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头颈部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70页PPT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执业范围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执业范围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是一门涉及口腔、颌面、头颈部等区域的医学影像学科,主要负责对这些区域进行影像检查和诊断。
该专业的执业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很多方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常见疾病的诊断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主要负责对口腔、颌面、头颈部等区域的疾病进行影像检查和诊断。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牙齿畸形、牙周病、牙髓炎、牙根吸收、牙齿松动等口腔问题;鼻窦炎、咽喉肿瘤、甲状腺结节等头颈部问题;以及骨折、肿瘤等其他颌面问题。
通过使用X光片、CT扫描和MRI等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清晰地展现患者身体内部的情况,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患者的问题,并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规划和实施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进行规划和实施。
在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变部位、周围组织的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并减少手术风险。
通过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手术方案,并预测手术后的效果。
这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期间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牙齿种植和正畸治疗的辅助诊断在进行牙齿种植和正畸治疗时,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X光片、CT扫描等影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口腔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在牙齿种植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牙齿位置、骨质情况等,以便确定种植体的位置和大小。
在正畸治疗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牙齿排列情况、咬合关系等,以便制定最佳的正畸方案。
四、颌面部肿瘤和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还可以通过影像技术对颌面部肿瘤和颞下颌关节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检查和分析。
通过使用MRI、CT扫描等影像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肿瘤或关节疾病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并制定出最佳的手术方案。
头颈部-医学影像(合并)要点

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鼓窦内密度增高、 骨质可有增生硬化,无骨质破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单纯型 肉芽肿型 及胆脂瘤型 三型鼓室鼓窦密度均增高,肉 芽肿型及胆脂瘤型鼓室鼓窦区扩大,其内 见软组织影,并可见骨质破坏,听小骨消 失。
(二)耳部外伤
颞骨外伤包括骨折和听小骨骨折、脱位,可引起传导性耳 聋或/和感音神经性耳聋。
2、非金属: 高密度(沙石、玻璃、骨片)CT值>300Hu,
无金属伪影; 低密度(植物类或塑料类)CT值-199~+
50Hu。 3、MRI表现: 铁磁性的金属异物为禁忌检查; 非金属异物为低信号。
第二节、耳部
耳部
1、正常解剖 a、外耳 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外1/3为软骨,内2/3为
(四)先天性畸形
包括外耳、中耳及内耳畸形,常见有外耳 道骨性狭窄、闭锁及鼓室狭小等。
CT是主要影像检查技术。 外耳道狭窄表现为其前后径或上下径小于4
mm,内耳道狭窄表现为其横径小于3 mm。
(五)搏动性耳鸣
主要与头部异常 血流被内耳所感知。 DSA检查异常 动静脉瘘。 CT主要检查血管或静脉窦旁骨壁缺损。 MRI主要检查有无前庭蜗神经压迫综合征。
四、 眼 和 眼 眶 常 见疾 病 影 像 诊 断
(一) 炎性假瘤 (pseudotumor)
概述: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症,病因不清;多为单侧
发病,又名特发性眶炎症(idiopathic orbitl inflammation).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 发病急,眼周不适或疼痛、眼球活动受限、
3、肿块型:可发生于眶前及球后部; 4、弥漫型:病变广泛,也可是双侧性的,累及眼球壁、泪腺、视神经、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1成釉细胞瘤:表现为早期呈蜂窝状,晚期牙根吸收呈锯齿状,肿瘤边缘可有增生硬化,肿瘤侵入牙槽侧,造成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及骨硬板消失,瘤内罕见钙化,瘤内可含牙。
2.牙源性腺样瘤:表现为单囊低密度影,边缘光滑。
病变内有未萌出牙,以单尖牙多见,痛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粟粒状钙化点。
3.牙源性钙化囊性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房透射影,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化点或钙化团块。
4.牙源性黏液瘤:表现为多房密度减低区,分房形态各异,以网络状多见,房隔细而不规则。
5.骨化纤维瘤:以高低密度混合表现为主,部分病变以低密度变化为主,病变中有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影,表现为点状或斑片状。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①透射性改变,又称囊样型;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密度减低病变,边界不很清楚,可有或无硬化边缘;②阻射性改变,包括“橘皮”样型、毛玻璃型及硬化型;病变密度高于正常且均匀一致,逐渐移行至正常骨。
③透射及阻射混合性改变。
7.骨肉瘤表现为斑片状和日光放射状。
8.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腔状扩张。
9.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主导管呈腊肠状,病变晚期也可有末梢导管点状扩张征象。
10.舍格伦综合征:主导管变粗呈腊肠状,有的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花边样、葱皮状。
1翼片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A.牙槽崎顶B.下颌管位置C.根折部位D.根尖病变类型E.上颌窦分隔2.上颌骨骨折首选的主要X线投照位置是A.颅底位(须顶位)B.华特位(鼻须位)C.柯氏位(鼻额位)D.上颌正中咬合片E.曲面体层3.如怀疑有颌下腺导管结石,以下哪种X线片检查为首选A.颌下腺造影B.下颌体腔片C.下颌曲面断层片D.颌下腺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E.下颌骨侧位片加下颌横断片4.X线片上正常牙槽崎高度为A.牙颈下0.5mmB.牙颈下1mmC.牙预下2mmD.牙颈下3mmE.牙颈下4mm5.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槽喳顶骨吸收程度,适用于早期牙周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6.不适合用作牙周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是A.根尖片B.翼片C.下颌骨侧位片D.曲面体层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7.关于涎腺造影,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为A.一般只适用于腮腺及颌下腺8.适用于涎腺急、慢性炎症C.应作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忌D.造影剂选用60%泛影葡胺E.造影剂选用40%碘化油8.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根尖片显示,在X线片右下角一圆钝三角形高密度影,有可能是以下哪一种正常颌骨解剖结构A.上颌窦8.翼钩C额骨D.下颌骨喙突E.下颌骨外斜线9.能够真实地反映牙根根尖病变程度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根尖片B.翼片C.曲面体层片D.片E.根尖片数字减影技术10.以下哪种征象不属于慢性根尖周脓肿影像表现A.牙冠可见大面积密度减低影,与髓腔影重叠B.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无明确边界C.根尖周骨质密度减低,边界清楚D.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周围骨质增生硬化E.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范围较小,边缘不光滑11.以下描述与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不相符的一项是A.起源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B.X线平片检查可选择下颌升支侧位片或曲面体层片,可见弥漫性骨破坏和局限性骨密度增高C.下颌升支切线位片可见骨密质外骨膜成骨D.可以选择CT检查E.可以选择下颌体横断片12.在涎腺造影中造影剂外溢呈片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慢性复发性腮腺炎B.慢性阻塞性涎腺炎C.涎腺良性肿瘤D.涎腺良性肥大E.涎腺恶性肿瘤13.涎腺造影显示,主导管边缘呈“羽毛状”,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涎腺良性肿瘤B.舍格伦综合征C.涎瘦D.慢性阻塞性涎腺炎E慢性阻塞性腮腺炎14.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适用于A.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确定囊性或实性肿物C.为评价肿瘤性质提供信息D.确定深部肿物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E.以上均适用15.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口腔颌面外科检查中的适应证不包括A.口腔颌面部深区肿块的检查B.腮腺肿瘤怀疑累及面神经时C.活检困难的口咽及舌根部肿瘤患者D.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的疗效观察E.头颈部软组织肿瘤CT影像显示清楚者16.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一般需用牙片数目为配套名师精讲课程A.14张B.8张C.10张D.6张E.9张17.许勒位片可显示颛下颌关节A.顶部影像B.后前位影像C内侧1/3影像D.中部1/3影像E.外侧1/3影像18.颠下颌关节双重造影是指用A.生理盐水和碘化油作为造影剂B.碘化油和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C.无菌空气和3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D.生理盐水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E.利多卡因和60%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19.采用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显示被检查牙齿邻面影像重叠的原因A.投照垂直角度过大B.投照垂直角度过小C.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平行D.X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邻面不垂直E.X线中心线位置不正确20.关于根尖片所示正常影像,不正确的A.牙骨质与牙本质有明显区别B.年轻人牙髓腔宽大C.髓腔为低密度影像D.密度最高的组织是釉质E.牙槽突高度应达到牙颈部21.患者,男,31岁。
影像诊断学课件 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角化囊肿CT表现 第五节
★ 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 好发于下颌磨牙区 ★ 多房型 占15.6%~30%(11.2%),边缘小囊肿,不完
整骨性和纤维性分隔 ★ 单房型—分叶状,长轴生长特性 ★ 骨质缺损常见,可有硬化缘 ★ (依囊内容物性质: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可呈略低甚至
等密度,且常不均匀 ★ 牙根吸收多为斜面状
X线:颌骨内囊状透亮区,轮廓清楚,边缘光滑锐利, 周围环绕致密白线。含牙囊肿囊内见牙齿。
非角化囊肿CT表现
(根端囊肿、含牙囊肿)
★ 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 均为单房型 ★ 类圆形、边缘光滑 ★ 邻近骨皮质变薄,周围常有连续的细硬化缘 ★ 均一低密度 ★ 牙根吸收不明显 ★ 根尖囊肿有肉芽组织形成时,可见软组织密度
第五节
非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平扫 纯囊性(根尖囊肿可呈囊实混合性) 均一T低1、T2高信号 均一薄壁,光滑(根尖囊肿可呈均 一薄壁或不规则厚壁)
增强 : 无或轻度强化(感染囊壁及肉芽组织团块明显强化)
根尖囊肿(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含牙囊肿(图)
含牙囊肿含2牙(图)
★
第五节
三、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五节
★ X线照片明确检查目的,投照体位及技术条件
★ CT观察牙齿、牙槽骨及其周围组织、腮腺的形态、大小、 密度,分析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很好地观察颌面部病变的大小、 形态、部位、范围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X线: ◆ 用于牙齿及牙周病变、颌骨和颞颌关节病变的观察 ◆ 腮腺造影检查:显示腮腺导管及腺泡的情况 CT:涎腺病变的诊断 MRI: 是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物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 可对颞颌关节病变提供可靠的信息
头颈部4(口腔颌面部)

颞颌关节:张闭口位
腮腺造影:主导管5-7CM,管径1-2.5MM
(二)正常CT、MRI表现
腮腺、颌下腺、颞颌关节、耳及颌骨
正常解剖腮腺:脂肪性腺体组织,CT
低密度,其内有血管。浅叶(80%): 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向后达胸锁乳突 肌。深叶:前为翼内肌,后为茎突。
腮腺:脂肪性腺体组织,CT低密度,其内有血管。浅叶 (80%):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向后达胸锁乳突肌。深叶:前 为翼内肌,后为茎突。
教学重点:
1、咽部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 学表现;
2、咽部几种常见病、多发病 (Retropharygeal abscess、
Angiofibroma of nasopharynx 、
Nasopharygeal carcinoma、) 的影像学表现。
第5节 咽部(Pharynx)
咽是上宽下窄、前后稍扁的肌性管道, 起始于颅底,向下至环状软骨下缘。
第三章
头颈部
病例1,女,,50岁,耳聋,面神经麻痹
病例 2 男,65岁,,左耳流脓,血一年 余,,有慢性中耳炎病史
病例3,,左耳流脓半年余,,
病例4 男,,38岁,左耳流脓多年,奇臭
病例5,右耳流脓3年,,头晕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
教学目标:
1、了解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技术临床应用; 2、熟悉口腔颌面部正常解剖结构及正、 异常
②CT、MRI表现:多房、膨胀性、可增强的肿块, 具有局部侵袭性,但无周围性的播散。肿瘤为长 T1长T2信号。
颌骨膨胀明显,且向唇颊侧膨胀,分房大小悬殊, 边缘有切迹,邻近牙根呈锯齿状或截断样吸收.
造釉细胞瘤—多房型
鉴别诊断
1,含牙的单房成釉细胞瘤---含牙 囊肿(形态规整,边缘锐利的类圆形, 无牙根切削)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劳损、变性等引 起的疾病。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
由于生理或遗传因素导致的头面部畸形。
影像诊断在治疗中的作用
1 了解病因
影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 解患者疾病的具体根源, 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2 辅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影像诊断 可以用来辅助临床医生确 定治疗方向和效果。
超声技术
优点 清晰度高、成本低 能够制备三维影像、精准度高 能够制备高清模糊的软组织影 像 安全、无辐射
缺点
辐射量大、无法制备三维影像
辐射量大、成本较高
相对较慢且需要较长时间的扫 描、噪声较大
逆时效应和超声的衰减、无法 制备三维影像
具体的影像诊断流程
1
制定检查计划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
数字化口腔摄影
可以高清地获取口腔颌面的照片。
串扫描技术
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口腔颌面影像,应用于口腔 颌面外科手术等。
正畸摄影
结合了数字化口腔摄影和其他影像技术,在正畸 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口腔超声诊断技术
应用于牙周病早期诊断、术后效果评估等。
优缺点比较
技术名称 X线技术 CT技术 磁共振技术
检查计划。
3
诊断结果
4
通过图像技术对患者疾病进行分析和准 确的诊断。
收集患者信息
通过问诊、观察、量器具进行检查获取 患者基本信息。
进行影像检查
根据计划进行相应的影像检查,包括拍 摄、数字化等过程。
常见的口腔颌面疾病案例
根尖周炎
局部骨质吸收,牙龈红肿疼痛,严重会导致牙齿脱 落。
龋齿
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疾病诊断
第五节
★
五、牙源性囊肿
六、牙源性肿瘤
★
★
七、非牙源性肿瘤
八、牙龈癌 九、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十、涎腺疾病
★
★
★
五、牙源性囊肿
★
第五节
颌骨囊性病变的成因
◆
颌骨的胚胎发育
▲
牙源性上皮的引入
面裂融合线上皮残余
▲
◆
炎症
外伤
◆
颌骨囊肿的分类(1)
★
第五节
上皮性(真性)
◆
牙源性 非牙源性 单纯性骨囊肿(出血外渗性骨囊肿)
★ ★ ★ ★
影像学表现(CT)
★
第五节
形态呈多样性,可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
形,边缘光滑多为等密度,与正常低密度
腺体分界清楚
★
中心可为低密度,提示肿瘤有囊变
偶尔,多形性腺瘤可出现点状钙化
★
★
增强扫描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影像学表现( MRI )
★
第五节
★
★
★
★
肿瘤较小时信号较均匀,T1为等信号,T2为等或略高 信号,周边常可见低信号的包膜影像 肿瘤较大时,中心可出现坏死囊变区,囊变区呈长 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 T2 高信号瘤体内一些低信号常认为瘤体内纤维间隔 和条索,为特征性表现 当肿瘤位于腮腺深叶时可向咽旁间隙突入,造成咽 旁脂肪间隙向内侧移位。这种表现可区别于咽旁间 隙肿块 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为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 无强化
十、涎腺疾患
★
第五节
(一)腮腺良性肿瘤 (二)腮腺恶性肿瘤
★
★
(三)Sjögren’s 综合征
腮腺解剖
第五节
★
腮腺(parotid gland):是涎腺中最大的一对,左、右各一, 两侧对称
◆
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咬肌后缘和下颌后窝处,后邻胸锁乳
突肌及二腹肌后腹 被面神经丛分为浅深两部,浅部位于外耳前方,深部位于下颌后窝 腮腺管自腺前缘上份发出,约在颧弓下方一横指处越过咬肌表面,至 咬肌前缘处弯转向内侧,穿过颊肌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牙冠的黏 膜处 副腮腺的出现率约为20%,多位于腮腺管起始部上方附近,导管汇入 腮腺管 颈外动脉和面后静脉在升支后方穿越腮腺
▲
▲
▲
▲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2)
◆
第五节
含牙囊肿
▲
包绕牙冠,附着于一个未萌出牙牙颈 造釉器星网层出现液化 一个牙胚(一个牙)、多个牙胚(多个牙) 2~3层非角化上皮细胞衬里及薄层结缔组织
▲
▲
▲
▲
早期为牙胚内冠周间隙增宽(>2.5mm)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3)
★
第五节
牙源性角化囊肿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非角化囊肿MRI表现
★
第五节
平扫
◆
◆
◆
纯囊性(根尖囊肿可呈囊实混合性) 均一长T1、长T2信号 均一薄壁,光滑(根尖囊肿可呈均一薄壁或不 规则厚壁) 无或轻度强化(感染囊壁及肉芽组织团块明显 强化)
★
增强
◆
根尖囊肿(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含牙囊肿(图)
含牙囊肿含2牙(图)
影像学表现
★
第五节
X线:
◆
◆
◆
①功能紊乱期:只有髁状突运动的变化,前移、后移或 轻微上下移位 ②结构紊乱期: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 ③器质性改变期:骨质改变,主要表现为髁状突硬化
★
★
CT:软组织窗可观察关节盘移位情况 MRI:
◆
◆
◆
横断面有助于观察关节盘向内或向外移位 冠状面可见关节盘侧移或旋转移位 矢状面则有利于显示关节盘前移
角化囊肿CT表现
★ ★
第五节
★ ★ ★
★ ★
好发于下颌磨牙区 多房型 占15.6%~30%(11.2%),边缘小囊 肿,不完整骨性和纤维性分隔 单房型—分叶状,长轴生长特性 骨质缺损常见,可有硬化缘 (依囊内容物性质)可呈略低甚至等密度,且 常不均匀 牙根吸收多为斜面状 含牙或不含牙,含牙率(57%)
◆
非角化囊肿
▲ ▲ ▲ ▲
根尖囊肿、残余囊肿 部分含牙囊肿 面裂囊肿 其它
◆
角化囊肿
▲
▲ ▲
绝大部分始基囊肿 部分含牙囊肿 多发角化囊肿—基底细胞痣(癌)综合征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1)
★
第五节
非角化囊肿— 无侵袭性、复发率低
◆
根尖囊肿、残余囊肿
▲
最常见 50%~70% 牙髓炎症扩展到根尖周或根侧 肉芽肿刺激牙周韧带内的残余上皮增生 上皮衬里囊样腔隙形成 囊壁为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
◆
◆
◆
腮腺CT(图)
(一)腮腺良性肿瘤
第五节
腮腺混合瘤(mixed tumor)又称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大体:圆形或类圆形灰白色实性肿物,包膜完整或 厚薄不一 镜下:其“多形性” 更多地表现为组织结构的多形 性而非细胞本身,常于上皮及变异肌上皮细胞成分间 混有粘液样或软骨样组织 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70~80% 好发于腮腺的浅叶,仅约7%的肿瘤位于腮腺深叶, 少数肿瘤可发生于副腮腺
★
关系
★
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很好地观察颌面部病变
的大小、形态、部位、范围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第五节
X线:
◆
用于牙齿及牙周病变、颌骨和颞颌关节病变的观察
◆
腮腺造影检查:显示腮腺导管及腺泡的情况
★
CT:涎腺病变的诊断
★
MRI:
◆
是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物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可对颞颌关节病变提供可靠的信息
◆
◆ ◆
混合性牙瘤:为排列紊乱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 质和牙髓形成的硬性团块,无成形的牙齿 组合性牙瘤:由大小多少形状不等的牙齿聚集而成 囊性牙瘤:牙瘤周围形成一个囊肿
★
影像学表现:颌骨膨胀、致密团块、牙齿、囊 肿等等
牙瘤(图)
组合性牙瘤
混合性牙瘤
七、非牙源性肿瘤
★
第五节
(一)颌骨血管瘤
(二)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
◆
◆
高复发率(13.7~62.5%) 、局部侵袭性 来源于牙板残余或原始牙滤泡 囊壁为不全角化或正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囊内含大量浓稠、干酪样蛋白角化物 纤维囊壁内见有牙源性上皮岛和微小囊肿 上皮增生活跃,呈不典型增生 蕾状或芽状生长 部分可转为鳞癌或造釉细胞瘤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4)
◆
第五节
基底细胞痣(癌)综合征(Gorlin Syndrome)
▲ ▲ ▲ ▲ ▲ ▲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史 上、下颌多发角化囊肿,有时呈“H”型分布 皮肤基底细胞痣或癌 大脑镰、床岩韧带钙化 肋骨分叉 脊柱畸形
其它
非角化囊肿CT表现
★
第五节
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
均为单房型
类圆形、边缘光滑
★
★
邻近骨皮质变薄,周围常有连续的细硬化缘
均一低密度 牙根吸收不明显 根尖囊肿有肉芽组织形成时,可见软组织密度
★
MRI:
◆ ◆
(二)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第五节
★ ★ ★ ★
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多为单发,常见于下颌骨 X线:
◆ ◆ ◆
颌骨局限性膨胀,皮质变薄 含骨组织较多者呈较致密影,团块状钙化或骨化 无明显骨膜反应,局部牙齿受压倾斜或推移
★
★
CT : 等 、 高 密 度 软 组 织 肿 块 , 有 菲 薄 完 整 的 骨 壳,内可见斑点状骨化影 MRI:
◆
★
非上皮性(假性)
◆
◆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囊性病变的分类(2)
★
第五节
牙源性囊肿
◆
★
非牙源性囊肿(面裂)
◆
发育性
▲ ▲
发育性
▲
含牙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 囊肿) 根尖囊肿 残余囊肿
鼻腭管囊肿
▲
球颌囊肿
腭正中囊肿 下颌正中囊肿
◆
炎症性
▲ ▲
▲
▲
颌骨囊性病变的分类(3)
★
第五节
颌骨囊肿—依生物学特性即有无囊壁角化
★
第五节
平扫
◆
囊-实混合性,囊壁软组织信号结节—特征 囊液多呈均一长T1、长T2信号
◆
◆
不规则厚壁,壁结节、乳头状突起
★
增强
◆
实体部分、壁结节、乳头状突起、软组织囊壁
多房造釉细胞瘤(图)
多房造釉细胞瘤(图)
多房造釉细胞瘤(图)
(二)牙 瘤
★
第五节
★ ★
生长于颌骨内,牙胚组织发育异常形成的良性 肿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病理分型:
▲
(一)造釉细胞瘤(1)
★
第五节
占牙源性上皮肿瘤的80%
良性具有局部侵袭性的多形性肿瘤
★
★
来源于造釉器、牙板、牙源性囊肿上皮
多呈囊-实混合性
★
★
单房或多房
腔内黄色或褐色液体,胆固醇结晶、继发出血
★
(一)造釉细胞瘤(2)
第五节
★
内壁乳头状突起,外壁穿出包膜芽状突起
易造成邻近骨质破坏 可穿破周围骨皮质造成周围软组织侵犯 部分瘤细胞分化不良,具有潜在或低度恶性 术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55%~90%
◆ ◆
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低信号 骨化或钙化灶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