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国东西部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东西部差距与区域发展政策

东西部差距与区域发展政策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大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国家,区域发展的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东西部差距作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东西部差距的原因、现状以及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措施。
一、东西部差距的原因1.地理位置因素:中国地域广阔,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地形复杂,交通相对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困难。
2.资源禀赋差异:东部地区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如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集中的城市,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资源匮乏。
3.政策导向不同:早期的改革开放政策中,东部地区作为开放的前沿窗口,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导致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二、东西部差距的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远高于西部地区。
2.城乡发展差异:东部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3.技术创新能力差异: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则存在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
三、区域发展政策措施1. 东部地区政策调整•由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 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旅游、文化、矿业等产业发展。
•支持西部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吸引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驻。
•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和基层医疗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 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实施产业转移政策,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进入西部地区。
•建立东西部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框架,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边贸条件优越
3
6
党和国家的高 度关怀和重视
下页
缩小东西部经济上差距的相关方法
1、加大西部的教育投入 2、国家的政策支持 3、在西部建立一批国家重点扶持的经济重心区, 以此来带动西部发展 4、疏导生产要素西流 5、加快西部乡镇企业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6、基础建设开路, 资源开发带动
7、东西联姻− 对口支援
返回
东西部差距仍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东部地区在地理区位上的优势是西部地区无与伦比的
改革开放多 年的发展, 东部地区已经奠定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西部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太多
下页
西部的优势条件
已经具有发展工 农业生产的基础
1 4
市场潜力巨大
西部地区幅员 辽阔
2
发展的 基础
5
西部人坚毅的 品质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个人信息
东西部差距表现突出的三大方面
一、东西部在经济方面的差距 二、东西部在文化方面的差距 三、东西部在政治方面的差距
下页
东西部差距的文化根源
知识差距、信息差距、教育差距、观念差距和 体制差距,综合起来又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差距。 (只有当西部的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得以发展和运 行, 具备了符合其需要的管理体制与市场以及拥有 与之价值观念相应的意识形态时, 即做到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协调, 形成整合时, 才能顺 利的实现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返回
政策的倾向导致差距的迅速拉大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地域广大, 各地区之间 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 是客观存在, 古已有之, 不足为怪。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有历史的、 自然的、地理区位的, 也有社会文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东西部差距迅速拉 大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宏观 政策导引所致。宏观经济政策给了东部地区全 方位大角度倾斜,使地理位置优越的东部地区 如虎添翼,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迅速拉大。
中国的地理差异

西部 河流稀少 多内流河
东部
河流众多 多外流河
我国的东西差异──农业
400毫米
西部
畜牧业为主 四大牧区
东部
种植业为主 渔业 三大林区
我国的东西差异──工业、经济
400毫米
西部
工业中心稀疏
东部
工业中心密集
我国的东西差异──交通、城市
400毫米
西部 交通线稀疏 城市分布稀疏
东部
交通线密集 城市分布密集
自然地理差异 人文地理差异
我国的东西差异──地形
400毫米
西部
东部
高原、盆地、山地
平原 、丘陵
我国的东西差异──气候
400毫米
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东部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的东西差异──干湿区
400毫米
西部 半干旱区 干旱区
东部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我国的东西差异──河流
。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秦岭 ,②是 淮河
。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C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D 。
评价园地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B ) A.地形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B.纬度差异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D )
A.水稻
C.青稞
B.玉米
D.小麦
评价园地
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大地区+西部大开发

◆ 推1动952城年市-20化01的年该进市程农,业促、轻进工区业域、经重工济业的比、工业化差异(见书本图1-16)
◆工业化进程: 中西部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东部地区最大 ◆工业结构(即原因)
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西部地区的劣势
缺: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落后
限制:位置(内陆)地势(高) 气候(干旱)生态(脆弱)
农业 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工业
种植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 绿洲农业(新疆沙漠边缘) 成都平原
以重工业为主 攀枝花、重庆的钢铁工业 以兰州为中心的冶金、石化工业 西安的飞机制造业 新疆的石油工业 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生产
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一、四大地区差异(见书本图1-13)
东北:3省 东部:沿海各省(去掉头尾)+3个直辖市 西部:内新青西+陕甘宁+四川重庆+云贵+广西 中部:山西+河南+两湖+安徽+江西
1、产业结构差异(见书本图1-14)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结构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3、城市化差异(见书本表格)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一、案例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的差别,经济发展起点的差别,观念的差别,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开放政策的区域推进及渐进式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演变等等因素的作用及影响,使得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物流呈现东、西市场交换的不平衡格局;资金流是一江钞票向东流;人才流是孔雀麻雀东南飞;优惠政策是向东倾斜;如此等等。
使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部成为繁荣的象征,而西部则是贫困的代名词。
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有其合理性,但若任其差距的扩大,则可能造成许多社会经济问题。
这种由市场经济造成的不平衡发展的差距,由市场的力量来缩小差距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因此,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时地提出开发西部的政策。
二、案例资料50万人以上(包括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度、有路面公路密度和内河航运密度之和)。
离主要海港的平均距离是以各省的中心城市(省会及自治区首府)至最近的主要港口之间的最短铁路距离。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以上表中的资料除表下有注明来源的之外,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三、案例目的选编该案例的目的其一是理解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其二是能充分利用二手资料(如统计年鉴、报刊资料、网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三是利用统计学中的分组法、指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知识进行统计分析。
四、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对比分析法五、案例问题1、利用上面的截面数据,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2、为什么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是必要的和及时的;3、搜集相应的资料,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思路;4、搜集相应的资料,对东、西部差距进行动态分析;5、搜集近期(2000年以后)的资料,比较“西部大开发”的效果,并提出今后的思路及措施建议。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比

运输 状 况 并不 比 中部
售
总
西 部宽 松
。
零
“
额
增
长
粗
度
大
,
体
接
近
,
六五
,
”
期间
,
随 着生 产 的 发 展 和 城 乡居 民 收 入 的 增 加
,
市 场 繁 荣兴 旺
,
三 个 地 区 的零
资
售额都 有 较 大幅 度 的 增 长
107
.
1 9 8 5 年 社会 商 品零 售 总
,
额
,
东 部为 2 2 2 4 亿
.
。
从 投 资看
,
六五 ” 期 间累计
全 民 所 有 制 单位 墓 本建 设 投 资 总 额 东 部 为 1
, , 2 % 比西 都 多 .1 8 倍
。
.
,
62 7
亿元
,
7亿 元
西 部为5 8
。
亿亢
。
相 应 的 新 增 固 定 资产 也 多
五 年 共建 成 投 产项 目 6
。
3 6 奔 部投章比 中部 多 6 个
7 一3 分别 占全 国 的 1 7 %
,
.
均 低 于东 部
,
但煤
,
3一5 8 写 大 大 高于东部地 区 量 分 别 占全 国的 5
,
西 部地 区 主 要产 品产 量
木材产 在 余 国 占 的比 重
33
,
原油
都 比 较低
中 部为 ”
,
粮
、
棉
“
,
、
油 产 是 占的 比 币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1.“资源的诅咒”效应,即资源丰裕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原因在于:(1)西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低于东部。
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由于交通和技术的限制,开采成本高。
加之西部地区开采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益低,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
(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扭曲的要素和产品价格体系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相背离,资源利益的大量流失,使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初期无法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
(3)地方与中央在资源价值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4)西部地区“竭泽而渔”式的开采;(5)产业分工及产业布局。
西部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在东西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
2.文化传统与人脉资源从文化传统因素看,东南沿海地区是儒学文化和各具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居民较早地形成了商品经济观念,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先于其他地区,因此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经商和办实业的意识较强。
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当禁锢在他们身上的传统体制和政策被摆脱之后,他们个体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并又本能地走向国内外商贸市场。
而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华人、华侨(原籍大多在东南沿海)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脉”关系,加速了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意识。
即使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以后,惧怕风险、懒惰、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唯意志论等自然经济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存在,并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思维和行为定势,制约着西部地区的思想解放,增加了西部制度创新的难度。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是推动东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西部长期依靠国有经济支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经济的弊端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 自 然 环 境 气候 资源环境 发展历史 人口 民族 特大城市
西部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 积广大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较为湿润
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 短缺,工业污染严重
气候干旱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 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 治基础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 密 主要是汉族人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 武汉、南京、沈阳
灿烂的历史文化 西部人口数最集中的地方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东部
农业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工业 交通通信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 农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西部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 条件较差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 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教育 人才资金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
较为丰富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短缺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 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 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 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 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 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 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 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 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 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 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 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 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 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 方面差距较大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