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5:6.1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6.1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知识梳理]1.数列的定义、分类与通项公式(1)数列的定义:①数列:按照排列的一列数.②数列的项:数列中的.(2)数列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满足条件项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无穷数列项数无限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a n+1>a n其中n∈N*递减数列a n+1<a n常数列a n+1=a n(3)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与它的(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3.对数列概念的理解(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若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别.4.数列的函数特征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即f(n)=a n(n∈N*).[考点精析]考点一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典题导入[例1] 下列公式可作为数列{a n }:1,2,1,2,1,2,…的通项公式的是( ) A .a n =1 B .a n =-1n +12C .a n =2-⎪⎪⎪⎪sin n π2D .a n =-1n -1+32若本例中数列变为:0,1,0,1,…,则{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由题悟法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求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观察出项与n 之间的关系、规律,可使用添项、通分、分割等办法,转化为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1)n 或(-1)n+1来调整.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以题试法1.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7,9,…;(2)12,34,78,1516,3132,…; (3)3,33,333,3 333,…;(4)-1,32,-13,34,-15,36,….考点二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a n典题导入[例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它们的通项a n . (1) S n =2n 2+3n ;(2)S n =3n +1.由题悟法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其求解过程分为三步: (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3)对n =1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n ≥2时a n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n =1与n ≥2两段来写.以题试法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n n +1,则1a 5=( )A.56 B.65 C.130D .30考点三数列的性质典题导入[例3]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21n +20. (1)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2)n 为何值时,该数列的前n 项和最小?在本例条件下,设b n =a nn ,则n 为何值时,b n 取得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由题悟法1.数列中项的最值的求法根据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构造相应的函数a n =f (n ),利用求解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但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2.前n 项和最值的求法(1)先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S n,根据S n的表达式求解最值;(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a m≥0,且a m+1<0,则S m最大;若a m≤0,且a m+1>0,则S m 最小,这样便可直接利用各项的符号确定最值.以题试法3.数列{a n}的通项a n=nn2+90,则数列{a n}中的最大值是() A.310 B.19C.119 D.10 60答案[知识梳理]1.(1)①一定顺序 ②每一个数(3)序号n2.任一项a n 前一项a n -1 [例1]【解析】 由a n =2-⎪⎪⎪⎪sin n π2可得a 1=1,a 2=2, a 3=1,a 4=2,…. 【答案】 C【答案】a n =⎩⎪⎨⎪⎧n 为奇数,1n 为偶数.⎝⎛⎭⎫或a n =1+-1n2或a n =1+cos n π21.解:(1)各项减去1后为正偶数,所以a n =2n +1.(2)每一项的分子比分母少1,而分母组成数列21,22,23,24,…,所以a n =2n-12n .(3)将数列各项改写为93,993,9993,99993,…,分母都是3,而分子分别是10-1,102-1,103-1,104-1,….所以a n =13(10n -1).(4)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的符号为(-1)n ;各项绝对值的分母组成数列1,2,3,4,…;而各项绝对值的分子组成的数列中,奇数项为1,偶数项为3,即奇数项为2-1,偶数项为2+1,所以a n =(-1)n·2+-1nn,也可写为a n=⎩⎨⎧-1n,n 为正奇数,3n ,n 为正偶数.[例2]【解析】 (1)由题可知,当n =1时,a 1=S 1=2×12+3×1=5,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n )-[2(n -1)2+3(n -1)]=4n +1.当n =1时,4×1+1=5=a 1,故a n =4n +1. (2)当n =1时,a 1=S 1=3+1=4, 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1)-(3n -1+1)=2×3n -1. 当n =1时,2×31-1=2≠a 1,故a n =⎩⎪⎨⎪⎧4, n =1,2×3n -1, n ≥2. 2.【解析】选D 当n ≥2时,a n =S n -S n -1=nn +1-n -1n =1n n +1,则a 5=15×6=130.[例3]【解析】 (1)因为a n =n 2-21n +20=⎝⎛⎭⎫n -2122-3614,可知对称轴方程为n =212=10.5.又因n ∈N *,故n =10或n =11时,a n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112-21×11+20=-90.(2)设数列的前n 项和最小,则有a n ≤0,由n 2-21n +20≤0,解得1≤n ≤20,故数列{a n }从第21项开始为正数,所以该数列的前19或20项和最小.解:b n =a n n =n 2-21n +20n =n +20n-21,令f (x )=x +20x -21(x >0),则f ′(x )=1-20x 2,由f ′(x )=0解得x =25或x =-25(舍).而4<25<5,故当n ≤4时,数列{b n }单调递减;当n ≥5时,数列{b n }单调递增.而b 4=4+204-21=-12,b 5=5+205-21=-12,所以当n =4或n =5时,b n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2.3.【解析】选C a n =1n +90n ,由基本不等式得,1n +90n ≤1290,由于n ∈N *,易知当n =9或10时,a n =119最大.。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34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
3
10
−1
1−
1
10
B. =
1
3
D. =
3
10
10
C
)
−1
10
−1
[解析] 根据题意,数列9,99,999,9999,⋯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10
− 1,
则数列0.9,0.99,0.999,0.999 9,⋯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1
10
×
(10
− 1) = 1 −
1
,
分母之间的关系;⑥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用 −1 或 −1
+1
∗
, ∈ 来处理.
变式题(1)
5
7
9
数列1,− , ,− ,⋯
8 15
24
A. = −1
+1 2−1
2 +
C. = −1
+1 2−1
2 +2
[解析]
∈
∗
∈
∗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B. = −1
+1 − 2 = 1 − ,且1 = 3,则{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1)由题意可得{ −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可
求出 ,再由 与 的关系求出{ }的通项公式.
[解析] ∵ +1 − 2 = 1 − ,∴ +1 − + 1 = 2 − ,
当 = 1时,1 = 1 = 4 − .当 = 1时,1 = 3不满足(*)式,
3, = 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表示方法,如通项公式、项的表示等。
2. 学会用图像和数学公式表示数列。
3. 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数列的表示方法:a) 通项公式:数列中每一项的数学表达式。
b) 项的表示:用序号表示数列中的每一项。
3. 数列的图像表示:数列的图像通常为一条直线或曲线。
4.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项数、公差、公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数列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列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讲解数列的表示方法,如通项公式、项的表示,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公式表示数列。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列的图像,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图像表示方法。
4. 分析数列的性质,如项数、公差、公比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3. 练习:求给定数列的前n项和。
七、数列的图像表示1. 讲解:数列图像的绘制方法。
2. 练习:绘制给定数列的图像。
八、数列的性质与应用1. 讲解: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实例分析: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给定问题。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图像表示和性质。
2. 强调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十、课后作业1. 习题:求给定数列的前n项和。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的定义及其特点2. 掌握数列的表示方法,包括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 能够运用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 数列的定义与特点2. 数列的表示方法a. 通项公式b. 前n项和公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列的概念、特点及表示方法2. 难点: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列的概念、特点及表示方法2. 利用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探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讲解数列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包括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 举例说明数列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数列概念和表示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设置一些数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以检验他们对数列概念和表示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列知识的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数列的性质:介绍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列的特点。
2. 数列的分类:讲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多样性。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列知识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数列知识的理解。
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提交给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 第1讲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1讲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理解单调性是数列的一项重要性质,可用来求最值.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按照□1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与函数数列{a n}是从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到实数集R的函数,其自变量是□2序号n,对应的函数值是□3数列的第n项a n,记为a n=f(n).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既要注意函数方法的普遍性,又要考虑数列方法的特殊性.2.数列的表示法解析式法、表格法、□4图象法.3.数列的单调性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5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6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特别地,□7各项都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4.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1)如果数列{a n}的□8第n项a n与它的□9序号n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2)如果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或多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10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1)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2)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未必唯一.5.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与它的□11序号n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常用结论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通项公式为a n 1,n =1,n -S n -1,n ≥2,n ∈N *.2.在数列{a n }中,若a n n ≥a n -1,n ≥a n +1(n ≥2),若a n n ≤a n -1,n ≤a n +1(n ≥2).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止一个.()(2)1,1,1,1,…,不能构成一个数列.()(3)任何一个数列不是递增数列,就是递减数列.()(4)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对∀n ∈N *,都有a n +1=S n +1-S n .()答案:(1)√(2)×(3)×(4)√2.回源教材(1)已知数列a 1=2,a n =2-1a n -1(n ≥2),则a 5=.猜想a n =.解析:∵a 1=2,a n =2-1a n -1,∴a 2=2-12=32,a 3=2-23=43,a 4=2-34=54,a 5=2-45=65,故猜想a n =n +1n .答案:65n +1n(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为S n =n 2,则a n =.解析:当n =1时,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1,且a 1=1也满足此式,故a n =2n -1,n ∈N *.答案:2n -1(3)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写出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 n=.解析:由a 1=1=5×1-4,a 2=6=5×2-4,a 3=11=5×3-4,a 4=16=5×4-4,…,归纳可知a n =5n -4.答案:5n -4由a n 与S n 的关系求通项公式例1(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a n +1=5S n (n ≥1),则a n =()A.5×6nB.5×6n +1,n =1,×6n -2,n ≥2,n =1,×6n -2+1,n ≥2解析:C当n =1时,a 2=5S 1=5a 1=5,当n ≥2时,a n =5S n -1,所以a n +1-a n =5(S n -S n -1)=5a n ⇒a n +1=6a n ,而a 2=5a 1≠6a 1,所以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是以5为首项,6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n =1,×6n -2,n ≥2.(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n =2n +2-3,则a n =.解析:根据题意,数列{a n }满足S n =2n +2-3,当n ≥2时,有a n =S n -S n -1=(2n +2-3)-(2n +1-3)=2n +1,当n =1时,有a 1=S 1=8-3=5,不符合a n =2n +1,故a n ,n =1,n +1,n ≥2.,n =1,n +1,n ≥2反思感悟已知S n 求a n 的3个步骤(1)先利用a 1=S 1求出a 1.(2)用n -1替换S n 中的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 -1(n ≥2)便可求出当n ≥2时a n 的表达式.(3)对n =1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n ≥2时a n 的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合,则应该分n =1与n ≥2两段来写.训练1(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a 1+22a 2+23a 3+…+2n a n =n ·2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解析:由题意,2a 1+22a 2+23a 3+…+2n a n =n ·2n ①,当n =1时,2a 1=2,∴a 1=1,当n ≥2时,2a 1+22a 2+23a 3+…+2n -1a n -1=(n -1)·2n -1②,①-②得2n a n =n ·2n -(n -1)2n -1=(n +1)2n -1(n ≥2),∴a n =n +12(n ≥2).当n =1时,a 1=1满足上式,∴a n =n +12.答案:n +12(2)已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a 1=1,S n S n +1=-a n +1(n ∈N *),则a 10=.解析:根据题意,数列{a n }满足S n S n +1=S n -S n +1,且S n ≠0,则1S n +1-1S n =1,因为a 1=1,所以1S 1=1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1S n =1+(n -1)×1=n ,所以S n =1n ,a 10=S 10-S 9=110-19=-190.答案:-190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累加法例2设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n =n +1(n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解析:由题意a 2-a 1=2,a 3-a 2=3,…,a n -a n -1=n (n ≥2).以上各式相加,得a n -a 1=2+3+…+n =(n -1)(2+n )2=n 2+n -22.又因为a 1=1,所以a n =n 2+n2(n ≥2).因为当n =1时也满足此式,所以a n =n 2+n2(n ∈N *).答案:n 2+n2(n ∈N *)累乘法例3已知a 1=2,a n +1=2n a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解析:因为a n +1a n=2n ,所以a na n -1=2n -1,a n -1a n -2=2n -2,…a 3a 2=22,a 2a 1=2(n ≥2),所以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3a 2·a2a 1·a 1=2n -1·2n -2·…·22·2·2=21+2+3+…+(n -1)·2=2(n -1)·n2+1=2n 2-n +22,当n =1时也满足此式,所以a n =2n 2-n +22(n ∈N *).答案:2n 2-n +22(n ∈N *)反思感悟1.累加法:已知a 1,且a n -a n -1=f (n )(n ≥2),可用累加法求a n ,即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2.累乘法:已知a 1,且a na n -1=f (n )(n ≥2),可用累乘法求a n ,即a n =a n a n -1·a n -1a n -2·…·a2a 1·a 1.训练2(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n +1n -1n +1,则a n =()A.4+1n B.4-1nC.2+1n D.2-1n解析:B因为a n+1=a n+1n-1n+1,所以a n+1-a n=1n-1n+1,所以当n≥2时,a2-a1=1-12,a3-a2=12-13,…,a n-a n-1=1n-1-1n(n≥2),累加可得a n-a1=(a2-a1)+(a3-a2)+…+(a n-a n-1)=1-12+12-13+…+1n-1-1n=1-1 n (n≥2),因为a1=3,所以a n=1-1n+3=4-1n(n≥2),当n=1时,a1=3,满足上式,所以a n=4-1n,故选B.(2)在数列{a n}中,已知a n+1=nn+2a n(n∈N*),且a1=4,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解析:由a n+1=nn+2a n,得a n+1a n=nn+2故a2a1=13,a3a2=24,…,a na n-1=n-1n+1(n≥2),以上式子累乘得,a na1=13×24×…·n-3n-1·n-2n·n-1n+1=2n(n+1).因为a1=4,所以a n=8n(n+1)(n≥2).因为a1=4满足上式,所以a n=8n(n+1)(n∈N*).答案:8n2+n(n∈N*)数列的性质数列的单调性例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3n+k2n,若数列{a n}为递减数列,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A.(3,+∞)B.(2,+∞)C.(1,+∞)D.(0,+∞)解析:D因为a n+1-a n=3n+3+k2n+1-3n+k2n=3-3n-k2n+1,由数列{a n}为递减数列,知对任意n∈N*,a n+1-a n=3-3n-k2n+1<0,所以k>3-3n对任意n∈N*恒成立,所以k∈(0,+∞).数列的周期性例5(2024·哈尔滨质检)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积为T n,a1=2且a n+1=1-1 a n,则T2024=.解析:∵a2=1-1a1=12,a3=1-1a2=-1,a4=1-1a3=2,…,∴数列{a n}是周期为3的数列.又a1a2a3=2×12×(-1)=-1,且2024=3×674+2,∴T2024=(-1)674·a2023·a2024=1×2×12=1.答案:1数列的最值例6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2n-15,其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分别为()A.1,-17B.0,-17C.1 7,-17D.1,-111解析:A因为n ∈N *,所以当1≤n ≤3时,a n =12n-15<0,且单调递减;当n ≥4时,a n =12n -15>0,且单调递减,所以最小项为a 3=18-15=-17,最大项为a 4=116-15=1.反思感悟1.解决数列单调性问题的三种方法(1)用作差比较法,根据a n +1-a n 的符号判断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或常数列.(2)用作商比较法,根据a n +1a n(a n >0或a n <0)与“1”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3)结合相应函数的图象直观判断.2.解决数列周期性问题的方法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确定数列的周期,再根据周期性求值.3.求数列的最大项或最小项的常用方法(1)函数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2)n ≥a n -1,n ≥a n +1(n ≥2)n ≤a n -1,n ≤a n +1(n ≥2)确定最小项.训练3(1)如表,定义函数f (x ):x 12345f (x )54312对于数列{a n },a 1=4,a n =f (a n -1),n =2,3,4,…,则a 2023=()A.1B.2C.5D.4解析:C由题意,a 1=4,a n =f (a n -1),所以a 2=f (a 1)=f (4)=1,a 3=f (a 2)=f (1)=5,a 4=f (a 3)=f (5)=2,a 5=f (a 4)=f (2)=4,a 6=f (a 5)=f (4)=1,a 7=f (a 6)=f (1)=5,…,则数列{a n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以a 2023=a 2020+3=a 3=5,故选C.(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a n =2n -192n -21,n ∈N *,则数列{a n }前20项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分别为.解析:a n =2n -192n -21=2n -21+22n -21=1+22n -21,当n ≥11时,22n -21>0,且单调递减;当1≤n ≤10时,22n -21<0,且单调递减.因此数列{a n }前20项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分别为第11项,第10项,a 11=3,a 10=-1.答案:3,-1限时规范训练(四十)A 级基础落实练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3n +1,那么这个数列是()A.递增数列B.递减数列C.摆动数列D.常数列解析:A ∵a n +1-a n =n +13n +4-n 3n +1=1(3n +1)(3n +4)>0,∴a n +1>a n ,∴选A.2.已知数列a 1,a 2a 1,a3a 2,…,a n +1a 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下列数中是数列{a n }中的项的是()A.16B.128C.32D.64解析:D a n +1=a 1·a 2a 1·a 3a 2·…·a n +1a n=1×21×22×…×2n =21+2+…+n=2n (n +1)2,当n =3时,a 4=26=64.3.(2024·莆田质检)九连环是我国从古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益智游戏,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在某种玩法中,用a n 表示解下n (n ≤9,n ∈N *)个圆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若a 1=1,且a n +1n +2,n 为奇数,a n -1,n 为偶数,则解下6个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为()A.13B.15C.16D.29解析:B∵a1=1,a n+1n+2,n为奇数,a n-1,n为偶数,∴a2=a1+2=3,a3=2a2-1=5,a4=a3+2=7,a5=2a4-1=13,a6=a5+2=15.4.大衍数列,来源于我国的《乾坤谱》,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其前11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60,则大衍数列的第41项为()A.760B.800C.840D.924解析:C由题意得,大衍数列的奇数项依次为12-12,32-12,52-12,…,易知大衍数列的第41项为412-12=840.5.(多选)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2)·(67)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数列{a n}的最小项是a1B.数列{a n}的最大项是a4C.数列{a n}的最大项是a5D.当n≥5时,数列{a n}递减解析:BCD假设第n项为{a n}n≥a n-1,n≥a n+1,n+2)·(67)n≥(n+1)·(67)n-1,n+2)·(67)n≥(n+3)·(67)n+1,≤5,≥4,又n∈N*,所以n=4或n=5,故数列{a n}中a4与a5均为最大项,且a4=a5=6574,当n≥5时,数列{a n}递减.6.(2023·珠海质检)数列{a n}满足a1=1,a2=2且a n+2=a n+(-1)n,n∈N*,则该数列的前40项之和为()A.-170B.80C.60D.230解析:C由a n +2=a n +(-1)n ,n ∈N *,得a 2k +2=a 2k +1,a 2k +1=a 2k -1-1,所以a 2k +1+a 2k +2=a 2k -1+a 2k =…=a 1+a 2=3,所以数列{a n }的前40项之和为20(a 1+a 2)=60.7.数列1,12,12,12,13,13,13,13,13,14,…的第2024项为()A.144B.145C.146D.12025解析:B 观察可知数列的构成规律为1个1,3个12,5个13,…,(2n -1)个1n,….注意到1+3+5+…+(2n -1)=n 2,而442=1936<2024,452=2025>2024,由此知数列的第2024项为145.8.数列{a n }满足a 1=1,对任意n ∈N *,都有a n +1=1+a n +n ,则1a 1+1a 2+…+1a 99=()A.9998B.2C.9950D.99100解析:C由a n +1=1+a n +n ,得a n +1-a n =n +1,则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n +(n -1)+…+2+1=n (n +1)2,则1a n =2n (n +1)=2n -2n +1,则1a 1+1a 2+…+1a 99=2×[(1-12)+(12-13)+…+(199-1100)]=2×(1-1100)=9950.9.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log2(S n+1)=n+1,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解析:由log2(S n+1)=n+1,得S n+1=2n+1,当n=1时,a1=S1=3;当n≥2时,a n=S n-S n-1=2n,显然当n=1时,不满足上式.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1,n,n≥2.答案:a n,n=1,n,n≥210.已知数列{a 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2a n+1+S n=2(n∈N*),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解析:因为2a n+1+S n=2,①当n≥2时,2a n+S n-1=2,②由①式减②式得a n+1=12a n,又当n=1时,2a2+S1=2,得a2=12=12a1,所以数列{a n}是以1为首项,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a n=12n-1.答案:1 2n-111.已知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且S n=n+23a n,则a na n-1的最大值为.解析:∵S n=n+23a n,∴当n≥2时,a n=S n-S n-1=n+23a n-n+13a n-1,可化为a na n-1=n+1n-1=1+2n-1,由函数y=2x-1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可得当n=2时,2n-1取得最大值2.∴a na n-1的最大值为3.答案:312.已知[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如:[2.3]=2,[-1.7]=-2.在数列{a n}中,a n=[lg n],记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则a2024=;S2024=.解析:∵a n =[lg n ],∴当1≤n ≤9时,a n =[lg n ]=0;当10≤n ≤99时,a n =[lg n ]=1;当100≤n ≤999时,a n =[lg n ]=2;当1000≤n ≤9999时,a n =[lg n ]=3.∴a 2024=[lg 2024]=3,S 2024=9×0+90×1+900×2+1025×3=4965.答案:34965B 级能力提升练13.(2024·绵阳模拟)若数列{a n }满足(n -1)a n =(n +1)a n -1(n ≥2)且a 1=2,则满足不等式a n <462的最大正整数n 为()A.20 B.19C.21D.22解析:A ∵(n -1)a n =(n +1)a n -1(n ≥2),∴当n ≥2时,a n a n -1=n +1n -1,∴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2×31×42×53×…×n +1n -1=n (n +1),当n =1时,a 1=2=1×2,∴a n =n (n +1),又a n <462,∴n (n +1)<462,解得-22<n <21,又n ∈N *,故所求n 的最大值为20.1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116,a n a n +2=4a 2n +1,则a n 的最小值为()A.2-12B.2-10C.2-5D.2-6解析:D ∵a 1=1,a 2=116,a n a n +2=4a 2n +1,∴a n ≠0,a n +2a n +1=4a n +1a n ,∴是首项为a 2a 1=116,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a n +1a n =116×4n -1=4n -3.当n ≥2时,a n=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4n -4×4n -5×…×4-2×1=412(n -1)(n -6),∵n =1时,412(n -1)(n -6)=1=a 1,∴a n =412(n -1)(n -6)=412(n -72)2-258,n ∈N *,∴当n =3或n=4时,a n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4-3=2-6.15.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33n,当a n 最大时,n=.(33≈1.44)解析:设a n是数列{a n}n+1≤a n,n-1≤a n,≤n33n,≤n33n,解得1 33-1≤n≤3333-1.因为33≈1.44,所以n的值为3.(也可以通过列举得出{a n}的最大项)答案:316.(2024·八省八校联考)数列{a n}:1,1,2,3,5,8,13,21,34,…,称为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是由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可表述为a1=a2=1,a n=a n-1+a n-2(n≥3,n∈N*).设该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记a2023=m,则S2021=.(用m表示)解析:由a n=a n-1+a n-2得a n=a n+2-a n+1(n∈N*),即S2021=a1+a2+…+a2021=a3-a2+a4-a3+…+a2023-a2022=a2023-a2=m-1.答案:m-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第一章:数列的概念1.1 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列是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举例说明数列的组成,如自然数数列、等差数列等。
1.2 数列的项解释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强调数列项的顺序和重复性质。
1.3 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了解通项公式的概念,即用公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举例讲解如何写出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二章:数列的表示法2.1 列举法讲解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数列,即直接写出数列的所有项。
练习写出几个给定数列的列举表示。
2.2 公式法解释公式法表示数列的方法,即用公式来表示数列的任意一项。
举例说明如何用公式法表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2.3 图像法介绍图像法表示数列的方法,即用图形来表示数列的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来理解数列的特点。
第三章:数列的性质3.1 数列的项数解释数列的项数是指数列中项的数量。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一个数列的项数。
3.2 数列的单调性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单调性,即数列项的增减规律。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列的单调性。
3.3 数列的周期性解释数列的周期性是指数列中项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列的周期性。
第四章:数列的通项公式4.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4.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3 其他类型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数列的通项公式。
举例讲解如何求解其他类型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五章:数列的前n项和5.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讲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5.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和性质。
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5.3 其他类型数列的前n项和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
举例讲解如何求解其他类型数列的前n项和。
第六章:数列的求和公式6.1 数列求和的定义解释数列求和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项相加得到一个数值。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教案教案标题: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数列的特点。
2. 能够使用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表示数列。
3. 能够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预测数列的下一项。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
2. 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使用。
3. 规律观察和预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3. 数列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数列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列,如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激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数列?数列有什么特点?二、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10分钟)1. 讲解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
2. 分析数列的特点:数列中的每个数字称为数列的项,用an表示第n项。
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称为公差(对于等差数列)或公比(对于等比数列)。
3. 通过示例解释概念:展示几个常见的数列示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并解释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三、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表示数列?2. 讲解递推公式:对于等差数列,递推公式为an = a1 + (n-1)d;对于等比数列,递推公式为an = a1 * r^(n-1)。
3. 讲解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对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4. 通过示例演示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的使用。
四、规律观察和预测(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通过给出一些数列示例,让学生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和特点。
2. 练习预测数列的下一项:给出一些数列,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规律预测数列的下一项。
3. 检查学生的预测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各自的观察和预测过程。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发放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第一章:数列的定义1.1 学习目标:理解数列的定义,能够识别数列的基本特征。
1.2 教学内容:1.2.1 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1.2.2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项。
1.2.3 数列的顺序:数列中项的排列顺序称为数列的顺序。
1.3 教学活动:1.3.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来理解数列的定义。
1.3.2 引导学生分析数列的基本特征,如顺序、项等。
1.3.3 进行数列的实例练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数列。
第二章:数列的表示法2.1 学习目标:掌握数列的常见表示法,能够正确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2 教学内容:2.2.1 列举法:将数列的每一项按顺序写出来。
2.2.2 描述法:用数学公式或文字描述数列的规律。
2.2.3 数列的通项公式:用公式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2.3 教学活动:2.3.1 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列。
2.3.2 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够根据规律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3.3 进行数列表示法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表示法。
第三章:数列的性质3.1 学习目标:理解数列的性质,能够运用数列的性质进行问题的解决。
3.2 教学内容:3.2.1 数列的项数: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数列的项数。
3.2.2 数列的项的公共性质:数列中所有项都具有的性质称为数列的项的公共性质。
3.2.3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项的公共性质称为数列的性质。
3.3 教学活动:3.3.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的实例,发现数列的性质。
3.3.2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学会运用数列的性质进行问题的解决。
3.3.3 进行数列性质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列的性质。
第四章:数列的分类4.1 学习目标:了解数列的分类,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数列。
4.2 教学内容:4.2.1 数列的分类:按照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将数列分为不同的类型。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优秀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意义,能由通项公式求项,并能判断某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能识别不同的表示方法表示数列;能根据数列的前n 项和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二、过程与方法:培养特殊与一般,抽象与具体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归纳推理灵活性与演绎推理的严密性【教学重点】数列的实质【教学难点】由数列的前n 项和求数列的通项【教学流程】一、举例:1.班级学生从小到大的学号2.公元后到今年的年份:1,2,3,……,20073.一尺之柱,日取其半,万事不竭:1,,,……,,……121412n 以上列举的例子都有哪些共同特征:(都是由数组成的,每个都有一定的次序);我们将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系列数,称一个数列,引入主题:每个都有一定的次序二、推进新课:1.数列的有关概念: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系列数,称一个数列;其中的第几个数称这个数列的第几项2.象上面例子中的1.2项数为有限的数列称有穷数列,如3项数为无限的数列称无穷数列。
上面例子2有对应关系1 2 3 (2007)↓ ↓ ↓ ↓1, 2 , 3,……………,20073.有对应关系1 2 3 ………………,n ,……↓ ↓ ↓ ↓1, , ,…… …,,……1221212n 思考1:数列与函数有什么关系?一般的有: 1 2 3 ………………n(……)↓ ↓ ↓ ↓a 1, a 2, a 3,……………,a n ,(……)(在数列中,项数n 与项 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如果把项数n 看作自变量,那么数列n a 可以看作正整数集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思考2:数列如何表示?(数列既然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相应的有数列的表示方法)函数与数列表示法对照表函数表示数列表示列表法列举法:a 1,a 2,a 3,……,a n ,……(注意与集合表示法的不同:不加大括号,而且次序不能随意颠倒,即数列具有有序性,集合没有有序性)图象法图象法(注意不连线,是一些离散的点)解析法如例子3,可以表示为数列{},解析式称数列的通项公式;12n 12n 一般的,表示为数列{a n },称通项公式法;注意前数列二字一般不省略思考3:数列的单调性如何规定?函数的单调性变形定义为:对任意d>0,对任意x ,若f(x+d)>0则f(x)在此区间上单调增;若f(x+d)<0则f(x)在此区间上单调减这样对于数列:对任意正整数n 及k ,若a n +k>a n ,则数列{a n }单调增;这里由于k 的任意性,及自变量范围在正整数范围内,可以化简为a n +1>a n 。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设计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分类。
(2)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数列实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
2、教学难点(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并能运用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列实例,如银行存款利率、细胞分裂个数、堆放的钢管数量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的排列规律,引出数列的概念。
2、讲授新课(1)数列的概念给出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强调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相同的数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项。
(2)数列的分类①按照项数的多少,数列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有穷数列的项数是有限的,无穷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
②按照项的变化趋势,数列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数列{an}的第 n 项为 an,如果 an 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通项公式的作用,能根据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4)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 an 与它的前一项 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观察这些例子,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发现数列定义)
上述例子的共同特点是:(1)均是一列数;(2)有一定次序。
从而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
二、讲授新课
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1)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2)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
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3.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3
1”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
1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4.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1)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
(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2)1(11+-+=n n a ,也可以是|21cos |π+=n a n 。
(3)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 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
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
5.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n a f n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反过来,对于函数y=f (x ),如果f (i )(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
一个数列f (1)、 f (2)、 f (3)、 f (4)…,f (n ),…
6.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
2)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范例讲解 :
例1 根据下面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写出前5项:
(1)n a n n a n n n ⋅-=+=)1()2(;1
分析:由通项公式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n 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
解:(1);6
5;54;43;32;21.5,4,3,2,154321======a a a a a n (2) ;5;4;3;2;2
1.5,4,3,2,154321-==-====a a a a a n 例2 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5
15;414,313;2122222---- (3)-
211⨯,321⨯,-431⨯,5
41⨯。
解:
(1)项1=2×1-1 3=2×2-1 5=2×3-1 7=2×4-1
↓ ↓ ↓ ↓
序号 1 2 3 4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 ∴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12-=n a n ;
(2)序号:1 2 3 4
↓ ↓ ↓ ↓
项分母:2=1+1 3=2+1 4=3+1 5=4+1
↓ ↓ ↓ ↓
项分子: 22-1 32-1 42-1 52-1
即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它的一个通
项公式是: 1
)1(2+-=n n n a n ; (3)序号 211
1
⨯-↓ 321
3 ⨯-↓ 431
3 ⨯-↓ 541
4 ⨯-↓
‖ ‖ ‖ ‖ )11(11)1(1+⨯- )12(21)1(2+⨯- )13(31)1(3+⨯- )
12(21)1(2+⨯- 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
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1(1)1(+-=n n a n n 三、课堂练习
补充练习: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3, 5, 9, 17, 33,……; (2) 32, 15
4, 356, 638, 9910, ……; (3) 0, 1, 0, 1, 0, 1,……; (4) 1, 3, 3, 5, 5, 7, 7, 9, 9, ……;
(5) 2, -6, 12, -20, 30, -42,……。
解:(1) n a =2n +1; (2) n a =)12)(12(2+-n n n ; (3) n a =2
)1(1n -+; (4) 将数列变形为1+0, 2+1, 3+0, 4+1, 5+0, 6+1, 7+0, 8+1, ……,
∴n a =n +2
)1(1n -+; (5) 将数列变形为1×2, -2×3, 3×4, -4×5, 5×6,……,
∴ n a =(-1)1+n n (n +1)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数列及有关定义,会根据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并会根据数列的前n 项求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