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 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微秒,每500ns有一个跳变沿。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就是相位噪声,或者说抖动。

相位噪声是频率域的概念。相位噪声是对信号时序变化的另一种测量方式,其结果在频率域内显示。用一个振荡器信号来解释相位噪声。如果没有相位噪声,那么振荡器的整个功率都应集中在频率f=fo处。但相位噪声的出现将振荡器的一部分功率扩展到相邻的频率中去,产生了边带(sideband)。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离中心频率一定合理距离的偏移频率处,边带功率滚降到1/fm,fm是该频率偏离中心频率的差值。

相位噪声通常定义为在某一给定偏移频率处的dBc/Hz值,其中,dBc是以dB为单位的该频率处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一个振荡器在某一偏移频率处的相位噪声定义为在该频率处1Hz带宽内的信号功率与信号的总功率比值。

相位噪声产生的原因

信号源热噪声,内部损耗电阻热噪声,混频器件电流散弹噪声及本振相位噪声,具体是温度过热关系。

相位噪声的定义

定义1:

相位噪声是指单位Hz的噪声密度与信号总功率之比,表现为载波相位的随机漂移,是评价频率源(振荡器)频谱纯度的重要指标源自: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特性与故障解析《中国有线电视》2005年赵雨境,王恒江

定义2:

相位噪声是指光的正弦振荡不稳定,时而出现某处相位的随机跳变.相位噪声导致光源线宽变宽.光强度噪声是指因自发辐射光强的随机变化和外界温度的变化,导致发射光强的起伏

源自: Fabry-Perot干涉式光纤温度传... 《传感器技术》2001年曹满婷

来源文章摘要:分析了温度对相位的调制作用以及Fabry -Perot干涉结构检测相位变化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相位调制型全光纤结构,并进行了系统的噪声分析。

定义3:

是一随机量通常把信号的相似随机起伏中(t)称为相位噪声.(t)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是一平稳的随机过程并使随机量的概率密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源自: 受多项噪声影响的二级方差估值的置信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林时昌

来源文章摘要:有限次(m次)采样测量的二级方差估值(,m)随机地偏离其真值<)。这种随机不确定性不仅和m有关,而且和噪声的性质有关。计算出单项噪声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析了多项噪声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引用置信度的概念表征测量的不确定度。

定义4:

(t)〕sin[2兀厂t+小(t)]相位噪声是指频率信号中由频率源内部噪声调制(调相或调频)产生的随机相位起伏.当被测相位噪声比频谱分析仪自身的相位噪声大时,可直接利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相位噪声,这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相位噪声测量方法

源自: 频谱分析仪在测量相位噪声过程中的数值修正《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2年曹芸

来源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相位噪声时,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因素并讨论了如何对频谱分析仪输出结果进行修正。

定义5:

则()rk的相角为()kknkqj+q+,其中()nkq是噪声()nk对相位的干扰,称为相位噪声.可见,kq中包含了全部的载波相位信息,kj包含了大量甚至全部的码字信息

源自: 相位处理载波恢复算法研究《信息与电子工程》2003年袁清升,刘文

来源文章摘要:针对数字信号传输同步接收机的数字化实现,提出一种载波同步新算法即相位处理载波恢复算法。它直接对接收信号的相角进行处理,完成载波频率的快速捕获和载波相位跟踪。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简单有效,运算量小,便于用DSP器件来实现,适用性强。

定义6:

2个调相边带功率之和是总功率的一半,2个调幅边带功率之和是总功率的另一半,换句话说,总噪声功率N0的一半功率转换到调相边带,另一半转换到调幅边带,转换到调相边带的噪声称为相位噪声

源自: 卫星通信系统中相位噪声之理论及测试《电信科学》2000年殷琪

来源文章摘要:本文从相位噪声的定义出发,主要讨论卫星通信系统中相位噪声的来源,介绍一种在现场经常使用的、简便可行的测试相位噪声的方法———频谱分析仪测试方法。

定义7:

SK解调符号上就会引入相位误差,该误差可通称为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关于相位噪声对MPSK、MDPSK的影响分析,文献[8]运用几何方法推导了AWGN信道中MPSK的条件误符号率

定义8:

由于电路中的各种随机噪声的作用,使得输出信号的相位会叠加上一个随机的起伏相位△Φ(t),这就是相位噪声的基本概念。由频率与相位的关系可知,相位噪声必然使得输出频率存在随机的瞬时抖动,其值为d△Φ(t)/dt。,相位噪声越大,频率的瞬时抖动就越大,因此,频率合成器短期频率稳定度指标就能反映相位噪声的大小,但是,用阿仑方程表征的短期频率稳定度是时域指标,测量不便。从频域来看,相位噪声对输出频率产生了调频,使得输出谱不再是单一谱线,而是在中心谱线两侧有一个噪声谱的边带。噪声边带能量越大,意味着相位噪声越大,短期频率稳定度越低,因此,射频输出主谱两侧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分布反映了基带上相位噪声的大小。在频域,相位噪声最方便的测量是用频谱仪,即输出频率的功率与距离该频率的某处的单边带1Hz带宽内的噪声能量(即功率谱密度)之比,其单位为dBc/Hz@×kHz。由于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是一个随机变量的统计值,用频谱仪测量相位噪声时,一定要取平均。理论分析可以证明,在射频上测得的单边带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与基带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相差3dB 。

相位噪声

相位噪声(Phase noise)一般是指在系统内各种噪声作用下引起的输出信号相位的随机起伏。通常相位噪声又分为频率短期稳定度和频率长期稳定度。所谓频率短期稳定度, 是指由随机噪声引起的相位起伏或频率起伏。至于因为温度、老化等引起的频率慢漂移,则称之为频率长期稳定度。通常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频率短期稳定度问题,可以认为相位噪声就是频率短期稳定度。

随着通信系统中的时钟速度迈入GHz级,相位噪声和抖动这两个在模拟设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也开始在数字芯片和电路板的性能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在高速系统中,时钟或振荡器波形的时序误差会限制一个数字I/O接口的最大速率,不仅如此,它还会增大通信链路的误码率,甚至限制A/D转换器的动态范围。

相位噪声是衡量频率标准源(高稳晶振、原子频标等)频稳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频标源性能的不断改善,相应噪声量值越来越小,因而对相位噪声谱的测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电子系统和设备都离不开相位噪声测试的要求,因为本振相位噪声影响着调频、调相系统的最终信噪比,恶化某些调幅检波器的性能;限制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的最小误码率;影响频分多址接收系统的最大噪声功率等。在很多高级电子系统和设备中,核心技术中往往有一个低相位噪声频率源。可见对相位噪声进行表征、测试以及如何减小相位噪声是现代电子系统中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什么是相位噪声和抖动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 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微秒,每500ns 有一个跳变沿。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就是相位噪声,或者说抖动。

抖动是一个时域概念

抖动是对信号时域变化的测量结果,它从本质上描述了信号周期距离其理想值偏离了多少。通常,10 MHz以下信号的周期变动并不归入抖动一类,而是归入偏移或者漂移。抖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确定性抖动是由可识别的干扰信号造成的,这种抖动通常幅度有限,具备特定的(而非随机的)产生原因,而且不能进行统计分析。造成确定性抖动的来源主要有4种:

相邻信号走线之间的串扰:当一根导线的自感增大后,会将其相邻信号线周围的感应磁场转化为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会使电压增大或减小,从而造成抖动。

?敏感信号通路上的EMI辐射:电源、AC电源线和RF信号源都属于EMI 源。与串扰类似,当附近存在EMI辐射时,时序信号通路上感应到的噪声电流会调制时序信号的电压值。

?多层基底中电源层的噪声:这种噪声可能改变逻辑门的阈值电压,或者改变阈值电压的参考地电平,从而改变开关门电路所需的电压值。

?多个门电路同时转换为同一种逻辑状态: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电源层和地层上感应到尖峰电流,从而可能使阈值电压发生变化。

随机抖动是指由较难预测的因素导致的时序变化。例如,能够影响半导体晶体材料迁移率的温度因素,就可能造成载子流的随机变化。另外,半导体加工工艺的变化,例如掺杂密度不均,也可能造成抖动。

随机抖动最基本的一个特性就是随机性,因此我们可以用高斯统计分布来描述其特性。例如,对一个只包含随机抖动因素的时钟振荡器的振荡周期进行100次连续测量,测量结果会呈高斯分布(或称正态分布)。在其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包含了所有周期测量数据的68.26%,在其均值+/- 2倍标准差的范围内包含所有测量数据的95.4 %,+/- 3倍标准差范围内包含99.73%的测量数据,+/- 4倍标准差范围内包含99.99366%的测量数据。

从这种正态分布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种常见的抖动定义:

?峰峰值抖动,即正态曲线上最小测量值到最大测量值之间的差距。在大多数电路中,该值会随测量样本数的增多而变大,理论上可达无穷大。因此,这种测量意义不大。

?RMS(均方根)抖动,即正态分布一阶标准偏差的值。该值随样本数的增加变化不大,因而这种测量较有意义。但这种测量只在纯高斯分布中才有效,如果分布中存在任何确定性抖动,那么利用整个抖动直方图上的一阶方差来估计抖动出现的可能性就是错误的。

?多个随机抖动源可以用RMS方式相加。但要得到总的抖动,需要利用峰峰值,以便将随机抖动与确定性抖动相加。

相位噪声是频率域的概念

相位噪声是对信号时序变化的另一种测量方式,其结果在频率域内显示。

如果没有相位噪声,那么振荡器的整个功率都应集中在频率f=fo处。但相位噪声的出现将振荡器的一部分功率扩展到相邻的频率中去,产生了边带(sideband)。在离中心频率一定合理距离的偏移频率处,边带功率滚降到1/fm,fm是该频率偏离中心频率的差值。

相位噪声通常定义为在某一给定偏移频率处的dBc/Hz值,其中,dBc是以dB为单位的该频率处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一个振荡器在某一偏移频率处的相位噪声定义为在该频率处1Hz带宽内的信号功率与信号的总功率比值。

相位噪声对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对接收机的影响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器件的噪声系数越来越低,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也越来越大,增益也大有提高,使得电路系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及线性度等主要技术指标都得到较好的解决。随着技术不断提高,对电路系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路系统必须低相位噪声,在现代技术中,相位噪声已成为限制电路系统的主要因素。低相噪对提高电路系统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在现代接收机中,各种高性能,例如大动态、高选择性、宽频带捷变等都受相位噪声限制。尤其在目前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接收机经过混频从强干扰信号中提取弱小有用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弱小信号邻近处存在强干扰信号,这两种信号经过接收机混频器,就会产生所谓倒易混频现象。

看出本振相噪差时,混频后中频信号被混频后的干扰信号所淹没,如果本振相噪好则信号就能显露出来,只需有一个好的窄带滤波器既可有效的滤出信号。如果本振相噪差,即使中频滤波器能够滤除强干扰中频信号,强干扰中频信号的噪声边带仍然淹没了有用信号,使接收机无法接收到弱小信号,尤其对大动态、高选择性的接收机,这种现象很明显。因此要求接收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大动态,则接收机本振信号的相噪必须好。

对通讯系统的影响

相位噪声好坏对通讯系统有很大影响,尤其现代通讯系统中状态很多,频道又很密集,并且不断的变换,所以对相噪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如果本振信号的相噪较差,会增加通信中的误码率,影响载频跟踪精度。

相噪不好不仅增加误码率和影响载频跟踪精度,还影响通信接收机信道内、外性能测量,图4表示了相噪对邻近频道选择性的影响。由图4看出,要求接收机选择性越高,则相噪就必须更好,要求接收机灵敏度越高,相噪也必须更好。

对多普勒雷达系统的影响

当目标超低空飞行时,雷达面临着很强的地面杂波,要想从强地杂波中提取信号目标,雷达必须有很高的改善因子。因为这些杂波进入接收机,经混频后,很难把有用信号与强地物反射波分离开,尤其对低速度运动目标,并接近地面时,发现目标就变得非常困难,这时只有提高雷达改善因子。

为了提高低空检测能力,提高对低空突防目标的发现能力,频率源的低相噪非常重要,雷达能从强杂波环境中区分出运动目标,则要求雷达必须全相参产生出极低相噪的发射信号和接收机本振信号及各种相参基准信号,如果改善因子要求大于50dB,频率源的时域ms频率稳定度应优于10-10量级,相噪在S波段偏1KHz 应优于-105dBc/Hz,100KHz优于-125dBc/Hz。

另外雷达往往工作在脉冲状态,尤其低重复周期雷达,调制后的雷达载频频谱为辛格谱,每一根辛格谱远端相噪将迭加给其他辛格谱,使两根相邻辛格谱之间的相噪大大恶化。在频率源“远端”相噪不够低的情况下,这种恶化是很明显的。从这一点看,雷达频率源不能只要求偏离1KHz相噪,同时对偏离10KHz、100KHz 及1MHz都应该有一适当要求,一般应按幂律谱下降,这样才能保证脉冲调制后的发射频谱合格,取得好的改善因子。

降低相位噪声的主要措施

怎样将电路板上的相位噪声和抖动降至最低

电路板设计师可以通过两种关键技术降低板上的确定性信号抖动:

1.完全以差分形式收发信号:诸如LVDS或PECL等一些以差分方式收发信号的惯例,都能极大降低确定性抖动的影响,而且这种差分通路还能消减信号通路上的所有干扰和串扰。由于这种信号收发系统对共模噪声本来就有高度抑制能力,因此差分形式本来就有消除抖动的趋向。

2.仔细布线:只要可能,就要避免出现寄生信号,因为这种信号可能会通过串扰或干扰对信号通路产生影响。走线应该越短越好,而且不应与承载高速开关数字信号的走线交叉。如果采用了差分信号收发系统,那么两条差分信号线就应尽可能靠近,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其固有的共模噪声抑制特性。

怎样将芯片中的相位噪声和抖动降至最低

在芯片级上,可以使用以下设计技术将抖动降至最低:

1.差分信号收发:即使进入芯片的是单端信号,最好也在芯片中将其转换为差分信号,原因同上节所述。

2.仔细布设信号通路:在对敏感时序信号通路进行布线时必须小心,而且走线越短越好,还应避免与任何数字信号线交叉。只要条件允许,最好将这些信号通路均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例如,一条在第二层金属平面上的信号通路可以夹在第一层和第三层金属平面之间,而第一层和第三层金属平面均连接到一个干净的地上。

3.恰当选择缓冲器大小:如果用缓冲器在模块间分配信号,那么必须注意驱动强度的选择。驱动不足会造成信号上升/下降沿过缓,给噪声以可乘之机。

4.保持基底和地的干净:基底噪声和地噪声是造成确定性抖动的主要原因。在一个有多路同步数字输出的芯片内,地线反弹噪声(ground bounce)可能会达到几百毫伏,甚至1伏。为了降低地线反弹噪声,芯片上应该有尽可能多的电源对,而且这些电源对应尽可能靠近数字输出。

5.使用一个单独的干净地层:在电路设计中,最好将数字电路的电源与敏感的模拟电路(如振荡器或PLL)的电源分开。数字电路,尤其是高驱动输出数字电路的电源很可能会引入噪声,而且这种电源一旦用于时序电路,那么也会成为增大抖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对PLL这样的电路甚至可以利用电源滤波来进一步减小电源噪声的影响。

怎样将单元模块中的相位噪声和抖动降至最低

在设计单元模块时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来减小抖动:

1.利用尾电流--时序电路中使用的电流与相位噪声之间有一个直接的关系。例如,增大一对差分对的尾电流必定导致抖动性能得到改善。于是我们就必须在降低抖动和缩减功耗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在适当之处选择性地增大最敏感电路的电流。

2.仔细布局--在对那些可能引起相位噪声的单元进行布局时必须小心,匹配元件(例如连接到一对差分对的输入)应方向相同,而且尽可能对称布局。该方法会使应匹配的元件具有同样的处理斜率(process gradients),因而有助于改善元件之间的匹配程度。电阻应尽可能宽,以减小Delta W效应。如果可能,应在整个电路中使用同一种类,甚至尺寸和阻值都相同的电阻来帮助跟踪工艺和温度的所有变化。

总而言之,要想尽可能减小抖动,就必须在所有设计层上都小心谨慎。高速数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的每一步都应考虑相位噪声和抖动的影响。

相位噪声的测试技术

右图:Agilent E5505A Phase Noise Measurement Solution, 50 kHz to 110 GHz 1、直接频谱仪法

将未调制的高频或者微波载频信号直接加到频率范围及性能适合的高频或者微

波频谱仪上,显示出该信号的频谱,便可观测出该被测信号的噪声。目前常用的谱分析仪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频谱分析仪,它允许输入信号具有很宽的频率范围,且具备中等程度的分析带宽。以HP 8568A为例,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0Hz~1.5GHz,最小分析带宽为10Hz。另一类称为波形分析仪,它一般工作在较低的

频段,但具有很高的频率分辨率。以HP 3582A为例,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02Hz~25.599Hz,频率分辨率为0.02Hz。

直接频谱仪法是一种最容易、最简单的相位噪声测量技术,它可以直接显示单边带相位噪声Lp(f),精确地显示两边带上的离散信号。该方法最适宜测量漂移较小但相位噪声相对较高的信号源。其缺点是不能测量频谱纯净的源,这主要是受频谱仪的动态范围和最小分辨带宽的限制;不能分辨调幅噪声和相位噪声,故对调幅噪声严重的源不能直接测得相位噪声Lp(f),也不适于测量漂移严重的源的Lp(f)。

右图:Aeroflex PN9000 fast Automatic Phase Noise Test System 2 MHz to 140 GHz

2、鉴频法

鉴频法也称单源法。就是将被测信号源的频率起伏Δf由某种微波鉴频器变为电压起伏ΔV,用基带频谱仪进行测量,直接得出SΔf(f),进而也可求出Sj(f)或者Lp(f)。

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将被测源信号经功分器分两路,一路经宽带延迟线时延τd,以便将频率起伏变为相位起伏Δj后进入鉴相器,另一路信号经宽带可变移相器相移后进入鉴相器进行正交鉴相,由鉴相器将相位噪声转换为电压噪声,经A/D、FFT和功率谱估计等信号处理后,测得被测信号的相位噪声功率谱Sj(f)和相对单边功率谱Lp(f)。

3.鉴相法

鉴相法也称相位检波器法,这种方法是将被测信号与一同频高稳定的参考源进行正交鉴相。

在此方案中,采用外差方式将被测源信号降至中频,在中频用晶体滤波器和含VCXO(压控晶体振荡器)的PLL提纯,以获取被测信号的连续载波信号,该信号经相移后与被测信号鉴相器中正交鉴相,提取被测信号的相位噪声。提纯载波信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被测信号中的相位噪声与载波信号在鉴相器中互相抵消,造成测试误差。鉴相器将被测信号的相位噪声转换为电压噪声。经A/D、FFT、功率谱估计等信号处理后,测得Sj(f)或Lp(f)。如果用于连续波相噪测试,则该测试系统的相位提纯支路可进一步简化。

该方案的优点是采用外差方案,被测信号频率范围宽,系统灵敏度较高。缺点是载波提纯,移相器的研制较困难,而且相移器、晶体滤波器特性、鉴相增益Kj 等受温度和噪声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不易实现自动化测量。

4.中频谱分析法

被测源信号与参考源信号混频后产生一个中频信号,该信号经声表(SAW)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后进入A/D变换器,A/D变换器的采样频率需满足带通采样定理,采样频率信号由DDS和PLL产生,采得的数据经高速缓存送入PC进行数据处理,经FFT、功率谱估计等,获得的Sj(f)或Lp(f)可直接在PC屏幕上显示。

相位噪声和Jitter概念

相位噪声和抖动jitter的概念及估算方法 时钟频率的不断提高使和在系统时序上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本文介其概念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在电路板级、芯片级和单元模块级分别提供了减小相位噪声和抖动的有效方法。 随着通信系统中的时钟速度迈入GHz级,相位噪声和抖动这两个在模拟设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也开始在数字芯片和电路板的性能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在高速系统中,时钟或振荡器波形的时序误差会限制一个数字I/O接口的最大速率,不仅如此,它还会增大通信链路的误码率,甚至限制A/D转换器的动态范围。 在此趋势下,高速数字设备的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时序因素。本文向数字设计师们介绍了相位噪声和抖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能够将相位抖动和噪声降至最低的常用电路技术。 什么是相位噪声和抖动?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 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微秒,每500ns有一个跳变沿。 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就是相位噪声,或者说抖动。 抖动是一个时域概念 抖动是对信号时域变化的测量结果,它从本质上描述了信号周期距离其理想值偏离了多少。通常,10 MHz以下信号的周期变动并不归入抖动一类,而是归入偏移或者漂移。抖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确定性抖动是由可识别的干扰信号造成的,这种抖动通常幅度有限,具备特定的(而非随机的)产生原因,而且不能进行统计分析。造成确定性抖动的来源主要有4种: 1. 相邻信号走线之间的串扰:当一根导线的自感增大后,会将其相邻信号线周围的感应磁场转化为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会使电压增大或减小,从而造成抖动。 2. 敏感信号通路上的EMI辐射:电源、AC电源线和RF信号源都属于EMI源。与串扰类似,当附近存在EMI辐射时,时序信号通路上感应到的噪声电流会调制时序信号的电压值。 3. 多层基底中电源层的噪声:这种噪声可能改变逻辑门的阈值电压,或者改变阈值电压的参考地电平,从而改变开关门电路所需的电压值。

相位噪声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相位噪声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概述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在理想情况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号(以1 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微秒,每500ns有一个跳变沿。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就是相位噪声,或者说抖动。 相位噪声是频率域的概念。相位噪声是对信号时序变化的另一种测量方式,其结果在频率域内显示。用一个振荡器信号来解释相位噪声。如果没有相位噪声,那么振荡器的整个功率都应集中在频率f=fo处。但相位噪声的出现将振荡器的一部分功率扩展到相邻的频率中去,产生了边带(sideband)。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离中心频率一定合理距离的偏移频率处,边带功率滚降到1/fm,fm是该频率偏离中心频率的差值。 相位噪声通常定义为在某一给定偏移频率处的dBc/Hz值,其中,dBc是以dB为单位的该频率处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一个振荡器在某一偏移频率处的相位噪声定义为在该频率处1Hz带宽内的信号功率与信号的总功率比值。 定义 定义1:相位噪声是指单位Hz的噪声密度与信号总功率之比,表现为载波相位的随机漂移,是评价频率源(振荡器)频谱纯度的重要指标源自: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特性与故障解析《中国有线电视》 2005年赵雨境,王恒江 定义2:相位噪声是指光的正弦振荡不稳定,时而出现某处相位的随机跳变.相位噪声导致光源线宽变宽.光强度噪声是指因自发辐射光强的随机变化和外界温度的变化,导致发射 光强的起伏源自: Fabry-Perot干涉式光纤温度传... 《传感器技术》 2001年曹满 婷来源文章摘要:分析了温度对相位的调制作用以及Fabry -Perot干涉结构检测相位变化的原理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相位调制型全光纤结构 ,并进行了系统的噪声分析。 定义3:是一随机量通常把信号的相似随机起伏中(t)称为相位噪声.(t)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是一平稳的随机过程并使随机量的概率密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源自: 受多项噪声影响的二级方差估值的置信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林时昌来源文章摘要:有限次(m次)采样测量的二级方差估值(,m)随机地偏离其真值<)。这种随机不确定性不仅和m有关,而且和噪声的性质有关。计算出单项噪声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析了多项噪声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引用置信度的概念表征测量的不确定度。 定义4:(t)〕sin[2兀厂t+小(t)]相位噪声是指频率信号中由频率源内部噪声调制(调相或调频)产生的随机相位起伏.当被测相位噪声比频谱分析仪自身的相位噪声大时,可直接利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相位噪声,这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相位噪声测量方法源自: 频谱分析仪在测量相位噪声过程中的数值修正《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2年曹芸来源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相位噪声时,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因素并讨论了如何对频谱分析仪输出结果进行修正。 定义5:则()rk的相角为()kknkqj+q+,其中()nkq是噪声()nk对相位的干扰,称为相位噪声.可见,kq中包含了全部的载波相位信息,kj包含了大量甚至全部的码字信息源自: 相位 处理载波恢复算法研究《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3年袁清升,刘文来源文章摘要:针对

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测试

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测试方法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指南 相位噪声参数是评估连续波信号频率短期稳定度的重要指标,相位噪声性能的好坏会对电子系统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例如雷达系统的作用距离,目标分辨率,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等都和系统频率源的相位噪声有关。在雷达系统和TDMA系统中,发射的信号都为脉冲形式的突发信号,测试中需要在系统的工作状态下进行频率源性能测试,这就要求在脉冲调制状态下测试频率源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当信号被脉冲调制后,信号的功率谱特性会发生变化,图1为典型的脉冲调制信号的功率谱,频谱特性为按脉冲重复频率(PRF)为等间隔的离散频谱,频谱形状为sinx/x辛格函数包络,频谱包络的过零点位置为脉冲宽度的倒数(1/τ)。脉冲调制后信号的相位噪声的频域特性同样会发生变化。 图1:脉冲调制信号功率谱特性 连续波信号相位噪声反映在频谱上为偏离载波频率的噪声边带,通过单边带相位噪声指标(SSB phase noise)能对该参数进行定量描述。当信号被脉冲调制后,载波的相位噪声边带会和重复频率位置的频谱成份噪声边带发生混叠,整个噪声边带的功率分布还会受到脉冲调制信号功率谱的sinx/x辛格函数的影响。脉冲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能决定了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测试时,最大测试频偏需范围需要小于脉冲重复频率一半,超过这个范围会受调制边带噪声的影响。 脉冲重复频率 连续波信号相位噪声频谱特性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频谱特性 图2: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频谱特性

连续波信号相位噪声时域特性 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时域特性 图3: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的时域特性 相对连续波形式点频信号相位噪声测试,脉冲调制形式的信号相位噪声测试需要测试仪表具备相应的能力来完成测试,针对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的测试要求,工程上可以采用鉴相法和频谱分析仪测试方法来测试脉冲调制信号的相位噪声。这两种方法测试原理不同,可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脉冲参数的被测试频率源的测试要求。表格1给出这两种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测试方法的技术特点说明。 表1:脉冲调制信号相位噪声测试方法 脉冲相噪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说明 技术特点 典型的测试参数范围 鉴相法测试法 1:使用参考信号源和被测频率源进行鉴相处理,对鉴相器输出的相位误差电压进行频谱分析。 2:测试系统对脉冲形式 鉴相输出进行滤波,低 噪声放大和频谱分析, 得到相位噪声参数。 3:测试系统需要具备高 性能参考源,频率锁定, 同步脉冲调制等功能。 1:测试灵敏度高 2:相位噪声灵敏度受信号脉冲占空比影响。 3:最大测试频偏受脉冲重复频率的影响。最大频偏小于脉冲重复频率的一半。 占空比:2% 脉冲重复频率:50kHz 脉冲宽度:1us 测试频偏范围: 0.1Hz~脉冲重频/2 频谱仪测试法 1:使用频谱仪时间门功 能对脉冲调制信号进行 选时频谱测试。 2:频谱仪RBW>2/脉冲 宽度 3:频谱仪的时间门处理 功能,得到脉冲调制信 号脉内时间区域信号的 频谱,通过功率比值测 量得到相位噪声参数。1:测试方便 2:测试最小频偏受信号脉冲宽度影响。最小频偏需大于脉冲信号频谱主瓣宽度: (2/脉冲宽度)。 3:相位噪声测试灵敏度受频谱本振相噪和中频滤波器频 响影响。 脉冲宽度:1ms 最小测试频偏: 大于1kHz

环境噪声检测标准

表1 环境噪声限量值 表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限量值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特制订《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为防治工业企业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特制订《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环境噪声的检测 1 项目名称 城市区域噪声的测定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4 测量条件 4.1 测量仪器 4.1.1 测量仪器精度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及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其性能符合GB3785的要求。 4.1.2测量仪器和声校准仪器应按JJG699、JJF176及JJG778的规定定期检定。 4.2 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为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 5 测量方法 5.1 测点选择 测量点选在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离任一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1m。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2m.。 5.2 测量时间 测量分昼夜和夜间两部分分别进行。 5.3采样方式 仪器的时间计权特性为“快”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 5.4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10dB。测点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m,距地板1.2-1.5m,距窗户约1.5m。开窗状态下测量。 5.5铁路两侧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应避开列车通过的时段。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 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 GB12348 GB22337 GB/T3241 GB/T15173 GB/T1718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 声校准器 积分平均声级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 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 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 707Hz。 3 .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 (IEC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的要求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 GB/T3241中对滤波器的要求,61260)Class1标准;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具备实 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4 .1.2声校准器 校准所用仪器应符合 率为GB/T15173对1级声校准器的要求。A 声级测量时,校准声源频20~250Hz区间1000Hz;低频频谱测量时,校准声源频率至少有一个点频率应设在内。 测量仪器和声校准器应定期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声级计每次测量前、后应进 行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 .5dB,否则本次测量无效。使用延伸电缆时,应注意 长电缆对声波信号的衰减,因此在进行校准时,应使延伸电缆与声级计一起进行校准。 传声器应 加防风罩。

超低相位噪声基于频梳的微波产生和性能

超低相位噪声基于频梳的微波产生和性能 摘要——我们通过光电检测锁定于1.5um超窄线宽超稳定激光的基于铒掺杂光纤频梳相位的脉冲串来报告12GHz超低相位噪声微波信号的产生。拥有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和自制相位噪声计量器具,我们的实验证明了微波源的产生,具有10KHz以上且低于170dBc/Hz,源自一个12 GHz 载体的1Hz且低于100dBc/Hz的全相噪声,这将极大推进目前最好的记录结果。 关键字——光纤频梳,光电微波源,超低相位噪声 前言 诸如无线通讯,雷达,深空航行系统,精密微波光谱学的许多应用都需要超稳定微波信号。这种光纤信号通过光纤频梳产生是特别有趣的,因为它允许把无法超越的超稳定连续波激光的光谱纯度转变成微波领域(同光纤和太赫兹辐射波领域),潜在的引导记录低相位噪声微波源。 光纤到微波的转变由拥有超稳定光纤参考频率的飞秒激光器的重复率同步完成。通过光纤脉冲串的快速光电探测对微波信号进行更深入的提取。然而,光电产生微波信号的光谱纯度同时受到频梳重复率性能以及光电探测过程自身的限制。光电探测进程收到了影响,特别是振幅

相位转变(APC)的影响,它转变了微波信号相位噪声中飞秒激光的强烈噪声,同时,它还受到光电探测器的约翰逊·奈奎斯特定理和冲击的影响。 我们通过增加产生在重复率相关谐波的微波功率来克服后来基本原理的限制,并运用基于光纤的梳状滤波器,该滤波器增加脉冲串的有效重复率,并与高线性高处理功率的光电探测器结合。我们也发展了一套自动测量伺服装置来降低APC的水平,这种状态下就不会对我们生产的微波信号的相位噪声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其自身而言,超低相位噪声微波的特性达到这种水平状态是一项有趣的挑战。我们已经发明了一套基于3光纤频梳的特殊装置(给基础参考频率额外加上一个作为参考),3超稳定激光,一个高质量微波电路以及一个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自制的外差法振荡器,在源自具有极低的振幅噪声敏感度的12Ghz载体的傅里叶频率大于1KHz的条件下,该振荡器与达到低于-180dBc/Hzd的测量噪声水平互相关。 II 实验装置 我们的实验装置由一些光纤频梳和超稳定连续波激光器。这些超稳定连续波激光器由波长为1.5um的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组成,激光器被超高精细度(典型~6 10)的超高真空法布里-珀罗空腔的调制技术伺服。

相位噪声基础及测试原理和方法

相位噪声基础及测试原理和方法 相位噪声指标对于当前的射频微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等电子系统影响非常明显,将直接影响系统指标的优劣。该项指标对于系统的研发、设计均具有指导意义。相位噪声指标的测试手段很多,如何能够精准的测量该指标是射频微波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当前接收机相位噪声指标越来越高,相应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与相位噪声测试相关的其他测试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准确的进行这些指标的测试也愈发重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器件的噪声系数越来越低,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也越来越大,增益也大有提高,使得电路系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及线性度等主要技术指标都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电路系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路系统必须具有较低的相位噪声,在现代技术中,相位噪声已成为限制电路系统的主要因素。低相位噪声对于提高电路系统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位噪声好坏对通讯系统有很大影响,尤其现代通讯系统中状态很多,频道又很密集,并且不断的变换,所以对相位噪声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如果本振信号的相位噪声较差,会增加通信中的误码率,影响载频跟踪精度。相位噪声不好,不仅增加误码率、影响载频跟踪精度,还影响通信接收机信道内、外性能测量,相位噪声对邻近频道选择性有影响。如果要求接收机选择性越高,则相位噪声就必须更好,要求接收机灵敏度越高,相位噪声也必须更好。 总之,对于现代通信的各种接收机,相位噪声指标尤为重要,对于该指标的精准测试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技术手段要求也越来越高。 2、相位噪声基础 2.1、什么是相位噪声 相位噪声是振荡器在短时间内频率稳定度的度量参数。它来源于振荡器输出信号由噪声引起的相位、频率的变化。频率稳定度分为两个方面: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其中,短期稳定度在时域内用艾伦方差来表示,在频域内用相位噪声来表示。 2.2、相位噪声的定义

噪声检测标准

噪声检测标准 1、环境噪声新标准 我国新颁发的GB 3096-2008、GB 12348-2008和GB 22337-2008等三个环境噪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已经在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标准中,都涉及到室内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为环境噪声的监测机构,如何按新标准的要求对室内环境噪声测量,进行认真而正确的运作,这在全检测行业来说,是一个急需研讨的实际课题。 但是,在新标准颁布前,我国仅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以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以下简称“原标准”)。在其适用范围上,基本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依法行政的依据。进入新千年后,室内环境噪声污染监测需求量大,检测机构呈现多元化,从而促进了噪声监测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然而,这两个标准在适用性和操作的可行性上都有很大的局限,很难满足不同环境条件的、不同委托方对噪声监测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为维护人身健康权的环境噪声危害争议的司法判决上,存在依据标准不当的困境。因此,急需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系列环境噪声标准的颁布,达到适应委托检测方的需要,推动环境噪声监测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2.、新标准的特点 同原标准相比,新标准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检测机构开展室内环境噪声的实际需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特点上。 (1)把声环境标准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噪声排放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颁发的新标准中,把GB3096-93和GB/T14623-93合并为一个标准GB3096-2008,名称改为“声环境质量标准”,把GB12348-93和GB12349-93合并为一个标准GB12348-2008,名称改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同时还新出台了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使声环境标准形成了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这是对声环境标准标准体系建设的一大进步。 (2)对声环境标准的基本概念,给出明确定义。在 GB3096-2008中的第3部分,给出了“昼间等效声级”和“夜间等效声级”、“昼间”和“昼间”、“A最大声级”、“累积百分声级”、“城市”、“乡村”、“交通干线”、“噪声敏感建筑物”、“突发噪声”等11个基本概念;在 GB12348-2008中第3部分,新给出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厂界”、“频发噪声”、“偶发噪声”、“倍频带声压级”、“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背景噪声”等8个基本概念(还包括“A声级”、等效声级”、“噪声敏感建筑物”、“昼间”和“昼间”、“最大声级”等5个基本概念);在 GB22337-2008中的第3部分,新给出了“社会生活噪声”、“边界”等2个基本概念(还包括“A声级”、“等效声级”、“噪声敏感建筑物”、“背景噪声”、“倍频带声压级”、“昼间”和“昼间”等6个基本概念)。它是适用各个标准的关键词,展现了新标准的规范化,同时对正确执行本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3)增加了室内环境噪声限值,为室内环境噪声监测提供直接依据。在GB12348-2008和GB22337中,明确规定了“结构传递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使检测机构对室内环境噪声的监测有了实用的标准依据。特别是居民楼中的水泵、电梯和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室内环境噪声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函(2007)54号)对此做出解释,可参照执行GB12347-93。这种“参照适用”标准的“解释”,由于GB12347-2008的颁布,提供了可行的适用标准。这就使环境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更具有可行性。

噪声测量三种方法

噪声系数测量的三种方法 本文介绍了测量噪声系数的三种方法:增益法、Y系数法和噪声系数测试仪法。这三种方法的比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 前言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噪声系数(NF)或者相对应的噪声因数(F)定义了噪声性能和对接收机灵敏度的贡献。本篇应用笔记详细阐述这个重要的参数及其不同的测量方法。 噪声指数和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有时也指噪声因数(F)。两者简单的关系为: NF = 10 * log10 (F) 定义 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包含了射频系统噪声性能的重要信息,标准的定义为: 从这个定义可以推导出很多常用的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公式。 下表为典型的射频系统噪声系数: *HG=高增益模式,LG=低增益模式

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随应用的不同而不同。从上表可看出,一些应用具有高增益和低噪声系数(低噪声放大器(LNA)在高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低增益和高噪声系数(混频器和LNA在低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非常高的增益和宽范围的噪声系数(接收机系统)。因此测量方法必须仔细选择。本文中将讨论噪声系数测试仪法和其他两个方法:增益法和Y系数法。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 噪声系数测试/分析仪在图1种给出。 图1. 噪声系数测试仪,如Agilent公司的N8973A噪声系数分析仪,产生28VDC脉冲信号驱动噪声源 (HP346A/B),该噪声源产生噪声驱动待测器件(DUT)。使用噪声系数分析仪测量待测器件的输出。由于分析仪已知噪声源的输入噪声和信噪比,DUT的噪声系数可以在内部计算和在屏幕上显示。对于某些应用(混频器和接收机),可能需要本振(LO)信号,如图1所示。当然,测量之前必须在噪声系数测试仪中设置某些参数,如频率范围、应用(放大器/混频器)等。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是测量噪声系数的最直接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最准确地。工程师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噪声系数,分析仪能够同时显示增益和噪声系数帮助测量。分析仪具有频率限制。例如,Agilent N8973A可工作频率为10MHz至3GHz。当测量很高的噪声系数时,例如噪声系数超过10dB,测量结果非常不准确。这种方法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 增益法 前面提到,除了直接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噪声系数。这些方法需要更多测量和计算,但是在某种条件下,这些方法更加方便和准确。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做“增益法”,它是基于前面给出的噪声因数的定义:

电子数字频率计测量方法毕业论文

电子数字频率计测量方法毕业论文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意义 频率是电子技术领域永恒的话题,电子技术领域离不开频率,一旦离开频率,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为了得到性能更好的电子系统,科研人员在不断的研究频率,CPU就是用频率的高低来评价性能的好坏,可见,频率在电子系统中的重要性。 频率计又称为频率计数器,是一种专门对被测信号频率进行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为:当被测信号在特定的时间段T的周期个数N时,则被测信号的频率f=N/T.电子计数器是一种基础测量仪器,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早期,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扩展测量围,再加上提高测量精度、稳定度等,这些也是人们衡量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水平,决定电子技术器价格高低的主要依据。目前这些技术日臻完善,成熟。应用现代技术可以轻松地将电子计数器的频率扩展到微波频段。 1.2数字频率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计数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低档产品要求使用操作方便,量程(足够)宽,可靠性高,价格低。而对中高档产品,则要求有较高的分辨率,高精度,高稳定度,高测量速率;除通常通用计数器所具有的功能外,还要有数据处理功能,统计分析功能等等,或者包含电压测量等其他功能。这些要求有的已经实现或者部分实现,但要真正地实现这些目标,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不是表面看来似乎发展到头了。 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频率计都在不断地进步着,灵敏度不断提高,频率围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加。在测试通讯、微波器件或产品时,通常都市较复杂的信号,如含有复杂频率成分、调制的含有未知频率分量的、频率固定的变化的、纯净的或叠加有干扰的等等。为了能正确的测量不同类型的信号,必须了解待测信号特性和各种频率测量仪器的性能。微波技术器一般使用类型频谱分析仪的分频或混频电路,另外还包含多个时间基准、合成器、中频放大器等。虽然所有的微波计数器都是用来完成技术任务的,但各自厂家都有各自的一套复

相位噪声性能测试

LMK04000 系列产品的相位噪声性能测试 30082862 加权函数H(f)是低通闭环传递函数,其中包含了诸如电 荷泵增益、环路滤波器响应、VCO增益和反馈通路( 数器等参数。该式表示了图1所示的每一级PLL AN-1910 30082801 图1 具有抖动清除能力的双PLL时钟合成器的架构 https://www.360docs.net/doc/8317115463.html, ? 2009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300828

https://www.360docs.net/doc/8317115463.html, 2 A N -1910 2.0 LMK04000系列产品介绍 图2示出了LMK04000精密时钟去抖产品系列的详细的框图。其PLL1的冗余的参考时钟输入(CLKin0,CLKin1),可以支持高达400 MHz 的频率。参考时钟信号可以是单端或者差分式的信号,为了实现操作中稳定性,还可以启用其中的自动开关模式。驱动OSCin 端口的VCXO 的最大容许频率为250 MHz 。OSCin 端口的信号被反馈到PLL2相位比较器上,而且也作为相位和频率基准注入到PLL2中。虽然在图中并未示出,其内部还是可以支持分立形式的、采用外接晶振的VCXO 。PLL2的相位比较器的基准信号输入端还提供了一 个可选用的频率倍增器,这可以使得相位比较的频率得以增加一倍,从而降低了PLL2的带内噪声。PLL2集成了一个内置的VCO ,以及可选的内置环路滤波器部件,这一部分可以提供PLL2环路滤波器的3阶和4阶极点。VCO 的输出带有缓冲,最终由Fout 引脚向外提供信号,该信号也可以经过一个VCO 分频器路由到内部的时钟分发总线上。时钟分发部分则对时钟信号进行缓冲,并将其分配给各个可以独立配置的通道。每个通道具有一个分频器、延迟模块和输出缓冲器。在时钟输出端,各信号格式的组合关系可以根据具体的器件编号来确定。 30082802 图2 LMK04000系列时钟电路的框图 下面的表格示出了LMK04000系列中目前已发布的器件。正如表1所示的那样,其中包含了2个VCO 频带以及 两种可配置的时钟输出格式。本报告中所测量的器件是LMK04031。 表1 LMK04000系列产品的器件编号、输出格式和VCO 频段 NSID 工艺2VPECL/LVPECL 输出 LVDS 输出 LVCMOS 输出 VCO 频率范围LMK04011BISQ BiCMOS 51430~1570 MHz LMK04031BISQ BiCMOS 22 2 1430~1570 MHz LMK04033BISQ BiCMOS 2 2 2 1840~2160 MHz

噪声测试规范

噪声测试规范 文件编码:INVT-LAB-GF-16 噪声测试规范 拟制:韦启圣 _ 日期:2010-10-30 审核:董瑞勇 _ 日期:2010-12-02 批准:董瑞勇 _ 日期:2010-12-02

更改信息登记表 文件名称:噪声测试规范 文件编码:INVT-LAB-GF-16 评审会签区:

目录 1、目的 (4) 2、范围 (4) 3、定义 (4) 4、引用标准 (6) 5、测试设备 (6) 6、测试环境条件 (6) 7、噪声测试 (6) 7.1.被测设备的安装 (6) 7.2.传声器位置的选择 (7) 7.3.噪声测量 (11) 8、验收准则 (13) 附录A:噪声测试数据记录表 (14)

噪声测试规范 1、目的 本规范给出一种现场简易法测定电气设备的发射声压级。用于检验我司产品发射的噪声是否满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使用本规范测试方法其结果的准确度等级为3级(简易级)。 2、范围 本规范规定的噪声测试方法,适用于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所有电气产品。 3、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定义。其它声学术语、量和单位按GB/T 3947和GB/T 3102.7的规定。 3.1 发射 emission 由确定声源(被测机器)辐射出空气声。 3.2 发射声压(P) emission sound pressure 在一个反射平面上,按规定的安装和运行条件工作的声源附近指定位置的声压。它不包括背景噪声以及本测试方法所允许的反射面以外其他声反射的影响,单位Pa。 3.3 发射声压级(L )emiss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P 发射声压平方P2(t)与基准声压平方P02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采用GB/T 3785规定的时间计权和频率计权进行测量,单位dB。基准声压为20μPa。P2(t)表示声压有效值平方随时间变化。 3.4 脉冲噪声指数(脉冲性) impulsive noise index (impulsiveness) 该指标用以表征声源发射噪声的脉冲特性,单位dB。 3.5 一个反射面上方的自由场 free field over a reflecting plane 被测机器所处的无限大、坚硬平面上方半空间内,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的声场。 3.6 工作位置,操作者位置 work station, operator’s position 被测机器附近,为操作者指定的位置。 3.7 指定位置 specified position

系统相位噪声的指标

系统相位噪声的指标 举个例子说明800MHz CDMA手机接收(参看IS-98标准) 你可以这样想, 所有的接收机的参数要求, 不管是GAIN, NF, 还是IP3 等等, 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实现一定的信噪比SNR从而能够对信号进行解调. 不论是灵敏度, 动态范围还是在有干扰信号条件下, 解调是接收机要达到的目的. 对CDMA手机接收机来说, 解调需要的SNR = -1.5 dB (大约值) IS-98里面有一个单音(Single tone)测试, 是测试CDMA接收机在一个单音强干扰情况下的性能. CDMA接收机灵敏度最低要求-104 dBm(带宽1.25 MHz). 也就是说在最差NF条件下, 热噪声功率 = -104 - SNR = -102.5 dBm/1.25MHz 单音测试条件如下 CDMA信号功率 = -101 dBm/1.25MHz 单音频偏 = 900 KHz 单音功率 = -30 dBm 如图所示, 不管是有中频还是零中频结构, 信号和LO混频后落在有用带宽内, 单音和LO 混频后还是会落在900 KHz处(会被中频或基带滤波器滤除), 单音和LO的相位噪声混频后(称为reciprocal mxing, 有人翻译为倒易混频, 即把单音当作一个本振信号, 把LO的相位噪声当作一个宽带信号进行混频, "倒易"意指单音和LO角色互换)的产物会落在有用带宽内, 这种噪声迭加在热噪声之上, 引起系统SNR下降. 接收机系统相位噪声的指标可以由此得出. 因为单音测试主要由双工器隔离度, LNA IP3和相位噪声决定, 因此计算相位噪声的指标要留裕量给其它指标(这里用 6 dB). 根据上面的计算, 我们可以对相位噪声提一个指标: 在900 KHz频偏处要求-139 dBc/Hz.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测量方法GB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测量方法 GB 12349-90Method of measuring noise at boundar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本标准为执行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噪声的测量。 1 名词术语 1.1 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用LA表示,单位dB(A)。 1.2 等效声级 在某规定时间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又称等效连续A声级,用Leq表示,单位为dB(A)。 按此定义此量为: Leq=10Lg() 式中:LA-t时刻的瞬时A声级。 T-规定的测量时间。 当测量是采样测量,且采样的时间间隔一定时,式(1)可表示为: Leq=10Lg()

式中:L i-第i次采样测得的A声级; n-采样总数。 1.3 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在测量时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视为稳态噪声,否则称为非稳态噪声。 1.4 周期性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声级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的噪声。 1.5 背景噪声 厂界外噪声源产生的噪声。 2 测量条件 2.1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精度为Ⅱ级以上的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其性能符合GB 387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之规定,应定期校验。并在测量前后进行校准,灵敏度相差不得大于0.5dBA,否则测量无效。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 2.2 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气候中进行,风力为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 2.3 测量时间 测量应在被测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分为昼、夜间两部分,时段的划分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划定。 2.4 采样方式 2.4.1 用声级计采样时,仪器动态特性为“慢”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为5s。 2.4.2 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采样时,仪器动态特性为“快”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 2.5 测量值2.5.1 稳态噪声测量1min的等效声级。 2.5.2 周期性噪声测量一个周期的等效声级。

相位噪声基础及测试原理和方法

摘要: 相位噪声指标对于当前的射频微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等电子系统影响非常明显,将直接影响系统指标的优劣。该项指标对于系统的研发、设计均具有指导意义。相位噪声指标的测试手段很多,如何能够精准的测量该指标是射频微波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当前接收机相位噪声指标越来越高,相应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与相位噪声测试相关的其他测试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准确的进行这些指标的测试也愈发重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器件的噪声系数越来越低,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也越来越大,增益也大有提高,使得电路系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及线性度等主要技术指标都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电路系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路系统必须具有较低的相位噪声,在现代技术中,相位噪声已成为限制电路系统的主要因素。低相位噪声对于提高电路系统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位噪声好坏对通讯系统有很大影响,尤其现代通讯系统中状态很多,频道又很密集,并且不断的变换,所以对相位噪声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如果本振信号的相位噪声较差,会增加通信中的误码率,影响载频跟踪精度。相位噪声不好,不仅增加误码率、影响载频跟踪精度,还影响通信接收机信道内、外性能测量,相位噪声对邻近频道选择性有影响。如果要求接收机选择性越高,则相位噪声就必须更好,要求接收机灵敏度越高,相位噪声也必须更好。 总之,对于现代通信的各种接收机,相位噪声指标尤为重要,对于该指标的精准测试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技术手段要求也越来越高。 2、相位噪声基础 2.1、什么是相位噪声 相位噪声是振荡器在短时间内频率稳定度的度量参数。它来源于振荡器输出信号由噪声引起的相位、频率的变化。频率稳定度分为两个方面: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其中,短期稳定度在时域内用艾伦方差来表示,在频域内用相位噪声来表示。 2.2、相位噪声的定义 以载波的幅度为参考,在偏移一定的频率下的单边带相对噪声功率。这个数值是指在1Hz的带宽下的相对噪声电平,其单位为dBc/Hz。该定义最早是基于频谱仪法测试相位噪声,不区分调幅噪声和调相噪声。 单边带相位噪声L(f)定义为随机相位波动单边带功率谱密度Sφ(f)的一半,其单位为dBc/Hz。其中Sφ(f)为随机相位波动φ(t)的单边带功率谱密度,其物理量纲是rad2/Hz。

相位噪声

相位噪声和抖动的概念及其估算方法 时钟频率的不断提高使相位噪声和抖动在系统时序上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本文介其概念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在电路板级、芯片级和单元模块级分 别提供了减小相位噪声和抖动的有效方法。 随着通信系统中的时钟速度迈入GHz级,相位噪声和抖动这两个在模拟设 计中十分关键的因素,也开始在数字芯片和电路板的性能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在高速系统中,时钟或振荡器波形的时序误差会限制一个数字I/O接口的最大速率,不仅如此,它还会增大通信链路的误码率,甚至限制A/D转换器的动态范围。 在此趋势下,高速数字设备的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时序因素。本文向数字设计师们介绍了相位噪声和抖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能够将相位抖动和噪声降至 最低的常用电路技术。 什么是相位噪声和抖动?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 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在理想情况 下,一个频率固定的完美的脉冲信 号(以1 MHz为例)的持续时间应该恰好是1微秒,每500ns有一个跳变沿。 但不幸的是,这种信号并不存在。如图1所示,信号周期的长度总会有一定变化,从而导致下一个沿的到来时间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就是相位噪声,或者说抖动。 抖动是一个时域概念 抖动是对信号时域变化的测量结果,它从本质上描述了信号周期距离其理想值偏离了多少。通常,10 MHz以下信号的周期变动并不归入抖动一类,而是归入偏移或者漂移。抖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确定性抖动和随机性抖动。确定性抖动是由可识别的干扰信号造成的,这种抖动通常幅度有限,具备特定的(而非随机的)产生原因,而且不能进行统计分析。造成确定性抖动的来源主要有4种: 1. 相邻信号走线之间的串扰:当一根导线的自感增大后,会将其相邻信 号线周围的感应磁场转化为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会使电压增大或减小, 从而造成抖动。 2. 敏感信号通路上的EMI辐射:电源、AC电源线和RF信号源都属于EMI源。与串扰类似,当附近存在EMI辐射时,时序信号通路上感应到的噪声电流会调制时序信号的电压值。 3. 多层基底中电源层的噪声:这种噪声可能改变逻辑门的阈值电压,或者改变阈值电压的参考地电平,从而改变开关门电路所需的电压值。

噪声检测标准要点样本

A 声级: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用L A表示, 单位dB( A) 。等效连续A 声级: 简称为等效声级, 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 用L Aeq, T表示( 简写为Leq) , 单位dB( A) 。除特别指明外, 本标准中噪声值皆为等效声级。 噪声敏感建筑物: 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最大声级: 在规定测量时间内对测得的A声级最大值, 用L A max表示, 单位dB( A) 背景噪声: 被测量噪声源以外的声源发出的环境噪声的总和。 稳态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 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不大于3dB( A) 的噪声。 非稳态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 被测声源的声级起伏大于3dB( A) 的噪声。 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 其前、后校准的测量仪器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 dB( A) , 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 风速为 5 m/s 以下时进行。 测量结果修正:

背景噪声值比噪声测量值低10dB( A) 以上时, 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 dB( A) ~10dB( A) 之间时,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修约后, 按表进行修正。 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dB( A) 时, 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 视情况执行; 仍无法满足前两款要求的, 应按环境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建筑噪声和铁路噪声需修正, 工作场所噪声和公共场所噪声不进 行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昼间”是指6:00 至22:00 之间的时段; ”夜间”是指22:00 至次日6:00 之间的时段。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

噪声测量方法

监测方法 按GB 12349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测量方法 GB 12349-90 Method of measuring noise at boundar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本标准为执行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噪声的测量。 1 名词术语 1.1 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用LA表示,单位dB(A)。 1.2 等效声级 在某规定时间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又称等效连续A声级,用Leq表示,单位为dB(A)。 按此定义此量为: Leq=10Lg() 式中:LA-t时刻的瞬时A声级。 T-规定的测量时间。 当测量是采样测量,且采样的时间间隔一定时,式(1)可表示为: Leq=10Lg() 式中:Li-第i次采样测得的A声级; n-采样总数。 1.3 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在测量时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的噪声视为稳态噪声,否则称为非稳态噪声。 1.4 周期性噪声 在测量时间内,声级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的噪声。 1.5 背景噪声 厂界外噪声源产生的噪声。 2 测量条件 2.1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精度为Ⅱ级以上的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其性能符合GB 387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之规定,应定期校验。并在测量前后进行校准,灵敏度相差不得大于0.5dBA,否则测量无效。测量时传声器加风罩。 2.2 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气候中进行,风力为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

2.3 测量时间 测量应在被测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时间内进行。分为昼、夜间两部分,时段的划分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划定。 2.4 采样方式 2.4.1 用声级计采样时,仪器动态特性为“慢”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为5s。 2.4.2 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采样时,仪器动态特性为“快”响应,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2.5 测量值2.5.1 稳态噪声测量1min的等效声级。 2.5.2 周期性噪声测量一个周期的等效声级。 2.5.3 非周期性非稳态噪声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间的等效声级。 2.6 测点位置的选择 2.6.1 测点(即传声器位置。下同)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如厂界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 2.6.2 若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厂界噪声无法测量时,测点应选在居室中央,室内限值应比相应标准值低10dB(A)。 3 测量记录及数据处理 3.1 测量记录围绕厂界布点。布点数目及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在每一测点测量,计算正常工作时间内的等效声级,填入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表(见附表)。 3.2 背景值修正 背景噪声的声级值应比待测噪声的声级值低10dB(A)以上,若测量值与背景值差值小于10dB(A),按下表进行修正。 附录A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表(补充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