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闭路循环水处理技术
废水零排放安全技术规程

废水零排放安全技术规程
所谓零排放,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到零的活动。
零排放,就其内容而言,一是要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得已产生的能源和资源排放,将其减少到零;另一含义是将那些不得已排放出的能源、资源充分利用,最终消灭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存在。
废水“零排放”是指工业废水经过重复使用后,将这部分含盐量和污染物高浓缩成废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
水中的盐类和污染物经过浓缩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厂送垃圾处理厂填埋或将其回收作为有用的化工原料。
RCC技术,CC技术,能真正达到工业废水“零排放”,RCC的核心技术为“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技术”及“晶种法技术”、“混合盐结晶技术”。
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技术1、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技术的基本原理,所谓的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技术,是根据物理学的原理,等量的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定量的热能。
当物质再由气态转为液态时,会放出等量的热能。
根据这种原理,用这种蒸发器处理废水时,蒸发废水所需的热能,在蒸汽冷凝和冷凝水冷却时释放热能所提供。
在运作过程中,没有潜热的流失。
运作过程中所消耗的,仅是驱动蒸发器内废水、蒸汽、和冷凝水循环和流动的水泵、蒸汽泵和控制系统所消耗的电能。
为了抵抗废水对蒸发器的腐蚀,保证设备
的使用寿命蒸发器的主体和内部的换热管,通常用高级钛合金制造。
其使用寿命30年或以上。
蒸发器单机废水处理量由27吨/天起至3800吨/天。
如果需要处理的废水量大于单机最大处理量,可以按装多台蒸发器处理。
蒸发器在用晶种法技术运行时,也称为卤水浓缩器(BrineConcentrator)。
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

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废水排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发一套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废水零排放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分析。
一、废水零排放的概念和意义废水零排放是指在生产和工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废水完全处理后再进行回收利用或释放到环境中,实现对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废水零排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进行具体论述,可以分小节进行展开)二、废水零排放的技术方案针对废水零排放的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工业生产的特点、废水组分及排放要求等因素。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废水零排放技术方案: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生物体、微生物等,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等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殊的膜将废水中的溶解物、悬浮物、离子等进行分离和筛选,以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3. 化学物理处理技术化学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吸附、氧化还原等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物理过程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
4. 混合技术方案综合利用以上各种技术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混合技术方案,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设计废水零排放方案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废水零排放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1. 废水产生与组成分析对产生废水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废水的主要组成成分、性质和排放量。
2. 环境排放标准分析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适用的环境排放标准,了解对废水排放的要求和限制。
3. 处理工艺方案选择结合废水组成、排放标准和可行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方案。
4. 设备选型与设计根据所选工艺方案,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设备,并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布局。
5. 运行与维护管理设计方案完成后,进行运行与维护管理,确保废水处理系统持续高效运行。
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

膜分离技术
采用反渗透、纳滤等膜分离技术对浓缩液进 行进一步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其中的溶解性 盐类、有机物等杂质,提高水质纯度。
资源化利用
杂质提取
对浓缩液中的有价值杂质进行提取,如氯化钙、硫酸 钠等,可作为化工原料进行销售,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
能量回收
废水中的有机物可通过厌氧发酵等方式转化为沼气等 能源,用于电厂的能源供应,降低运行成本。
调节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入化学药剂,如氧化剂、还原 剂等,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得以转化、降解,提高后续处理效 率。同时,对废水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调节,确保处理 系统的稳定运行。
核心处理技术
03
高效脱硫技术
石灰石-石膏法
通过石灰石浆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石膏,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此技术成熟稳定,脱硫效率高。
案例分析与未来展
06
望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大型燃煤电厂通过采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 ,成功实现了脱硫废水的零排放。这项技术 不仅有效去除了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还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 环境和经济效益。
案例二
某电厂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生 物处理技术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该工艺 利用特定微生物种群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 降解和转化,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这一创 新技术为燃煤电厂废水处理领域带来了新的
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零 排放工艺
汇报述 • 前期处理 • 核心处理技术 • 后期处理与回收利用 • 工艺优势与挑战 • 案例分析与未来展望
脱硫废水零排放工
01
艺概述
工艺原理
中和反应
通过添加碱性物质,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中 和,降低废水的酸度。
过滤与吸附
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方案

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方案为实现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的目标,对脱硫废水预处理工艺、脱硫废水浓缩处理工艺以及末端浓盐水的蒸发结屏,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对比,选取适合电厂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
处理后的冷凝水可以作为工业水,使电厂水处理系统实现闭式循环,没有任何外排水,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
1脱硫废水处理的意义我国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只有全面综合利用才是解决缺水和排污对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国家及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火力发电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厂废水必须做到零排放。
火力发电厂主要污水有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含煤废水、工业废水、循环水冷却塔排污水以及脱硫废水,这些废水一般经过简单物化、生化处理后直接排放或部分回收利用。
火力发电厂废水回收基本上是将各部分废水用于脱硫用水,所以脱硫废水处理是全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
目前,国内对脱硫废水的处置方式主要是初步处理后排放。
一般是通过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胺化物,再通过絮凝反应沉淀除去重金属及悬浮物固体,最后调节 pH值使其达到DL/T997-2006《火电厂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控制指标》的要求,但处理之后依然为高氯根、高含盐且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废水。
因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回收利用是电厂实现零排放的最大难点和关键。
2脱硫废水预处理脱硫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氟离子、化学需氧量(COD)等污染物,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专业处理。
为减少污泥处理量,并保证后续装置运行的稳定性,脱硫废水经现有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再进入高盐废水浓缩处理系统。
脱硫废水总硬度达到100〜200mmol/L,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避免后续浓缩处理系统以及蒸发设备结垢。
脱硫废水软化处理主要有以下2种方案。
(1)方案1:石灰一碳酸钠软化一沉淀池一过滤器处理工艺。
首先,化学加药使Ca2+,Mg2+以及硅产生沉降,然后用沉淀池做固液分离,沉淀池的上清液自流至重力滤池进行过滤除浊,出水作为高含盐废水浓缩处理系统进水。
再论“零排放”闭路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半功倍的效果 。镀件清洗的长流水排放 , 改循环复用 不 排放 就 是这样 。 镀件清洗水 的循环复用不排放 , 由不用设备处 是 理 的 自然 闭路循环与用少量设备处理 的强制 闭路循 环两 个 系统 组成 。前者 是单 项处 理 , 后者 是综 合处 理 , 二 者 可 分 步实 施 , 可 同 时进 行 , 是 一 个 不 可 分 割 也 而 的整 体 。 21以 自然 闭路 循 环 为主 的单项 治理 技术 . 211以间歇 逆 流漂洗 为 方法 实现 自然 闭路循 环 .. 不用 设备 处 理 的 自然 闭 路循 环 , 由各镀 种 工艺 镀 槽及其清洗槽组成各 自的循环系统 , 采用周期性的间 歇 逆 流 漂洗 法 。 漂洗 水 除作 镀 液 的补 充 外 , 只在 系统 1州 .5Ocm 固 『 wO. I j o 『 1 『 2 4
有条件的自然与强制循环两个系统同时实施二者运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影响条件较差的先上投资最少的自然闭路循环将水污染控制住90的漂洗水能循环复用实现有效节约水资源后再进行自然闭路循环所产生的10多余量漂洗水由强制闭路循环的综合治理集中处理
维普资讯
再论“ 零撸放" 闭路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 关键词 】 清洁生产 闭路循环 达标排放 零排放 物理化学法 【 bt c] t dcd “ fun w t et eteho g a r oe c r a e o ad o e oe A sat n oue 0E et a rra n t nl ynt a c s c l a p m r m t d,n r dc s r Ir l ” e t m c o u ll d y e s i y h fc l d
c c e a c e s ra t d;tc n ei nae wae ol to i y l s a c s o lmeho I a lmi t tr p lu i n,mpr v f ce c fusn ne g n e o ma e o n e - i o e e i n y o i g e r a d p r r nc fe tr i y f
电厂废水零排放中的废水处理工艺

电厂废水零排放中的废水处理工艺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这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但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愈发突显。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电厂工业的环保净化工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取缔的必要设施之一。
就当前而言,电厂企业废水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对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试从当前化工企业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探究与分析,来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和电厂废水治理措施。
关键词: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废水处理工艺不可否认,21世纪我国的GDP水平增长迅速,一直以年水平8%的速度飞快增长。
但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当今全球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积极的去处理和面对。
当下,各种环境灾害不时地发生,这或多或少都与人类的生活轨迹有关,为了维护地球,十分有必要去完善治理电厂废弃废水污染问题,从而实现基本程度上的环保。
我们更应加大力度发展环境零排放的技术水平,同时对其进行优化,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操作难度,促进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实行,最大限度推进我国电厂环保建设事业的发展进步[1]。
1电厂废水零排放相关概述及发展现状随着新时代的技术发展,我们的环境水资源质量零排放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地方突出的环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治理与缓解。
所谓的环境零排放技术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当前的零排放设备;对特定区域内实行环境污染测试数值,与国家规定污染排放指标相对比,来判定某区域内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简言之就是根据规定,科学的应用零排放手段对区域进行污染情况作出审断,提供给国家和人民一份详细的环境质量零排放报告。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能忽视的地步,环境问题的突出问题,已经极大程度的阻碍与损害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我看来,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应颁布新的环境治理文案,并不断对环保治理企业予以政策基金支持,鼓励企业向环保高效节能行业转型。
水处理零排放工艺流程

水处理零排放工艺流程
《水处理零排放工艺流程》
水处理零排放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工艺流程,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零排放的目标。
这种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首先,废水经过收集和预处理,包括除油除污、沉淀等过程。
接着,废水经过生物处理,通过活性污泥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使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
同时,利用生物膜反应器等设备,对氨氮、硫化物等进行脱除。
然后,废水经过膜分离技术,例如微滤、纳滤等过程,去除悬浮颗粒、微生物和胶体等。
最后,通过化学氧化等方法对剩余的有机物进行处理,确保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
最后,经过处理后的水可重新用于生产中,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水处理零排放工艺流程不断地在技术上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达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加强,水处理零排放工艺流程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保工艺。
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相信未来的工业废水处理将更加高效、节能、环保,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电厂废水零排放中的废水处理工艺

电厂废水零排放中的废水处理工艺电厂废水零排放是指将电厂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环境标准要求,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废水处理工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废水处理工艺。
1. 机械处理工艺:机械处理工艺主要利用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主要包括筛选、沉淀和过滤等处理过程。
筛选是将废水通过筛网去除大的颗粒物,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降下来,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去除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
机械处理工艺简单且效果好,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2. 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工艺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硝化、脱氮等过程。
其中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和人工湿地等。
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是利用固定床上生活着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通过填料上的微生物脱氮;人工湿地则是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处理工艺能够有效降解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
3. 膜处理工艺:膜处理工艺是指利用膜技术将废水中的水分和污染物分离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超滤是利用压力差将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悬浮物分离;纳滤则是将废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和离子去除;反渗透是通过电离膜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进行截留。
膜处理工艺具有高效、可控和稳定的特点,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溶解物和微量有机物。
4. 化学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和形态,使其更易于去除。
常见的化学处理工艺包括化学沉淀、氧化和络合等。
化学沉淀是通过添加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形成沉淀,然后通过沉淀去除污染物;氧化则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毒性物质;络合则是通过添加络合剂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从而去除金属离子。
化学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废水处理工艺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以达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排放闭路循环水处理技术
1.概述
闭路循环水处理的“零排放”技术,是将电镀过程的水污染又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工件清洗水只在系统内循环复用,不向系统外排放,这是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水处理技术。
“零排放”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应用盛行至90年代初期而衰落。
衰败的原因是由于自动线投资巨大,收效甚微而导致。
如何以最少投资,获得水处理技术的最佳效果,一直是电镀工程技术人员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应总结历史教训,让“零排放”闭路循环技术重新回归到经济实用的原位上来。
2.以自然闭路循环为主,强制闭路循环为辅的“零排放”技术
镀件清洗水的循环使用不排放,由不用设备处理的自然闭路循环与少用设备处理的强制闭路循环两个系统组成。
前者是单项处理,后者是综合处理,二者可分步实施,也可同时进行,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1以自然闭路循环为主的单项治理技术
不用设备处理、成本低廉的自然闭路循环,由各镀种工艺镀槽及其4级清洗槽和高位回收液备用槽组成各自的循环系统,采用周期性的间歇逆流漂洗法。
漂洗水除作镀液的补充外,只在系统内循环复用,不向系统外排放。
漂洗是顺方向,回收复用不清洗是反方向的倒槽。
倒槽周期的标准是:高位槽的回收液补完镀槽为正常周期倒槽,如因末槽漂洗水残留液浓度影响工件有效漂洗时的倒槽,则为非正常周期倒槽。
倒槽步骤:1槽漂洗水倒高位槽;2槽倒1槽,直到4槽倒入3槽,车间循环水补入4槽所需体积时,新的循环周期开始。
倒槽方法,因条件而异,条件好的用过滤机倒槽,稍差的可用小耐酸泵倒槽,太差的人工倒槽。
间歇逆流漂洗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周期性间歇逆流清洗正常运行的关键是严格控制镀液的带出量,方法是:一要掌握工件出槽速度,即工件提出液面到镀槽上空的时间。
这需考虑镀液浓度与气温的变化。
浓度较高,黏度较大,加上气温较低(寒冬季节)吸附在工件表面脱附速度较慢,因而提出速度要慢一些,稍快黏附的镀液还未脱附完就随工件走了。
以5~8S为宜,要是高温季节的夏秋,则3~5S为宜,浓度较稀溶液,粘度很小,提出速度快一些,冬春为3~5S,夏秋为2~3S.二是工件提出在镀槽上空的停留时间,只需抖动挂具,让工件上残留液滴流回镀槽。
冬春抖动3~5次,夏秋2~3次,带出液基本滴流回槽;三要动态
漂洗,即将挂具在漂洗槽内,来回摆动2~3次,残留液能基本漂洗干净,切忌静态浸洗,效果很差。
抓好以上三点,非正常倒槽率将降至最低值。
2.2以强制闭路循环为辅的综合治理技术
强制(用设备处理)闭路循环为辅的综合水处理技术,是在自然(不用设备处理)闭路循环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处理。
强制闭路循环的处理范围:以车间各镀种工艺不用设备处理的自然闭路循环间歇逆流漂洗所产生很少的多余量漂洗水为主,其次为镀前酸碱漂洗水与活化水等集中进行综合处理。
方法采用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用药剂处理后的物质生成新的物质为化学法;物质的质不变仅是量变的为物理化学法。
1.活性炭装置
2.微孔过滤机
3.离子交换装置
4.板式压滤机
综合处理分三级,以水质定级。
水质要求低为一级处理的达标排放;水质要求返回车间循环复用的为二级处理;要求高即循环复用水中不含重金属离子,同时还可作为镀液配制与添加剂配制,水质接近去离子水标准。
此外还可排放,这样的“零排放”,对水体不产生任何污染。
一级处理:将含氰含铬多余量漂洗水,经PVC管排到处理站专用池处理后,与各镀种多余量漂洗水等排经一级处理,用化学法的沉淀法,计算水中所含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的pH值所需药料,启动空气搅拌,按计量投入药料,当pH仪显示在所需数值时,停止搅拌,一级处理完成。
处理水质已低于排放标准,可以排放,如需循环复用,再经2~3级处理。
二级处理:先将一级处理水通过活性炭装置,吸附去除有机物和某些重金属离子后,又经微孔过滤机去除水中固体微粒与杂物,二级处理后,水质清澈透明,但还有微量重金属离子,只可作镀前循环复用。
三级处理:将二级处理水通过离子交换装置的交换处理,水质接近去离子水,除作镀后漂洗循环复用外,还可实现“零排放”,水质最优良,还可供镀液与光亮剂等配制用水。
3.“零排放”闭路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特点
以自然闭路循环为主强制闭路循环为辅的“零排放”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操作简便,灵活运用,这是一般电镀厂都能办到的。
从实际出发,就是因地因厂制宜,根据各自情况决定。
有条件的,自然与强制循环两个系统同时实施,二者运行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影
响,条件较差的,先上投资最少的自然闭路循环,将水污染控制住,90%的漂洗水能循环复用,实现有效节约水资源后,再进行自然闭路循环所产生的10%多余量漂洗水由强制闭路循环的综合治理集中处理。
灵活性很大,也因条件而异。
综合处理按水质分级处理,一级处理为达标排放,投资少,二级处理投资略大,需2台设备,处理水质能循环复用,三级为深度处理,投资较大,水质接近去离子标准,作为循环复用,不会带入杂质,确保电镀质量,还能作为镀液与添加剂的配制用水。
由自然与强制闭路循环两个系统组成的“零排放”系统,即主次分明,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投资不大,应用之灵活等特点,是其它任何单项治理与综合水处理技术所没有的。
4.结语
尽管“零排放”闭路循环水处理是已有的老技术要“老调新唱”,但它能将废水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无需事后治理,既大量节约生产用水与化工原料,又消除了水污染,实为廉价治理电镀废水的可行性技术,应该继续应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