 变化已很微小,这种状态称为条件平衡状态, 变化已很微小,这种状态称为条件平衡状态,这时的回 潮率称为条件平衡回潮率 潮率称为条件平衡回潮率。
第五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Moisture Absorbent Properties)
本章主要内容
吸湿指标和测试方法 吸湿机理 影响回潮率的因素 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一、吸湿指标和测试方法
1、吸湿指标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共26张PPT)

5、公定回潮率——在贸易和成本计算中,为了
P127
纤维种类
涤纶 腈纶 锦纶
维纶 丙纶
公定回潮率 0.4
2.0
4.5 5.0
0
几种常见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纱线种类 棉纱、
棉缝纫线1)
精梳毛纱
粗梳毛纱
公定回潮 率(%)
8.5
16
15
纱线种类
绒线、
针织绒线
山羊绒纱
麻、化纤、 蚕丝2)
公定回潮
率(%) 15
15
而下降,静电现象大多会有所降低。
(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增大)
7、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随回潮率增加纤维的折射率、吸光率增
加,光泽变暗,颜色变深,耐红外光性能
增强,耐紫外光性能下降。
谢谢大家!
Thank You
快速为其特点
但温度、含杂、结构状态等影响结果。
主要内容
1 32
43
34
吸湿指标与常用术语 影响纺织材料的吸湿因素
吸湿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 吸湿性测试简介
三、吸湿对纺织材料性质的影响 1、对重量的影响
吸湿对公定重量、工艺设计、成本核算、贸 易等均有影响。
前述关于公定回潮率的计算即是考虑吸湿
对重量的影响
a0 0
环境温湿度、试样量影响。
随回潮率增加纤维的折射率、吸光率增
G0——材料的干重(g)。
趋回向潮于 率一作个统稳一定规的定值,,这此时其时的的回中回潮潮率:率称W称为公—定—回潮率
前注纤述意维关 : 烘于公至公定绝定回干回潮,结潮率果率的受的值烘计是干算纯温即属度是为、考了烘虑工干吸作时湿方间便GG、而a0— ———试试样样的的湿干重重
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课件(共52张PPT)《纺织材料学(第2版)》

7.0
3.5
0.0
4. 平衡回潮率
相对湿度/%
平衡 潮率是指纤
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
下,吸、放湿作用达到
平衡稳态时的 潮率。
时间/h
相对湿度 /%
0
吸湿平衡回潮率 Wae
初始回潮 W0
放湿平衡回潮率 Wde
时间/h
0
图4-1
纤维吸湿量-时间曲线
其受平衡时间的影
响(见图4-1), 有吸湿
Wae和放湿Wde平衡 潮
表4-2 几种常见纤维及其制品的公定 潮率
公定 潮率
公定 潮率
纤维种类
纤维种类
纤维种类
(%)
(%)
棉纤维
柞蚕丝
铜氨纤维
8.5
11.0
棉纱线
亚麻
聚酯纤维(涤纶)
8.5
12.0
棉织物
苎麻
聚酰胺纤维(锦纶)
8.0
12.0
洗净毛 同质
16.0
12.0
剑麻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
异质
15.0
14.0
黄麻
聚乙烯醇纤维(维纶)
、锦纶的吸湿能力稍强,腈纶差些,涤纶更差,丙纶和氯纶则几乎不吸
湿。
虽然不同纤维的吸湿等温线
高低不一,但都呈反S形。这说明
其间吸湿机理的一致。We-RH 曲
线表明:
在RH较小时,
潮率We
增加率较大,这是因为纤维中的
极性基团直接吸收水的速率较大;
当RH=15%~70% 时,纤维的W
通常将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
尽管有小尺度液态水的吸着,但不同于液相浸润。水分子及微粒水
(<1μm)为非显见水汽,其吸附是一动态过程,即纤维吸收水汽与放出水
3.5
0.0
4. 平衡回潮率
相对湿度/%
平衡 潮率是指纤
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
下,吸、放湿作用达到
平衡稳态时的 潮率。
时间/h
相对湿度 /%
0
吸湿平衡回潮率 Wae
初始回潮 W0
放湿平衡回潮率 Wde
时间/h
0
图4-1
纤维吸湿量-时间曲线
其受平衡时间的影
响(见图4-1), 有吸湿
Wae和放湿Wde平衡 潮
表4-2 几种常见纤维及其制品的公定 潮率
公定 潮率
公定 潮率
纤维种类
纤维种类
纤维种类
(%)
(%)
棉纤维
柞蚕丝
铜氨纤维
8.5
11.0
棉纱线
亚麻
聚酯纤维(涤纶)
8.5
12.0
棉织物
苎麻
聚酰胺纤维(锦纶)
8.0
12.0
洗净毛 同质
16.0
12.0
剑麻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
异质
15.0
14.0
黄麻
聚乙烯醇纤维(维纶)
、锦纶的吸湿能力稍强,腈纶差些,涤纶更差,丙纶和氯纶则几乎不吸
湿。
虽然不同纤维的吸湿等温线
高低不一,但都呈反S形。这说明
其间吸湿机理的一致。We-RH 曲
线表明:
在RH较小时,
潮率We
增加率较大,这是因为纤维中的
极性基团直接吸收水的速率较大;
当RH=15%~70% 时,纤维的W
通常将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
尽管有小尺度液态水的吸着,但不同于液相浸润。水分子及微粒水
(<1μm)为非显见水汽,其吸附是一动态过程,即纤维吸收水汽与放出水
第九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pptx

例:T实际回潮率0.3%,粘胶实际回潮率12%,为使二 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湿重混纺比。
解:(1) g1 65(1 0.003) 100 g1 (100 65)(1 0.12) g1 62.5 g2 100 62.5 37.5 涤 / 粘的湿重混比(投料比 )为 62.5 / 37.5。
2
二、吸湿指标
1. 回潮率与含水率
(1) 回潮率:
W G G0 100% G0
(2) 含水率: M G G0 100%
G
G —纺织材料湿重; G0—纺织材料干重。
3
2.平衡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
到平衡稳定的回潮率,称~。 3.标准回潮率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所达 到的平衡回潮率。材料测试必须在此回潮率下进行。
10
间接吸收的水分子存在于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 中成为微毛细水,当湿度很高时,间接吸收的水分 子可以填充到纤维内部较大的间隙中,成为大毛细 水,大毛细水的结合力除氢键引力以外包括范德华 力、表面张力等,所以结合力小。
11
二、影响吸湿的内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亲水基团的作用是影响吸湿性的最本质因素。亲 水基团的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14
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纤维的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能力也有影响。 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果胶、棉蜡、脂肪等; b.羊毛表面的油脂(拒水); 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 d.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
15
第三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一、相对湿度与平衡回潮率
(温度恒定,大气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
标准重量=称见重量
1 1
公定回潮率 实际回潮率
解:(1) g1 65(1 0.003) 100 g1 (100 65)(1 0.12) g1 62.5 g2 100 62.5 37.5 涤 / 粘的湿重混比(投料比 )为 62.5 / 37.5。
2
二、吸湿指标
1. 回潮率与含水率
(1) 回潮率:
W G G0 100% G0
(2) 含水率: M G G0 100%
G
G —纺织材料湿重; G0—纺织材料干重。
3
2.平衡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
到平衡稳定的回潮率,称~。 3.标准回潮率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所达 到的平衡回潮率。材料测试必须在此回潮率下进行。
10
间接吸收的水分子存在于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 中成为微毛细水,当湿度很高时,间接吸收的水分 子可以填充到纤维内部较大的间隙中,成为大毛细 水,大毛细水的结合力除氢键引力以外包括范德华 力、表面张力等,所以结合力小。
11
二、影响吸湿的内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亲水基团的作用是影响吸湿性的最本质因素。亲 水基团的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14
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纤维的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能力也有影响。 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果胶、棉蜡、脂肪等; b.羊毛表面的油脂(拒水); 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 d.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
15
第三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一、相对湿度与平衡回潮率
(温度恒定,大气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
标准重量=称见重量
1 1
公定回潮率 实际回潮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吸、放湿与时间的关系
20
2. 吸湿滞后性曲线
大气相对湿度(%)
纤维的吸湿滞后现象
同一纤维的吸湿等温线
与放湿等温线并不重合,而 形成吸湿滞后圈。 湿滞的差值(吸湿滞后性造成 的差值)与纤维的吸湿性有关, 吸湿性好,差值大。 湿滞差值的大小还与纤维 原有的回潮率有关。如图中
17
2. 吸湿等温线的特点
(1)曲线呈上升趋势。表明随着相对
湿度的增大,回潮率增大。
(2)曲线都呈反S形。表明吸湿机理基
本一致。 0-15% 斜率大,吸湿速率快,极性基
团吸水。 15%-70% 斜率小,吸湿速率慢,间接
吸附水。 70%-100%斜率大,吸湿速率快,吸湿
膨胀,空隙增加。
(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 同。表明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
涤/粘的湿重混比 62.5为 /37.5。
公式X: i
Yi(1Wi)
n
10% 0
Yi(1Wi)
i
9
第二节 吸湿机理与影响吸湿的 内部因素
一、吸湿机理
所谓吸湿机理(理由或道理),是指水分与纤维的 作用及其附着与脱离过程。
Peirce理论认为,水分子在纤维中的存在形式有: (1)直接水:亲水性基团直接吸着的水 (2)间接水:直接水本身因具有极性而再吸着的水
6
通常所说的,如65/35的涤棉混纺纱,是干重混纺 比,即各种纤维的干重占两种纤维总干重的比例。 而两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不同,混纺纱吸湿后各纤 维的湿重不同,故各湿重占混纺纱总湿重的比例不 同。
混纺纱干重混纺比折算成湿重混纺比:
纤维1:回潮率W1,湿重混比g1,干重混比g0 纤维2: 回潮率W2,湿重混比100-g1,干重混比100-g0 计算公式
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纯粹是为工作方便而
选定的,接近但不是标准回潮率)。
混合材料或混纺纱的公定重量)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叫标准重量, 也叫公定重量。
标准重量=称见重量11公 实定 际回 回潮 潮率 率
Gk
Ga
1Wk 1Wa
G0 (1Wk )
第九章 纤维的吸湿性 P43
1
2.平衡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
到平衡稳定的回潮率,称~。 3.标准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所达 到的平衡回潮率。材料测试必须在此回潮率下进行。
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0℃ ±1℃; 相对湿度--65% ±2%
4
4.公定回潮率(Wk)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
8
例:T实际回潮率0.3%,粘胶实际回潮率12%,为使 二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湿重混纺比。
解2:( 2)X1
6
65(10.3%) 5(10.3%)35(11
2%
62.5% )
X26 5(13 0.3 % 5(1 1 3 )% 2 5(1)1% 2)3.5 7% 或 X21X116.5 2% 3.5 7%
12
2. 结晶度和聚合度的影响
化学组成相同的纤维,吸湿性不一定相同,因内 部结构不同。 (1)结晶度增大,吸湿性减小(吸湿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
如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性增加 (2)聚合度增大,游离基团减小,吸湿性减小 如,棉: 结晶度70%左右,聚合度10000,回潮率8.5%
粘胶:结晶度30%左右,聚合度500左右,回潮率13%
粘胶吸湿性好于棉。
13
3.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内部空隙
(1)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
纤维的表面具有吸附作用。纤维的比表面积越 大表面能越高,表面吸附的水分子数则越多,吸湿 性越好。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故比粗纤维的吸湿 性好些。成熟度差的棉吸湿较高。
超细纤维做的干发帽
14
(2)纤维内部孔隙 内部孔隙越多越大,水分子越易进入,纤维的
10
间接吸收的水分子存在于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 中成为微毛细水,当湿度很高时,间接吸收的水分 子可以填充到纤维内部较大的间隙中,成为大毛细 水,大毛细水的结合力除氢键引力以外包括范德华 力、表面张力等,所以结合力小。
11
二、影响吸湿的内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亲水基团的作用是影响吸湿性的最本质因素。亲 水基团的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吸湿能力越强。
微孔型亲水纤维
15
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纤维的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能力也有影响。 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果胶、棉蜡、脂肪等; b.羊毛表面的油脂(拒水); 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 d.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
16
第三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一、相对湿度与平衡回潮率
g1 g0(1W 1/10)0 100 g1 (100 g0)1(W 2/10)0
7
g1 g0(1W 1/10)0 100 g1 (100 g0)1(W 2/10)0
例:T实际回潮率0.3%,粘胶实际回潮率12%,为使二 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湿重混纺比。
解1:(1) g1 65(10.00)3 100g1 (10065)1(0.12) g162.5 g2 10062.537.5 涤/粘的湿重混比( )投 为 62料 .5/3比 7.5。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酰胺基)
羊毛: -CONH;-COOH,-NH2,-OH 蚕丝: -CONH;少-COOH,-NH2,-OH 棉: 每个葡萄糖剩基含三个OH;粘胶:-OH; 维纶:-OH; 腈纶:-CN 强极性;锦纶:-CONH 涤纶: 含-COO-、-CH2-,其吸水性弱
(温度恒定,大气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
1.吸湿等温线和放湿等温线 吸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
干燥的纤维在不同的大气相对湿度下因吸湿而达到 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
放湿等温线: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最大平衡回潮率的纤维(大气相对湿度100%下平衡 后)因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 系曲线。
度条件下是不同的。
18
吸湿等温线与温度有密切的依赖性,所以一般 是在标准温度下试验所得。不同温度时的吸湿等温 线以棉为例,如下图所示。
19
二、吸湿滞后性(纤维原有的湿度对平衡回潮率的影响)
1. 定义 同种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
到的平衡回潮率大于从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这 一性能称为纤维的吸湿滞后性,也称“吸湿保守现 象”。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