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巧解分数应用题

合集下载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1、引言在数学学习中,分数应用题是经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分数应用题。

2、换算法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需要将一个分数表达成另一种形式,这就需要用到换算法。

换算法的基本原理是乘以一个合适的分式,使得原分数的分母变化为所需的分母。

例如,将分数$\frac{2}{3}$转换成分母为6的分数,我们可以乘以$\frac{6}{2}$,得到$\frac{2}{3}\times\frac{6}{2}=\frac{12}{6}$,即$\frac{2}{3}=\frac{12}{6}$。

通过换算法,我们可以灵活地将分数转换为需要的形式,便于进行计算和分析。

3、化简法有时,分数应用题给出的分数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化简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化简法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化简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并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从而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

例如,将分数$\frac{15}{25}$化简为最简形式,我们可以找到15和25的最大公约数为5,然后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5,得到$\frac{15}{25}=\frac{3}{5}$。

通过化简法,我们可以得到最简分数,便于进行计算和比较。

4、分数的加减法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需要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需要找到相同的分母,然后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找到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相同的分母;(2)将分子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放大或缩小;(3)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分子的加减运算;(4)化简得到最简分数形式。

例如,计算$\frac{2}{3}+\frac{1}{4}$:(1)相同的分母为12,即$\frac{2}{3}\times\frac{4}{4}=\frac{8}{12}$,$\frac{1}{4}\times\frac{3}{3}=\frac{3}{12}$;(2)按照相同的分母进行计算,$\frac{8}{12}+\frac{3}{12}=\frac{11}{12}$;(3)化简得到最简分数形式,$\frac{11}{12}$。

六个技巧解决小学六年级数学难题——分数应用题

六个技巧解决小学六年级数学难题——分数应用题

六个技巧解决小学六年级数学难题——分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重点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很多孩子都难以把握,致使失分率也比较高。

其实,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就要教孩子抓住规律,得出解题方法。

总的来说,帮助孩子攻克分数应用题,家长从以下六个解题技巧入手。

一、字斟句酌分数应用题很多时候容易产生“歧义”,所以家长要特别提醒孩子在审题时抓住关键句,找准比较的对象。

分数应用题中都有说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是应用题的题眼、解题的突破点。

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先把速度提高20%,再把速度降低20%,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分析:设定原来的速度为100%,提高20%后为120%,当再次降低时,是在120%的基础上降低,此时的20%是120%×0.2=24%。

所以降低后是120%-24%=96%。

二、抓不变量有些分数应用题数量变化多,分析难度大,不易列式计算。

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变来变去,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变量。

对于这类分数应用题,家长辅导孩子解答时,要专注“不变量”,以静制动,使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有两桶水,第一桶水的重量是第二桶水的6倍,从第一桶取出12千克水加入第二桶,这时第一桶水的重量是第二桶的4倍,问第一桶原来有水多少千克?分析:两桶水的总重量总是不变的,但又未知,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的量。

则“取前”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6)=1/7,“取后”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4)=1/5。

第一桶取前取后差12千克占两桶总重量的1/5-1/7=2/35,故两桶水总重量为12÷2/35=210(千克),由此可求出原来第一桶水的重量为:210÷1/7=30(千克)三、找准单位“1”的量不管是简单分数应用题还是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中都有关键句,关键句中都有单位“1”的量,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条件。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一、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1. 找单位“1”的量。

在审题时,首先要把问题中涉及的量与分率对应起来,看题目中有几个量,每个量所占的分率是多少,并确定出单位“1”的量。

2. 确定解题方法。

如果题目中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采用除法,进而转化为乘法运算;如果题目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采用乘法运算。

3. 对应解题。

根据数量关系,把具体数量与分率对应起来,列出算式并计算。

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 读懂题意,确定解题方法。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中涉及的量和分率,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2. 找准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

在分数应用题中,量与分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要分清每个量所占的分率,进而确定出单位“1”的量。

3. 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式。

在分数应用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有:单位“1”的量×分率=部分量等。

4. 逐步解答。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按照题目所给的条件,逐步解答。

一般可采用综合算式或分步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5. 检验答案。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或代入法进行检验。

三、分数应用题的练习方法1. 专项训练。

可以针对某一类型的分数应用题进行专项训练,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

通过专项训练,可以加深对某一类型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2. 多做练习。

熟能生巧,多做练习是提高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练习册、习题集等途径进行练习。

3. 归纳总结。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 注重思路。

在练习过程中,不要只关注答案是否正确,更要注重解题思路是否清晰、合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才能真正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如何巧解分数应用题

如何巧解分数应用题

如何巧解分数应用题一、总量不变例1:某校五年级一班学生参加大扫除的人数是未参加的41,后来又有2个同学参加,这时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31,该班有学生多少人?分析解答:这班学生分为两部分:参加大扫除和未参加大扫除的。

后来又有两个同学参加,现在参加大扫除人数和未参加大扫除人数都在变化,而五年级总人数没变。

把五年级总人数看作单位“1”,原来参加大扫除占单位“1”的1÷(1+4)=51,现在参加大扫除占单位“1”的1÷(1+3)=41,所以2个同学占单位“1”的(41-51)=201。

全班学生就是 2÷201=40(人)。

二、部分量不变例2:有科技书和文艺书360本,其中科技书占总数的91,现在又买来一些科技书,此时科技书占总数的61。

又买来多少本科技书?分析解答:由于又买进一些科技书,科技书的数量增加了,两种书的总数也随着增加,只有文艺书的数量未变,可以先求出文艺书的数量:360×(1-91)=320(本).根据现在科技书占总数的61,知道文艺书占新总数的(1-61)=65,可以求出新的总数:320÷65=384(本),最后求出又买来科技书本数:384-360=24(本)。

三、差量不变例3:苹果比雪梨多240千克,苹果和雪梨都卖出100千克后,雪梨是苹果的107,苹果和雪梨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分析解答:苹果和雪梨相差240千克,两种量都减少100千克后,它们的差是保持不变的,仍然相差240千克,这个数量占现在苹果的1-107=103,因此,把现在的苹果看作单位“1”,用240÷103=800(千克),求出现在苹果的数量,用800+100=900(千克)就可求出原来苹果的数量,最后用900-240=660(千克)就可求出原来雪梨的数量。

总而言之,同学们若能注意数量之间的变化,善于抓住不变量。

解答时把单位“1”往不变量上统一,往往可以很快找到解题的途径,所以“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1. 嘿呀,大家注意啦!找单位“1”可是关键哦!比如这道题:小明吃了一堆苹果的四分之一,这“一堆苹果”不就是单位“1”嘛!你可别找错了呀!
2. 哇塞,看到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想想等量关系式呀!就像“速度×时间=路程”这样的,一旦找到等量关系,解题就容易多啦!比如:小红每分钟走50 米,10 分钟走了多远?不就是有了等量关系嘛!
3. 哎呀呀,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有时候超好用的呀!例如:五分之一除以三分之二,不就可以变成五分之一乘二分之三嘛,这样是不是简单多了?
4. 嘿,要学会画图呀!把题目中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那可就清晰明了。

比如:有 10 个苹果,分了一半给别人,画个图立马就清楚啦!
5. 哈哈,有些题目里隐藏的条件可要找出来哦!就像那道题,说小明比小红高 10 厘米,这里面不就藏着信息嘛,能帮助你解题呀!
6. 哇哦,一定要看清题目中的陷阱呀!有时候一个小细节就能决定对错呢。

比如题目说“提高了”和“提高到”那可完全不一样呀!
7. 哟呵,做完题检查一下很有必要呀!万一粗心算错了呢。

你想想,要是因为粗心丢分,那多可惜呀!
8. 嘿,有时候可以从问题入手倒着推呀!比如问你一共多少个,那你就想想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求出总数呀!
9. 哈哈,分数除法应用题其实并不难呀,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还怕解不出来题吗?大家加油哦!
我的观点:掌握好这些解题技巧,分数除法应用题就能轻松拿下!。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五、六年级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

但是有相当多的学生遇到分数应用题就感到困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步骤概括的说是:一找、二转、三画、四列、五算、六查这六个环节。

一找:找单位“1”的量。

找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靠“是”谁、“比”谁、“占”谁,“相当于”谁就把谁看做单位“1”的量,靠生搬硬套仅能解决一部分分数应用题。

例如:*的2/5比乙多3/8米,比乙就把乙看作单位“1”是错误的,正确的是要分析2/5是谁的,就把谁看作单位“1”。

分析应用题句子中的分率是分谁就把谁看作单位“1”是最可靠的找单位“1”的方法。

二转:转化单位“1”在分数应用题中,如果题中只有一个单位“1”,那么再难也难不到哪里去了。

只有一个单位“1”的题,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画线段图。

如果题中有多个单位“1”就需要先转化单位“1”再画线段图。

转化单位“1”也是有技巧的,例如:*是乙的3/5可以转化成乙是*的5/3、*比乙少2/5、乙比*多2/3、*是*乙之和的3/8等13种不同的情况,在单位“1”统一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画线段图来解答。

三画:画线段图很多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不画线段图是无法找到数量、分率之间的关系的。

只有学会画线段图,才能找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钥匙。

要把线段图画的准,应先画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的句子,再画既有分率又有数量的句子,第三画含有数量的句子,最后画问题。

把分率画在线段的上方、数量画在线段的下方,可以避免学生把分率和数量相加,也方便清晰的找到数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

四列:看图列式画完线段图,要学会看图,根据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列式。

单位“1”的量×所求问题的对应分率=所求问题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对应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五算:准确计算六查:认真检查把计算结果代入到原题中,能够推导回去或者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得到同一个结果,可以验*,这道题解答正确。

分数除法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除法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除法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1. 嘿,遇到分数除法的应用题不要慌!先找到关键信息呀!比如说,小明有 2/3 个苹果,要分给 4 个人,那每个人分到多少呀?这不就是求平均
数嘛,先搞清楚总数和份数,问题就迎刃而解啦!
2. 哇塞,要注意单位“1”哦!就像小红有一堆糖果,这堆糖果就是单位“1”。

如果告诉你她分出去了 1/4,那剩下多少不就好算了嘛!比如她有12 颗糖果,分出去多少颗是不是一下就知道啦?
3. 哎呀呀,分数除法里画图很重要呀!像小李要把一块蛋糕的 3/5 平均分
给 3 个朋友,你画个图,一目了然,是不是瞬间清楚怎么算了!
4. 嘿,别忘了等量关系式哦!就好像说小王跑了一段路的 2/3 是 10 千米,那这段路全长多少?找到那个等量关系呀,这种题就难不倒你啦!
5. 哇哦,约分和约分后的处理也很关键呀!比如计算 4/8 除以 2,约分后就简单很多啦,最后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是不是很神奇?
6. 哈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呀!像小张有一堆书,其中 3/8 是故事书,
故事书有15 本,那这堆书一共有多少本?别想得太复杂,一步一步来就行!
7. 哎哟喂,有时候要转换一下思路哦!就好比小赵要把一块地的 4/5 种上
蔬菜,那没种蔬菜的占多少?换个角度想,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啦?
8. 呀,仔细审题很重要的呀!如果题目说小芳把1/2 个蛋糕平均分成4 份,你可别看成整个蛋糕啦,那可就闹笑话啦!
9. 嘿嘿,掌握了这些技巧,分数除法应用题就不难啦!遇到问题多想想这些方法呀,肯定没问题的!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你用心去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分数除法应用题绝对不再是难题!。

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之一。

小学生面对分数应用题时,有时会感到头疼。

然而,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便能够迅速地解决分数应用题。

以下是指导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技巧:
1.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
在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应用题时,通常需要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

例如,计算
1/2+2/3,首先需要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可以将1/2化为3/6,将2/3化为4/6,然后就可以将它们相加为7/6。

2.使用分数乘法
在计算带分数相乘时,可以先将带分数转换为假分数,然后再进行乘法。

例如,计算2 1/2*3 2/3,可以将2 1/2转换为5/2,将3 2/3转换为11/3,然后将它们相乘为
(5/2)*(11/3) = 55/6,最后将结果化为带分数为9 1/6。

3.使用分数的倒数
在涉及到分数的除法时,可以使用分数的倒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2/3÷1/4,可以将1/4转换为4/1,然后将2/3乘以4/1,得到结果为8/3。

4.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
有时候需要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例如,将2/5转换为百分数,可以将分数的分子乘以100,再除以分母,得到百分数为40%。

5.注意分数的大小
在分数的比较中,需要注意分母的大小。

分母越大的分数,它的值越小。

例如,1/2和1/3相比,1/2比1/3大,因为1/2的分母2比1/3的分母3大。

总之,小学生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要首先理解问题,并将问题转换为相应的数学运算,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和性质,特别是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等技巧,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巧解“比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本上的重难点,内容繁杂深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解答“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时,就容易出错。

该加的地方用减,该乘的地方却用了除。

对于此类“顽症”,我在教学时就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偶有所得,谨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道题目:
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
按照正常的解题思路,我们首先要读题,分析,由“足球比篮球多1/4”知道“足球比篮球多的球个数是篮球的1/4,”从而确定篮球的个数是单位“1”,并据此画出线段图:
由图上始能看出“20个”对应的分率是(1+1/4),明白篮球的
(1+1/4)倍是20个,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来计算,最终确定此题的解法是20÷(1+1/4)。

此一过程较为复杂,学生既要通过分析题目找出单位“1”,又要通过画图来找数字所对应的分率,还要确定用乘还是用除。

学生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就曾因为我的学生解题错误率过高而深深焦虑过。

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思索,我发现了以下的一些规律:
(1)“比”字后面的一般就是单位“1”;
(2)所求问题如果是单位“1”,就用除法(根据几分之几对应的数÷几分之几=单位“1”的数);如果是求几分之几对应的数则用乘法(根据单位“1”的数×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对应的数)。

(3)凡是多、提高、增加……几分之几的都是用“1”加几分之几,凡是少、降低、节约……几分之几的都是用“1”减几分之几。

学生掌握了如上的几条规律,就可使错误率大大地降低,而且也可大大提高运算速度。

如下面的一道题:
某校今年植树300棵,去年比今年少1/5,去年植树多少棵?
首先我们一眼看到“比”字后面的是“今年”,可以确定今年的植树量是单位“1”,再看所求的问题,很明显不是求单位“1”(问的是去年的植树量),而是求几分之几对应的数,故而确定用乘法进行计算,又看到“去年比今年少.1/5”即可确定去年植树量所对应的分率是1—1/5。

综合上面就可很快列出本题的算式:300×(1—1/5)
你看这种解题方法是不是快速而准确呢?不信自己试着解答一下下面这四小题:
(1)停车场有18辆大客车,小汽车比大客车多1/6。

小汽车有多少辆?[18×(1+1/6)]
(2)停车场有18辆大客车,大客车比小汽车少1/7。

小汽车有多少辆?[18÷(1—1/7)]
(3)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比小汽车少1/7。

大客车有多少辆?[21×(1—1/7)]
(4)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比大客车多1/6。

大客车有多少辆?[21÷(1+1/6)]
当然,以上规律只能是帮助学生快速解题,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如对下面的这一道题目,滥用上面的规律就很容易犯错。

五年级有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少5/1,全班有学生多少人?
对于这一道题目,如果我们照搬上面的规律,就会得出15×(1—1/5)=12(人)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

究其原因,是因为所求的问题虽然不是单位“1”(男生人数),但也不是几分之几对应的数(女生人数),而是男女生的总人数。

所以我们在教学同学们解题时,应该首先切实地让他们领会题意,而不是生硬地一开始就将上面的规律灌输给他们。

学生在理解了此类题目之后,教师再将规律传授
给他们,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快速解题。

需知道规律只是帮助学生快速解题的一个助手,而不是为“懒汉”服务的。

另:当题目中的分率是百分数时,以上的三条规律同样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