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期中试卷(大专)

《犯罪心理学》期中试卷(大专)
《犯罪心理学》期中试卷(大专)

《犯罪心理学》期中试卷(大专)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由科学的

论、系统方法的论以及适用于犯罪心理研究的

这三个紧密联系的层次所组成。

2.犯罪综合动因论注意个体犯罪的性、性、性和性,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多种主体内外因素综合的互为动力作用的结果。

3.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渐变型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型和型。

4.是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条件。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动机

3、犯罪行为

4、犯罪心理学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犯罪心理结构由哪些要素组成?

2、按照多元统一标准对犯罪怎样分类?

3、简述精神发育迟滞者违法犯罪的特点。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应用价值。

2.谈谈少年年龄特征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试析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五、案例分析(24分)

现年35岁的王宪伟两年前由部队转业到地方,王宪伟通过关系,留在了大连市其“朋友”的单位,从中学到了一些“生财之道”。去年10月,王宪伟认识了温州市某开发公司来大连考察开发房地产工程的吴某,即以其搜集到的解放军某部在大连的军用地产资料和有关文件为诱饵,与对方开始了转让25万余平方米军用地产的谈判。今年5月,王宪伟与其“朋友”又伪造了解放军某总部管理局的委托书、中校军官身份证,私刻了单位公章、财务专用章,并以“委任”的驻“大连办事处主任”的身份,与对方签订了《土地转让合同》和《联建军协议书》,分三次收取定金186万余元。10月底,被害方识破了骗局。接到报案后,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经侦大队与马栏村派出所联合作战,将王宪伟抓获归案,追缴部分赃款赃物。在大量的书证、物证面前,王宪伟终于交代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订虚假合同诈骗巨款的违法犯罪事实。目前,此案在进一步的侦查和审理中。

读完这篇短文,试用学过的犯罪心理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试分析该诈骗犯的心理成因。

2、分析该该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犯罪心理学》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1.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具体方法

2.整体(性) 层次(性) 结构(性) 动态(性)

3.原发(型) 继发(型)

4.外界不良诱因

二、1.犯罪心理结构——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

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

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2.犯罪目的——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3.犯罪心理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4.变态心理——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三、1.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2)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3)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4)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5)犯罪心理结构的潜意识。

2.依多元统一标准,可以对犯罪作如下分类:

(1)依性别标准:分为男性犯罪和女性犯罪。

(2)依年龄标准:分为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

(3)依犯罪动机标准:

依动机的不同内容:分为物欲型犯罪、性欲型犯罪、情感型犯罪、信仰型犯罪;

依动机的复杂程度:分为单一型犯罪和集合型犯罪;

依动机的意识性:分为有意识动机犯罪和无意识动机犯罪;

依动机的产生过程:分为渐变型犯罪和突变型犯罪。

(4)依犯罪经历标准: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

(5)依犯罪主体数量标准:分为个体犯罪和群体犯罪。

(6)依心理状态标准: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7)依犯罪行为实施状态标准:分为预谋犯罪、机会犯罪和冲动犯罪。

(8)依犯罪行为方式标准:分为暴力犯罪和智能犯罪。

(9)依精神正常与否标准:分为常态心理犯罪和变态心理犯罪。

3.精神发育迟滞者犯罪的一般特点是:

(1)动机往往幼稚、单纯,缺乏预谋。

(2)作案对象和目标有一定选择性,行为多带有冲动性,易被当场抓获。

(3)单独作案者多。

(4)对后果有一定领会,大多表示愿意悔改。

四、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包括: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偏于社会科

学的综合性学科,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2.评分要点:

故意犯罪心理与过失犯罪心理的差异在于:

(1)心理结构的形式和内容不同:a.心理根据不同。

b.心理动力不同。

c.心理品质不同。

d.心理原因不同。

e.心理结构形式不同。

f.心理结构成分不同。

(2)心理状态不同。

(3)心理机制不同。

五诈骗的心理成因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急于求成:

1、对于自己已经是35岁的青年,刚刚由部队转业到地方,无一技能,终于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了一份工作,心里当然是不满于在一个单位里过上上班族的生活,一心想“赚钱”的念头时时在提醒着自己寻找机会.

2.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充分的运用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对方进行金钱交易来达到两利得结果,而不顾触犯法律的罪行.

3.在王宪伟尝到了甜头后,进行着更大胆的诈骗行为,此为心贪得结果.

该诈骗犯得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1.诈骗犯得心理特征是狂想型,一旦机会来临,不顾一切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着不择手段的犯罪行为.

2.行为特征是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

犯罪心理学 读后感

读《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有感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犯罪人其犯罪的心理原因或心理背景能够被人理解。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其犯罪的心理状态与正常犯罪人有所不同,属于某种变态心理的犯罪。《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变态心理以及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所谓变态心理,是指离开正常人健康的人际反应模式表现出来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包括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既有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异常改变,又包括能够反映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整个特征的个性或人格的异常,即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体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着重从变态心理的角度探讨研究各类变态心理者的犯罪行为,关于变态心理,目前许多学者描述为:变态心理犯罪,可以理解为由于精神状态不正常而导致的犯罪行为或者行为人由于变态心理的驱使而导致的犯罪 行为。 《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着重研究了人格障碍、性行为变态、智力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这五类变态心理患者的犯罪类型、犯罪的变态心理原因以及犯罪行为特点,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介绍心境障碍与犯罪一章中抑郁症患者“扩大杀人”的杀人行为。“扩大自杀”是指患者在极端抑郁而萌发自杀念头的同时,可能出于“怜惜”动机而将自己的子女或配偶先杀死,呈现“利他性杀人”或“慈悲性杀人”。其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2002年3月10日下午,陈良将14岁的儿子铭铭从外婆家引诱至一栋高楼的顶层平台上,从塑料马甲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榔头、菜刀和围兜,趁儿子低头喝水时,先是用榔头猛砸儿子的头顶,后又用菜刀砍向儿子。儿子面对父亲的凶杀行为,一边躲闪一边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求爸爸不要杀死他。经过两人的激烈拼斗后,儿子终于倒在血泊中。 真的不敢相信亲生父亲怎么会如此残忍的杀死自己的儿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啊!后经司法鉴定:陈良意识清楚,接触行为被动,合作欠佳,动作言词缓慢,注意力不集中,面部表情愁苦,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有自责消极观念,无自制力,符合抑郁症的诊断。这不禁让我想起广东母亲溺死自己脑瘫儿子的新闻。那个母亲虽然没有抑郁症,但也是算是“慈悲性”杀人。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但就是因为母爱让一个母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韩群凤与丈夫黄卓林1996年结婚,1998年生下一对孪生儿子黄浩佳、黄汝佳,两个孩子经医院确诊均为脑性瘫痪,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韩群凤得知后没有放弃对两个儿子的治疗。她在东莞市石碣镇租下出租屋,请专人专职照顾两个儿子的日常生活,方便当地按摩师每天进行物理治疗。直至2010年11月,韩群凤因找不到护工便将儿子接回自己家中自行照顾,还辞去工作专职照料儿子。因见两个儿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韩群凤为了不再拖累自己的丈夫及家人便产生杀害儿子然后再自杀的念头。2010年11月20日下午,韩群凤写下遗书,等待丈夫外出便实施计划。当天22时许,韩群凤趁黄卓林外出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教案(罗大华) 第一章导论 (3)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3)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第二章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 第一节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4) 第二节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犯罪行为 (5)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 (6) 第一节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二节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四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6)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动态分析 (6)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 (6)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发生 (7) 第三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7) 第五章犯罪动机 (7)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7) 第二节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8) 第三节犯罪动机的转化 (8) 第四节犯罪动机的特殊形式 (8) 第六章人格与犯罪 (8) 第一节人格概述 (8) 第二节犯罪人格 (9) 第七章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分析 (9)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9) 第二节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10) 第三节特殊人群犯罪心理分析 (10) 第四节不同经历犯罪人心理分析 (10) 第八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11) 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 (11) 第二节暴力犯罪心理 (11) 第三节性犯罪心理 (11) 第九章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下) (12) 第一节邪教犯罪心理 (12) 第二节毒品犯罪心理 (12)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心理 (12) 第十章过失犯罪心理 (13) 第一节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13) 第二节引起过失犯罪的客观诱因 (13) 第三节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3) 第十一章群体犯罪心理 (14) 第一节概述 (14)

读《心理罪》有感

读《心理罪》有感 在这里我深深地感觉到心理学的重要性,现在心理学是越来越重要了,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现在大家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总是压抑着,因为压抑,我们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心理学就很重要。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作品中富含犯罪心理学、法学、刑事侦查学、现场勘查学和法医学知识,既有国内外真实案例的再现,又不乏大胆奇诡的想象,在这个书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个案件是因为一个人的嫉妒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惨案,他是一个大学里的图书馆管理员,他曾经是学习心理学的一名优秀的学生,因为他的优秀也给警方的破案带来了很高的效率,有一次他在破案一个案子的时候,他凭着自己的感觉找到了"杀人犯",因为那"杀人犯"不招,他又想要成名,不想要大家知道自己是有错误的,更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他买通一个警方一起逼供那个"杀人犯",结果那个"杀人犯"死了,再后来警方找到了真正的杀人犯,就是因为这样警方也不再相信心理学,因为他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老师最爱的学生,所以老师保住了他让他做了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 他痛恨一个比他还要优秀的人,他嫉妒,他以前很想要得到的一些荣耀,偏偏别人得到了,所以他开始模仿一系列的著名杀人案件,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就是要杀死他,因为他的走火入魔,他还不惜杀了最爱自己的老师。 这样让我感到很悲哀,这也告诉了我,心理学很重要,即便是学了心理学的人有时候都会出现问题,更何况我们呢,我想说嫉妒真的很可怕,但是我们要控制好我们自己的内心,小小的嫉妒可以让我们变得强大,但是一旦占据我们的整个灵魂,我们就难以想象到底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心理,适当的做一些心理辅导是很重要的。 为了使我们的心理更加健康,我们一定不要太压抑自

中职英语期末试题1

15春英语期末考试 说明:本次考试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存好,考后讲评。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三节共35分) 第一节语音知识从下列各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前面单词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共5分) 1. minded A .asked B. believed C. started D. worked 2. think A. earth B. then C. their D. without 3. maps A. beds B. seats C. doctors D. desks 4.ahead A really B bread C repeat D great 5.flood A. book B. good C. blood D. foot 第二节词汇与语法知识从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共20分) 6. ---What colour is the bike? ---It’s _______ orange. A. an B. a C. / D. the 7. That isn’t her bag. It’s ________. A. my B. I C. mine D. me 8. My mother looks young her age. A. for B. to C. as D. in 9. June 1st is ____ Day all over the world. A. Child’s B. Childs’ C. Children’s D. Childrens’ 10. The family together is importan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A. getting B. to get C. got D. getted 11.–Are those _____? -No, they aren’t. They’re _____. A.sheep; cows B. sheep; cow C. sheeps; cow D. sheeps; cows 1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_________. A. sun B. suny c. sunny D. wind 13. .Which language is ____ , English, French or Chinese? A. difficult B. the difficult C. more difficult D. the most difficult 14.________ of the students are girls, and the rest ______ boys. A. Two third, is B. The two third, are C. Two thirds, are D. Two thirds, is 15. Tom is taller than Mike. But he is not ____ Mike. A. strong as B. so strong as C. so strong D. as strong 16. We can see a large blackboard in front of classroom A./,the B.the,the C./,/ D. the,/ 17. The more you practice , the ______ you draw. A. good B. better C. well D. best 18. The doctor asked the old man to give ________ smoking. A .to B. up C. off D. in 19. There ____ two bowls of rice on the table. A. is B. have C. has D. are 20. _____ can I keep the dictionary? ---A week.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far 21. You’ve never been to the US, ? A. have you B. haven’t you C. do you D. don’t you 22. I’m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 from you . A hearing B. to hear C. to be heard D. to have heard 23. is very interesting in the river in summer A. This, swim B. That, to swim C. It, swim D. It, to swim 24. The girl ____ to bed until very late last night. A. went B. didn't go C. go D. don't go 25. Hurry up, ______ we'll be late for the meeting. A. and B. but C. then D. or 第三节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短文然后从所给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10分) One day a famous speaker gave a speech to a crowd of people. He held up a $20 bill. He asked, "Who would like this $20 bill " Hands were 26 . Then he said, "I am going to give this $20 to one of you, but first let me do this." He began to crumple(弄皱)the 27 . He then asked the audience, " 28 still wants it?" Still the hands went up in the air. "What if I do this " He asked, and he 29 it on the ground, and started to step on it. He picked it up. Now the bill was 30 and crumpled. "Now who still wants it?" Still the hands went up. "My friends,” He continued, “You have all 31 a good lesson. No matter 32 I did to the money, you still wanted it because the bill did not lose its value . It was still worth $20. Many times in our lives , we are dropped, crumpled, and stepped on, because we sometimes make wrong decisions, or we may 33 with something we do not expect .When that happens, we feel depressed and think we are 34 . But in fact no

犯罪心理学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团伙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在于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和接近性 有组织犯罪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 有组织犯罪群体与其他犯罪群体相比,其特点在于组织成员有着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反社会意识:(名词解释)是指与现行的国家制度,思想体系相背离,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对立,以损害公共利益满足一己私利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各种错误观念的总称。 心理原因 1.权威与服从 2.模仿与学习 3.暗示与教唆 4.冒险转移 5.群体极化 集群犯罪的大多数成员并不相互认识,他们之间也没有严密的组织联系,实施犯罪没有共同故意,没有预谋和通谋,具有情境性。常见的集群犯罪的类型包括:球迷骚乱事件,街头暴力事件,经济上的闹事事件,政治动乱或骚乱事件等。 第十二章 犯罪人的变态心理患病率高,不能说明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率必然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智能障碍者犯罪行为的类型以性犯罪,偷窃,纵火为最多,其次是凶杀,各种智商能力水平的人都可以成为犯罪人比如犯罪人中也有智能残障低下者。 人格障碍:(名词解释)也称人格变态,人格异常,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等,这是一种人格在结构及功能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行之有效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心理行为表现。 人格障碍者犯罪有一下特点, 1.就作案动机而言,人格障碍者多受偶然性动机,情感冲动所驱使,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作案情节离奇怪诞,难以用常理来分析解释。 2.从作案目的看,人格障碍者作案目的不明显。 3.人格障碍者作案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但手段不隐蔽,易于暴露,自我保护性差,既害人又害己。 4.人格障碍者作案多为攻击型,爆发型犯罪。 5.犯罪活动一般单独进行,共同违法犯罪极少发生。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名词解释)又称无情型,冷酷型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态,悖德狂,除了与人格障碍者有共同具有的特征外,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行为极端地不符合社会规范;思想信念和行为常与社会发生冲突;情感麻木,对他人冷酷无情,刻薄残忍;极端自私,自我中心性强烈;对人不真诚,不坦率,无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挫折耐受力差,激惹性极高,易冲动;违法犯罪行为的事先预谋性,计划周密性比较明显。

中专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中专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导语:英语是非常好的工具,掌握好对我们有益无损。在此整理了中专英语期末的试题,大家来学习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Sam likes _____ kites. A. fly B. flies C. flying D. to flying 2. Joe enjoys _____ music. A. listening to B. listen to C. listening D. to listening to 3. Martin is Crazy about _____ but he hates _____ . A. dancing … singing B. dance … sing C. to dance … singing D. dancing … to sing 4. My brother loves _____ basketball because it’s _____ . A. playing … interest B. playing … interesting C. to play … interested D. playing … interested 5. Tina dislikes _____ homework. It’s boring to her. A. to doing B. does C. doing D. done 6. Playing _____ piano is very fun. A. the B. a C. an D. × 7. Would you like _____ tea or coffee? A. some B. any C. many D. much 8. Make _____ at home. A. you B. yours C. your D. yourself 9. My name is Sara Smith. Sara is my _____. My _____ is Smith. A. first … last B. last … first C. middle … first D. last … middle 10. Where _____ you from?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姓名:学院: 专业:学号:班级: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实践服务,它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人走上正途。犯罪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法制读后感

法制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法制读后感(一) 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学习它,遵守它,并会合理的运用它、保护它!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也许能我们带来广泛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但也许也会起到负作用:视力下降、成绩下降。但现在,网络被大多数人看做娱乐的工具。在网吧里,看到最多的就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不是进去学习知识,而是在玩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认为最刺激的游戏,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青春已悄然逝去。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对我们青少年至关重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良朋友的引诱,去打游戏,赌博,甚至抽烟、喝酒。这样下去,我们将会把这些不良行为变成习惯,等意识到这些错误时,却悔之晚矣!因此,我们首先因加强自己的心里防线,增强‘自律、自尊、自强’的意识。当受到别人不良的引诱时,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克制自己。应该合理的支配时间,不要虚度光阴,青春焕发的我们不能再像幼时那样无知、放松自己、懈怠自己。而是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主动的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勇敢的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应具备的因素,青少年时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

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遵守校规校纪,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自律’争当一个文明学生!法制读后感(二) 当读完《法制在身边》这本书后,我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知道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更懂得了属于自己的权利要了解、我们的财产要保护……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应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是我们现代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和适用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对于所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某中学一名初一学生,开学和别人打架,就被学校开除。学校的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虽然打架我们不赞成,但是学校应该合理的去开导他,而不应该直接开除,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 现在也有不少未成年人长期沉溺在网络游戏中,有些网络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少儿不宜的情节,这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影响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建造者,不能让这些不良游戏所影响,所以我提议网络游戏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去制约它,以此来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凡事都要有规距,没有规距不成方圆,我们每一位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专一年级英语期末测试卷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中专一年级英语期末测试卷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20分) A. 1. Tom and Mary _________ (come) to China last month. 2. Mary _________ (read) English yesterday. 3. There _________ (be) no one here a moment ago. 4. I ________ (call) Mike this morning. 5. Last week we _______ (sing) some English songs at the party. B. 6. Ann did her homework at school. (改否定句) Ann ________ ________ her homework at school. 7.My brother found some bread in the fridge. (变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 your brother ________ _________ bread in the fridge. 8. Lucy stayed there for a week.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Lucy _______ there? 9. There was some coffee in the cup.(变一般疑问句) ________ there ________ coffee in the cup? 10. What activity do you think best on weekends?(用favorite改写) What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weekend 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 1. ________ was your summer vacation? A.What B. How C. Which D. Who 2.________ was the weather like? It was very hot. A.What B. How C. Which D. Where 3. His mother ________ ill yesterday. A.isn’t B. aren’t C. wasn’t D. weren’t 4.He was late because he ________ his way. A.losted B. had lost C. has lost D. lost 5. It was raining hard when we ________ home. A.got B. get C. gets D. was getting 6. ________ did you do yesterday? A.Where B. What C. Which D. Who 7. ---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_________ . A.What B. How C. Which D. Where 8.---How did you spend last weekend? ---________. A.Go to the park B. Played computer games C. Listened the music D. Played the football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罪犯侧写 1、房门和窗户均没有撬动痕迹,受害者没有挣扎斗争痕迹,【凶手可能是受害者认识的人】; 2、受害人一家平时门户谨慎随手锁门,且张某回家时用钥匙打开房门, λ凶手离开现场时可能把门关上,【表明凶手行凶后冷静】,把现场处理得较好; λ凶手如果把门锁上,可能是用周某的钥匙,或者自己的钥匙,【凶手可能是受害人的父母或胞兄】; λ排除激情犯罪的可能; 3、凶手杀死受害人的手段残忍,头部共有五处击打伤,说明凶手反复击打死者,且屋内可能的凶器有两处:门口叠放的圆凳,小房间内的方凳,说明凶手可能分两次击打死者, λ【凶手极端仇视受害人】; 4、受害人在张某回家后并未死亡,说明凶手没有确保受害人死亡,【无作案经验,排除杀手作案的可能】; 5、打开的煤气阀可能是为了引起爆炸,根据现场门窗情况(大门关闭,窗帘拉起),凶手可能想等室内煤气到一定密度引发爆炸, λ说明凶手可能想利用爆炸销毁不能带走或当场销毁的证据; λ【说明凶手可能对这个家庭没有留恋和爱惜,毫无感情甚至充满仇恨】; 6、爆炸、纵火倾向,随着年龄递增逐步递减,男性高于女性,且多数纵火犯心理变态,【凶手可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且有心理挫折】; 7、如果凶手想利用爆炸销毁证据,说明他并不清楚张某的下班时间,或者不清楚张某当天将在五点下班;同时他又清楚张某肯定是五点以后回家,因为根据邻居证词,凶手可能在击倒受害者后谨慎的布置了现场; 【说明凶手较为了解受害人家人作息】; 综上,心理学专业同学给出的总述为 【男性,受害人熟人,不排除其胞兄作案可能】; 【身体瘦弱型,性格冷静内向,平时比较懦弱,嫉妒心强,记仇】; 【童年有可能被虐待过,来自离异家庭或暴力家庭可能性大】; 【智商中等偏高,可能高中文化程度,未接受高等教育原因可能和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 【家住在案发现场附近;可能有轻度强迫症,可能有心理障碍史】。 二、犯罪过程 假设凶手是受害人认识的人,首先凶手在受害人信任的情况下进入房间,受害人等凶手进屋后还去做作业,凶手可能在屋内寻找某物,因为一些原因凶手决定袭击受害人。可能受害人正在做作业然后被凶手从背后用圆凳击打头部;受害者没有准备,转身想逃,凶手便继续袭击受害者头部背部,待受害者至房屋中间倒下后,凶手换方凳继续击打,造成位置很低的血溅点。 等受害者彻底晕厥后,凶手因为没有经验,臆认为受害者已死,便开始下一步毁灭现场的准备;轻微的响动声可能是凶手想找引燃引爆物,无果后才利用煤气浓度引发。

犯罪心理学7个问题案例

请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回答以下问题(要分别说明得出每条结论的依据): 1、案件该怎样定性(预谋作案还是突发性作案、作案目标是否明确等)? 这是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刑事案件,事前选定明确目标。 依据:①被害人夫妇是在厂内宿舍被三名犯罪嫌疑人蹬门入室,蒙面、持刀,穿一身深色的衣服抢劫伤害的。一般而言厂内宿舍是比较安全的,作案时犯罪人蒙面、持刀、穿深色衣服,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有所准备,对犯罪对象以及地点已经有了充分了解。 ②犯罪嫌疑人作案将蒋妻的摩托车开走逃离现场,后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但却能安全转移。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安排好逃离路线,并且对作案地点周边环境熟悉。 ③案犯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由此可见案犯作案目标明确——抢劫钱财。 综上,该案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入室抢劫案件。 2、犯罪动机、目的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是为非法获取钱财。 依据:①作案人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 ②受害人的伤情位置在左肩腋后四刀,其中一刀深达心脏,而非在其

头部、胸部、颈部等人体致命部位。 ③受害人蒋顺荣在打开保险柜取钱后,作案人没有对其加害。 据此,作案人带工具主要目的是用以制服受害人,加大受害人的恐惧心理,使其不敢反抗为目的。而造成受害人的死亡不是其目的,充其量只是一种放任行为。 3、作案人的居住地或落脚地可能在哪里? 作案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住在本地或者在本地有落脚点。 依据:作案人作案后开走受害人的摩托车,而在逃离现场200米的不远处,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而事后民警排查时未发现案发镇及周边镇在凌晨1时以后有送客的车辆。该镇位置偏僻,流动车辆、夜间送客的车辆极少,要逃到较远的地点必须有自备车辆。因此,作案者的居住地或落脚点离现场较近,因而将摩托车丢弃不用也能迅速到达安全地点。故至少有一作案人员在本地由居住地或者落脚点。 4、作案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怎样? 作案人中至少一人熟悉蒋家的情况,并且跟被害人有密切往来,熟悉厂区以及被害人情况。 依据:①作案人在现场蒙面,作案时尽可能少说话(只有其中一人说了三句话)或变着嗓子说话。其中一个作案人进入室内后立即退守到门外,一直到作案结束都未再进入现场。这些迹象反映出嫌疑人害怕被受害者认出的心理,故应是平时熟悉的人。

李玫瑾读后感

李玫瑾《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观后感 近日有幸与老师和家长们一起观看了李玫瑾教授的讲座,看后犹如醍醐灌顶,原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得所获。 关于幼儿的教育,可能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长都能讲出一套理论, 这些在真枪实弹中总结出来的理论都是非常实际且非常实用的,这是生活积累的结果。然而,等这些教育经验积累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庭教育是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讨,更需要不断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得做在前面, 而不是发现问题再去解决,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有滞后性的,那么如何发挥心理影响力,科学地教育孩子呢,在这里李玫瑾老师教授给了我们全面又深刻的答案。 李玫瑾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 授,研究生导师。其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对儿童心理有精准独到的见解。 李教授从人性开始讲起:“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绝大多数的父母是爱孩子的,善于教育孩子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然而,仍有例外……” 引出了“家庭健全不等同于家庭教育这个观点,这也是很多家长理解上的误区,我和爱人每天都陪着他/她,他/她的性格怎么会这样?这里就出现了问题的关键点,爸爸妈妈每天都在陪伴,只能叫做家庭健 全,并不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应该作为一门学科来好好学习研究,其主要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7个方面:1心理问题滞后反应;2 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3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5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6家庭教育的关键点。 先说第1点,因为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的表现有滞后性,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所以人在成年后出现的问题都会在未成年时期找到原因。李教授举了几个例子,这是我们现在这群1宝的家长还没涉及到的,但是隐隐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往往出现了 “果”再去寻“因”,由于成长的唯一性,所以意义就不大了。

中职英语期末考试试卷 C卷

英语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次考试为100分钟。 2. 入场时请考生在《签到表》上签名。 3. 请考生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把与考试无关的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作弊者 按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 本次试卷分A、B卷,请考生在机读卡上划A或B卷。 5. 按要求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的无效。 6.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及试卷完整交回。 ***************************************************** 职专班4-4 C卷 College English Achievement Test (Grade 2018 July. 15, 2020) Part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20%) Directions: This part is to test your listening ability. It consists of three sections. Section A Directions: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three news reports. At the end of each report, you will hear two or three questions. Both the news report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After you hear a question, you must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Answer Sheet 1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 (答案写在机读卡上) Questions 1 and 2 will b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news item. 1. A) He has decided to retreat from the talks. B) He has supported the talks. C) He has covered doubts about the talks. D) He has opposed the talks. 2.A)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in the Middle East. B) The position taken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C) The pollution of nuclear plants. D) The tougher position of Iran on the nuclear issue.

犯罪心理学试卷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 -200 学年第学期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集群犯罪的特点是。(此题多选) A、参与人数多,彼此不认识 B、具有情境性和偶发性 C、事先无预谋 D、感染和互动激发起来的破坏 2、经验在保持中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是多样的,常见的有。(此题多选) A、简略和概括 B、完整与合理 C、详细与具体 D、夸张与突出 3、心理是一种现象。(此题多选) A、纯主观的精神现象 B、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4、犯罪心理产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犯罪动机 B、不良个性 C、消极的情绪 D、犯罪行为“ 5、弃恶从良、重新做人,对于惯犯来说显得十分困难;顽固到底、走向灭亡,是多数惯犯的选择。这体现了他们在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两极性 6、性格的社会评价意义,主要体现在上。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态度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7、在犯罪心理的动力系统中,包括。(此题多选) A、畸变的需要B、犯罪动机 C、不良兴趣D、薄弱的意志品质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表现出来的是 心理冲突。 A、多避斗争 B、多重趋避斗争 C、双趋斗争 D、多趋斗争 9、突变型犯罪模式具体可分为(此题多选) A、原发型 B、继发型

C、由人际关系冲突引起的 D、由特定的气氛引起的 10、一些强奸犯罪人在犯罪之前,认为这是被害人愿意的,从而减少了良心的谴责,决意实施犯罪;抢劫犯精心策划的抢劫对象,是那些他认为的“为富不仁”者,这些分别是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前者属于,后者属于。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升华作用 11、组织严密、内部等级森严、不公开活动、主动寻找犯罪目标犯罪的是以下何种犯罪群体。 A、团伙犯罪 B、集团犯罪 C、集群犯罪 D、合作式犯罪 12、处于侦察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是。(此题多选) A、认知失调 B、情绪随警方侦察力度波动 C、心理冲突激烈 D、行为反常 13、犯罪心理在个体自身的犯罪活动中不断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这一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挫折—攻击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标签理论 14、心理外化的途径可以是。(此题多选) A、言语 B、心理冲突 C、行为 D、身体语言 E、面部表情 15、无论是暴力式还是非暴力报复型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A、情绪失控 B、报复对象易转移 C、作案时疏于防范 D、事后后悔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的对错,你认为正确者,请在题目前的括号内打“√”,错者打“×”。(1分*12=12分) ( ()2、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常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 ()3、激情可以是一种积极、也可以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5、饥、渴和性的需要是维持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生理需要,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就是对人的生命权力的追求,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 ()6、希腊语中的“性格”一词翻译成英语为“雕塑的痕迹”,这就说明,对于具有正常神经功能的人来说,性格主要是由外力即个人所的环境塑造的。 ()7、个体决定要实施犯罪行为,主观方面的意识倾向决定了犯罪会立即发生。 ()8、犯罪不一定都存在明确的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论文

浅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李政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 )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 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暴力型犯罪是指以强暴手 段侵害他人人身和公民财产等权利的行为。目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正日益突出。文章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 暴力犯罪是普通刑事犯罪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在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 他们自身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对于这些处于花季年龄的少年,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其远离犯罪。 关键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社会因素,法制宣传......... 前言: 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诸多便捷之外更使得犯罪的手段及类型愈加多样化,各国犯罪人年龄也逐年降低。未成年人犯罪 ,特别是暴力犯罪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毒瘤”。尽管我国公安机关近几年实施各种预防手段,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但效果甚微。 正文: 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为医疗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当今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完整,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极大的保障, 于是,人的生理发育自然早于从前。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与触手可及的大量信息之间产生矛盾。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爱冲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他人的教唆和蛊惑,或是模仿,学习接触到的不良知识,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特别是暴力犯罪。 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 ,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犯罪手段来说 ,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 ,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 ,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 ,例如网络犯罪等。 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 ,不断向着严重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大致如下 :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 在 随 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