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哀牢山南段铜镍矿床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

矿床地质哀牢山南段铜镍矿床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盖春宽,张忠明(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八队,云南个旧661000)1 哀牢山南段铜镍成矿概述及其找矿意义哀牢山南段现已发现大中型铜镍矿床多处,铜镍成矿离不开基性、超基性岩体。
据不完全统计,哀牢山南段已发现基性-超基性岩体超过300个,与铜镍矿化有关的岩体约30个,基性、超基性铜镍成矿岩带呈北西向的带状展布,自元江向金平延伸,出境后与越南黑水河铜镍成矿带相连。
哀牢山南段已发现和探明的铜镍矿床除白马寨大型铜镍矿床、牛栏冲中型镍矿床外,近年又找到新安里中型铜镍矿,北西端尚有云南墨江金厂、元江安定等大中型镍多金属矿床;越南境内有板幅(大型)、塔布(中型)铜镍矿床。
哀牢山南段铜镍成矿区为云南省基性-超基性岩岩浆活动的集中区之一,属铁镁质基性、超基性正常系列。
铜镍矿化主要受控于基性-超基性岩带,2 哀牢山南段典型铜镍矿床特征和成矿规律哀牢山南段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以下3个主要方面的成矿特征、矿化富集规律。
①哀牢山南段含铜镍矿岩体多为复合岩体,岩浆多次侵位,含矿岩体一般分异良好、相带清楚。
铜镍矿化与晚期侵人(或分异)的较基性岩相关系最密切,在同一岩体中,一般是基性程度低者贫铜镍、基性程度高者偏于富镍。
岩体分异程度好与差,是决定是否形成岩浆熔离矿床的先决条件, 因此,岩浆岩分异是铜镍找矿的重要标志。
基性-超基性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在深部经历了结晶分异和熔离作用,由于重力效应,各自向岩浆下部集中,形成含硫化物的岩浆组合,岩浆在上迁的过程中依次侵入的顺序为:从基性至超基性,从弱含矿的硅酸盐岩浆到高度富集的硫化物矿浆,矿化随岩浆超基性程度的增加而变富。
构造—岩浆多期次活动,在断裂构造产状由陡变缓地方、多组构造裂隙交叉处等有利的部位形成岩浆熔离型矿床,如:牛栏冲、营盘街、新安里、马巴冲等铜镍多金属矿床(点);随着岩浆熔离作用晚期成矿热液(矿浆)沿岩体原生构造裂隙、岩体与围岩接触带贯入,形成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如:白马寨、蚂蟥沟等铜镍多金属矿床。
东天山路北铜镍钴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东天山路北铜镍钴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作者:李平何蕾梁婷赵同阳田江涛李大海来源:《新疆地质》2021年第03期摘要:新發现的路北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西段,探明的镍金属量6.8×104 t(平均品位0.88%),铜3.9×104 t (平均品位0.50%),钴2 317 t(平均品位0.03%),矿床规模已达中型。
路北岩体位于康古尔大断裂北侧,侵位于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凝灰质碎屑岩中,由早至晚依次为辉长岩、橄榄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和闪长岩,其中橄榄辉石岩为最重要的含矿岩石。
路北镁铁质岩石的铂族元素(PGE)含量偏低,∑PGE为3.21×10-9~45.13×10-9,平均14.96×10-9,IPGE(Os,Ir,Ru)略高于PPGE(Ru,Pt,Pd)含量。
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岩石具相似的分布模式,PPGE和IPGE之间分异很弱。
综合分析认为,形成路北铜镍钴矿床的母岩浆性质为后造山伸展环境下具交代岩石圈地幔特征的高镁玄武质岩浆,发生硫化物熔离的主要机制是下地壳物质的加入。
关键词:铂族元素;地球化学;铜镍钴硫化物矿床;路北;东天山东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南缘,有着优越的成矿条件,是我国铜镍资源的重要基地[1-2]。
造山带中小型镁铁-超镁铁岩体成就大型铜镍矿是东天山铜镍矿成矿的显著特色之一,如沿黄山-康古尔断裂带上分布的图拉尔根、葫芦、黄山、香山、二红洼、土墩铜镍矿床,以岩体规模小、多阶段侵入、岩相分带清晰、成群成带出现为特点[1-2],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290~275 Ma[3-7](图1)。
目前,对于区内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浆源区与构造背景的研究还存在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俯冲碰撞的交代地幔、碰撞后伸展的俯冲交代地幔或软流圈地幔及与塔里木地幔柱有关的地幔柱[4,6,8]。
路北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是2014年新疆地质调查院在东天山西段化探异常检查中新发现的[9],该矿床探明镍金属量6.8×104 t,平均品位0.88%;铜金属量3.9×104 t,平均品位0.50%;钴2 317 t(平均品位0.03%)。
哈密大黄山铜镍矿发现及意义

新疆地质XINJIANGGEOLOGY2020年12月Dec.2020第38卷第4期Vol.38No.4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845(2020)04-457-06项目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T17-3-XJ018)资助收稿日期:2020-03-10;修订日期:2020-04-29;作者E-mail :*****************第一作者简介:李卫东(1979-),男,黑龙江嫩江人,高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找矿工作通讯作者:谢登科(1988-),男,河南南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找矿工作;E-mail:****************哈密大黄山铜镍矿发现及意义李卫东1,谢登科1,邹振林1,韩飞1,钟小琴1,孟志豪2,张自涛3,颉炜4(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哈密839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新疆乌鲁木齐830001;3.新疆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1;4.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为进一步探讨东天山地区浅覆盖区超基性岩体找矿潜力,选择东天山成矿带中段黄山东与图拉尔根之间的浅覆盖区,收集整理该地段1∶5万航空磁测资料,并对部分航磁异常进行查证。
通过地质、物探等工作于浅覆盖区发现大黄山铜镍矿含矿岩体。
该岩体与邻近黄山、黄山东、黄山南岩体在航磁异常、岩浆期次、成岩年代、主量、微量元素特征上具一致性,成矿潜力巨大。
大黄山岩体的发现大大拓宽了东天山铜镍矿找矿领域。
关键词:东天山;航磁异常查证;浅覆盖区;铜镍矿;大黄山;基性-超基性岩大黄山铜镍矿位于康古尔深大断裂派生的黄山断裂北侧,成矿带位于觉罗塔格铜、镍、金、钼、铁、多金属、稀有稀土成矿带(图1),康古尔塔格-黄山铜、镍、金、钼成矿亚带,为重要的铜、镍、金、铁、铅锌等大型矿床集中区[1-2]。
甘肃怪石山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岩成矿潜力研究

19 ; 9 7 白云来等 ,0 4 范立勇 等 ,0 7 。 目前 , 国 20 ; 20 ) 我
大部 分镍和相 当一 部 分铜 来 源 于基 性 、 基 性 铜镍 超 硫 化 物 矿 床 ( 中 立 和 李 文 渊 ,95 王 瑞 廷 等 , 汤 19 ;
2 0 ) 因此 , 究具 有铜 镍 矿 化 的 基 性 、 基 性 岩 04 , 研 超 以及成 矿 的基 性 、 基性岩 , 超 对进 一步找 矿具 有理论 指导 意义 和现 实勘 查意 义 。作者 在 2 0 0 5年及 2 0 06 年实 施地 调 局 “ 肃 北 山 营 毛 沱 地 区矿 产 远 景 调 甘 查 ” 目时 , 该 区基性 、 基 性岩 进 行 了较 为 详 细 项 对 超
较复 杂 明显 , 榄 二 辉 岩 全 岩 铜 镍 矿 化 ( u含 量 o 1 一 .4 , i 量 0 1% 一04 % ) ( ) 体 常 量 和 微 量元 橄 C .% 02 % N 含 .2 .7 ;2 岩 素 具 岛 弧基 性 超 基 性 岩 浆 特 征 ( 如 岩 体 亏 损 高 场 强元 素 N 、aT 、 f Y和 P, 例 bT 、iH 及 富集 大 离 子 亲 石元 素 B 、 bT 、 aR 、h U K及 L 等 ) ( ) 法异 常 与 岩 体 地 表 矿 化 一 致 , 法结 果 显 示 岩 体 深 部 矿 化 更 好 ( 大 磁 场 强 度 值 11 . n , 、 a ;3磁 电 最 2 0 9 T 南西 侧 视 极 化 率 ( s 显 示 最 大 值 可 达 9 5 % , 常 范 围 5 0 × 0 m) ( ) 体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与金 川 、 拉 通 -) q .5 异 0 m 20 ;4 岩 哈 克 、 旗岭 等 相 似 , 红 与甘 肃 黑 山一 致 。因 此 , 石 山 有 望 成 为储 量 规 模 不 亚 于 甘 肃 黑 山 的铜 镍 硫 化 物 矿 床 。 此 外 , 怪 本文 还 提 出 了有 关 北 山 地 区 基性 、 基 性 岩铜 镍 硫 化物 矿床 的几 点 找 矿 标 志 。 超
广西融水县大平矿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广西融水县大平矿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广西融水县大平铜镍矿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和控制,初步圈定了1个镍矿体、1个铜矿体,初步查明本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矿石类型特征等。
笔者通过对本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矿床,探讨找矿前景。
标签:融水县大平矿区铜镍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1成矿地质背景广西融水县大平铜镍矿位于江南古陆(江南地轴)东南缘,北部属于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南部属桂中台陷(罗城弧形褶断带)。
区域地层有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
中上元古界为一套浅海、半浅海复理石泥沙质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分布于北部桂北台隆区。
下古生界主要出露震旦系,为一套复理石﹑类复理石,分布于桂北台隆周缘。
区域主要构造运动频繁而剧烈,其是以四堡、广西、东吴、印支和燕山运动最为突出,形成数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和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北西、近东西及近南北向褶皱与断层,在构造转折部位常出现多组构造叠加。
深大断裂具有长期活动,控岩、控相及控矿作用明显等特点。
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种类较多,有四堡期、雪峰期,有侵入岩及喷出岩,岩性有超基性、基性、中性及酸性岩,其中以花岗岩类最多。
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区域矿产主要以锡铜为主。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四堡群鱼西组(Pt2y)及丹州群白竹组(Pt3b)、合桐组(Pt3h)、拱洞组(Pt3g)地层,四堡群鱼西组(Pt2y)于矿区分布较广,丹州群仅出露于矿区东边,出露面积不大。
四堡群鱼西组(Pt2y):为一套灰~深灰色的变质泥质粉砂岩、二云石英片岩及绢云母千枚岩。
丹州群白竹组(Pt3b):下段为灰绿色含砾绿泥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千枚岩。
上段:灰—灰绿色钙质片岩、绢云千枚岩、大理岩。
丹州群合桐组(Pt3h):为深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碳质页岩夹少量千枚岩。
丹州群拱桐组(Pt3g):为灰色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底部为硅质板岩。
2.2构造矿区内褶皱不甚发育,矿区内地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地层总体倾向北北东,局部有小褶皱、挠曲等。
吉林省红旗岭矿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吉林省红旗岭矿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孙英华;荆振刚;孙超;辛永辉;侯闯【摘要】红旗岭镍矿区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在本区内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所划分的3个岩带中,有的岩体含铜镍矿,有的不含矿.通过近期在区内开展的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中所形成的资料及从构造控岩控矿、岩性控矿、成矿与岩石类型的关系进行对比,对区内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总结,为今后在区内寻找隐伏岩体及其含矿性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1【总页数】5页(P52-55,59)【关键词】综合找矿标志;岩石类型;岩相控矿;构造控岩控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红旗岭镍矿区;吉林省【作者】孙英华;荆振刚;孙超;辛永辉;侯闯【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8.63孙英华1,荆振刚1,孙超2,辛永辉1,侯闯1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7队,吉林吉林132105;2.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吉林长春130021红旗岭矿区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与华北台块辽东台背斜铁岭台凸接触带.辉发河断裂是它们的分界线,是槽台交界的过渡带中而又偏于槽区一侧的特殊构造位置,也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近几年来通过在该区开展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找矿工作(项目编码:200622014),在区内的3号岩体深部也发现了中型低品位镍矿床.根据本次综合研究工作及找矿工作成果,结合区内以往的勘查资料,总结在区内寻找隐伏的镁铁-超镁铁质含矿岩体的认识,为今后寻找隐伏岩体及评价其含矿性提供依据.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十分发育.辉发河深大断裂是在加里东运动期就开始形成的,由其诱导出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是矿区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并控制着区内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及有关岩体的分布.这两组构造基本构成红旗岭矿区构造轮廓的基本格架.矿区地质构造详见图1.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变质岩系,划分为黄莺屯组和小三个顶子组.黄莺屯组出露于矿区西部,主要由黑云母片麻岩夹角闪片岩及部分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小三个顶子组地层整合于黄莺屯组之上,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部,由大理岩、云母片麻岩、石榴石云母片麻岩组成.矿区南端出露有中生界白垩系砂砾岩,呈不整合覆盖于寒武—奥陶系地层之上.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中酸性岩、基性-超基性岩均有出露,约占矿区面积的1/2.而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西期—印支中晚期侵入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活动,并经深部和浅部熔离分异,形成了7、1、3号岩体中的大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2.1 断裂构造控岩控矿通过前期的危机矿山找矿工作及综合研究工作确认,矿区内的断裂构造仍是控制成矿的主导因素.这些构造不仅控制了矿体的产出部位,而且也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特征.2.1.1 镁铁-超镁铁质岩空间分布特征从本区岩浆活动的特点可以看出,最突出的特点是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活动强烈而广泛,并与铜镍硫化物成矿作用存在成因联系.根据岩体的分布和产出的构造部位,结合岩体和围岩类型,将区内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划分为3个岩带❶❶刘鹏鹗,等.吉林省红旗岭地区含矿岩体系统评价及隐伏矿体预测.吉林大学与吉林镍业公司资源处.2001.(详见图1).Ⅰ岩带:分布于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北西向的断裂带(F1、F2、F3)内.该断裂带总体走向310~320°,长度约15 km.带内出露1号、2号、3号、新3、7号、9号、10号、23号、24号、30号、32号和33号等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体的围岩为黄莺屯组下段的黑云母片麻岩夹角闪片岩等.区内主要含矿岩体就分布在Ⅰ岩带内,其中7号岩体赋存大型铜镍矿床,2号岩体赋存中型铜镍矿床,3号、2号岩体形成中小型铜镍矿体;9号、32号、33号岩体也均赋存有铜镍矿体.该岩带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是在海西期晚—印支中晚期构造岩浆旋回形成的,矿体的形成与该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本次危机矿山找矿工作,对3号岩体中单矿物锆石、黑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锆石U-Pb法测定结果:Mean=207+3[1.4%];黑云母Ar-Ar法测定结果:age= 215.6 Ma.测定结果也证实3号岩体形成中—晚三叠纪(印支中—晚期)❷❷孙超,等.吉林省磐石市红旗岭镍矿接替资源勘查(普查)报告.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2013..Ⅱ岩带:分布于黄瓜营子-明德屯-新立屯断裂带(F4、F5)内,该断裂呈北西方向展布,延长14 km.岩体主要围岩由黄莺屯组上段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夹大理岩组成.带内出露有4、5、6、14、15、17、18、19、24号等岩体.该岩带的岩体主要是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旋回形成,个别岩体具有多次侵入的特点.岩体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明显,岩体中镍矿化极其微弱.Ⅲ岩带:位于矿区东部小三个顶子-南孤顶子断裂构造带(F6)内.该带呈北西走向,全长5 km以上.岩体主要围岩为小三个顶子组的大理岩及云母片麻岩.带内出露有8、16、20、21、22、26、27、31号等岩体.岩体主要是在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旋回形成,也与Ⅱ岩带岩体相同,都遭受到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岩体中不含镍矿化.镁铁-超镁铁质岩的这种空间成群、成带分布特征,表明其形成与矿化同时受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控制. 2.1.2 断裂构造及其控岩控矿特征矿区内的北东、北西向断裂均为由辉发河深大断裂所派生出的次一级断裂构造,且北东向断裂呈小角度与辉发河断裂相交,无论在区域还是矿区范围内,北东向构造均为辉发河断裂派生的羽状剪切构造,所以这组断裂通常远不及大角度相交的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发育.(1)北东向断裂构造区内主要有3条北东向构造,即大岭-孟家-小三个顶子断裂、老砬子-富家断裂、新立屯-南孤顶子断裂.北东向构造不及北西向构造发育,但对成岩成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如下:矿区范围内的次生晕异常沿北东向断裂带分布,具有北西成串、北东成带的特点.如Ⅱ岩带的14号岩体与17号岩体之间的化探次生晕异常呈北东成带比较明显,该处即位于新立屯-南孤顶子北东向断裂带的东部.在北东向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岩体成串产出,如Ⅰ岩带的1、2、3号岩体,Ⅲ岩带的小三个顶子(8号、8号东、21号)等地段,岩体就产在两组构造的交汇部位及其附近.3号岩体西侧围岩均呈北东向展布,同时3号岩体也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沿北东向断裂产出.综合以上资料,矿区内的大岭-孟家-小三个顶子断裂、老砬子-富家断裂、新立屯-南孤顶子断裂等3条北东向构造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基本控制了矿区范围内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其控矿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局部地段(如3号岩体)对含矿岩浆也起到了控制作用.(2)北西向断裂构造区内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分带(Ⅰ岩带、Ⅱ岩带、Ⅲ岩带)与岩体的形态直接受辉发河断裂活动影响派生的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包括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断裂、黄瓜营子-明德屯-新立屯断裂带、小三个顶子-南孤顶子断裂带等)控制,是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也就是说,北西向构造构成了本区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前提.下面主要对Ⅰ岩带中的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断裂带(F1、F2、F3)的控岩控矿构造特征进行简略概括:该断裂总体走向310~320°,长度15 km.沿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规模较大.1、3、7号主要含矿岩体沿该断裂产出.在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1、2、3号岩体呈串珠状展布.1号、7号岩体中都有纯硫化物脉矿体,产状严格受岩体内的北西向构造节理控制.其中7号岩体中纯硫化物脉状矿体产于斜方辉岩(似板状矿体)与橄榄岩接触破碎带内,边界清晰,一般宽度2 m,延长大于100 m,控制延深150 m;1号岩体中纯硫化物脉状矿体主要产于橄榄岩富矿体的边部,个别也见于岩体边部与围岩接触破碎带中,一般宽度5~15 m,最宽达28 m以上,断续出现.上述特征表明纯硫化物脉的贯入比一般含矿岩浆贯入的时间略晚,可以确定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其在印支中晚期的活动为重要控矿构造.综上所述,在加里东期活动的北西向压扭性构造,控制了Ⅱ、Ⅲ岩带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沿北西方向的展布.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的影响,岩石多具纤维变晶结构或片麻状构造等.该期形成的岩体基本不含矿.海西晚期与印支中晚期的贫矿岩浆、含矿岩浆或富矿岩浆、残余矿浆的侵位作用,均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综合控制,它们产出在两组构造的复合地段,并且成群出现.岩体受断裂及成矿向源性的控制,距离辉发河断裂越近,矿化强度越高,如7号岩体中形成的大型铜镍矿床;远离辉发河断裂,矿化强度相对变低,如1号、3号岩体等形成中型铜镍矿床.2.2 岩相控矿矿区内Ⅰ岩带的1号成矿岩体由辉长岩相-辉石岩相-橄榄岩相组成,7号成矿岩体由苏长岩相-斜方辉石岩相组成,3号成矿岩体由辉长岩相-辉石岩相组成,2号成矿岩体由辉长岩相-辉石岩相-橄榄岩相组成.该岩带的成矿岩体均由两个以上岩相所组成,反映出印支中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分异作用强烈,分异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成矿[1].而Ⅱ岩带和Ⅲ岩带中岩体分异作用较差,多为角闪橄榄岩相、角闪石岩相,多数以单一岩相为主,反映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分异作用弱或无分异作用,不利于成矿.2.3 成矿与岩石类型及辉石矿物关系矿区内Ⅰ岩带的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石岩、橄辉岩、橄榄岩,7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石岩、橄辉岩,3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长岩、辉石岩,2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石为辉石岩、橄榄岩.可以看出,成矿与岩体中辉石岩、橄辉岩关系密切.此外,成矿岩体中赋矿岩石辉石岩、橄辉岩中均富含古铜辉石或顽火辉石等斜方辉石类矿物,表明岩体中富含古铜辉石或顽火辉石等斜方辉石类矿物对成矿有利.Ⅱ岩带和Ⅲ岩带的岩体均为无矿岩体,岩体的岩性单一,多为单一岩相,主要岩性为角闪石岩、角闪橄榄岩,岩石都遭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强烈改造.可以看出无矿岩体中都含有角闪石矿物,表明岩体中富含角闪石对成矿不利.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属于深部岩浆熔离矿床.在矿区南东侧呈北东向展布的辉发河壳源深大断裂具有继承性活动频繁的特征,使地壳深部岩浆房的富含Cu、Ni成矿物质的岩浆沿辉发河断裂上侵至相对稳定的中间岩浆房.由于岩浆上侵,会导致岩浆的温度和围压的降低,岩浆发生液态熔离和重力效应,形成自上而下的不含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富矿岩浆[2].由于辉发河断裂具有脉动式间歇活动的特点,在印支中晚期,沿北西向及其与北东向构造的复合部位上侵又发生了就地熔离和结晶分异成岩成矿,这一成矿阶段形成了岩浆熔离分异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如1、2、3号等岩体矿床,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成矿阶段[3].与此同时,深部岩浆房随着岩浆不断地熔离-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更富含Cu、Ni成矿物质的矿浆,在构造活动的作用下,沿北西向断裂构造带上侵,并在构造有利部位成矿.这一成矿阶段形成了岩浆熔离贯入型铜镍硫化物矿床[4],如7号岩体矿床,也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成矿阶段.本区内矿床成因与岩浆熔离、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因此区内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为典型的岩浆型矿床.根据矿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对区内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总结归纳,可为今后在区内寻找隐伏的岩体及其含矿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4.1 地质标志(1)构造标志与成矿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均分布于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内,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2)岩体标志成矿岩体时代:印支中晚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相标志:组成成矿岩体的岩相类型为辉长岩相-辉岩相-橄辉岩相-橄榄岩相(1号岩体)、辉长岩相-辉岩相(3号岩体)、苏长岩相-辉岩相-辉橄岩相(7号岩体)、辉长岩相-辉岩相-橄榄岩相(2号岩体).岩石标志:赋矿岩石主要为斜方辉岩和辉橄岩,其次为橄榄岩.矿物标志:成矿岩体中均富含古铜辉石或顽火辉石等斜方辉石类矿物.(3)岩石化学标志[5-6]铁镁比值:小于6,成矿岩体平均值3.54~4.77;固结指数:40~80;长英指数:15~40;镁铁指数:20~40.(4)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稀土元素:Ⅰ岩带的3号、1号、7号、2号含矿岩体稀土元素δEu和δPr值以小于1.00为主;Ⅱ岩带的4号、5号、6号和Ⅲ岩带的8号、16号无矿岩体稀土元素δEu和δPr值以大于1.00为主(见表1).4.2 地球化学标志Ni、Cu、Co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4.3 地球物理标志[7](1)磁异常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态基本一致.地面磁测ΔZ在地层背景基础上表现为高强度,一般大于2000 nT,最高可达4000 nT.(2)重力异常异常分布范围与岩体吻合,矿体上方为重力高异常.一般形成0.15~1 mGa的剩余重力异常.(3)瞬变电磁(TEM)低阻异常.含矿岩体电阻率值一般在10~300 Ωm之间,岩体与围岩电阻率无太大差异,围岩与矿石之间电阻率区别明显,差别在2个数量级以上.(4)可控源(CSAMT)低阻异常.岩体视电阻率异常值一般在几十至300 Ωm之间.(5)激电测深高极化异常.岩体中视极率异常值一般ηs>4%.(/Continued on Page 59)(/Continued from Page 31)【相关文献】[1]郗爱华,任洪茂,李宝林,等.吉林省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32(2): 140—141.[2]郗爱华,任洪茂,张宝福,等.吉林省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学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3):342—343.[3]董耀松,范继璋,杨言辰,等.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J].现代地质,2004,18(2):197—202.[4]汤中立.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J].现代地质,1990,4(4): 55—64.[5]柴社立,任洪茂,申庆贵,等.吉林红旗岭地区含矿与不含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对比[J].地质找矿论丛,2003,18(4):229—232.[6]周树亮,孙英华,张向东,等.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3号岩体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吉林地质,2009,28(2):38—44.[7]孙英华,周树亮,衣欣,等.吉林红旗岭矿区3号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J].地质与资源,2010,19(1):15—21.。
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与找矿实践意义--以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

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与找矿实践意义--以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李文渊;张照伟;陈博【摘要】The theory on small intrusions forming large deposits put forward by academician Zhongli Tang was a recapitulative summary by Long-term studying of magmatic Ni-Cu sulfide deposits which related to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And this theory got a common response by exploration industry in the world. Many mineral exploration practices have effectively illus-trated that the hypabyssal and small intrusion could always form the larger ore deposits. Our study is about the mineralization of Ni-Cu sulfide deposits which related to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in the northwestern of China. In this paper,we have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small intru-sions forming large deposits,considering that mantle magma deep part liquation and injection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this theory. And another theory of magma conduit systems,may cause the local enrichment of mineral,and like that theory of small intrusions forming large deposits. After summarizes the prospecting fact of magmatic Ni-Cu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northwestern of China,we expan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 on small intrusions forming large deposits,and make it more realistic meaningful in guiding prospecting.%汤中立院士提出的“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是基于对与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长期调查研究得出的概括性成矿认识总结。
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第27卷 第2期2008年6月 吉 林 地 质J I L I N GEOLO GY Vol 127 No 12Jun 12008 文章编号:10012427(2008)0202605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孙 平1,张成国2,赵光剑31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12;2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6队,吉林通化 135000;3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院,长春 130021摘要: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镍成矿区,笔者基于以往的科研资料,结合目前地质勘查成果,全面总结了吉林省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并指出尽管全省铜镍硫化物矿床处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但它们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和相似的成岩成矿作用过程。
关键词: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吉林省中图分类号:P618141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2;改回日期22作者简介孙 平(62),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Geolog i c fea tures of Cu 2N i sulf i de deposit of J ili n Provi n ceS U N Ping 1,ZHANG Cheng 2guo 2,ZHAO G uang 2jian311Institut e of B ureau of N onferrousM eta ls Geologi ca l P rospecti ng of J ilin P rovince,Changchun 130012,J ilin,China 21Team 606,Bureau of N onferrous Meta ls Geologica l P rospecting of J ilin P rovince,To nghua 135000,J ilin,Chi na 31Institut e of N onferrous M et a ls Geol ogica l P ros pecting of J ili n P rovince,Changchun 130021,J ilin,ChinaAbstra ct:Jilin P r ovince is an i mportant nicke l m etall ogenic pr ovince .On the ba sis of the geol ogical pr ospec 2ting results,the authors su mma rized geol ogic features of Cu 2N i sulfide deposit of Jilin P r ovince .It is pointed out tha t the deposit like other Cu 2N i sulfide deposits in Jilin Province has the sa m e m ateria l s our ce and the si m ilar or e 2for m ing p r ocess,though they belong to dif ferent geol ogica l structure units .Key wor ds:Cu 2N i sulfide deposit ;geol ogic features;Jilin Pr ovince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吉林省优势矿种,据统计,全省有基性—超基性岩体1081个,分属47个岩群,具有铜镍矿体的有24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代
太古宙
元 古 宙
显 生 宙
表 1 世界级超大型 (含大型) 铜镍硫化物矿床时代及构造环境[1, 5, 6, 7, 8, 9] T ab le 1 A ges and tecton ic setting s of w o rld2cla ss sup erla rge sca le (includ ing la rge sca le)Cu2N i su lfide depo sits
21112 岩体规模及产状 除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体规模较小 (仅 1134km 2) 外,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含 矿岩体规模普遍较大, 如萨德伯里岩盆面积大于 1 000km 2, 诺里尔斯克 1 号岩体为 (12×2) km 2[1, 10, 11]。含矿岩体产状主要为岩墙状 (金川、津巴布韦)、岩盆状 (萨德伯里、诺里尔斯克) , 漏 斗状 (沃依斯贝)、不规则层状 (布什维尔德、斯蒂尔沃特) [5]。岩体的空间分布有两种型式[2], 即 断续重现和分段重现, 前者如萨德伯里、布什维尔德, 后者如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带、耶尔岗 东部裂谷带和汤普逊构造带等。很有意思的是, 国外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型式是以线性 延伸即分段重现为主, 仅在局部地段呈现面型分布, 而我国到目前为止, 发现的同类矿床仅金 川一处, 且岩体呈孤点状, 结合其产出特征和岩体规模, 应属非常规超大型[2, 3]。 因此进一步加 强对金川矿床以成因为主的综合研究将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12 矿床地球化学 几乎所有的铜镍硫化物矿床都与镁铁质或超镁铁质岩体密切相关[1, 5], 并且在太古宙绿岩 带中的实践已表明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体的母岩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5]: 科马提岩岩浆 和拉斑玄武岩岩浆。 拉斑玄武质岩浆有两个亚类, 一个亚类具有苦橄辉长岩的平均组分, 且有 冷凝边, 另一个亚类较富含斜长辉长岩, 本文分别称它们为苦橄质拉斑玄武岩岩浆和富含斜长 辉长岩的拉斑玄武岩岩浆。在 1 500~ 1 600℃喷发的超镁铁质科马提岩岩浆限于太古宙, 是一 些重要硫化物矿床的母岩浆[8]。拉斑玄武岩岩浆形成的矿床主要发育于克拉通地区, 矿化不如 科马提岩岩浆形成的矿床那么普遍[5], 但却形成了重要的矿床 (表 2)。
新的矿种或不同类型矿床提供间接理论基础。 (2)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物质多为地幔来源, 其中往往赋存有非常丰富且重要的深 源信息, 是了解地球深部特征和动力学机制的直接窗口。 通过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不仅可以 指导找矿, 而且可以获取地球深部结构特征和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转化、地球各层圈之间的物 理化学过程及能量调整与均衡、岩浆形成与演化、岩石圈板块驱动机理的信息, 同时又有助于 认识各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3) 从资源现状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 铜、镍、铂族元素等矿产的不足[2], 严重制约着国 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要解决大规模经济建设与现有矿产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除继续加强提 高冶炼工艺和有用元素的二次回收与综合利用外[4], 最重要的是寻找一批超大型矿床, 并以此 为依托, 建立并巩固强有力的工业基地,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后盾。
1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意义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由 IU GG、IU GS 和 IC I 建议提出的当前需要开展多学科综合研 究的 12 个课题之一[1]。 其之所以能够引起国际地质、矿业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地球科学界的 研究热点, 是在于: (1)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往往是多种元素富集的天然储源库, 如产在太古宙绿岩带中的 汤普逊矿带, 产在元古宙大陆边缘裂谷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产在元古宙大陆内部裂谷的萨 德伯里镍矿床和布什维尔德杂岩体。这类矿床既有类似于一般矿床的成矿规律和赋存条件, 又 有它独特的方面[2、3]。 对其成矿机理、构造背景、矿质来源及岩体特征等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不 仅有助于丰富成矿理论, 为寻找同类矿床提供直接理论依据, 而且可以开拓找矿思路, 为寻找
拉斑
Cu (N i+ Cu) = 0125~ 0159
苦橄质拉斑 金川, 侵入于西澳的 P ilbara 断块上的 M un i2
玄武
P t (P t+ Pd) = 0128~ 0172
玄武岩岩浆 M un i 侵入体, R adio H ill 侵入体
岩岩 (P t+ Pd) (R u+ Ir+ O s) = 7154~ 19127 富斜长辉长 萨 德 伯 里 ( Sudbu ry ) , 沃 依 斯 贝 (V o isey′s
浆
岩的拉斑玄 B ay ) , 诺 里 尔 斯 克—塔 尔 纳 赫 (N o ril′sk2
武岩岩浆 T alnakh) 矿带, 德卢斯 (D u lu th) 杂岩体
213 控矿条件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形成于裂谷等张性环境中。巨大的张裂构造带为岩浆的运移、 侵位及期后成分的调整等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1, 5, 10, 11]。就世界范围内的超大型铜镍硫化 物矿床而言, 深大断裂及其诱发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含矿岩体的形态和产状, 并在一定程度上制 约着矿床的热液叠加、后期改造及再富集作用[1, 12, 13]。研究表明现已发现的超大型铜镍硫化物 矿床普遍存在着多期次岩浆活动, 而这些岩浆活动基本上都与控制岩体的深大断裂的多期次
2 研究现状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铂族等贵金属元素的天然储源库, 世界各国均进行了大量的开 发和研究工作, 对其产出特征、控矿条件、母岩浆系列、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 展。 211 产出特征 21111 时空分布及构造环境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产出于太古宙、古—中元古代和三叠纪, 新元古代和古生代还 没有发现这类矿床。研究表明, 除陨石撞出形成的萨德伯里镍矿为陆壳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熔 融物提供成矿物质外, 其它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质主要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裂谷环 境不均匀的上地幔[1], 矿床就位于张性构造环境中。赋矿岩石类型有: ①苏长岩—辉长岩, 如萨 德伯里镍矿; ②二辉橄榄岩侵入体, 如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③相当于溢流玄武岩的侵入体, 如 诺里尔斯克和十月矿床; ④与科马提岩有关的, 如阿哥纽、康巴尔德、汤普逊矿床; ⑤层状杂岩 体, 如布什维尔德矿床。 成矿时代及构造环境见表 1。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0 甘 肃 地 质 学 报 第 8 卷
活动密切相关, 有人称之为同生构造多级控矿[13]。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构造带及我国金川、 红旗岭等实例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论断[2, 7, 12]。流体的参与对于断裂的活化、岩浆的形成、演化 起着催化作用, 在流体作用下的碱交代作用和垃圾效应是超大型矿床形成的一种机制, 矿床的 规模决 定 于 碱 交 代 作 用 规 模 和 深 部 HA CON S 流 体 活 动 强 度 ( 当 然, 高 效 富 集 也 不 容 忽 视) [ 13, 14 ]。 214 成矿机理研究 研究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理实际上就是探讨母岩浆是如何产生, 成矿元素是在什么 因素影响下活化、迁移、富集、分离出不混溶硫化物并沉淀形成工业矿床的。金川、萨德伯里、诺 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及西澳矿床的研究表明, 在这些超大型矿床的深部存在着岩浆房[1]。而母 岩浆 (岩浆房) 的产生目前认为有两种机制, 一种为陨石冲击形成, 如萨德伯里; 另一种为深部 岩浆熔离所致, 如金川、诺里尔斯克等[2, 10, 。 15] 硫化物的熔离和预富集作用主要是在岩浆房中 和上侵途径中完成以后再贯入到现存空间的[1, 16]。在岩浆房中或上升过程中, 围岩对原始岩浆 的改造, 如同化、混和、混染 (尤其是长英质同化混染)、外部因素 (如围岩中碳的作用) 下的还原 作用是导致硫化物不混溶性发生的主要因素[5], 尤其是镁铁质岩浆的强烈的地壳混染分别在 诺里尔斯克、萨德伯里、金川等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痕量元素等资料的证 实[1, 5, 17 ]。 近年来研究认为,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与碱交代作用及深部 HA CON S 流体[13 ] 及岩浆 多期活动[1, 3, 9, 10, 18 ] 密切相关, 硫化物不混溶程度受挥发分的制约, 而这种挥发分主要是外来 的, 可能和与之接触的围岩, 特别是碳酸盐岩有关[9]。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 期 范育新, 等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4 9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α
范育新, 张铭杰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地质系,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不仅赋存有巨大的铂族贵金属资源, 而且赋存有非常重要的 深源信息, 对其成矿理论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对超大型铜镍硫化 物矿床的产出特征、时空分布、构造环境、控矿条件、母岩浆系列、成矿机理等研究现状的总结, 认 为以下几方面研究具有较大潜力: (1) 矿床成因; (2) 通过构造—流体—岩浆—成矿动力学综合研 究, 揭示成矿机制与全球变化的内在关系; (3) 元古宙板块构造演化与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关系。 关键词: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理论; 进展
表 2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母岩浆系列分类[1, 5, 6, 9] T ab le 2 P rim a ry m agm a series cla ssifica tion fo r sup er2la rge Cu2N i su lfide depo sits
岩浆 系列
地 化 特 征
实 例
科马 提岩 岩浆
甘肃地质学报
1999 1999ຫໍສະໝຸດ 第 8 卷 第 2 期 A CTA GEOLO G ICA GAN SU V o l. 8 N o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