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

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

第一单元花季如歌第1课蓝天白云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教学重点: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04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05年。

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

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二)揭示课题——花季如歌(小黑板)(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4、节奏练习:OΧ| ΧΧΧΧΧΧΧ| ΧΧΧΧO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第2课那不勒斯舞曲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江南好-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江南好-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江南好-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风情,感受江南文化魅力;
2.通过学唱《江南好》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唱《江南好》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歌曲表现江南风情,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音乐《江南好》;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活动用具:手鼓等。

四、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10分钟)
1.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阅读歌词,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

2. 合唱学唱(25分钟)
1.引导学生一起唱歌,注重声音质量;
2.教师强调节奏、音高、拍子等音乐要素。

3. 音乐分组创作(30分钟)
1.按照所分配的音乐要素进行分组;
2.每个小组演奏一遍自己的音乐作品。

4. 评价和表演(5分钟)
1.教师对每组的演奏进行评价;
2.每个小组进行一遍表演。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江南好》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江南文化,感受江南文化魅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增强了音乐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创作,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表现欠缺自信,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海滨之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海滨之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海滨之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海滨之歌》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内容。

2.掌握《海滨之歌》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3.学会合唱《海滨之歌》这首歌曲。

4.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理解《海滨之歌》的创作背景作为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海滨之歌》是由中国知名音乐家苏少先生创作。

这首歌曲描绘了海滨的风光和美丽的海滨妹妹,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沿海地区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这首歌曲。

2. 学习《海滨之歌》的歌词、曲调和节奏学生在了解这首歌曲的基础上,要开始学习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每一个细节。

3. 合唱《海滨之歌》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唱。

通过合唱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歌曲的氛围和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合唱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锻炼。

4. 音乐欣赏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美丽旋律。

可以通过播放唱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这首歌曲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完整掌握《海滨之歌》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

2.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2.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合唱技巧的能力,让音乐产生更加优美和和谐的效果。

2.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教学效果和巩固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客观地分析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和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一首经典歌曲《海滨之歌》,掌握了歌曲的歌词、曲调和节奏,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合唱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踏浪-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踏浪-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踏浪-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踏浪”在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理解“踏浪”的音乐风格和基本特点。

3.能够分析“踏浪”在作曲、演奏和表达中的技法运用。

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踏浪”的风格特点,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在音乐表达、演奏和创作中获得审美和艺术的享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踏浪”所运用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能够在演奏中准确表达出作曲者的意图。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1.通过听、看、说、做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踏浪”音乐作品。

2.采取启发式教学,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

3.注重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开展音乐创作活动。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第一课《听好踏浪》•目标:了解“踏浪”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内容:1.介绍“踏浪”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2.分享“踏浪”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3.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倾听“踏浪”的旋律与节奏。

•进度:1课时第二课《弹奏踏浪》•目标:掌握“踏浪”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

•内容:1.教授“踏浪”乐曲的曲式和结构。

2.演示如何正确演奏“踏浪”。

3.指导学生进行“踏浪”乐曲的演奏实践。

•进度:2课时第三课《创意踏浪》•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内容:1.分析“踏浪”乐曲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2.给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3.听取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评议和表演。

•进度:3课时五、教学资源和材料1.PPT幻灯片,介绍“踏浪”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2.CD播放器和音乐光盘,进行音乐欣赏和演奏指导。

3.乐器和乐谱,实现“踏浪”乐曲的演奏和创作。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听、说、做多方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踏浪”音乐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黄河船夫曲-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黄河船夫曲-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黄河船夫曲-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黄河船夫曲的歌曲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能够通过演唱、跳舞等方式体验黄河船夫曲的中华民族情怀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性的表演和艺术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老师能够清晰准确的向学生讲解黄河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歌曲特点。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黄河船夫曲的基本节奏、音乐节拍以及音乐形式。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黄河船夫曲代表的中华民族情怀和人民奋斗精神。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创新,创造性展示艺术才能。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老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关于黄河船夫的认知和印象。

2.老师介绍黄河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歌曲特点。

正文环节(一)体验黄河船夫曲的音乐特点1.利用声音、律动、节奏等音乐元素,引导学生领略黄河船夫曲所体现出来的磅礴、豪迈、奋斗精神。

2.学生听歌,感受音乐的美妙。

老师介绍音乐中的常见节拍形式和演唱技巧等知识点。

3.组织学生试唱、齐唱黄河船夫曲,加强学生对曲调和旋律的掌握。

(二)发掘黄河船夫曲的文化内涵1.老师讲解黄河船夫曲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蕴含的人民奋斗精神。

2.学生通过课上音乐剧表演,全面展示了黄河船夫曲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果敢不息、奋勇前进等精神特质。

(三)展示与创作1.学生分小组,围绕黄河船夫曲进行创作和表演。

2.学生动手进行编排,创作自己的舞蹈、表演和音乐作品。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总结优缺点,进行评判和分享。

结束环节1.整合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黄河船夫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2.老师评价表演过程和效果,对典型表现进行表扬。

四、教学评价1.通过音乐剧表演活动,学生深入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

2.课程设计创新,学生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3.课堂效果显著,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能够借此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意和审美素质。

划船曲-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划船曲-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划船曲-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唱出《划船曲》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能够掌握和弹唱《划船曲》的主旋律;3.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了解到划船文化及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与掌握《划船曲》的旋律和歌词;2.学习和掌握掉拍现象以及音乐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1.协调歌词和旋律的齐唱;2.学生对齐唱和掉拍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划船曲》开展教学活动。

先介绍《划船曲》的背景和歌词,进而分析歌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最后学习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

2. 教学步骤Step 1. 《划船曲》的背景和歌词教师简单介绍《划船曲》的背景和宣传以及歌曲的歌词。

Step 2. 分析歌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1.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划船文化”,它代表了什么;2.分析歌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学习中国文化中“无为而治”等哲学思想。

Step 3. 学习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1.介绍乐谱并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边学习边打乐谱。

让学生用双手指弹出主旋律;2.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一起唱出《划船曲》;3.通过练习,学生感受到了掉拍现象和歌曲的节奏感。

3.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示范演示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该歌曲的内容和技能。

4.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识谱能力、演奏技巧、节奏感等方面进行评价;2.通过问答方式,教师检测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能力;3.通过口头和笔头评价,教师总结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

四、教学资源1.乐谱;2.《划船曲》音频文件;3.音乐教学需要的设备:音响设备、乐器等。

五、课后作业1.利用音乐软件制作《划船曲》MV;2.根据歌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撰写一篇关于唐代文化精髓的文章。

六、教学总结本课程以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划船曲》为主题,课程教学以“了解、感知、欣赏、表达”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感受这首歌曲。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北龙港初级中学八下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清明雨花第一课时雨花石教学目标:1、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2、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深情范唱歌曲,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请听老师演唱一遍。

在聆听感受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师:谁来说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抒情的、优美的、深情的……师: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北龙港初级中学八下音乐教案生:中速师:对,歌曲的情绪是深情的,速度为中速。

2、简单介绍歌曲产生的的背景: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播放课件)师:这首《雨花石》是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歌,它讲述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的故事。

这样就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3、播放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体会雨花石它被赋予的神圣的内涵吧。

(感受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师生在雨花石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师:同学们朗读的很有感情。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从歌声中去感受一下雨花石的精神。

4、播放范唱音乐,生了解歌词的内容。

师:在聆听的同时,请你思考: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播放范唱)师: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生:它向我们诉说了它的心愿: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师:那你能告诉我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吗?生: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钟声嘀嗒-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钟声嘀嗒-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钟声嘀嗒-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钟声嘀嗒音乐的演奏和表现技巧;•掌握钟声嘀嗒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能够独唱和合唱钟声嘀嗒音乐,能够较准确地演奏钟声嘀嗒音乐的各个乐器部分;•了解钟声嘀嗒音乐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能够练就准确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色彩搭配技巧;•能够通过合作演奏和合唱,培养团队意识;•能够通过音乐演奏,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钟声嘀嗒音乐的节奏和和声;•合唱和演奏钟声嘀嗒音乐的技巧;•掌握钟声嘀嗒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合唱和演奏钟声嘀嗒音乐的协调性;•能够真正理解钟声嘀嗒音乐的内涵并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

•听、说、唱、演的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提问,引入钟声嘀嗒音乐是否有了解过,是否演奏过。

学习讲解钟声嘀嗒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演奏技巧。

通过教师演奏和学生跟唱,在课堂上学会钟声嘀嗒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演奏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奏钟声嘀嗒音乐的不同乐器部分,如键盘、小提琴、大提琴、木琴等。

合唱安排学生分组,自行练习合唱钟声嘀嗒音乐。

教师听取学生表演,并进行评价。

给予建议和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第二课时导入简单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学习通过教师示范,教授钟声嘀嗒音乐的和声及合唱技巧,让学生能够独立掌握合唱成技术。

合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以及分析改正问题并进行练习。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合唱技巧。

第三课时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来体会音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一些音乐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钟声嘀嗒音乐的文化内涵。

配合教材,让学生理解钟声嘀嗒音乐的乐曲内容及表现方法。

合唱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唱,发挥合唱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合作,及演奏中深入理解钟声嘀嗒音乐。

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钟声嘀嗒音乐的演奏和表现技巧;能够练就准确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色彩搭配技巧;能够通过合作演奏和合唱,培养团队意识;能够通过音乐演奏,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清明雨花第一课时雨花石教学目标:1、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

2、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南京雨花台图片)这里是南京市有名的雨花台。

我们正在欣赏的画面就是雨花台美丽的瞬间,然而,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人们总是把出产于此的红红的雨花石同烈士的鲜血联系在一起。

这些烈士们就像这一颗颗小小的雨花石,平凡而伟大,默默地为人们铺起一条五彩的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雨花石》。

二、学唱歌曲:1、教师深情范唱歌曲,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请听老师演唱一遍。

在聆听感受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教师范唱)师:谁来说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抒情的、优美的、深情的……师:歌曲的演唱速度又是怎样的?生:中速师:对,歌曲的情绪是深情的,速度为中速。

2、简单介绍歌曲产生的的背景: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播放课件)师:这首《雨花石》是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歌,它讲述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的故事。

这样就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3、播放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体会雨花石它被赋予的神圣的内涵吧。

(感受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师生在雨花石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播放雨花石的伴奏音乐)师:同学们朗读的很有感情。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从歌声中去感受一下雨花石的精神。

4、播放范唱音乐,生了解歌词的内容。

师:在聆听的同时,请你思考: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播放范唱)师:雨花石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生:它向我们诉说了它的心愿: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师:那你能告诉我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吗?生: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5、播放范唱音乐,生随音乐小声跟唱。

(课件出示歌谱)师:了解了歌词的内容,让我们跟着范唱轻声的哼唱这首歌曲。

(播放范唱音乐)6、生随教师的琴声用wu哼唱。

熟悉旋律,体会旋律的优美。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用呜来哼唱一遍歌曲的旋律。

7、生跟琴填词演唱。

师:请学生们听着琴声直接填入歌词演唱一遍歌曲。

8、处理歌曲难点:(倚音、休止符、切分节奏、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唱)(1)、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①、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歌谱中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并掌握倚音的唱法和作用。

师:请你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生:6•1 765∣6 —∣1 61 7656∣3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师:请跟老师唱一遍。

(教师范唱)生跟琴唱一遍。

师:同学们注意到在这一乐句中,出现了一种装饰音,她是用一个小音符表示的,写在需要装饰的音的左上方,你找到它了吗?生:找到了。

师:我们把它找出来了。

(出示课件)它的名字叫倚音,它的作用是把旋律装饰得更加好听,我们把它放到旋律中来唱一唱。

(教师唱有无两种,让学生分辨)师:先来听老师唱一遍没有倚音的。

再来听一遍有倚音的。

你们来感受一下哪种演唱更好听?生:加上倚音更好听。

师:请跟老师唱一遍。

(教师弹琴教唱一遍)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②、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对比唱)师:请你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再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

生: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和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师:我们来看歌谱。

(出示课件)这两句的相同点在于旋律的节奏相同。

并且都有两个休止符。

在唱到有休止符的地方时要怎么样?对,要停顿!一组:1=C 2/46 3 6|5 45 30|2 03 3212| 2—|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1 62 |1 76 50|4 03 2312| 5—|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句。

(教师教唱)生练唱。

师:我们再来唱一下第二句。

(教师教唱)要注意孩子们,请仔细听老师弹唱下边这句旋律,跟我们刚才唱的这句在音高上有什么区别?1 62 |1 76 50|4 03 2312| 5—|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师:你听出来了吗?生:这一句的音要比第一句高。

师:你的听力真好,其他的学生听出来了吗?跟着琴声学一学。

(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生跟琴练唱一至二遍。

③、跟琴完整的唱一遍第一乐段。

师:我们完整的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生跟琴练唱。

(2)、学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①、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师:请你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生: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请跟老师唱一遍。

(教师范唱)生跟琴唱一遍。

②、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对比唱)师:请你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再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

生: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师:我们来看歌谱。

(出示课件)这两句的不同点在于“我愿”的旋律不同。

第一句是上扬,第二句是下行。

在唱的时候还要注意这两句中也有休止符。

在唱到有休止符的地方时要停顿!二组:1=C 2/46 3 3 23| 2 —|3 03 2 321 2| 1-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1 6 3 23|2 —|3 03 2 32 12 | 1-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师:我们先来唱一下第一句。

(教师教唱)生练唱。

师:还要注意“五”的唱法。

生再跟唱一遍。

师:我们再来唱一下第二句。

(教师教唱)要注意“我愿”是下行。

生跟着琴声唱。

(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③、跟琴完整的唱一遍第二乐段。

师:我们完整的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生跟琴练唱。

9、生随教师的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把难点解决了,让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吧。

生随琴演唱。

10、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比较准确,但是老师感觉你们的歌声还缺少情感的流露。

师:这条雨花石铺成的五彩的路是谁铺的?用什么铺的?生:是由革命烈士用身躯和鲜血铺成的。

师:那我们在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生: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之情、带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师伴奏生激情演唱。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从你们深情的歌声感受到了你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三、歌曲处理: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师:请你们想想,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丰富歌曲的演唱呢?生:领唱和齐唱、男女生分组唱、、朗诵+哼鸣伴唱……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说得这几种方式来演唱歌曲吧。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四、创编动作造型为歌曲做背景。

师:同学们再来看课本右下方有一组雕像,这是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雕像群中的一组。

走进烈士陵园,首先印入我们眼帘就是这一座巨型烈士群雕。

孩子们,让我们走近群雕,一起瞻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

看!那戴着镣铐,蔑视敌人的工人;横眉冷对的知识分子;怒目圆睁的农民;临危不惧的女干部;咬紧牙,抿着嘴的小报童,身陷囹圄却充满胜利希望的女学生……我们知道,他们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代表,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师:同学们都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用歌声展现出来了。

那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吗?生:能。

(1)生分组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要求根据歌词的含义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

生分组创编。

(2)生分四组自由摆出各种造型,情景表演,完整演唱歌曲。

师生评价。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都很有创意!五、总结:师:通过学唱这首《雨花石》你有什么收获?生: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生: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踏着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是的!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踏着先辈们留下的足迹,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我们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那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的唱起“雨花石”,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在师生深情的演唱中结束这节课!第二课时共和国之恋教材分析:《共和国之恋》节奏平稳,音调丰富,从而展现出抒情而宽展、流畅而新颖的音调风格。

这是一首为了中国科学家谱写的歌曲。

历史背景:邓小平重新主持工作后,提出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发达国家,所以要大力发展科技。

不久,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生产力,又过了没多久,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首歌曾经被称为中国的科学家之歌,激励了一代为共和国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科学家学情分析: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

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地哼唱《共和国之恋》的旋律,通过学唱《共和国之恋》,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能用不同的声音、气息,有控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欣赏法、视听结合法、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唱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重点:1、清晰准确的吐字咬字表达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正确的呼吸与吐字演唱歌曲难点:良好的歌唱技能和技巧:1、良好的歌唱姿势;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3、做到有气息地歌唱,使中声区的发声自然、圆润和统一;4、学习母音的正确发音;5、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

课前准备:1、《共和国之恋》简谱2、钢琴伴奏3、《共和国之恋》音乐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出示练声曲1、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较慢4/45 4 3 2 1— — — 目的: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

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

声音建立在呼吸“气口”上,保持连贯、均匀、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