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_MRI诊断

合集下载

鼻咽癌

鼻咽癌

鼻咽癌
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其总数的90%
好发于40-50岁
好发部位:最常见于鼻咽顶部,其次外侧壁和咽隐窝
研究认为EB病毒和遗传因素与本病密切联系
组织学上分为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
症状和体征
鼻塞、后吸性涕中带血
阻塞咽鼓管咽口:耳朵阻塞感、听力减退、耳鸣
颈部淋巴结肿大,约有39.8%患者为首发症状
侵犯颅内神经引起头痛、眼肌麻痹等症状
鼻咽镜活检是鼻咽癌确诊的依据
影像表现
CT表现:早期仅表现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鼻咽腔不对称,鼻咽顶壁软组织肿块MR表现:平扫肿块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间接征象:
T1WI上颅底骨髓高信号消失是诊断骨质侵犯的重要征象
鉴别诊断
1、鼻咽纤维血管瘤:好发于10-25岁男性青年,病变多起源于鼻咽顶部和翼腭窝;临床反复鼻出血和进行性鼻塞两个基本症状;鼻咽镜见粉红色肿块;翼腭窝扩大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增强扫描有明显增强及延时增强效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缓降型;瘤内或周围有时可见低信号流空血管影。

2、鼻咽恶性淋巴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年,鼻咽镜见息肉样肿块,质脆易出血;病灶以均匀累及鼻咽各壁为多见,易超腔生长;淋巴瘤为乏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肿块与头长肌分界清楚,多无颅底及相邻骨质破坏。

3、鼻咽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鼻咽镜病变呈灰白色新生物,质硬,不易出血;本病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就诊时病变周围结构广泛侵犯及破坏,最常累及颅内及眼眶。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
Ho氏三角由鎖骨胸骨端上緣、肩 峰端上緣、後頸與肩膀交點圍成
咽後淋巴結
咽後淋巴結區: 上至顱底, 下達舌骨頂端, 前為咽粘膜下筋膜, 後為椎前肌前緣, 外為頸內動脈內側緣的一個蝴蝶形區域
靶區定義
GTV(大體靶區):根據增強CT/MR顯示的鼻咽原發腫瘤區和咽後淋巴結 ( GTVnx) 和頸部轉移淋巴結( GTVnd)
1. 前段近鼻腔之處屬假複層纖毛柱狀上皮,由第五對顱神經(三叉)控制 2. 後段近口咽部則為鱗狀上皮細胞,由第九對顱神經(舌咽)控制其知覺,
而由第十對顱神經(迷走)掌管其運動
鼻咽周圍結構
1. 前壁是由後鼻孔及鼻中隔後緣所構成,經由後鼻孔與 鼻腔相通,因而可影響鼻腔甚至鼻竇
2. 後壁緊鄰第一、二頸椎及頸椎旁的肌肉束,因此可能 引起頸部不適或運動異常
CTV(臨床靶區)1:為GTVnx外擴5~10 mm, 包括整個鼻咽粘膜 CTV(臨床靶區)2:鼻咽腫瘤極易侵犯的結構,包括鼻咽、顱底、咽旁間
隙、咽後間隙、蝶竇下部、翼顎窩、鼻腔及上頜竇後1/3,以及 GTVnd及其 所在和需預防照射的淋巴引流區
PTV(計畫靶體積) : CTV外放0.1- 0.3cm
•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體共同構成,向前上約呈45°角傾斜 • 上界為鞍背,下界為枕骨大孔前緣,兩側毗鄰破裂孔、岩枕裂、頸靜脈孔、舌下神經管內口等結構 • 與垂體、腦幹、第3~8對腦神經、基底動脈、頸靜脈球及海綿竇等重要結構關係密切
Image 5
蝶齶孔 蝶骨大翼
蝶鱗縫 蝶棘
舌下神經管 枕鱗
眶下裂
通連: 經8個通道與周圍相交通
1. 前:眶下裂---眼眶 2. 後內:翼管---破裂孔 3. 後上:圓孔---顱中窩 4. 後下:齶咽管---鼻咽 5. 內:蝶齶孔---鼻腔 6. 外:翼上頜裂---顳下窩 7. 下:翼齶管---齶大、小孔---口腔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与处理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与处理

诊断
❖ 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结合年龄和性别一般都 能作出诊断。
❖ 活检虽可确诊,但易引起严重出血,通常列为 禁忌。如非做活检不能确诊,应只在突入鼻 腔 的部分取材,并作好止血的充分准备。
❖ 术前行颈外动脉造影术,可了解肿瘤的供血来 源及肿瘤的侵及范围,为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 参考资料。
鉴别诊断
3、中耳感染:多因术中损伤咽鼓管咽口或鼻咽填塞过久所致,故 手术时小 心分离肿瘤与及时抽出填塞物,可以减少中耳并发病 的发生。
4、呼吸困难: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软腭或舌根发生肿胀,再加 鼻咽部完 全填塞,鼻腔不能通气,有时术后可出现吸气性呼吸 困难,但较少见。呼吸困 难严重者,须行气管切开术。若在填 塞鼻咽前先将一根硬橡皮管从前鼻孔通入鼻咽以利呼吸,此种 情况常可避免。
(3)经翼腭窝 眶下裂、颞下窝
(4)经眶下裂 眼眶
(5)经蝶窦
颅中窝
二、临床表现
❖ 1、出血: 为一重要症状,常表现为反复大量鼻腔或口腔出
血,病人常有程度不同的贫血。
❖ 2、鼻塞: 始为一侧,逐渐发展为双侧,常伴有鼻漏,闭塞
性鼻音,嗅觉减退等。
❖ 3、其他症状: (1)压迫咽鼓管咽口 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
5、颅内并发病:如肿瘤原已破坏颅底,或分离根部时损伤鼻咽顶 部骨质或 脑膜,致感染入颅,均有引起颅内并发病之虞,但很 少见。
疗效判断与处理
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应行鼻腔及鼻咽部内镜检查,以及鼻咽部、 颅底CT或MRI检查,以评估疗效。 如有复发应再次手术; 如患者年龄已超过25岁,复发肿瘤较小且无明显出血或堵 塞症状,因肿瘤过青春期之后有一定自限性,可予观察而不急 于手术。 部分肿瘤复发者,本该再次手术,但因身体状况不能耐受 手术,患者肿瘤累及颅底深部大血管或重要神经,估计手术风 险太大,可以考虑局部放射治疗或用雌激素进行治疗。 局部放射治疗可以减缓肿瘤的发展。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课件【37页】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ppt课件【37页】

起源:枕骨斜坡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骨膜, 向下突入鼻咽并向前生长,经后鼻孔进入同侧鼻腔。
瘤体由胶原纤维及多核成纤维细胞组成网状基质, 其间分布大量管壁薄且缺乏弹性的血管,极易引起 大出血,较大的肿瘤可以压迫(或破坏)邻近骨质, 侵入鼻窦、眼眶、翼腭窝,虽属良性,但具有侵袭 性。
肿瘤的血液供应可来源于同侧和对侧颈外动脉和(或) 颈内动脉系统,如颈内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 咽升动脉等,但颌内动脉常为其主要供血血管;有 颅内扩展的肿瘤,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
MR横断平扫: III 期, 肿瘤呈分叶状, 扩展至左侧鼻腔、翼腭窝及颞下窝, 翼腭窝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 移、塑形, 上颌窦腔缩小
(一)CT表现:
1.软组织肿块:鼻咽部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外缘光 滑锐利,强化明显、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
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肿块广泛累及左 侧翼腭窝、颞下窝、鼻后孔、上颌窦后壁、后 组筛窦、蝶窦。
3、少数不能立即手术的患者,可酌用放射治 疗、注射硬化剂、内服激素等治疗,等待手 术时机。
其中比较常用有以下几种:
(1)硬腭进路优点是能有效切除局限于鼻咽部、鼻腔和蝶窦的 肿瘤,主要缺点是会发生术后腭瘘和鼻内结痂;
(2)上颌窦面中部掀翻进路能理想地进入上颌窦、蝶窦、颞下 窝、眼眶和颊部,在直视下切除肿瘤组织,可以避免盲目切 除,无面部畸形;
侧面及广泛颅内扩展
Sessions分期(1981年):Ⅰa期,肿瘤 局限于鼻腔和(或)鼻咽部;Ⅰb期,肿瘤 扩展范围超过1个鼻窦;Ⅱa期,翼腭窝 轻度受累;Ⅱb期,肿瘤充满翼腭窝或 伴有眶壁破坏;ⅡC期,颞下窝或伴有 面颊部受累;Ⅲ期,扩展到颅内。
Fisch分期(1983年):Ⅰ期,肿瘤位于 鼻腔和(或)鼻咽部,骨质破坏极少;Ⅱ 期,肿瘤侵犯到翼腭窝、筛窦、蝶窦; Ⅲ a期,肿瘤侵犯颞下窝和眼眶,并有 骨破坏,无颅内侵犯;Ⅲb期,肿瘤侵 犯颞下窝和眼眶,并有骨破坏,有颅内 侵犯;Ⅳa期,肿瘤侵犯硬膜内,未侵 犯海绵窦、垂体窝及视交叉;Ⅳb期, 肿瘤侵犯硬膜内,并侵犯海绵窦、垂体 窝及视交叉。

鼻咽癌的MRI诊断

鼻咽癌的MRI诊断
其它部位病变:
咽旁间隙 颅底、颅内
82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鼻咽炎症
范围:弥漫(鼻咽癌范围局限,多位于咽隐窝、 顶后壁)
T2WI:粘膜光滑、连续、厚度一致 继发性改变少:(NPC继发乳突炎)
83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增殖体肥大:
信号特点:T1与肌肉等、T2高于粘膜 位置:咽颅底筋膜内侧、C2齿突基底部平面上
肌肉、咽颅底筋膜:低信号 粘膜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组织:偏高信号 粘液:明亮的高信号 咽鼓管圆枕的透明软骨:高信号 血管:
流空效应:低信号 GRE序列和相位成像序列:高信号 Gd-DTPA增强和磁传递技术(MTC):高信号
致密骨:低信号 松质骨:取决于骨髓成分
红骨髓为主:中等信号 黄骨髓为主:高信号(枕骨斜坡、颈椎椎体)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T1WI T1WI+C
1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T1WI T1WI+C
1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正中(导水管层)
顶壁(粘膜):2-3mm、平直、 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岩浅神经
26
鼻咽癌的MR表现: MR优势
显示病变:
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检出早期病变:横断面T2WI优 中晚期病变:
充分显示范围、浸润深度、LN转移 横断面为主,辅以冠状、矢状 平扫显示NPC范围
增强显示海绵窦和颅内侵犯
评价疗效: 放疗后改变、放射性损伤、复发
假阳性少:
27
鼻咽癌的MR表现
侧、后壁超腔:超出咽颅底筋膜

青少年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青少年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r v a h b o ma e d n r e isi o a e .J e e 1t e a n r l e i g a t re n s mec s s NA r e n t a e b o ma e s l l s n t ec r t n i g a f we ed mo s r t d a n r l s e u h i h a o i a g o r — v b d
p y h ,Th e dn reyo NA r mb l e t eai p n e No ebe dn sc n rl d i efe iga tr f J we ee oi d wi g lt s o g . s le ig wa o tol mme itl .Vou z h n e daey l me o NA ssg iia tys rn n lo o si p r t nd ce sd Co cu in CT a d MRI a ec nrb td t h fJ wa inf nl h ika dbo dls no eai e ra e . n lso c o n nb o tiue O t e c
s o d a n s p a y g a s t l d f d ma g n u i r d n i rsg a n e r a l n a c d ta s o l h we a o h r n e l ma s wi wel e i r i , nf m e s t o i n l d r ma k b y e h n e .I lo c u d h — n o y a
itr e to a ma a e n .M eh d I gn idn icu igCT a dM RI i 5p t n swi NA r n lzd I — ne v nin l n g me t to s ma igf ig,n ldn n n ,n1 ai t t J e h we ea ay e .n tr e t n 1 mb l ain o h e dn rey o NA s t e te t n s c rid o t Reut Th ev ni a o e oi t fte fe ig atr fJ z o a h rame t wa a re u. sl s eCT n RI ad M

鼻咽、口咽部CT扫描

鼻咽、口咽部CT扫描
临床表现:鼻咽干燥不适,有黏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故患者咳嗽 频繁常伴有恶心。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 泌物或干痂。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弥 漫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咽部干燥,鼻后部有黏稠分泌物,可 有块状分泌物咳出,还可有头痛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向粘膜表面及腔内生长,表面光滑,外浸不明显, 咽旁间隙变窄不明显,颅底骨质完整,即使形成较明显肿块伴随的 咽鼓管阻塞征象较轻,同侧乳突气房多清晰,与早期鼻咽癌(咽隐 窝变浅没有外浸)鉴别困难,活检确认
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轻度 到中度强化。磁共振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T2WI:信号高于肌肉T。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 ,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
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前后扁 平,位于1-6颈椎前方,为呼吸 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部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
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
部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平扫
① 体位:仰卧位,两侧外外耳孔与台面等高,头颅正中矢状 面垂直于并对准台面中线。
② 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 扫描范围: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 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 ⑤ 扫描范围:从上往下由中颅凹底至硬腭。 ⑥ 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⑦ 扫描参数:层厚和层间距都是3mm,或薄层扫描。 ⑧ 曝光条件:120kV,≥120mA。 ⑨ 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咽部疾病诊断(3)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咽部疾病诊断(3)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咽部疾病诊断(3)今天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咽部疾病诊断。

(三)咽部肿瘤1.鼻咽纤维血管瘤【临床与病理】鼻咽纤维血管瘤又称为青少年出血性纤维瘤,多见于10~25 岁男性。

临床症状以进行性鼻塞和反复顽固性鼻出血为主,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鼻、鼻窦、耳、眼等症状。

鼻咽检查可见突向鼻咽腔粉红色肿块,易出血。

【影像学表现】侧位平片虽可显示鼻咽腔软组织肿块,但不能显示其范围,临床价值不大。

CT 示软组织肿块,充满鼻咽腔,可经后鼻孔长人同侧鼻腔,蝶腭孔扩大,肿瘤长人翼腭窝、颞下窝,向上可破坏颅底骨质,侵人蝶窦或海绵窦,肿块境界清楚,密度一般均匀,肿瘤强化异常明显。

MRI、T1WI 呈低信号,T2 WI 呈明显高信号,强化明显,瘤内可见低信号条状或点状影,称为椒盐征。

DSA 肿瘤富血管,可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同时可进行介人性治疗。

【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淋巴瘤、囊性淋巴管瘤等鉴别。

鼻咽淋巴瘤的常见部位为咽淋巴环,影像学表现病变广泛弥漫分布于咽扁桃体、咽鼓管口扁桃体及咽壁淋巴组织,致软组织增厚。

2.鼻咽癌【临床与病理】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多见,临床主要有血涕、鼻出血、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头痛。

晚期可引起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突眼、复视、眼球活动受限;侵犯颅神经,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舌咽、舌下神经损害多见;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9.3%,远隔转移率4.2%。

【影像学表现】CT 示咽隐窝闭塞、消失、隆起,咽顶、后、侧壁肿块突向鼻咽腔。

病变向前突向后鼻孔,侵犯翼腭窝,破坏蝶骨翼板及上颌窦、筛窦后壁进人眶内;向后侵犯头长肌、枕骨斜坡、环椎前弓侧块,侵犯舌下神经管;向外侵犯咽鼓管圆枕、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翼内肌、翼外肌,侵入颞下窝、颈动脉鞘、茎突;向上破坏颅底并卵圆孔、破裂孔进人颅内累及海绵窦;向下侵犯口咽、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夏宇,刘小军,刘进康.CT、MRI 在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诊断及应用 价值.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 11: 121- 122.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年第 16 卷第 3 期
· 99 ·
·头颈部放射学·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 CT、MRI 诊断
张晓亚 梁碧玲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 CT 和 MRI 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1 例鼻咽纤维血管瘤 CT 和 MRI 资料, 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周围骨质改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鼻咽部软组织肿块 ; 大部分边界清楚; 密度或信号均匀; 翼腭窝的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 现; 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 显著强化。结论 一般 CT 检查即可诊断, 但 CT、MRI 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 瘤 诊 断 、定 位 及 分 期 。
IV期 1 例 , 其 影 像 学 表 现 如 下 : ①原 发 部 位 及 侵 犯 范围: 见表 1。②肿瘤大小、边界: < 3 cm 者 3 例 , 3~ 5cm 之间者 6 例, >5cm 者 12 例; 肿瘤边界清楚者 16 例, 边界欠清楚或不清者 5 例。③密度或信号: 均 匀者 14 例, 不均匀者 7 例; 增强后显著强化者 19 例, 无明显强化者 2 例。④肿瘤周围骨质改变: 骨质 无改变者 3 例; 骨质受压变形者 18 例, 其中 11 例 致使翼腭窝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变形; 其中 10 例上颌窦后壁骨质未见破坏; 尚有 1 例上颌 窦后壁骨质较明显破坏。
3. 分期: 目前存在数种鼻咽纤维血管瘤临床分 期标准, 被广泛接受的有: Chandle 分期、Sessions 分 期及 Fisch 分期。本文采用 Chandle 分期( Chandler JR 等, 1984 年提出) [7]: I 期 : 肿 瘤 局 限 于 鼻 咽 部 ; II 期: 肿瘤扩展至鼻腔或蝶窦; III 期: 肿瘤扩展至上颌 窦、筛窦、翼腭窝、颞下窝、眼眶( 眶上裂、眶下裂、眶 内) 、颊部; IV 期: 肿瘤侵入颅内。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1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鼻咽纤维 血 管 瘤 的 病 人 中 , 男 19 例 , 女 2 例 ; 年 龄 最 小 的 4 岁, 最大的 32 岁, 平均年龄为 18 岁。临床以鼻出血 为主要表现者 19 例, 渐进性鼻塞者 16 例, 耳鸣、耳 闷胀感者 14 例, 头痛者 7 例, 其中 5 例曾做过 1~3 次 切 除 术 。21 例 行 CT 或 MR 检 查 , 9 例 行 CT 检 查, 14 例行 MR 检查, 其中 2 例同时行 CT 及 MR 检查。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年第 16 卷第 3 期
·101·
型, 诊断正确率 100%, 而有 1 例 chandle III 的病例, 术前误诊为鼻咽癌, 分析其原因: 该肿瘤较大, 呈分 叶状, 边界不清楚, 颅底骨质破坏较明显, 且强化不 显著。在 14 例行 MR 检查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 中, 同样对于 chandle I 及 II 期病例, 诊断并无难度; 对于 chandle III 及 IV 的病例, 依据其特征性影像学 表现及临床资料, 诊断准确率也相当高。当然确诊 还需病理活组织检查。
【Key wor ds】 Nasopharyneal angiofibroma ; CT ; MRI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因好发于 10~25 岁男性青少年, 故又名青年期纤维 血 管 瘤 、青 春 期 出 血 性 鼻 咽 纤 维 血 管 瘤 。 本 病 病 因 不明。临床以鼻出血或口腔出血为特点, 早期即可 反复出血, 大出血则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 析 21 例 鼻 咽 纤 维 血 管 瘤 的 CT 和 MRI 影 像 特 点 , 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及分期的价值, 从而为临床提 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 1 MR 横断增强: chandel I 期, 肿瘤局限于鼻咽部, 信号均匀, 边界清 , 明 显 强 化 图 2 MR 横 断 增 强 : chandel II 期 , 肿 瘤 扩 展 至鼻腔、蝶窦, 不均匀、明显强化, 鼻中隔受压推移 图 3、4 横断平扫及增强: chandle III 期, 肿瘤呈分叶状, 扩展至左侧鼻腔、翼腭 窝及颞下窝, 翼腭窝的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上颌窦腔缩小, 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 图 5、6 CT 横断位扫描: chandle III 期, 肿瘤侵犯右侧鼻腔, 经翼- 上颌间隙侵犯翼腭窝, 翼- 上颌间隙增宽, 翼腭窝扩大,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上颌窦 腔缩小, 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 增强病灶明显强化
结果
21 例 鼻 咽 纤 维 血 管 瘤 病 人 中 : Chandle I 期 3 例、Chandle II 期 6 例、Chandle III 期 11 例, Chandle
作者单位: 510120 广州,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100·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年第 16 卷第 3 期
3. 鉴别诊断: 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较 典型的影像学特点, 一般来说定性诊断不难, 但有 时需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及鼻腔、后鼻孔息肉鉴 别。①鼻咽部恶性肿瘤: 如鼻咽癌, 咽隐窝变浅消 失, 两侧鼻咽腔不对称, 咽肌浸润; 咽旁间隙受压向 外移位; 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 多伴有周围骨
质结构的破坏, 且常有颈淋巴结转移, 仅有轻度强 化, 强化不如鼻咽纤维血管瘤显著。②鼻息肉: 鼻腔 或鼻窦内的软组织肿块, 边缘光滑, 局限于鼻窦者, 多见于上颌窦, 有蒂为其典型表现。位于鼻窦及后鼻 孔的息肉, 多见于青少年, 常来自上颌窦, 窦口及鼻 腔增宽。当息肉充满窦腔时, 窦壁呈膨胀性改变, 偶 见骨质吸收破坏或硬化, 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 化, 其发生部位及 CT、MR 密度或信号与鼻咽纤维 血管瘤类似, 但肿块边缘多光滑, 引起的骨质破坏多 为压迫性, 且增强后强化不如纤维血管瘤显著。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T and MRI diagnosis of nasophar yneal angiofibr oma ZHANG Xiao- ya*, LIANG Bi- ling. *Department of Radiolo- 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2. 影像技术: 鼻咽纤维血管瘤极易出血且不易 控制, 活检时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因此术前 多不主张活检, 而以临床诊断为主。除了鼻咽镜、鼻 窥镜等临床检查外, 还需要相关的影像学检查, 如 X 线平片、CT 及 CTA、MRI 及 MRA 等, 以明确肿瘤 的大小、起源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血供情况, 对做好 术 前 准 备 、正 确 选 择 手 术 途 径 及 减 少 术 中 出 血 十 分 必要[2,6,10]。X 线平片价值有限。CT 检查具有高密度 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 还可以选用不同的窗技术和 增强检查, 故一般 CT 检查即可诊断。而 MRI 具有 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 以及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能 清楚显示肿瘤范围, 来源及向周围结构的蔓延情 况 , 尤 其 在 显 示 颅 内 侵 犯 范 围 优 于 CT, 肿 瘤 定 位 、 诊断及分期的正确率极高, 但是由于 MR 对于细小 面部骨性结构的改变显示不清, 而 CT 可以弥补其 不足, 故 CT、MR 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瘤诊断、定 位及分期。有条件的医院和病人, 还可以常规作动 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IADSA) , 尤其有助于了解肿 瘤的血供来源, 行术前超选择动脉内栓塞, 可大大 减少术中出血。
2. CT 及 MR 检 查 方 法 : CT 检 查 9 例 , 扫 描 层 厚 3 mm, 层距 3 mm, 行横断及( 或) 冠状位扫描, 软 组织: 窗宽为 350~400 HU, 窗位 30~40 HU, 观察骨 质 改 变 则 用 骨 窗 : 窗 宽 为 1500~2000 HU, 窗 位 200 HU, 9 例均行增强扫描。MR 检查 14 例, 采用 SE 序 列, T2WI 横断、T1WI 横断、冠状及矢状位扫描, 均行 Gd- DTPA 增强扫描。
表 1 21 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原发部位及侵犯范围( 例)
侵犯部位

鼻咽

后 鼻 孔 、鼻 腔

蝶窦

上颌窦

翼 腭 窝 、颞 下 窝

海绵窦、颅中窝底 0
II
III

11

10




0 10


IV 总数

21
1 17
1 15


1 11


讨论
1. 肿瘤影像表现及分期关系: 鼻咽纤维血管瘤 多发生于 10~25 岁男性青少年, 本组资料也证实了 该点。该瘤多起源于鼻咽顶部、颞下窝、枕骨结节、蝶 骨 翼 突 及 翼 突 内 侧 板 的 骨 膜 部[4,9]。 其 病 理 组 织 学 特 点是成熟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管壁薄弱而无弹性 的血管, 故极易出血。虽然病理组织学上为良性肿 瘤, 但其无包膜, 具有侵润性生长的特点, 故术前准 确诊断和定位对能否完整切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因该肿瘤极易出血, 复发率又很高, 很难根治, 是耳 鼻喉科中一种特殊的肿瘤[5,8]。其影像学表现[1,3,6,8]: ① 鼻咽部软组织肿块, 大小不一。②大部分边界清楚。 ③大部分密度或信号均匀, 较大病灶内可见坏死区。 ④翼腭窝的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⑤沿自然孔道 蔓延趋势, 可造成对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 坏。⑥增强后显著强化。在 9 例行 CT 检查的鼻咽纤 维血管瘤病人中, chandle I 及 II 期病例影像表现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