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孝道

合集下载

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释

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释

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释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之一,被尊称为“至圣”。

“孝”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理念,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这一文化理念也被视为家庭道德、社会道德和国家道德的基础。

以下是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以及对其含义的解释。

1. 孝顺父母,天下第一。

孔子一直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这个名言的意思是要我们把孝道视作人类道德的最高价值,而且一定要从孝道做起,这是人之本的根本。

2. 父亲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意思是,孝顺的人在家里都不会轻易出门,一旦出门一定要有个好去处,而且不能随意浪费时间和金钱,这是对父母满满的尊敬和关爱。

3. 孝子不必医,医必孝子。

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好儿子,只要表现出尊敬、关爱和孝敬,就能够让他的父母健康快乐地生活。

相反,如果一个人并不孝顺父母,即使是最好的医生也无法拯救。

4. 有教无类孔子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人。

这个名言的含义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教育”。

所有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或财富。

教育是渐进的,可以带来改变,使每个人都有成为一个尊敬、负责和有价值的社会成员的机会。

5. 教学相长孔子相信唯有互相学习、互相尊重,最终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

任何人都会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或经验,而通过共同学习和探讨,我们可以共享彼此的知识,帮助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前行。

6. 道不远人孔子认为,没有一个人是孤独的。

我们所有人都被道所联系。

他是说,人们应该拥有善良、公平、诚实、耐心等品质,以使社会变得互相信任、尊重、关心和帮助。

良好的交流和相互关心是维护人类和平和幸福的关键所在。

7. 名实不相副孔子旨在说的是最好的人应该以言行相符的方式来生活。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遵守我们所说的话,并按照其精神做事。

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8. 礼多必诈孔子并不是说礼貌是一种错误,而是说过多的礼貌和虚伪的社会交往是一种负面的行为。

按它,我们应该尊重别人,但不应该过分地让我们显得虚伪。

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

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

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关于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意思是: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孔子 孝道 演讲稿

孔子 孝道 演讲稿

孔子孝道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孔子的孝道。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而孔子所弘扬的孝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之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理解孝道的。

孔子认为,孝道是一种道德修养,
是对父母的尊敬、孝顺和关爱。

他说,“孝顺父母,是为孝;兄弟和睦,是为弟;夫妇和顺,是为妇;朋友信义,是为友。

”这句话中,孔子把孝道放在了家庭伦理关系的首位,强调了孝道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来谈谈孝道对我们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首先,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其次,孝道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途径。

通过孝道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

首先,我们要尊敬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多陪伴他们,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其次,我们要用心对待家人,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再次,我们要在工作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总之,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践行的道德
规范。

我们要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将孝道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孝道之风在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中永远传承下去。

谢谢大家!。

孔子孝道名言

孔子孝道名言

孔子孝道名言关于孔子孝道的名言警句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孔子提倡的孝道思想是其核心理念之一,对于个人修身养性、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孝道思想概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孔子对于孝道的思考和倡导则更进一步。

在孔子看来,孝道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伦理关系,也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

孔子提出的孝道思想主要包括:“孝悌忠信”、“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首先,孝悌忠信是孔子对孝道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同时还要尊重兄长和师长;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人际关系。

这种孝悌忠信的行为准则,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石,同时也是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孔子提出了“君子之道”,即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君子是孔子一直追求的理想人格,他强调君子要具备仁爱之心,善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意味着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从个人做起,通过修身来达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治理好整个社会,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以身作则,做一个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好丈夫、好父亲或好妻子、好母亲;而后才能对国家和天下起到好的影响。

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人责任和家庭责任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孔子的孝道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的孝道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孝道思想强调家庭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出现了代沟和矛盾,孝道思想可以提醒人们尊重家庭关系,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家庭和谐。

同时,孝道思想也可以给予父母更多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孝心和温暖。

其次,孝道思想强调个人品质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心灵和品质的培养。

孝道思想提醒人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培养仁爱之心,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大全(含解释)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大全(含解释)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大全(含解释)孝作为一种道德,必须在一定的社会人际关系中才能产生,而且离不开道德主体的主观需要和社会需要。

下面XX为你整理了关于孝道的名言警句,具体内容如下: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孔子眼中的孝道观

孔子眼中的孝道观

孔子眼中的孝道观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的思想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孔子认为,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孔子认为,孝道的核心是尊重父母。

他强调,孝顺父母是儒家道德的第一要义。

在孔子眼中,孝道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

孝道的实践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还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孔子认为,孝道的实践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利益,不得违背他们的意愿。

其次,要尽力满足父母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要尊重父母的威严和尊严,不仅要在言语上尊重他们,更要在行动上表现出尊重。

在孔子的思想中,孝道是一种长久的实践和实践。

孝道的实践需要从幼年时期开始,一直贯穿到成年和晚年。

孔子认为,孝道的实践不仅要体现在个人的生活中,还要体现在家庭和社会的生活中。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传承,才能保证孝道的永久存在。

总之,孔子眼中的孝道观是一种深刻的道德观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孔子的思想中,孝道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传承孔子的孝道观,让孝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 1 -。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孔子的孝道观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孔子的孝道观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孔子的孝道观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孔子早期就在孝方面提出了孝道思想。

对当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孝道思想“孝”在孔子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孔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孝”的道德观念给予了孝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论语》中有大量记载孔子与弟子谈论和探讨“孝”的内容,其主要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孔子认为养父母之身即用物质赡养父母是尽孝的基本内容, 并认为人人都能够做到, 因而没有将它作为重点加以强调。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了“孝敬”的概念,并对“孝养”与“孝敬”做了区别:前者所关注的只是从物质、经济层面上来奉养、满足父母的需要;后者则增加和凸显了精神、感情层面的内容,要求子女对待父母应怀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敬,强调子女对父母要多加关心,尽可能地保持其健康长寿和精神愉悦,使父母在有生之年得以养体和养志。

可见,孔子的“孝”,是从人性角度、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界定的,即做到了物质奉养和精神慰藉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精神慰藉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和凸显人与动物的区别。

其二,无违与谏诤。

孔子认为作为子女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尽力事亲,让父母高兴,但他反对盲从性的“愚孝”,从子女与父母双向角度,对“孝”进行了内容上的引申和扩展。

“孝敬”父母,作为子女所需努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听从、顺从父母的意志,维护父母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谏诤也是为了维护家庭总体的利益。

子女对父母的错误的正确态度是谏诤, 但要讲究方法方式, 态度要好, 不要伤害亲情。

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 要轻微婉转地劝止, 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 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 虽然忧愁, 但不怨恨。

其三,慎终追远。

从“慎终追远”的角度,对“孝”行的动机和必要性进行了崭新的诠释,阐明“神道设教”的重要性,为其孝论奠定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子孝道思想探析及其启示论文关键词:孔子孝道思想启示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孝及孝道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孔子论孝的重要性及其孝道的内涵,从而认识到孔子的孝涉及父母、家庭、自然、国家等,是大孝、全孝。

再结合当今社会孝道的流失,倡导孝道的回归,主ff-A4~’l行孝要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实践中践履孝道。

学校应加强孝道教育,将其纳入德育体系。

强调全社会孝道重生的意义。

一、孝与孝道的内涵《辞海》中是这样解释孝的。

孝①古代的道德规范。

儒家指养亲、尊亲。

②指居丧。

如:守孝;戴孝;孝服。

③保育《汉语大词典》中孝:①祭,祭祀。

②孝顺,善事父母。

③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

④居丧。

⑤指孝服、丧服。

L2]《孝经》中载:“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围炉夜话》:“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也为之呵护。

”笔者认为,孝是天地之正气的凝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

孔子说:“所谓道,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一种妙用;所谓孝,是人实践道而达到的最高德行。

道包容天地,生育万物,形成万象,赋予事物的个性和生命,这功德最实在;但并不因此将万物据为私有,充当储藏万物的府库,不做万物的主管,不寻求人们的理会、了解,不占有任何东西,这就叫做道。

道用在人身上,则叫做孝。

所谓孝,就是敬奉父母的意思。

”二、孔子论孝的重要性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一切教化都应从孝道开始。

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即孔子说,仁是所有道德的根源,而孝是众德之根本。

还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强调天地问万事万物中人是最贵重的,而人的行为没有比孝更重要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_3瑚进而强调孝道是天经地义的。

既然孝非常重要,不孝是不可以的。

他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那强调不孝行为罪大恶极。

孝是美好的,不孝是可耻的。

那么是否人人都有条件行孝呢?他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白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 孔子进一步强调,普通人通过天时地利、谨身节用也能行孝,不可能无条件行孝。

三、孔子论孝与父母、自然和国家孔子认为,孝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于是他论述了在处理与父母、与自然、乃至与国家时孝如何体现。

1.孔子论孝与父母(1)让父母无忧。

父母是子女的生命之源。

《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瑚意思是父母生我,教育我,挂念我,出入抱着我。

曾子从仲尼在楚而心动,辞归问母。

母亲回答说:“思而啮指。

”孔子评价道:“曾参之孝,精感万里。

”这从侧面说明了无论儿女走到哪里,父母就牵挂到哪里。

所以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所以父母在,人们不能到处跑,即使不得已也要说明去向,尽量减少父母的担忧。

孔子还说:“父母唯其疾之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就是说子女要珍惜生命,修养身心,建功立业,让父母得以慰籍和荣耀,这是孝的最终归宿。

(2)善待父母。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Jl 意思是如果子女的孝在于养活父母,那么与养活狗马无区别。

所以孔子说:“意者身不敬!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日:农与缪与,不女聊。

’这要求我们对待父母不仅态度恭敬,还要和颜悦色,不能只满足给其吃穿。

孔子还要求人们做地道的孝子,“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即所谓:“生事受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孔子不愧是圣人,他不仅教育人们要孝敬父母,还教导人们怎样对待活着的父母和死去的父母。

(3)了解、帮助父母。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我们要了解父母,知道父母的年龄,为父母的年高而高兴,为父母日近大去之日而悲伤。

我们不仅要了解父母,而且要为父母出谋划策,帮助父母。

他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还说:“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教导人们不要一味的顺从父母,当父母有错时,做子女的应尽力劝谏,即使父母不接受,也不要对父母大吼大叫。

(4)对待丧事。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即说,生前要礼待父母,父母死后要按礼的规矩安葬父母。

还说:“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傣,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嘲 6]即说父母死了,我们要痛苦,要悲伤,吃好穿好也高兴不起来,悲痛无以言表。

2.孔子论孝与自然孔子提倡爱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并上升到道德中“孝”的高度。

他说:“伐—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孔子这个伟大的圣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要爱护自然的论断,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们应该从圣人的理论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和地球。

3.孔子论孝与国家孔子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爱者,不敢慢于人。

”嘲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嫌弃天下人的父母,敬重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轻慢天下所有人的父母。

“故不亲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享,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是的,一个爱父母的人才会爱别人的父母,如果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让怀天下呢?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又说:“君子之教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之睇,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还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睇,故顺可移于长。

”嘲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教民要从孝开始,孝悌之道可以移于治国之道。

只要人人孝,才可以使人敬爱天下人的父母,才可以使人敬爱天下人的兄长,才可以忠于君王。

总之,只有实行孝道方能实现天下太平。

孔子这一观点,虽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的社会秩序。

但它同时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它启发我们要人人拥有爱 tl,,人人奉献爱心,以共建美好的未来。

从这个角度讲,孔子的孝是全孝、大孝,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孝。

所以,孔子主张要舍小爱为大爱,舍小孝为大孝。

适当的时候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乐于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因为孔子心怀天下,所以将爱心和责任推及他人和社会。

四、孔子孝道思想给我们的启示1.正视社会孝道的流失,倡导孝道的回归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天地之间正气的凝结,是天地的精华,宇宙中万事万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

然而当今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知识的商品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关爱和责任逐渐淡化。

现代人物质欲求的日益膨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他们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甚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寿命的延长,我已步人老龄化社会,明日的老人可能拥有百万财富,但精神上能倍感寂寞,更需要子女的慰藉当代的青少年是国家未来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肩负着高度的社会责任和希望,所找们必须注重孝道教育,使青少年一代懂得敬爱父母和关爱人。

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人陡,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希望。

2.家庭应重视对成员的孝道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是一个人最初接受育的场所,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将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有很多教育家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作过论述,如颜之推、载、朱熹、王阳明等,因此孝道教育应通过家庭在一个人幼年就开始,通过日常生活来丰富幼儿有关孝的知识、增进孝的感、磨炼孝的意志,巩固孝的行为。

我国古代在这方面有很多功的经验,我们的家庭孝道教育应加以批判吸收。

3.学校要加强孝道教育,将其纳入德育体系孝道教育应从小进行,尤其是学校应把孝道教育纳入学德育之中。

学校在德育课中应有针对生地开设孝道及孝道关的课程,同时应把孝道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通过各科学来培养学生的孝道。

同时,学校应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践活动,把孝道教育落实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鼓励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孝道。

4.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把孝道教育传播于全社会社会也应注重孝道教育。

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宣孝的典型并对不孝之人予以曝光、谴责和鞭挞,把孝道教育传于千家万户,培养全社会敬老爱老的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社舆论氛围。

让每一个人认识到孝敬父母是自己的责任,不孝可耻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个人事业的健康发展,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5.青少年应当在生活实践中践履孝道首先,青少年在远离父母时,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树立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不要在人生的征途中走上迷途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发愤学习或勤奋工作,抓青春时光,不浪费一分一秒,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或良好的业绩报父母。

从而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慰籍,让父母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

其三,经常与父母沟通,尽力消除父母的担忧。

青少年假使远离父母千里之遥,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会牵挂他们。

所以,不要以学习或工作忙为借口忘了远方的父母。

即使不能家看看,也要经常打电话或发信息,及时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父母,让父母彻底安心。

其四,如回到家中,做子女的要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珍惜父母的劳动,不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尽量节省开支,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的压力。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孝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事情。

很难设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够主动地爱别人、主动地帮助别人、能够有效地融入集体而为社会所接纳。

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后代少些冷漠、多些爱心,有了敬爱之心,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关心和爱护别人,才能自觉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必须让后代体验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以及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使他们完成爱亲人、爱家、爱社会、爱自然、爱国家的使命,使f也1门尽到从小家到天下的责任。

我们自己也应义不容辞地爱父母,主动地爱别人和帮助别人,热爱自然和国家,为全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片孝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们从孔子孝及孝道教育的思想中不正好可以获得这些宝贵的启示吗?参考文献:[1]辞海编辑为运会编纂.辞海(1999年普及本中册)[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514.汉语大词典编委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第4卷)[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196注受宽.孝经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王永彬.围炉夜[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4.李殿元,王定璋,杜国志,注译.论语外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李申.论语精粹解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1.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EM3.济南:齐鲁出版社,2004.昊新成.论语易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胡文正.论语类读[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