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环评报告表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泉港区南山南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地点泉港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泉港区南山南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地点泉港区..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仅限环保局信息公开使用)项目名称泉港区南山南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泉州市泉港区市政工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盖章或签字)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362801收到报告表日期环保部门填写编号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泉港区南山南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单位泉州市泉港区市政工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泉港区山腰街道(北起锦绣街,南至沿海大通道)排水去向/建设依据泉港发改[2015]审50号主管部门/建设性质改建行业代码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工程规模道路改造长度1587m,宽度50m。

技术等级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50km/h总投资4000万元环保投资699万元1.1项目由来泉港区南山南路为泉港城区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50m,为双向六车道,采用四块板道路形式。

道路于2010年建成,采用砂桩和堆载预压等地基处理方式,过沟渠段为抛石回填,现状路面为沥青路面,中央绿化带宽度3.0m,两侧车行道宽度各11.5m、绿化带各宽3.5m、非机动车道各宽4.5m、人行道各宽4.0m,埋设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路灯、交通信号等。

南山南路是泉港南部主城区道路网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区“五纵七横”路网主骨架的第3纵,道路两侧已规划形成稳定的居民小区、商业配套设施、学校和机关单位,随着周边地块的持续开发,将吸引更多的人流、车流进入本区域。

目前南山南路道路面层破损严重,两侧人行道不完善,绿化景观尚待提升,与近期规划的衔接存在一些冲突,拟通过本次统一规划、整合,有效修复路面缺陷、改善沿线交通组织,提升道路景观效果等。

此外,南山南路作为中心城区的主干路,其改造将使南部中心城区东西向的联系更加紧密,完善区域内路网结构,同时也为市政配套管线的建设提供载体,加快了人流物流的运转,充分发挥地区道路网的效益。

为此,泉州市泉港区市政工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泉港区南山南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

吕梁山风景区悬水湖道路环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吕梁山风景区悬水湖道路环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三、环境质量状况四、评价适用标准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七、环境影响分析7.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7.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措施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粉状物料的运输、装卸、堆放等过程中粉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期,平整土地、打桩、铺浇路面、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物料等环节都有扬尘发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作业扬尘:①运输车辆道路扬尘施工区内车辆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约占场地扬尘总量的50%以上。

道路扬尘的起尘量与运输车辆的车速、载重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路面含尘量、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

根据同类项目建设经验,施工期施工区内运输车辆大多行驶在土路便道上,路面含尘量较高,道路扬尘比较严重。

特别在混凝土工序阶段,灰土运输车引起的扬尘对道路两侧影响更为明显。

据有关资料,在距路边下风向50m,TSP浓度大于10mg/m3;距路边下风向150m,TSP浓度大于5mg/m3。

因此,应加强路面洒水扬尘,采取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砂石料堆存过程中起尘砂石料堆存过程中在大风天气下极易起尘,使得堆存场所下风向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从而对堆存场所下风向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已有资料分析,在大风天气下砂石料起尘对下风向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范围约为200m,会给此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将砂石料堆存场所设置与距环境敏感点较远的地方,并且加盖帆布尽量将起尘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③施工作业扬尘本项目施工作业所需原料均为半成品或成品,从场外由专用装载设备运至场内作业,对外环境扬尘的影响较小。

7.1.2 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措施(1)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桥梁、箱涵施工泥浆、道路以及桥梁养护废水和施工车辆清洗废水;其中,桥梁、箱涵施工泥浆产生量总共约为400m3,主要污染的车辆应当设有防撒落、飘扬、滴漏的设施,如采取密闭或者加盖苫布等防范措施,按规定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将废渣倾倒于指定场所。

昌平区崔阿路(定泗路~怀昌路)道路工程环评

昌平区崔阿路(定泗路~怀昌路)道路工程环评

昌平区崔阿路(定泗路-怀昌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编制人员名单表
姓名 编制 主持人 雷蕾
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
登记 (注册证) 编号
专业类别
本人签名
00015959
A106201609
交通运输类
主 要 编 制 人 员 情 况
序 号
姓名
职(执)业资 格证书编号
登记 (注册证) 编号
编制内容
本人签名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
9 7 7 26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下穿 平面交叉
高速公路
城市次干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12 14 19 7 20 20 20 25 25 20 30 30 20 80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单位:辆/h
远期(2035 年) 昼间 (辆 /h) 1285 76 123 1180 70 113 994 59 95 945 56 90 684 40 65 夜间 (辆 /h) 526 31 50 483 29 46 407 24 39 387 23 37 280 16 27
定泗 路~汤 上路 汤上 路~四 场路 四场 路~顺 沙路 顺沙 路~昌 金路 昌金 路~怀 昌路
定泗路 温榆河巡 河路 汤上路 北六环路 四场路 顺沙路 机场专用 路
K0+000 K0+200(右 岸)、K0+560 (左岸) K2+300 K6+430 K5+600 K6+480 K7+230 K10+810 K11+567 K1+230 K3+460 K4+200 K6+100 K6+750 K7+770 K8+910 K9+375 K9+580 K9+580

道路环评报告表2023

道路环评报告表2023

道路环评报告表20231. 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道路环评报告表2023针对即将开始进行的道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评估,旨在评估道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项目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1.2 项目目标本次道路环评报告的目标是全面、客观地评估道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水质、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 环境评估2.1 整体评估方法道路环评报告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环境评估,其中包括场地调查、数据收集、模型分析以及专业评估等环节。

2.2 评估指标针对道路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主要环境指标,本报告选择如下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土地利用:评估道路建设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包括农田、森林、建筑用地等。

•水质:评估道路建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潜在影响,包括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等。

•大气环境:评估道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

•生物多样性:评估道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包括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破坏和改变等。

•社会经济:评估道路建设对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包括道路对交通、经济、就业等的影响。

2.3 数据收集与模型分析为了进行准确的评估,本报告将收集相关环境数据,并利用专业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包括调查报告、地图、现场监测等,模型分析包括环境影响预测、碳排放计算等。

3. 风险评估与管理3.1 风险识别在道路建设项目中,可能存在一些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噪音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本报告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3.2 风险评估针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本报告将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3.3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本报告将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措施、治理措施、修复措施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风险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总结根据本次道路环评报告的评估结果,道路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社会经济影响等。

道路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公示

道路改扩建工程环评报告公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工程名称——指工程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址——指工程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工程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工程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工程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工程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工程,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工程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迭部县洛大路道路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迭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人代表杨志明联系人任文明联系电话0941- 传真/ 邮编747400 通讯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兴迭东街9号建设地点迭部县电尕镇洛大路、旺藏路、林海西路、西环路、尼傲路以及支线立项审批部门迭部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迭发改发(2019)560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852管道工程建筑E4813市政道路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39435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744.6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10月项目建设背景及概况1、项目概况近年来,随着迭部县经济和旅游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车流量逐年不断增加,主要道路陆续出现路面窄、路况差,致使交通混乱,交通阻塞严重,道路通行能力低和排水不畅等诸多问题,给城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加上城区路灯设备陈旧,线路老化等设施问题也日趋突出,对城市市容市貌造成了不良影响。

环境信息公示-S203沿河郎溪至葛普洞道路改扩建工程(第一期)环评报告表

环境信息公示-S203沿河郎溪至葛普洞道路改扩建工程(第一期)环评报告表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图1 全新建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利用原老路拼宽路基
利用原老路路基的路段,在路基扩宽后路基填、挖方边坡稳定,或有条件设置挡墙的情况下,可采用在路基左侧或右侧加宽拼接的方式。

利用原老路拼宽路2。

图2 单侧拼宽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原有旧路的路基经多年使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仅在槽谷低洼水田地段路基沉降严重。

改扩建时必须对水田地段进行处理,避免路基破坏。

其他一般改造路段新加宽部分则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变形,易形成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在提高新加宽路基压实度1%~2%或按高一等级压实标准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土木工合成材料进行综合处治,确保新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新建路基沉降量较老路基沉降量大得多,即存在较大的差异沉降。

过大的差异沉降将导致拼接路基出现纵向裂缝、路面开裂、路基失稳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丧失路基
图3 过汤巴河沟方案比较图(K线与A线)1)K线方案
图4 麻杆溪~宋家湾方案比较图(K线与B线)1)K线方案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环境质量状况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表9 项目新建道路沿线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 27 -
人,- 28 -
花桥小河- 29 -
人,居民居民
居民居民
- 30 -
居民
乌江洪渡河
人,人,
居民
居民居民
人,
人,锦溪河
居民
居民
居民
人,
简家小学
居民
居民
图7 施工期工艺流程和主要产污环节图
本项目土石方平衡一览表见表17。

项目环评报告表

项目环评报告表

项目环评报告表1. 项目背景该项目是一个计划建设的工程项目,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项目计划在现有道路上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以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缓解道路压力,改善城市环境。

2.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项目地点:某市市中心•项目规模:预计建设里程10公里•项目时间:预计工期12个月•项目投资:预计投资1亿元3. 环评目的本环评报告旨在全面评估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 环境影响评价4.1 基线环境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项目建设前的环境状况,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噪声、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等方面。

4.2 环境敏感性分析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键因素。

4.3 预测评价通过环境模型和预测分析,对项目建设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噪声、空气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等方面。

4.4 风险评价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能源消耗、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

5. 环境保护措施5.1 设计与规划阶段在项目设计和规划阶段,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合理选择站点位置,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优化道路设计,确保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物排放;•设计绿化带和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5.2 建设阶段在项目建设阶段,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控制施工噪声,采取噪声隔离、降噪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控制施工粉尘,采取覆盖和湿化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引入绿色建筑理念,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

5.3 运营阶段在项目运营阶段,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定期维护和清洁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加强交通管理,优化线路和班次安排,减少车辆拥堵和排放;•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车出行,降低交通压力。

环评爱好者论坛_道路改造报告表

环评爱好者论坛_道路改造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项目名称:XXXXXXXXX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XXXXXXXXX市政管理委员会编制日期2008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XXX政府街(水南路—百葛路)道路改造工程评价机构:XXXXXXXXX (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委托代理人:(签章)评价文件类型:报告表(一般)评价人员情况审查人签字:(登记证编号B10270091000号)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二)现状道路概况XXXXXXXXX政府街规划范围内现状道路为一副路,路面宽度约为16米,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道路两侧现有多排树木。

其中,水南路至昌流路段两侧绿化带宽均为12m,昌流路至百葛路段两侧绿化带宽均为17m。

现状昌流路与XXXXXXXXX政府街相交处与一座环岛,即神牛环岛。

图2 水南路至昌流路段道路横断面图(现状)图2 水南路至昌流路段道路横断面图(现状)图3 昌流路至百葛路段道路横断面图(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a1#福田西路现状待拆迁的加油站2#沙阳路现状待拆迁建筑3#四、项目周围用地规划根据《XXXXXXXXX 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XXXXXXXXX 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福田西路(翠湖北路—福田北路)道路两侧用地功能多样,现描述如下:西侧:规划用地主要为仓储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东侧:规划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另有少量的商业金融用地。

福田西路(翠湖北路—福田北路)道路两侧土地使用规划详见图4。

图4 建设项目周边规划示意图建设项目图例市政公用设施仓储用地工业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N规划福田北路规划福田中街现状沙阳路规划翠湖北路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程概况按照“完善网络体系、改造网络节点、提升服务功能”的要求,常州构筑交通骨架,畅通区域交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重视管理,平衡供求关系,继续扩大供给;建立协调高小、富有弹性的综合交通体系,缓解常漕路交通拥挤的状况,便捷南北向交通,武进区交通局决定建设滆湖路东延伸线。

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1.1 项目位置及走向滆湖路东延伸线路线起于常武路,经降子路、星火路、火炬路、夏城路、兴隆路等,终于青洋路。

道路全长4.25km,宽50m。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见附图1,路线方案平面图见附图2。

1.2 交通量预测根据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资料,本项目营运期各特征年的日平均交通量计算结果参见表1-2。

表1-2 滆湖路东延伸线交通量预测结果统计分析表1.3 建设规模本工程,自常武路开始,到青洋路结束,全长4.25km,道路红线宽度50m。

2005年3月开工,该年12月投产营运。

主要相交道路有:常武路、降子路、星火路、火炬路、夏城路、兴隆路、青洋路以及其他三条规划支路,共10条相交道路。

常武路交叉口已部分实施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次要求全部挖除按水泥混凝土路面实施;夏城路、青洋路交叉口不纳入本工程实施范围;其他规划道路近期均不实施。

本次主要构造物为新建两座16米桥梁,均为简支板结构。

本次实施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同步铺设雨水管线,设置适宜的交通工程设施和绿化。

1.4 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等级:城市主干路Ⅰ级标准;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行车速度:50km/h;行车道数:双向6车道;设计年限:30年(路面结构);设计轴载:BBZ-100KN;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

1.5 主要工程数量根据武进路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的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3。

表1-3 滆湖路东延伸线工程的主要工程数量表2 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2.1.1 地理位置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沪宁铁路中段。

北纬31°27′~32°04′,东经11 9°39′~120°12′之间,东临江阴、锡山,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与扬中、泰兴隔江相望。

总面积12 42.3km2,其中耕地面积55.8km2。

2.1.2 地形地貌武进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层属第四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层,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为5米左右(黄海高程)。

工程沿线土层基本上由填土、淤泥质土、粘性土、砂性土等组成,粘土层的承载力约为200KPa ,土性比较好,是良好的建筑地基土。

2.1.3 气候气象武进地处中纬度带,寒暑变化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5.4℃,无霜期227天,日照2066.8小时,降雨时124天,降雨量1074毫米,蒸发量1537毫米,湿度77%。

常风向为ESE向。

地震烈度Ⅶ度。

2.1.4 水文境内河渠纵横,水网稠密,湖荡众多。

工程沿线有2条现有河道,均无航道等级要求,Ⅴ类水质。

因境内地势平坦,河道水流平缓,自北向南流动。

2.1.5 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工程沿线一般为农田、村庄,多为人工植被,主要以栽培作物为主。

农作物以稻、麦为主,耕作制度近年来一般为一年两熟制。

沿线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蛇类、蟾蜍、蛙和麻雀、喜鹊等鸟类。

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狗、鸡、鸭、鹅等。

工程沿线无自然保护区。

2.2 社会环境武进区下辖23个镇、2个开发区,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407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总面积为1242.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58万公顷。

总人口93.79万人,人口密度755人/平方公里。

拟建道路建设地点为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共辖26个行政村,首期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南区56平方公里),总人口5.25万人,重点发展新材料、精密机械、光机电一体化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同时结合毗邻大学城及联三高速公路穿区而过和滆湖之滨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大型市场、旅游体闲等第三产业。

截止2003年8月,高新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55亿元,建成道路21.3公里,完成拆迁面积5 6万平方米。

其中,北区主要干道和支路已全部贯通,两侧管线、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已全部到位,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南区2002年已建成36米宽沥青混凝土主干道3.5公里,埋设雨污水、自来水、电信等各种管线17.5公里,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配套路灯118套。

目前区域内武进大道、湖滨路、中央大道等“五纵三横”近32公里主干道路建设框架已全面拉开。

工程沿线无重要名胜古迹。

工程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重点评价对象见表2-1。

表2-1 工程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重点评价对象分布2.3 环境质量状况2.3.1 声环境质量2003年常州市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3 dB,昼间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 -93)中4类区标准(70dB)的要求,夜间部分区域达不到4类区标准(55dB)的要求。

2.3.2 环境空气质量2003年,常州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30、0.032和0. 120mg/Nm3,总体上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3.3 地表水环境质量滆湖东路沿线的湖塘河等河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水质标准。

项目地区地表水体各指标基本上符合相应的控制标准要求。

2.4 环境适用标准2.4.1 噪声根据国家环保局《关于公路建设环境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1996]46号),确定:公路沿线适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4类区标准,见表2-2。

公路沿线居民集中点高于三层临路第一排建筑参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4类区标准,后排建筑参考执行该标准中的2类区标准;低于三层建筑沿线两侧区域4类区执行范围为30米±5米,以外区域执行2类区标准。

公路沿线学校教学楼外执行昼间不超过60dB(A)标准。

表2-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等效声级L Aeq:dB2.4.2 环境空气滆湖路东延伸线沿线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类区标准(表2-3)。

表2-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单位:mg/Nm3THC执行《以色列居民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表2-4)。

表2-4 以色列居民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4.3 地表水体滆湖路东延伸线穿越的湖塘河等河流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质标准(表2-5)。

表2-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 施工期建设项目施工期工程分析见表3-1。

表3-1 建设项目施工期工程分析3.2 营运期建设项目营运期工程分析见表3-2。

表3-2 建设项目营运期工程分析4 环境影响分析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1.1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作业机械和运料车辆等产生的建筑噪声。

由于本项目为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场地基本上在道路范围内,宽度约50~60m。

因此,在施工各阶段场界噪声均可能出现超标,并影响到道路两侧的建筑。

另外,施工运输车对其经过的道路两侧均将产生影响,不仅在工程道路沿线(施工场地),影响范围更广。

鉴于施工噪声的复杂性,以及施工噪声影响的区域性和阶段性,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通过计算得各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范围,见表4-1。

表4-1 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级和影响范围道路施工噪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污染行为,一般居民均能理解。

但是作为建设施工单位,为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车行驶路线,禁止在夜间进行高噪声振动的施工工作。

4.1.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 扬尘影响建筑物拆除、土地平整、桩机施工、路基敷设、建材装卸与运输、材料堆放以及现场混凝土搅拌等作业产生大量施工粉尘和扬尘。

建筑粉尘颗粒物直径在100微米以上,其影响范围距施工现场50~100米之间。

扬尘的颗粒物直径在100微米以下,颗粒物直径越小影响距离越远,通常直径为100微米的颗粒物其影响范围在300米左右。

因此,在施工期间,要注意时常对地面进行洒水,场地边缘设置连续、封闭围栏,控制进出场地的车辆行驶速度,减少扬尘对周边居民、企业的危害。

(2) 沥青烟气影响沥青熔融产生的特征污染物主要有THC、粉尘和苯并[a]芘等污染物。

敞开式熬炼,在熬炼棚下风侧5 0米处,苯并[a]芘浓度可高达0.5 mg/m3,对周围环境影响十分显著。

本工程采用的沥青均采用成品,不在现场拌和,故施工现场基本不存在沥青烟气的污染。

(3) 柴油废气影响载重卡车及一些燃油施工机在施工期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气污染。

4.1.3 水环境影响分析(1) 施工场地堆放的施工物料(水泥、黄砂、粉煤灰等)堆放管理不严,在暴雨期间随雨水径流流入而污染水域。

(2) 跨河桥梁施工期间的挖掘河床底泥,将造成施工区域附近河段水体混浊,使底泥泛起产生悬浮物污染。

(3)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进入地表水体,将造成地表水污染。

可通过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管道,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施工期污染将随施工结束而消除。

4.1.4 固废影响分析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是开挖土方与废弃建筑材料,就地作为回填土处理,因此不产生明显的环境影响。

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可通过将工棚搭建在居民点附近,产生的垃圾由环保部门收集处理。

4.1.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水土流失现象主要表现在,路基开挖时,地表植被破坏,表土裸露在外,经暴雨冲刷后随地面径流流入附近的河道,导致水体的沉积物淤积和水体混浊,使附近河道中的污染物浓度上升。

一般认为,暴雨量在100mm/h以上时,可冲走地表面80%的颗粒物。

由于项目所在地地处平原水网地带,地势平缓低洼,在建设时均需土方填筑路基,公路建设初期,由于路基边坡的植被还没有完全恢复,容易造成路基边坡的水土流失。

但采取一定量防范措施可加以控制。

4.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2.1 交通噪声影响分析(1) 交通噪声影响预测采用宁波环科所编制的EIAN1.1噪声环评预测软件,预测滆湖东路投入营运后不同时期(近期2007、中期2013、远期2021)沿线昼间和夜间道路红线外200m范围内的声级分布及对各敏感目标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