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3、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宜长期使用。在使用药物治疗期 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同时,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逐渐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如何缓解失眠

除了药物治疗外,以下方法也有助于缓解失眠:
1、音乐疗法: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舒缓身心,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从而促进 睡眠。患者可以选择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或大自然的声音,如海浪声、风声等。
一、急诊诊断
1、症状及体征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等。腹痛通常表 现为左上腹或右上腹的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恶心和呕吐通常伴有腹痛, 但也可单独出现。发热通常为中度发热,但也可出现高热。此外,患者可能出 现低血压、休克等严重病情。
在体格检查中,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 激征象。此外,患者可能出现皮下出血、血性腹水、胸腔积液等表现。
4、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应注意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例如,急性胆囊炎、胆结石、 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等,都可能表现出与急性胰腺炎相似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在急诊诊断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
1、初始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初始治疗主要包括液体复苏、止痛、抗生素应用等。液体复苏可 以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休克状态,给予适当的止痛可以缓解患者的 疼痛症状,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五、结论
失眠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广大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 康状况。本次演示介绍了失眠的定义、诊断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并 提出了多种缓解失眠的方法。
参考内容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发病迅速,病情复杂,且具有较高 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因此,急性胰腺炎的急诊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 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根据最新的专家共识,详细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急诊诊断及 治疗方法。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发性睡眠障碍 。 除 了上述分 类 ,临 床医 生还 应掌 握失 眠 的其他 分类 方法 ,如I S 2 DS I C D-和 M・V关 于失 眠的 分类 。 目前 推荐 I D2 CS 一 的分 类【: ( )适应 性失眠 ( 1 1 急性 失眠 )・ ( ) 2 心理 生理性失眠 l ( )矛盾性失眠 t ( )特发性失眠 l 3 4
对失眠的分类基于失眠 的病 因 ,掌握此分类方法对失眠的
病因治疗有重要作用 。 临 床 治疗 失 眠 应采 用 综 合治 疗 : ( )病 因 治疗 , 1 ( )睡眠卫生和认知- 2 行为指导等 , ( )药物治疗 。病因 3
治疗是治 疗失眠的首要原则 ,正如 前文所述 ,引起失眠的
目前 , 美 国 睡 眠 专 家 强 调 在 诊 断 继 发 性 失 眠 时 应 注 意 是 否 应 为 共 病 诊断 。 目前 国 际 上 更 倾 向 于 共 病 失 眠 的 诊
原 因有很 多 ,如躯体疾病或疼痛的后果 、精神科疾病 中的
抑 郁 症 、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生 物 节 律 周 期 障 碍 ,或 原 发 性 睡
法 、时 间限制 疗法 、睡眠健康 教育 )、放松疗 法 、认知疗 法 、光疗 等。 睡 眠卫 生 习惯纠 正在 失 眠治 疗 中也 起着 非 常重 要的 作用 ,治疗失 眠时应当帮助患者 建立 良好的 睡眠卫生 习惯 并长期坚持执行 ,否则很可能 会出现药物治疗或 其他治疗 “ 西墙 ”,而不 良睡眠卫生习惯 “ 补 拆东 墙 的情 况。
医科 大学。19 年 赴 美国哈佛 大学医学院 附属麻省 总 医院精神科焦 虑碍 障临床研 究 96
部和 美 国德 州 大学西南医学 中心精神科 t 临床精 神卫生研 究中心和睡 眠研 究室学 习,

中国民族医药治疗成人失眠的专家共识

中国民族医药治疗成人失眠的专家共识

近年来,针对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找到更有效的 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其中一项试验结果显示,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抗病毒 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此外,另一项试验表明,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 者,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然而,由于 暴发性心肌炎的罕见性及临床试验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现有结论并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3、心理治疗:中国民族医药学认为,情志失调是失眠的重要病因之一。因 此,心理治疗在失眠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专家们推荐运用传统心理疗法,如认 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睡眠质量。
四、中国民族医药治疗失眠症的 特点
1、强调整体观念:中国民族医药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治疗失眠症需 从调理整体入手,患者的全面健康状况。
参考内容
引言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以心肌组织严重炎症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在成人 中,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虽较低,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临床 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就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定义与病因、症状和体征、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治疗 原则、预防措施及临床试验及其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 提供有益的参考。
5、心脏移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作为挽救 生命的手段。
预防措施
预防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措施包括:增强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对于已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 病或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临床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感谢观看
治疗原则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完整版)临床上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伴有失眠症状。

其中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的共病率最高。

研究显示70% 的焦虑障碍患者伴失眠,而抑郁障碍患者的失眠共病率则高达84.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和焦虑障碍与失眠呈现出双向作用关系,即:抑郁、焦虑是失眠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而失眠患者新发抑郁的概率是无失眠者的3~4 倍,新发焦虑障碍的概率高近6倍,且失眠还会加重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受损加重。

总之,失眠与抑郁、焦虑障碍互为风险因素,在临床上失眠往往先于或者同步伴随抑郁、焦虑症状出现。

曲唑酮在许多国家作为抗抑郁药使用广泛,在精神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用于治疗多种精神障碍和失眠。

鉴于失眠与抑郁、焦虑存在的交互作用,对失眠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更应重视共病的综合管理,2016年《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17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都推荐曲唑酮用于治疗失眠,尤其是抑郁/焦虑伴发的失眠。

为了规范曲唑酮在失眠领域的应用,特编写本专家共识。

一曲唑酮的分子特性曲唑酮(Trazodone)属苯基哌嗪和三唑并吡啶衍生物。

临床将其归为5- 羟色胺(5-HT2 )拮抗剂/ 再摄取抑制剂(SARI)类抗抑郁药物。

该药物可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具有阻断5-HT2A/2C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和组胺受体1(H1 )的作用,也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5-HT 转运体,阻断5-HT的再摄取,见图1。

曲唑酮与各受体的亲和力有所不同。

受体结合谱显示,曲唑酮对5-HT2A受体亲和力最强,1 mg 即可有效阻断脑内5-HT2A受体,该作用较抑制5-HT 转运体的作用强100 倍。

另外,曲唑酮在低剂量时还可有效阻断H1受体和α1受体。

二曲唑酮的药代动力学曲唑酮口服易吸收,不选择性蓄积于任何组织。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2 h(空腹服药1h达峰,餐后服药则需2h达峰)。

食物对其吸收有一定影响,餐后立即服用会增加吸收量,但最大血药浓度会降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会延长。

最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最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最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

为规范国内失眠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领域专家于2006年发表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进而于2012年在循证医学框架内经过广泛讨论推出《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并于2018年发表了更新版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指南”)。

该系列共识、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越来越全面、规范、具有操作性的成人失眠诊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失眠相应新型治疗药物的上市、新型诊疗方法的出现和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国内针对失眠的临床诊疗经验也在不断丰富。

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牵头,并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失眠诊疗实践的现状,经广泛讨论后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指南”),6月8日正式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

相比于2017版指南,2023版指南的主要变化包括:(1)更新了失眠的临床评估内容;(2)更新了失眠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相关推荐意见;(3)新增了失眠的中国民族医药治疗推荐意见;(4)新增了青少年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及伴有或共病其他疾病人群失眠的治疗推荐意见。

新版指南在内容上更丰富,且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强,更具临床指导价值。

以下简要介绍部分章节的核心内容。

失眠的临床评估2023版指南指出,失眠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等手段。

对于每一例患者都应仔细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采集应包括失眠表现形式、失眠程度、病程、失眠诱发和加重-缓解因素、睡眠觉醒节律、治疗情况及其他。

例如,失眠表现形式包括入睡情况、夜间觉醒次数、早醒及睡眠中异常动作和行为情况;日间功能损害是否有精神和体力状态、工作和学习情况,有无日间思睡。

失眠程度包括平均每周失眠的次数,每晚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每次觉醒持续时间、最后醒来的时间等。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

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

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同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

为了规范失眠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失眠诊疗共识专家组于2004年起草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历经多次修订,于2006年正式发表。

该共识对于规范失眠的临床诊治已经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考近年来失眠诊疗领域相关的进展资料,结合我国国情,经多次讨论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成人失眠诊疗框架。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时仍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治疗方案推荐强度的划分标准本指南对治疗方案进行推荐时主要参考已有的循证医学资料,兼顾周内现有条件下的临床可操作性,对于国内常用但未通过有效循证医学模式验证的治疗方法,参照其疗效评估、风险估计、经济负担和实用性等多有面因素,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进行推荐。

推荐的强度分为4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Ⅰ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1级证据或获得大多数认可的2级证据,若无禁忌可直接用于临床实践;Ⅱ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2级证据或高度一致的专家共识,适应证充分时可应用;Ⅲ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3级证据或专家共识,可在与患者讨论后采用;Ⅳ级推荐:可选择性方案,需告知患者可能的潜在风险,不用于无适应证的患者。

二、失眠的定义与分类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表现为人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 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 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满意度。
优化治疗流程
推荐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 程,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 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和 优化。
疗效评价指标及方法
主观评价指标
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等方面的主观 评价,常采用量表评估等 方法进行测量。
证其有效性。
02
考虑患者需求和偏好
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患者的数字疗法产品,如
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
03
评估产品易用性和可持续性
医生应考虑产品的易用性,包括操作界面是否友好、使用说明是否清晰
等,以及产品的可持续性,如是否需要长期维护、更新等。
患者使用数字疗法产品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指导
03
案例三
某数字疗法产品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和 音乐引导,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身 心状态,从而改善失眠症状。该产品 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得 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好评。
04
中国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解读
诊断评估标准与建议
标准化诊断流程
强调采用国际通用的失眠诊断标准, 如ICD-11或DSM-5,结合中国实际 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患者在使用数字疗法产品时,应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按照产
品说明正确使用。
关注身体反应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关注自己的身 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及时 向医生反馈。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数字疗法产品只是辅助治疗手段, 患者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常见问题解答及误区提示
数字疗法是否可以替代药物治疗?数 字疗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但可以作 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 果。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全文)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我国三级医疗制度的基础,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失眠症的诊疗手段相对有限,而且国内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

因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国内现状,经过反复讨论,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失眠症诊疗提供规范化参考和依据。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的制订方法(略)第二部分失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失眠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假说简述如下:一、三因素假说该假说从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促发因素(p recipitating factors)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s)三方面因素探讨失眠的心理学机制,也称3P假说。

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特征等,可影响个体的失眠易感性;促发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及应激等,可诱发短期失眠;维持因素是失眠得以持续的行为和信念,包括应对短期失眠的不良行为(如延长在床时间)及对失眠本身的焦虑和恐惧等,进而发展为慢性失眠。

二、过度觉醒假说该假说认为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

这种过度觉醒呈持续性,横跨24h日周期,既包括担心、紧张、反刍等认知觉醒水平升高,也包括躯体、皮质等生理水平升高。

失眠患者表现为睡眠期觉醒增多、日间小睡潜伏期延长、24 h代谢率增加,以及清醒期更多B波活动、睡眠期的频繁a波和B波、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

三、情绪应对假说该假说提出,在快速眼动睡眠(r apid eyes movement, REM)期间,健康人的大脑蓝斑停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就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失眠的诊疗水 平。另外,还应考虑一些仅以失眠为表现的 神经精神疾患及其他躯体疾病。
--精品--
• 诊断失眠应调查的一般情况包括临床症状、睡眠 习惯(询问患者本人及知情者)、体格检查及实验 室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专项睡眠情况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进行,具体如下:
--精品--
--精品--
(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
•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 隆等药物,其主要特征有:
• (1)由于选择性拮抗GABA BZDA复合受体,故仅有催眠而 无镇静、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 (2)不影响健康者的正常睡眠结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 • (3)治疗剂量内唑吡坦和佐匹克隆一般不产生失眠反弹和戒
• (1)睡眠日记、睡眠问卷、视觉类比量表(VAS)等; • (2)多导睡眠图(PSG); • (3)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 (4)体动记录仪(actigraph); • (5)催眠药物使用情况; • (6)其他(包括睡眠剥夺脑电图等)。
--精品--
四、失眠的药物治疗
• 目前常用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 •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 Ⅳ)提
--精品--
•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内外专家非常重视失眠的诊 断和治疗,提出了“按需治疗”失眠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 物治疗共识专家组于2004年制订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 药物治疗共识(草案),经过国内各位神经科及精神科专家的 多次讨论与修改,达成了以下专家共识。
--精品--
• 有临床证据的能“按需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具体策略是: • (1)预期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15min服用; • (2)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于上床30min后仍不能入睡时,或
比通常起床时间早5h醒来,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 • (3)根据白天活动的需求,即当第2天白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
时服用。
断综合征。
--精品--
--精品--
• 五、失眠药物的临床应用
--精品--
1.一般原则
• 治疗失眠应选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一线药物。开始治 疗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如终止治疗将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或)其他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 症状时应维持治疗。
• 综合治疗失眠应包括三方面: • (1)病因治疗; • (2)睡眠卫生和认知 行为指导等; • (3)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只注重单纯用药而忽略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 疗专家共识(草案)
--精品--
•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 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 事故。
• 药物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2002年全球失眠调 查显示,有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 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 失眠问题。
到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唑吡坦可作为原发性失 眠的首选药物。 • 长期、顽固性失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精品--
• 临床治疗失眠的目标为: • (1)缓解症状: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延长总睡眠时间; • (2)保持正常睡眠结构; • (3)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品--
其他方法,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精品--
2.催眠药物治疗的指征
• 失眠继发或伴发于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疾病。 • 一般原则:不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首先帮助患者建立健康
的睡眠习惯。 • 不同类型的失眠有不同的治疗原则:急性失眠应早期药物
治疗;亚急性失眠应早期药物治疗联合认知 行为治疗;慢性 失眠建议咨询相关专家。如以迅速缓解症状为目的,则只 需临时或间断用药。服药8周后应再次评估患者状况。
(一)苯二氮卓类
•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主要特征有: • (1)非选择性拮抗γ 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 BZDA)复合
受体,具有镇静、肌松和抗惊厥的三重作用; • (2)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 • (3)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明确,包括:日间困倦、认知和精神
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 • (4)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嗜睡、乏力等。
--精品--
二、失眠的分类
• 根据病程分为: • (1)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 • (2)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 • (3)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
--精品--
三、失眠的诊断
• 失眠是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睡眠障碍,该病 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患者就该问题求医, 有70%的患者甚至未向医师提及症状。
--精品--
•六、特殊患者的失眠治疗
--精品--
1.老年患者
• 对老年失眠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严格的体 格检查,最好能有睡眠日记。
• 首选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等非 药物治疗手段,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
• 老年人应慎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发生共济失调、 意识模糊、反常运动、幻觉、呼吸抑制以及肌肉 无力,从而导致外伤或其他意外。
--精品--
一、失眠的定义
•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 一种主观体验。
• 按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 •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 •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 •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 • (5)日间残留效应(diurnalresidualeffects):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
--精品--
3.持续治疗与间断治疗
• 对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提倡间 断性用药,但相关研究甚少且推荐剂量各异,目前尚无成 熟的间断治疗模式,可推荐进行“按需用药”。
• “按需用药”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白天的工作情况和夜间 的睡眠需求,考虑使用短半衰期镇静催眠类药物,强调镇 静催眠药物可在症状出现的晚上使用,待症状稳定后不推 荐每天晚上用(推荐间断性或非连续性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