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演变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演变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和伦理观念,而家庭则是婚姻的基本单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婚姻观念主要以男尊女卑为主导,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地位,而女性则是从属的角色。
古代的中国,婚姻是由家长和媒人包办的,主要注重的是家族的利益和传承。
因此,婚姻往往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婚姻观念不被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现代的中国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革命和社会运动,婚姻观念也受到了深刻的冲击和改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中国婚姻观念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婚姻观念,主张男女婚姻平等、自由选择伴侣、互相尊重和互助。
此后,中国的婚姻观念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女性开始获得了更多的平等权利,她们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生活。
男女双方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和自由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婚姻观念进一步发生了变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家族压力减轻,个人的追求和幸福感成为了婚姻和家庭观念的核心。
现代中国的婚姻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感和情感需求。
而且,婚姻也不再仅仅是男权社会中的一项义务和行为,而是两个人之间充满爱和互助的伴侣关系。
夫妻之间更注重平等和和谐,在婚姻中双方都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共同承担家庭的重任和义务。
此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对婚姻和家庭观念产生了影响。
由于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和重视更高,婚姻也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期待。
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总的来说,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经历了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转变,从利益和传承为主导到个人情感和幸福为中心的演变。
中国的婚姻观念在社会的推动下逐渐变得现代化和理性化,更加注重夫妻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近代中国的“夫妇之伦”观念在各种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中经历了巨大的嬗变。
从传统的封建礼教到现代的婚姻自由,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本文将探讨这一观念的变迁以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一、传统的封建夫妇之伦观念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夫妇之伦观念可以说是极其严格和束缚的。
男尊女卑、妇女三从四德、严守妇道等观念长期主导着中国社会的家族伦理和社会风气。
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则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存在,其地位和权利受到严重剥夺。
在这种观念下,夫妇之间往往缺乏真正的平等和尊重,夫权妻德的传统观念对于夫妻关系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和霸权。
二、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随着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夫妇之伦观念开始逐渐嬗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传统的封建夫妇之伦观念受到了挑战。
以妇女解放运动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民主等新的家庭伦理观念,使得夫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之伦观念得到了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出台,禁止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保障了妇女的婚姻权利和地位。
社会主义新家庭观念的倡导,强调了夫妇之间的平等和民主,使得夫妇关系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近代中国的夫妇之伦观念经历了从封建到现代的巨大变革。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封建的男尊女卑观念是不合时宜的,必须加以改变。
妇女地位的提升不仅是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应当重视和强调妇女的平等权利和地位,倡导男女平等的家庭观念。
传统的婚姻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和调整。
婚姻自由和家庭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
夫妇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平等、共同协商和共同成长为基础,摒弃一切霸权和封建礼教的影响。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当前情况、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过程、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历史沿革传统的中国婚姻伦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婚姻的礼仪性和父母包办。
在此背景下,婚姻的目的被定位为传宗接代和门第联姻。
然而,自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婚姻伦理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主权得到肯定,婚姻伦理逐渐向个体权利转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
现代的婚姻伦理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情感,婚姻的目的也逐渐向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转变。
二、当前情况然而,随着婚姻伦理的变革,中国当前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离婚率不断攀升,家庭稳定性受到挑战。
此外,家庭暴力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婚姻伦理的变化有关,也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导致家庭结构和婚姻观念的变化。
同时,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也对婚姻伦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人们对于婚姻的质量、形式和目的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和期待。
三、对策建议针对当前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强化家庭价值观的塑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婚姻的意义。
2、制定婚姻法律规范。
通过完善婚姻法律制度,加强对离婚和家庭暴力的法律制裁,以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法律也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如制定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家庭和睦。
3、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防止家庭暴力和婚外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例如,可以建立举报家庭暴力的热线和网络平台,使受害人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支持。
4、推广幸福的婚姻文化。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幸福的婚姻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不同年代的婚恋观

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在中国传统婚恋观念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人们对婚姻的认识。
自古以来,父母为媒、媒作红娘的形式一直沿袭至今,即使在当今社会,这种传统观念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在当代年轻人看来,婚姻不再是简单的结合两个家庭,婚恋观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年代的角度探讨婚恋观的变迁。
一、古代婚恋观念在古代,婚姻是一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往往是由父母和长辈包办的。
当时的人们认为,配对的考虑除了双方是否相互喜欢外,更重要的是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政治关系等因素。
因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必须遵守的规矩。
对于当事人来说,个人感情并不是重要的考虑之一,而是要服从家族的安排,维护家族的荣誉。
二、近现代婚恋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初,中国开始有了一些新型的婚姻形式,比如自由恋爱、自由婚姻。
人们逐渐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而不再只是经济或政治考虑的产物。
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更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
当时的婚恋观开始追求个人感情和幸福,而不再受到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
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可以令人感动,也让人羡慕,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向往。
三、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到了当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婚恋观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现代人追求独立、平等和自由,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需求。
在当代社会,男女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再受到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年轻人更加追求自我实现和初恋观念,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也更加开放和包容。
自由恋爱、同居甚至试婚等现象在当代社会中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重他人的选择,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选择。
四、不同年代婚恋观的比较综合来看,不同年代的婚恋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主导,家族地位和经济条件更占优势。
在近现代,个人感情和家庭幸福更受到重视,自由恋爱、自由婚姻逐渐兴起。
到了当代,婚姻更多地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需求。
浅谈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迁及原因

自主择 偶 , 青年 男女开始享受 自由的爱情 生活。妇女 在婚 姻 中的地位得 到提 高, 具有 了提 出离婚的权 力 , 离婚 后 的 妇女 也被 社会所接 受。这 与 当时西方先进 思想的传入 、 中国开 明人士的呼吁 、 女子教 育事业的兴起 及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等方面有着 密切的联 系。
婚 姻 中 , 女 只是 维护 家族 利益 的工具 , 妻之 间缺 男 夫
乏 组 织家庭 所 必要 的感 情 基 础 , 当然 也 没 有 幸 福 可 言 。还有 一些 比较 开 明 的家长 , 为子女 择偶 时 , 在 本 意 是 为儿 女 的幸福 考 虑 , 但也 大都 按 照 自己 的择 偶 观念 、 幸福 标 准来 进行 , 们 的想法 未必 会被 儿女 接 他
关键 词 : 念 变 迁 ; 姻 自主 ; 型 离婚 观 婚 新
中 图 分 类 号 : 8 22 K 9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5—15 2 1 ) 5— 0 1 0 29 8 X(0 1 0 04 — 3
婚 姻是 人 一生 中 的大 事 , 不 仅 关 系 到个 人 的 它 幸福 , 涉及 到 两个 家族 的利 益 , 姻 在形 成 的过程 还 婚 中与双 方家 族势 力 、 会 主 流 思 潮 及 社会 经 济政 治 社 的发 展都 有 密切 关 系 , 因此 与 婚 姻相 关 的一 切 事 物 均具 有浓 厚 的时 代 性 。近 代 中 国 是 一 个 动 荡 的年
21 年 l 01 O月
0c. t20l 1
・
历史研究 ・
浅谈近代 中国婚 姻观 念变迁及原 因
任 燕
( 吕梁 学 院离 石 师 范分 校 , 山西 吕梁 0 30 ) 3 0 0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代表了个体间的关系,更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的缩影。
本文将从传统婚姻观念、改革开放以及当代社会等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
一、传统婚姻观念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源远流长,以“妻妾成群、夫权无限”为特征。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的目的是延续家族血脉、维护家族利益,男性在婚姻中拥有绝对的地位与权力。
婚姻的选择往往由父母和长辈决定,女性的地位被动且被动化,婚姻的幸福与否与她们的意愿无关。
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婚姻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二、改革开放的冲击改革开放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婚姻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开始接触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与传统婚姻观念相比,改革开放为婚姻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首先,改革开放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工作和学业的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对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大大扩展。
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双方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的匹配。
这使得婚姻不再仅仅是一种面子或者利益的象征,而更多地强调双方的感情和共同目标。
其次,改革开放使得女性地位的提升成为可能。
过去,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经济上独立的女性较少。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女性开始积极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她们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这使得婚姻关系更加平等,夫妻之间的权力分配逐渐变得公平。
三、当代社会的新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形成了一种新的婚姻观念。
在这种观念下,婚姻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婚姻,更多地强调个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当代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互动的平等性。
首先,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重视感情和共同目标。
婚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结合,而是建立在爱情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权威资料]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9e21a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b.png)
中国近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摘要:婚姻是人们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小则关系家庭幸福,大则关系国家兴亡。
近代中国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婚姻观念也显现出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对于婚姻的再思考,两性关系渐趋平等,婚姻自由观念不断发展,传统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被打破,这些对于推动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婚姻;家庭;婚姻观念;变迁“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建立家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前提”[1]。
婚姻与家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建立并延存至今的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不断进步使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不断加深,国人的婚姻观念更是在近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新思想的传播,西方婚恋观念进入中国,国人开始吸收新观念以求糅合中西,突破封建包办婚姻,逐步走上注重两性平等、自由恋爱、以爱情为婚姻基础的道路。
一、中国传统包办婚姻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多占有绝对领导权,女性则是婚姻生活的附属品,女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家庭诞下子嗣、传宗接代。
《礼记・昏义》记载:“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2]。
爱情在古代婚姻中多不占主要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婚姻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
中国古代社会的男女双方结婚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由家长掌控,若不经过父母或媒人同意,两人自由结合的婚姻是不被认可和保护的,不合礼法,甚至被嘲笑和鄙视。
《战国策.燕策》记载:“处女无媒,老旦不嫁,舍媒而自衔,�哦�不售”[3]。
在封建时代,作为婚姻当事人的青年男女大多没有权利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有自主权,尤其是女性,更是处在“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封建制度下的门第观念深入社会各个阶层,“门当户对”多成了古代婚姻家庭的标准,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横跨在追求爱情的青年男女之间,适婚男女只能在与其门当户对的家庭范围内选择结婚对象,选择配偶的范围大大缩小,甚至出现了“老夫配少妻”、“佳人配愚钝”的婚姻家庭,但他们大多并未对这种婚姻模式多做抨击。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夫妇之间的伦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封建时期的妇女地位低下、婚姻被当做政治联姻的工具,到近代逐渐崛起的平等婚姻观念和妇女地位的提升,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嬗变,并探讨这一嬗变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作用。
一、封建时期的夫妇之伦观念在封建社会,夫妇之伦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婚姻的政治化、妇女地位的低下和男权意识的强烈维护上。
在这个时期,婚姻被视为政治联姻的一种手段,以巩固家族势力、维护利益的一种途径,而并非是基于感情的选择。
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极低,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往往要受制于丈夫和家族的支配和限制。
男性对于家庭内事务的控制权也是无可争议的,妇女要绝对服从于丈夫的意志,完全依附于丈夫家族中。
这种夫妇之伦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是封建社会对于家庭伦理的一种严苛规定。
二、近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的变迁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思想解放力量的觉醒,夫妇之伦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妇女解放和夫妇之伦观念的更新提供了舞台。
在这一时期,妇女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了压制,她们开始大声疾呼着要求平等、自由。
婚姻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注重夫妇之间的感情、尊重和平等。
女性开始发挥更多的作用,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再被局限于家庭和生育。
男性也逐渐意识到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夫妇之间的关系开始朝着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
这种嬗变体现了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婚姻观念的逐渐现代化,也为当代社会夫妇之伦观念的进步提供了范本和启示。
三、当代夫妇之伦观念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中国夫妇之伦观念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婚姻是人们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小则关系家庭幸福,大则关系国家兴亡。
近代中国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婚姻观念也显现出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对于婚姻的再思考,两性关系渐趋平等,婚姻自由观念不断发展,传统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被打破,这些对于推动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婚姻;家庭;婚姻观念;变迁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建立家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前提”[1]。
婚姻与家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建立并延存至今的一种社会关系。
社会不断进步使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不断加深,国人的婚姻观念更是在近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随着新思想的传播,西方婚恋观念进入中国,国人开始吸收新观念以求糅合中西,突破封建包办婚姻,逐步走上注重两性平等、自由恋爱、以爱情为婚姻基础的道路。
一、中国传统包办婚姻
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多占有绝对领导权,女性则是婚姻生活的附属品,女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家庭诞下子嗣、传宗接代。
《礼记?昏义》记载:“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2]。
爱情在古代婚姻中多不占主要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婚姻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
中国古代社会的男女双方结婚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由家长掌控,若不经过父母或媒人同意,两人自由结合的婚姻是不被认可和保护的,不合礼法,甚至被嘲笑和鄙视。
《战国策.燕策》记载:“处女无媒,老旦不嫁,舍媒而自衔,?哦?不售”[3]。
在封建时代,作为婚姻当事人的青年男女大多没有权利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有自主权,尤其是女性,更是处在“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封建制度下的门第观念深入社会各个阶层,“门当户对”多成了古代婚姻家庭的标准,像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横跨在追求爱情的青年男女之间,适婚男女只能在与其门当户对的家庭范围内选择结婚对象,选择配偶的范围大大缩小,甚至出现了“老夫配少妻”、“佳人配愚钝”的婚姻家庭,但他们大多并未对这种婚姻模式多做抨击。
二、中国近代婚姻观念变化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终在清朝后期衰落,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文明开放的气息,中国近代的婚姻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婚姻改革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拉开了序幕。
传统的家长式包办婚姻逐渐被抛弃,越来越多地适婚青年在婚姻选择上有了自主权,新的婚恋观渐渐被人们接受,爱情开始注入到新的婚恋观中,古代处于男性主导下的女人受到了平等的待遇,在两性关系中逐渐得到了自由和尊重。
1、两性关系趋向平等
中国封建社会的男性在婚姻家庭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女性从出生到婚后始终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与生儿育女的工具,几乎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
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受到了很大的批判,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文明婚姻,倡导一夫一妻制,遵守夫妻平等的原则。
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开始受到尊重,逐渐拥有了极大地自主权,夫妻关系平等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在人们的婚姻家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婚姻逐步向两性平等独立过渡。
2、适婚男女婚姻自由
众所周知,封建式的婚姻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事情,男女双方多没有选择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适婚男女必须遵循的原则。
近代随着西方平等观念的深入传播,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传统的包办婚姻受到冲击和打压,许多开明的父母也渐渐接受了子女自由恋爱而结成婚姻的事实。
1920年初,《妇女杂志》开展了“婚
姻自由是什么”的讨论。
人们指出,“自由恋爱的结合,才算真实、正确、含有意义的婚姻,才算婚姻自由”[4]。
适婚男女可以自主选择婚姻,婚姻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这与古代传统婚姻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3、选择伴侣的标准发生变化
谭嗣同在《仁学》中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相情愿”。
近代以来,传统的择偶标准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在新的婚姻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更加注重对方的才学品德、两人的共同兴趣,多将爱情与心灵合一作为择偶的最高标准。
结婚前双方要互相了解,然后恋爱,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瑞典妇女运动家爱伦凯说:“不论怎样的结婚有恋爱才算得道德,若没有恋爱,即使经过法律上的结婚手续,也是不道德”[5]。
4、结婚的初衷发生了变化
近代受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将婚姻的缔结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结婚的初衷发生了变化,结婚不再仅仅是为了生理需求和传宗接代。
陈望道在《我的婚姻问题观》一文说:“真正婚姻的结合,当然应该是直接的内心的结婚,换句话说,是该以恋爱为基础,而且该以恋爱为界限”[6]。
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提倡婚姻是爱情至上的结合,把感情作为婚姻缔结和维系最重要的因素。
除上述变化之外,婚礼风俗、离婚自由、寡妇再嫁等方面渐趋开放,婚姻的媒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没有根除不良风气,但是却撼动了封建婚姻观念并推动其前进。
三、结语
随着中国近代化脚步的加快,一直穿梭在中国大地上古老的婚恋观发生了变化,腐朽的、封建的、不人道的婚恋观念和习俗逐渐被不断开化的国人抛弃,文明的、进步的、人道的婚恋观念和习俗被捡起。
在婚姻家庭观念这一方面我们开始与世界潮接轨,新思想、新观念、新家庭正在孕育而生。
参考文献:
【1】姜涛:《中国近代婚姻与家庭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4年第4期
【2】钱玄、钱兴奇、徐克谦等注译:《礼记?下》,岳麓书社 2001 年版,第811-8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