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南京条约的教案

初中南京条约的教案

教案:南京条约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背景和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和地点。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e.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a.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b.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商品大规模倾销。

c.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深入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写一篇短文。

2.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护国家利益。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危害: a.白银外 流,造成清政府财 政危机;b.银价上 涨,造成“银贵钱 贱 ”, 加 重 农 民 负 担;c.腐蚀统治机 构,清政府更加腐 败;d.毒害中国人 民身心健康,削弱 对学生进行远离毒 军队战斗力。…… 品的思想教育 感想: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给身体 以健康,给家庭以 幸福,给社会以安 宁,给人类以和谐。
图的能力。
(1)根本原因:打 开中国大门,开辟 海外市场 (2)导火线(直接 原因):中国政府的 禁烟运动
第一阶段
1840 年 6 月
---1841 年 5 月
攻广州、陷定海、
逼天津、道光帝将
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 年 6 月
---1842 年 8 月
占香港、进吴淞、
到南京、清政府被
迫签订城下之盟—
的高温来熔化鸦 片,避免污染。
不是
“虎门销烟”是鸦 片战争爆发的直接 原因。对于这一个 问题,学生容易将 它与鸦片战争爆发 的根本原因相混 淆,通过影像资料 和充分利用教材资 源,设置争议问题 以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 揭示战争爆发的必 然性,让学生思辨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
学生讨论、各抒己 见后
严厉禁烟 缉拿烟贩,将缴获 的 230 多万斤鸦片 销毁在虎门,维护 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不是 因为烧鸦片会产生 大量毒烟,造成人 们“被动吸毒”,所 以才利用生石灰与 海水化合反应产生
通过资料展示,拉 近学生与历史人物 之间的距离,培养 学习的兴趣,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反抗外来侵略的 坚强意志。林则 徐是当之无愧的 民族英雄。罗瑞 卿大将参观虎门 时说过:“中国近 代史就是在这儿 首先开始了抵御 帝国主义的侵 略,到了虎门就 能知道什么是中 华民族精神。”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南京条约》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教师利用生活图片,历史视频、图片素材及情境创设引发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林则徐、三元里人民敢于抗击侵略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感2、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一、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的历史学习,将带领大家走入中国近代史——一部百年屈辱、抗争、探索的历史!那么,这段历史是如何开始的呢?投放鸦片战争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及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结论: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深入思考: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恶之花恶之果恶之膏?合作探究:鸦片带来的危害(提示:国家层面,白银外流、官僚腐败、军力下降;社会层面,人民体质下降,不利于参军、劳动生产等)3.引导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怎么办?道光帝派主张禁烟的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经过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组织学生依据下列要素讲“历史故事”。

1)时间:1840年6月2)涉及地点:定海、天津、厦门、宁波、镇江3)涉及人物:林则徐、琦善、关天培、陈化成4)起因:林则徐销烟5)经过:6)结果:大清王朝失败教师引导讨论: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学生合作探究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鸦片走私的危害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战后社会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分析说明:战前中英国情的基本态势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概括阐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的影响。

归纳评判:鸦片战争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维护了民族尊严,反映了人民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值得后人尊崇。

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增强历史责任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使命感、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社会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学期要求:①端正思想:重视会考;②具体要求:预习:练习:笔记:参与;学习导论:第一单元:天朝危机的主要内容(组图):解说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洋务运动-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地:改革派)发起“自强”运动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学习导论:介绍鸦片(观图片)解说:鸦片,俗称大烟、烟土,来自罂粟。

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它的花非常漂亮,用它的汁液提炼出来的东西就是鸦片。

还有海落英、吗啡等等。

鸦片在医学上是麻醉性的镇痛药。

在《圣经》和《荷马史诗》里,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上帝也使用它。

公元前两世纪的古希腊名医加仑(Galen),就记录了鸦片可以治疗的疾病:头痛、目眩、耳聋、癫痫等疾病。

鸦片会使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长期吸食会使体质,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课题:鸦片战争探究新知(讲授新课)【教师补充】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结合示意图在给学生梳理鸦片战争的背景,强调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侵华战争的!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总结】在同学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和人民为了民族尊严所进行的殊死搏斗,但是由于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最终没能战胜使用洋枪洋炮的英国。

同时我们通过英国侵华路线也发现,英军并不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战争有更多的政治谈判的权力,以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过渡】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三、折戟沉沙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提出问题】《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教材上对其性质的定义?接着再提出问题,丧权辱国丧失了哪些权力?展示领土主权等概念解释。

合作探究:展示《南京条约》内容及损害的权力,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完成知识连线。

完成连线后,带领学生探讨该条约每一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自主研习: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6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结果: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学生预期回答:1842年,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等。

合作探究:开放五口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赔偿加重人民负担;协定关税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鸦片战争学案

鸦片战争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过后,清王朝逐渐衰退。

危机四伏,对外实行政策。

此时,欧美的国家发展迅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成为世界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扩大商品和产地,英国早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的主要侵略目标。

19世纪40年代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的地位。

为了谋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

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

年6月,英军到达广州海面,封锁珠江口。

鸦片战争爆发。

年8月请政府屈辱求和,同英国签定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为通商口岸。

中国进出口货物的与英国协商。

☆列举《南京条约》的影响:2.西方学者曾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对英国政府来说,除了保护鸦片走私,这场战争的更深层次意图是A.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对己有利的贸易关系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使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3.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否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为英国的殖民侵略寻找原因借口★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③后一个“不公正”正是由于前一个“不公正”所引起的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是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6.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2. 学生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提问学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是在江宁府静海寺和英军旗舰汗华囇号上签订的。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c. 赔偿英国战争赔款。

d. 割让九龙半岛和新界给英国。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加剧了国家贫弱和人民疾苦。

c. 南京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南京条约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教学目标1、史实: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2、史能:(1)分析说明:战前中英国情的基本态势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2)概括阐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3)归纳评判:鸦片战争的结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3、史识:(1)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维护了民族尊严,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值得后人尊崇。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领会爱国救国的历史责任感,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1、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如何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史实:英法美的“修约”要求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天津条约》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2、史能:(1)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两个事件同战争爆发的关系。

(2)分析论述:《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阅读理解:从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

3、史识:(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国为了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战争,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圆明园被焚毁的悲剧见证了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沙俄政府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大肆扩张,成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二、教学要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史实: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与西征天京变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湘军攻陷天京2、史能:(1)编制年表:太平天国运动的大事年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教学设计
上海市行知中学杨佳俊
【内容主旨】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碰撞的结果,从文明碰撞的角度去理解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从文明碰撞的角度去分析鸦片战争,并能够掌握历史影响是如何得出的。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初步体会中国人民认识到落后之后的一些奋起改变。

【重点难点】
重点: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

难点:东西方文明碰撞带来的结果。

历史影响是如何得出的
【教学过程】
环节1:1840年,发生了一场在我们今人看来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航向的战争,我们来反思一下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东西。

设计意图:导入。

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从而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本课的内容。

环节2:出示鸦片战争整课的大纲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需要掌握哪些内容
环节3:从鸦片战争背景入手,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与他国的差距
设计意图:由材料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总结并完成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表
环节4:展示乾隆接见马嘎尔尼的材料,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与问题,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心态,把这种心态与之前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放在一起比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
环节5:分析中英两国对外贸易量,分析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双方贸易的比较,解释出超入超的概念,并找出根本原因,英国通过鸦片贸易扭转逆差后,林则徐禁烟,从而继续分析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环节6:鸦片战争的过程简单带过,展示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
设计意图: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条款,引导学生思考南京条约的这些条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环节7: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展示中英双方1830年经济水平的比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并不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输掉鸦片战争?运用材料,分析得出在制度以及心态观念方面的落后使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
环节8:情境设置: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战争失败后你会有何反应?引导学生从百姓、官员、皇帝角度换位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思考,是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鸦片战争对不同阶级的影响,再展示材料,使学生重新认识当时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从而是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是如何得出的
环节9:鸦片战争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南京条约的逐条分析,得出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的影响,贯彻论从史出的史学方针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1842)
战争背景:
战争原因(根本、直接):
二、《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作业设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的沉沦还是发展?请说明理由
【资料附录】
1.亚当·斯密:“中国历来就是世界上一个顶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得最合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

可是看来她长久以来已在停滞状态。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
2.马克思、恩格斯: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死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26页
3.史学家戴逸的观点:“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

18世纪的康雍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第5页4.1792 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5.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

朕披阅表文,词意脆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6.“中国之物,番人最重者,无若茶与大黄,非此二物,则病胀满而不治。

今之
互市,乃外夷不获已于中国,非中国不获已于外夷。

”“绝茶与大黄不使出”,则可使夷人屈服。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一)
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521页。

7.“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筹办夷务始末》第2册,第830页
8.“杨侯初来,实无经济,惟知购买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然尚添造炮位、军器、木牌等事。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第261页
9.“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贸易无碍。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第493页10.“老百姓很少知道此事,甚至一些官员也置身事外。


“关于对英战争的情况,一无所知。

中国官员避免谈此事,而蒙古百姓中只流传一些关于战事的模糊传闻,他们甚至跟谁开战都不知道。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