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百色市(全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百色市(全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百色市(全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第一节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第二节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二、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三、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 (3)四、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二、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表2: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4: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3)表5: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表6: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4 表7: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百色市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一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表14: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8表15: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百色市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百色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第二产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百色市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百色市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百色市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该区域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百色市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百色市的产业发展,本报告就百色市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

一、产业定位1.基于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百色市应将农业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百色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大片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因此,在产业定位上,百色市应将农业发展作为重点,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2.百色市应积极发展旅游业。

百色市拥有独特的文化和风景资源,如壮族文化,鹿寨风景区等。

通过开发旅游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业、餐饮业等。

3.百色市应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业。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当今的热门产业。

百色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自身的资源,并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发展电子商务,提升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

二、产业发展1.农业发展方面,百色市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应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还应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的社会化经营。

2.旅游业发展方面,百色市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旅游体验。

同时,应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应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培养和发展旅游从业人员。

3.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百色市应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

同时,应加强对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优秀电商企业,提升电商运营的能力和水平。

还应鼓励农民参与电商业务,提升农产品的电商销售能力。

三、产业政策1.对于农业产业,百色市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引进优质种苗和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应鼓励农民参加培训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2.对于旅游业,百色市应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入旅游行业。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百色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以茶业为主导的农业大市。

茶叶产业在百色市有着长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百色市茶业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茶业产业概况1.茶叶品种丰富:百色市主要种植乌龙茶、绿茶、红茶等茶叶品种,其中,百色乌龙茶是当地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品种之一2.茶叶产区广泛:百色市茶叶产区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包括平地、山坡和山顶等地形。

这种多样化的地理条件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茶叶品质优良:百色市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

茶农们通过选用高质量的茶叶品种、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精细的制作工艺,确保了茶叶的品质。

二、茶叶产业发展现状1.科技支持不足:百色市的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科技支持不足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茶叶加工设备,使得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市场开发不够:百色市的茶叶主要销售于本地市场和传统茶叶交易市场,缺乏对外扩展和市场拓展的意识。

茶农们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和营销策略的制定。

3.产业链条不完善:百色市的茶叶产业链条不完善,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种植和加工流程,茶农们在销售环节往往会面临价格压力和渠道难题。

三、茶叶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政府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大。

政策的支持将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机遇。

2.电商销售渠道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商平台的发展,茶叶产品的线上销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百色市的茶叶企业可以通过电商渠道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

3.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百色市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茶文化体验和茶叶旅游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茶叶爱好者。

四、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科技支持与创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茶叶产业的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和茶叶加工设备,提升茶叶产业的竞争力。

2018-2023年百色市产业地产研究与投资咨询报告

2018-2023年百色市产业地产研究与投资咨询报告

百色市产业地产研究与投资咨询报告2018-2023年【报告名称】:2018-2023年百色市产业地产研究与投资咨询报告【出版日期】:2018年【报告格式】:PDF电子版或纸介版【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中文价格】:印刷版14200元电子版14200元印刷版+电子版14800元【报告页码】:150【报告图表】:20第产业地产是指在新经济和城市经营背景下,以地产为载体,以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为目标,以工商业地产、写字楼和经济园区地产为开发对象,整合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综合开发,集约化经营的新兴产业形式。

在房地产调控和鼓励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与地产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

产业地产既作为房地产企业新的转型方向受到地产企业的关注,也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产业地产建设与传统房地产开发具有部分替代性。

而当前国家对传统房地产项目不断的进行调控,作为替代性的建设项目这也客观上为产业地产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经营空间,客观上减少了产业地产的投资风险,提高了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产业地产、产业园区在中国改革发展当中的作用早已经超出了经济的范畴,它成为改革开放整体进行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其前景十分美好并将成为发展趋势和热点。

从投资角度来看,产业地产具有超越地理空间的聚集与辐射功能,为城市形象突出的代表之一,是具有冲击力的整体城市地标,能促进区域价值呈几何式增值,从而带动城市增值。

产业园区的各个子项目完成,会形成整体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业地产追求资源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出发点是将地产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把土地开发升华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

对于土地与房产的开发更是持续性的二次、三次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升值潜力与投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百色市产业地产研究与投资咨询报告》对当前百色市产业地产发展概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对百色市产业发展规模、产业集群与效益、产业园区建设与规划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从总体上提出了百色市产业地产创新设计与可行性。

百色市铝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百色市铝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百色市铝产业发展战略分析目前,铝产业已是广西重点发展的千亿产业之一,也是百色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百色市地大物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其中铝土矿储量达10多亿吨以上,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百色市正在依托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那么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百色市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达到这个目标呢?百色市铝产业又有何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呢?为此,我们采用SWOT分析法,对百色铝产业的竞争策略进行一一剖析,包括市场机会(Opportunity) 、市场威胁(Threats) 、竞争优势(Strengths)与竞争劣势(Weakness)四方面。

一、机会1、国家政策支持2005年6月27日发布的《我国铝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建议》强调根据铝土矿资源和能源条件,我国氧化铝的重点发展地区是山西、广西、贵州等,特别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适合我国低铝硅比铝土矿特点的氧化铝生产技术。

电解铝生产向水电和煤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逐步关闭东部电力供应短缺,发电成本昂贵地区的电解铝生产能力。

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废杂铝的回收利用,建设铝工业循环经济基地。

确立了广西的铝土矿资源和能源优势。

2、西部大开发2009年12月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扩大广西、贵州等地氧化铝生产能力,优化电解铝结构,延长铝加工产业链,建设广西、贵州、重庆、兰州、西宁、包头等铝加工基地。

这对百色市来说,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力发展铝工业,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3、相关产业发展汽车工业是广西正在着力培育壮大的支柱产业。

中国一汽、上汽、东风三大国内汽车集团,以及美国通用,韩国大宇、法国雷诺等国际汽车大公司已在广西建立生产基地。

汽车产业的发展对铝需求逐渐增大,这对百色铝产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

还有建筑、装饰,摩托、航天业的发展,也对铝需求做出巨大贡献。

2010年我国汽车合金箔需求量超过18.6万吨。

百色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百色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百色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百色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导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

百色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不例外。

百色地处南宁经济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具备了开展各种产业的良好条件。

本文将探讨百色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以期为地方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农业与农村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百色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传统农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未来,百色的农业将朝着现代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 智能农业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农业成为百色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应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2. 农村旅游的崛起近年来,农村旅游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百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为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未来,百色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民宿和乡村文化体验等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农村寻求休闲、度假和文化交流。

二、文化与创意产业文化与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百色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潜力。

因此,发展文化与创意产业是百色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1. 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旅游是将旅游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百色可以通过开发和保护历史建筑、展览馆、博物馆、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创建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项目。

此外,百色还可以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推动旅游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创意设计与手工艺品制作创意设计和手工艺品制作是文化与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色可行性研究报告

百色可行性研究报告

百色可行性研究报告百色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百色市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百色市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百色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然而,百色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亟需可行性研究为其发展提供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市场分析:对百色市现有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进行研究,评估市场潜力和竞争情况。

2. 资源评估:评估百色市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情况,分析可利用资源的潜力和利益。

3. 财政状况分析:研究百色市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评估财政状况是否支持可行性发展。

4. 风险评估:对百色市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四、研究结果与建议1. 市场分析:百色市拥有发展农业、矿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潜力。

建议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矿业布局,加强矿业环保工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

2. 资源评估:百色市的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开发整合不足的问题;农业资源潜力巨大,但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支持;旅游资源丰富,但需要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

3. 财政状况分析:百色市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支出压力较大。

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

4. 风险评估:百色市面临的政策风险包括政策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变化风险;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压力。

建议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五、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和评估,百色市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市场竞争、资源整合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化矿业布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色市茶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百色市茶产业规划与政策一直以来,百色市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提振百色市经济的产业,从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宣传动员、品牌打造、技术培训、贸易交流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积极打造百色市县茶叶品牌,不断提高全市茶产业经济效益。

百色市结合各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为了保障茶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在资金上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茶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百色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百色市茶产业概况(一)百色市概述百色市地处广西西部,百色地区中部,总面积3.6252万平方公里,全地区辖12个县(区),183个乡镇,云贵高原与南岭丘陵的过渡地带,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右江上游,位于东经 106°07′-106°56′,北纬23°33′-24°18′之间。

西部与云南相接,北部与贵州毗邻,东与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省中心城市,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是我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是一片洒满先烈鲜血的热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百色可开发水能18.94万千瓦。

林以松、杉、栎、竹为主。

野生动物有穿山甲、山瑞、果子狸等。

有灵芝、黄精、首乌等药材。

物产有甘蔗、八角、茴香、云耳、芒果、扁桃、茶叶、柑橘、龙眼、黄皮、板栗、红碎茶。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发生在该市。

名胜古迹有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清风楼、红楼、粤东会馆、人民公园等。

(二)百色茶区简史茶业是百色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

百色凌云白毫茶久负盛名,早在乾隆时期就为贡品,、百色西林也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曾被两广总督岑春煊以西林白毫茶和五色糯饭等作贡品,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许,亲笔草体书法“松竹”、“禾寿”,钦赠岑春煊,现悬挂于其西林县那劳乡故居—“宫保府”厅堂内(现为西林县重点旅游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筑“雁行”产业集群实施梯度开发战略──百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部分百色市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一)产业发展阶段和动力回顾解放前,百色市的工业基本上是小手工业,工业基础十分落后。

解放后,百色市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已初具规模。

特别是“八五”以来,百色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初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广西重要的甘蔗生产、制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造纸工业基地。

2003年百色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居全区第二位,为1998年以来的最快速度。

特别是第二产业,增速达到25.5%。

三次产业结构为29.9:35.9:34.2,首次从以前的“一三二”型(其中2002年为“三一二”型)调整为“二三一”型,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从1978年到2003年,GDP 增长了26倍,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年均递增率是14.12%。

总的来看,百色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是,整体水平仍居广西的后列,2002年百色的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广西的76.0%、65.5%、67.1%和66.1%。

1、发展阶段(1)依据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划分改革开放后到现在,百色的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可以分成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0年,即改革开放后到‘七五’末期)——“农业主导发展阶段”:一是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20%以下,二是在1978到1990的12年中,GDP增长了276%(未扣除价格因素,除特别指明,下同),其中农业拉动增长129%,贡献率为46.62 %;第二产业拉动增长53%,贡献率为19.19 %;第三产业拉动增长94%,贡献率为34.19 %。

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接近半壁江山。

第二阶段(1991年~2000年,即‘八五’和‘九五’期间)——“工业稳步发展阶段”:一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50%以下,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在还在40~50%的区间内;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一直在20%以上运行。

二是在这10年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稳步发挥出来,对GDP的增长贡献达到31%,远远超过上一阶段的19.19%,当然第一产业的带动作用仍然还排在第一位,对GDP的增长贡献达到37%。

第三阶段(2001年~2003年,即“十五”头三年)——“工业主导发展阶段”:随着“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一是第一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到4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突破30%。

二是在这3年中,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55%,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其余为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41%。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形态还将继续下去。

(2)依据投资率进行划分依据投资率的大小和变化可以将改革开放后百色市的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3年)——“起飞阶段”:投资率持续上升,最高的1993年达到44.44%,高过当时的全国水平(43.4%)和广西水平(31.9%)。

由于投资方向主要在工业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导致该阶段农业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2个百分点。

由于工业的发展未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而且由于区位条件的限制,在全国外向型经济主导发展的阶段,本地工业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从而导致第三产业比重的增长幅度远大于第二产业,这是一种‘早熟’化的产业结构形态。

第二阶段(1994~1997年)——“调整阶段”: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本地区的投资率也见顶回落,最低只有14.15%,为最高年份的30%。

第三阶段(1998~2003年)——“再次起飞阶段”:从1998年开始,投资率触底反转,呈现逐年上升之势,2003年达到45.66%,为历史最高位。

也正是投资率的回升促成了21世纪百色经济的再次腾飞,连续两年GDP呈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越来越高,2002年较上年增长11.3%,2003年较上年增长12.6%。

另外由于工业投资的加大,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一三二”转变为“二三一”。

说明:1978年到1990年为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比重2、发展动力从三次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摆在第一位的是工业,从1978年到2003年,未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GDP增长了26.16倍,其中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拉动的增长是9.58倍,占36.62%,第三产业拉动的增长是9.11倍,占34.82%,农业拉动的增长是7.47倍,占28.56%。

工业化是过去增长的第一动力。

作为一个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地区,工业化也是未来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在工业化过程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发展的基础,正确的发展政策制定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二)、产业现状1、总体情况2003年百色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7.1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9:35.9:34.2。

其中,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76.76亿元,实现增加值49.89亿元,较上年增长 3.4%。

农业种养结构、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调整为1:0.29:0.38。

农产品优质品率进一步提高,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达40.07%。

区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工业生产围绕“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发挥优势,取得突破。

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9.72亿元(比重为65.88%),较上年增长32.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为27.74亿元(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为61.50%),增长36.12%,增速最大。

从比重和增速来看,百色地区现状工业发展呈典型的公有企业和大企业导向型。

进一步分析工业内部结构,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15.93%;重工业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42.93%,重工业比重为85.36%,从重工业比重和增速远远超过轻工业看,百色地区现在的工业发展呈典型的重工业导向型。

进一步分析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各行业增长情况,增幅较大的行业见下表。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和批发、零售、餐饮合计比重接近44%,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的比重还很低。

见下表。

表 2003年百色市第三产业构成2、各县(区)情况见基础资料汇编3、结论(1)、改革开放以来,拉动右江河谷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只有田阳主要是靠农业带动的。

南部山区三个县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均来自农业,北部山区除了隆林县,其余4县的发展动力也主要是来自农业。

(2)、从增长速度来看,河谷地区高于南部和北部,北部又高于南部;那坡的增长速度最低,其次是乐业。

增长速度具强烈的交通干道和城市中心指向性。

(3)、从产业结构来看,河谷地区除了田阳县为“一三二”形态外,其余三县(区)处在工业产业为主导(平果)或服务业为主导(右江区和田东县)的形态。

而南部地区三个县的现状产业结构均为“一三二”格局,基本还处在农业社会形态;北部5县除了隆林县(‘二一三’)外,其余四县现状产业结构与南部一样,均为“一三二”格局。

(4)、进入21世纪后,南部和北部山区也开始大力发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的采掘业和加工业,其结果是这些山区县的GDP和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均有企稳向上扩大的迹象。

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想将河谷地区做大,如何协调三大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问题。

(5)、右江河谷地区的右江区和田东县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三二一”(右江区)或“三一二”形态,这并不代表这两个县(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或服务社会阶段了,相反这正是工业化发展不足而导致的产业结构‘早熟’结果。

(6)、从工业主导行业来看,河谷地区的工业行业附加值和加工度均高过南部和北部地区;南部和北部的工业主要是利用本地资源(矿藏、水能、特色农林产品等)的初加工业。

(7)正是由于河谷地区、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各自的发展动力、产业现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的差异,可以将上述三个地区划分成三个板块,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各个板块的差异性以及板块内部各县(区)的共性。

——右江板块,包括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和平果县,共4县(区);——南部板块,包括德保县、靖西县和那坡县,共3县;——北部板块,包括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和隆林县,共5县。

(三)、产业特征1、区域性特色行业明显以1999年百色市规模以上工业构成为例,仅“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个行业占的比重就达到 43.33%,与第二大行业“食品加工业”一起合计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7.5%,前五个行业累计比重为78.35%,特色行业、支柱行业和主导行业非常明显。

到200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第一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59%,与第二大行业“食品加工业”合计约占75%,工业的特色化进一步加强。

表 1999年百色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部构成2、产业构成以传统行业为主以199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处行业进行分析,产值占到92.27%的前10个行业中有7个属制造业行业,3个属传统的采掘业,在制造业中有6个属资本密集型的Ⅱ类制造业1,1个属劳动密集型的Ⅰ类制造业,属技术密集型的Ⅲ类制造业行业没有。

这充分说明占据百色市工业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低加工度为主的行业。

表 199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排名前10个行业1Ⅰ类制造业(工业化初期主要产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Ⅱ类制造业(工业化中期主要产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

属资本密集型行业。

Ⅲ类制造业(工业化后期主要产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属技术密集型行业。

3、内生型经济发展不足所谓内生型经济是指以本地产业资本、企业家、产业工人为主的经济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