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搜狗百科

鼻咽纤维血管瘤—搜狗百科概述鼻咽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与一般纤维瘤不同,为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常发生于10~25岁青年男性,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病因不明。
鼻咽纤维血管瘤,又称鼻咽血管纤维瘤。
多发生于男性青年,所以又称青年鼻咽纤维血管瘤。
要了解本病,首先要知道鼻咽部的解剖位置。
鼻咽位于鼻腔和口腔的后方,是形似漏斗的管道,为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病理肿瘤起源于枕骨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骨膜。
瘤体由胶原纤维及多核成纤维细胞组成网状基质,其间分布大量管壁薄且无收缩能力的血管,这种血管受损后极易出血。
肿瘤常向邻近组织扩张生长,通过裂孔侵入鼻腔、鼻旁窦、眼眶、翼腭窝及颅内。
临床表现鼻咽纤维血管瘤1.出血阵发性鼻腔或口腔出血,且常为病人首诊主诉。
由于反复大出血,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2.鼻塞肿瘤堵塞后鼻孔并侵入鼻腔,引起一侧或双侧鼻塞,常伴有流鼻涕,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等。
3.其他症状由于瘤体不断增长引起邻近骨质压迫吸收和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肿瘤侵入邻近结构则出现相应症状,如侵入眼眶,则出现眼球突出,视神经受压,视力下降;侵入翼腭窝引起面颊部隆起;侵入鼻腔可引起外鼻畸形;侵入颅内压迫神经,引起头痛及脑神经麻痹。
检查1.前鼻镜检查常见一侧或双侧鼻腔有炎性改变,收缩下鼻甲后,可见鼻腔后部粉红色肿瘤。
2.间接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部圆形或分叶状红色肿瘤,表面光滑而富有血管,瘤体侵入后鼻孔―鼻腔可引起外鼻畸形或软腭下塌。
3.触诊手指触诊可触及肿块基底部,活动度小,中等硬度,若瘤体侵入颊部,通过触诊可了解瘤体蒂部与邻近部位粘连情况。
但触诊应轻柔,因触诊极易引起大出血,临床应尽量少用。
4.影像学检查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大小、形态,了解肿瘤累及范围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了解肿瘤的血供并可进行血管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咽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课件

咽科学
1
第九章
咽肿瘤
2
第一节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为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 肿瘤,常发生于10~25岁青年男性,故又名 “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病因
不十分明确
3
病理:
肿瘤起源于枕骨底部、蝶骨体及翼突 内侧的骨膜。
瘤体由胶原纤维及多核成纤维细胞 组成网状基质,其间分布大量管壁薄、 无弹性的血管,其受损后易出血。
21
对以下情况可采用下述治疗: 1、放疗后3月鼻咽部仍有残留病灶或局部
复发,可采用光辐射治疗或手术。 2、放疗后仍有颈部残存转移灶可手术切除
残灶。
22
思考题:
小儿咽后脓肿切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3
谢谢~
24
14
2、耳部症状: 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早期可压迫或
阻塞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该侧耳鸣、耳 闭及听力下降,鼓室积液,临床易误诊 为分泌性中耳炎。
15
3、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转移者较常见,以颈淋巴结
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60%,呈进行性增
大,质硬,不活动,无压痛,始为单侧,
继之发展为双侧。
4、脑神经症状:
4
临床表现:
1、出血: 鼻出血或从口中减退等。
3、其它症状: (1)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 (2)视力下降,
5
检查:
1、前鼻镜检查: 鼻腔后粉红色肿瘤。
2、间接鼻咽镜检查: 鼻咽部圆形或分叶状粉红色肿瘤。
3、触诊: 手指触诊可触及肿块底部。
6
4、影象学检查: 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了解肿瘤累及 范围,肿瘤的基底部位及颅底骨质 破坏情况。
7
诊断:
1、病史+检查, 2、结合年龄及性别可作出诊断。 因肿瘤易出血,活检应列为禁忌。
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221 预 防 静脉 管 壁 受损 ..
保护好静脉不受损伤 , 输注刺激性药物 情 况 。 患肢 供血 障 碍 , 部压 迫 易 引 起缺 合 治疗 , 局 与患 者 建立 起 良好 的护 患 关系 。
及 高渗 溶 液 长 期 滞 留 , 别 是 大 隐 静 脉 血 、 氧 , 注 意保 持 床 单 的平 整 耍 清 . 嘱 患 者 注
・
80 ・ 3
M o e Pr c i a M e i i e u y 01 ,Vo . 3 N o 7 dm a tc l d cn ,J l 2 1 12 , .
22 预 防 措 施 .
关 节 。 禁 按 摩 , 免血 栓 脱 落 。 切 观 心 中 的抑 郁 ; 运用 科 学 理论 讲 解 疾 病 严 避 密 并 输 液 时尽 量 察 肢 体 皮温 、 泽 、 肿 及 足 背静 脉 搏 动 有关知识 , 色 水 增加其 自信心, 使之能积极配
穿刺 , 更容易损伤静脉 内膜 。护士应提 及 时 更换 已污 染 的床 单 、 止褥 疮 。 防 高静脉穿刺技能 , 不在 同一静脉的同 ‘ 2 溶栓治疗的护理 明确诊断后, . 4 病 方式 , 并减少 留置 时间。
2 . 术后预防 .2 2
意 忠 肢保 暖但 不 可 过 热 , 季 保 持 室 内 冬
一
定温度 , 以免 在 缺 血 状 态 下 增 加耗 氧
部 位 反 复 穿 刺 , 采 用 上 肢 静 脉 留 置 针 程 7 多 2 h内可 行 溶栓 治疗 , 同时配 合 抗 凝 、 量。饮食 宜清淡减少食盐摄入, 多食新
活 血 化 淤 等 治疗 措 施 。 士要 配 合 医生 鲜蔬菜 、 护 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黏稠
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后注意护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THANK YOU
汇报人:
鼻咽纤维血管瘤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术 后 日 常 护 理 03 术 后 并 发 症 预 防 04 术 后 生 活 注 意 事 项 05 术 后 心 理 调 适
02
术后日常护理
保持鼻腔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鼻喷剂,每天清洁鼻腔 避免用手指挖鼻孔,以免损伤鼻黏膜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刺激鼻腔 定期更换床单、枕套,保持环境卫生
感染预防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接触不干净的物品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伤口张力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脑脊液漏预防
保持头部抬高, 避免低头
避免剧烈活动, 减少头部震动
保持伤口清洁, 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及时 发现和处理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呼吸困难预防
定期更换体位,防止肺部淤 血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如举重、搬运重物等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参加竞技性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等 术后半年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加重伤口负担
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 复查内容:鼻咽部检查、听力检查、颅底检查等 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复查目的: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液体
避免接触香水、清洁剂等刺 激性液体
避免接触油烟、雾霾等环境 污染气体
避免接触香烟、酒精等刺激 性气体
避免接触游泳池、温泉等含 有氯气的水环境
定期清洁鼻腔
鼻内镜下瘤内介入治疗鼻咽血管瘤1例论文

鼻内镜下瘤内介入治疗鼻咽血管瘤1例关键词鼻内镜鼻咽血管瘤瘤内介入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为鼻咽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10~25岁男性青少年,与一般纤维瘤不同,它是由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其典型病例可通过明确的病史、内镜检查、鼻咽部ct即可做出诊断,女性病人很少见。
病历资料患者,女,35岁,2008年6月来我院就诊,自诉进行性鼻阻打鼾半年,伴张口呼吸和鼻音症状,睡眠时鼾声如雷,伴有间歇性呼吸暂停、发绀症状,但无鼻岀血、头痛,无耳部、眼部异常症状。
经前鼻镜收缩下鼻甲后检查可见后鼻腔有紫红色新生物堵塞,张口见右侧软腭片状紫色影,腭垂紫色结节增生。
鼻内镜下检查见咽鼓管圆枕、鼻咽侧壁、顶壁、后壁及软腭鼻咽侧均长满紫红色肿物,呈结节状增生,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清晰的毛细血管,以右侧为重。
ct提示鼻咽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相邻骨壁未见受压吸收,肌间隙显示尚清,翼腭窝及各组鼻窦未见侵犯。
颈部颌下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正常,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见肿物内有许多小分支滋养血管。
治疗经过:患者取平卧位,鼻腔内放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两次各10分钟,在鼻内镜下瘤体内多点注射鱼肝油酸钠1ml、平阳霉素8mg、曲安奈德40ml混合液,注射点包括咽鼓管圆枕、鼻咽侧壁、顶壁、后壁、软腭鼻咽侧、右侧软腭及腭垂,注射后用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压迫各注射点止血,确定无岀血后患者返回病房观察2天,期间患者自觉有可忍受的鼻咽疼痛,无岀血、头痛,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异常等症状。
2个月后患者复查,鼻阻、打鼾、张口呼吸等均明显缓解,睡眠时呼吸暂停和发绀症状消失。
之后再次入院治疗3次,每次间隔2个月。
2009年2月再次来我院检查,患者鼻腔通气良好,侧卧睡眠时鼾声消失,仰卧时偶有鼾声,但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除有轻微脱发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鼻内镜检查发现咽鼓管圆枕周围粘膜已无紫红色改变,无明显突起,其余各部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年病情再无明显发展。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与处理

诊断
❖ 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结合年龄和性别一般都 能作出诊断。
❖ 活检虽可确诊,但易引起严重出血,通常列为 禁忌。如非做活检不能确诊,应只在突入鼻 腔 的部分取材,并作好止血的充分准备。
❖ 术前行颈外动脉造影术,可了解肿瘤的供血来 源及肿瘤的侵及范围,为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 参考资料。
鉴别诊断
3、中耳感染:多因术中损伤咽鼓管咽口或鼻咽填塞过久所致,故 手术时小 心分离肿瘤与及时抽出填塞物,可以减少中耳并发病 的发生。
4、呼吸困难: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软腭或舌根发生肿胀,再加 鼻咽部完 全填塞,鼻腔不能通气,有时术后可出现吸气性呼吸 困难,但较少见。呼吸困 难严重者,须行气管切开术。若在填 塞鼻咽前先将一根硬橡皮管从前鼻孔通入鼻咽以利呼吸,此种 情况常可避免。
(3)经翼腭窝 眶下裂、颞下窝
(4)经眶下裂 眼眶
(5)经蝶窦
颅中窝
二、临床表现
❖ 1、出血: 为一重要症状,常表现为反复大量鼻腔或口腔出
血,病人常有程度不同的贫血。
❖ 2、鼻塞: 始为一侧,逐渐发展为双侧,常伴有鼻漏,闭塞
性鼻音,嗅觉减退等。
❖ 3、其他症状: (1)压迫咽鼓管咽口 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
5、颅内并发病:如肿瘤原已破坏颅底,或分离根部时损伤鼻咽顶 部骨质或 脑膜,致感染入颅,均有引起颅内并发病之虞,但很 少见。
疗效判断与处理
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应行鼻腔及鼻咽部内镜检查,以及鼻咽部、 颅底CT或MRI检查,以评估疗效。 如有复发应再次手术; 如患者年龄已超过25岁,复发肿瘤较小且无明显出血或堵 塞症状,因肿瘤过青春期之后有一定自限性,可予观察而不急 于手术。 部分肿瘤复发者,本该再次手术,但因身体状况不能耐受 手术,患者肿瘤累及颅底深部大血管或重要神经,估计手术风 险太大,可以考虑局部放射治疗或用雌激素进行治疗。 局部放射治疗可以减缓肿瘤的发展。
经鼻内镜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经鼻内镜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作者:郑晓燕许谦林祥娥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2期[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采用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配合手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27例均一次造影栓塞成功, 27例好转出院。
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可大大降低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复发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业务的护理知识。
[关键词] 纤维血管瘤围手术期护理鼻咽纤维血管瘤是耳鼻喉科常见良性肿瘤,是一种生长部位隐蔽,瘤体生长迅速,血管丰富,易侵蚀颅底骨质、并向鼻窦、眼眶及颅底扩展的鼻咽部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常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经鼻内镜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患者有其特殊的护理方法,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1983年至2006年间共收治患者2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者23岁,最小者11岁。
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gioeaphy,DSA)和栓塞术。
均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摘除治疗,效果良好。
2 护理体会2.1 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前指导,疾病是一个应激原,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改变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此类病人常常因鼻腔反复出血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加之对疾病和手术方式的不了解,患者往往会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的心理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引起出血的各种诱因,介绍成功病例、手术方式步骤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等;善于了解和发现,有针对性的将心理护理贯穿与治疗全过程,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
2.1.1 焦虑恐惧心理这类病人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怀疑自己得了鼻咽癌等其他严重疾病,害怕手术及术后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课件【37页】

起源:枕骨斜坡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骨膜, 向下突入鼻咽并向前生长,经后鼻孔进入同侧鼻腔。
瘤体由胶原纤维及多核成纤维细胞组成网状基质, 其间分布大量管壁薄且缺乏弹性的血管,极易引起 大出血,较大的肿瘤可以压迫(或破坏)邻近骨质, 侵入鼻窦、眼眶、翼腭窝,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 性。
肿瘤的血液供应可来源于同侧和对侧颈外动脉和(或) 颈内动脉系统,如颈内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 咽升动脉等,但颌内动脉常为其主要供血血管;有 颅内扩展的肿瘤,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
MR横断平扫: III 期, 肿瘤呈分叶状, 扩展至左侧鼻腔、翼腭窝及颞下窝, 翼腭窝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 移、塑形, 上颌窦腔缩小
(一)CT表现:
1.软组织肿块:鼻咽部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外缘光 滑锐利,强化明显、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肿块广泛累及左 侧翼腭窝、颞下窝、鼻后孔、上颌窦后壁、后 组筛窦、蝶窦。
3、少数不能立即手术的患者,可酌用放射治 疗、注射硬化剂、内服激素等治疗,等待手 术时机。
其中比较常用有以下几种:
(1)硬腭进路优点是能有效切除局限于鼻咽部、鼻腔和蝶窦的 肿瘤,主要缺点是会发生术后腭瘘和鼻内结痂;
(2)上颌窦面中部掀翻进路能理想地进入上颌窦、蝶窦、颞下 窝、眼眶和颊部,在直视下切除肿瘤组织,可以避免盲目切 除,无面部畸形;
侧面及广泛颅内扩展
Sessions分期(1981年):Ⅰa期,肿瘤 局限于鼻腔和(或)鼻咽部;Ⅰb期,肿瘤 扩展范围超过1个鼻窦;Ⅱa期,翼腭窝 轻度受累;Ⅱb期,肿瘤充满翼腭窝或 伴有眶壁破坏;ⅡC期,颞下窝或伴有 面颊部受累;Ⅲ期,扩展到颅内。
Fisch分期(1983年):Ⅰ期,肿瘤位于 鼻腔和(或)鼻咽部,骨质破坏极少;Ⅱ 期,肿瘤侵犯到翼腭窝、筛窦、蝶窦; Ⅲ a期,肿瘤侵犯颞下窝和眼眶,并有 骨破坏,无颅内侵犯;Ⅲb期,肿瘤侵 犯颞下窝和眼眶,并有骨破坏,有颅内 侵犯;Ⅳa期,肿瘤侵犯硬膜内,未侵 犯海绵窦、垂体窝及视交叉;Ⅳb期, 肿瘤侵犯硬膜内,并侵犯海绵窦、垂体 窝及视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 CT : (1)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癌最好发于咽隐窝; (2)鼻咽侧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平扫为等密度,增强 扫描为轻、中度强化; (3)鼻咽腔变形、不对称; (4) 颅底骨质破坏; (5)颅内侵犯: 常累及海绵窦、颞叶、桥小脑角区;冠 状面增强扫描显示较好, 增强后颅内病灶明显强化; (6)早期就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 (7)继发表现:癌肿侵蚀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分泌性 中耳炎;癌肿导致鼻窦引流不畅时,可伴发鼻窦炎症 或积液 。
三、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为反复的鼻腔和口腔出血,也可以出 现鼻阻、鼻分泌物积存。当肿瘤较大侵犯周围器官时 ,可以出现突眼、复视、耳鸣、头痛、头晕等。 体征:鼻根部变宽呈蛙状鼻、眼球突出、运动障碍、 鼓膜及听力改变。
鼻镜可以检查肿瘤的大小、 色泽、表面血管情况。鼻 咽部触诊要谨慎小心,一 般不作活检,以免发生严 重出血。
影像表现
(1)鼻咽NHL常合并咽淋巴环环内其它部位的病变,以 扁桃体最常见,两者之间病变不相连,还可合并咽淋 巴环外的结外组织受累,以鼻腔最常见,表现为鼻咽 病变与鼻前庭病变不相连。 (2)鼻咽NHL以顶后壁受累最多见,占65%,与此处淋 巴组织丰富有关。 (3) 肿块往往充满整个鼻咽腔,境界较光整;侵犯周围 组织时,范围较弥漫,部分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主要 与病变合并坏死及炎性反应有关。 (4)不论是大肿块还是浸润型病变,邻近的深部组织及 颅底骨质侵犯少见。 (5) 合并有颈淋巴结肿大。
CT增强:鼻咽部明显 强化软组织密度影, 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 楚,向鼻腔、蝶窦、 上颌窦、筛窦、翼腭 窝及颞下窝、颅底侵 犯,累及海绵窦,病 变范围较广泛。
(二)MRI表现
1.信号特点:鼻咽部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影, 边界清晰,T1WI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 显高信号,内部可掺杂低信号,与肿瘤富含血管 及其与纤维成分比例有关。 2.椒盐征:瘤内血管因流空效应可成点条状低信 号,称为椒盐征,对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具有特 征性。 3.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流空的血管影显示 的更为清楚。
76岁,女性,弥漫性大B细胞型(肿块型)非 霍奇金淋巴瘤。鼻咽左侧壁肿块,口咽受累, 咽腔狭窄,增强扫描强化均匀,近似肌肉。
45岁,男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右侧 咽旁间隙、翼突、翼腭窝及颅底受侵,肿瘤中 央坏死,周围不均匀强化,边缘毛糙不清。
鉴别诊断要点
1.鼻咽纤维血管瘤:常见于男性青少年,有多次鼻出 血病史,影像检查见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多伴有压迫 性骨吸收破坏;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2.鼻咽癌:最常发生于中年人,回缩性血涕是其典型 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影像检查见鼻咽部浸润性肿块 ,边界不清,侵蚀性骨质破坏明显,增强扫描呈轻中 度强化,颈部淋巴结肿大往往为初诊的首发症状。 3.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青壮年多见,病变侵犯范 围较广,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骨质破坏少见,转移 常见,如转移到皮肤、胃肠道、肝、淋巴结等。
男性,14岁,肿瘤为分叶状软组织影,呈等T1、 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男,19岁,右侧后鼻 孔翼腭窝分叶状软组 织影,呈等T1、长T2 信号,病灶明显强化 ,可见到迂曲条状流 空信号。
诊断要点:
1.典型症状:为反复的鼻腔和口腔出血; 2.CT表现:软组织肿块 压迫性的骨质吸收破坏 颅内侵犯 3.MRI表现:鼻咽部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 织影,T1WI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 明显高信号,椒盐征以及增强后明显强化 特点可以诊断。
MR平扫:左侧咽隐窝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 及STIR呈 稍高信号,向口咽部及鼻后孔生长。
(二)淋巴瘤
鼻咽部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见,占 全部结外NHL的2.5%,以青壮年多见。 临床特点 病人常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听力损害、吞咽困难 、头痛或颈部肿块,与鼻咽癌的症状相似。少部分 病人同时存在颈淋巴结转移。 肿瘤扩散 大部分(约80%)的病人表现为局限性病变 。部分NHL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在疾病发展过 程中更有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如皮肤、胃肠道、 肝以及淋巴结等。
六、鉴别诊断
(一)鼻咽癌 (二)淋巴瘤
(一)鼻咽癌
病因 1.遗传因素 (1)种族易感性 鼻咽癌主要发生于黄种人,以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国家为 多。生活在低发地区的海外华侨及其后裔仍保持高发倾向。 (2)家族聚集性 鼻咽癌患者中有家族史者较为常见。 2.病毒感染 近年来多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EB病毒广泛存在于世 界各地人群,而鼻咽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说明EB病毒感染并非是鼻 咽癌致病的惟一因素。 3.环境因素 可能与多种化学致癌物质有关,如亚硝胺类及微量元素镍等。此外,维生 素缺乏、性激素失调等均可以改变黏膜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病理 常发生在鼻咽部咽隐窝和顶前壁,病灶可呈结节型、溃疡型、黏膜下浸润 型等多种形态,绝大多数为低分化鳞癌。其他有可能为腺癌、未分化癌等 。
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回缩性血涕是其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以晨起 后多见。晚期可有脓样涕或引起不易制止的大量出血,甚至有生 命危险。初期多无鼻塞,当癌肿堵塞后鼻孔时,则可引起单侧或 双侧鼻塞。 2.耳部症状:癌肿堵塞或压迫咽鼓管时,常出现卡他性中耳炎, 引起耳鸣、耳闭塞及听力下降,或伴有鼓室积液。 3.脑神经症状:癌肿侵入颅内,脑神经受损后,可出现剧烈头痛 、面部麻木、咀嚼困难、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丧失等表现。 4.颈淋巴结转移 为患者最早发现的体征。检查时颈部肿块多较坚硬,表面呈小结 节性,与周围粘连则不易推动。可互相融合,成为全颈侧巨大肿 块。 5.远处转移 鼻咽癌血行转移多见,死亡者中半数或以上有远处转移。以骨骼 转移尤其扁骨转移最多见;其次是肝和肺转移。也可同时有多处 转移。
MR 横断增强:chandler II 期,不均 匀明显强化肿瘤扩展至鼻腔、蝶窦, 鼻中隔受压推移
MR横断平扫:chandler III 期, 肿瘤 呈分叶状, 扩展至左侧鼻腔、翼腭 窝及颞下窝, 翼腭窝扩大增宽, 上颌 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上颌窦腔 缩小, 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
CT增强:chandler IV期,鼻咽部强 化十分明显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 组织分界较清楚,向鼻腔、蝶窦、 上颌窦、筛窦、翼腭窝及颞下窝、 颅底侵犯,累及海绵窦,病变范围 较广泛
七、治疗
1、以手术治疗为主; 2、少数不能立即手术的患者,可酌用放射治 疗、注射硬化剂、内服激素等治疗,等待手 术时机。 3、术前进行双侧选择性颈内、外动脉造影, 可了解肿瘤大小、范围和主要血供来源。查 明主要血供分支,术前进行栓塞,可减少术 中出血,有助于肿瘤剥离。
八、预后
鼻咽纤维血管瘤血供丰富,局部具有侵袭 性,术后复发率高,根治困难,被认为是 耳鼻喉科肿瘤中一种特殊的肿瘤,但早期 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谢谢!
图示: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肿块影,鼻咽腔变窄,鼻咽 侧后壁肌间隙不清,增强扫描示肿块呈明显强化,边界 更清,双侧头长肌、咽鼓管圆枕及左侧翼内肌受累
MRI: (1)肿瘤在T1WI 多呈等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 (2)鼻窦、乳突黏膜增厚或积液; (3)颅底骨质破坏:表现为低信号的骨皮质不完整 或髓质高信号脂肪消失; (4)颅内侵犯:冠状面最易显示肿瘤自鼻咽部颅内 侵犯情况,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5)颈部淋巴结转移; (6)MRI 对放疗后的评价:放射治疗是鼻咽癌行 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常CT表现
两侧壁半圆形隆 起为咽鼓管圆枕, 其前方含气凹陷 为咽鼓管咽口, 后方较宽的斜行 裂隙为咽隐窝。 鼻咽腔的后壁由 双侧头长肌构成。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一、概述:
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 NPAF)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为 鼻咽顶部后鼻孔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10-25 岁青年男性。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性激素、发育异常、炎症 刺激等因素有关。
五、影像表现:
(一)CT表现:
1.软组织肿块:鼻咽部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外缘 光滑锐利,强化明显、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肿块广泛累及左 侧翼腭窝、颞下窝、鼻后孔、上颌窦后壁、后 组筛窦、蝶窦。
2.骨质破坏:骨质受压,吸收破坏
3.颅内侵犯:颅内肿块与颅外肿块密度一致, 高于脑实质。病灶与脑实质分界清晰, 边缘 不规则, 周围无明显水肿带, 增强扫描颅内外 病灶同步明显强化。
鼻咽纤维血管瘤
王莉莉 2014.05.26
鼻咽的解剖
鼻咽又称上咽,位于颅底 与软腭之间,大小较恒定, 前后径约2cm,高约4cm。 鼻咽前壁经后鼻孔与鼻腔 想通,向下与口咽连续。 咽隐窝:咽口上方有一隆 起部分称咽鼓管圆枕,其 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 陷称为咽隐窝。 咽扁桃体:鼻咽顶部和后 壁移行相连,呈倾斜的圆 拱形,常合称顶后壁,其 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称咽扁桃体,即腺样体, 在婴幼儿较发达,6-7岁 后开始萎缩。
二、病理:
起源:枕骨斜坡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骨膜, 向下突入鼻咽并向前生长,经后鼻孔进入同侧鼻腔。 内镜检查:瘤体大小不一,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表面为粉红色、暗红色,可有扩张的血管。
肿瘤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构成。血管 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出血,较大的肿瘤可以 压迫(或破坏)邻近骨质,侵入鼻窦、眼眶、翼腭 窝,故本瘤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
四、分期:
按Chandler标准进行分期: I 期肿瘤局限于鼻咽部; Ⅱ期肿瘤扩展至鼻腔和蝶窦; Ⅲ期肿瘤扩展至上颌窦、筛窦、翼腭窝 、颞下窝、眼眶(眶上裂、眶下裂、眶 内),颊部; Ⅳ期肿瘤侵入颅内。
MR 横断增强:chandler I 期, 肿瘤 局限于鼻咽部, 信号均匀, 边界清, 明 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