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十大古城堡

合集下载

张家口十大古城堡

张家口十大古城堡

张家口十大古城堡黄帝城——涿鹿是黄帝所建中华第一都城的所在地,是4700年前华夏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黄帝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的黄土丘陵,距今涿鹿县城东南约25公里。

“千古文明开涿鹿”。

黄帝在今涿鹿一带开始了他的政治、军事、文化活动。

他先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被各部落首领尊为“天子”,并与之“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兴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黄帝城。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北逐荤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魏土地记》载:“下洛城(今涿鹿县城战国时旧称)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

《晋书》云:“黄帝都于涿鹿”。

唐代《括地志》记道:“涿鹿本黄帝所都也”。

这都说明,黄帝帝都在涿鹿。

黄帝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宽南窄,相差30米,北墙长540米,南墙长510米;东西相差50米,东墙长500米,西墙长450米,面积约300亩。

城墙外沿为叠土,内沿为夯土修筑,夯土层厚15厘米,城墙呈阶梯状,由几重城墙构成,证明不是一次筑城。

城墙上顶宽2.5米,下底宽10米,高6米。

黄帝城东、西、北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南城墙有几处豁口,东南角坍塌于轩辕湖水中。

黄帝城最初只有一座南门,后来为城中吃水方便又开一东门,如今两门皆成了豁口。

城内据说按八卦阵法建街巷,内四阵名“龙虎鸟蛇”,外四阵名“天地风云”,可见当时的气势。

关于黄帝城,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传说黄帝在涿鹿定居之后,他的部族栖息于一个大土丘的洞穴中与树下。

由于居住分散,在战争中不易防守,且每天要用多人轮流看护,人们都十分疲惫。

一日,黄帝上了涿鹿山,见四面高山,中间低洼,涿鹿如一盆。

于是豁然开朗:何不筑一个四面高中间低的盆状城池,既能居住又能御敌。

由于当时还不会烧砖瓦,他们就在大土丘的中间往下挖,再把取出的土堆在四周,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城池。

因为是用土堆成的,黄帝亲自为之命名为“城”,取“土成”的意思。

大境门景区各个景点简介

大境门景区各个景点简介

大境门景区各个景点简介
大境门景区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是张家口市最早的旅游景区之一,也是张家口市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之一。

该景区拥有多个景点,包括:
1.大境门:大境门是万里长城四大关隘之一,是张家口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是长城上最早的关口之一。

大境门景区因此而得名。

2.外广场:大境门景区的外广场是一个占地面积较大的广场,可以容纳大量的游客。

广场上建有各种雕塑和景观设施,如二郎神庙、八仙洞等。

3.张家口堡: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的一个古老城堡,也是张家口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该城堡建于明朝,是当时的军事要寒和商业重镇。

现在,城保内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

4.安家沟:安家沟是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大峡谷,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

该峡谷内有清澈的溪水、奇特的山石、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风景。

现在,安家沟已成为张家口市著名的自然景区之一。

5.西太平山:西太平山是张家口市的一座山峰,也是该市的重要自然景区之一。

该山峰海拔高达2077米,山上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和珍惜动植物。

现在,西太平山已成为登山爱好者和游客喜爱的地方。

6.云泉禅寺:云泉禅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位于张家口市桥西
区。

该寺庙建于明朝,是当时的皇家寺庙之一。

现在,寺庙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佛教文化遗产。

河北张家口的名胜古迹

河北张家口的名胜古迹

河北张家口的名胜古迹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

下面整理了河北张家口的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张家口名胜古迹盘点张家口的名胜古迹1:暖泉古镇暖泉古镇位于河北省蔚县西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古镇因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

古镇历史悠久,以泉水、集市、古建筑及民俗文化而闻名。

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达到小镇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先民在小小的暖泉镇连修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个城堡,足见此镇人居和军事防御的双重地位暖泉古镇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古镇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

”“暖泉”之名正源于此。

两泉最有名者为逢源池水,泉水经东西两龙口相向而出,环村缓流。

逢源池南为凉亭书院,书院中主体建筑是座凉亭,泉水从地下穿亭而过,亭前有一过流水井,石砌八角形,故称八角井。

“水过凉亭八角井”是蔚县“八大胜景”之一。

泉水沿环村明渠浇灌着镇区南的数百亩菜园和稻田,最后流入镇区东南的壶流河水库,数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里内不结冰。

西古堡是“三堡”之一,俗称“寨堡”,位于暖泉镇西南,古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续建于明末清初。

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张家口的名胜古迹2:暖泉书院暖泉书院,又称王敏书院。

这座匠心独具的书院,是元代工部尚书建筑师、能工巧匠王敏的家塾。

暖泉书院是暖泉古老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是体现暖泉水乡风韵、园林特色的主要景点。

该书院在蔚州四大书院中建筑年代最早。

张家口的名胜古迹3:西古堡西古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构成暖泉古镇的“三堡”之一,位于暖泉古镇西南部。

西古堡为明清古建筑群,内部集古民居、古寺庙、古城堡、古戏楼于一体,最重要的是堡内仍然有居民生活,保持着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游览价值和研究价值。

张家口市市区旅游攻略

张家口市市区旅游攻略

张家口市市区旅游攻略第一站:西古堡村西古堡就位于大名鼎鼎的历史文化名镇——暖泉镇内,它是典型的“堡中堡”。

西古堡始建于金时期,堡门处设有瓮城,定型于明代嘉靖年间,增建重修于清后期,是国内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堡之一,2003 年被河北民协命名为“古民俗之乡”。

古堡集古城堡与古戏楼、寺院、宅院于一体,规模虽小,但设计却十分巧妙,可称堡中精华,具有浓厚的明清民居建筑风格。

西古堡瓮城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复杂,殿宇高低参差错落,楼台掩映,建筑景中套景,景中借景,景中藏景,充分显示了当时工匠高超的艺术设计水平。

第二站:张北草原张北草原由中都和安固里两大草原组成,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一部分。

这里还是皇家狩猎、避暑、巡幸之地,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每年夏季,水草丰美,繁花遍地。

游客可以策马扬鞭,弯弓射箭,一展万丈豪情;也可以观看马术、摔跤、草原歌舞等草原传统娱乐项目。

著名的张北草原音乐节也举办于此,每年夏天都会燃爆草原,已成为张北草原的另一大特色。

第三站:大境门大境门这段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是在北魏和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顺治元年在这段长城开豁建门,名曰大境门。

大境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

券洞外侧高5.4米,宽6米,内侧高9.5米,宽6.8米,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筑拱门。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

在国内外学术界已被列入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同样重要的关口。

第四站:沽源天鹅湖旅游区天鹅湖又名库伦淖尔,位于沽源县北侧,距离县城车程约5公里左右,是一处草原上的圆形海子。

天鹅湖周边青草依依,湖水碧波荡漾,而且湖上常有水鸟、天鹅游曳,环境非常优美,是欣赏美妙自然风光、拍照摄影的好去处。

天鹅湖是一个近似圆形的海子,直径约2.5公里左右,每年夏季来此避暑游湖的人比较多,夏季时在这里拍摄湖泊草原和天鹅的摄影爱好者也非常多。

第五站: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五台,位于河北张家口涿鹿县与蔚县的交界处,距离北京约180KM。

张壁古堡一日游作文

张壁古堡一日游作文

张壁古堡一日游作文张壁古堡一日游。

张壁古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代军事建筑,被誉为“北方第一军堡”。

古堡建于明代,历经风雨,至今依然矗立在那里,成为一座历史的见证。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张壁古堡一日游,深深地感受到了古堡的魅力。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终于,我们来到了张壁古堡所在地。

古堡坐落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四周环山,景色壮丽。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古堡,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古堡内部布局严谨,设计巧妙。

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座巍峨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箭楼和瞭望台,可以一览无余。

走进城门,就是宽敞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将军府,将军府前是一座高大的城楼,城楼上有许多火炮和弩箭,可以对敌方进行有效的防御。

古堡内还有许多官兵营房、兵器库、粮仓等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代军事设施的风采。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古堡的历史渊源和建筑特点。

古堡是明代皇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古堡依然保存完好,展现出了古代军事建筑的独特魅力。

古堡外观雄伟壮观,内部布局严谨有序,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的典范。

参观完古堡,我们还游览了周边的风景名胜。

在古堡周围,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沿溪而行,可以欣赏到一片片绿色的田野和青山。

我们还去了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内供奉着一尊古代将军的神像,据说是为了保佑古堡的守卫者。

一日游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古堡的景色和历史故事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张壁古堡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古代文明和建筑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次一日游不仅让我放松了心情,也让我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知识。

我相信,张壁古堡一定会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也会让更多人领略到古代文明的魅力。

张壁古堡一日游作文

张壁古堡一日游作文

张壁古堡一日游作文张壁古堡一日游。

张壁古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代军事建筑,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军堡”。

我有幸在假期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前往张壁古堡进行一日游,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早上,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

在车上,我兴奋地和家人讨论着这次旅行的安排和期待。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张壁古堡。

一进入古堡,我就被它的雄伟壮观所震撼。

古堡的城墙高高耸立,厚实坚固,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古堡内部建筑错落有致,石砌的城墙上爬满了青藤,给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感觉。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古堡的主要建筑。

古堡内有许多建筑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五福楼”。

这座楼宇建筑精美,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在楼内,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古代的兵器和装备,这些充满历史沧桑的器物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战争场景。

古堡内还有一些古老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保存完好,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生活中。

古堡外,还有一些景点也非常吸引人。

比如“张壁古树群”,这里树木参天,蔚为壮观,其中有一棵树据说已经有千年的历史,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另外还有“铁石岭”、“大峪沟”等景点,都是值得一看的。

午饭时分,我们在古堡附近的一家饭店吃了午饭。

这里的菜品非常地道,尤其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下午,我们继续游览了古堡的其他景点。

在古堡的角落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当地的民俗表演,比如舞狮、舞龙等,这些表演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古堡的一角,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让我感叹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傍晚时分,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游览,踏上了归途。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味着这次旅行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古堡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敬畏。

张壁古堡的一日游,让我对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次前往这座古堡,感受它的魅力。

张家口八角台介绍词

张家口八角台介绍词

张家口八角台介绍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张家口八角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我国八达岭至八角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山战争遗址保护单位和北京市首批未带野味猎户保护单位。

八角台是明代的一处雄关险峻军事要塞,明代初曾被称为"北边锁钥",历史上曾是京山通道的锁钥之地。

万里长城从这里经过,八角台曾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明代的北京、宣府、辽东三京之间的门户要地。

八角台景区占地约700亩,有着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景区内有八角台城墙、八角台城楼、烽火台、关帝庙等古建筑群,是一个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旅游胜地。

在八角台,你可以俯瞰山下的辽阔平原,感受那份守望边疆的历史氛围;你可以漫步在城墙上,体验长城雄伟的气势;你可以参观关帝庙,感受古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八角台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可以让人感受到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八角台的风景四季各有特色,春天景区内桃花盛开,如诗如画;夏天凉飕飕的山风让人心旷神怡;秋天银杏红叶满山红似火;冬天银装素裹,雪景更是美不胜收。

不同季节的八角台都有不同的景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八角台还有丰富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你可以在此开展登山徒步、露营野炊、采摘果蔬等户外活动;你还可以参加八角台文化节、文化交流活动等,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

八角台是一个让游客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理想去处。

八角台景区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酒店、餐饮、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可以为游客提供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景区的导游服务热情周到,可以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和导览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八角台的历史文化和风景风貌。

张家口八角台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一个让人静心放松、感受历史文化底蕴的理想去处。

欢迎您来到八角台,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享受与自然和历史的亲密接触。

【这段还是有一定的重复度,我们可以换一个方向再写一段】。

张家口宣化区旅游景点

张家口宣化区旅游景点

张家口宣化区旅游景点
1. 宣化古城:宣化古城是一个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欣赏到古城墙、古门楼、古街巷等古建筑,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魅力。

2. 宣化北湖:宣化北湖是一个以山水为背景的风景名胜区,湖水清澈碧绿,周围有茂密的树林和秀丽的山峦,景色优美宜人。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观景、钓鱼等。

3. 宣化岭滑雪场:宣化岭滑雪场是北方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之一,场地宽阔,设施齐全,适合滑雪初学者和专业滑雪爱好者。

这里还有滑雪培训课程和租赁滑雪装备的服务。

4. 羊草山风景区:羊草山是宣化区的一座自然风景区,山势险峻,山上有茂密的松林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游客可以爬山、观赏风景、参观寺庙等。

5. 宣化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宣化区西南部,是一个以山水风景为主题的自然公园。

这里有奇峰异石、瀑布流泉、溶洞秘穴等多种自然景观,还有徒步和露营等户外活动设施。

6. 宣化博物馆:宣化博物馆是宣化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览了宣化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内容,是了解宣化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以上是张家口宣化区的一些旅游景点,希望能给您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口十大古城堡黄帝城——涿鹿是黄帝所建中华第一都城的所在地,是4700年前华夏民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黄帝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的黄土丘陵,距今涿鹿县城东南约25公里。

“千古文明开涿鹿”。

黄帝在今涿鹿一带开始了他的政治、军事、文化活动。

他先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被各部落首领尊为“天子”,并与之“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兴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黄帝城。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北逐荤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魏土地记》载:“下洛城(今涿鹿县城战国时旧称)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

《晋书》云:“黄帝都于涿鹿”。

唐代《括地志》记道:“涿鹿本黄帝所都也”。

这都说明,黄帝帝都在涿鹿。

黄帝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宽南窄,相差30米,北墙长540米,南墙长510米;东西相差50米,东墙长500米,西墙长450米,面积约300亩。

城墙外沿为叠土,内沿为夯土修筑,夯土层厚15厘米,城墙呈阶梯状,由几重城墙构成,证明不是一次筑城。

城墙上顶宽2.5米,下底宽10米,高6米。

黄帝城东、西、北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南城墙有几处豁口,东南角坍塌于轩辕湖水中。

黄帝城最初只有一座南门,后来为城中吃水方便又开一东门,如今两门皆成了豁口。

城内据说按八卦阵法建街巷,内四阵名“龙虎鸟蛇”,外四阵名“天地风云”,可见当时的气势。

关于黄帝城,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传说黄帝在涿鹿定居之后,他的部族栖息于一个大土丘的洞穴中与树下。

由于居住分散,在战争中不易防守,且每天要用多人轮流看护,人们都十分疲惫。

一日,黄帝上了涿鹿山,见四面高山,中间低洼,涿鹿如一盆。

于是豁然开朗:何不筑一个四面高中间低的盆状城池,既能居住又能御敌。

由于当时还不会烧砖瓦,他们就在大土丘的中间往下挖,再把取出的土堆在四周,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城池。

因为是用土堆成的,黄帝亲自为之命名为“城”,取“土成”的意思。

有关专家对黄帝城进行过几次初步的考古发掘,并对出土的文物及黄帝城本身的文物价值作了科学评估。

1957年,第一次发掘中出土了石刀、石斧、石杵、石凿、磨用器及蚌器、陶纺轮等生产工具,陶豆、陶鬲、陶盆、陶甑等生活用具,带巨孔的石砸敲器、龟钮、蛙钮、铜印和各种古代钱币。

建筑遗迹除原有的残城墙基址外,又在城址内中部塌陷处发现了板筑墙,板筑层厚约18~25厘米。

还有不少板瓦、桶瓦和带鹿形半瓦当。

从黄帝城城墙夯土的包含物及夯筑特点来看,为战国时期所筑。

而城内散布的板瓦、桶瓦和带鹿形半瓦当,说明此城始建于战国,沿用至汉代,结合古代文献分析,黄帝城应为秦汉时期涿鹿县城之所在。

但城址下叠压有石刀、石斧、石杵、石凿、磨用器及各种彩陶盆、钵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文物。

尤其是作为军事首领权力象征的龙山文化石钺的出土,与黄帝所处时代、地位相吻合,再结合黄帝城附近的黄帝泉、蚩尤三寨、蚩尤泉等历史文化遗迹的存在,我们可以初步判定黄帝城就是《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黄帝“邑于涿鹿之阿”的地方。

涿鹿境内有关黄帝、炎帝、蚩尤三祖时期的史迹共23处,大多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较集中范围约8平方公里,即黄帝城附近一带。

主要遗址和遗迹有黄帝城、黄帝泉、黄帝祠、轩辕湖、温泉行宫、定车台、蚩尤寨、蚩尤泉、蚩尤城、蚩尤坟、釜山、桥山等。

黄帝泉,即古之阪泉,位于黄帝城东0.5公里处。

传说黄帝当年常在此泉“濯浴龙体”,故又称“濯龙池”。

黄帝泉为自流泉,水自平地涌出,潴而成池,池围97.2米,直径31米,北有一出水口,潺潺流向千年形成的天然河道,足供矾山镇十多个村庄万余民众饮用。

据专家测定,黄帝泉水为地下1700米至5000米的深层水,水色清澈,泉涌如注,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

据说,黄帝在涿鹿一带的统一战争,就是由寻找水源开始的。

由此我们能否说涿鹿一带能够成为始祖文化的诞生地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就是与这里丰富的水资源有关呢?桥山位于涿鹿城东南四十里的温泉屯村南,小矾山乡好地洼和赵庄村北,它以山顶上天然形成的一座拱形石桥而得名,海拔917米。

这里便是《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载的“黄帝崩,葬桥山”的所在,是黄帝的陵寝地。

睛天时,从桥孔望过去是一片兰色的天空。

在桥山附近的一道山梁上,还有一巨大四方石桌,传说是祭祀黄帝时在此摆设祭品。

石桌右侧有一峭壁,壁面平整,象一块巨大的石碑。

上面布满跟象形文字一样的图案,传说这是古人刻石记事而留下的遗迹。

轩辕黄帝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是炎黄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勇敢、智慧和功绩,五千年来,世世代代传诵不衰。

黄帝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走近她,你会深深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什么会千年不泯,因而这座最古老的城堡,又是一处极具真实性,极富特色,极有深意的揭示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宝地。

代王城——代王城,这个饱含着权贵色彩的地方,如今是一个乡间小镇,但这个小小的城镇,却是蔚县历史的见证。

通过它,可以探寻到蔚县历史的源头。

代王城位于蔚县中部,壶流河南岸。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间,我国的人类社会中就构筑了国家的概念。

夏商之后的西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代戎,在以现今蔚县为轴心的一块土地上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代国,代王城便是其国都王城。

当时,诸族杂处内地,迁徙无常,数分数合,惟代国保其国号不变,代王城之名也由此而得。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赵国封地扩大,势力大增。

赵简子的小儿子赵襄子,为扩大势力,于公元前475年杀死其姐夫代王,使古代国灭王,从此,代王城亦丧失了一国之都城的地位。

后来,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各种势力轮番进驻代王城,或称代国,或称代郡。

自赵襄子灭代起,至“五胡十六国”止,代地历经秦、两汉、三国魏晋数代,近800多年,除东汉治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外,代王城始终是治所,可堪称为北方历史悠久的城镇。

昔日的代王城,城池平面呈椭圆形,东西宽2200米,南北长3400米,城周长9256米。

当时筑建城池时,曾有“板于一夜自移”,在“大泽”中“自护结苇为九门”的说法。

据干宝《搜神记》载,开始修筑代王城时,一夜之间丢失了西南筑城墙用的木板,自立在45里外的沼泽地里,于是就在那里营建,并筑成九个门。

可见,当年代都城池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九门的位置及名称分别是正南荥阳门,东南兴隆门,正东宝源门,东北迎海门,正北富农门、文胜门,西北兴圃门,正西钟秀门,西南崇德门。

明代著名学者尹耕在《两镇三关志》中写道:“蔚废代城,俗呼代王城,周二十五里,九门遗址尚存”。

现在颓废的城垣仍高高隆起,九门遗址依稀可辨。

走过代王城,可看到庞然大物般的古城墙遗址。

虽然历经几千年的风剥雨蚀,人为破坏,已失去了当年那“森严壁垒”的形象。

但古城尚存的残垣断壁,看上去依然逶逶迤迤,犹如一条匍匐的巨龙,环绕着现今的代王城。

从现存高1米至12米不等的残城垣观察,城墙均为黄土夯筑,夯层清晰,厚3—16厘米,多数为7—8厘米,夯窝密集,个别墙段夯层中砌放有河卵石。

南门(荥阳门)两侧墙体有11座凸出的马面角台,宽窄3—30米不等,一般向外凸出2米左右,墙体内外还遗存有成排的半圆孔,孔径13厘米,深1至3米不等。

个别孔内还存有腐朽槽木,为筑城时加固墙体结构,增强拉力、防止墙体坍塌所加的木筋痕迹。

城墙夯土层中砌放河卵石,墙体板筑法均有汉代的明显特点,城墙外壁增加向外凸出马面的建筑形式也始于汉代。

由此可以推断,古代王城始建于商周时期,重建或新建应在汉代。

正如《蔚州志》记载:“板亡自立者,汉筑城”。

城内宫殿官邸分布于城西南隅地面高高隆起的缓坡台地上,台地西南侧为断崖,有两米多厚的文化堆积,遗物十分丰富,残陶片堆积如山,以建筑材料的筒、板瓦最多,生活日用陶器也有一定数量。

瓦当有云纹、瑞兽纹、勾连纹,同心弦纹等。

遗物中有罐、盆、瓮、钵、豆、鬲、碳炉等多种器形,个别器物上还带有文字戳记,是为当今研究古代国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从大量遗迹、遗物推定,古城在西汉时为繁荣鼎盛时期,东汉之后日趋衰落,到北周时期完全废弃。

如今,历史的繁荣早已逝去,但古代国遗迹犹存。

诸如:“杜家城门”、“南箭”、“治沙地”、“太子梁”、“八圪垯”等。

在古城城圈内,散居着现在的19个自然村,许多村名都与城池遗址有关,如“南门子”、“北门子”,还有“城墙碾”、“水门头”等,从这些古老的村名,均可想象当时九门九关的壮观。

由于代王城有历史的厚重积淀,无论是村堡、土梁,还是水湾、土圪垯,都潜含着非凡的故事,甚至连地表上的沟沟坎坎都带有古朴风韵之景观。

“大堡子”,被人称为代王城的“城中城”,是当年代王居住的王宫。

如今堡门上,仍有明代人为缅怀古代国而写的“古代”两个遒劲楷字,表达着人们对代国古风韵的眷念。

进入城堡,有千年老槐,时年抽枝吐绿,时年枝枯叶黄;立在街巷两旁的是一座座平房小院。

“城中城”失去了当年的气势,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个普通百姓人家。

“杜家城门”,记录着古代国的辛酸。

当年古代国遭到敌国的一次偷袭,代王城被敌军包围,陷入危急,被重兵压迫在孤城内的代王陷入慌乱。

代王于恐慌中登上城头观察阵势,不禁头晕目眩,一头从杜家城门楼栽到城下。

现今“杜家城门”已夷为平地,没有什么迹痕。

但倘若凝思暇想,仿佛还能看见代王遇难的“南箭”带有血染的微红的泥沙。

从杜家城门向南便是“八圪垯”,它是代王城的又一景观。

这里有高约6米,直径20米的大土圪垯,老百姓叫“皇粮堆”,考古学者说是汉墓群,有63座分布在古城的东、南、西1至5公里范围内,是当时王室贵族墓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梁是代王城外围的一个景观,这里是代王幼太子的丧身之地。

登上太子梁可以看到一些大小不一、星罗棋布的土圪垯。

那土圪垯则是当时敌国军士故意堆起的,佯装粮草、迷惑代军的。

太子梁与这些土圪垯是古代国走向衰亡的永久标记。

代王城位于壶流河南岸,水源丰沛,河流潺缓,可称“水”的世界。

现今的代王城镇辖区内有好多村子的命名与水有关,史家碾、马家碾、李家碾、赵家碾、城墙碾、四碾、水北、水门头等,因旧时“碾”是水推石磨作坊的名称,“碾”都牵引着一条河。

河道在代王城的躯体上如同人体的血管,遍布全身。

水源充沛的地方,就是物产丰富的富庶之乡,在这样的地方安邦定国,可见古代奠基人不凡的眼光。

代王城历史久远,风物优美,除神奇的历史遗存外,还有许多迷人的奇观。

门转井,位于古代城之东门侧,砌石为泉,泉呈圆形,直径约4米,泉水清澈见底。

《蔚州志》载:“门转泉,源出古代城东门,流经水北堡与高店泉合,北入壶流河”。

“门转泉”俗称“门转井”也称“水神塘”。

门转井,背倚城垣,面临沃野,极富诗情面意。

门转井之侧是旧日代王城通往蔚县东乡的大道,行人来往,络绎不绝。

每值盛夏之季,行人多在泉边浓荫小憩,泉边置有盛水小木槽,行人酌水而饮,甘凉爽口,沁人心脾,为一般井水所不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