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第8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

1.重点实词

(1)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经常

假借:借

(3)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

(5)既加冠既加冠:已成年

(6)执经叩问叩:请教

(7)稍降辞色辞色:言辞和脸色

(8)礼愈至至:周到

(9)持汤沃灌汤:热水

(10)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1)余因得遍观群书余:我

(12)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趋:奔向

(13)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

(14)手自笔录录:抄写

(15)负箧曳屣

负:背着箧:书籍

曳:拖着屣:鞋子(这里指破鞋) (1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或:有时色:脸色、态度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意思四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意思穿着

3.古今异义

(1)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喝的汤

(2)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走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与“真”相对

(4)尝趋百里外

古义:奔赴

今义:趋势

(5)门人弟子填其室

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填充

(6)未尝稍降辞色

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7)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又

(8)右备容臭

古义:香气

今义:臭气,气味难闻

4.一词多义

(1)以:①计日以还来

②以书假余把

③以衾拥覆用

④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2)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②走送之代词,指书

③当余之从师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实义

(3)道:①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②得道多助仁政

(4)至:①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②至舍到

(5)故:①故余虽愚所以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③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腰白玉之环

腰,在文中意思为挂在腰间

(2)动词,名词作状语

①录毕,走送之

走,在文中意思为跑着

②余立侍左右

立,在文中意思为站着

③手自笔录

手,在文中意思为用手

笔,在文中意思为用笔

二、成语积累

负箧曳屣德隆望尊计日以还深山巨谷三、名句积累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四、关键句子翻译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就能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2.(2014·雅安)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老师的)旁边伺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寒冷,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很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道德高望重,向他请教的人挤满了他的房间,也不见他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脸色放温和些。

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可以享受。6.(2014·北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五、文意理解

1.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解决“无书”的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2)解决“无师”的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作者很勤奋,没有书就抄书,还书很诚信守时,人们愿意把书借给他;勤学好问。

3.本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

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自己学习的艰苦。

4.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或: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利于求得真知。

5.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学习要以读书为乐。

6.作者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六、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求学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名校模拟与名师预测

一、(2012·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②。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④。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⑤。犹⑥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释】①义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cu àn):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

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负箧曳屣拖(拖着)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③乃时吞纸以实腹时常(经常)

④卒成学士终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4.【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

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二、(2015·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①。翌日②,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③为谁?馔④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⑤欺。”间⑥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①帝密使人侦视:皇帝暗中派人侦探察看。“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翌日:第二天。③坐客:座中的来客。④馔:(吃的)饭菜。

⑤朕:皇帝自称。⑥间:间或。

送东阳马生序(一词多义 翻译 人教版)

1其: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大概) 2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4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林尽水源(尽头) 5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饲养) 6.是:是马也(这样) 实是欲界之仙都(是)《答谢中书书》7.道: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益慕圣贤之道(政治主张,学说) 不足为外人道(说) 8.足: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桃花源记》 足肤皲裂脚 力不足(足够) 9.见:见渔人(看见) 才美不外见(显现)

见往事耳(了解) 见事之晚乎(认清) 10.世世隶耕(世代) 世有伯乐(世间) 送东阳马生序 1以:俯身倾耳以请(来) 以书假余(把) 以衾拥覆(用) 无从致书以观(来) 以是人多(因为) 之:藏书之家(的)走送之(代词,代指书)余之从师也(取独) 鲜肥滋味之享(助词,无义) 2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3故:故余虽愚(连词,因此) 温故知新(旧知识)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4道: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不足为外人道(说)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大道之行(政治主张)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 5若:烨然若神人(好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6至: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至舍(到达) 7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背) 负势竞上(凭借)《与》 8;从: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从流飘荡(顺,随)《与》 9 同:同舍生皆被绮绣(一起) 是谓大同(和平)《大道》 10余:余幼时即嗜学(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桃》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观》 11毕:录毕(完成)群响毕绝(都)《口》12稍:未尝稍降辞色(稍微) 稍稍正坐(渐渐)《口》 13.穷:欲穷其林(穷尽) 穷冬烈风(隆冬) 14.盖盖余勤且艰若此。 盖一癞蛤蟆 15.备右备容臭(垂挂)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 ..(chì 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二、文学常识。 序: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三、解释 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叱咄:训斥。,呵责。12、至:周到。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等待。17、穷冬:隆冬。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26、缨:帽带。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 4、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 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 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送东阳马生序》情景默写 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少年博览群书使他增长了知识和提升了理想高度,因此成 年后追求更加高远的句子,。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自己从小就喜欢读x 书做开篇,进而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3.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自己家庭贫困,借书抄书,按时奉还的句子是:,,,, 4.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了宋濂在寒冷季节里努力抄书的痛苦和坚强意志的句子 是,,,。催人奋进 5.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先达品行高、门人多和严肃来反衬求学之难的句子是,,, 6.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了宋濂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和谦逊专一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7. 《送东阳马生序》中,从脸色、礼节、语言反映宋濂虚心接受“先达”“叱咄”的句子的是,,,。表现他谦逊礼貌的态度 8.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虽“先达”尊敬,反映她学习意志的坚韧和从师的收获的句子是,。,。 9.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选择了记从师途中的艰苦和上文的“笔录”之苦,都是严寒日子的句子 是:,,, ,。 10.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天寒行路之苦的补充,交代自己到住所时手脚冻僵的艰难情况,意在说明求学艰难的句子 是,,, ,。 11.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从求学时饮食生活的清苦角度来表现求学艰难的句子是,, 12.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与舍生对比,表现对穿戴不羡慕,自得其乐的人生观。从而概括了自己不怕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的句子 是,,, ,。 13.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极写同舍生服饰奢华,反衬自己清苦的句子 是,,,, ,。 14.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虽家贫但能博览群书,借书讲究诚信的句子是,,。, ,。 15.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因担心没有大师指导,跑到百里以外向前辈请教的句子是,,。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问答题 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1、幼时求学的艰难。 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 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1、余幼时即嗜学。 2、益慕圣贤之道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 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I、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 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 )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II、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 困。 13、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什么精神品质? 守信、不畏艰苦、求师诚恳、态度谦恭,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 14、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悬梁:东汉孙敬;刺股:战国苏秦;囊萤:晋车胤;映雪:晋孙康;负薪:西汉朱买臣; 挂角:隋李密;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闻鸡起舞(东晋、祖逖) 15.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6?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7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 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读完此文后,请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概括你对本文的理解。如:勤学不畏寒苦,苦读岂惧艰难。学士名从勤艰得,梅花香自苦寒来。 18 ?《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19、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20、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学 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25、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在学习上要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 26、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 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获奖公开课教案)

11送东阳马生序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3.小组内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趋百里外,从师叩问。(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下】 班级:姓名: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 3、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 4、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 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 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 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 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 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 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 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 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15、写衣食简陋的句子:

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余幼时即嗜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手自笔录。 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7、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0、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 11、或遇其比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合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若人也。 1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行深山巨谷中。 1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5、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蔽衣外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知识点 一、内容梳理 1、本文是篇赠序,属临别赠言,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2、本文讲述方面内容,第一段讲述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第二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叙说当今大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得出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不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第三段点明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二、重点字词 1、嗜: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致:取得,文中指买到 假:借 怠:懈怠,放松 益:更加 患:忧虑,担心 硕:大,指学问渊博 游:交往,外出求学 尝:曾经 趋:快步走 降:减,减退 辞色:言辞和神色 援:引述 质:询问 请:询问,请教 叱咄:大声斥责 复:回答 俟:等待 卒:终于,最终 负:北 屣:鞋 曳:拖 沃灌:洗濯 再:两次 臭:气味,文中指香料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缊:乱麻 敞:破旧 慕艳:艳羡,十分羡慕 奉:供养 天质:天然资质 卑:低下 岂:难道,哪里 谒:拜见 夷:平和 亲:父母 2、至???)()(到至舍周到礼愈至 从???)()(向从乡之先达办法无从 以?????????) ()()()()(把以为贽用以衾来致书以观因为以中有足乐因为以是 3、稍逾约.:约定的期限 汤.:热水 腰.:挂在腰间 走. :跑 4、四支.:支通“肢”,肢体 被. 绮绣:被同“披”,穿 三、重点语句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 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 5、曰再食,无鲜把滋味之享。 译: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 6、余则缊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8、县官曰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译:朝廷每天供应膳食,父母每年给(他们)准备皮袍和绸衣,没有受冻挨饿的顾虑。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支最,岂他人之过哉? 译: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行,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测试题 A级:基础题 一.阅读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 (3)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 ..(超过) (7) 既加冠 ..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指成人 ) (8) 无硕师 (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 ..(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 (15) 负箧.曳屣.(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 (17) 以衾.拥覆(被子) (18) 寓逆旅 ..主人( 旅社 ) (19) 腰.白玉之环 ( 挂在腰间 ) (20)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 (21) 緼.袍敝.衣(旧絮;破)(22)略无慕艳 ..意(羡慕;欣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送东阳马生序 3——市一等奖

送东阳马生序3 一 :导入(2)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请看大屏幕: (展示一组图片,有沉重的书包、疲惫的神情、厚厚的作业、挥汗如雨的奋战),先一张张展示,最后四张合在一起展示。展示的同时,配文字优美、煽情的画外音。 话外音:“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困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展示完毕: 老师:同学们,请你们告诉老师,这是你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吗?(是-----)那你们能用一个字概括对这种生活的感受吗?(苦、累)确实,学习很苦,也很累,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多角度朗读-----积累之乐 (一)初读,注意字音、断句,积累四字词语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3) 老师:首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屏幕上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伴着古筝《渔舟唱晚》的轻音乐,让学生看着大屏幕,听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老师:老师读完了,现在该轮到大家读了,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把四字词语画下来。开始. 2.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积累四字词语(3) (展示----------读词语) 遍观群书圣贤之道执经叩()问德隆望尊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负箧()曳屣()持汤沃()灌 足肤皲()裂穷冬烈风缊()袍敞衣口体之奉 深山巨谷朱缨宝饰 老师:好的。我们扫清了文字障碍,现在请大家自己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文。(1分钟)。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一分钟)好,大家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或者: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词语不理解,有谁能帮忙解答这个问题?(有就让其他同学帮忙解答)看来大家都没有不理解的了,好,现在老师来抽查几个词语的解释,采取抢答的方式。(二)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要实词 (2)解释一组词语:(2) ①致、走、稍 ②患、尝、俟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

人教版八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育新学校庞方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学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对比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研读,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在昨天让大家通译了全文,在通译全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有非常多的文言现象需要我们去积累。现在,哪名同学能说一说有哪些文言现象呢? 明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昨天给大家布置作业,让同学们把这些文言现象积累到作业本上,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在小组内部交流一下,查缺补漏,老师一会找同学来回答。

1、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2、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用,腰佩、挂手自笔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3、古今异义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 媵人持汤沃灌(古:热水。今:汤汁) 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趋向)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不真实4、一词多义 之:弗之怠(指代“抄书”这件事)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同上) 以:以衾拥覆(介词,用) 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因此;把)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二、文白互译 原文:余幼时即嗜(sh i)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ye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ci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 idu o),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 i)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qi e)曳屣(y e x i),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 on)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y ing)人持汤沃灌,以衾(q i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 i)绮(q i)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xi 0),烨(y e)然若神人;余则緼(ytn)袍敝(b i)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qi d)葛之遗(we i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e)余。撰长书以为贽(zh 1),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 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 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默写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 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衣食简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1.说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太学生读书环境之优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太学生教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太学生读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赞扬马君则善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1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2。家贫,无从致书3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4,手自笔5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6。录毕,走7送之,不敢稍逾约8。以是9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10,益慕圣贤之道。又患11无硕师12名人与游13,尝14趋15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6。先达德隆望尊17,门人弟子填其室18,未尝稍降辞色1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20,俯身倾耳以请21;或22遇其叱咄23,色愈恭,礼愈至24,不敢出一言以复;俟26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27,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8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9而不知。至舍,四支30僵劲不能动,媵人31持汤32沃灌33,以衾34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35,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36,戴朱缨宝饰之帽,腰37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8,烨然39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40处其间,略无慕艳意4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2。盖43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注释】 1.选自《宋学士文集》。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2.嗜:喜欢、爱好。 3.致:得到。 4.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常常。假借:借。于:向。 5.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6.弗之怠(dà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7.走:跑,赶快去。 8.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9.以是:因此。 10.加冠(guā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11.患:担心。12.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13.游:交往。 14.尝:曾经。 15.趋:赶到。 16.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请教。17..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望,名望。隆:高。 18.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填,这里是拥挤的意思。19.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20.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1.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现尊敬而专心)。 22.或:有时。 23.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24.至:周到。25.复:这里指辩解。26.俟(sì):等待。27.负箧(qiè)曳屣(yè x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