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郑绍周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

郑 绍周教授治疗 多发性硬化 的经验
蔡 浩烨
( 河 南 中 医学 院 2 0 1 1级研 究生 ,郑 州 4 5 0 0 4 6 )
关 键 词 : 郑绍 周 ; 多发 性 硬 化 病 ;经 验
2 辨 证 论治
法”治疗大法 ,现将郑绍周教授 经验介绍如下 。
1 病 因 病 机
1 . 1 正气存 内 邪不可干 中医学认为 ,任何疾病 的发 生 ,都在于正气与邪 气的相互作 用 ,正气是决定 发病 的
主导 因素 ,邪气是发 病的重要 条件 。郑绍周教 授认 为任
2 . 1 补 肾解毒通络法为本病的治疗大 法
为主,急性期 治疗 以祛 邪为主 ,重在清 热化湿 ,化瘀 除 痰 ,其在用药上重用 重楼 、六月雪 、莪术 、皂 角刺 等清 热化瘀药物 ,配合益气 补肾之药 物 ,祛 邪为主 ,补 益为
人体的阴 阳,全靠 肾的温煦及 滋养 ,肝 肾同源 ,肾阴亏
虚 ,不能涵木 ,不能滋养肝 脏 ,导致肝 肾亏虚 ,肝 肾亏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2 0 1 3 . 1 8 . 0 8 9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1 8 — 0 1 1 8 — 0 2
多发性硬化是 一种 中枢 神经脱髓 鞘疾病 ,属 于 自身
性硬化要 以补肾解毒通络法 为主 。肾气为人身元气之本 , 肾气足则脏腑充 ,病情 得 以控制 。郑老 在补 肾药 物常用
淫羊藿 、巴戟天 、肉苁 蓉 、菟 丝子等 补 。 肾阳药 ,寓在补 肾阳时阳中求 阴 ,达 到 阴阳互 补 ,亦 加用熟地 黄 、灸首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24肝硬化的诊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及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等为特征的终末病理阶段。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对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关于肝硬化的西医治疗,指南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临床问题1:肝硬化如何进行病因治疗?推荐意见:明确诊断肝硬化病因后,应尽快采取病因治疗。
(证据等级:A 级;推荐强度:强推荐)临床问题2:肝硬化腹水如何治疗?推荐意见1:在针对病因治疗外,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合理限制盐摄入(4~6g/d),并合理应用常规利尿药物。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2:对于中、大量腹水、复发性腹水、伴低钠血症患者、终末期肝病合并腹水或顽固性腹水患者,当常规利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推荐选择性血管升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作为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3:腹腔穿刺放腹水是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量放腹水后可应用人血白蛋白。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4:特利加压素可作为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 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可作为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式。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临床问题3:肝硬化并发症如何治疗?消化道出血推荐意见1: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为:禁食、去除诱因、止血、补充血容量、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治并发症。
(证据等级: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2:推荐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均作为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强推荐)推荐意见3:建议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短期使用抗菌药物。
(证据等级:B级;推荐强度:弱推荐)推荐意见4:在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基础上,尽早行内镜下检查并治疗,或根据情况考虑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TIPS或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斑块形成。
由于M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挑战。
近年来,随着MS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提高我国MS的诊疗水平,我们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制定了《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旨在规范我国MS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随访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诊疗建议。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与实施,提升我国MS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
本共识的内容涵盖了M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随访管理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MS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针对M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我们希望通过本共识的发布,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MS诊疗参考,推动我国MS诊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MS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诊断方法的选择、治疗原则的制定、以及患者的长期管理等方面,以期为我国MS的诊疗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多发性脱髓鞘病变为特点。
其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较大,但多数患者具有以下典型症状。
肢体无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不对称的肢体无力,如下肢重于上肢,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
视觉障碍: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复视、眼球活动障碍等视神经炎的表现。
平衡失调:部分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等。
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多 发 性 硬 化 的 中 医 发 病 机 制
吴 林 李 鹏 徐 兴 华 。
1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 院 南 宁 5 0 2 2 3 0 3 .广 西 中 医学 院
关键词 : 多发 性 硬 化 ; 腑 ; 脉 脏 督
中 图分 类 号 : 5 3 文 献 标 识 码 : R9 A
文 章 编 号 : 0 5 5 0 ( 0 0 0 - 1 90 1 0 — 5 9 2 1 ) 10 — 2 2
多 发 性 硬 化 ( lpeslrss MS 是 一 种 主 Mut l c o i, ) i e 要 累及 中枢神 经 系统 白质并 导 致 多部 位 髓鞘 脱 失 的 自身免 疫 性 疾 病 , 有 易 复 发 和 致 残 率 高 的 特 点 。 具
话 ・痿 论 》 “ 乃 正 气 本 虚 , 成怫 郁懈 惰 之 病 , :痿 致 为
柔 缓之 邪 , 以不 足名 之 。故 或 因 初感 湿 痹 , 久 成 当 郁 热 , 血渐 虚为痿 者 有 之 , 以拘 论 也 。关 于 内生 湿 气 难 ” 热, 主要 是 指 因饮 食 厚 味 等导 致 中焦 受损 , 胃亏 虚 脾
1 肾精 不足 , 髓海 失充
肾中精气 乃机 体 生命 活 动 之 本 , 育 就 健 全 , 能 充 分 发 挥 其 精 明 脑 就
内生湿 热而 致痿 。谢 仁 明 认 为 相 当一 部 分 病 人 活
居 湖 畔 海 滨 , 居 住 、 作 于 潮 湿 秽 浊 的环 境 之 中, 或 工
临床 表 现 为 瘫 痪 、 木 、 性 痉 挛 、 语 、 力 障碍 、 麻 痛 失 视
运用证素辨证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医分型思路

疗。 综 上 可 见 , 发 性 硬 化 中 医分 型 目前 缺 乏 统 多
一
1 多发 性硬 化 的诊 断和 辨证现 状
多 发性 硬化 ( ut l slrs , ) 一 种免 疫 m lpe ceoi MS 是 i s
、
公 认 、 观 的标 准 , 涉 及 证 型 多 而 繁 杂 , 客 所 治
硬 化 临 床 分 为 4型 : 发 缓 解 型 MS(ea s g 候 ” 症 状 、 征 等 临床 信 息 ) 复 rlpi n ( 体 的辨 识 , 以确 定 病 变本
rmiig MS R MS 、 继 发 进 展 型 MS(eo d r 质 , e tn , R ) t scn ay 它包 括 病位 证 素和 病性 证 素 。其 中病 位证 素 2 0 porsie rges MS S MS 、 原 发 进 展 型 MS(r r 项 : 神[ 、 、 、 、 、 、 、 、 肠 、 v ,P ) pi y ma 心 脑】心 肺 脾 肝 肾 胃 胆 小 大肠 、 porsie MS P MS 、 展 复 发 型 MS porsie 膀 胱 、 宫 、 室 、 rges ,P ) 进 v (rges v 胞 精 胸膈 [ 焦]少 腹 [ 焦] 表 、 表 上 、 下 、 半 rlpig MS P MS 。 ea s , R ) n
步。
以证 素为 核 心 的辨证 理 论 , 在原 有 中医辨 证 4 结 语 是 理 论 基 础 上 的 创新 . 比较 深 刻 、 体 地 揭 示 了 中医 具 综上所述 , 以证 素为 核 心 的辨 证 体 系 , 学 地 科
辨 证 的基本 规 律 和基 本原 理 。它 先 辨 有 限 、 固定 的 将 各种 疾 病分 为病 位 证素 和病 性 证 素 , 为辨 证 的 作 证素 , 再确 定 复 杂 、 多样 和 动态 的证 名 , 后 以 病位 基 本 单 元 , 示 出辨 证 思 维 的 内在 规 律 , 辨 证 方 然 揭 使
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类较为复杂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诊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对中医在神经内科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实践证明,中医药对神经内科疾病的疗效显著,为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的可能。
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将不断创新技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动中医在神经内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诊疗原则、疗效、发展前景。
1. 引言1.1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神经内科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引起的疾病,涉及到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等部位。
这类疾病通常表现为神经元的损伤或失常,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昏迷、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主要包括疾病种类繁多、发病原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化、难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神经内科疾病涵盖了多种疾病类型,如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并且互相交织影响,使得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神经内科疾病的症状表现千变万化,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失语、抽搐、运动障碍等不同症状,需要综合考虑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难以透视性,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医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使得其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1.2 中医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意义神经内科疾病是指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如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等。
詹文涛教授从虚损论治多发性硬化经验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名 医经验 ・
詹文涛教授从虚 损论治 多发性硬化经验
李 青,指 导:詹文涛 ( 昆明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云南 昆明 60 0) 5 10
关键词 : 文 涛 ; 詹 多发性硬 化 ; 医经验 名 中图分 类 号 : 5. R25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7 2 4 (0 8 1一O 0 —0 10 - 39 20 ) 1 0 1 2
乃肾先天禀赋不足 、 后天失调 , 或外邪所伤 , 或内伤劳
倦、 情志 刺激 , 疾病 失治 误治 , 或 或病 后失 养 致脾 胃受
损, 肝肾不足累及五脏 以致精气血亏虚 , 筋脉失养 , 髓
海空虚 ,素问 ・ 《 通评虚实论 》 精气夺则虚” 虚致 谓“ , 痰、 、 湿 、 内生互 结阻滞 经络清窍 发为此病 。 瘀 风、 火 从本虚论 , 肾为先天之本 , 为生气之源, 为脏腑 阴阳之 根, 肾藏精, 精生髓 , 髓通于脑。脾 胃为后天之本 , 气
不足 , 肝开 窍 于 目, 不 养 目, 志 不 充 , 发 为 视 瞻 血 神 则
门的机构研究 MS 。吾师詹文涛教授是 国家级名 病 老中医、 云南省名中医, 全国第二批名老 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云南省首批省级 中医药 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 , 国首届 中医药中医学家特别 全
传承奖获得者。导师在多年 临床实践 中运用 中医辨
证论治 MS缓解期 , 通过扶正祛邪 , 标本兼顾 , 使邪除 正复 , 取得满意的疗效 , 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
1 MS病 因病 机
热蒙闭清窍, 阳不升, 清 浊阴不降, 发为眩晕 ; 气虚帅 血无力 , 血行涩滞致瘀 , 痰饮致瘀 , 故形成 因虚致 内生 痰、 、 湿、 瘀 风、 火互结阻滞脉络清窍而发为此病。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髓鞘遭受破坏。
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1.免疫抑制剂:对于初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PPMS)、次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SPMS)和复发缓解性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治疗方案中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Ocrelizumab)和纳利鲁魏(Natalizumab)等。
2.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可用于减轻急性发作时的炎症反应。
3.趋化因子抑制剂:包括法甲酰胺(Fingolimod)和女性酿酵向日葵油酸(Dimethyl fumarate)等,可以减少免疫细胞的转移,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物理疗法1.康复训练:对于MS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平衡力和协调能力,从而减轻症状。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伸展、热疗和冷疗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口服药物1.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减少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2.纳豆激酶(Nattokinase):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栓塞的风险。
补充治疗1.饮食改变:一些研究表明,富含益生菌的饮食可以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症状。
同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也是重要的。
2.中草药:有些中草药被认为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症状。
不过在使用中草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结语综上所述,多发性硬化的治疗需要结合多种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 损 : 天禀赋 不足 或 素体 阳虚 , 外 感寒 邪 , 先 或 阳气 受 损, 皆可 致 肾阳虚 损 。 “ 阳者 , 卫外 而为 固也 ” 《 问 (素
・
生气通天论》 。肾阳虚损, ) 卫外不 固, 则极易感受
肾虚封藏失职 , 肾精不足 , 精不生髓 , 影响脑髓生成 , 或 不能充养脑髓而发生病变。《 素问 ・ 五脏生成篇》 : 说 “ 诸髓 者 皆属 于 脑 。 《 枢 ・ 论 》 : 脑 为 髓 之 海 ”灵 海 说 “
1 M S中 医病 因病机
乏, 筋骨失养 , 则痿软无力 ; 肝开窍于 目, 阴虚亏 , 肝 目 失 阴精滋养 , 目不 明 ; 则 阴 虚 火 旺 , 则 甚 出现 眩晕 、 耳
鸣、 头痛 等症 ; 阴 虚 风 动 , 或 出现 痛 性 痉 挛 , 痫 发 作 癫 等 。MS反复发 作或 重症者 缠绵 不愈 、 病势 渐进和 晚期 C NE E ME C NE No e e . 0 , 16 No. RL HI S DI I v mb r 2 1 Vo . 1 6
,
多 发 性 硬 化 的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及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思 路
孙 怡 陈士奎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医院, 北京海淀区西苑操场 1号 ,0 0 1 109 )
患 者 , 累及肝 肾 , 致肝 肾虚 损 , 肾 阴虚 。2 肾 阳 多 遂 肝 )
中医学认 为 , 本病 与先 天禀 赋不足 相关 , 肾为先 而 天之 本 , 与 肾密 切 相 关 。《 枢 ・ 脉 》日: 人 始 故 灵 经 “
生, 先成精 , 精成而脑髓生。 《 ” 素问 ・ 金匮真言论》 : 说 “ 夫精 者 , 生之本 也 。 此谓 肾中精 气 , ” 是脑 髓 生 成 和机 体生命活动之本 , 肾精充足 , 只有 才能生成脑髓并保证 脑髓 的健康发育、 成长。先天禀赋不足之根本为肾虚 ,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筋骨失养 ; 或素体阳虚 , 肾阳虚亏 , 脾失温煦 , 气血生化
之源 亏乏 , 脑髓 、 四肢 、 肉失 养等 , 肌 为其病 因病 机之 根
多发性 硬化 ( lpeSl oi, ) Mu i ce s MS 是一种 最 常见 tl r s
的中枢神经系统 ( N ) C S 脱髓鞘性疾病 , 而且是原发性
脱髓鞘 病变 中最 常见 的 C S炎 性 脱髓 鞘 性 疾病 。M N S 在世 界各地 多有 发生 , 已成 为西方某 些 国家 的常见病 、
本。 ) 2 正气虚弱 , 外感风寒湿邪 , 阻痹经脉 ; 或外感风 寒湿 邪 , 里化 热 , 湿 化 热 , 热 内扰 , 入 痰 痰 阻痹 经脉 ; 或 久卧伤气 、 久病人络 , 气虚血瘀 , 阻痹经脉等 , 均可导致 气血 不畅 , 髓 、 脑 四肢 、 骨 、 肉失 养而发 病 。 筋 肌 由此 可见 , S属 正虚 为本 , 实 为标 , 虚标实 之 M 邪 本
转耳 鸣 , 酸 眩 冒 , 胫 目无 所 见 , 怠 安 卧 。 论述 了 肾精 懈 ” 不足 , 脑髓 失养 , 髓海 空虚 , 脑 转耳 鸣 , 生 “ 冒” 则 发 眩 ,
阳受损 , 脾失温煦 , 脾阳不振。《 素问 ・ 痿论》 脾主 说“ 身 之 肌 肉” 脾 主运 化 、 升 清 , 素 问 ・阴 阳 应 象 大 ; 主 《 论 》 “ 阳实 四肢 ” 脾 阳受损 , 化失 职 , 阳不 生 , 说 清 , 运 清
病证 , 本虚 以 肾精 不足 , 肾阴虚 , 肝 肾阳虚 损 , 血亏 虚 气 为 主 ; 实则 以风 、 、 、 、 、 常见 。正 邪 交争 , 标 寒 湿 热 痰 瘀 正胜缓 解 , 邪胜则 复 , 解 复 发 , 缓 缠绵 反 复 , 势 渐进 。 病 1 肝 肾 阴虚 : ) 肾藏 精 , 藏 血 , 血 相 生 , 肾 同 源 。 肝 精 肝 先 天禀赋 不足 , 素体 亏虚 , 或劳倦 伤 肾 , 肾精受 损 , 阴 真
气 血生化 乏源 , 气血 不荣 , 四肢 、 肉失气血 、 肌 水谷精 微
即眩晕 ; 胫酸、 怠安 卧” 则 为 四肢痿软 无力的表 “ 懈 , 现; 肾精不足, 精不生血, 肝血不足, 失所养 , 目无 目 “ 所见” 即视力 障碍 或失 明等, 如 M , 恰 S的 主要临 床
表现 。
不 足 , 不 涵 木 , 肾 阴虚 。肝 主 筋 , 主骨 , 津 亏 水 肝 肾 阴
多发病 。我 国目 尚无大样本的有关 M 发病率或患 前 S 病率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 但从 临床报道看发病也有 逐年 增多 的趋势 。MS在 中医 学 中属 于 不 同病 证 的范 畴, 如以肢体无力或瘫痪为主者 , 相当于“ 病 ; 痿” 痛性 痉挛发作者相当于“ 痿痹” 语言障碍伴有肢体无力或 ; 瘫痪 者 , 当于 “ 相 喑痱 ” 走 路不 稳 、 济 失 调 者 , 当 ; 共 相 于“ 骨繇” 以视力障碍为主者, ; 相当于“ 视瞻昏渺” 视 ; 神经 萎缩 失 明者 , 当于 “ 相 青盲 ” 范畴 等 。
… …
风 、 、 邪 之 外 袭 。a 寒 性 凝 滞 , 客血 脉 , 血 凝 寒 湿 . 寒 气 滞, 脑髓 失养 , 头 晕 , 则 头疼 ;. 性 收 引 , 人体 气 机 b寒 使 收敛 , 经络 、 脉 收缩 挛 急 ;. 为 阴邪 , 伤 阳气 , 筋 c寒 易 肾
髓海有余 , 则轻劲多力 , 自过其度 , 髓海不足 , 则脑
之充养及清阳之充实 , 则软弱无力 , 甚至痿弱不用而瘫
痪 。甚 则手 足厥冷 、 利 清 谷 、 神萎 靡 不 振 、 履 不 下 精 步
稳等 。 ) 胃虚弱 : 主运化 , 3脾 脾 主四肢肌肉, 为气血化 生之源和后天之本。素体虚弱 , 胃气虚 ; 脾 或外感 风 寒, 寒邪 伤 阳 , 阳受 损 ; 久病气 虚 , 脾 或 中气不 足等 均可 导致脾 胃虚 弱 , 运化 失常 。一则 水谷 精微运 化失 常 ,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