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红旗岭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意义
吉林省红旗岭矿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吉林省红旗岭矿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董国振;史长浩;王淼【摘要】Base on the study of basic-ultrabasic rocks mass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Hongqiling area,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etallogenic rock body is a mode of right-leaning light rare earth enrichment type, and Eu has obvious negative anomaly- no abnormality (δEu=0.74~1.12), and the REE eigenvalues are similar.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metallogenic rock body in Hongqiling area is formed in the same period of tectonic magmatic activity, and has same magma source. The REE distribution type of barren intrusion is same as ore rock, but Eu shows no abnormality-positive abnormality(δEu=0.90~1.56), Pr shows a positive anomaly(δPr=1.00~1.35). In the mining area, the REE abundance of metallogenic rock mass is rela tively large (the value ofδEu andδPr≤1.00), and that of barren intrusion is relatively small(the value ofδEuandδPr≥1.00),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rock geochemical signs for the judgment of metallogenic rock mass and barren intrusion.%红旗岭矿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岩体REE配分模式均呈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铕具较明显的负异常→无异常(δEu=0.74~1.12),并且各岩体稀土元素特征值具有相似性,表明矿区内成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期构造岩浆活动,岩浆来源具有同源性。
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评价

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评价高原冰;张旭;汪娟【摘要】Copper nickel is the kind of metal with great economic value. China is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producer of copper nickel, of which 90% of copper nickel is producedfrom Jinchuan in Gansu and Hongqiling in Jilin.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specting perspective of Hongqiling copper-nickel deposit, which had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ospecting of copper-nickel deposit.%铜镍是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金属,中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铜镍生产国,其中有90%的铜镍产于甘肃金川一带和吉林红旗岭一带。
本研究分析了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对该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以及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对做好铜镍矿床找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144-145)【关键词】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成矿规律;找矿远景【作者】高原冰;张旭;汪娟【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2105;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七队,吉林吉林 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七队,吉林吉林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七队,吉林吉林 132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1铜镍是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金属,中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铜镍生产国,其中有90%的铜镍产于甘肃金川一带和吉林红旗岭一带。
吉林省红旗岭矿区磁黄铁矿_镍黄铁矿矿石建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镍 黄 铁 矿 (p n ) M 9S8
M 9. 08S8- M 9. 308S8
M 9. 18S8
是矿区最有经济价值的硫化物矿物, 也是各类
矿石中最主要的含镍矿物。 镍黄铁矿按其形态
和矿物组合, 可分成三个生成时代: 早世代等轴 单晶粒状镍黄铁矿 (p n①) ; 中世代细粒聚晶结 构镍黄铁矿 (p n②) ; 晚世代显微片状出溶镍黄 铁矿 (p n③)。
从表 3 及表 5 中看出, 早世代的 p n 中都具
有高的 N i Fe 比值和M S 比值, 以及较高的
Co 含量, 矿区 p n 完全可与地幔来源包体中的
【关键词】 磁黄铁矿 镍黄铁矿 岩浆熔离 红旗岭 囚珠结构 中图法分类号 P578. 24
0 引言
红旗岭硫化铜镍矿床, 位于吉林古生代褶皱带南缘, 辉发河超深断裂的北西侧, 南面与华 北地台相衔接, 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
对磁黄铁矿2镍黄铁矿矿石建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 为进一步的扩大矿区的深部找矿 规律和矿区远景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定的继承性。
均, 图中 (1) , (2) , (3) 代表早、中晚三个世代的镍黄铁矿 F ig. 2 w N i w Fe ra t io of th ree p eriod p en t land ite
据镍黄铁矿 S Fe, N i Fe 比值随矿石类型
in Hongqiling m in ing a rea w ith change of
2. 1 磁黄铁矿
镜下呈他形粒状聚晶与镍黄铁矿、黄铜矿共生。
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透析

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透析《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收录了933个案例。
这些案例记载着物探化探⼯作者的⾟苦和业绩,也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初步总结了以寻找⾦属矿为主的与⼯作部署、异常定性解释和异常查证有关的经验教训。
⼀、50年来的主要找矿成果50年来的找矿实践表明:对能源、⿊⾊⾦属、有⾊⾦属、⾮⾦属矿产和地下⽔找矿,物探为主,效果优于化探;寻找贵⾦属⽅⾯,化探为主,效果优于物探;寻找稀有、稀⼟矿⽅⾯,物探、化探平分秋⾊。
⼆、⼯作部署的思路1 区域展开,⾯中求点“区域展开,⾯中求点”是物探化探⼯作取得找矿成果的主要模式。
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通过查证磁异常、放射性异常和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查证区域化探异常找到了⼤量的铁矿、铀矿和⾦矿。
据统计,中国80%的铁矿是通过查证航磁异常发现的;已勘查的铀矿中,94.4%是由地⾯放射性⽅法、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先发现的。
⾃20世纪8O年代以来,⼏乎所有新发现的⾦矿床都是查证区域化探异常发现的。
区域重⼒调查直接找矿成果不多,只在盐类矿床和个别铁矿床上有效。
但区域重⼒调查可发现和圈定⼤量盆地、局部构造、岩体、断裂、古⽼地块,在间接找矿和矿产预测中起了重要作⽤。
寻找能源矿产,⾃50年代中期,地质部将物探⼯作部署在原来不产油也未见油的地区,像松辽盆地、华北平原等⼤型沉积区,开展了⼤⾯积的⽯油物探概查,并提出了可能的含油构造,从⽽在5O年代末及6O年代初陆续发现了⼤庆、胜利等⼤型油⽥,实现了我国找油的重⼤突破。
以后在其它地区寻找油⽓⽥⽆不是物探先⾏,进⾏⼤⾯积概查,对全区构造有整体了解后,从中圈出可能含油的局部构造,据此布孔后发现了油⽥。
据此总结出油⽓勘查的成功经验是“区域预查、选区评价”和“局部构造普、详查”⼯作模式。
2 就矿找矿,攻深找盲1949年以前到5O年代初中期,物化探⼯作毫⽆例外地布置在已知矿区及其外围。
找到了⼤量的盲矿和外围矿,为扩⼤已知矿区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攀枝花、湖北⼤冶、内蒙古⽩云鄂博、⼭东莱芜、辽宁鞍本、河北冀东、邯邢等铁矿和湖南⽔⼝⼭铅锌矿、⽢肃⽩银⼚⼩铁⼭多⾦属矿等。
吉林省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i g i tu in n Ho g i n ra n r so s i n q l g a t n i
表 1 红揍岭地区含矿 岩体 的岩石组成
T b e 1 Th o k 蚴 l g o h r - a l erc Ma ft e o e  ̄
维普资讯
第3卷 2 第 2 期 20 0 2年 4月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 球 科 学 版) 地
J OUR NA I I I RSTY( A L OF J L N UN VE I E RTH C E E E I ON) S I NC D TI
串珠带状分布 , 并受控于北西向断裂构造 。明显的
② 含 矿 岩 石 类 型 中 s 、 i Al
、 FO、 Ti e
特点 是岩 体多产 于浅 变质 围岩及 片麻 状 花 岗岩的接 F 。 、a 等指标 与非 含 矿 岩 相 差 别 不 大 。Mg e CO O 触带 上 。各岩 体 均 以浅 部 或 地 表 出露 的 闪 长 岩 开 含量 明显地低 于非 含矿 岩 石 类 型 . 2 K。 多数 Na0、 0 始, 向深部 过渡为镁 铁 质 一超镁铁质 岩 , 者分 离为 情况下明显地高于后者 。 或 ③各 种成 分 与 Mg 含 量 相 关 图 显 示 , 矿 岩 O 含 若干个独立存在的单一岩性的岩体( 三道岗矿床) 。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基 性 程度 不 同的 各类 岩 石 石 Mg 与 K2 Na0、 O、 i 、 ① O O、 2 Mn S02 Ak03 F (、 、 e) 大都含 有棕 色角 闪石 ; 含矿 岩石 , 别是具 有稠 密 F z 等相 关性 不 明显 ( 1 , 与 C O具 负 相 关 ② 特 eO3 图 )而 a 浸染状矿 化 的含矿 岩 石 均 含有 斜 方辉 石 , 数 量 最 关 系 。非含 矿 岩 石 Mg 与 Mn F z +F O 具 其 O O、 e03 e 高可 占辉石 总量 的 8 ~ 9 , 0 0 且斜 方 辉石 中尤 以 正相 关性 , 与 K 0、 a0、 a 呈 明 显 的负 相 关 而 z N z C0 顽火辉 石 、 铜辉石 与铜镍 矿化 关系最 为密切 ; 岩 关系 ( 2 。 同一 岩 体 不 同岩相 组 分 的这 种 特 点 , 古 ③ 图 ) 石 中矿 物 的蚀 变强度 一般 与矿 化强度成 正 比 。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摘要】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密切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因深部地幔动力学机制不同在地球表壳的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不均匀,主要产出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为认识中国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通过综合分析已有典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发现该类矿床基本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晚期及晚古生代晚期,且均无一例外地就位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的造山带中,是硫化物熔离后的岩浆多期侵位的结果.通过系统研究岩浆铜镍矿床深部过程及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有利成矿信息,结合找矿突破的最新勘查进展,指出中国西北部是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潜力地区,稳定地块边缘仍是主要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9页(P7-15)【关键词】镁铁-超镁铁质岩;岩浆铜镍矿床;岩浆成矿作用;找矿方向【作者】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引用格式:张照伟,李侃,张江伟,等.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J].中国地质调查,2016,3(3):7-15.镁铁-超镁铁质岩是不同岩相和化学组成的幔源岩浆岩组合,对探讨岩浆岩成因模式及地幔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1-3]。
近年来,对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过程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小岩体成大矿、深部熔离预富集等[4-6];但对地块边缘造山带背景的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较少,限制了铜镍矿床的找矿方向。
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初步展现了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7]。
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密切相关的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造-岩浆背景、岩浆源区性质、硫化物熔离机制、地壳混染与岩浆混合及岩浆成矿作用等方面。
吉林省红旗岭矿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吉林省红旗岭矿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孙英华;荆振刚;孙超;辛永辉;侯闯【摘要】红旗岭镍矿区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在本区内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所划分的3个岩带中,有的岩体含铜镍矿,有的不含矿.通过近期在区内开展的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中所形成的资料及从构造控岩控矿、岩性控矿、成矿与岩石类型的关系进行对比,对区内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总结,为今后在区内寻找隐伏岩体及其含矿性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1【总页数】5页(P52-55,59)【关键词】综合找矿标志;岩石类型;岩相控矿;构造控岩控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红旗岭镍矿区;吉林省【作者】孙英华;荆振刚;孙超;辛永辉;侯闯【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8.63孙英华1,荆振刚1,孙超2,辛永辉1,侯闯1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2.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吉林长春130021红旗岭矿区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与华北台块辽东台背斜铁岭台凸接触带.辉发河断裂是它们的分界线,是槽台交界的过渡带中而又偏于槽区一侧的特殊构造位置,也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近几年来通过在该区开展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找矿工作(项目编码:200622014),在区内的3号岩体深部也发现了中型低品位镍矿床.根据本次综合研究工作及找矿工作成果,结合区内以往的勘查资料,总结在区内寻找隐伏的镁铁-超镁铁质含矿岩体的认识,为今后寻找隐伏岩体及评价其含矿性提供依据.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十分发育.辉发河深大断裂是在加里东运动期就开始形成的,由其诱导出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是矿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并控制着区内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及有关岩体的分布.这两组构造基本构成红旗岭矿区构造轮廓的基本格架.矿区地质构造详见图1.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变质岩系,划分为黄莺屯组和小三个顶子组.黄莺屯组出露于矿区西部,主要由黑云母片麻岩夹角闪片岩及部分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小三个顶子组地层整合于黄莺屯组之上,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部,由大理岩、云母片麻岩、石榴石云母片麻岩组成.矿区南端出露有中生界白垩系砂砾岩,呈不整合覆盖于寒武—奥陶系地层之上.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中酸性岩、基性-超基性岩均有出露,约占矿区面积的1/2.而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西期—印支中晚期侵入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活动,并经深部和浅部熔离分异,形成了7、1、3号岩体中的大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2.1 断裂构造控岩控矿通过前期的危机矿山找矿工作及综合研究工作确认,矿区内的断裂构造仍是控制成矿的主导因素.这些构造不仅控制了矿体的产出部位,而且也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特征.2.1.1 镁铁-超镁铁质岩空间分布特征从本区岩浆活动的特点可以看出,最突出的特点是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活动强烈而广泛,并与铜镍硫化物成矿作用存在成因联系.根据岩体的分布和产出的构造部位,结合岩体和围岩类型,将区内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划分为3个岩带❶❶刘鹏鹗,等.吉林省红旗岭地区含矿岩体系统评价及隐伏矿体预测.吉林大学与吉林镍业公司资源处.2001.(详见图1).Ⅰ岩带:分布于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北西向的断裂带(F1、F2、F3)内.该断裂带总体走向310~320°,长度约15 km.带内出露1号、2号、3号、新3、7号、9号、10号、23号、24号、30号、32号和33号等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体的围岩为黄莺屯组下段的黑云母片麻岩夹角闪片岩等.区内主要含矿岩体就分布在Ⅰ岩带内,其中7号岩体赋存大型铜镍矿床,2号岩体赋存中型铜镍矿床,3号、2号岩体形成中小型铜镍矿体;9号、32号、33号岩体也均赋存有铜镍矿体.该岩带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是在海西期晚—印支中晚期构造岩浆旋回形成的,矿体的形成与该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本次危机矿山找矿工作,对3号岩体中单矿物锆石、黑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锆石U-Pb法测定结果:Mean=207+3[1.4%];黑云母Ar-Ar法测定结果:age= 215.6 Ma.测定结果也证实3号岩体形成中—晚三叠纪(印支中—晚期)❷❷孙超,等.吉林省磐石市红旗岭镍矿接替资源勘查(普查)报告.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2013..Ⅱ岩带:分布于黄瓜营子-明德屯-新立屯断裂带(F4、F5)内,该断裂呈北西方向展布,延长14 km.岩体主要围岩由黄莺屯组上段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夹大理岩组成.带内出露有4、5、6、14、15、17、18、19、24号等岩体.该岩带的岩体主要是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旋回形成,个别岩体具有多次侵入的特点.岩体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明显,岩体中镍矿化极其微弱.Ⅲ岩带:位于矿区东部小三个顶子-南孤顶子断裂构造带(F6)内.该带呈北西走向,全长5 km以上.岩体主要围岩为小三个顶子组的大理岩及云母片麻岩.带内出露有8、16、20、21、22、26、27、31号等岩体.岩体主要是在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旋回形成,也与Ⅱ岩带岩体相同,都遭受到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岩体中不含镍矿化.镁铁-超镁铁质岩的这种空间成群、成带分布特征,表明其形成与矿化同时受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控制. 2.1.2 断裂构造及其控岩控矿特征矿区内的北东、北西向断裂均为由辉发河深大断裂所派生出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且北东向断裂呈小角度与辉发河断裂相交,无论在区域还是矿区范围内,北东向构造均为辉发河断裂派生的羽状剪切构造,所以这组断裂通常远不及大角度相交的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发育.(1)北东向断裂构造区内主要有3条北东向构造,即大岭-孟家-小三个顶子断裂、老砬子-富家断裂、新立屯-南孤顶子断裂.北东向构造不及北西向构造发育,但对成岩成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如下:矿区范围内的次生晕异常沿北东向断裂带分布,具有北西成串、北东成带的特点.如Ⅱ岩带的14号岩体与17号岩体之间的化探次生晕异常呈北东成带比较明显,该处即位于新立屯-南孤顶子北东向断裂带的东部.在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岩体成串产出,如Ⅰ岩带的1、2、3号岩体,Ⅲ岩带的小三个顶子(8号、8号东、21号)等地段,岩体就产在两组构造的交汇部位及其附近.3号岩体西侧围岩均呈北东向展布,同时3号岩体也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沿北东向断裂产出.综合以上资料,矿区内的大岭-孟家-小三个顶子断裂、老砬子-富家断裂、新立屯-南孤顶子断裂等3条北东向构造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基本控制了矿区范围内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其控矿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局部地段(如3号岩体)对含矿岩浆也起到了控制作用.(2)北西向断裂构造区内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分带(Ⅰ岩带、Ⅱ岩带、Ⅲ岩带)与岩体的形态直接受辉发河断裂活动影响派生的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包括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断裂、黄瓜营子-明德屯-新立屯断裂带、小三个顶子-南孤顶子断裂带等)控制,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也就是说,北西向构造构成了本区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前提.下面主要对Ⅰ岩带中的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断裂带(F1、F2、F3)的控岩控矿构造特征进行简略概括:该断裂总体走向310~320°,长度15 km.沿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规模较大.1、3、7号主要含矿岩体沿该断裂产出.在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1、2、3号岩体呈串珠状展布.1号、7号岩体中都有纯硫化物脉矿体,产状严格受岩体内的北西向构造节理控制.其中7号岩体中纯硫化物脉状矿体产于斜方辉岩(似板状矿体)与橄榄岩接触破碎带内,边界清晰,一般宽度2 m,延长大于100 m,控制延深150 m;1号岩体中纯硫化物脉状矿体主要产于橄榄岩富矿体的边部,个别也见于岩体边部与围岩接触破碎带中,一般宽度5~15 m,最宽达28 m以上,断续出现.上述特征表明纯硫化物脉的贯入比一般含矿岩浆贯入的时间略晚,可以确定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其在印支中晚期的活动为重要控矿构造.综上所述,在加里东期活动的北西向压扭性构造,控制了Ⅱ、Ⅲ岩带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沿北西方向的展布.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岩石多具纤维变晶结构或片麻状构造等.该期形成的岩体基本不含矿.海西晚期与印支中晚期的贫矿岩浆、含矿岩浆或富矿岩浆、残余矿浆的侵位作用,均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综合控制,它们产出在两组构造的复合地段,并且成群出现.岩体受断裂及成矿向源性的控制,距离辉发河断裂越近,矿化强度越高,如7号岩体中形成的大型铜镍矿床;远离辉发河断裂,矿化强度相对变低,如1号、3号岩体等形成中型铜镍矿床.2.2 岩相控矿矿区内Ⅰ岩带的1号成矿岩体由辉长岩相-辉石岩相-橄榄岩相组成,7号成矿岩体由苏长岩相-斜方辉石岩相组成,3号成矿岩体由辉长岩相-辉石岩相组成,2号成矿岩体由辉长岩相-辉石岩相-橄榄岩相组成.该岩带的成矿岩体均由两个以上岩相所组成,反映出印支中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分异作用强烈,分异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成矿[1].而Ⅱ岩带和Ⅲ岩带中岩体分异作用较差,多为角闪橄榄岩相、角闪石岩相,多数以单一岩相为主,反映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分异作用弱或无分异作用,不利于成矿.2.3 成矿与岩石类型及辉石矿物关系矿区内Ⅰ岩带的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石岩、橄辉岩、橄榄岩,7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石岩、橄辉岩,3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长岩、辉石岩,2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石岩、橄榄岩.可以看出,成矿与岩体中辉石岩、橄辉岩关系密切.此外,成矿岩体中赋矿岩石辉石岩、橄辉岩中均富含古铜辉石或顽火辉石等斜方辉石类矿物,表明岩体中富含古铜辉石或顽火辉石等斜方辉石类矿物对成矿有利.Ⅱ岩带和Ⅲ岩带的岩体均为无矿岩体,岩体的岩性单一,多为单一岩相,主要岩性为角闪石岩、角闪橄榄岩,岩石都遭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强烈改造.可以看出无矿岩体中都含有角闪石矿物,表明岩体中富含角闪石对成矿不利.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属于深部岩浆熔离矿床.在矿区南东侧呈北东向展布的辉发河壳源深大断裂具有继承性活动频繁的特征,使地壳深部岩浆房的富含Cu、Ni成矿物质的岩浆沿辉发河断裂上侵至相对稳定的中间岩浆房.由于岩浆上侵,会导致岩浆的温度和围压的降低,岩浆发生液态熔离和重力效应,形成自上而下的不含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富矿岩浆[2].由于辉发河断裂具有脉动式间歇活动的特点,在印支中晚期,沿北西向及其与北东向构造的复合部位上侵又发生了就地熔离和结晶分异成岩成矿,这一成矿阶段形成了岩浆熔离分异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如1、2、3号等岩体矿床,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成矿阶段[3].与此同时,深部岩浆房随着岩浆不断地熔离-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更富含Cu、Ni成矿物质的矿浆,在构造活动的作用下,沿北西向断裂构造带上侵,并在构造有利部位成矿.这一成矿阶段形成了岩浆熔离贯入型铜镍硫化物矿床[4],如7号岩体矿床,也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成矿阶段.本区内矿床成因与岩浆熔离、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因此区内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为典型的岩浆型矿床.根据矿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对区内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总结归纳,可为今后在区内寻找隐伏的岩体及其含矿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4.1 地质标志(1)构造标志与成矿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均分布于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内,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2)岩体标志成矿岩体时代:印支中晚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相标志:组成成矿岩体的岩相类型为辉长岩相-辉岩相-橄辉岩相-橄榄岩相(1号岩体)、辉长岩相-辉岩相(3号岩体)、苏长岩相-辉岩相-辉橄岩相(7号岩体)、辉长岩相-辉岩相-橄榄岩相(2号岩体).岩石标志:赋矿岩石主要为斜方辉岩和辉橄岩,其次为橄榄岩.矿物标志:成矿岩体中均富含古铜辉石或顽火辉石等斜方辉石类矿物.(3)岩石化学标志[5-6]铁镁比值:小于6,成矿岩体平均值3.54~4.77;固结指数:40~80;长英指数:15~40;镁铁指数:20~40.(4)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稀土元素:Ⅰ岩带的3号、1号、7号、2号含矿岩体稀土元素δEu和δPr值以小于1.00为主;Ⅱ岩带的4号、5号、6号和Ⅲ岩带的8号、16号无矿岩体稀土元素δEu和δPr值以大于1.00为主(见表1).4.2 地球化学标志Ni、Cu、Co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4.3 地球物理标志[7](1)磁异常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态基本一致.地面磁测ΔZ在地层背景基础上表现为高强度,一般大于2000 nT,最高可达4000 nT.(2)重力异常异常分布范围与岩体吻合,矿体上方为重力高异常.一般形成0.15~1 mGa的剩余重力异常.(3)瞬变电磁(TEM)低阻异常.含矿岩体电阻率值一般在10~300 Ωm之间,岩体与围岩电阻率无太大差异,围岩与矿石之间电阻率区别明显,差别在2个数量级以上.(4)可控源(CSAMT)低阻异常.岩体视电阻率异常值一般在几十至300 Ωm之间.(5)激电测深高极化异常.岩体中视极率异常值一般ηs>4%.(/Continued on Page 59)(/Continued from Page 31)【相关文献】[1]郗爱华,任洪茂,李宝林,等.吉林省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32(2): 140—141.[2]郗爱华,任洪茂,张宝福,等.吉林省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3):342—343.[3]董耀松,范继璋,杨言辰,等.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J].现代地质,2004,18(2):197—202.[4]汤中立.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J].现代地质,1990,4(4): 55—64.[5]柴社立,任洪茂,申庆贵,等.吉林红旗岭地区含矿与不含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对比[J].地质找矿论丛,2003,18(4):229—232.[6]周树亮,孙英华,张向东,等.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3号岩体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吉林地质,2009,28(2):38—44.[7]孙英华,周树亮,衣欣,等.吉林红旗岭矿区3号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J].地质与资源,2010,19(1):15—21.。
红旗岭镍矿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

C omprehensive综合红旗岭镍矿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张向东(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〇七队地质科,吉林 吉林 13201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对不锈钢等含镍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镍矿资源也消耗的越来越快,为了改善目前镍矿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在国家所有镍矿资源开发领域内都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政策。
吉林省的红旗岭是我国镍矿资源开采的主要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本文就红旗岭镍矿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红旗岭镍矿资源;二次开发和利用;现状概述;中图分类号:P61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6)17-0089-2Tw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 Hongqiling nickel mineZHANG Xiang-dong(Team 607 Geological Department,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Jilin Province,Jilin 132013,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n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he nickel products such as stainless steel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consumption of nickel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also more and more quick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ent nickel ore resources waste phenomenon is serious problem, in the national all nickel o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to 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ining policy.Red flag ridge of jilin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areas of nickel resources mining in our country, has rich mineral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red flag ridge nickel secondar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re discussed.Keywords: Hongqiling nickel ore resources; secondar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ituation Overview;1 红旗岭镍矿资源现状概述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经济市场的极速扩大,许多不锈钢等含镍元素的工具使用越来越频繁,对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国际间镍市场价格处在上升状态,且国内的镍资源面临着短缺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红旗岭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意义
摘要:吉林省红旗岭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并发育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本区共发现3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岩体, 其中1号岩体赋矿最多。
铜镍矿体呈似板状、上悬状、透镜状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内,矿床属岩浆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成因。
关键词:成矿模式找矿意义铜镍硫化物矿床
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元素,在现代工业技术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而吉林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则位于红旗岭勘查区内,富含丰富的镍资源。
因此研究1号岩体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矿区地质背景
红旗岭位于吉林省中部磐石地区,地理坐标N47°55′,E126°30′。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古生代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南接华北地台北缘,北部与佳木斯地台相接,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
1号岩体位于矿区第一岩带的中部,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
岩体产状走向北25~50°,倾向北东50~65°。
1号岩体在平面上呈纺锤状,长980m。
宽150~280m,最大控制深度560m,长宽深之比为4:1:2[2]。
岩体主要由含矿岩石类型主要有斜方辉石岩、角闪辉石岩、辉石角闪岩、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岩石的M/F值一般在2~
5范围内,岩体具有多次脉动式侵位叠加的特点[3]。
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漏斗状等产出。
2 岩石标本镜下特征及其成分特点
2.1 围岩:二云母片岩
岩石具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岩石以片状矿物为主,为鳞片状的黑云母和白云母,呈平行定向排列形成片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和中性酸斜长石组成。
黑云母,鳞片状,与白云母一同呈平行定向排列。
正交下干涉色可达III级绿,但基本被其本身的颜色假冒,平行消光,含量约28%。
白云母,鳞片状,与黑云母一同呈平行定向排列。
平行消光,含量约26%。
长英质矿物,主要为石英,含部分长石。
长英质矿物多呈不规则粒状,少数为短柱状,常呈带状分布于黑云母和白云母的间隙中,石英为波状消光,斜长石为斜消光。
长英质矿物含量约42%。
其外,含少量的十字石和铁锰质矿物。
(图1、图2)
2.2 岩体:辉橄岩
岩石具堆晶结构的填隙结构,局部为海绵陨铁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橄榄石,辉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及少量的磁铁矿组成。
橄榄石,不规则粒状,不规则裂纹发育,含量约68%,常沿边缘发生蛇纹石化。
辉石包含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
斜方辉石以镁质的顽火辉石和紫苏辉石为主,粒径大小与橄榄石相当,含量约20%。
单斜
辉石主要为普通辉石,短柱状,粒径大小与橄榄石相当,含量约7%。
磁铁矿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于橄榄石和辉石的空隙中,形成填隙结构,局部磁铁矿分布较多,过渡为海绵陨铁结构。
(图3、图4)
3 矿体特征
根据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矿体的形态与产状,发现似层状矿体和上悬式矿体。
这种矿体在本区矿床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上悬式矿体位于岩相上部,以透镜状为主,一般规模小,厚度薄,延长段连续性差。
似层状矿体产于1号岩体的底部,其形态,产状严格受岩相的控制,与所赋存的橄榄辉岩相基本一致,呈似层状,通常与其上部的橄榄岩相界线清楚,底部以混染带与围岩二云母片岩呈不整合接触。
在横剖面上其两侧向中心倾斜,在纵剖面上向北西呈缓倾斜。
在似层状矿体中矿石矿物主要是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及黄铜矿。
据统计,在上悬式矿体三者含量为60%、36%、5%,硫化物在岩相中的含量分别为3%~6%。
平均含Ni为0.22%~0.3%,Cu为0.05%,NI:CU=6:1平均含镍与铜含量比为Ni:Cu=2.3:1。
不难看出,似层状矿体是橄榄辉石岩中的矿体是岩浆就地熔离作用形成的。
岩浆
经深部液态熔离而形成的硅酸盐熔体或岩浆,包含有未熔离完全的残留硫化物,在温度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熔离结晶作用,结晶出来的一部分硫化物由于重力影响沉降到岩相底部形成“似层状矿体”。
4 成矿模式探讨
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属深部岩浆熔离矿床,在华北地台古地块边缘,原始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含矿岩浆,沿辉发河深断裂上升至相对稳定的中间岩浆房,由于来自地幔深处的岩浆温度很高,围压很大,镍离子优先呈类质同象置换镁而分散在橄榄石、辉石晶格中[4]。
当岩浆上升通道的深大断裂达到熔浆部位时,岩浆上侵形成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等不含矿的侵入体。
伴随着构造的再运动含少量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形成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等岩体,并随温度降低, 铁镁硅酸盐晶出,发生就地熔离作用,形成上悬矿和底部矿体。
富矿岩浆最后上升侵入,较上部熔融体侵位于1号岩体底轴部,并发生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 形成容矿岩相矿石的垂直分带和纯硫化物脉[5]。
5 找矿的意义
自2007年开始,对吉林红旗岭矿区开展了危机矿山找矿项目工作。
但随着矿产的不断开发,寻找潜在资源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
因
此通过研究1号岩体相关特征及成矿模式对在红旗岭矿区寻找新的岩浆型铜镍矿床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俊梅,张宏,冯修云,等.红旗岭矿区2号岩体岩浆型硫化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意义.
[2] 秦宽.红旗岭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3] 汤中立.中国主要镍矿类型及其与古板块构造的关系[J].矿床地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