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合集下载

3.岩浆岩的产状及分类命名

3.岩浆岩的产状及分类命名

熔岩流
熔岩流及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锥
熔岩丘
熔岩丘
熔岩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被
熔岩被及其表面形态
特殊的熔岩产状
特殊的熔岩产状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表面形态
熔岩的产状和表面形态
火山弹
熔岩被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流
熔岩被
熔岩被
熔岩流及其表面形态
冷却后的熔岩被
第四章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浆岩的产状(Attitude of magmatic rock): 岩浆岩体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它们是由岩体
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和所处的构造环境 来决定的。了解产状有助于我们确定岩浆岩的成因 ,帮助我们了解成矿条件和成矿关系。 岩浆岩的相(Phase of magmatic rock) :
➢ 陆相火山碎屑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明显,常见火山弹 、熔结凝灰岩、泥流角砾岩;而海相火山碎屑物在垂直方 向上比重变化明显,常见熔岩遇水淬碎的玻屑等。
1.爆发相(explosion) :火山强烈爆发而形成的火山碎屑 物在地表的堆积。富含挥发份和粘度大的中、酸 性和碱性岩浆更有利于形成爆发相岩石。
破火山口侵蚀破火山口熔岩流和熔岩湖熔岩湖熔岩湖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及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锥熔岩丘熔岩丘熔岩流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被熔岩被及其表面形态特殊的熔岩产状特殊的熔岩产状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的表面形态熔岩的产状和表面形态火山弹熔岩被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熔岩被熔岩被熔岩流及其表面形态冷却后的熔岩被熔岩被熔岩被流熔岩丘熔岩锥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爆发的熔岩团块爆发的熔岩团块42岩浆岩的相喷出相侵入相海相陆相溢流相喷溢相爆发相喷出相火山沉积相火山通道颈相次火山相深成相10km浅成相3km边缘相内部相过渡相中深成相310km反映岩浆岩生成环境的岩石表征一侵入岩的相岩浆所处的深度不同其温度压力冷却快慢挥发份的散失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条件就会有所差异而这些条件与岩石的成因及岩石外貌成分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矿床学复习要点

矿床学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产的种类:按矿产的性质及其主要工业用途,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产和地下水资源四类。

1)金属矿产:是从中可提取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按工业用途又分为:(1)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等。

(2)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

(3)轻金属:铝、镁等。

(4)贵金属: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

(5)放射性金属:铀、钍、镭等。

(6)稀有、稀士和分散金属,可分为三类。

①稀有金属:钽、铌、锂、铍、锆、铯、铷、锶等。

②稀土金属:包括原子序数39和57-71的16个元数。

根据地球化学性质又分为:ⅰ轻稀土金属(铈族元素):包括镧、铈、钕、钷、钐、铓等;ⅱ重稀土金属(钇族元素):包括钇、钆、铽、镝、钬、铒、铥、镱、镥等。

③分散金属:如锗、镓、铟、铊、铪、铼、镉、钪、硒、碲等。

2)非金属矿产:是从中可提取非金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用的矿物资源。

按工业用途又可分为:(1)宝玉石及工业美术材料矿产:如钻石、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等。

(2)建筑及水泥材料:如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珍珠岩、松脂岩等。

(3)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粘土等。

(5)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6)化学工业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岩盐、明矾石等。

(7)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等。

3)可燃有机矿产:是指可为工业或民用提供能源的地下资源。

按产出状态可分为三类:(1)固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地蜡、地沥青等。

(2)液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石油。

(3)气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天然气等。

4)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饮用水、技术用水、矿泉水、地下热水和卤水等。

矿床的分类

矿床的分类

矿床的分类各种矿床的形成是地壳中分散的各种有用成分,在成矿作用之下得到局部集中富集的结果。

这个局部富集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因而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从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物质的来源来考虑,成矿作用可概括地归纳为三大类: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

由内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同理,外生成矿作用—外生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变质矿床。

采用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和尽量能反映成矿物质来源的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类型如下(表1-6-1)。

表1-6-1 矿床成因分类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叠生矿床岩浆矿床岩浆分结矿床风化矿床残积、坡积破床接触变质矿床层控矿床岩浆熔离矿床残余矿床区域变质矿床岩浆爆发矿床淋积矿床混合岩化矿床岩浆喷溢矿床可燃有机矿床伟晶岩矿床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接触交代矿床蒸发沉积矿床热液矿床岩浆热液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地下水热液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火山热液矿床变质热液矿床1.6.4内生矿床内生矿床中的有用组分多来自于岩浆,并且是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其余组分分离并产生迁移而集中富集成矿的。

岩浆在地下深处时呈熔融状态。

它的组成除作为主体的硅酸盐类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以及少量的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

与成矿作用关系最大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

挥发性组分包括水、碳酸、盐酸、硫酸根、硫化氢、氟、氯、磷、硫、硼、氮、氢等。

这些挥发分的特点是:熔点低,挥发性高,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可以降低矿物的结晶温度,从而延缓其结晶时间;尤其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和重金属结合成为挥发性化合物,使这些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活动性,这就大大地有助于它们的迁移、分离和富集。

根据岩浆化学成分和性质划分,有超基性岩浆、玄武质岩浆(基性岩浆)、安山质岩浆(中性岩浆)、花岗质岩浆(酸性岩浆)四类。

内生成矿根据岩浆成矿作用可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期。

正岩浆期:这个阶段是以成岩为主、成矿为辅的阶段。

铜矿床类型

铜矿床类型

铜矿床类型一、铜矿床分类矿床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聚集体。

地质矿业工作者为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开发利用则进行矿床分类。

中国铜矿床分类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是丁文江(1917)将我国铜矿床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将斑岩铜矿归入浸染型铜矿,并提出山西中条山铜矿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岩中”,属“低品位浸染状矿石”。

其后,朱熙人(1935)也讨论过我国铜矿类型和分布,并提出长江中下游和云南为我国铜矿有希望的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对铜矿床的分类做了进一步地研究。

1953年,孟宪民、宋叔和等研究了我国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情况,提出普查勘探方向,并按工业类型将我国铜矿床分成斑岩铜矿型、黄铁矿型、层状交代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含铜矿床、石英含铜矿脉、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自然铜矿型、钛钒矿脉、铜钴矿层等类型。

1957年,谢家荣对中国铜矿床进行成因分类,划分为岩浆矿床、表生矿床、变质矿床等三大类,进而又分6类22式。

1959年,郭文魁对我国铜矿工业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按各类型占有储量排列,提出中国铜矿工业类型划分为八大类:层状铜矿(东川式)、细脉浸染型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脉状及复脉带铜矿、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安山玄武岩中之铜矿等,八大类中又按矿石建造、金属组合、矿体形状及产状和矿化时代等又进一步划分若干亚类。

70年代以来,铜矿床的分类从单纯以产状、成因及工业类型划分,转向结合矿石商品价值、成岩成矿作用等综合研究进行铜矿床分类。

其中有代表性的,郭文魁于1976年将我国铜矿床分为六大类: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进一步分为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及条带状浸染状铜矿两个亚类;②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③与中酸性火山-深成杂岩或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④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⑤陆相沉积作用为主的铜矿床;⑥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层状铜矿)。

中国镍矿资源概况

中国镍矿资源概况

中国镍矿资源概况、什么是镍矿镍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首先是1751年由瑞典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A.F.Cro nstedt)分离出来的。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延展性,难熔耐高温,并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在空气中不氧化等特征,因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被用来制造不锈钢、高镍合金钢和合金结构钢,广泛用于飞机、雷达、导弹、坦克、舰艇、宇宙飞船、原子反应堆等各种军工制造业。

在民用工业中,镍常制成结构钢、耐酸钢、耐热钢等大量用于各种机械制造业。

镍还可作陶瓷颜料和防腐镀层,镍钻合金是一种永磁材料,广泛用于电子遥控、原子能工业和超声工艺等领域,在化学工业中,镍常用作氢化催化剂。

近年来,在彩色电视机、磁带录音机和其他通讯器材等方面镍的用量也正在迅速增加。

总之,由于镍具有优良性能,已成为发展现代航空工业、国防工业和建立人类高水平物质文化生活的现代化体系不可缺少的金属。

二.资源现状1. 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2000年世界镍储量为4900万吨,储量基础为1.5 亿吨,陆地已查明镍平均含量接近(或大于)1%勺镍矿资源量为1.3亿吨。

另外,大洋深海底的锰结核和海山区的锰结壳中还含有大量镍资源。

我国建国以来累计查明资源总量872.87万吨,从1952到1999年47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2.9%。

据新的储量分类标准,1999年底我国保有查明镍资源总量764.27万吨,其中资源量占资源总量的59.9%,基础储量占资源总量的40.1%, 储量占资源总量的35.2% (表1)。

我国镍储量居澳大利亚(1100万吨)、加拿大(660万吨)、俄罗斯(660万吨)、古巴(570万吨)、新喀里多尼亚(450 万吨)和印度尼西亚(320万吨)等国家之后居世界第七位。

2000年世界人均占有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8.14公斤和24.93公斤,而我国分别为2.14公斤和2.43公斤。

全国1999年底镍矿资源总量、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表单位:金属量万吨规模|矿区数丨资源总量资源量占资源总丨基础储量占资源总丨储量占总储量%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 超大型和大型矿床构成储量的主体,有利于规模化开发利用全国有超大型和大型矿产地14处(若将金川矿区合并为1处,实际应为10 处),他们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6.3%;基础储量占全国基础储量的95.2% (表1)。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摘要】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密切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因深部地幔动力学机制不同在地球表壳的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不均匀,主要产出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为认识中国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通过综合分析已有典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发现该类矿床基本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晚期及晚古生代晚期,且均无一例外地就位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的造山带中,是硫化物熔离后的岩浆多期侵位的结果.通过系统研究岩浆铜镍矿床深部过程及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有利成矿信息,结合找矿突破的最新勘查进展,指出中国西北部是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潜力地区,稳定地块边缘仍是主要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9页(P7-15)【关键词】镁铁-超镁铁质岩;岩浆铜镍矿床;岩浆成矿作用;找矿方向【作者】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引用格式:张照伟,李侃,张江伟,等.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J].中国地质调查,2016,3(3):7-15.镁铁-超镁铁质岩是不同岩相和化学组成的幔源岩浆岩组合,对探讨岩浆岩成因模式及地幔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1-3]。

近年来,对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过程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小岩体成大矿、深部熔离预富集等[4-6];但对地块边缘造山带背景的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较少,限制了铜镍矿床的找矿方向。

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初步展现了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7]。

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密切相关的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造-岩浆背景、岩浆源区性质、硫化物熔离机制、地壳混染与岩浆混合及岩浆成矿作用等方面。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姓名:王聚浩学号:20101002168班级:021102学院:资源学院指导老师:吕新彪目录一、区域地质背景 (3)1.1构造位置 (3)1.2 地层 (3)1.3岩浆岩(火成岩) (3)二、矿区地质 (3)2.1矿区地层 (3)2.2矿区构造特征 (4)2.3矿区岩体 (4)三、矿体地质特征 (5)3.1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分布 (5)3.2矿石特征 (7)3.3成矿期、成矿阶段 (8)四、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9)4.1 成矿物质来源 (9)4.2成矿物质运移通道及容矿空间 (9)4.3成矿介质及能量 (9)一、区域地质背景1.1构造位置大地构造上,该区域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上,安宁河深断裂带之东侧, 受安宁河深断裂的次级构造控制。

1.2 地层该区出露的地层较全,以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发育,新生界分布少而零星。

总厚度为36010—47870米,出露地层约占全市面积的一半,其中以巨厚的中生界地层占主要地位。

元古界的为前震旦系变质岩,震旦系为砂页岩、白云岩沉积。

古生界为滨海—浅海相沉积,上二叠系的火山喷发岩——峨眉山玄武岩大片露出。

中生界的沉积岩主要是三叠系砂、砾岩夹煤和侏罗系的砂岩夹泥岩等陆相沉积地层,分布范围相当广,其中上三叠系是主要产煤地层。

新生界的沉积以第三系昔格达组粉砂质泥页岩为主,第四系现代堆积仅零星分布剥蚀面、河流阶地上和河谷之中,为河流、湖泊相沉积,面积较昔格达组为小。

1.3岩浆岩(火成岩)区域内岩浆岩十分发育。

岩浆活动种类复杂,形式多样,分布不均并具多期性。

岩体出露严格受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控制。

晋宁期岩浆岩以酸碱性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为主,出露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南北向断裂带附近。

华力西期岩浆岩以玄武岩的喷发为其特征,其次是超基性、基性和碱性岩浆入侵,形成断续出露橄榄岩、辉岩、辉长岩、正长岩等岩体。

自晋宁期到燕山期,区域均有花岗岩岩浆的入侵,形成各个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岩体。

攀枝花镁铁质层状岩体磷灰石中的熔融包裹体:岩浆不混熔的证据

攀枝花镁铁质层状岩体磷灰石中的熔融包裹体:岩浆不混熔的证据

攀枝花镁铁质层状岩体磷灰石中的熔融包裹体:岩浆不混熔的证据王坤;邢长明;任钟元;王焰【摘要】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出露一系列赋含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岩体(例如:攀枝花、红格、白马和太和岩体),它们是~260Ma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微岩相学研究显示,攀枝花岩体中部带浅色辉长岩磷灰石中存在深色和浅色两类熔融包裹体:深色熔融包裹体为深棕色或黑色,大小约10 ~60μm,外形呈圆形或磷灰石负晶形,主要由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磁铁矿等子矿物以及微粒结晶物质组成;浅色熔融包裹体为白色或淡绿色,大小约5 ~60μm,外形呈圆形或磷灰石负晶形,由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少量磁铁矿和石英等子矿物以及微粒结晶物质组成.我们将熔融包裹体加热至1080 ~1200℃,浅色熔融包裹体完全均一,其平均成分为69.7% SiO2、0.24% TiO2、14.5%Al2O3、2.76%FeO、0.64% MgO、5.14% CaO、2.82% Na2O、2.26%K2O 和0.25%P2O5,为富Si相;深色熔融包裹体未完全均一,结合电子探针分析以及质量平衡估算,可得其平均成分为42.4% SiO2、1.43% TiO2、8.83% A12 O3、20.5% FeO、5.46% MgO、16.3% CaO、1.11% NaO、0.30%K2O和1.41%P2O5,为富Fe相.这一结果说明,在攀枝花层状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房中可能同时存在富Fe和富Si两种熔体,暗示演化的玄武质岩浆曾发生了不混熔作用.岩浆不混熔及重力分异共同作用导致了岩浆房硅酸盐熔体成分分层,下部的富Fe硅酸盐岩浆层演化形成了岩体下部巨厚的钒钛磁铁矿矿体和暗色辉长岩,上部的富Si硅酸盐岩浆层演化形成了岩体上部的长英质岩脉、透镜体和浅色辉长岩.【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3(029)010【总页数】16页(P3503-3518)【关键词】攀枝花层状岩体;磷灰石;熔融包裹体;岩浆不混熔;钒钛磁铁矿床【作者】王坤;邢长明;任钟元;王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111 引言玄武质岩浆的演化趋势是岩浆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
1.区域地质简介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

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东北方向约80km。

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横跨康滇地轴和盐源-丽江台缘坳陷两个构造单元。

区域内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广泛。

2.矿区地质概括
力马河铜镍硫化物矿床虽然矿床规模小,矿体集中(图1)。

2.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会理群。

含矿岩体围岩力马河组千枚岩夹石英岩和石英岩;凤营山组硅化灰岩、泥质灰岩,条带状灰岩、石灰岩。

以湖相红色岩层为主的中生界仅在山间盆地或断陷盆
地中零星分布, 它们不整合地覆于会理群之上。

2.2构造
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南北向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南
端。

岩带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控制。

区内地质构造极为
复杂,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域内由东向西有龙帚山、
安宁河、磨盘山、金河、攀枝花断裂几条深断裂带控
制。

2.3岩浆岩
矿区内沿南北向断裂带侵入有三个岩体,力马河
岩体为中间的一个,且与其南北两个小岩体不连续。

力马河岩体南北长约800m,宽约120m-140m,最宽可
达180m;平面形态呈豆荚状,剖面上呈椭圆形。

岩体
一般向下延深约200m-500m,不整合地侵入于力马河
组和凤营山组中。

F2断层将岩体截成两段,此段呈单
斜状,向西倾;南段似盆状。

力马河岩体可划分为三个岩相带,自下而上和自
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后两
种岩相之间呈过渡关系。

橄榄岩有穿插辉长岩现象。

已测知辉长岩地质年龄为573Ma,橄榄岩地质年龄为
320Ma。

当岩体与硅质灰岩接触时,在接触带上可形成数
厘米至数米厚的矽卡岩带,并有黄铜矿、黄铁矿、镍
黄铁矿矿化;在内接触带,岩石中长石及单斜辉石含量显著增加。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以矿体产出部位,可将其划为三种类型:
(1)橄榄岩相中的似层状、凸镜状矿体。

多位于橄榄岩相带西侧近围岩处。

产状和规模均受橄榄岩相控制。

具海绵陨铁结构的矿石多分布在矿体膨大部位,且靠近底盘。

(2)围岩和橄榄岩相中的富矿体共有9个,成群分布在岩体西缘F1断层附近。

多产于岩体向围岩的突出膨大部位,有的贯入围岩裂隙中。

呈凸镜状、脉状和不规则状。

长10余米,厚数米。

沿走向和倾向均有膨缩分支现象。

矿体边部流线清楚。

流线方向与矿体走向一致。

富矿体由致密块状矿石组成,在空间上与由具海绵陨铁结构矿石组成的矿体关系密切。

后者包围富矿体,或出现在富矿体边部。

二者界线清楚。

个别地段可见富矿细脉穿插在海绵陨铁结构矿石组成的矿体(图2)。

(3)接触带不规则状矿体。

仅见于岩体西侧接触带的(特别是岩体与硅质灰岩接触带)内外蚀变带中。

矿体产状与含矿橄榄岩相一致。

规模变化大。

矿石具浸染状、斑杂状构造。

图2 力马河铜镍矿地质横剖面图
1.残坡积层;2.凤山营组蚀变灰岩;3.凤山营组硅质灰岩;4.闪长岩;5.辉长岩;6.橄榄岩;7.致密矿化橄榄岩;8.浸染矿化橄榄岩;9.稀疏浸染状矿化橄榄岩;10.断层
3.2矿石特征
实习课上可见六块力马河矿区的岩石标本,围岩主要为橄榄辉石岩、辉长岩、闪长岩;其中仅有三块矿石标本分别为:致密块状铜镍矿石、海绵陨铁状铜镍矿石、稀疏侵染状镍铁矿。

实验室矿石手标本描述:
(1)、橄榄辉石岩(LMH—1)
绿黑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可见短
柱状辉石,条痕为绿黑色。

橄榄石可能已蚀
变,不易见颗粒橄榄石。

(2)、辉长岩(LMH—2)
灰白色,中粒至粗粒结构,基性深层侵
入岩石,主要由含量基本相等的单斜辉石和
斜长石组成,此外尚有角闪石、橄榄石、黑
云母等成分。

(3)、闪长岩(LMH—3)
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
斜长石和一种或几种暗色矿物组成,不含或
含极少量石英,其量不超过浅色矿物总量
的 5%。

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有时有辉石
和黑云母。

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磁铁矿、
钛铁矿和榍石等。

(4)、致密块状铜镍矿石(LMH—4)
类型为块状矿石,浅黄褐色,他形细粒结构,
致密块状构造,比重较大。

矿石矿物为镍黄铜矿,
肉眼和放大镜难见其它矿物。

镍黄铜矿,暗铜黄色,硬度为5—6,矿石品
位为80%,铜的目估品位=(0.80×
34.22)%=27.38%,镍的目估品位=(0.80×31.55)
=25.24%。

(5)、具海绵陨铁结构的铜镍矿石(LMH—5)
类型为海绵陨铁状矿石,海绵陨铁结构,班
杂状构造。

矿石矿物主要为镍黄铜矿、黄铜矿,
脉石矿物为辉石、云母。

镍黄铜矿,暗铜黄色,金属光泽,他形粒状
结构,且不规则分布于脉石矿物中,硬度为5
—6,品味为25%。

黄铜矿,铜黄色,部分被氧化为暗铜红色、
蓝紫锖色,品位为5%。

(6)、稀疏浸染状镍铁矿石(LMH—6)
类型为稀疏侵染状矿石,他形晶粒状结构,
侵染状构造。

矿石矿物主要为镍黄铁矿,脉石矿
物为辉石,云母。

镍黄铁矿,暗铜黄色,金属光泽,杂乱分布,
硬度为5—6,矿石品味为20%,镍的目估品位为
(0.20×32.96)%=6.59%。

3.3成矿期、成矿阶段
力马河硫化铜镍矿床区域为海西成矿期,主要分为正岩浆期、残浆期和气液期三种。

成岩成矿作用过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岩浆在深处发生液态重力分异和熔离作用阶段,为成岩成矿的主要阶段。

第二阶段:基性岩浆上侵阶段。

此时处于深部岩浆房内超基性岩浆的熔离作用可能还在继续进行。

第三阶段:富合金属硫化物的超基性岩浆贯人阶段。

在含矿橄榄岩脉形成之后,恰其节理有煌斑岩脉、伟晶辉石岩浆的贯人。

第四阶段:纯硫化物矿浆贯入阶段。

致密块状硫化铜镍矿脉形成之后,出现成矿后热水溶液活动,表现为含星点状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充填于上述各类岩石及矿石的节理裂隙中。

4.成矿浅析
4.1成矿条件
力马河岩体自下而上和自西向东分别为橄榄岩相、辉长岩相、闪长岩相,前两种岩相具明显界线,后两种岩相之间呈过渡接触关系。

矿体产出只与橄榄岩相的侵入体有关,故超基性岩浆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而岩浆岩为成矿母岩;
岩体位于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南部,分布于靠地台区一侧(即地台区边缘),定位于深(大) 断裂旁侧的次一级断裂之中,幔源岩浆上侵过程中,深大断裂提供了良好的导岩导矿构造;
力马河矿床, 第一阶段形成不含矿的闪长岩和辉长岩, 第二阶段形成橄榄岩和海绵陨铁状矿石为主的深部熔离贯入型矿体。

另外,围岩的性质对成矿也有重要的作用,力马河矿石最富集的地段恰恰是石灰质岩石与石英岩接触部位,由此说明在两种物理机械性质完全不同的接触带,是容易产生有利于矿石堆积的构造破碎带。

4.2成矿作用及控矿要素
力马河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岩浆熔离作用,形成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五要素:①能量以岩浆自身热能为主;②来源为超基性的镁铁质岩类为矿质母岩;
③介质为镁铁质的幔源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熔离和同化混染等作用,形成了亏损的幔源岩浆;④通道为深切至地幔的深大断裂;⑤空间为其次一级的断裂为含矿岩体赋存的部位, 它控制着含矿岩体的形态产状。

4.3矿床成因类型
力马河硫化铜镍矿床属岩浆熔离矿床,原始岩浆经历了多级岩浆房演化,力马河镍矿形成于亏损岩浆的硫化物熔离作用。

深切至上地幔的断裂为幔源镁铁质岩浆的充分上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铜镍硫化物矿石具海绵陨铁结构,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等为后期结晶形成,该矿区矿石结构以固溶体分离结构为主这一特点也能说明该矿床为岩浆熔离作用形成。

力马河岩体原始岩浆相当于峨眉山苦橄岩原
始岩浆;原始岩浆经历了多级岩浆房演化,形成于亏损岩浆的硫化物二次熔离作用;岩浆演化及硫化物熔离富集过程的差异可以造成矿化类型的变异,但具有统一的成因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