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然而,随着活性炭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吸附饱和,失去再利用的能力,成为废弃物。

大量的废弃活性炭的处理和处置不仅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开展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市场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越来越重视,对于废弃物的处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废活性炭再生项目符合环保和资源回收利用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而且,通过再生的废活性炭可以继续使用,节约了原料和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废活性炭再生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是指通过加热和蒸汽等方法将废活性炭中的吸附物热解或蒸发出来,然后再进行再生。

化学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活性炭中的吸附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然后再进行再生。

通过综合比较,选择适用于项目的再生技术,确保再生效果达到要求。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废活性炭再生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费和场地租赁费用。

同时,再生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和化学药剂,需要考虑相关成本。

在成本的控制方面,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再生技术和设备,提高再生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降低。

在销售方面,可以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再生的活性炭直接供应给这些企业。

可以通过合同长期供应的方式,确保销售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实现盈利。

五、环境可行性分析废活性炭再生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环保项目,通过再生废活性炭,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再生过程中需要对处理废物进行妥善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项目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无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废活性炭再生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等。

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1 热再生法活性炭高温热再生方法是通过加热对活性炭滤料进行热处理,使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在高温下炭化分解,最终成为气体逸出,从而使活性炭得到再生。

高温热再生在除去炭吸附的有机物的同时,还可以除去沉积在炭表面的无机盐,而且使炭的新微孔生成,使炭的活性得到根本的恢复。

2 湿式氧化再生法湿式氧化技术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再生条件一般为200-250℃,3-7MPa,再生时间大多在60min以内。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能耗低、工艺操作简单、再生相对效率高、活性炭损失率低、过程无二次污染、对吸附性能影响小等特点,但该技术通常用于再生粉末活性炭,适宜处理毒性高,生物难降解的吸附质。

温度和压力须根据吸附质的特性而定,因为这直接影响炭的吸附性能恢复率和炭的损耗。

这种方法的再生系统附属设施多,操作较麻烦。

3 溶剂再生法溶剂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剂与被吸附质三者之间的相平
衡关系,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的pH值等条件,打破吸附平衡,将吸附质从
活性炭上脱附下来。

4 电化学再生法电化学再生法是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活性炭再生技术。

该方法将活性炭填充在2个主电极之间,在电解液中,加以直流电场,活性炭
在电场作用下极化,一端成阳性,另一端呈阴性,形成微电解槽,在活性炭的阴极部位和阳极部位可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大部分因此而分解,小部分因电泳力的作用发生脱附。

危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危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危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标题:危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危废活性炭再生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通过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本报告认为危废活性炭再生项目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和良好的可行性。

而且该项目有望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建议进一步推进项目实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建议。

1.项目背景和目的1.1背景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和水质净化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然而,接触被污染物后,活性炭通常失去了活性,难以继续使用,成为危险废物。

1.2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危废活性炭再生项目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进该项目提供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2.市场需求分析2.1市场潜力活性炭再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国内外对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活性炭再生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2.2市场现状目前,国内外活性炭再生市场存在一定规模,但大部分仍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市场主要由小规模的再生企业占据,缺乏规模效应,还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3.技术可行性分析3.1再生工艺活性炭再生主要采用热气流再生工艺,通过高温热解降解了污染物,使活性炭恢复其吸附性能。

这种工艺成熟、可行,并且具有较高的活性炭再生效率。

3.2技术成熟度活性炭再生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一些大型污水处理厂和废气治理设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经济效益分析4.1投资成本活性炭再生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工厂建设及设备购置费用。

根据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为XXX万元。

4.2收益分析通过对市场需求和运营成本的分析,预测项目每年可实现利润XXX万元。

这表明该项目具有较高的盈利潜力。

5.风险分析5.1市场风险由于危废活性炭再生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度及表面积的多孔材料,其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因此,活性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净水、净气、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和脱色等领域。

然而,随着活性炭的使用,由于其吸附能力逐渐减弱或饱和,活性炭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

活性炭的再生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热处理,将吸附到表面上的有害物质或离子从活性炭上去除,使其恢复到吸附能力较好的状态。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有热再生、物理再生和化学再生。

其中,热再生是最常用的再生方法之一,其过程是将饱和的活性炭样品装入炉中,用高温热气流清洗,使活性炭中被吸附的污染物脱离并流出,再冷却后即可再次使用。

对于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物理再生方法可以采用水蒸气、氮气、空气、超声波等来使吸附分子从孔隙中脱离。

而针对吸附无机离子的活性炭,采用酸碱洗脱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吸附的离子。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如电弧放电再生、微波再生和超声波再生等。

电弧放电再生是将饱和的活性炭样品放入放电装置中,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电弧在活性炭粉末中产生,使活性炭重新激活;微波再生则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点和活性炭的特殊吸波性能进行再生;超声波再生则是在超声波作用下,开启活性炭孔道,使有害物质脱离表面,再用气流进行清洗。

这些新型的再生方法在能耗、工艺和效率方面都较传统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除了再生方法,还有一些改性方法也可用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或重复利用性能。

其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等。

物理改性是通过改变活性炭形态或结构、特别是孔径大小和形状来提高其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

这种方法一般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技术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进行表征。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对活性炭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或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善其吸附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化学还原、酸处理等方法来实现。

而生物改性则是利用生物分子或细胞来对活性炭进行表面修饰,以达到改善吸附性能的效果。

活性炭的再生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化工等领域。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逐渐降低。

为了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和节约资源,研究人员开始对活性炭的再生进行深入研究。

活性炭再生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热解、蒸汽再活化和微波再活化等。

高温热解是通过加热活性炭,使其内部的吸附物质脱附,从而恢复吸附性能。

蒸汽再活化是在高温高压下,将活性炭暴露在水蒸气中,通过水蒸气的氧化作用来修复其吸附性能。

微波再活化是将活性炭放置在微波辐射场中,通过微波的加热作用来提高吸附性能。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对环境友好。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酸洗法、碱洗法和氧化法等。

酸洗法通过使用酸性溶液,可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以恢复其吸附性能。

碱洗法则是使用碱性溶液,通过碱性溶液的碱解作用,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物脱附出来。

氧化法则是使用氧化剂将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恢复吸附性能。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并恢复其吸附能力。

除了物理和化学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再生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活性炭再生。

例如,电化学再生技术利用电化学反应,通过电解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从而使活性炭恢复吸附性能。

此外,超声波再生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破坏活性炭表面的吸附层,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活性炭再生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增加再生效率和降低能耗。

首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优化再生条件,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来提高再生效率。

其次,可以考虑多种再生方法的组合应用,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的联合使用,来增加再生效果。

此外,也可以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活性炭再生中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方法。

总之,活性炭的再生研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解决再生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化工等领域。

然而,随着活性炭的使用,其吸附能力会逐渐降低,因此活性炭的再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以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活性炭的再生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高温再生和低温等离子体再生。

高温再生是将已经失活的活性炭暴露在高温下,通过热解和氧化作用恢复其吸附性能。

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是通过等离子体的活化作用,将已经饱和吸附的活性炭再次激活。

这些传统的再生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能耗高、设备复杂等问题。

近年来,新技术在活性炭再生领域得到广泛研究。

一种是基于微波辐射的再生技术,通过微波的加热作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活性炭加热至高温,从而实现快速再生。

这种方法具有能耗低、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

另一种是基于超声波的再生技术,通过超声波的振动作用,能够提高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从而增强其吸附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特点。

此外,纳米材料在活性炭再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将纳米金属颗粒引入活性炭中,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活性炭再生废液的处理,通过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将废液中的有机物降解分解,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新兴技术在活性炭再生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基于生物降解的再生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活性炭饱和吸附的有机物,从而恢复其吸附性能。

此外,基于电化学的再生技术,通过电极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具有能耗低、效果好等优点。

总之,活性炭再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传统的再生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新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活性炭再生的机理,优化再生方法,并开发更高效、节能的再生技术,以提高活性炭的再生利用率,推动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一、活性炭再生的意义活性炭再生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其吸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活性炭再生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研究活性炭再生技术对于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性炭再生的方法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指采用高温脱附、压力变化等物理手段进行再生;化学法是指采用化学试剂对活性炭进行处理;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物理法和化学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再生方法。

1. 物理法物理法的再生方法包括高温脱附、换热再生和压力变化等。

高温脱附是指将饱和吸附剂在高温下进行加热,通过升高温度来驱除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的物质,达到再生目的。

换热再生是指利用其他热载体通过热交换的方式来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而压力变化则是通过改变活性炭所处环境的压力来实现对活性炭的再生。

2. 化学法化学法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法、还原法和酸碱法等。

氧化法是指将活性炭暴露在氧化剂中,使其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再生的目的。

还原法则是指将氧化的活性炭暴露在还原剂中,还原被氧化的活性炭。

酸碱法是指利用酸碱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处理,使活性炭脱附被吸附的物质。

三、活性炭改性的意义活性炭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吸附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增加其使用寿命。

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使其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活性炭改性技术对于提高活性炭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活性炭改性的方法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复合改性。

物理改性是指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外部形貌和孔结构来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改变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和化学成分,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复合改性则是指通过将活性炭与其他吸附材料或催化剂进行复合,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2.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改性、硫化改性和氮掺杂改性等。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表面积、强吸附能力和多孔性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化学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然而,长期的应用和多次使用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会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

活性炭的再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处理手段,使其恢复吸附能力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

其中,热再生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吸附物从孔隙中蒸发出来,并将炭表面氧化还原,以去除表面的致密层,提高孔隙度和孔隙径。

化学再生是指通过酸、碱等化学试剂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和残留物质,但这种方法会导致炭的孔结构和形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吸附性能。

微波再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再生方法,它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再生,保持了炭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除了再生,改性也是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手段。

活性炭的改性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方式。

物理改性包括高温炭化、氧化、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改变炭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和表面活性位点等特性,从而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炭表面引入一些功能基团来扩展其吸附范围和吸附能力。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通过铁、锰等过渡金属的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改性可以增强炭对重金属、有害气体的吸附特性。

总之,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方法来进行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術研究摘要〆活性炭是一種大量消耗資源的產品,其再生工藝分為藥劑洗脫的化學法、生物再生法、濕式氧化法、電解氧化法、加熱再生法等。

介紹了一種新型的高溫加熱再生方法--放電高溫加熱再生法,它能夠在5~10 min完成升溫、乾燥、焙燒、活化的過程,使活性炭達到再生,炭損耗率小於2%,碘吸附恢復卑達到95%。

活性炭在水處理運行中存在使用量大、價高的問題,其費用往往占運行成本30%-45%。

用過的活性炭不經處理即行廢棄,不僅對資源是很大的浪費,還將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將用過的飽和炭進行再生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

活性炭再生(或稱活化),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在不破壞活性炭原有結構的前提下,將吸附於活性炭微孔的吸附質子以去除,恢復其吸附性能,達到重複使用目的。

1 活性炭再生的幾種方法1〃1 藥劑洗脫的化學法對於高濃度、低沸點的有機物吸附質,應首先考慮化學法再生。

(1)無機藥劑再生。

是指用無機酸(硫酸、鹽酸) 或鹼(氫氧化鈉)等藥劑使吸附質脫除,又稱酸鹼再生法。

例如吸附高濃度酚的炭,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脫附的酚以酚鈉鹽形式被回收,再生工藝流程見圖1。

吸附廢水中重金屬的炭也可用此法再生,這時再生藥劑使用HCl等。

(2)有機溶劑再生。

用苯、丙酮及甲醇等有機溶利,萃取吸附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質。

再生工藝流程見圖2。

例如吸附高濃度酚的炭也可用有機溶劑再生。

焦化廠煤氣洗滌廢水用活性炭處理後的飽和炭也可用有機溶劑再生。

採用藥劑洗脫的化學再生法,有時可從再生液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再生操作可在吸附塔內進行,活性炭損耗較小,但再生不太徹底,微孔易堵塞,影響吸附性能的恢復率,多次再生後吸附性能明顯降低。

1〃2 生物再生法利用經過馴化培養的菌種處理失效的活性炭,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機物降解並氧化分解成C02 和H20,恢復其吸附性能,這種利用微生物再生飽和炭的方法,僅適用於吸附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的飽和炭,而且分解反應必須徹底,即有機物最終被分解為C02和H20,否則有被活性炭再吸附的可能。

如果處理水中含有生物難降解或難脫附的有機物,則生物再生效果將受影響。

生物再生試驗流程見圖3。

吸附試驗時4柱串聯運行,再生運行時4柱並聯操作。

近年來利用活性炭對水中有機物及溶解氧的強吸附特性,以及活性炭表面作為微生物聚集繁殖生長的良好載體,在適宜條件下,同時發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這種協同作用的水處理技術稱為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

這種方法可使活性炭使用週期比通常的吸附週期延長多倍,但使用一定時期後,被活性炭吸附而難生物降解的那部分物質仍將影響出水水質。

因此在飲用水深度處理運行中,過長的活性炭吸附週期將難以保證出水水質,定期更換活性炭是必須的。

1〃3濕式氧化法這種再生法通常用於再生粉末活性炭,如為提高曝氣池處理能力投加的粉末炭。

將吸附飽和的炭漿升溫至200~250℃,通入空氣加壓至(300~700) X104P,,在反應塔內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機物在高溫高壓下氧化分解,使活性炭得到再生。

再生後的炭經熱交換器冷卻後,送入儲炭槽再回用。

有機物碳化後的灰分在反應器底部集積後定期排放。

濕式氧化法適宜處理毒性高、生物難降解的吸附質。

溫度和壓力須根據吸附質特性而定,因為這直接影響炭的吸附性能恢復率和炭的損耗。

這種再生法的再生系統附屬設施多,所以操作較麻煩。

1〃4 電解氧化法利用電解時產生的新生態[O],[C1]等強氧化劑,使活性炭吸附的有機物氧化分解。

但在實際運行中,存在金屬電極腐蝕、鈍化、絮凝物堵塞等問題。

而不溶性電極--石墨存在體積大、電阻高、耗電大等缺點,因此尚未見在實踐中應用。

1〃5 加熱再生法根據有機物在加熱過程中分解脫附的溫度不同,加熱再生分為低溫加熱再生和高溫加熱再生。

(1)低溫加熱再生法。

對於吸附沸點較低的低分子碳氫化合物和芳香族有機物的飽和炭,一般用100~200℃蒸汽吹脫使炭再生,再生可在吸附塔內進行。

脫附後的有機物蒸汽經冷凝後可回收利用。

常用於氣體吸附的活性炭再生。

蒸汽吹脫方法也用於啤酒、飲料行業工藝用水前級處理的飽和活性炭再生。

(2)高溫加熱再生法。

在水處理中,活性炭吸附的多為熱分解型和難脫附型有機物,且吸附週期長。

高溫加熱再生法通常經過850℃高溫加熱,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機物經碳化、活化後達到再生目的,吸附恢復率高、且再生效果穩定。

因此,對用於水處理的活性炭的再生,普遍採用高溫加熱法。

經脫水後的活性炭,加熱再生全過程一般需經過下述3個階段。

(1)乾燥階段。

將含水率在50%~86%的濕炭,在100-150℃溫度下加熱,使炭粒內吸附水蒸發,同時部分低沸點有機物也隨之揮發。

在此階段內所消耗熱量占再生全過程總能耗的50%一70%。

(2)焙燒階段,或稱碳化階段。

粒炭被加熱升溫至150~700℃。

不同的有機物隨溫度升高,分別以揮發、分解、碳化、氧化的形式,從活性炭的基質上消除。

通常到此階段,再生炭的吸附恢復率已達到60%~85%。

(3)活化階段。

有機物經高溫碳化後,有相當部分碳化物殘留在活性炭微孔中。

此時碳化物需用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氧化性氣體進行氣化反應,使殘留碳化物在850℃左右氣化成C02,CO等氣體。

使微孔表面得到清理,恢復其吸附性能。

殘留碳化物與氧化性氣體的反應式如下〆C + O2 →CO2↑C + H2O →CO↑+H2↑C + CO2 →2CO↑高溫再生過程中,氧對活性炭的基質影響很大,因此必須在微正壓條件下運行。

過量的氧將使活性炭燒損灰化,而過低的氧量又將影響爐內溫度和再生效果。

因此,一般的高溫加熱再生爐內對氧必須嚴格控制,余氧量小於1%,CO含量為2〃5%左右,水蒸汽注入量為0〃2-1 kg/kg活性炭(根據爐型確定)。

活性炭再生設備的優劣主要體現在〆吸附恢復率、炭損率、強度、能量消耗、輔料消耗、再生溫度、再生時間、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設備及基礎投資、操作管理檢修的繁簡程度。

此外,任何活性炭高溫加熱再生裝置中都需要妥善解決的是防止炭粒相互粘結、燒結成塊並造成局部起火或堵塞通道,甚至導致運行癱瘓的現象。

2 高溫加熱再生的幾種裝置高溫加熱活性炭再生系統,由脫水裝置、活性炭輸送、高溫加熱再生裝置、活性炭冷卻、廢氣處理、活性炭貯罐組成。

此外還有加熱所需的熱源,如燃油、天然氣、煤氣或焦炭以及電力、蒸汽鍋爐。

其中以再生裝置為主。

加熱再生裝置有多種形式。

目前國內外使用較多的有多層式、回轉式、流化床式、移動床式等。

2〃1 多層式又稱立式多段再生爐,或稱多層耙式爐。

主要用於再生粒狀炭,在美國採用較普遍,國內也有引進。

適用於大型活性炭再生,一般再生量都大於2t/d。

其特點為〆用天然氣或油作燃料,水蒸汽活化,由爐頂部供飽和炭,用轉動的粑臂將炭推送至下一層,由上至下6層(或8層),見圖4。

冷卻空氣1哪置(1)乾燥段。

第1~3層,停留時間15min,爐溫100~700℃。

(2)焙燒段。

第4層,停留時間5 mln,爐溫700 ~800℃(3)活化段。

第5~6層,停留時間10min,爐溫800~900℃。

此段內通水蒸汽活化。

再生炭用水槽急冷後排走。

再生炭碘值恢復率86%一95%,炭再生損耗率7%~15%(因為既有燒損又有轉耙磨耗)。

蒸汽耗量1 kg/kg活性炭,總能耗4 925 kcal/kg 活性炭(折合電耗5〃72 kW〄h/kg 活性炭)。

2〃2 回轉式又稱轉爐,有一段式或二段式,有內燃式直接加熱或外燃式間接加熱。

內燃式炭再生損耗較大,外燃式效率較低,活化段須微正壓且通水蒸汽活化。

圖5為二段回轉式再生裝置,乾燥段用內燃式轉爐,焙燒、活化段用外燃式轉爐。

燃燒回轉式再生裝置操作較簡單,一段式轉爐爐體長達15m,所以爐體往往要變形,活化段溫度升至750℃後不易再上升,再生恢復率與達到的最高溫度有關。

停留時間3~4 h,炭再生損耗率5%~7%,總能耗7 899 kcal/kg活性炭(折合電耗9〃18 kW〄h/kg活性炭)。

2〃3 流化床式又稱流化床再生爐,有內燃式及外燃式兩種,有一段或多段。

國外用於再生粉末炭及球形炭。

燃燒重油或煤氣,並從爐底通入水蒸汽,使炭呈流化狀態。

活性炭自上而下流動,完成乾燥、焙燒、活化(800~900℃)。

圖6為二段外燃式流化床再生裝置,這種爐型的爐溫、水蒸汽投加量與流化狀態調節困難,再生損耗率7%~10%,再生時間7~10h,總能耗3 326~11 341 kcal/kg活性炭)(折合電耗3〃87~13〃18 kW,h/kg活性炭)。

2〃4 移動床式又稱立式移動床再生爐(見圖7)。

再生部分由兩層不鏽鋼管組成,炭自上而下在兩管隔層中移動,內管道水蒸汽在活化段由細孔排至隔層中,與活性炭進行氧化反應。

外管與燃燒室接觸,將熱量傳導至活性炭,再生氣體由上部通氣孔排出至燃燒室處置,尾氣由旁置煙囪排除。

爐底有盤式出料裝置將再生炭排出。

這種爐型構造簡單、操作管理較方便,由於再生時間長達6h,所以爐體高12m,水蒸汽量為0〃2kz/kg活性炭),燃氣溫度入口1 000℃,出口70~80℃,再生損耗3%~4%,總能耗約6 950 kcal/kg活性炭(折合電耗8〃07 kW〄h/kg活性炭),熱回收型總能耗3 360 kcal/kg活性炭(折合電耗3〃9kW〄h/kg活性炭)。

國內研製的盤式爐也屬移動床式(見圖8)。

活性炭自上而下,在由中空的料盤疊成的管狀通道中移動,再生氣體由料盤縫隙排出。

以重柴油作燃料,爐膛燃燒室溫度達1 110~1 300℃,熱量從料盤及料盤縫隙傳至活性炭,水蒸汽自爐底通入。

活性炭在爐膛內得到再生。

2〃5 電加熱再生裝置以電作能源的高溫加熱再生裝置,有微波爐、遠紅外爐及直接通電式再生爐。

(1)微波加熱。

微波是由磁控管(或速調管)通過電壓的週期性變動而產生,使微波吸收體的內部極性分子高速反覆運動產生熱能。

再生爐體為微波諧振膛。

用於乾燥或加熱工藝的微波頻率為970 MHz及2450 MHz兩種。

微波再生的優點是微波使炭自身發熱,加熱速度快,可迅速達到再生要求的高溫,裝置體積小。

缺點是爐膛內加熱不易均勻(微波能量吸收不均勻),有時產生炭燒結現象。

此外,微波輻射需要較好的屏蔽,當漏能功率大於0〃01 w/cm2,接觸時間在6min以上時,對人體的健康有損害。

在微波產生、輸送過程中,磁控管本身消耗30%~40%的功率,再生能耗一般為1〃46kW,h /kR活性炭。

(2)遠紅外線再生裝置。

遠紅外線加熱,一般用於乾燥活性炭,也有用於再生的,其效果取決於被加熱物體對各特定波長的紅外線的吸收能力。

輻射體一般是用碳化硅板加塗料,二者輻射波長的匹配將直接影響加熱效率。

當塗料為三氧化二鐵和氧化鋯組合時,再生能耗約為1〃45kW,h/kg活性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