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含义

2、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

1、意义: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是构成物质微观粒子多

少的物理量

2、符号:n

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4、计量对象: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

【微点拨】

①用“摩尔”可以计量所有的微观粒子,但不能表示宏观物质,如:不能说“1 mol大米”

②使用物质的量时,一定要用化学式或文字指明微粒的种类,表述要确切。

如:“1 mol O”表示1 mol氧原子,“1 mol O2”表示1 mol氧分子,“1 mol O2-”表示1 mol氧离子,而不能说“1 mol氧”。因为“氧”是元素名称,是宏观物质名称,而不是微粒名称

③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④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是小数

如:5 mol H2O、0.5 mol CO2

⑤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体数目的多少()

(3)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4)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6)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7)1 mol铅笔()

(8)2 mol氧()

(9)4 mol H2()

(10)5mol H+ ( )

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D.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数量的单位二、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

【思考与讨论】已知1个12C的实际质量为1.993 3×10-23 g,则12 g 12C所含碳原子个数约为

1、摩尔:物质的量单位

2、符号:mol

3、1摩尔计量标准:12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约为6.02×1023个,若一定量的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g 12C

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相等,我们就说它为1 mol

4、1mol任何粒子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如:①1mol O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②1mol H +

约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

③1mol H 2O 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约含有1.204×1024个氢原子,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含有2 mol 氢原子,1 mol 氧原子

④2 mol Na 2CO 3中含有4 mol Na +

,2 mol CO 32— 【即学即练2】 1、填空

(1)1mol 硫酸约含有 个H 2SO 4,约含有 个H ,约含有 个O (2)1.5mol CaCl 2中含 molCa 2+

, molCl —

(3)2 mol CO 2中含有 mol C 和 mol O ,约含有 个CO 2 (4) mol H 2O 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mol C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B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D .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3、在0.6 mol Ba(OH)2中,含有OH -的数目是( )

A .约为1.2

B .约为7.22×1023

C .约为6.02×1023

D .约为3.01×1023 4、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摩尔

C .摩尔是物质粒子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D .1 mol 氧含6.02×1023个O 2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1、定义:国际上规定,1mol 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我们又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2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2、符号:N A

3、单位:mol

-1

(每摩尔)

4、1mol 任何粒子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即:N A 个

5、近似值:6.02×1023 mol -

1

6、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n =N

N A ,其中n 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N 表示粒子数

【规律】粒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之比,即N 1:N 2 =n 1:n 2 【微点拨】

①N A 指1 mol 任何微粒的微粒数,一定要明确指出是何种微粒 如:1 mol CH 4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原子总数为5N A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这里的粒子指同种粒子 如:1 mol O 2中的分子数为N A ,而1 mol O 2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

③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mol -

1),是一个准确值,而6.02×1023无单位,是一个纯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的关系就像π与3.14的关系,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计算时通常使用这个近似值,而在叙述或定义“摩尔”的概念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表示

④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注意看清粒子的种类,常涉及稀有气体He 、Ne 等单原子分子,N 2、O 2等双原子分子及O 3等多原子分子 【即学即练3】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B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

C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D .0.012 kg 12C 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2、a mol 硫酸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 .a 4b mol -1

B .b 4a mol -1

C .a b mol -1

D .b a

mol -

1

四、1mol微粒的质量: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约为6.02×1023个,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

2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1或g/mol

4、公式:n=m

M,其中n表示物质的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5、数值:物质的摩尔质量是以g·mol-1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微点拨】

①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

质量相等

②对具体的物质而言,其摩尔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物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即学即练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B.2 mol OH-的质量是34 g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1 mol N2的质量是14 g

2、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摩尔质量的2倍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9倍

3、40.5 g某金属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 氯离子,则金属R的摩尔质量为()

A.135 g B.135 g·mol-1 C.64 g D.64 g·mol-1

六、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定量计算

1、基本关系式

(1)n=N

N A(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是mol;N表示粒子数;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定律常数,单位是mol

-1)

(2)n=m

M(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是mol;m为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M为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1)

【方法与技巧】根据两公式n=m

M,n=

N

N A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找到其核心物理量——物质的量,其次根据题

目要求解其他物理量

2、计算1mol下列微粒所含的粒子数

【即学即练5】

1、1 g 氮气含a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a

28mol

-1B.a mol-1 C.28a mol-1 D.

a

14mol

-1

2、1.28 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64 g B.64 C.64 g/mol D.32 g/mol

3、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 g B.1

M g C.

M

6.02×1023g D.

6.02×1023

M g

4、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所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A.CH4B.CO2C.H2S D.N2

5、质量相同的下列各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O2B.NH3C.CO D.CH4

6、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 D.0.5N 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7、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1)已知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氨气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 g,则铁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a g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课后作业】

1、下列对于“摩尔”的说法和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C.国际上规定,0.012 kg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 mol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2 mol铁原子B.1 mol Fe3+C.0.5 mol氧D.0.5 mol氮气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 .0.012 kg 12

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 .1 mol 氨气所含的原子数约为2.408×1024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 g

⑤HCl 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 分子的质量 ⑥1 mol CO 2中含有1 mol 碳和2 mol 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⑥ D .全部 5、比较1 mol 氧气和1 mol 一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同 B .分子总数相同 C .原子总数不同 D .氧原子总数相同

6、已知硫酸中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A .0.500 mol B .1.00 mol C .0.250 mol

D .0.125 mol

7、已知0.25 mol 甲烷中所含原子数为a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a 5 mol -1

B .4a mol -1

C .a mol -1

D .45

a mol -

1

8、20 g A 物质和14 g 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 物质、3.6 g D 物质和0.2 mol E 物质,则E 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A .100 g·mol -

1 B .108 g·mol

-1

C .55 g·mol -1

D .96 g·mol -

1

9、用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8 g 水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 A

B .1 mol 氩气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

C .53 g 碳酸钠中含有的钠离子为0.5N A

D .0.5 mol 硝酸中含有的氧原子为1.5N 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N A 个H 的H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 .N A 个CO 和1 mol N 2所含分子数相等

C .N A 个H 2SO 4和1 mol H 3PO 4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D .0.1 mol C 中含1.2N A 个电子

11、相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 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 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 .①④ B .②③ C .④⑤ D .全部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常温常压下,14 g 由N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②常温常压下,8 g O 2含有4N A 个电子

③分子总数为N A 的NO 2和CO 2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 A ④18 g H 2O 中含的电子数为10N A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物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0.4 mol O 2

B .4℃时5.4 mL 水(水的密度为1 g·cm -

3) C .10 g 氖气 D .6.02×1023个硫酸分子 14、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正确的是( ) A .1 mol OH -

的质量为17 g·mol

-1

B .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

44 g

C .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 .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

6.02×1023 g

15、已知15 g A 和10.5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 g C 、1.8 g D 和0.3 mol E ,则E 的摩尔质量是( ) A .100 g·mol

-1

B .111 g·mol -1

C .55 g·mol -1

D .55 g

16、设一个C -12原子的质量为a g ,一个R 原子的质量为b g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R 原子的摩尔质 量可表示为( )

A .12ab g·mol -1 B.12ab g·mol -1 C .aN A g·mol -1 D .bN A g·mol -

1

17、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 受热分解:2X

+2B↑+4C↑,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

量为22.86 g·mol -

1。则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11.43 B .45.72 C .80.01 D .160.02

18、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如果铅笔芯写一个字消耗的石墨质量约为1×10-

3 g 。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

子数约为( )

A .5×1019

B .5×1022

C .2.5×1022

D .2.5×1019

19、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NH -

2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10N A B .N A 个微粒就是6.02×1023个微粒 C .0.1 mol 硫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7N A D .1 mol CO 所含电子数是28N A

20、偏二甲肼(C 2H 8N 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偏二甲肼(C 2H 8N 2)的摩尔质量为60 g

B .6.02×1023个偏二甲肼(

C 2H 8N 2)分子的质量约为60 g C .1 mol 偏二甲肼(C 2H 8N 2)的质量为60 g·mol -1

D .6 g 偏二甲肼(C 2H 8N 2)含有N A 个偏二甲肼(C 2H 8N 2)分子

21、有五种物质:①6 g 氢气;②0.5 mol 二氧化碳;③1.204×1024个氯化氢分子;④147 g 硫酸;⑤92 g 乙醇

(C 2H 5OH)。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_____; (2)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 (3)含有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____; (4)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 22、计算填空:

(1) 4.5 g 水与________ g 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______,氢原子数之比是______ (2)已知8 g A 能与32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 和一定量的D ,现将16 g A 与70 g B 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 和一定量的C ,则D 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3)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O 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4)NO 和O 2可发生反应:2NO +O 2===2NO 2,现有a mol NO 和b mol O 2充分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3、已知12.4 g Na 2R 中含有Na +

0.4 mol (1)Na 2R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3)若Na 2R 中含R 的质量为1.6 g ,则Na 2R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4、有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共10.8 g ,其物质的量为0.3 mol 。求: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剩余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_ 25、(1)0.3 mol NH 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____个H 2O 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含0.4 mol Al 3+

的Al 2(SO 4)3中所含的SO 2-

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16 g A 和2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 和31.76 g D ,则C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 (4)有以下四种物质:①22 g 二氧化碳;②8 g 氢气;③1.204×1024个氮气分子;④4 ℃时18 mL 水

它们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6、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物质:①8 g CH 4、②6.02×1023个HCl 分子、③2 mol O 2。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填写下列空白(填写序号):

(1)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量】答案

【即学即练1】

1、(1)× (2)√ (3)√ (4)× (5)× (6)× (7)× (8)× (9)√ (10)×

2、A

【即学即练2】

1、(1)6.02×1023 1.204×1024 2.408×1024 (2)1.5 3

(3)2 4 1.204×1024 (4)3 2、A 3、B 4、B

【即学即练3】

1、C 。解析: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使用摩尔所指的对象是微粒,而微粒种类繁多,需要指明其名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外,还有分子、离子等;0.012 kg 12C(1 mol)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2、B 。解析: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4×a mol×N A =b, N A =b 4a

mol -

1。 【即学即练4】

1、B 。解析: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 -

1,A 错误;铁原子摩尔质量是以g·mol

-1

为单位,数值上等于铁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 错误;1 mol N 2的质量m (N 2)=n ×M =1 mol×28 g·mol -

1=28 g ,故D 错误。

2、D 。解析:A 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

1;B 项,摩尔质量的数值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而与物质的多少无关;C 项,物质的摩尔质量只有以g·mol

-1

为单位时数值上才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D 项,

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

1,H 2的摩尔质量为2 g·mol -

1,所以D 正确。

3、D 。解析:含0.6 mol 氯离子的RCl 2的物质的量为12×0.6 mol =0.3 mol ,金属氯化物RCl 2的摩尔质量为

40.5 g

0.3 mol =135 g·mol -

1,R 的摩尔质量为(135-35.5×2) g·mol -

1=64 g·mol -

1。 【即学即练5】

1、C 。解析:1 g N 2含a 个分子,则 1 g 28 g·mol

-1×

N A =a ,解得N A =28a mol -

1。 2、C 。解析:1.28 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 =N N A = 1.204×10226.02×1023mol -

1=0.02 mol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M =m n =1.28 g

0.02 mol =64 g/mol ,C 正确。 3、C 4、B 5、D

6、A 。解析:32 g O 2为1 mol ,氧原子数为2N A ,A 错误;0.5 mol H 2O 中原子数为0.5×3×N A ,B 正确;1 mol H 2O 中含有H 2O 分子数为N A ,C 正确;0.5N A 个Cl 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 正确。

7、(1) 17 g·mol -1 (2)bN A g·mol -1 (3)aN A b g·mol -

1 【课后作业】

1、D 。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计量的标准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2、C 。解析:0.5 mol 氧,是指0.5 mol 氧气还是0.5 mol 氧原子不清楚,指代不明确,故C 错误。

3、A 。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是一个物理量,其单位是mol -

1,其基准量为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近似数值为6.02×1023。

4、D 。解析: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②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分子、离子或原子,因为不能确定该物质是由哪种微粒构成的,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③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 -

1,错误;④摩尔质量的单位应是g·mol -

1,错误;⑤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

1,而1 mol HCl

分子的质量单位是g ,只是在数值上与HCl 的摩尔质量相等,错误;⑥“1 mol 碳和2 mol 氧”指代不明确,不符合使用要求,应该写成1 mol C 和2 mol O ,错误。

5、B 。解析:氧气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它们含有的分子总数相同;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含有的原子总数也相同,但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不相同;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6、D 。解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 =N N A = 3.01×1023

6.02×1023 mol -1=0.5 mol ,硫酸的物质的量=0.5 mol÷4=0.125 mol 。 7、D 。解析:0.25 mol 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a

5

,根据微粒的数目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可知1 mol 甲烷中含有的分

子数为45a ,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为45a mol -

1。

8、B 。解析:物质E 的质量=20 g +14 g -8.8 g -3.6 g =21.6 g ,其摩尔质量=21.6 g÷0.2 mol =108 g·mol -

1。 9、D 。解析:计算确定相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水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18 g÷18 g·mol -

1×2=2 mol , 氩气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1 mol×1=1 mol ,碳酸钠所含钠离子的物质的量=53 g÷106 g·mol -

1×2=1 mol , 硝酸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0.5 mol×3=1.5 mol 。

10、B 。解析:含N A 个H ,即H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H 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A 项错误;N A 个H 2SO 4中含有2N A 个H,1 mol H 3PO 4中含有3N A 个H ,C 项错误;1个C 中含6个电子,0.1 mol C 中含0.6N A 个电子,D 项错误。

11、D 。解析:题中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含有的CO 和CO 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①正确;又因CO 和CO 2分子中的O 原子数分别为1和2,相同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所含的O 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②正确;CO 和CO 2的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为2∶3,③正确;相同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C 原子数目之比也是1∶1,④正确;CO 和CO 2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4和22,相同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电子总数之比为14∶22=7∶11,⑤正确。

12、B 。解析:由于N 2和CO 的摩尔质量相等,都为28 g·mol

-1,

14 g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原子总数

为N A ,①正确;一个O 2分子中含16个电子,8 g O 2中含电子数:8 g

32 g·mol -1×

16×N A =4N A ,②正确;NO 2、CO 2分子中均含2个氧原子,故氧原子数必为分子总数的2倍,③正确;1个H 2O 分子中含10个电子,则18 g H 2O

中电子数为18 g

18 g·mol -1×

10×N A =10N A ,④正确。 13、D 。解析:将上述物质的质量和物质中微粒数换算成物质的量再进行比较。4℃时水的密度为1 g·cm -3,

5.4 mL

水即5.4 g ,相当于0.3 mol H 2O ;Ne 的摩尔质量是20 g·mol -1,

10 g Ne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6.02×1023个硫酸分

子相当于1 mol H 2SO 4分子。

14、D 。解析:A 项中质量的单位为“g”;B 项单位应为“g·mol -

1”;C 项没有指出以“g·mol -

1”为单位,也没有指出在数值上相等;D 项正确。

15、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E 的质量为15 g +10.5 g -7.2 g -1.8g =16.5 g ,故E 的摩尔质量为16.5 g÷0.3 mol =55 g·mol -

1。

16、D 。解析:1 mol R 原子所具有的质量的数值即为R 原子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即R 原子的摩尔质量为bN A g·mol

-1

,D 项正确。

17、C 。解析:由反应式可知,2 mol X 分解生成了7 mol 混合气体,7 mol 混合气体的质量为7 mol×22.86 g·mol

-1

=160.02 g ,则2 mol X 的质量为160.02 g ,故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

18、A 。解析:n (C)=1×10-

3 g 12 g·mol -1=112 000 mol ,含有碳原子个数为112 000 mol×6.02×1023 mol -

1≈5×1019。 19、C 。解析:1 mol NH -

2含有9N A 个质子和10N A 个电子,A 错误;N A 的近似值为6.02×1023,B 错误;硫酸的分子式为H 2SO 4,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7个原子,所以0.1 mol 硫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7N A ,C 正确;每个CO 分子含有14个电子,所以1 mol CO 所含电子数是14N A ,D 错误。

20、B 。解析:A 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

1,错;B 项,6.02×1023个分子就是1 mol ,其质量为1 mol×60 g·mol

-1

=60 g ,正确;C 项,质量的单位为g ,错;D 项,6 g 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分子个数为0.1N A 。

21、(1)① (2)① (3)⑤ (4)④

解析:首先“见量化摩”,以物质的量为核心再进行转换。①n (H 2)=3 mol ;②n (CO 2)=0.5 mol ;③n (HCl)=2 mol ;④n (H 2SO 4)=1.5 mol ;⑤n (C 2H 5OH)=2 mol 。物质的量最大的是①,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①。①~⑤物质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 mol 、1.5 mol 、4 mol 、10.5 mol 、18 mol ,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⑤。①~⑤物质的质量分别为6 g 、22 g 、73 g 、147 g 、92 g ,质量最大的是④。 22、(1)24.5 1∶4 1∶1 (2)18 g·mol

-1

(3)3∶2 1∶1 (4)a ∶(a +2b )

解析:(1)n (H 2O)=4.5 g÷18 g·mol -

1=0.25 mol , m (H 2SO 4)=98 g·mol -

1×0.25 mol =24.5 g 。 氧原子数之比为0.25 mol×1∶0.25 mol×4=1∶4, 氢原子数之比为0.25 mol×2∶0.25 mol×2=1∶1。

(2) 8 g A 和32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 ,生成D 的质量为8 g +32 g -22 g =18 g ,则m D m A =18 g 8 g =94

;16 g

A 与70 g

B 反应时,B 过量,A 完全反应,生成D 的质量为16 g×94=36 g ,则M (D)=36 g 2 mol =18 g·mol -

1。

(3)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当二者质量相等时,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4)化学反应中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但是原子的个数和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后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反应前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即a ∶(a +2b )。 23、(1)62 g·mol -

1 (2)16 (3)0.1 mol

解析:(1) Na 2R 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其摩尔质量为12.4 g÷0.2 mol =62 g·mol -

1。 (2)R 的摩尔质量为62 g·mol -

1-2×23 g·mol -

1=16 g·mol -

1。

(3) 1.6 g R 的物质的量n (R)=1.6 g÷16 g·mol -

1=0.1 mol ,n (Na 2R)=n (R)=0.1 mol 。 24、(1)0.15 mol 0.15 mol (2)4.2 g 9.03×1022

解析:(1)设混合气体中CO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x )。根据质量守恒,有44 g·mol

-1

×x +28 g·mol -

1×(0.3 mol -x )=10.8 g ,解得x =0.15 mol,0.3 mol -x =0.15 mol 。 (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CO 2全部被吸收,剩余气体为CO 。 m (CO)=M (CO)×n (CO)=28 g·mol -

1×0.15 mol =4.2 g 。 N (CO)=0.15 mol×6.02×1023 mol -

1=9.03×1022。

25、(1)1.806×1023 (2)0.6 mol (3)106 g/mol (4)② ② ③ ③

解析:(1)0.3 mol NH 3分子中含质子数为0.3 mol×10×6.02×1023 mol -

1=1.806×1024,每个H 2O 分子中有10个质子,故含1.806×1024个质子的水分子数为1.806×1024÷10=1.806×1023。(2)Al 2(SO 4)3中n (Al 3+

)∶n (SO 2-

4)=2∶3,

即0.4 mol ∶n (SO 2-

4)=2∶3,n (SO 2

4)=0.6 mol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 (C)=16 g +20 g -31.76 g =4.24 g ,M (C)=4.24 g

0.04 mol

=106 g/mol 。(4)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①n (CO 2)=0.5 mol ,②n (H 2)=4 mol ,③n (N 2)=2 mol ,④n (H 2O)=

1 mol ,由此可知分子数最多的是②;原子数最多的是②;各物质的质量为①2

2 g ,②8g ,③56 g ,④18 g ,故质量最大的是③;各物质含电子数为①11 mol ,②8 mol ,③28 mol ,④10 mol ,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③。 26、(1)①<③<② (2)①<②<③ (3)①<②<③ (4)②<①<③ (5)①<②<③ 解析:(1)摩尔质量分别是16 g/mol,36.5 g/mol ,32 g/mol ,故顺序是①<③<②。

(2)8 g CH 4的物质的量:n (CH 4)=m (CH 4)M (CH 4)=8 g

16 g/mol =0.5 mol,6.02×1023个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

n (HCl)=N (HCl )N A = 6.02×1023

6.02×1023 mol -1=1 mol ,故顺序是:①<②<③。 (3)分子数目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顺序同(2)。

(4)原子的物质的量:①中,0.5 mol×5=2.5 mol ,②中,1 mol×2=2 mol ,③中,2 mol×2=4 mol 。故顺序是:②<①<③。

(5)1 mol HCl 的质量是36.5 g,2 mol O 2的质量是64 g 。故顺序是:①<②<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

1.从实验学化学 一、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1 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对象: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3.符号:n 4.单位:摩尔,mol 5.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H4SiO4 = H2SiO3 + H2O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 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SiO2(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1:1:6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钠的化合物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1、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Na2O 2、Na2CO 3、NaHCO3的性质与主要用途 2、学会用焰色试验鉴别K+、Na+等 【知识梳理】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一)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2、化学性质: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溶于盐酸:Na2O+2HCl===2NaCl+H2O (3)氧化钠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 3、用途:制NaOH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色固体 2、化学性质: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但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具有强氧化性(1)Na2O2与H2O的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①向盛有淡黄色粉末状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 水,有大量气泡产生①Na2O2与H2O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②用手轻摸试管外壁,其感觉是试管壁温度升高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试 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说明有氧气生成 ④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其现象是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④先变红:说明有碱生成 后褪色:Na2O2具有漂白性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和碱性物质生成,过氧化钠有漂白性 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微点拨】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的电子 22222223 2 O2的来源 【微点拨】 ①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的电子 ②Na2O2与H2O、CO2反应的先后顺序的探究:不妨先让Na2O2与H2O反应 先:2H2O+2Na2O2===4NaOH+O2↑ 后:CO2+2NaOH===Na2CO3+H2O 总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所以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为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 (3)Na2O2与HCl的反应:2Na2O2+4HCl===4NaCl+O2↑+2H2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培训资料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 3,也不能少于1/ 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 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 最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①是物理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 ③符号:。 ④单位: 2.摩尔:①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一个基本单位, 是国际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②简称摩 ③符号为。 【立竿见影1】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mol人 1 mol苹果 1 mol氧气分子 1 mol质子1mol氢 ☆使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要注意: ①只能用来描述原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或微粒的特定组合,不能指宏观物质; ②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正如长度与米,质量与千克一样; ③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指明粒子种类,而不能只用名称。 。否则,概念模糊,意义不清。例:1mol H表示1mol氢原子,而不能说1mol氢。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单位为。N A=mol-1。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立竿见影2】请根据上述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1)1 mo1 O2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2.5 mol SO2的分子数为___________; (2)3.01×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其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1.204× 1023个H2O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1,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4)N个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根据以上四个小题,能否得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粒子数(N)的关系?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概念: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符号:n (3)单位:mol (4)计量的对象――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 (5)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6)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用化学式表示。 [设问]: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mol所表示的微粒数目是多少呢? 2、摩尔 (1)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符号:mol (3)标准: 以0.012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则它的物质的量为1mol (4)数值: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单位是:mol-1(5)规定: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佛加德罗常数。 (6)近似值:6.02×1023 (7)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符号为N)之间的关系: 例题 【练习】填空: 1、1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2mol氢分子含个氢原子。 3、1mol SO42-为个SO42-。 4、1mol Na+含个电子。 【练习】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②5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②1.204×1024个H,合多少mol?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期末模拟试题(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Mn —55 Fe —5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实验操作:①取液体试剂,②取固体试剂,③溶解,④过滤,⑤蒸发。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 (H 3P O 4)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 g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 L 4.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H 2 B.O 2 C.Cl 2 D.SO 2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FeCl 3溶液反应:Fe +Fe 3+==2 Fe 2+ 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3-+OH -== CO 2↑+H 2O C. 金属铝加入到NaOH 溶液中:Al+2OH -+H 2O====Al+2H 2↑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KCl 溶液 I 2 加热,升华 B KNO 3 K 2S O 4 BaCl 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O 3 CaO 盐酸,过滤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复习资料.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资料 专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算 整理者:陈国基李洁芝 高一()班姓名:座号: 【知识总结】 1、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室安全守则:药品安全存放;药品安全取用;实验操作的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化学火灾的扑救。 (2)会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看课本P4的图片标志) (3)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只能用灯帽盖灭(使灯芯与空气隔绝),绝不可用嘴吹灭(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很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试纸的使用: a. 检验溶液的性质: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于试 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b. 检验气体的性质: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靠近气体,观察 颜色的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⑴过滤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未用三层的一面;滤纸破了;悬浮颗粒过小;漏斗液面高于滤纸。 ⑵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当出现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⑶蒸馏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如:石油的分馏、海水的淡化、蒸馏水的制取等。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的位置: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5)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操作: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完时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2、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归纳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考点一: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3.符号是mol(摩尔)。 4.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5.“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6.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 mol 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7.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即1mol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单位是mol-1,数值约为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3.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①单位是g/mol或kg/mol ②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③计算公式:n=m/M 4.气体的摩尔体积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②计算公式: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注意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5.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n m÷M ×M ×N A N ÷N A

物质的转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

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 [明确学习目标]熟悉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 酸、碱、盐的性质 1.酸(以稀盐酸为例) 2.碱[以Ca(OH)2为例]

物质的转化 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2.实例 写出标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032Ca +O 2===2CaO ②□04CaO +H 2O===Ca(OH)2 ③□05Ca(OH)2+CO 2===CaCO 3↓+H 2O ④□ 06C +O 2=====点燃 CO 2 ⑤□ 07CO 2+H 2O===H 2CO 3 ⑥□08H 2CO 3+Ca(OH)2===CaCO 3↓+2H 2O

1.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示:尽管酸(或碱)不同,但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或OH-),其相似的性质实际上是H+(或OH-)的性质。 2.纯碱属于碱吗? 提示:纯碱——Na2CO3不是碱,属于碳酸盐。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碱的性质: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碱性氧化物、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2.盐的性质:盐与酸(或碱、或盐)只有产生沉淀、气体或H2O时才能反应。 知识点二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说明:上图中的非金属不包括氧气和氢气。 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钠B.氧气 C.二氧化碳D.氧化钙 [批注点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