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广东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广东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广东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作者:————————————————————————————————日期:

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发展状况

(一) 发展成绩

“十五”期间,我省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提高交通设施技术水平和综合运输效率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综合运输网络规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

1.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运输量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大幅增长,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通达度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2005年,全省完成客运量21.6亿人,完成货运量16.9亿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4.1%和50%;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645万标箱,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40%和207%;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175.6万人,货邮吞吐量达108.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94.8%和48.6%;输油气管道里程达1615.9公里,比2000年增长5.2%。

2.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到2005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十五”期间新增约1.2万公

里,公路密度达6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达3140公里。实现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除海南省外)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市到县通二级以上公路及县到镇通三级公路的目标;全省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展开。

3.铁路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建成了粤海、梅坎、阳阳、惠澳、罗定至春湾等一批铁路项目,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883公里,新增里程414公里。2004年10月1日,省政府和铁道部共同签订《关于加快广东省铁路建设会谈纪要》,部省共同加快武广客运专线(含新广州站)等铁路项目的建设,省内建设总里程约2200公里,总投资约1400亿元。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广深四线、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珠海段、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城际线)、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黎湛铁路增建二线等铁路项目已开工建设;东南沿海铁路客运专线厦门至深圳段、广珠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动。部、省合作建设铁路模式为我省“十一五”期间加快铁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省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港口和航道建设掀开新的一页

建成广州南沙港区一期工程、深圳蛇口集装箱二期工程、深圳盐田港三期工程等项目,新增吞吐能力约2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59个,比2000年增加26.2%。积极推进内河航道整治工作,共整治内河航道13条,整治航道里程648公里,完成了西江下游肇庆-虎跳门航道整治工程、莲沙蓉水道整治工程、小榄水道整治工程等航道整治工程;陈村水道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珠江三角洲骨

干航道项目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珠江三角洲航道等级水平进一步提高。沿海出海航道建设加快,完成了湛江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汕头港3万吨级出海航道工程,开工建设湛江港25万吨出海航道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深圳铜鼓航道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5.以白云机场为枢纽的民航运输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国家“构建枢纽机场,完善干线机场,重点建设支线和旅游机场”的原则,建成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基础设施,积极开拓航线,民航运输能力大大增强,航线网络逐步完善,航线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民航运输格局,对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管道运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深圳天然气接收站向东莞、广州、佛山、惠州等城市输气管网建设全面铺开,预计首期工程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珠江三角洲成品油运输管道已基本建成,该管线把省内现有三大炼油企业和主要石油公司油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长距离、多集输点、多分输点、单管密闭顺序输送多种成品油的管道。

7.城市交通和枢纽建设逐步完善

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广州、深圳、湛江、汕头公路主枢纽基本建成,新广州站、沿海港口枢纽及其他各地公路站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8.交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方面。公路等级明显提高,高速公路里程(3140公里)比2000年

增加150%,一级公路(7000公里)比2000年增加29.8%,二级公路比2000年增加32.9%。以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大型专业化码头发展迅速。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运输装备方面。铁路、公路客车技术性能、舒适性、安全性有较大提高;铁路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港口煤炭、矿石、油品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装卸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民用飞机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管道运输技术已接近国际90年代水平。

9.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逐步理顺了港航管理体制,完成了机场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交通运输价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收费公路清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路桥收费站由最多时的450多个减少至目前的298个;交通运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旅客运输服务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快速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总量和总体运输能力不足

目前,我省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2.56%,公路通车里程仅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6.2%,这与我省GDP占全国1/9强的比重不相称。主要铁路干线以及出省铁路通道能力不足,部分客流、物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国道能力紧张,与周边省区相通的运输通道数量偏少;广州、深圳、佛山等大中城市交通拥塞现象严重;有些港口开始出现新一轮的压船压港现象;山区农村交通建设滞后。交通设施总量不足,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仍然是现

阶段我省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首要问题。

2.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仍然较低

公路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全省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比例仅为24%,农村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全省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仅24.7%和36.4%;大型深水专用码头泊位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内河航道等级低,可通航500吨级及以上的航道里程1036公里,仅占全省航道里程的8.7%;船舶平均吨位规模小,内河运输船舶多为100~300吨级,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所占比重小。

3.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运输结构不够合理

多年来,我省公路建设较快,而铁路和内河航道建设相对滞后,铁路密度为1.05公里/百平方公里,为美国的18%,印度的55%,也仅为中南六省(区)平均水平的80%和华东六省平均水平的76%;具有竞争力的三级以上内河航道里程仅占全省航道里程的5.3%,且航道间连通性差。近几年公路客、货运量分别占全省全社会总运量的90%、67%以上;铁路和水运货运量仅分别占全省全社会总运量的10%和19%左右,运输结构不甚合理,铁路中长途运输的优势和珠江水系以及韩江、榕江水系的航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交通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现象,公路、航道等的养护方式和技术相对落后;全省开放、公平、统一的运输市场尚未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上升态势。

运输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旅客换乘不方便,途中舒适性不

够;货物运输途中常有缺损,供应市场也不够及时;多式联运发展滞后,货运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土地等资源的制约日益严重

我省经济总量大,但土地、一次能源严重不足,在珠三角部分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广东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广东,已经成为广东交通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十一五”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按照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交流将更加密切,交通运输需求将随之快速增长,并对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出省通道和国际运输通道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测算,“十一五”时期我省的客运量年均增长6.0%,其中铁路6.3%,公路6.0%,水运下降2.3%,民航9.5%;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6.0%,其中,铁路6.3%,公路5.6%,水运7.4%,民航6.5%,管道6.5%。2010年港口吞吐量约达1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约达到5500万标箱。

2010年全省客、货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预测结果见表1、2、3、4。

表1 2010年广东省客、货运量及其周转量预测

预测指标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客运量(万人)164791 216055 290000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219 2145 2870 货运量(万吨)119216 167979 225200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3065 4137 5536

表2 2010年广东省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预测

单位:万人运输方式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

合计164791 216055 290000

铁路12165 16127 22000

公路148945 194029 260000

水路2363 1846 1600

民航1318 4054 6400

表3 2010年广东省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预测

单位:万吨运输方式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

合计119216 167979 225200

铁路15172 18302 25000

公路75365 114546 150000

水路25696 31397 45000

民航31 73 100

管道2952 3660 5100

表4 2010年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港口吞吐量(万吨)31649 70000 120000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862 2645 5500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在努力提高现有交通运输设施利用率与运输效率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运输能力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小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发展,加强出省通道建设;加大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省基本形成网络完善,结构合理,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紧密,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质量明显提高,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运输网络。

公路:建成通往邻省的主要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珠江三角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2009年完

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一)范围 1、工程范围 (1)公路工程:指建设项目的实体工程所消耗的材料(含水中钢护筒),但临时工程、临时设施其材料消耗均不纳入材料调差调整范围。对于特大桥梁、大桥、特长隧道、长隧道等工程中非结构用材的补差范围应在招标文件中具体明确。 (2)水运工程:指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实体工程所消耗的材料。但对非结构用材、一般临时工程、临时设施其材料消耗均不纳入材料调差调整范围。 2、材料品种 (1)公路工程调差的主要材料指《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附录四表中的主要材料。具体如下: 钢材:代号111~143、代号182~183、代号191、代号247~249)、代号265、代号290~291、代号301~304、代号310、代号667~668; 水泥:代号832~834; 地材:中(粗)砂代号899、碎石代号951~971; 油料:石油沥青代号851~853、重油代号861、汽油代号862、柴油代号863; 半成品: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件。 (2)水运工程调差的主要材料具体如下: 水工特殊材料:钢轨、橡胶护舷(梯)、止水铜材; 其他调差材料参照公路工程同类材料执行。 (二)风险幅度(r%) 基准价(Co)一定幅度内价差作为项目业主、承包人风险,不予调差且不列入决算。风险幅度系数: 1、钢材、油料,r=±3; 2、水泥、半成品(含成品),r=±5;

3、地材,r=±8。 (三)计算原则 超过基准价(Co)的价差为材料价格变化产生的调整费用,不应再计算材料采购及保管费、营业税及其附加、所得税、管理费等费用;实际结算时材料价差调整费用应小于等于ΔCt,计算方法如下: 1、价差(ΔC):指参考值1、2中的低值(绝对值); 参考值1:ΔC=Ci(i=1,…,n)-Co,i指采购时间。 基准价(Co):指项目招标时交通建设项目所在地级市以上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当季(月)度信息价,或同类项目、同期(前1个月内)同条件、地市以上交易中心公布的招标中标价;如项目或合同段跨两个地级市以上的,按权重取平均值计算。信息价(Ci):指采购材料时交通建设项目所在地级市以上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当季(月)度信息价,或同类项目、同期(前1个月内)同条件、地市以上交易中心公布的招标中标价;如项目或合同段跨两个地级市以上的,按权重取平均值计算;需远运的地材取当地信息价时,可按当地信息价包含15km内运输费用考虑。 参考值2:ΔC=Ca-Co。 基准价(Co):指项目招投标时,工程量清单业主控制价或经审查的施工图预算的材料价格; 采购价(Ca):经项目业主、监理核实的实际采购合同材料价格,分批采购时按权重取平均值计算。 2、数量(V):指实际到工地的数量,但钢材调差总量不应超过预算定额消耗量;水泥、地材、沥青不应超过施工配合比计算的消耗量;油料(重油、汽油、柴油)总量不应超过预算定额消耗量的80%。 3、价差调整费用(ΔCt):ΔCt=(|ΔC|-Co×|r%|)×V。 4、运输指导单价说明 (1)公路运输单价原则上按0.8元/m3.km计算;

关于广东省交通集团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质量管理行动的实施意见(粤交集基[2011]92号)

粤交集基〔2011〕92号 ━━━━━━━━━━━━━━━━━━━━━━━━━━━关于广东省交通集团全面提升高速公路 质量管理行动的实施意见 直属各单位、本部各部门: 为全面落实“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升年行动纲要”(粤交基〔2010〕446号,以下简称“行动纲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70号)精神,深入贯彻“好字优先,快在其中”的行动方针,全面推动标准化管理工作,集团结合工作实际,就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质量管理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行动目标 以“广东标杆,集团创造”提升广东高速公路形象为己任,全面落实“行动纲要”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双标管理”,“好字当先,快在其中”优质高效地完成集团“十二五”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确保工程质量水平有显著提升,切实提升集团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争当高速公路建设排头兵,推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上台阶,实现“十二五”期项目竣工验收为优良工程,部分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 (一)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在集团所属新建高速公路及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全面落实“双标管理”,开展提升高速公路质量管理行动,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工地建设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各项工作。 (二)刚性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集团各二级单位必须切实提高执行力,在自身业务范围内刚性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到标准化管理要求明确,标准统一,不打折扣,确保标准化管理得到有效推行,并大力提倡创新,在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方面有新思路,新方法,新形象。 (三)务实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是施工工艺标准化,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施工的标准化确保工程实体质量的优良。以人为本,致力于改善施工工作环境,正确处理好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注重节约、环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不搞“形象工程”,杜绝铺张浪费,以“朴素、整洁、美观、舒适、环保、耐久” 为高速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行动要求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成立“广东省交通集团提升高速公路质量管理行动”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管理相关制度建设,计划实施,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全面领导推进质量管理提升行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考核办法,把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要求作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广东省交通厅粤交基[2008]563号

关于印发我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粤交基〔2008〕56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交通局(委),省公路管理局、航道局,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省交通集团: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钢材、水泥、主要地材、油料等价格波动较大,材料价差超出项目业主、承包人正常风险范围,影响了交通建设项目进展及工程质量。2004年以来,省交通厅先后颁布了《关于印发我省交通建设项目钢材水泥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粤交基〔2004〕49号)、《关于印发我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地材、油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粤交基〔2005〕812号)和《关于我省交通建设项目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意见执行中有关问题的函》(粤交基函〔2006〕1257号)等指导性意见,为规范、指导价差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合同价差管理,结合2004年以来有关价差指导性意见的实施情况,我厅修改、制定了《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性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八年六月十六日 主题词:交通建设材料通知 抄送:省交通咨询服务中心、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广东省交通厅办公室 2008年 6月 25日印发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工程合同风险职责,按照“公平、公正、合理”原则,规范合同价差管理工作,结合我省交通建设市场材料价格波动实际,综合2004年来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实施情况,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对于钢材、水泥材料,2003年10月1日~2008年7月1日期间签订合同的项目,合同中有价差调整条款的,应遵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中对价差调整未明确或约定合同期内不调价的,可按省交通厅粤交基〔2004〕49号指导性意见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中应明确材料价差调整的风险幅度、调整原则和计算办法。 二、对于主要地材、油料材料,2005年6月1日~2008年7月1日期间签订合同的项目,合同中有价差调整条款的,应遵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中对价差调整未明确或约定合同期内不调价的,可按省交通厅粤交基〔2005〕812号指导性意见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中应明确材料价差调整的风险幅度、调整原则和计算办法。 三、2008年7月1日以后开始招标的项目,招标文件应明确材料价差调整的相关条款,可按本指导性意见的风险幅度、调整原则和计算方法执行,进行涨价补差、降价减差,但一般不应突破以下规定的范围、幅度和计算原则。工程中标签订合同后,应遵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中未明确价差调整的或约定合同期内不调价的,结算阶段不得进行材料价差调整。 (一)范围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当前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个问题[1,2]。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该系统是否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并以此为依据,具体指导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其次,一个系统的合理发展,还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具体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该系统的发展目标[3,4]。因此,研究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动态趋势对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1交通规划 目前,交通规划呈现出持续化、民主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月重视,人性化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方面,大家更为重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同时,对道路的分级和城市密度的改变也有了新的思想方法。 1.2决策模式 专家决策作为一种理性的决策,将人、环境、经济、社会、体制等一系列系统中的各种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的交互影响整合起来考虑。在具体决策技术上将经验规则、专家知识、系统关系等描述手段用于建立相应的定价模型[5]。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民主决策,考虑交通运输规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系统做贡献,更好地服务人民。 1.3交通政策 提到交通政策,难免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即战略层面、规划层面和应用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的交通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但从国家层次及总体规划上来看,都体现了交通政策的可持续、一体化、民主化的原则。在具体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把应用层面的交通政策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针对交通设施硬件建设和针对交通工具两类。 1.4交通管理 目前,交通管理模式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一体化是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思想下的新发展,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诱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城市与乡村交通的一体化等。而在智能化的发展上,体现于计算机技术逐步引入交通规划中,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优化等方面。 1.5交通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制定了可达、快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目标,在科技的保障下实现的。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交通工具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能源、材科、机械制造和控制等诸多技术的发展。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2.1智能运输系统的提出 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阻塞、交通事故频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与日俱增。通常考虑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修建道路,不过仅考虑单一因素道路因素或车辆因素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人、车、路进行综合考虑,融入了先进科技、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智能运输系统(its)就由此诞生了,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广东省公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版中国广东省公路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71637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2287322.html,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投资机会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 市场供需状况 产业竞争格局 行业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趋势 行业宏观背景 重点企业分析 行业政策法规 行业研究报告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22287322.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年版中国广东省公路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7163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kf@https://www.360docs.net/doc/822287322.html,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822287322.html,/R_JiaoTongYunShu/37/GuangDongShengGongLuWeiLaiFa ZhanQuSh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201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446 8公里。2014年,我国交通部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完成投资2.5万亿元。全年新增公路里程9.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0公里。 公路在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综合交通的基础。2012年,广东“县县通高速公路”有了新突破,新增罗定市通高速公路,全省67个县中已有56个通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475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524公里。2013年,广东省交通公路基本建设完成投资96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650亿元,普通国省道60亿元,地方公路130亿元。广东省公路通车里程达20.29万公里,较2012年增加79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14.0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05公里,一级公路里程10617公里,二级公路1913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35449公里。 2014年,广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计划投资99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700亿元,国省道80亿元,地方公路139亿元,公路客货站场5亿元。2014年广东省建成高速公路8项共586公里,包括广乐高速公路韶关段及广州清远段(连通湖南的出省通道)、梅大高速公路二期(大埔大麻至三河段)等。新开工8个项目938公里,重点推进宁莞高速公路潮州北段、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段、武深高速公路仁化至博罗段、等项目建设。其它30项在续建高速公路2093公里也按计划推进。2015年1-11月广东公路建设投资额为9,084,150万元。

广东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意见

粤交基〔2008〕563号 关于印发我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2008-6-27 15:40:25 各地级以上市交通局(委),省公路管理局、航道局,省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站,省交通集团: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钢材、水泥、主要地材、油料等价格波动较大,材料价差超出项目业主、承包人正常风险范围,影响了交通建设项目进展及工程质量。2004年以来,省交通厅先后颁布了《关于印发我省交通建设项目钢材水泥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粤交基〔2004〕49号)、《关于印发我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地材、油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粤交基〔2005〕812号)和《关于我省交通建设项目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意见执行中有关问题的函》(粤交基函〔2006〕1257号)等指导性意见,为规范、指导价差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合同价差管理,结合2004年以来有关价差指导性意见的实施情况,我厅修改、制定了《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性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六月十六日 主题词:交通建设材料通知 抄送:省交通咨询服务中心、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广东省交通厅办公室 2008年 6月 25日印发 广东省交通建设项目主要材料 价差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工程合同风险职责,按照“公平、公正、合理”原则,规范合同价差管理工作,结合我省交通建设市场材料价格波动实际,综合2004年来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实施情况,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对于钢材、水泥材料,2003年10月1日~2008年7月1日期间签订合同的项目,合同中有价差调整条款的,应遵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中对价差调整未明确或约定合同期内不调价的,可按省交通厅粤交基〔2004〕49号指导性意见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中应明确材料价差调整的风险幅度、调整原则和计算办法。 二、对于主要地材、油料材料,2005年6月1日~2008年7月1日期间签订合同的项目,合同中有价差调整条款的,应遵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中对价差调整未明确或约定合同期内不调价的,可按省交通厅粤交基〔2005〕812号指导性意见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中应明确材料价差调整的风险幅度、调整原则和计算办法。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粤交基【2105】500号)

文件处理表 紧急程度:平件办文编号:安15041 直属各单位: 现将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 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粤交基[2015]500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6月10日经办人刘琦审核张家慧、郝丽电话 29005977

粤交基〔2015〕500号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水运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委)、公路局,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广州港务局,珠海、汕头、惠州、潮州市港口(务)局,省公路局、航道局,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造价管理站,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省交通集团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为加强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进一步规范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工作,保障工程施工安全,根据国家、部、省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实际,厅制定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的 —1—

管理办法》,业经2015年3月10日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和省政府法制办审查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费用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2015年4月23日 —2—

附件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路水运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工作,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保障施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广东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公路水运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维修、加固等建设项目,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下称“安全生产费用”)是指由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工程项目安全作业环境、安全施工措施和条件所需的资金。 第四条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 —3—

广东省交通建设工程主要外购材料信息价(2017年4月)

序号材料名称定额代号规格及型号单位基价信息价(不含税) 1光圆钢筋111直径10~14mm t 330036052带肋钢筋112直径15~24mm,25mm以上 t 340036053冷轧带肋钢筋网113直径7~9mm t 460040324环氧光圆钢筋114带环氧涂层的光圆钢筋t 430048025环氧带肋钢筋115带环氧涂层的带肋钢筋t 440048026预应力粗钢筋 121直径10mm以上精轧螺纹钢筋 t 532050587钢绞线125普通,无松弛t 650041688高强钢丝133Φ5mm预应力用碳素钢丝t 545037159镀锌高强钢丝134Φ5mm预应力用镀锌碳素钢丝t 8560525410波纹管钢带1510.25mm×36mm、0.28mm×36mm t 6350382611型钢182工字钢,角钢t 3700350912钢板183A3,δ=5~40mm t 4450321813圆钢184Φ6~36混合型号t 3177352014钢轨185重轨、轻轨、吊车轨 t 3118339715钢管191无缝钢管 t 5610506416镀锌钢管192外径15~200mm,壁厚2.75~4.5mm t 5560515017不锈钢管193混合规格 kg 5325.4418镀锌钢板208δ=1mm,δ=1.5mm,δ=3mm t 5940403019钢钎211Φ=22~25mm,32mm kg 5.62 5.3920空心钢钎212优质碳素工具钢 kg 7 6.2421Φ50mm以内合金钻头213Φ43mm 个27.2137.7222Φ150mm以内合金钻头 214个76.2386.0123钻杆216Φ50mm、Φ73mm、Φ89mm、Φ114mm,长1m、 1.5m kg 67.6524中空注浆锚杆217混合规格 m 3024.1425自进式锚杆218R25mm,R27mm,R32mm,R38mm,R51mm m 4036.2226钢丝绳221 股丝6~7×19mm绳径7.1~9mm,股丝6×37mm,绳 径14.1~15.5mm t 5853528627钢纤维225 扁丝切断型、钢丝切断型、高强铣削型、剪切波纹型、剪切压痕型 t 4340447428电焊条231 结422(502、506、507)3.2mm、4.0mm、 5.0mm kg 4.9 4.8029钢管立柱247t 5850534630型钢立柱248镀锌(包括斜撑)t 5300470531波型钢板249镀锌(包括端头板、撑架) t 6100510732 托架 250 kg 5.4 5.03 本材料价是广东省2017年4月交通建设工程外购材料全省综合信息价(深圳市除外,深圳市参照其单独发布的信息价),是根据各地市场行情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而编制的,仅供各单位在工程计价中参考。具体见下表:

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分析和个人市场拓展规划

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分析和个人市场拓展规划 根据几日来对于公司课件的学习,以及网上资料的查阅,现将我对于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市场分析以及个人市场拓展规划罗列如下: 第一部分: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分析一、市场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发展成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交通智能化取得长足发展。以示范、试点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采集和监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交通信息服务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路交通信息化发展开始进入协同使用和综合服务的新阶段。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对城市建设的格局,尤其是对道路建设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它要求城市道路建设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等级水平。其次,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可以影响城市的土地使用状况,减少道路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扩大道路的容量。这样,和大量投资于道路建设来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来对比,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保持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更多的空间。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交通运输系统全网联动、协同使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提升运行效率、服务公众出行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长远来看,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在交通运输的各个行业和环节得到广泛使用。但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战略、路网建设规模、道路交通管理以及ITS在中国的研究和使用情况,在未来几年内,ITS主要使用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这两个领域。“十二五”期间,中国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中心将集公安交通综合业务管理、视频监控、信号控制、交通信息检测、GPS车辆定位、通信调度指挥及交通信息发布等系统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和交通信息,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和最大的性能指标实现面向中等以上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业务管理规范,科学组织交通,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在城际交通方面,伴随着中国高速公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管理所需工程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需求量将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实现了跨省区市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管理和跨省区市示范工程,未来将进一步实现跨省区市区域联网收费,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附件1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12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 (1) (一)发展成就 (1) (二)存在问题 (3) 二、发展要求 (3) (一)形势要求 (3) (二)需求分析 (6)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四、主要任务 (13) (一)基础设施 (13) (二)运输服务 (15) (三)科技进步与信息化 (17) (四)绿色交通 (17) (五)安全与应急保障 (17) (六)全面深化改革 (17) 五、政策措施 (18) 附表: (20)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上要体现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要体现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战略举措的任务要求,体现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发展要求,体现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近远结合、突出重点,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从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结“十二五”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成就,有定量数据和典型案例支撑。总体评价“十二五”期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评价“十二五”期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改善民生、规划制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1、基础设施 重点分析“十二五”期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建设及养护管理进展情况,各种运输方式营运总里程规模及等级结构优化情况,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前言 ”十二五”时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进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 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包含了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 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加强养护管理, 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 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内容, 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 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 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 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 必须清醒地看到, 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 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趋势, 紧紧抓住战略机遇,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加快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现 代交通运输业。 第一节发展需求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保障 能力 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 GDP将年均增长7%, 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 外贸进出口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十二五”末, 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00亿人、 300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38.5亿吨。民航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5亿人、 900万吨。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在的基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 (试行) (临建设施、人员管理、材料管理标准化分册)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0年4月

前言 为规范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加强进场人员、材料、设备及临建工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我厅组织有关项目管理单位,依托博深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两个项目,按照我厅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制订本规定。本规定第一分册包括临建设施、人员管理、材料管理三部分的标准化要求和规定,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的施工管理标准化要求和规定也将及时印发。 本规定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编写过程中广东博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博深分公司组织长安大学、育才—布朗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博深第一总监办、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博深第二总监办、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博深第四合同段项目部、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博深第五合同段项目部、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博深第一合同段项目部、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博深第九合同段项目部、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博深第六合同段项目部等单位,广东广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组织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乐T4标项目部、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乐T22标项目部和监理单位等共同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二〇一〇年四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二部分临建设施标准化 (2) 1 监理驻地标准化 (2) 1.1 场地选址 (2) 1.2 场地建设 (2) 1.3 办公室、生活用房、试验室 (2) 1.4 污水及垃圾处理 (4) 2 项目经理部驻地标准化 (6) 2.1 场地选址 (6) 2.2 场地建设 (6) 2.3 办公室、生活用房 (7) 2.4试验室设置 (9) 2.5 污水及垃圾处理 (9) 3 混凝土搅拌站标准化 (10) 3.1 场地选址 (10) 3.2 场地布置 (10) 3.3 场地建设 (10) 3.4 搅拌机及部件 (11) 3.5 材料存放 (11) 3.6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