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学课后思考题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s :固体颗粒密度,kg / m3; ui : 进口气速,m / s
(2)分离效率
0

C1 C2 C1
C1 : 旋风分离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g / m3;
C2 : 旋风分离器出口气体含尘浓度,g / m3
(3)压强降
p
ui2 2
是比例系数,亦称为阻力系数,对标准旋风分离器 8.0
10、滤饼过滤的过滤阻力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滤饼过滤的阻力包括流体通过滤饼所受到的阻力以及流体通过过滤介质受到的阻力,其 中占起主导作用的是滤饼阻力。
11、滤饼过滤的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如何表示? 答:过滤速度=推动力/阻力
也即: dV pc Ad rL
12、过滤常数有哪些,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
透明玻璃容器内盛满待测液体,让小球在待测液体中下落,测定一定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
便可求得液体的粘度。
20、比较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的主要区别。 答:在惯性离心力场中进行的沉降称为离心沉降。相对两相密度差较小、颗粒密度较细的非 均相物系,离心沉降可大大提高沉降速度。而重力沉降则是在重力场中进行的沉降过程。
2废水中固体颗粒的去除在工业生产人类生活废水治理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有相当一部分都含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应把这些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去除废水才能进一步利用或排放这就需要应用非均相分离技3回收可利用的物质工业生产中常有许多固体颗粒分散在气体或液体中往往需要将其中一相去除而回收另一相如酿造废水中的糟渣的回收和在利用
18、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
答:单层降尘室的生产能力:Vs blut
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 bl 和颗粒的沉降速度 ut 有关,与降尘室高度 H 无关。

环境工程实验课后思考题

环境工程实验课后思考题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 . 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环境学》思考题

《环境学》思考题

《环境学》思考题思考题一环境学绪论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2.是否可以认为人为行为与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没有联系?3.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否有形成环境公害的可能?4.如何理解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什么是环境保护?6.环境是怎样分类的?7.什么是全球环境?8.环境问题指的是什么?9.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10.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是什么?11.我国环境保护奋斗目标与战略方针是什么?12.环境公害的特点是什么?13.原生环境问题的起因是什么?14.次生环境问题包括那些方面?主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15.两次环境保护高潮的特点是什么?16.请简单叙述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7.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给我们什么启示?18.污染的环境具有哪些特征?19.说出20世纪30—70年代八大以公害事件中的五个公害事件的名称,并说明其原因和危害。

20.环境自净能力?21.什么叫环境、环境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22.什么叫环境污染?什么是环境容量?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环境污染有哪些特点?23.为什么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你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24.近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5.什么是环境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主要任务?26.环境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27.环境学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性?28.环境学的学科分类及学科特点?29.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30.现代环境问题有什么特点?思考题二环境与污染1.分层次简述环境组成结构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环境污染表现为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产生的?3. 何谓癌、毒素、致癌、致畸与致突变。

讨论影响它形成的环境因素?4. 举某些人体中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致突变可能的结果。

5. 何谓致畸作用,在怀孕期间化学物质往往会产生两种缺陷,为什么?6. 列举化学物质的毒性对一个人影响的因素。

7. 何谓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8. 何谓生物浓缩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可以用何种方法来预测一种化学物质是否会有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材料学课后习题第1-5章

环境材料学课后习题第1-5章

环境材料学课后习题第1-5章第一章1-1 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环境材料的定义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且再生利用率高的一类材料。

1-2 从人类的历史进程分析一下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找出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时代都是以材料的发展来命名的,如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现代的高分子时代,都是由于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

同时就材料科学与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也是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如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材料、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材料、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材料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材料,他们都是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3 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属于环境材料?试从你身边找出一些环境材料的例子。

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可降解塑料、可食用包装袋、无溶剂涂料、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1-4 用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哪几部分。

包括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设计及清洁生产、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环境材料关键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环境工程材料。

1-5 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一下环境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1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各种环境材料及绿色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2. 环境治理材料仍然是环境工程材料的主要研究内容,更高的性能、更长的寿命以及更低的成本成为新型环境治理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环境修复替代材料和废弃物的自资源化研究也将成为环境工程产业的另一大热门。

3.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新材料及绿色材料制品。

4. 功能化、智能化的环境功能材料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正渐渐走下“高端”的神坛,更好的耐久性能和经济性能将成为环境功能材料研究的主攻方向。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思考题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思考题

思考题:1.煤是中国的主要燃料,有关洁净煤燃烧技术一直是我国研究和开发的重点,试找一锅炉或电厂发电机组收集有关数据,对煤燃烧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LCA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减少煤燃烧污染的技术途径。

某发电机甲烷含量90%以上的燃气每立方能发3.5度电,以1000KW的燃气发电机组为例,实际功率为800KW,也就是一小时能产生800度电,那就是说1000KW燃气发电机组需要800/3.5=228.57方燃气来提供燃料。

(1)目标定义:对该发电机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定义为只考察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2)范围界定:直接原料消耗和直接废物排放,不考虑原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以及废水、废渣的再处理过程。

对该发电机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LCA评价的编目分析,主要按资源和能源消耗、各种废弃物排放及其引起的直接环境影响进行数据分类、编目。

如能耗可分为燃煤、石油或天然气驱动涡轮机发电等过程进行编目;资源消耗则按原料配比进行数据分类;污染物排放按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编目分析。

由于该生产过程排放的有害废气量很小,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粉尘污染,故废液排放量可以忽略,而以温室效应指标进行数据编目。

另外,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其他环境影响指标如人体健康、区域毒性、噪声等也很小,因此在编目分析中也忽略不计。

(3)LCA评价结果的解释天然气生产1度电排放443克CO2,对LCA评价结果的解释,通过对该瓷砖生产过程的LCA评价,提出的改进工艺主要有降低能耗、降低废水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影响等。

2.分析材料的环境影响须应用LCA方法,分析资源效率要用到材料流理论。

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理建立起来的,试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

(1)材料流(Materials Flow)又称物质流(Mass Flow),也称材料链(substance chain)。

即材料背负的生态负荷或称生态包袱(Ecological Rucksack)。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1、节约能源;2、节约资源;3、可重复使用;4、可循环再生;5、结构可靠性;6、化学稳定性;7、生物安全性;8、有毒、有害替代;9、舒适性;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

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2-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四要素是:组成、结构、加工工艺及性能与用途。

环境材料学课后习题

环境材料学课后习题

思考题高分子1102 何家兰 01211010502376-1 表达材料的环境影响有许多方法,试对这些方法加以讨论。

答:能耗表示法:用能耗这项单一指标来表达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因子:考虑了资源、能源、污染物、生物影响、区域性等因素。

环境负荷单位:用一个综合的指标(包括能源、资源、环境污染等因素来评价某一产品、过程或事件对环境的影响。

单位服务的材料消耗:在某一单位过程中的材料消耗量。

生态指数表示法:对某一过程或产品,根据其污染物的产生量及其他环境作用大小,综合计算出该产品或过程的生态指数,判断其环境影响程度。

生态因子表示法:综合考虑材料的使用性能和环境性能。

无量纲指标:环境负荷单位、生态指数表示法、环境影响因子。

6-2 以前的LCA技术框架,第4部分是关于环境改善的评价步骤。

1997年京都会议期间,TC 207委员会一致同意,删去LCA技术框架中环境改善评价过程,改为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以保护一些环保技术的知识产权。

根据你对LCA的理解,现有的技术框架是否完善,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根据ISO14000系列标准,现在LCA的技术框架主要有目标和范围定义、编目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评价结果解释。

现有技术框架是不完善的,这也是LCA仍处于不停发展和改进的原因。

迄今为止,环境影响评价被认为是LCA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发展最不完善的一个技术环节,环境评价是一个典型的数学物理过程,经常要用到物理数学模型和方法。

不同的方法往往带有个人和社会的主观因素和价值判断。

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清楚、详细地给出所用的数学物理方法、假设条件和价值判断依据。

6-3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产品、事件或过程用LCA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建筑瓷砖的环境影响评价:该瓷砖生产线的年产量为30万m2,采用连续性流水线生产。

所需原料有钢渣、黏土、硅藻土、石英粉、釉料以及其他添加剂等,消耗一定的燃料、电力和水,排放出一定的废气、废水、废渣。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课后思考题解答2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5、颗粒和流体的哪些性质会影响到颗粒所受到的流体阻力,怎样影响?
答:由于
阻力 Fd

A
u 2 2

f (Ret )
Re t

dut
所以影响颗粒所受到的阻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颗粒特性:颗粒密度、尺寸、及形状; (2) 流体性质:主要指流体的密度和粘度。
6、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层流区:


24 Ret
Re t


dut
湍流区: 0.44
由上式可知:在层流区,由流体粘度引起的表面摩擦力占主要地位,流体粘度与阻力系数成 正比;在湍流区,流体粘性对沉降速度已无影响,由流体在颗粒后半部出现的边界层分离所 引起的形体阻力占主要地位。
9、流体温度对颗粒沉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通常,但颗粒在液体中沉降时,升温使液体粘度下降,可提高沉降速度。对气体,升高 温度,粘度增大,不利于沉降
18、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
答:单层降尘室的生产能力:Vs blut
生产能力只与沉降面积 bl 和颗粒的沉降速度 ut 有关,与降尘室高度 H 无关。
19、通过重力沉降过程可以测定颗粒和流体的哪些物性参数,请你设计一些测定方法。
答:根据颗粒沉降原理,可测定液体的粘度。


d
2(s )g 18ut
第二章 流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1、 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答:沉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存在密度差,同时存在外力场的作用,以 造成两相的相对运动。
实现沉降操作的作用力可以分为重力或离心力,因此,沉降过程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 两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

1 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

(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2 试用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理论来说明材料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答:众所周知,材料的生产往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当生产效率一定时,除有效产品外,大量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去,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因此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而言,资源消耗是源头,环境污染是末尾。

也就是说,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与资源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图2-1是一个典型的开环工业生产链,从环保的角度看,若能实现闭环的工业生产链,可明显减少废弃物排放。

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产品设计一个闭环生产流程。

资能源资能源资能源铁矿污染物4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材料产品或过程,用物质流方法进行资源效率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资源效率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

答:钢铁的资源效率高达10.4%,就是生产1t纯金属材料所消耗的原材料将近12t。

具体技术措施:1)由外界向高炉-转炉流程内某中间工序输入废钢,可提高流程铁资源效率;2)由外界向高炉-转炉流程内某中间工序输入铁矿石等自然铁资源,可提高该流程铁资源效率。

3)通过提高电炉钢比,提高铁资源效率。

5 根据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考虑如何实现(1)金属材料,(2)高分子材料,(3)无机非金属材料(选一种)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几项可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

金属材料:利用微生物冶金;代替含稀缺合金元素的新型合金材料和不含毒害元素的材料,以及废弃物无害资源化转化技术;少合金化与通用合金,形成绿色/生态材料体系,有利于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利用。

高分子材料:1)建立必要的法规,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2)回收塑料,变废为宝:燃烧废旧塑料利用热能,热分解提取化工原料和改进操作技术、设备3)发展环境友好高分子: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合成,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合成的生物高分子。

6-1生态加工与传统加工区别l ) 从源头上实现机械加工废液的零排放;2 ) 彻底消除有毒有害的传统加工液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和作业环境的污染;3 ) 使用冷风可自然降解油剂和水,切屑回收利用率1 0 0 % ;4 ) 不需要传统的冷却系统及所需的废液处理设施等,节省能耗2 0 % 以上;6-3简述材料生态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避害技术,污染控制技术,补救修复技术,再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趋势p114第一段。

6-8 固态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现状从攀枝花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过程看。

首先产生在攀钢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有表外矿、选矿尾矿、选钛尾矿、高炉渣、瓦斯灰、脱硫渣、钢渣、轧钢铁鳞、钛白酸解渣、副产亚铁盐和废耐材辅料等,总量在1000万吨左右. 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¹开发大量消纳固体废物的实用技术.如:粉煤灰、污泥等生产建材; 煤矸石发电; 城市垃圾、有机污泥的堆肥化等; º开发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 如:废塑料再生成型;有机废物热解生产燃料油; 垃圾生产固体燃料; 电镀污泥回收重金属等;»分散回收、集中处理.如:从电镀、显影废液及废催化剂中提取稀贵金属; 各类废油的集中再生处理等;¼制定鼓励综合利用产品进入市场的法规7 工业生态学的实质是将自然界生态自循环的概念引入工业生产过程,实现工业的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工业的特点,分析材料生产在理想的生态工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对企业来说,废物的再生利用等降低园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材料和能源等资源的使用效益,最终提高生产效益(2)对环境来说,可减少废物和污染物对环境的排放而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3)对周边地区来说,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生态工业园以巨大的优势代表了未来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生态工业过程中,企业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相互之间存在协同和共生关系,将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负面环境影响,最终达到工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8.2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分析干法、湿法、生物法脱硫工艺的优缺点。

湿法FGD技术是用含有吸收剂的溶液或浆液在湿状态下脱硫和处理脱硫产物,该法具有脱硫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普遍存在腐蚀严重、运行维护费用高及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干法FGD技术的脱硫吸收和产物处理均在干状态下进行,该法具有无污水废酸排出、设备腐蚀程度较轻,烟气在净化过程中无明显降温、净化后烟温高、利于烟囱排气扩散、二次污染少等优点,但存在脱硫效率低,反应速度较慢、设备庞大等问题。

生物法脱硫工艺不需催化剂和氧化剂(空气除外),不需处理化学污泥,产生很少生物污染,低能耗,回收硫,效率高,无臭味。

缺点是过程不易控制,条件要求苛刻等。

8.5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有哪些?在这些处理工艺中,材料科学与技术起到了哪些作用?143页分离处理、转化处理、稀释处理,143到153四种材料8.7如何利用材料科学与技术控制交通噪声污染p1541.安装消声、吸声和隔声材料,阻碍噪声的传播途径,减少噪声的危害2.改变路面材料成分和粗糙度也可降低噪声9.3从材料科学与工程角度分析报废汽车含有哪些可回收资源1.黑色金属材料:钢和铸铁2.有色金属材料:铝、铜、镁合金和少量锌、铅及轴承合金3.铂族金属材料:铂、铑、钯4.废旧轮胎5.车用塑料6.车用玻璃9.5报废汽车中贵金属的回收技术途径有哪些湿法处理和火法处理9.8分析报废电子电器中可回收利用的元素种类黑色金属:铁有色金属:铜、铝、铅、锡贵重金属:金、银、钯、铑、铂、硒玻璃和陶瓷阻燃塑料、易燃塑料9.9目前废旧电池主要包括哪几类可再生利用的元素镍、铁、钴、稀土元素、镉、锂、铅、铜、10.1简述RoHs及WEEK指令的主要技术要求RoHS指令规定:欧盟成员国应确保,从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场的十大类电子电气新设备,除了第八类医疗器械中的放射性治疗仪,以及第九类监控装置中如烟雾报警器外,其他各类设备中应限制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和多溴联苯醚(PBDE)6种有害物质含量。

WEEE指令核心内容:2005年8月13日起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商必须在法律上承担起支付报废产品回收费用的责任同时欧盟各成员国有义务制定自己的电子电气产品回收计划,建立相关配套回收设施,使电子电气产品的最终用户能够方便并且免费地处理报废设备。

10.2报废汽车中含有哪些有毒有害元素汽车是多种物质材料的集合体,如钢、铁、铝、橡胶、塑料、玻璃、涂料和各种有色金属等。

如汽车使用的橡胶、塑料等,汽车报废后会被大量遗弃或烧毁,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金属污染是报废汽车的另一类污染物质,汽车除大量使用钢、铁、铝外,还使用贡、水银、镉、铅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若这些含重金属或重金属化合物的材料处理不当,会对土地、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

10.3报废电子电器中含有哪些有毒有害元素铅镉汞六价铬包含PVC的塑料溴化阻燃物(BFRs)钡铍油墨。

磷化物及其它添加物10.4报废电池中含有哪些有毒有害元素酸、碱等电解质溶液、镉、汞、铅、镍、钴、10.6分析铅、铬等有毒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前景191铅:无铅焊料是当前一项迫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几大前沿性课题为新型焊料的设计和研制、可焊接性与可靠性研究以及焊接工艺的研究。

塑料稳定剂逐步淘汰铅镉类热稳定剂,发展环保无毒稳定剂200铬:发展三价铬电镀技术、无铬镀层替代技术。

三价铬电镀技术研究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克服杂质污染和实现厚镀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长期稳定的三价铬电镀已经大规模投入生产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03页。

短时间内,无铬镀层技术尚不是取代六价铬电镀的最好方法,仍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203页。

11 从成分和结构上分析比较木材和竹材的使用性能及环境性能。

答:成分上比较,木材主要由管状细胞结构和软组织构成;竹材的化学成分与木材相比,含有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此外还有较高蛋白,脂肪胶蜡,淀粉类及还原糖等,故比木材更易产生虫蛀,霉变和腐朽等损坏。

结构上比较,木材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竹材是各向异性材料,一般为从基部到梢部,从内部到外层维管束密度,纤维含量增加,各类细胞,导管孔径,细胞腔,胞间隙均呈变小的规律。

竹材和木材相比具有壁薄中空,可塑性差,易霉变和易腐蚀等缺点,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生长周期短,资源丰富。

11-7.结合碳,氮循环示意图讨论分析固碳和固氮的技术途径。

比较各种技术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后半部分找不到)固氮:分为大气固氮(动物体内蛋白质),生物固氮(植物体内蛋白质)和工业固氮(氨)。

固碳:分为植物固碳(光合作用)和海洋生物固碳(石灰石)。

12-4.大多数生物矿物材料的成分都很简单,如骨骼,牙齿,珍珠,珊瑚等,主要是钙,镁,硅,氮气机械性能都很优异。

为什么人工合成的材料在目前还不能达到天然生物材料的这些性能?书上:P231 最后两段因为动物的骨骼,牙齿,贝壳等材料是通过生物矿化过程形成的。

生物矿化区别与一般矿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通过有机大分子和无机矿物离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在分子水平上控制无机矿物相的析出,从而使生物矿物具有特殊的高级结构和组装方式。

这种复杂的化合物,其结构和界面选择了适于其功能的最佳设计。

相比之下,人工合成的材料没有经过如此复杂的工艺,无法达到天然生物矿物材料的这些性能。

12-5 羟基磷灰石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生物陶瓷材料。

从材料制备工艺的角度综述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工艺。

1.固相反应法固相反应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钙离子及磷离子的固体盐类物质在容器内混合均匀,通过高温加热,使容器内的各物质发生固相反应,然后向该容器内通人一定量水蒸汽,从而制得HAP 颗粒。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的HAP具有结晶度高、无晶格缺陷等优点。

但是,固相反应法也存在以下缺点:反应速度缓慢,制备耗时较大,容易引人有害杂质,制备的晶体颗粒直径较大(通常大于lmm)。

2 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是把不同的的原料充分溶解混合,得到一定量的沉淀物,沉淀一段时间后,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沉淀物进行干燥、煅烧,制得纳米材料。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大多数反应往往需要在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沉淀剂。

化学沉淀法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反应容易控制,因此,在制备纳米材料的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3.水热法水热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温高压使某些在常温常压下难溶于水的物质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晶体溶解产物,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后而进行结晶和生长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