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驿油田采油厂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

合集下载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度 低 透性 差 , 渗 不含 油 气 。 细 砂岩 : 4 、 6的主 要 储集 层 , 自然 电 长 +5 长 以
层 的等效 电阻是 并 联 的 , 比普通 视 电阻 率 曲线 及 侧 向测井 更能识 别相 对 低阻 的油 层 。 以 , 所 一般 最好 用
感 应测 井 曲线识别 油 水层 [。 5 ] 本 区长 6油层 初产 均含 水 , 含水 3 %~8 % 。 0 O 油 层 电阻率 幅度 大 , 、 深 浅探 测 幅 度差 小 , 油层 的 深 含 感 应 电阻率 大致 为3 ~6Q ・ 水 层深感 应 电阻 率 O 0 m。 值低, 、 深 浅探 测 电阻 率幅度 差 大[。 6 ]
1 3 含 油性 与 电性 关 系 .
感 应 曲线 在地 层 中 的 电流 线 是 环 状 的 , 因而 地
阻率 相 对偏 低 和 高声 波 时 差 值 的特 征 , 纯 的泥 岩 较 层 往往 还 出现 井径扩 大 现象 [ 。 2 ] 粉 砂岩 、 质砂 岩 : 中高 自然伽 玛和 中低 负异 泥 以 常幅度 自然 电位及微 电极差 异幅 度小 或无 差异 为特 征 。声 波 时差 在 20 sm 左 右 , 电阻 率相 对 较 低 5 ̄/ 视 (  ̄ 4 g m) Rt 0l・ 。由于此 种岩性 颗 粒较 细 ( 均粒 径 平 小 于 0 1 m)绝 对 孔 隙度 虽高 , 连通 的有效 孔 隙 .r , a 但

刘东等 甘谷驿油区延长组长6 储层“ 四性” 研究 关系
( ) 1

LOG — LOG i

2 c h 1 G u × 。一

油 细砂 岩 一 般 电阻 率较 高 , 层 电阻 率 大 于 3 1 油 0 2・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储层成岩作用机理研究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储层成岩作用机理研究

段 。 6 为 湖盆 稳定持 续发 展 期 , 湖 泊三 角洲 建 长 期 是
设期 , 沉积 了一 套三 角洲 沉积 体 系 。 储 层孑 隙度 平 该 L 均 为 7 7 ; 透率平 均 为 0 7 ×I - ; 驱 压 .4 渗 . 3 O am。排
力 平均 为0 9 MP , 隙结 构 为细 孔细 微喉 型 , 足 1。 在个 别地 区 见有一 些小 型 倾 。仅 的鼻状 构 造 。本研 究 区的沉 积发 育史 与 鄂 尔多斯 盆
型 的低 孔 隙度 一特 低 渗透率 储 层 。 本文 通过 对该 区 长 6油层 组储 层 成岩 作 用 机理
地 的形 成 演化 史一 致 。延长 统经 历 了长 1 ~长 7 0 期
湖盆形 成 至发 展鼎 盛 阶段 , 7 长 4 期 湖 盆持 长 ~ +5 续 稳定 发 展 阶段 , 3 长 1 湖 盆 收缩 至 消亡 阶 长 ~ 期
向。
的研 究 , 讨 了该 区成岩 作 用的 特征 , 探 旨在揭 示本 区
储 层成 岩 作用 机 理 , 该 区油 气 藏 的 勘探 与 开 发 提 为
王 熊琦 华. 随机 模拟技 术 在勘 探 [ ] 张 春 雷, 志章 , 3 阶段 油 藏 描 述 中 的应 用 一 以塔 中 1 — 1 1井 6 6
z to a i n,Cha t r 1, o ha t iM od ln n p e St c s c eig a d Ge t ts is: Prncpl os a itc i i e, M e ho t ds , a nd Ca e s St dis, AAPG Co p e Ap i a u e m ut r plc —
ton i o o i n Ge l gy.

超低渗透水平裂缝油藏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技术

超低渗透水平裂缝油藏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技术

超低渗透水平裂缝油藏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技术贾自力;石彬;周红燕;陈芳萍;孟选刚【摘要】七里村油田长6油藏为浅层超低渗透油藏,压裂后人工裂缝为水平缝,直井开采效果不理想.为改善开发效果,水平井的水平段设计为纵向穿越不同的流动单元,压裂后形成多条水平裂缝.基于此思路,设计了"一"字型、大斜度型和"弓"型3种形状的井眼轨迹.数值模拟计算了3种井眼轨迹的开发指标,"弓"型井眼轨迹生产效果最佳.在七平1井上开展现场试验,长622 油层实施6段压裂,分别在3个流动单元各造2组水平裂缝,水平井投产后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初期日产油、累计产油均达到同区直井的13.0倍以上.试验表明,采用"弓"型井眼轨迹可有效提高水平裂缝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对国内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Chang6 reservoir in Qilicun oil field is a shallow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which artificial fractures are horizontal after fracturing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unsatisfactory with vertical wells.In order to improv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well is designed so as to cross different flow units vertically and multiple horizontal fractures form after fracturing.Based on this idea, three well paths are designed including straight line shape, high deflection shape and arch shape.Development index are calculated for three well paths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shows best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arch shape well path.Field tests were implemented on Well Qiping 1, in which 6-segment fracturing was implemented in Chang622 zone and two groups of horizontal fractures formed in three flow units.Development efficiency was apparently improved after the horizontal well was put on production, initial daily oilproduction and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reaching 13.0 times of that of vertical wells in the same area.Tests show that arch shape well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serve depletion around horizontal fractures and provides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eservoirs in China.【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3【总页数】5页(P150-154)【关键词】超低渗油藏;水平裂缝;水平井;"弓"型井眼轨迹;长6油藏【作者】贾自力;石彬;周红燕;陈芳萍;孟选刚【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3七里村油田为超低渗透油藏[1],压裂后人工裂缝为水平裂缝[2-5],一直采用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年采油速度仅为0.24%。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深部复合调驱技术实践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深部复合调驱技术实践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深部复合调驱技术实践张忠林【摘要】为解决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单井产能低、产量递减快等难题,改善开发效果,根据"调堵"和"驱油"相结合的思路,开展延长油田深部复合调驱技术实践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复合技术,充分发挥不同技术的协同效应是提高采收率的必要途径.证实了深部复合调驱技术作用效果好、有效期长,适合于裂缝发育、水淹、水窜较严重的特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矿场试验日产油最大提高40%,预测提高采收率6.6%,投入产出比1:5,效果显著.【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8)003【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深部复合调驱【作者】张忠林【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采收率高低体现油田开发水平。

采收率主要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驱动类型、开发方式以及采油技术等因素相关。

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或洗油效率来实现。

目前提高波及系数可以采取调整注采井网、调整流度比、深部调剖等方法;而提高洗油效率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驱油剂,使其深入到储层微孔隙中,从而提高洗油效率[1-3]。

由于特低渗透油藏特有的储层特征,常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存在着有效期短、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寻求适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势在必行。

1 油藏特点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陕北斜坡,是中国陆上最早发现的油田。

主力产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油层,储层沉积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砂坝与席状砂。

受沉积环境影响,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物性差,其平均孔隙度<10%,平均渗透率(0.1~1)×10-3μm2,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

区内油井自然产能很低。

通常采取压裂改造后投产,裂缝系统复杂,开发存在着单井产量低,自然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等问题。

延长东部油田长6油层采收率标定方法研究

延长东部油田长6油层采收率标定方法研究
4 0m。长 6油 层 组 分 为 5个 砂 层 组 : 0 长 、 长 、
N 爿o 。 p l = g (
③ 水驱特征曲线公式 3 一西帕切夫水驱曲线 曲线适用于 中粘 ( 3 P s 层状油藏 。 3— 0 m a・ )
其 表达式 : :Ⅱ+6 £
』 P ,
长 、 长 、 长 。油藏类 型为 岩性 油藏 , 动方 式 为 驱
问题 在标定 采 收率 时要予 以考 虑 。 3 裂缝 系统 是 特 低 渗 透油 田有 效 开 发 的必 要 ) 条件 。如果 没有 裂缝 系统 , 特低 渗 透 油 田不 可能 形 成 工业 油流 。储层 的裂 缝 系 统 包括 构造 裂 缝 、 裂 微 缝 和人 工裂缝 。长 6油 层 构 造 裂缝 不甚 发 育 , 工 人 裂 缝成 为油 田开发 的必要手 段 。压裂 规模 和压 裂效


水驱 特征 曲线 法
1 延 长组 长 6油层 的渗 透率 在 1mD以下 。 目 )
①水 驱特 征 曲线 公式 1 一纳 札 洛夫 水驱 曲线
前国内外投入开发的低渗透油田中, 渗透率如此 之 低 的油 田为数 不多 。而且 目前 采 收率标 定方 法 中适 合 中高渗 透性 油 田的 居 多 , 而适 用 于特 低 渗 透 油 田 的方 法甚少 。因此 , 选 择采 收率 标 定 方 法 时要 特 在 别 注 意这些 方法 的渗 透率适 用 范 围 。 2 低渗 透油 田通 常 非 均质 性 较 为严 重 , 长 油 ) 延 区各 油 田也 不例 外 。对 于特低 渗透储 层 不仅涉 及 非 均质性 问题 , 且 涉及 非 有 效 储 层 划 分 问题 。这 些 而
延 长 东 部 油 田长 6油 层 采 收 率 标 定 方 法 研 究

甘泉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甘泉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甘泉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陈奕阳;杜贵超;王凤琴;王春艳;郭睿良;崔耀科;王颖【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3(38)1【摘要】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呈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

长8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及岩屑溶孔为主,有少量晶间孔、微裂缝。

影响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分为建设性及破坏性成岩作用,其中,建设性因素包括溶蚀作用及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中期及晚期胶结作用对孔隙产生破坏性影响。

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演化定量计算表明: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生粒间孔遭到大幅破坏,孔隙度由原始35.88%下降至15.99%,早期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7.86%,后因胶结作用致孔隙度下降至14.17%,随后有机酸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4.60%,溶解产物进一步发生胶结使孔隙度降至现今孔隙度6.74%。

长石、岩屑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长8储层物性改善的根本原因。

【总页数】13页(P19-30)【作者】陈奕阳;杜贵超;王凤琴;王春艳;郭睿良;崔耀科;王颖【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渗储层孔隙微观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2.鄂尔多斯PQ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3.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4.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青化砭油田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砂岩为例5.特低渗砂岩储层储集特征及其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以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

约 12 0 d 3  ̄3 0 ,见 效 周期 和 见效 后 产 液量 稳 定 ,但 增 产 幅 度小 ,为 裂 缝一 隙 发 育带 ,是 水 线 推 进 的次 孔 要 方 向 ,部 分井 组 注入 水 易沿 着砂 体 轴 向裂缝 水 串 ,造 成水 淹 ;南 北 方 向地 层 微 裂 缝 不发 育 ,裂 缝 短 、
甘谷驿油 田位 于陕 西省延 安市与延 长县境 内,大地 构造位置处 于鄂 尔多斯 盆 地陕北 斜坡 带东 部 ,主要
开发层 系为 三叠系延 长组长 6油 层 组 ,储 层砂 体 主要 为三 角洲 前 缘分 流 河 道砂 体 ,渗 透 率平 均 为 0 7 × .8 1 m2 O ,孔 隙度平均 为 7 8 ,且 发育 近于东 西 向的 天然 裂缝 及人 工 裂 缝 ,为典 型 的裂缝 性 特低 渗透 储 . 层 。甘谷驿 油 田唐 8 0井 区 2 0 0 3年 以近于 圆形 的反九点丛 式井 网注水 开发 ,近 2年 的开发 动态反 映原井 网 类型严重不 适应长 6油层 组裂缝 性特低 渗透储层 渗流特征 。东西 向裂 缝 线上 油井 含水 上 升很快 ,且部 分井 发生暴性水 淹 ,而南 北 向侧 向井 见效缓 慢或不见 效 ,从 而导致 注水 开 发效 果较 差o。为此 ,笔者 应用油 藏
数值模 拟技术对 甘谷驿 油 田唐 8 区裂缝性 特低渗透储层 注水开 发的井 网进行 了优化设 计 。 0井
1 目前注水开发井 网存在的 问题
唐8 O井 区 目前 部署 近等 半径 的类 圆形 反九 点丛 式井 网 ,这 种 井 网形 式 是 油 田根据 实 际 地 形地 貌 特 征 ,为最 大 限度减 少 地面 建设 费 用 、 因地制 宜 、 因陋就 简制 定 出 的注水井 网形 式 ,未考 虑渗 透 率各 向异 性 油藏 中方 向性 见水 快 以及 水淹 快 的矛 盾 。注 水开发 中存 在 的 问题具 体 表 现为 :① 首先 见 效的 油井是 东 西 向 ,其次 为北 东一 南 向 ,而南 北 向 5 ~ 6 的油 井见 不 到 注水 效 果 。② 在 含 水 率上 升 较 快 、含 水 西 O 2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对物性影响分析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对物性影响分析

所充填 ,使物性大 大降低。岩石中有方解石胶结 物 ,则孔隙体积 明显 减少 。孔 隙被长石 、石 英的 自生加大充填 ,并且 喉道也 因此被堵塞 。 砂岩渗透率有所 降低 ,主要表现在被绿泥石薄膜 和伊利石薄膜包裹矿
物使得少部分 的孔隙喉道被堵塞 ,减少 了孔 隙空间 ,粒间微孔 隙因此
1 岩石学特征
该 区储层 岩石中细粒长石砂岩 的含 量较多 ,各组分 的含量石英 占 总含量 的 2 1 . 8 % 左右 ,长石 的含量 占的最多 ,约 在 5 3 . 8 %,岩屑含 量 占的最少 , 约为 5 . 1 %。 其 中变 质岩岩 屑在岩 屑的成分 中 占的比重 最大 ,
溶孔 ,不发育微裂 缝。以上说 明研究 区长 6 砂岩储层 陈岩作用主要处 于晚成岩 A期 一 中成岩 A期早期 。
而显著的增加 。但 是绿 泥石薄膜包裹下 的矿 物颗粒 ,降低 了次生加大 现象的形成及其发 展空间 ,也减少了粒 间孔 隙被 碳酸盐胶结物 的沉淀 重 晶石、伊 蒙混层 、硬 石膏 、黄 铁矿 等胶 结物 。 自生 的绿泥 石薄 膜 所充填 ,从而保存 了部分的原生粒 间孔 隙。在各 类碳酸盐矿物 中,成 包裹着石英颗粒 ,使得压实作用受 到阻碍 ,总体上对于粒 间孔 隙的保 岩晚期的铁方解石 胶结 ,充填了早期 的次生 孔隙 ,溶解难 ,是储层致 存有很大 的帮 助 ;常见孔隙被方解石 及其含 铁方解石交代或者充填 , 密化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成岩 晚期在铁方解石胶结作 用下 ,储层致密化严重 。孔 隙被 自 4. 3 溶蚀作用提高了油层物性 生石英 晶体所 充填和石英的次生加大 是硅 质胶结在该区 的主要表现形 使得储层物性得 到改善的主要途径是碳酸盐胶 结物、浊沸石及碎 式 。孔 隙被浊沸 石所胶结的现象并不 发育 ,仅在局部样 品的薄 片中见 屑颗粒的溶解作用 。浊 沸石溶孔对总孔 隙的贡献 最高 ,为总孔 隙贡献 到 。由于浊沸石 易于被溶解 ,所 以它被溶 蚀后所形成的溶蚀孔 隙对 总 了3 O %左右 。其次是 岩屑、长 石的溶 孔 ,为 1 9 %。碳 酸盐 的溶解不 体的面孔率贡献很大大 。 太发育 ,贡 献率也甚微 ,晶间微孔 的贡献率则小于 1 % ,杂基微孔也 溶蚀作用 :该区主要的溶蚀作用所表 现的现象有 ,矿物碎屑 中的 同样甚微 。另外 ,上述成岩事件中形成的有机酸 ,伴 随着其运移流通 , 长石、石英等 的溶蚀 ,杂基、胶结物和 自生矿物被溶蚀 。其 中,浊沸 溶解于孔隙水中 , 使得孔 隙水 的 p H值有所下降 , 从而加快 了浊沸石 、 石和长石被溶蚀 形成次生的溶蚀孔 , 粒 间溶孔的现象最为常见 。该 区 岩屑和长石等被溶解的进程 ,次生孔隙也得 以形成 ,提高了物性 。 储层质量提高 的主要因素为该 区矿 物的溶 解作用程度 。浊沸石常延 期 解理缝被溶蚀 ,形成的粒间溶蚀孔 隙及其胶 结物溶孔大大增加 了面 孔 5 结论 率 。鄂尔多斯盆 地中新生代演化表 明,白垩 纪晚期主要 的成岩事件 : 通过对影 响研究 区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 的主要 因素分析 :压 实作 烃类生成 时常常 伴随着有机酸 的生成 ,这类 有机酸对储层溶蚀有极大 用、胶结作用是破坏储 集层物性主要 因素 ; 而粘 土薄膜的形成和溶蚀 的作用 ,极大提高 了储层质量 。 作用 , 特别是浊沸石被溶蚀所增加 的储集 空间 , 提高了储集层的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陕 西省 地 矿 局 第 三地 质 队 , 宝鸡 7 10 }2 23 0 .长安 大 学 资源 学 院 ,西安 705 1 0 4)
摘 要 : 通过 露 头、岩芯 裂缝描述及 应用古地 磁裂缝检 测方 法,长 6储 层裂 缝 主要 以 E 为主 ,次为 S 向;在最 大主应力方 向为 NE 0的应力场 背景 下, 外力诱 使 W N 8。 东西 向裂缝优 先开启和连 通 ,油井 受效 明显 ,含 水上升快且 易产 生水淹 ,近南北 向 裂缝处 于挤压 闭合状况 ,裂缝孤 立 、连通 性差 ,油井见效缓 慢。
关 键 词 :储 层 裂缝 ;注水 开发 ;延 长组 ;甘 谷驿油 田采油厂 中图分类 号 :P 1 . 3 . 68102 文献标识 码 :B
特低 渗碎 屑岩储层 往往不 同程度发育 裂缝 ,成 为有效储 集空 间和主要渗 流通道 ,控 制着
油气藏 的渗流 系统 ,对 这类油 气藏的勘探 开发具有 十分重要 的影 响L 。甘 谷驿采 油 厂位 于 1 卅] 鄂尔 多斯 盆地东 北缘 ,三叠系延 长 组长 6油 层组 为 主力产 油层 ,储 层 渗透 率 介 于 0 3 1 2 . ~ .
了裂缝调 研 。
裂 缝在 地表大 面积 内发 育 ,裂缝 方 向主要 以 E 、S 向为主 ,次 为 NE及 NW 向裂缝 , 布 规 则 、延 伸 较 远 、间 距 较 宽 、产 状 较 稳 定 等 特 点 ,S 向 裂 缝 W N
收 稿 日期 :Z l —O 一 O OO 4 6
另外 ,从岩心物性分析结果推断,唐 1 1 2 井从 55 9 约 6 I 3 ̄5 9 0T井段裂缝发育,测试渗 I
透率普 遍大 于 1 X1一 0 0 m。 ,同理 ,唐 13 、唐 8 1井 6井长 4 、长 6油层 发 育 裂缝 ,裂 缝 +5
发育段岩心物性分析孔隙度与储层平均孔隙度相近,但渗透率分析值高出 2 个数量级。 ~3 渗透率分析值异常段与岩心观察相一致。 临 区川 口油 田对 长 6油层共取 2 块含 裂缝 的岩芯用 于岩心 裂缝古 地磁 定 向 。结果 表 明 : 3
作者简介:李莹 ,男,4 2岁 ,工程 师,主要从事 区域地质及矿产地质工作。 项 目来 源 :博 士后 基 金 “ 尔 多斯 盆 地 南部 延 长 组 特低 渗 储 层 精细 评 价 及地 质 模 型 研究 (0 7 40 8 ) 联 合 资 助 鄂 2 00 24 9 ” ①付 国 民 、谢 广成 .甘 谷 驿 油 田唐 8 井 区 油藏 精 细描 述 及 注水 开 发对 策 研 究 甘谷 驿 油 田科 研 报告 。 0 ② 岳 乐 平 .川 口油 田储 层 裂缝 研 究 西北 大 学 研究 报 告 ,20 0 4年 。
×1一 T ,孔 喉细小且 连通性较 差 ,为典型 的特 低渗储层①。近 年来研 究 表 明 :延 长组 长 6 0 I。 l
油 层组特低 渗透储 层不 同程度 的发育天然 裂缝 ,在 注水开发 动态 中反 应 明显 ,并严重 影 响开
发效 果① ②,本 文通过 露头 、岩芯 、多尺度 裂 缝描 述及 应用 古 地磁 裂缝 检 测 方法 、并 结 合 注
mm范 围 内 。
2 岩 心 裂缝 分 布 特 征
对 甘 谷 驿 油 田 唐 17井 区 及 临 区 ,唐 5
图 l 露 头裂缝特 征 ( 董家河, ) 长6
F g 1 A a h wi g t e i. m p s o n h
o tr p e r cu e u co p d fa t rs
水开 发动态 分析 ,对储层 裂缝特征及 其注水 开发影 响进行系统研 究 ,为该类油 田高效 注水 开
发提 供依据 。
露头 裂 缝 发育 特 征
鄂 尔多斯 盆地长 6储层 在延 长县 延河 剖面 董家 河段 出露 较好 ( 1 ,其构 造 变 形 强度 图 )
及 其层 位与甘 谷驿油 田具有 可 比性 ,在裂缝 观测 中主要选 择长 6油层水下 分流河 道砂 体进行
磅 似鹭
第2卷 8 第1 期 GEOLOGY 0F S HAANXI 21年6 00 月
文章 编 号 :1 0 - 6 9 ( 0 0 O 一 O 6 — 0 01 96 2 i) 1 o2 5
甘 谷驿 油 田采 油厂延 长组 长 6油层组储 层 裂缝 研究
李 莹 ,付 国民
第 1 期
李莹等 :甘谷驿油 田采油厂延长组长 6 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
6 3
延伸 短 ,分 布不 平 整 ,多数 终 止 于 E 向 裂 W 缝 。E 向裂 缝 面平直光 滑 ,裂 缝延 伸 多大 于 W 5I,裂缝 间距 0 2 . 不等 ,缝宽 0 5 I T .~O 5m . ~ 2c m,裂 缝 中 一 般 无 矿 物 充 填 ,主 要 为 剪 切 缝 。NE及 Nw 向裂 缝 发育 不 均 ,规模 较 小 , 多为 张裂 缝 ,裂缝 面不平 整 ,延 伸长度 一般不 超 过 6 m,裂 缝 宽 度 主 要 分 布 在 0 1 03 0c . ~ .
11 2 、唐 13 1 井长 6 油层段岩心发现垂直或高 角度裂 缝 3条 ,裂缝密 度为 0 09条/ 岩芯 .7 m。
上 的裂 缝长度 多数 为小于 0 5m 的较 小 规模 的 裂缝 ,产 状 以高 角度 斜 缝 或垂 直 缝 为 主 ,倾 . 角 大于 7。 0的裂缝 占裂缝 总数 的 8 . 。据 观察 ,裂缝多 数在岩性 自然状 态下 能够 张开 ,无 15 次生矿 物充填 ,缝面平 直 ,含 油迹 。从裂缝 发育 的岩心来 看 ,裂缝 主要在 砂岩 中存在 。裂缝 多数 以单 条裂缝 形式 出现 。
裂缝 主要 方位 为近 E 向 ,还存 在少量 的 S 向天然裂 缝 ] ( 2 。 W N 州1 ② 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