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健康指导
公共卫生儿童健康管理健康问题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知识培训PPT

14
➢ 卫生部新规范中建议:活动期佝偻病儿童 可口服VitD治疗
➢ 剂量为 800 IU/d , 连服3~4个月 ➢ 剂量为2000~4000 IU/d , 连服1个月,之后
改为 400 IU/d。
15
➢许多欧美的国际级专家呼吁全球性修改关于维生素D 的有关规定。
转诊:若活动期佝偻病经VitD治疗1个月后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改善,应考虑其他非VitD缺乏 性佝偻病,应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明确 诊断。
17
结 案:活动期佝偻病症状消失 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 后观察 2~3个月无变化者,即 可结案。
18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有过量引起 中毒的可能。
病的发生率。 ➢ 能够对抗结核
9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年龄阶段,由于骨矿化不良 而表现为不同的临床改变:
儿童---
胎儿期:先天性佝偻病
儿童期:婴幼儿佝偻病 晚发性佝偻病 青春期:青春期佝偻病
妇 女 --- 骨软化症 老年人 --- 骨质疏松症
10
• 有报道说,对母体投入维生素D能明显提高母乳中维生素D浓度,母体血 中维生素D与母乳中维生素D由良好的相关关系。 • 给孕妇用D,一组从妊娠第7个月开始,每日投药1000 IU,另一组则在妊 娠的第七个月一次性投入20万IU;出生时测母血与脐血中D3的浓度,发现二 者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发现一次性投入20万IU者组比每日投入1000 IU者 更高,且对母亲和及胎儿均无毒性作用。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之
健康问题处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定义: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缺乏 维生素D及钙等营养素,使体内钙磷不足, 代谢紊乱,出现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 病。 多发生于婴幼儿.(学龄期晚发性佝偻 病、青春期佝偻病) *
14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流行病学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发 生在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是6个 月以下的婴儿。
该病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 病率较高,可能与日照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 等高危人群也容易发生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 现
早期症状
神经兴奋性增高
宝宝容易出现易激惹、 烦躁、哭闹等症状。
睡眠不安稳
宝宝在夜间睡觉时容易 惊醒,睡眠质量差。
多汗
宝宝在安静状态下也容 易出汗,尤其是头部。
枕秃
由于宝宝头部与枕头频 繁摩擦,导致枕部头发
脱落,形成枕秃。
典型症状
01
02
03
骨骼改变
宝宝出现颅骨软化、方颅 、肋骨串珠、手镯、足镯 等骨骼畸形。
至窒息。
消化系统疾病
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 导致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等症状。
0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 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 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 方颅、肋骨串珠等。
实验室检查
血清25-羟维生素D降低, 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 酶升高。
0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
1 2 3
新型维生素D类似物的研发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研究者正在开发新 型的维生素D类似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 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者 正在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特 异性。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样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方法,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该吃什么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1、维生素D治疗:治疗目的为控制病情及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
VitD制剂选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单次或多次,途径(口服或肌注)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强调个体化给药。
⑴轻度(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2000IU或一次性口服VitD10万~20万IU。
⑵中度(激前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2000~5000IU或一次性口服20万~30万IU。
⑶重度(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IU或一次性口30万~40万IU。
以上口服持续1月,同时给以元素钙200mg/日,如临床及生化检查未达预防疗效,可适当延长投药时间,再改为预防量。
用药1个月后应随访,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同时应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及VitD过量。
2、突击疗法:重症激期患儿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急性传染病、迁延性疾病或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可以进行维生素D突击疗法。
但均应由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滥用。
⑴口服法:每日服高浓度维生素D(每丸5万IU)连服1周后改为预防量。
切不可长期及大量应用,尤其对后遗症者不用,有每日口服维生素D2万~4万IU连续4周发生中毒者。
⑵注射法: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制剂肌注15~20万IU 一次后改为预防量,尽可能避免重复注射以免中毒。
在突击治疗前,一般先口服10%氯化钙3天,以防止低血钙抽搐,有人认为突击疗法可迅速提高血清钙,不必须先投钙,但在临床实践中仍见有肌注大量维生素D后发生惊厥的病例,对此,值得继续研究。
此外,对虚弱儿及痉挛素质者,需慎用突击疗法。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法:利用紫外线灯。
4、矫形疗法:3岁后的佝偻病骨畸形者,多为后遗症,不宜用维生素D制剂,应考虑矫形疗法,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方法矫正。
儿童常见病防治(精)

儿童常见病防治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病因1、维生素D缺乏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不足,没有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药物。
2、日光照射不足(1)日光被尘埃、烟雾、衣服、普通玻璃等遮挡或吸收。
(2)地理环境和季节的影响。
3、其他因素(1)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量增加。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
(3)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为不溶性的植互,不易被吸收。
(4)慢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胆、肾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 和钙磷的吸收。
(二)临床表现:1、初期:生后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夜惊、多汗、烦燥、枕秃,轻度骨骼改变,血磷、血钙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腕骨X线片可无常异常或见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常见于3个月~2周岁的小儿。
除初期症状加重外,主要有以下改变: (1)骨骼的改变:颅骨软化、方颅、出牙迟、囟门关闭迟;肋骨串珠、赫氏沟、鸡胸、漏斗胸;驼背、脊柱侧弯;手镯、脚镯、膝外翻、膝内翻、骨盆扁平。
(2)全身肌肉松弛,在蛙腹。
(3)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缓。
(4)血生化改变: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硷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5)X线片: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小儿生活环境和喂养史可作诊断。
可疑者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
按照骨骼的改变程度分为: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中度可见典型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膝外翻或膝内翻、囟门晚闭,出牙迟缓。
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膝内、外翻,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优秀文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症。
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知识。
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障碍。
4.其它,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等。
病理改变
以骨质软化(正常小儿骨骼内2/3为无机物,1/3为有机物,佝偻病儿骨骼内二者比例恰相反)、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增殖代替正常的临时钙化线,使骨的长度发育受到显著障碍为主要变化,形成侏儒状态。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当Vit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特别是在吃奶和哭闹时,汗味异臭;易激惹,夜惊、夜啼。
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但在好发地区,参考有关条件,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2.骨骼病变体征。
维生素D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维生素D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维生素D缺乏病的健康教育教案,帮助个人了解该疾病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维生素D缺乏病简介
维生素D缺乏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照射和摄入含维生素D的食物。
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钙和磷的吸收问题,影响骨骼健康,并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症状
维生素D缺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 骨骼疼痛和骨折风险增加
- 肌肉无力和疲劳感
-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 抑郁和心情低落
- 其他可能的症状: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预防与治疗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病: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但保证适量阳光照射
- 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鸡蛋和奶制品
- 如有需要,可补充维生素D的药物或食品补充剂
- 建立良好的生活惯,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度的锻炼和放松
- 定期进行体检,检查维生素D水平,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结论
维生素D缺乏病是一种常见且可预防的疾病,通过适度的阳光照射、饮食调整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该病。
教育个人关于维生素D缺乏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会导致免疫力 下降,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从 而增加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
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预防策略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增加 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量,预防维 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实施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促进早期预防和早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措施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1 2
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如蛋黄、动物肝脏、深海鱼等。
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3
均衡饮食
保证宝宝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与其他营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的鉴别
营养不良性佝偻病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佝偻病。其特征是患者有营养不良史,如长 期饮食不足、慢性腹泻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铁缺乏性贫血的鉴别
铁缺乏性贫血是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其特征是患者有缺铁史,如长期饮食不足、慢性 失血等,同时伴有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 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 生以骨骼的病变为特征的临床综 合征。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包括日 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 过快、疾病或使用药物影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夜惊、夜啼等,随 后出现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方颅等,严重者可出现o型腿 、x型腿等。
佝偻病健康宣教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辅食添加时机和种类选择建议
辅食添加时机
一般建议在婴儿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 食,此时婴儿的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 善,能够消化和吸收更多种类的食物 。
种类选择建议
初期辅食应以易消化、不易过敏的食 物为主,如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 。随着婴儿逐渐适应,可逐步增加肉 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和矿物 质的食物。
03
规律作息时间安排建议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 用餐、睡眠和娱乐时间。
确保儿童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根据年龄 不同而有所不同。
避免让儿童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设 备,以免影响睡眠和作息规律。
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方法
培养儿童养成饭前便 后洗手的好习惯,使 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 清洁双手。
需要与软骨营养不良、黏多糖病、成骨不全等疾病进行鉴别。这些疾病也有骨 骼发育畸形和身材矮小等症状,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佝偻病不 同。
02
维生素D与佝偻病关系
维生素D生理功能及来源
生理功能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此外,维生素D还对皮肤细胞 的生长、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01
初期(早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 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 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 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
02
03
04
恢复期
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 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检查以及X线表现,综合判断可以确诊佝偻病 。
鉴别诊断
忽视婴幼儿的进食能力和兴趣。家长应关注 婴幼儿的进食反应和喜好,逐步引导其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家庭健康、护理指导
[疾病概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由于钙磷代谢失常,使钙磷乘积下降,形成骨骺端骨样异常堆积,骨的生长期停滞,扁骨发生同样障碍。
骨干骨质疏松,受外力影响容易发生弯曲畸形,甚至病理性骨折。
[用药指导]
1、首先孕妇加强营养,多晒太阳,加服维生素和钙片。
2、新生儿生后2~4d开始每天服用预防量维生素400IU/D,直到2周岁。
未成熟儿前3个月内预防量应加倍。
小儿从小就接触阳光,进行户外活动。
人工喂养儿加服钙剂以改进牛乳内的钙磷比例利于吸收。
可选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每日1~3g。
3、佝偻病活动期轻症2000~5000IU/ D,伴有骨骼改变者1万~2万/日。
一般先服1个月,若临床好转即可改为预防量,若无进步,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重症活动期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和迁延性肺炎可考虑突击治疗。
早期一次肌注30~40万IU,重症每月肌注30~40万IU连注2~3次,重复前注意有无维生素中毒症状,然后2~3个月起继续服预防量。
[饮食指导]
1、服用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
2、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益于胎儿储存充足维生素D以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生活习惯、环境指导]
1、多接触阳光,全身皮肤暴露愈多,照射的时间愈短,荫凉处获得的反射光线一样有效,普通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
2、不全站立时鼓励俯卧,以防脊柱后凸或侧弯,1岁左右不多站,多走,以防下肢弯曲畸形。
[特殊指导]
1、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随访。
2、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
出院指导
1.嘱家长遵医嘱按剂量使用维生素D。
2.钙剂口服应稀释,注意勿与牛奶混用。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