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NA探针

合集下载

核酸分子杂交与应用

核酸分子杂交与应用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1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2
3’末端标记 末端标记属于部分标记。特点是可得 到全长DNA片段,但标记活性不高。 3’末端标记法包括限制酶切和聚合酶 合成两个过程,3’标记有两种方式: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Klenow片段末 端标记法 T4DNA聚合酶标记法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3
5’末端标记 标记原理:在T4多核苷酸激酶的催化 下,可使 ATP分子上的γ磷酸基团转 移到DNA或RNA分子的5’-OH基团 上。因此采用γ-32P-ATP为底物,即 可将DNA样品5’端标记。但核酸样品 5’端必需是去磷酸的。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31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32
标记反应步骤: (1)碱性磷酸酶的预处理:碱性磷酸酶 (CIP)硫酸铵悬液4oC下在Eppendorf 离心管中离心1分钟。弃上清,沉淀 重溶于少量水中。4oC下此溶液可保 存一个月以上。 (2)将DNA样品溶解于少量10mmol/L tris.Cl(pH8.0)溶液中,然后加入: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6
AATTC CCTAGG
EcoR I
AATTC
BamH I
CCTAGG
加入DNA聚合酶,dNTP(其中一 种为标记核苷酸) AATTC CCTAGG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7
T4DNA聚合酶标记法 T4DNA聚合酶具有两种功能,5’→3’ 聚合活性 和3’→5’外切活性。当反应 体系中缺乏dNTP时,T4DNA聚合酶 主要表现为外切酶活性。利用这一特 性可产生5’凸出的DNA片段,然后加 入dNTP,其中之一为标记核苷酸, 在T4DNA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下,合成 出标记探针。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ppt课件
30
第二步为杂交反应。
杂交反应包括预杂交、 杂交和漂洗几步操作
ppt课件
31
预杂交的目的是用非特 异性DNA分子(鲑精DNA 或小牛胸腺DNA)及其他高 分子化合物(Denhart’s溶液) 将待测核酸分子中的非特 异性位点封闭,以避免这 些位点与探针的非特异性 结合。
ppt课件
32
杂交反应是使单链核酸 探针与固定在膜上的待 测核酸单链在一定温度 和条件下进行复性反应 的过程。
ppt课件
4
通过捕捉探针标记物释放出 的信号,便可知被检DNA中
有无与探针序列相同的DNA 。
每一种病原体都具有独特的 DNA片段,通过分离和标记 这些片段,就可制备出A探针的种类
ppt课件
6
➢按DNA探针的来源可分为 cDNA探针和基因组DNA 探针和动基体DNA(kDNA) 三大类
ppt课件
17
➢用探针对细胞或组织 切片中的核酸杂交并 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之 为核酸原位杂交。
ppt课件
18
其特点是靶分子固定在细胞 中,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以固定的细胞代替纯化的核 酸,然后将载玻片浸入溶有 探针的溶液里,探针进入组 织细胞与靶分子杂交,而靶 分子仍固定在细胞内,以确 定有无该病原体的感染。
ppt课件
24
常规处理如下,先用限制
性内切酶对DNA样品进行酶
切处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将所得DNA片段按分子量大
小分离,接着对凝胶进行变 性处理,使双链DNA解离成 单链,并将其转移到NC膜或
其它固相支持物上,转移后 各DNA片段的相对位置保持 不变。
ppt课件
25
Southern印迹的方法有3 种,分别为毛细管转移 (或虹吸印迹),电转移 和真空印迹,详细操作 可参阅有关书籍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探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涉及许多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概念和术语,包括探针( Primer)、探针分子( Primer-DNA)、引物( Primer ),以及DNA聚合酶(DNA聚合酶链式反应)。

探针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用于PCR扩增的DNA片段,由两个部分组成:引物和探针分子。

引物是一段特定的DNA序列,与目标DNA序列互补,并在PCR反应中被结合到目标DNA上。

探针分子则是一段与引物互补的DNA序列,能够在PCR反应中被DNA聚合酶结合并扩增。

在PCR反应中,DNA聚合酶会结合到引物分子上,然后沿着模板链进行扩增,生成更多的目标DNA序列。

这种扩增过程可以用于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组序列、以及研究DNA分子的功能和结构等。

除了PCR反应外,探针还有其他广泛的应用。

例如,探针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合成,通过将特定的探针分子与目标分子进行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单克隆抗体。

探针还可以用于DNA指纹分析,通过将探针分子与目标DNA序列进行结合,可以分析目标DNA的结构和完整性。

探针是分子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使用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思路。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步骤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步骤
1、常用于单子叶 植物的转化方法 2、特点:成本高
基因枪法又称微弹轰击法,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 动力,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表达载体DNA打入受体 细胞中,使目的基因与其整合并表达的方法.
3花粉通道法
我国转 基因抗 虫棉就 是用这 种方法
获得
植物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花粉管要穿过花柱直通胚囊. 花粉管通道法就是在植物受粉后,花粉形成的花粉管还未 愈合前,剪去柱头,然后,滴加DNA含目的基因,使目的基因 借助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
随堂闯关
1.在已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
因的最方便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
2、下列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的是
①利用mRNA反转录形成 ②从基因组中提取③从受体细胞中提取 ④利用PCR技术
⑤利用DNA转录
⑥人工合成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⑥
双链
c、延伸70℃-75℃:在Taq 酶的作用下,合成与模板互
补的_____D_N__A.链
d.重复a.b.c步骤:每重复 一次,目的基因增加一___倍
1.加热至95摄氏度的目的是使DNA中的
断裂,这一过程在细胞内是通过 解旋酶的作
用来完成的.
2.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延伸,最后合成2
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的一段特殊的DNA片断, 能终止mRNA的转录
RNA聚合酶:能够识别启动子上结合位点的一种 蛋白质.
RNA聚合酶能够识别调控序列中的结合位点, 并与其结合.
转录开始后,RNA聚合酶沿DNA分子移动,并以 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转录完毕后,RNA链释放出来,紧接着RNA聚合 酶也从DNA模板链上脱落下来.

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

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

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 DNA 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想啊,就好像我们要给 DNA 这个神秘的家伙找个特别的“标记”,让它在我们的研究中闪闪发光,这就是 DNA 荧光探针啦!那怎么制备呢?首先呢,咱得有合适的荧光染料,这就好比是给 DNA 准备一件漂亮的“外衣”。

这染料可得好好挑,颜色要鲜艳,性能得稳定,这样才能让 DNA 变得格外显眼呀!然后呢,要把这荧光染料和一些其他的物质结合起来,就像是给它配上一些小零件,让它更完善。

接下来就是关键步骤啦!要把这个准备好的复合物和 DNA 连接起来,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连上的哦,得有巧妙的方法和精确的操作。

这就好像是给一个珍贵的宝物镶嵌宝石,得小心翼翼,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酸碱度这些条件都得控制得恰到好处。

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就跟咱做饭掌握火候似的,得刚刚好。

酸碱度也是一样,得给它调到最合适的状态,不然这个探针可就出不来好效果啦。

制备好了之后呢,还得好好检测检测,看看这个探针是不是真的好用,能不能准确地找到我们想要的 DNA。

这就像是给新做的工具做个质量检测,不合格可不行呀!你说这 DNA 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是不是挺神奇的?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能让我们看到原本看不见的 DNA 呢!想想那些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为了制备出更好的 DNA 荧光探针而努力,真的挺让人佩服的呢!咱普通人可能不太懂那些高深的技术,但了解一下这个过程,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呀!总之呢,DNA 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可不简单,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在生物研究等领域取得那么多的成果。

这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精心准备,最后才能建成漂亮坚固的大厦。

咱也得为这些科学家们点个赞,没有他们的努力,哪有我们现在对 DNA 的深入了解呢!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 DNA 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哦,这里面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努力呢!。

dna探针的制备方法

dna探针的制备方法

dna探针的制备方法DNA探针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DNA序列的工具,可以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制备DNA探针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最常见的DNA探针制备方法之一是PCR方法。

PCR是一种通过反复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备大量特定序列的DNA。

通过PCR方法制备DNA探针,首先需要设计引物,引物是一对特异性序列,可以与目标DNA的两端结合。

然后,在PCR反应中,通过加热使DNA解链,然后引物与目标DNA结合,DNA聚合酶将在引物的作用下合成新的DNA链。

经过多轮循环,可以扩增出大量特定序列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使用。

除了PCR方法,还有一种常用的DNA探针制备方法是酶切法。

酶切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产生特定的DNA片段作为探针。

首先,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该酶能够识别并切割目标DNA序列的特定酶切位点。

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将限制性内切酶与目标DNA一起反应,使目标DNA在酶的作用下被切割成特定的片段。

这些切割后的DNA片段可以用作探针,用于检测目标DNA序列的存在与否。

还有一种常用的DNA探针制备方法是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DNA探针。

首先,根据目标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引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特异性和稳定性。

然后,在合成反应中,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逐个加入核苷酸单元,合成出与目标DNA序列完全匹配的DNA探针。

还有一些特殊的DNA探针制备方法,如引物标记法和原位杂交法。

引物标记法是将引物与荧光标记等标记物结合,使探针具有特殊的标记,便于检测和定位目标DNA序列。

原位杂交法是将探针直接标记在细胞或组织切片上,通过与目标DNA序列的互补配对,实现对目标序列的检测和定位。

制备DNA探针的方法有多种,包括PCR方法、酶切法、化学合成法以及引物标记法和原位杂交法等。

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DNA探针的制备。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名词解说操控子:是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构成。

编码序列往常包含几个功能有关的构造基因,调控序列有启动序列(启动子)、操控序列(操控基因)及其余调理序列构成。

顺式作用元件:是真核基因变大调控转录过程的特别DNA 序列,于转录因子联合而起作用,往常包含启动子、增强子、缄默子等。

反式作用元件:与其余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联合,调理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依据功能不一样分为基因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

启动子:位于构造基因上游、与RNA 聚合酶辨别、联合的特异DNA 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序列见得重组,它经过链的断裂和再连结,在两个DNA 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的互换。

又称基因重组。

DNA 克隆:将重组分子导入适合指在体外对 DNA 分子依据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细胞内,使其在细胞扩增和生殖,进而获取该DNA 分子大批拷贝的过程称为分子克隆,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 DNA 技术。

基因工程: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和载体DNA 依据既定的目的基因进行人工重组,并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经过无性生殖和表达获取所需核酸、蛋白质、生物新品种。

包含转基因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基因诊疗和基因治疗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指一类能辨别和切割双链DNA 分子内特定的碱基次序的核酸水解酶,绝大部分是从原核细胞中提取的,可分为三类,此中Ⅱ型是分子克隆中最常用的工具酶。

pBR322 :是研究最早、最清楚的质粒,其所有次序为4363bp,含有一个复制原点、一个Amp r 和 Tet r标志,有限制酶酶切位点,可供外源性基因插入,利用这种遗传标志,有益于挑选出重组转变菌。

gDNA 文库:即基因组 DNA 文库,是指存在于转变菌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 的会合。

它涵盖了基因组所有基因信息。

cDNA 文库:是细胞总mRNA 的克隆,文库只包含表达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

核酸探针技术及应用

核酸探针技术及应用

核酸探针技术及应用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对某些疾病的诊断达到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及简便快速的目的。

近年来各种血清学方法发展很快,但血清学方法主要是测抗体,是间接的证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DNA—DNA杂交建立了核酸探针(Probe)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基因检测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成为诊断各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遗传病,检测抗生紊的耐药性,法医学鉴定及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规律等方面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酸探针技术的原理,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及核酸探针的应用等方面。

一、核酸探针技术的原理DNA 或RNA 片段能识别特定序列基因的DNA 片段,能与互补的核苷酸序列特异结合,这种用同位素非同位素标记的单链DNA片段即为核酸探针。

核酸探针技术是将双链DNA 经加热或硷处理,使硷基对间的氢链被破坏而变性,解开成两条互补的单链。

它们在一定温度和中性盐溶液条件下,又可按A—T,G—C碱基配对的原则重新组合成双链为复性。

这种重组合只是在两股DNA是互补(同源)或部分互补(部分同源)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正是由于双链DNA的这种可解离与重组合的性质,才可用一条已知的单链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后制备成核酸探针,与另一条固定在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的变性单链DNA进行杂交,(另一条DNA链与核酸探针是配对碱基,称为靶)再用放射自显影或其他显色技术检测,以确定有无与探针DNA (或RNA)同源或部分同源的DNA(或RNA)存在。

因为探针只与靶病原体的DNA或RNA杂交,而不与标本中存在的其他DNA 或RNA 杂交。

二、核酸探针技术的基本方法被检标本用去污剂和酶分解以去除非DNA成分或直接提取DNA,用各种方法处理DNA使其变性,把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分开,单链DNA结合于固态基质上,(如滤膜)使其固定。

再加上已制备好的探针进行杂交,探针便可找出已固定的DNA中的互补序列,与之配对结合,然后洗掉未结合部分,由于探针已将放射性同位素掺入,再用x射线敏感的胶片自显影,见黑色影印者即为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DNA探针
DNA探针技术又称分子杂交技术,是利用DNA分子的变性、复性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对某一特异性DNA序列进行探查的新技术。

DNA探针是利用同位素、生物素等标记的特定DNA片断,该片断可大至寄生虫基因组DNA,小至20个碱基。

当DNA探针与待测的非标记单链DNA(或RNA)按碱基顺序互补结合时,以氢健将2条单链连接而形成标记DNA-DNA(或标记DNA-RNA)的双链杂交分子。

将未配对结合的核苷酸溶解后用检测系统(放射自显影或酶检测等)检测杂交反应结果。

由于DNA分子碱基互补的精确性,单连DNA探针仅与样品中变性处理的DNA单链出现配对杂交,由此决定了探针的特异性;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或生物素标记探针,使杂交试验同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相关连接:
所谓杂交(hydridization)指两个以上的分子因具有相近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杂交体(hybrid),杂交体中的分子不是来自一个二聚体分子。

同一个二聚体中的两个分子在变性解离后重组合称为复性。

利用两条不同来源的多核苷酸链之间的互补性而使它们形成杂交体双链叫核酸杂交。

与核酸杂交技术相对应的另一项技术被称为探针技术,它是指利用标记分子对其它分子的识别性而实现对后者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我们把标记的分子叫探针(Probe)。

将探针技术与分子杂交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分子杂交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目前所用的核酸杂交技术均应用了标记技术。

DNA探针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指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的双链DNA或单链DNA探针。

现已获的DNA探针种类很多,有细菌、病毒、原虫、真菌、动物和人类细胞DNA探针,这类探针多为某一基因的全部或部分序列,或某一非编码序列。

这些DNA片段须是特异的,如细菌的毒力因子基因探针和人类ALU探针,这些DNA探针的获得有赖于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细菌为例,目前分子杂交技术用于细菌的分类和菌种鉴定比用G+C百分比值要准确的多,是细菌分类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加之分子杂交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分子杂交在临床性病病原体诊断上具有广泛的前景。

DNA探针(包括cDNA探针)有三大优点:第一,这类探针多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可以无限繁殖,取之不尽,制备方法简便。

其次,DNA探针不易降解(相对RNA而言),一般能有效抑制DNA酶活性。

第三,DNA探针的标记
方法较成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缺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PCR标记法等,能用于同位素和非同位素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