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作用论文
合理情绪疗法在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疗法在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应用【摘要】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理解和处理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首先解释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定义和原理,然后探讨了它在焦虑、抑郁和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接着,文章讨论了合理情绪疗法对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总结了合理情绪疗法在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中的有效性,并展望了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合理情绪疗法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个体症状改善和社会关系建设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心理问题、应用、焦虑、抑郁、压力管理、人际关系、有效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合理情绪疗法在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中的应用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通过理性思维和情绪管理技巧来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消极情绪。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和人际关系困扰等。
合理情绪疗法在解决这些一般心理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个体可以学会如何理性地思考和处理负面情绪,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种方法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并学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压力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合理情绪疗法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它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我们将分析这种疗法的有效性,并展望未来它在心理健康领域中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更多人提供关于合理情绪疗法的信息,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正文2.1 概述合理情绪疗法的定义和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改变消极情绪和思维模式,促进积极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其核心原理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认知观念所决定,通过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可以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
心理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生的工作满意度。
除了医疗技术和沟通技巧外,心理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患关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
首先,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在面对疾病时,患者常常会感到恐惧、焦虑和绝望。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一些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更容易对医生的建议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因此,医生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其次,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态度也对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满意度。
一些研究发现,医生的同理心和尊重患者的态度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密切相关。
相反,缺乏同理心和不尊重患者的医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满和不配合,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医生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和信任也会影响医患关系。
患者通常会对医生寄予厚望,期待他们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然而,现实中医疗资源有限,医生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当患者的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失望和不满。
因此,医生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治疗目标和预期效果,避免误导患者,建立合理的期望,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最后,医患双方的沟通方式和效果也对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反,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准确可能导致误解和不满。
因此,医生应该注重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包括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解答患者的疑问,以及提供清晰明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参与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医患关系中的心理疏导与治疗

医患关系中的心理疏导与治疗在医患关系中,心理疏导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生的工作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医患关系中的心理疏导与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患关系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促进患者的合作,并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疗效,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职业满足感。
二、医患关系中的心理疏导1. 患者情感的释放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恐惧、不安等。
医生可以采取主动倾听的方式,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情感的释放,患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缓解情绪压力。
2. 信息的传递和解读医生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将病情、治疗方案和进展告知患者,消除患者对未知的恐惧感。
同时,医生还可以解读医学术语,帮助患者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并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三、医患关系中的心理治疗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调整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改变其心理状态。
医生可以与患者合作,通过分析和辨别患者的错误思维和负面情绪,引导其转变为更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2. 心理支持和咨询医生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模式,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支持和咨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增强其抗压能力。
四、提升医生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素养医生在医患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患者的期望和情绪状态。
为了提升医患之间的沟通效果,医生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结论在医患关系中,心理疏导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工作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生的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心理治疗-治疗关系

尊重与接纳
尊重
治疗师应尊重患者的个性、价值观和 选择,不评判或指责患者,以建立信 任关系。
接纳
治疗师应接纳患者的所有情感和行为 ,不排斥或抵制,以促进患者自我探 索和成长。
沟通与表达
沟通
治疗师应善于倾听和提问,鼓励患者自由表达内心感受和需求,以促进治疗进 展。
表达
治疗师应指导患者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情感和观点,以释放内心压力和增强自 我认知。
创新的治疗技术与方法
叙事疗法
通过倾听患者的叙事,理解其情感和经历,帮助患者重构积极的 生活故事,促进心理成长。
艺术疗法
利用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释放压力和焦 虑,提高心理治疗效果。
家庭治疗
关注家庭系统对个体心理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关系来促进个体 心理健康,提高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THANKS
治疗进展的评估
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症状的变化,如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 障碍是否得到缓解。
患者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评估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是否学会了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否在 生活中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
了解患者在治疗后是否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的社交和职业 功能。
深入了解患者的成长经历、 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等, 帮助患者找到问题的根源, 增加自我觉察。
建立情感连接
治疗师与患者建立情感连 接,通过共情和理解,促 进患者积极改变和成长。
结束阶段:评估治疗效果与结束关系
评估效果
结束关系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估,总 结治疗效果,明确患者的成长和进步。
正式结束治疗关系,对患者未来的发 展和成长给予建议和鼓励。
心理治疗中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

心理治疗中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引言心理治疗是一种以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个人成长为目标的治疗方法。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维持治疗关系的良好和稳定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治疗中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以帮助心理治疗师和患者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
维持治疗关系的重要性治疗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基石,它是心理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维持治疗关系的良好对于治疗师正确评估和处理患者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和方法。
1. 建立信任和保密性建立信任是维持治疗关系的关键。
治疗师应该创造一个安全、宽容和保密的环境,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放心。
保密性是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伦理原则,治疗师应该保证患者的隐私权不被侵犯。
1.1 倾听和尊重治疗师需要倾听和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想法。
对患者表达的情绪和观点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选择。
1.2 积极沟通和反馈积极的沟通是维持治疗关系的关键。
治疗师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及时给予患者反馈。
这种积极的沟通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感,并促进治疗的进展。
2. 建立共同目标和合作关系治疗师和患者需要共同确定治疗的目标和计划,并建立一个合作的工作关系。
2.1 目标设定和评估治疗师和患者应该明确治疗的目标,并设定可量化和可衡量的评估标准。
这样可以更好地跟踪治疗的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2 合作计划和任务分配治疗师和患者需要制定一个合作的治疗计划,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任务。
这样可以增强患者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促进治疗的成功。
2.3 鼓励和支持治疗师应该鼓励和支持患者的努力和进步。
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动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3. 处理冲突和困难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和困难。
治疗师需要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保持治疗关系的稳定和良好。
3.1 接受和理解治疗师需要接受和理解患者的情绪和观点。
在处理冲突和困难时,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压力。
心理学如何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心理学如何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心理学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还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良好的医-p患者关系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如何在医患关系中发挥作用。
1. 倾听和沟通医生应该积极倾听和沟通患者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倾听患者的诉说,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恰当的医疗建议。
心理学的倾听技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包括非言语沟通和身体语言的解读。
医生还可以学习如何通过正向语言来提高患者的情绪和信任感。
2. 建立信任信任是医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患者主动寻求医疗帮助的前提。
医生可以通过关注和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以及保持透明和诚实的态度来建立信任。
心理学的技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联系,如共情和情感支持。
医生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增强患者对其的信任。
3. 增强患者自主权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和自主决策权。
心理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价值观和目标,进而帮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医生可以使用共同决策制定模式,与患者一起商讨治疗方案,提供信息和建议。
这种参与性决策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
4. 解决情绪问题医生应该能够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
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和处理患者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或恐惧。
医生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解决策略,或者将患者转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便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5. 培养共同决策的意识心理学可以帮助医生意识到共同决策制定的重要性。
医生可以鼓励患者分享他们对治疗方案的看法和担忧。
医生还可以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和后果。
共同决策制定可以建立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平等和互动关系。
6. 建立长期关系医生应该努力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关系。
心理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发展和变化,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需求。
心理疾病的亲密关系治疗重建信任与沟通

心理疾病的亲密关系治疗重建信任与沟通心理疾病的亲密关系治疗:重建信任与沟通在当代社会中,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问题,对患者及其亲密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心理疾病可能导致信任的破裂和沟通的障碍,进而影响亲密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重建信任与改善沟通成为治疗心理疾病后亲密关系的重要部分。
一、理解心理疾病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心理疾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患者的亲密关系出现矛盾和冲突。
例如,患有抑郁症的人可能会对亲密伴侣的感情回应变得迟钝,无法主动表达爱意,导致亲密关系缺乏温暖和亲密感;而患有焦虑症的人可能会过度担心、猜疑伴侣的意图,从而产生无端的争吵和负面情绪。
因此,了解心理疾病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是治疗重建信任与沟通的第一步。
二、重建信任的关键因素由于心理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对自己和他人失去信任,重建信任是亲密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以下是重建信任的关键因素:1. 坦诚与透明:心理疾病患者与亲密伴侣应该以坦诚和透明为基础,分享彼此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患者应主动告诉伴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进展,以建立信任。
2. 建立共同目标:亲密关系中的双方需要一起设定和追求共同目标,通过共同努力来增强互信。
例如,患者可以与伴侣约定每天一起进行身体锻炼,以此增强身体健康和信任。
3. 尽量避免批评与指责:亲密关系中,患者和亲密伴侣都需要尽量避免批评和指责,以免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
双方应相互包容,理解疾病给对方带来的困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改善沟通的有效方法沟通是亲密关系中维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心理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语言和情绪表达能力受到影响,沟通障碍因此产生。
以下是改善沟通的有效方法:1. 倾听与接纳:亲密关系中的倾听是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
当患者表达内心的困惑和痛苦时,亲密伴侣应该倾听并接纳患者的情绪和观点。
倾听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释放情绪,也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和谐发展。
心理治疗中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

心理治疗中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1. 建立同盟关系建立同盟关系是治疗关系中的第一步。
治疗师应该尽可能的让患者感觉到在治疗中不是孤单的,而是与治疗师一起面对问题和挑战。
治疗师可以采用主动问候、倾听和响应患者的情绪和感觉来建立同盟关系。
2. 让患者感到被了解治疗师需要让患者感到被了解和接纳。
治疗师可以通过采用倾听、反馈和分享的方式来表现理解和接纳。
通过积极地倾听,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体验并表达出来,从而减轻身心上的负担。
3. 注意语言表达治疗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确保患者能够理解自己的话语,避免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和难以理解的语言。
治疗师需要避免使用批评性语言或负面的评价,以避免伤害患者的感情。
4. 运用现实反射现实反射指的是治疗师对患者说话内容的回应,反映对该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和体验,并且促进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表达。
通过现实反射,治疗师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5. 保持合理的距离治疗师应该尽可能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避免与患者产生过多的个人互动。
过多的个人互动可能会干扰治疗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甚至会危及治疗效果。
6. 理解患者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患者和治疗师之间极为关键的问题。
治疗师需要关注患者的文化背景,理解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并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
7. 给予赞誉和支持给予患者赞誉和支持可以促进治疗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治疗师可以通过肯定患者的努力和进步来鼓励和支持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维持治疗关系对心理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治疗师需要了解并积极运用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和策略,建立良好的患者治疗关系,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8. 处理治疗关系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治疗关系的问题,例如患者对治疗师的不信任、情绪不稳定或者对治疗方向的不满等。
治疗师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这些问题,以避免破裂治疗关系。
可以通过开放性的沟通、倾听和互动来处理这些问题,寻找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的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摘要:良好的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才能使当事人信任、接受治疗师,促成当事人的参与、合作,认同治疗师的观点,这是使当事人产生变化的基本要素。
同时,在良好的治疗关系中,治疗师的接纳理解有助于当事人提高自尊,增强治疗的信心,找到重新面对生活的力量;激励当事人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增强当事人的独立自主性。
关键词:治疗关系心理治疗作用
目前,各种疗法虽技术各异,疗效却无明显差异。
这样,确定心理治疗中共同的变化过程或治疗因素就成为心理治疗最重要的
趋势。
其中,良好的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虽然特别强调治疗师的权威性,但良好的治疗关系仍然尤为重要。
如果咨访双方不能保持良好的治疗关系,当事人需要或愿望的被理解就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接下来当事人就会退化防御;若治疗师和当事人保持一种尊重、探究接受的态度,人格变化的机制——解释就成为可能,当事人原始的、不适宜的需要就能被重新体验、组织和恰当地反应出来,从而使当事人从防御中解脱出来[1]。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治疗师,相信治疗师能帮助她。
虽然行为主义者的学说中几乎找不到描述治疗关系的文字,甚至华生、斯金纳、沃尔普的理论让人感到:治疗关系中当事人应是一个被动服从的、执行治疗师的各种操作机构的人;治疗师具有绝
对的权威,处于指导者、命令者、控制者的地位,主动地控制着互动的过程和进展。
但这并不等于在治疗实践中治疗师与当事人的关系是一片空白,建立治疗联盟就是最好的例证。
只有医患双方具有积极的情感和互惠的人际关系,彼此才能相互尊重、信任、接受、支持鼓励,最起码是当事人心甘情愿的接受治疗师的“摆布”,认同、接纳、信任治疗师的权威、能力,愿意在治疗师面前暴露自己,探索自己。
人本主义中心疗法中,治疗师的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理解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治疗关系一直贯穿始终。
人本主义中心疗法的治疗关系是一种协助关系,治疗师对当事人不评价、不贴诊断标签,而是把当事人视为一个“人”加以尊重。
理性情绪疗法的祖师艾利斯认为:治疗者与当事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并不是进行有效的人格改变的必要或充足条件,相反,太多的人际温暖和共情理解可能会激发当事人对治疗师的过度依赖。
诚然,ret是建立在高度指导性基础上的方法,治疗者也很少给当事人以同情,甚至在看法上是针锋相对的,因为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推翻非理性信念[2]。
尽管理论如此,在实际的案例中,良好治疗关系的重要作用却明晰可见[3]。
在实践中,治疗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当事人感觉到:他们对当事人是真诚的、尊重的、支持和鼓励的。
这样,能使当事人信任治疗师,相信治疗师能给予其信心和力量。
在这种安全可信任的治疗关系中,当事人可以放心地展示自己,开
放自己,减少防御。
综上所述,四大经典心理治疗流派虽然在理论上对治疗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但在实践中都必须承认:要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首先要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建立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和支持鼓励、共情理解、真诚可信、悉心倾听的治疗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尊重即治疗师需将当事人真正视为一个“人”来看待,尊重当事人的人格,要求治疗师容忍接受对方的不同观点、习惯等。
治疗师可以给当事人提建议,但不是让其坚持自己的选择模式或信念;可以与当事人合作而不是对其进行独裁控制。
共情理解要求治疗师悉心倾听当事人的话语,并设身处地地理解、体验、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以当事人的方式看待事物,并能向当事人表达自己对当事人的理解。
真诚可信即治疗师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和当事人,坦诚布公地和当事人交流,不虚假、不掩饰、不否认、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
只有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才能使当事人信任、接受治疗师,促成当事人的参与、合作,认同治疗师的观点。
心理治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治疗师本人是否被当事人所接受、认同,这是使当事人产生变化的基本要素。
如果治疗师不被当事人接受、认同,当事人就不会接受、参与治疗,更不会在治疗中开放自己。
而当事人在治疗中的参与度和开放水平是治疗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变量[4],合作、开放、愿意参与的当事人更能吸收治疗中的有效经验,更有可能从治疗中受益。
如果当事人对治疗产生防御甚至敌意,极易使当事人
自我设障,使当事人不能开放性地接纳新的、不熟悉的事物,减弱坦露的愿望,从而封闭自我探求之路,造成心理上的阻抗。
这样,治疗师所拥有的理论和技术就无用武之地。
当事人的防御、敌意对治疗有负面影响,而良好的治疗关系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环境,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讲故事的场所,为当事人的自我表达、自我暴露提供了必要条件,当事人感到这是治疗师所提供的最重要的东西[5]。
在这种环境里,当事人对自己的情感更加开放,再也无需隐瞒、歪曲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会真诚地向治疗师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疏泄探索自己的情绪,减少防御心理,打开闭锁的心扉,愿意积极地向治疗师倾诉、坦露甚至探索自己的深层情感和问题。
这有利于当事人探索内在的自我,重新反省自我的不足之处,体验旧的创伤,做出新的选择,尝试新的行为,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
同时,在良好的治疗关系中,治疗师的接纳理解有助于当事人提高自尊,增强治疗的信心,找到重新面对生活的力量;激励当事人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增强当事人的独立自主性。
治疗关系的重要作用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
glacomo等研究了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机制发现,当事人与治疗师的相互作用(治疗关系)对心理治疗的疗效起着激发或调节作用[6]。
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有效的心理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共同因素之一,在心理治疗和当事人转变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治疗关系的和谐度和满意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令人愉快的、接纳的、鼓励
的正性行为能帮当事人进一步理解自我,产生较好的治疗结果[7] 。
总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治疗师与当事人一旦有了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当事人就很容易相信、接受、认同治疗师的解释。
治疗师甚至能诱导当事人的自动性表现,使病人不断打开自己,去除防御和应对,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显现新的经历、愿望、痛苦、思想,不断发现自己的防御方式或刻板的心理结构,从而使当事人达到自知,感受到自己本性的整合过程。
因此,可信任的治疗关系是当事人转变和成长的前提,为扩大当事人的自我疆界、增强其灵活性和独立自主性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参考文献:
[1]郑剑虹.人格变化与主观间理论.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6,(2).
[2]李孟潮.如何理解心理治疗中的治疗关系及其特点.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2002,16(2):135-139.
[3]ellis.a..growth through reason .hollywood:wilshire books,1974,15-45.
[4]mark a .hubble , barry l. duncan ,scott d.
miller(ed).the heart & soul of change-what works in therap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9,104.
[5]mark a .hubble , barry l. duncan ,scott d.
miller(ed).the heart & soul of change-what works in therap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9,116.
[6]giacomo .d;journal of psychotherapy,practice and research,1992,1(1):37-48.
[7]mark a .hubble , barry l. duncan ,scott d.
miller(ed).the heart & soul of change-what works in therap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