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校园文化

合集下载

十大校训

十大校训

“我最欣赏十大校训”出炉中华经典校训受认可2004年10月25日17:29 来源:中国青年报本报记者成梅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

不同的校训代表了各校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在众多的大学的校训中,哪些最受公众欣赏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实施的“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月,共有4672人参与)近日统计完毕。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校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分别占据了校训排行榜的前三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次以54%的最高获选率位居校训排行榜榜首。

据记者了解,1914年冬,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读书。

其后典出《周易》的这八个字被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定为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

40%的公众对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表示欣赏和认同。

一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这样解释:“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她认为,校训的确可以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以35%的获选率位居第三。

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调查显示,排在4~10位依次是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和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我们看到,大部分被公众广泛认同的校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

苏州大学校徽

苏州大学校徽

苏州大学校徽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

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2016年,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7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截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共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751亩,建筑面积162余万平方米。

设有24个学院(部),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

化学、物理学、材料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6175人,全日制硕士生9332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2891人,全日制博士生1601人,临床博士1593人,留学生2911人。

历史沿革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苏州大学校历

苏州大学校历

苏州大学校历苏州大学是一所充满活力的综合性大学,其校历也被称为“苏大校历”。

苏大校历自2004年开始发行,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介绍、校友活动、校园生活及学科研究项目等等。

它可以概括苏大的精神与文化,同时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视野和审美观念,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到许多独特的文化理念及社会智慧。

《苏大校历》以一本每年更新的校历的形式呈现。

每一本校历都囊括了一整学年的苏大的各种信息,包括校历、重要日期、法定节假日、学期安排、学校活动及社会实践等等。

此外,《苏大校历》还会每年邀请明星、学者、艺术家等等参与编辑,丰富本次校历的内容,比如增加一些关于历史、文化、艺术等等的内容,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苏大的学术精神和文化坚持。

当然,《苏大校历》也少不了图片,这些图片都还原了苏大的校园以及校园内的美景。

通过这些精美的图片,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苏大的校园文化,特别是那些清新雅致的苏大景观,使人对这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感受。

《苏大校历》也是苏大学生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准时完成学业任务,进一步拓展自身学习能力,在这样一本象征苏大精神和文化的校历中,让学生们更好地扎根苏大,感受苏大的风采。

《苏大校历》不仅是一本很好的记录苏大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校历,而且也是非常有用的社会实践及思想展示的工具。

它收录了苏大校园的历史轨迹、校园文化风貌、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苏大运营及发展的历史渊源,使读者更具有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刻的领略苏大的精神和文化,从而可以有效地推动苏大的发展,促进苏大社会文化氛围的建设,最终实现苏大的友爱、团结、励志和进步教育理念。

《苏大校历》是一本既可以纪念苏大过去的美好,又可以展现苏大未来的校历,它代表着苏大一个又一个一路走来的突破,充满勤奋的苏大人,以及使苏大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精神,每一本苏大校历都在充满着苏大人不断憧憬的未来。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____年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概述____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书香校园已成为各校的共同目标和任务。

本文旨在提出____年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素养,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目标:以构建书香校园为导向,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使学生能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品味,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任务:1.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氛围。

2. 丰富阅读资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3. 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 建设完善的阅读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分享阅读心得的平台。

5.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品味。

6. 配置专业的阅读指导教师,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7.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融合。

8. 加强与社区合作,共同构建书香校园。

三、实施方案1.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氛围1.1 设立书香校园概念板块,布置书店、图书馆、阅读角等区域,明显标示书香校园建设的标志。

1.2 每月举办一次书香校园的主题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吸引学生参与。

2. 丰富阅读资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2.1 图书馆加大图书采购力度,扩大馆藏覆盖面,引导学生多样化地选择阅读材料。

2.2 引入电子阅读资源,提供数字图书馆,满足学生对网络阅读的需求。

2.3 加强与出版社合作,举办图书展览,邀请作家讲座,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

3. 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1 举办读书分享会,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推荐给其他同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 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历史名人传记阅读、科学探索阅读、文学名著阅读等,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阅读。

3.3 组织阅读比赛、朗诵比赛等,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

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民族风 校园情 和谐美——少数民族生融入校园教育工程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大学生电视节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行走的文化:守护历史文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群星璀璨耀南航 典范引领促成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典范教育活动
南京理工大学
钟山龙腾 青春飞扬——南京理工大学广泛开展大学生舞龙运动努力探索传统文化育人之路
西南民族大学
情系藏娃 德润人心 薪火相传 励志践行——西南民族大学“情系藏娃〞志愿者步履的探索与实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强化实践育人功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持续 10 年开展大学生“庇护母亲河〞主题实践活 动
西安工业大学
帮扶学业受挫群体 实施毕业德育辩论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西安工业大学立德树人实践创新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太道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一等奖〔共 30 项〕
让国防意识深深扎根在每个青年学生心中——清华大学在新时期开展国防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共训育人三十载 党旗领航聚英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以艺术滋养空间 以文化培育人才 书韵流香远 真理伴我行—— 燕山大学“红色旋律〞读书会活动 实施“生涯导航〞教育方案 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七彩校园 梦想之旅——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嘉年华活动 文化香雪漫天舞 师大红梅处处开 十七年爱心风雨无阻——华东师大义务家教志愿者效劳队 搭建校园创意分享平台 弘扬高校特色创新文化——记东华大学“环东华时尚周〞时尚创意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营造浓郁书香气氛 创立校园文化品牌——南京大学读书节 拓展思政教育思路 创新文化建设途径——十二年大型团体操表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风雨无阻十五载 用爱心为特殊家庭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南京农业大学与月牙湖街道共建“爱心特教站〞

苏州大学校训

苏州大学校训

苏州大学校训
苏州大学创立于1882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科学的发源地,苏大一直致力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思想和创新能力,努力塑造苏大的未来。

在一段漫长的历史铸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相结合的苏大特色,源自于其学校校训视义正,用心谋之,让苏大更加显得有自己的特色,更加不可缺少。

“视义正,用心谋之”是苏大校训的精髓,源自孔子的“讲信修义,行行出状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苏大尊重人权、促进学术自由的价值观。

对广大师生而言,它给了我们明确的道德指导,让我们更加站立在道义高度,学校校训中蕴含的高尚思想,也支撑着苏大学子追求真理、阐释智慧的伟大事业。

苏大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遵循校训的思想,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和行为追求真理、搜寻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拓展自我知识的领域。

苏大的校训鼓励学生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新的智慧,去挑战自我、追求进步,探索未知领域。

此外,苏大的校训也号召学生尊重他人,拥抱多样性,宽容他人,友善相处。

学校要求学生在讨论事物时,要尊重观点的正确性,而不是以权力来左右讨论的结果,激励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言行中滋生矛盾纷争。

苏大的校训,凝结了苏大的精神灵魂,因此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按照校训的精神行事,让“视义正,用心谋之”成为我们苏大学子的精
神家园。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要尊重学校的校训,充分发挥自身的本领,创造美好的未来。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特色活动 苏州大学U-run校园马拉松
• 苏州大学于2013年开始举办苏州大学U-run校园马拉松活动,该活动由苏州 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多个职能部门承办,旨在通过高校马拉松赛的 开展,吸引并带动更多师生、校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培 养当代苏大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形成苏大自己 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2016年11月20日,第四届苏州大学U-run校园马拉 松开赛,增设有国家地理年度探险人物评选中国区“名城名校”路跑挑战 赛,首次面向苏州市民开放,苏大在校师生、校友、嘉宾、友好院校代表、 苏州市民等共4000余人参赛,人数创下开办来的新高。同时,此届校园马 拉松还设有摄影大赛、涂鸦大赛、萌娃表情包大赛和网红主播大比拼等衍 生比赛,让选手充分体验“我跑步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苏大校马全 民参与理念。
苏州大学景点:红楼
晨曦悄然拨开天赐庄河畔的林翳,为百年红楼洒下缕缕柔 光。对于每一位苏大学子来说,红楼是一THE LAURA HAYGOOD MEMORI AL”!海淑德(La u r aAskewHaygood)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 女传教士,献身中国女子教育17年。红楼原属“景海女 塾”(景仰海淑德之意)。红楼里珍藏过海量的古籍善本, 国学大师钱仲联曾经坐拥书城用一腔纯熟的常熟老方言给 博士生讲授明清诗文。
苏 州 大 学
•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 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 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 大学。
•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和标志,包括徽志和徽 章。 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 是中英文的校名,周围是中英文的校训。 徽章是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 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白字,本科生为 白底红字,研究生为黄底红字。规格 14×45mm,质料铜镀金。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1896年孙乐文(David L. Anderson)开学堂于苏州宫巷,名中西书院。

1899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与孙乐文议定改设一大学堂。

1900年5月13日,监理公会组织董事会;议设之大学以孙乐文为校长。

苏州博习书院与中西书院合并,并于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兴建。

1901年3月22日,大学堂正式开学,名东吴大学堂。

监理会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之名向美国田纳西州政府注册。

1904年增设医科。

1905年招收大学本科学生。

1906年东吴学报出刊(此为中国第一份大学学报。

)
1907年颁授中国第一个文学士(B.A.)学位。

1908年7月28日,美国田纳西州政府准更名为Soochow University。

1909年颁授三个医学士(M.D.)学位,后未继续。

1910年增设神学科。

住宿组;与国立故宫博物院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书。

1998年1月,苏州大学钱培德校长来访,并签订「学术合作计划协议书」。

4月,日本明海大学与本校缔盟为姊妹校。

7月,教务处夜间教务
组更名为综合教务组;城中校区第五大楼开工。

8月,政治学系成
立博士班;办理廿六教学单位之「学系自我评鉴」。

1999年3月,与大直高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书。

8月,哲学系及信息科学系成立硕士班;原商学院经济、会计、企业管理及商用数学四系
进修学士班转型为商学院商学进修学士班。

2000年3月,举行建校百年庆祝典礼及各项庆祝活动,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东吴大学建校百年纪念邮票。

苏州大学校园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史校训文化校友
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是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在科学、教育、文化领域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

苏州大学的前身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

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

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堂,当时成立文理,医和神学三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6]。

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办学、第一家创办学报、现存高校中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教育等等。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

后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先后并入苏州大学。

(以下均是原创)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孙乐文以《圣经·新约》中的“ Unto a full-grown Man”作为校训。

译为“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1929年春第一任华人校长杨永清把“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作为校训。

追究这句话的出处,众说纷纭。

我比较认同的观点为:1923年1月蒋介石写了这两句话,并请求孙中山先生为其书写,凭借孙中山先生的名气吹嘘自己[7]。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这句话被很多组织作为社训以此明志。

杨永清先生也以此作为东吴大学的校训。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可以理解为:培养天地间坚毅不屈的浩然正气,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之人。

苏州大学的标志呈圆环形象征着学业圆满,学校百年基业硕果累累、海内外知名。

红黑搭配的设计传达着学校的热诚和庄严。

苏州大学四个字采用小篆体寓意着苏州大学继承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向社会输送的各级各类人才不计其数。

苏州大学比较好的
专业有法学、教育学、纺织工业和体育学等。

人们众所周知的武侠小说家金庸[8]就曾是东吴大学法学系的毕业生。

他1946年赴东吴大学求学1948年毕业。

金庸小说经典作品众多,其《鹿鼎记》成书后的“后记”说:“我写的长篇武侠小说共十二部,短篇共三部。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也是苏州大学知名校友之一。

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科学泰斗钱伟长[9]也曾就读于苏州大学,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钱伟长开创了理性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

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做出了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噢、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梁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就读或者执教于苏州大学及其前身学校。

苏州大学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果离不开其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苏州大学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道德品质优秀、专业领域突出的人才,师生共建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能促进学术领域的研究和交流,以便呈现更好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教育、科研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这一校训会影响苏大学子的工作和生活,激励他们前行。

参考文献:
[6]
百度百科苏大[Z]/view/22059.htm?fr=aladdin
[7]
陆文夫主编东吴大学校训的由来及其演变[J] 苏州杂志2003-6-15,(3)
[8]
金庸鹿鼎记[M] 广州出版社2010.
[9]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推荐委员会成员[Z] 央视网2010-1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